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结
题报告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农村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一.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的应用领域得到极大的扩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学。数学素质是公民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作为一种普遍运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的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式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如:课堂教学样板化;学生学法单一、被动、缺少实践、探索;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学生实践,知识枯燥、无味、缺少生活基础;学生没有主动发展的空间等。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去实践;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值得探讨。
二.理论依据
1、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明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教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教师能从生活素材中去开发和利用可以用于教学的资源,使数学教学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
三.生活化数学的释义及本课题的界定
所谓的生活化数学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当然,这里所指的学生生活实际并不单纯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它追求的是借助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及生活环境等因素,通过语言描述、文字叙述、图画展示、媒体播放、动作演示等手段再现生活情境,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去解决数学问题。
评价学生数学修养的重要标志是如何看待数学,如何理解数学,能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上就是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意义所在。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体现生活。”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培养教师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意识,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贴进学生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式:活动研究法(主要活动有:上研究课、课后的答辩式评课)、经验总结法、讨论思辩法,文献资料法。对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模式、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5月)制定课题方案,确立课题组成员、实验班级,并论证课题。
第二阶段:(2006年5月—2006年12月)按计划操作,开展实践研究,结合理论学习,上研究课,开展讨论交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并及时总结,逐步完善操作。
第三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3月)做好课题资料的整理,完成结题报告。
五、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
从2006年5月起,本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方案中的操作计划开展了研究活动,本人上了一堂“生活化数学”的研究课。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
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反思,提高认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努力探索了生活化数学的一般操作模式
歌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就会使原本枯燥单调的理论变的鲜活生动起来。以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为基础,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为前提,以激发学生探究愿望为动力,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真正价值所在。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实施生活化数学教学时的一般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主要是通过师生合作与互动,共同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并把二者统一于一定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之中,新教材的许多章节,都力求从学生熟悉的数学实例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时,我们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教师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班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男女生人数。)男多女少这种现象从全国来看也非常明显。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几个网页,在网页中突出以下数据:
1、去年我市新生儿男女比例为135:100。
2、我国于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在新生的婴儿中,男女人数的比为119.2:100。
3、男女比例失调,十年后我国将会有数千万光棍汉!
刚才我们提到的135:100和119.2:100都是比,关于比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可让学生自由回答)网络中真实的数据,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望,增添了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抽象,进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采用生活化的呈现方式
以往的教学常常是以公式、习题等纯数学的方式高高在上的呈现,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关注。根据生活化原则,教师可以贴近学生生活成长的实际,采集生活中的各种教学实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天地,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