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图文稿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图文稿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图文稿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昭阳区第一小学徐启美教学内容:新人教二年级上册第63页例7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历经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获得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体现数学问题的方法。

3.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学具、教具准备:PPT课件,练习纸。

教学重点: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体现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已经学习过了加法、减法、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利用它们的意义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二、新授1.分析条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课件出示第(1)题的情景图)看这是昭阳一小二年级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室,仔细看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每排5张桌子,有4排,。

生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圈一圈,画一画。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1:一共有多少张桌子?教师:你们也是这么想的吗?生:……教师:那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卡,完成学习卡上第(1)题的列式。

(学生根据要求完成列式)教师: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列式的?生1:5×4=20(张)(教师板书:5×4=20(张))教师: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这么列式子呢?生:……教师:接下来我们在走进书法兴趣小组去看看。

(课件出示第(2)题的情景图)看这是昭阳一小书法书法兴趣小组的活动室。

仔细看图,从图中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有两排桌子,一排有4张,另一排有5张。

《解决问题》 ppt课件上课用

《解决问题》 ppt课件上课用
(2)这辆长途汽车大约什么时间到达青岛? 6+8=14(时)
14时+30分=14时30分
答:这辆长途汽车大约14时30分到达青岛。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 行多少千米?
80×2=160(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 钟可行多少千米?
225×10=2250(米)=2.25(千米)
450÷5=90(分钟) (3)求出兔子到达终点需要的时间:
450÷10=45(分钟) (4)由于90>45,也就是说乌龟到 达终点所需要的时间比兔子的多, 所以兔子先到终点,比乌龟早
90 − 45=45(分钟)到达。
五一劳动节放假期间,红红爸爸 开车带全家从石家庄到承德游览 避暑山庄。上午8时出发,下午3 时到达。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 少千米?
“ 万 物 并 育 而不相 害”所 指向的 实质问 题.
《解决问题》 ppt课件上课用

7.中 国 文 化 家 们所 说的“ 中”, 更多体 现为实 践过程 中处理 、协调 各种关 系的一 种原则 。在天 道的层 面,道 首先表 现为多 样的统 一。从 多样的 统一这 一视域 看,“ 中”就 在于使 统一体 中的各 个方面 彼此协 调。千 差万别 的事物 同处于 一个系 统,如 何恰当 地定位 它们, 使之各 得其所 ,这就 是“中 ”所涉 及的重 要方面 。

6强 调 “ 道 ” 和“人 ”之间 不可分 割、相 互联系 的重要 涵义之 一,是 肯定道 所具有 的各种 意义唯 有通过 人自身 的知和 行、认 识世界 和改变 世界的 过程, 才能呈 现出来 。正如 深山中 的花自 开自落 ,并无 美或不 美的问 题,只 有在人 的审美 活动中 ,它的 审美意 义才得 到呈现 。

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公开课课件PPT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公开课课件PPT人教版
一添加年副级标上题 册《解决 问题》公开课课件 PP汇报T人:人教版
目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hree
教学内容
PART Five
教学素材
PART Two
课程背景
PART Four
教学步骤
PART Six
学生活动设计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课程背景
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公开课
教学视频
视频内容: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视频时长:10分钟 视频格式:MP4格式 视频分辨率:1080P高清
教学音频
音频素材:选取适合一年级学生的音频素材,如儿歌、故事等
音频内容: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音频内容,如数学口算练习的音频、语文课文的音频等
音频使用方式:在课件中嵌入音频文件,或者在课堂讲解中播放音频文件

小组讨论:分 组讨论,引导 学生寻找解决
问题的方法
汇报交流:每 组选派一名代 表,汇报本组 的讨论成果, 其他组补充或
纠正
教师点评:根 据学生的讨论 和汇报情况, 进行点评和总 结,帮助学生 掌握解决问题 的方法和技巧
活动三:解决问题
情境导入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拓展应用
活动四:拓展问题
提出新问题:学 生根据所学知识 提出新问题,并 尝试解决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任务驱动、 合作学习
重点: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手段:PPT、实物展示、互动游戏
难点: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 解问题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七《解决问题》说课课件(共20张PPT)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

七《解决问题》说课课件(共20张PPT)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

1 学会根据已有的信息,用“几时几分”的知
识分析生活中相关事件发生的时间。
2 进一步学习、观察、比较,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
法——排除法,推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



▶教学难点

会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方1

方2

情景教学法 自主学习法
3 经验交流法 4 对比教学法
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解决问题》 说课
整体概括
教材结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的第2课 时,重点在于“解决问题”,旨在通过实际问题,如“再 过多少时间是某个时间点”或“某个时间点之前已经过了 多少时间”等,巩固学生对时间单位(时、分)的理解, 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通过 多样化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时间计算的方法, 逐步掌握解决时间问题的技巧。


归纳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自己有什 么进步?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不明 白的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教科书P94“练习二十 三”中第4、5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7:15—→9:00—→(9:15)—→10:30 晨练 做完作业 踢球 看木偶剧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了教科书中现实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并在具体 生动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以谈话的方式引出问题, 由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情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通过放手,让学生充分进行交 流,说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教师适时点拨总结,让学生明确合理推算时间的方法。 因为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在教学中通过作业反馈,及时 地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闪光点与不足之处,及时查漏 补缺。

解决问题教学PPT课件

解决问题教学PPT课件




山羊 只数
绵羊 总 只数 数
15 + 15 + 5 = 羊同
多的
样多部 部分

学生在列式过程会出现:
原因:
15 + 5 = 20
1、山羊15只,绵羊比山羊多5只。他认为多5只就加5吧。 2、15+15+5中15加两次不理解。
方法:1.咬文嚼字,理解多的含义
2、依托关系式:
3、图表法
两种球一共有多少个?


红球50个
黄球?个


特征:从问题入手,一 步步寻找已知条件。
红球50个
是红球的2倍 少20个
红球50个
红球50个
黄球是红球 的2倍少20个



黄球?个
↙ 两种球一共多少个?
特征:从已知条件入手,一步 一步解决问题。
❖ 红球个数: 50个
?个
❖ 黄球个数:
少20个
1、草地上有山羊、绵羊在吃草。这两个条件可以 得出什么? 2、列出关系式:山羊只数 + 绵羊只数 = 总数 3、条件哪个已知,哪个未知。 (绵羊的只数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中间问题)
4、从中间问题入手: 要求绵羊的只数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绵羊的只数的条件)
❖ 绵羊只数比山羊多5只。(让学生反复读加以理 解,并在题中句子下面画上线条)
☆三(1)班男同学35人,女同学比男同学少10人。 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三(1)班女同学25人,女同学比男同学少10人。 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4、确定中间问题和对应的条件
●果园里有梨树150棵,橘树是梨树棵树的2/3 多15棵。两种树一共多少棵? 中间问题: (橘树棵数)

《解决问题》PPT教学课件

《解决问题》PPT教学课件

课堂练习
能装满( 3 )筐。
10个
课堂练习
答:能装3筒。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答:8个盒子装不下这些杯子。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403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解决类似能穿几串的问题
一 下数 学
15. 你可不可以有一点点难过,一点点忧伤,一点点想我,一点点就好。 18. 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8. 向着目标奔跑,何必在意折翼的翅膀,只要信心不死,就看的见方向,顺风适合行走,逆风更适合飞翔,人生路上什么都不怕,就怕自己投降。 16. 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我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 7. 带着感恩的心启程,学会爱,爱父母,爱自己,爱朋友,爱他人。 8、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靠自己永远不倒。 6. 只要再坚持一下下,我们就能到幸福的彼岸。 5. 这或许是人的自然倾向,这样的话,结婚时为了年老后的保险。表面上是相爱,其实是衰老之后的一种保险。 13. 不要在已成的事业中逗留着!---巴斯德(法国) 12.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11. 感谢那些曾让我伤心难过的日子,我知道快乐已经离我不远了。 25、欲一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0. 无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后就不要停止;无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后就不要后悔。 15. 你可不可以有一点点难过,一点点忧伤,一点点想我,一点点就好。 17. 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着,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 2.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 3.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11. 人的品格可能在重要时刻才表现出来,但绝对是在无关紧要时形成的。
一 下数 学
目 1 温故知新 录 2 新知探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需要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来估测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回顾、讨论、交流,在必要的时候适当予以指导、提示,而不是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1.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通过解决“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总结估测的方法,在交流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并针对不同情况结合学生的经验加以估测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2.及时总结,促进知识的生成。

在教学中,当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之后,教师作以恰当的总结,帮助学生把没有表达清楚的地方进行完善。

这样,不仅使学生受到了启迪,更提高了表达的技巧和能力,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吗?2.估测一下面前的橡皮、铅笔有多长,书桌有多高,再用尺量一下,看谁估得准。

3.揭示课题:大家估测的结果与实际长度十分接近,这节课我们就来挑战一下估测更长的距离,你们有信心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先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并让学生用手势比划一下,加深学生对这些长度单位的理解。

再让学生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为本节课的学习进行预热。

⊙联系实际,学习估测方法1.(课件出示教材27页例6)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上学采用的是哪种交通方式。

(步行、骑自行车、坐公共汽车等)(3)每天上学在路上要花多长时间?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估测的方法。

(出示课堂活动卡)(1)汇报估测结果。

预设生1:我走200步大约是100米,从家到学校需要走600步,大约是300米。

生2:我从家到学校需要坐3站公共汽车,每站地约500米,大约1500米远。

【优质课PPT】【名师推荐】部编小学获奖课件四年级数学上册《合理解决问题》PPT课件(优质课)

【优质课PPT】【名师推荐】部编小学获奖课件四年级数学上册《合理解决问题》PPT课件(优质课)
(2) 教学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关键特征。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教材首先告诉学生: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2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这时,如果让学生对两道例题里写出的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学生对方程是等式的理解会更深刻。教材接着安排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并通过“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
售票
成人票:10元/张
10个老师
儿童票:5元/张
157个学生
怎样买门票最便宜?要多少钱?
8×10=80(元) 5×157=785(元) 80+785=865(元) 答:买门票一共要865元。
第三关
解决租船的问题
我们有5个 人租船,怎 @%$&&_$#*(&^$#样买票才 !@$*)^%#$* !@$*)^%#$* 合算?
位于我国广东省,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
城市因“五羊传说” 得名,又称“羊 城”。
位于首都北京。 从明代开始就是皇帝住的地方。
广东名山之一。位于我国南方的北 回归线上。
有“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之称;
因山顶有大鼎和湖而得名。
阳光旅游公司由于业务需要,现需 招聘一名旅游策划经理。要求如下: (1)能合理解决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2)精打细算,为客户着想; (3)善于合作。

和的解决问题教案优选稿

和的解决问题教案优选稿

和的解决问题教案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8和9的解决问题郭颜颜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情境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能较好的说出解题过程。

3、体会用数学的过程,感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重难点:会看图、弄清图意,并结合图意解决问题。

教具:口算题卡、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喜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大森林里转一转,感受一下美丽的大森林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可是森林朋友喜欢聪明的孩子,她们给大家出了几道口算题考考大家,你们想试试吗小鸭们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森林图片)师出示口算题卡,学生举手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师:看来我们012班的小鸭们都是聪明的孩子,大森林的朋友们欢迎我们去做客。

但是它们有一些数学问题想请我们帮忙解决,你愿意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8和9的解决问题(板书课题)1、课件出示小鹿图,体验减法师:请看小鹿来迎接我们了,请你仔细观察小鹿图,想一想,小鹿告诉了我们什么它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请你和小组同学说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小鹿告诉我们什么(3个学生说)师:谁来告诉大家小鹿提出了什么问题(3个学生说)师:谁能把小鹿说的话和它提出的问题连起来说一遍(3个学生)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一共9只,跑走3只,还剩几只?3只9只师:根据题意,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你的数学本上,写好的同学请举手。

师:谁来说说你的算式(9-3=6)师:这样写的请举手,小鹿说谢谢你们,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

(表扬表扬谁呀!)师:老师有点不明白,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来解决呢(3个学生说)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就是把总数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一部分是多少?就用减法来解决。

2、课件出示蘑菇图,体验加法师:我们班的孩子们太聪明了,小蘑菇等不及了,也带来了问题请同学们帮帮忙。

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6和7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解决问题(加法)》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属于对6和7认识的一部分。

本课的学习不仅仅是认识6和7的重要内容,更是为后续学习8和9,以及10的解决问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结合实际加强学生发现与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结合实际,要求学生从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到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教材用“图里有什么”或“从图中你知道什么”提示)—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案并解决问题(教材用“怎样解答”提示)—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回顾与反思(教材用“解答正确吗”提示),引导学生图回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方面:教会学生在自我探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予以验证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数学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应注意的某些细节,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数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A、图里有什么B、怎样解答C、解答正确嘛②对“大括号”和“”的理解。

难点:①理解符号“大括号”和“”。

②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和讨论法。

以学生为我的课堂主体,因此我将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块:(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看图说说图的意思,怎样解答生:左边有两只螃蟹,右边有三只螃蟹……师:我们该如何列式子生:2+3=5师: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把岸上的2只螃蟹和河里的3只螃蟹合并在一起师:我们再来看一看。

师:看图说说图的意思图里有什么(提示)生:苹果。

师:谁能看图提问题生:左边有几个苹果生:右边有几个苹果生:一共有几个苹果师:怎么解答呢生:2+3=5师: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把左边的3个苹果和右边的4个苹果合并在一起,一共有7个苹果。

和的解决问题教案修订稿

和的解决问题教案修订稿

和的解决问题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8和9的解决问题》教案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7页的内容,是在学了6、7加减法中的用数学: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取代了原来老教材的应用题。

通过“解决问题”教学,既要求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又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结构特征,为学习更复杂的解决问题打好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运用8和9的加减法正确地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体会到: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学会小组合作。

3、进一步理解大括号、问号的意义;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列式计算。

4、结合“用数学”的教学过程渗透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大括号、问号的意义;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列式计算。

四、教学过程:出示情景图:1、课件播放美丽的森林一角。

2、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学生:小鹿,天鹅,蘑菇,大树,小河、小草。

通过播放美丽的森林的图片,学生兴趣大增,学生立刻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

交流小鹿的问题(一)1、课件展示小鹿奔跑的部分2、谁愿意来说说关于小鹿你知道了什么?3、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关于鹿我们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4、这道题里不论是用图画表示,还是用文字写出来,都把它叫做数学信息。

这(指幻灯片呈现的内容)就是数学信息。

问题出来了,你们会解答吗?1、仔细观察小鹿的图片,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有9只鹿跑走了三只2、学生:通过数,或图片中告诉我们的3、学生:还剩几只小鹿。

以前问题是一个问号,在这里是一句话。

一共有9只鹿,跑走了3只,还剩几只鹿?4、尝试列算式。

5、说说为什么用减法学生:还剩几只通过课件展示小鹿的部分,让孩子直观的发现数学信息,也更容易集中所有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解决问题》2教育课件

人教版《解决问题》2教育课件
240÷4÷12 =60÷12 答:一桶方便面5 =5(元) 元。
4.妈妈按医生开的处方,买来一盒健胃 药,每板12粒。如果每次吃6粒,这盒 药够吃多少次?
5.*一箱鸡蛋的个数是一篮鸡蛋个数的3 倍。一箱鸡蛋有96个,6篮鸡蛋有多少 个?

凡 事都 是多 棱镜 ,不同 的角 度会 看到 不同 的结 果。若 能把 一些 事看 淡了 ,就会 有个 好心 境, 若把 很多 事看开 了 ,就会 有个 好心 情。 让聚散 离合 犹如 月缺 月圆 那样 寻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和9的用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7页《用数学》
教学目标
1、运用8和9的加减法正确地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3、能根据已知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列式计算,巩固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

4、结合“用数学”的教学过程渗透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运用8和9的加减法正确地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
1、根据已知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列式计算。

2、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把书第57页主题图制作成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8和9的加减法,现在来考考你们,做好准备!(1)要求:看算式,说等于几。

出示: 3+5
8-6
9-3
2+6
4+4
9-2
8-1 4+5
9-6 3+6
师小结:答得又快又好!看来你们能熟练地计算8和9的加减法了。

你们能用8和9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吗?
(2)师:请看大屏幕,看图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齐说)前期巩固练习
(复习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
师:说得真棒,这是我们前面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三个步骤,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揭示课题:
解决问题
师:齐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电脑出示森林画面
师:(激情设疑)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地方?图里都有什么?
(回答:有小鹿、蘑菇、鹅、小河等;)
师:你会分类观察了,真了不起!我们给这些图取个名字吧!
生:小鹿图、天鹅图、蘑菇图。

师:简单好记,当我们遇到比较复杂的情景图时,可以分类进行观察。

下面我们先来观察小鹿图。

三、自主运用数学。

1、电脑演示课件:小鹿图。

(体验减法的含义)
(1)师:用数学的眼光看,关于小鹿,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2人)
甲:一共有9只小鹿。

乙:跑走了3只。

集体:一共有9只小鹿,跑走了3只。

师:你观察真仔细,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9只鹿的呢?”
(我是从看那行字知道的,我是数出来的。


师:得到数学信息的方法真多,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
生:数好,有些字我不认识。

生:看字好,有些图画信息被遮住了,容易数错。

生:看字好,有时候还可能数错了。

师:看来寻找数学信息,既可以找文字信息,也可以找图画信息,文字信息更清楚简便,不容易出错。

如果不认识字怎么办(
可以问老师,还可以查字典。


(2)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呢?
问题有:①还有几只小鹿?②还剩多少只小鹿?
师:很好!谁还想再来说一说?
(3)师:能根据这两条数学信息和一个问题,完整地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来试试看
生1:生2
师:谁能边做动作边说一说。

生3
师:谁还想再来说?生4
师,全班同学一起边做动作边说一说。

让学生集体说出:一共有9只小鹿,跑走了3只小鹿,还剩几只小鹿?
(4)引导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会说了,现在我要提高要求了,敢挑战吗?请你用画一画的方法表示出这道题的意思?
生:拿本子画一画。

(师引导)
教师板书:黑板上出示图
师:9根小棒表示什么含义去掉的三根小棒表示什么含义?问号表示什么含义?
师:从图中来看,要求还剩下几只就是要求什么?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小组讨论)
生:要求还剩下几只就是要求从9里面去掉3,用减法计算(2人)
师:还有谁是这样想的,请你说一说。

(2人)
师:从9里面掉3用什么去方法计算(
用减法计算)
师:怎样解答?全班一起说。

师:说得真完整,会列式计算吗?请你写在本子上,写完休息。

师:怎样列式?
生:这样列式9-3=6。

教师听汇报:并板书9-3=6(只)。

师:9在小鹿图中表示什么3呢6呢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9-3=6表示什么?
师小结:说得真好,我们列式的时候要注意算式每个部分的含义。

师:做完了吗解答正确吗想一想要检查哪些地方,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说完的小组请坐正。

(小组讨论)
生:检查数据抄对了没有检查方法用对了没有检查计算对了没有
师:你真细心,那你能说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吗
师:都对了,做对的同学给自己鼓鼓掌!全班口答。

(5)回顾反思
回忆一下,解决问题我们经历了哪几个步骤?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不变。

但是当情境图内容很丰富时,要分类观察。

在发现数学问题过程中,图里既有文字信息又有图画信息,我们发现文字信息比图画信息更方便、准确。

2、电脑演示课件:蘑菇图。

(体验加法的含义)
(1)师:刚才我们解决了关于鹿的问题,从图中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师:关于蘑菇,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甲:树根下有6个蘑菇。

乙:右边有2个蘑菇。

集体:树根下有6个蘑菇,右边有2个蘑菇。

师:树根在哪里树根下有几个蘑菇
师:图画信息有时画得不完整,需要文字信息来帮忙,文字信息更准确和方便。

(2)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想一想,在你的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讨论)
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蘑菇(小问号问我们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3)师:能完整地说一说关于蘑菇,我们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吗?
(树根下有6个蘑菇,右边有2个蘑菇。

一共有几个蘑菇?)
(4)师:你能用画一画的方法表述出题目的意思吗?请你拿出本子试一试。

(板书学生画图结果,解释画图的含义。


(5)师:要求“一共有几个蘑菇?”就是要求什么(
2人)
(“一共有多少个蘑菇”就是把“左边有6个蘑菇和右边有2个蘑菇”合起来,用加法来计算)
师:谁能边做动作边说一说?
师:怎样列式?算式可以用6+2=8,也可以用2+6=8。

教师听汇报:并板书6+2=8(只),2+6=8(只)。

(6)师:做完了吗解答正确吗怎样检查
3、电脑演示课件:天鹅图。

(1)师:从图中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甲:一共有8只天鹅,
乙:游走了3只天鹅,
(2)师:请你用画一画的方法表示出题目的意思?然后列式解答。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3)师:检查完的同学起立。

(4)师:一起说说你们的答案。

(5)师小结:像这样用加法、减法的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数学。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填一填
2、说一说
五、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这些知识能帮我们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相同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