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及原理

合集下载

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及原理

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及原理

清洁剂和酶净剂
清洁剂
用于清除物品表面的污垢和脏物,一般不对 微生物产生直接杀伤作用。
酶净剂
含有酶,可分解有机质,是一种辅助清洁剂。
过滤灭菌
原理
在特定材料的滤器上过滤, 将细菌滤掉,达到灭菌的效 果。
应用
适用于纯化、分离、过滤产 物灭菌,如生化制品、医用 液体等。
缺点
一般无法过滤病毒和微生物 内的内毒素。
消毒剂的选择原则
• 有效杀灭目标微生物 • 不损坏被消毒物品 • 易于使用、操作和储存 • 在短时间内达到消毒效果 • 经济、环保无污染
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 使用前先清洁表面污垢 • 按说明书比例配制消毒液 • 浸泡法、喷雾法、拖地法等不同应用方法 • 安全操作、避免误食、误伤
消毒剂的注意事项
• 注意消毒剂的有效期、储存温度、密闭程度 • 不能直接使用未稀释过的浓缩消毒液 • 注意个别人的过敏反应,戴好手套和口罩 • 不内服,外敷注意用量控制
3 注意事项
操作必须有专业人员,慎重操作。
气态灭菌
原理
应用 优点
通过气体灌注灭菌,让灭菌剂均匀弥散在 被灭菌物体表面,使病原体失去生长繁殖 能力。
适用于微小或不透明的物体灭菌,如医院 医疗器械薄膜包装袋、静脉输液袋等。
速度快、温度低、不会损坏物品。
吸附型灭菌
原理
通过吸附灭菌剂杀死病原 体,杀菌后再通过吸附剂 脱硝。
紫外线灭菌原理与应用
1
原理
紫外线通过破坏微生物的DNA和核酸结构,使它们丧失繁殖和生存能力。
2
应用
适用于小区域的消毒灭菌,如空气净化器、冰箱、水龙头、键盘、手机等。
3
优点
安全,环保,消毒效果强。

消毒灭菌的原理

消毒灭菌的原理

消毒灭菌的原理
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过程。

一、物理法:利用物理作用破坏微生物的结构或改变其生存条件而达到灭活目的。

1.高温灭菌法:利用煮沸、辐射、烘烤等方法杀死微生物。

2.干燥法:利用水蒸气或二氧化碳将微生物干燥至死。

二、化学法:利用化学药剂破坏或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而达到灭活目的。

常用的有季铵盐类、有机酸类、过氧化氢类和双链季铵盐类等。

其作用机理是改变细菌表面蛋白,使之失去活性,达到杀灭和抑制微生物的目的。

常用的有过氧乙酸、甲醛、双氧水等。

它们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和刺激作用,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问题。

1.氧化剂:是指具有强氧化性,能破坏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所必需的酶系统,使其失去活性或活性丧失殆尽,从而达到灭活微生物的目的。

常用的有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 1 —1 —。

常用6种灭菌方法有哪些

常用6种灭菌方法有哪些

常用6种灭菌方法有哪些灭菌是指通过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物体中的微生物杀灭或去除,以达到无菌状态的过程。

在医疗、食品加工、实验室等领域,灭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6种灭菌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紫外线辐射灭菌、化学消毒、滤过灭菌和辐射灭菌。

首先,高温蒸汽灭菌是指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对物品进行灭菌。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耐热物品,如玻璃器皿、金属器皿等。

其原理是高温蒸汽能够迅速渗透物品表面,将微生物迅速杀灭。

在医疗设备灭菌中,高温蒸汽灭菌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其次,干热灭菌是指利用高温干热对物品进行灭菌。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耐热但不耐潮湿的物品,如玻璃器皿、金属器皿等。

其原理是高温干热能够将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达到灭菌的效果。

在实验室中常常使用干热灭菌对器皿进行消毒。

紫外线辐射灭菌是指利用紫外线的辐射对物品进行灭菌。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不耐热的物品,如实验室的工作台面、空气中的微生物等。

其原理是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使其失去生殖能力,达到灭菌的效果。

化学消毒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物品进行消毒。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不耐高温、不耐紫外线的物品,如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实验室的工作台面等。

常见的化学消毒药剂包括酒精、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

其原理是化学药剂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效果。

滤过灭菌是指利用微孔滤膜对物品进行灭菌。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液体物品,如药品、培养基等。

其原理是微孔滤膜能够阻隔微生物,使其无法通过,达到灭菌的效果。

在生物制药领域,滤过灭菌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最后,辐射灭菌是指利用辐射对物品进行灭菌。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特殊的物品,如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某些食品等。

常见的辐射包括γ射线、X射线等。

其原理是辐射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达到灭菌的效果。

总的来说,不同的灭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物品和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以确保物品达到无菌状态,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灭菌

灭菌

二、灭菌原理——各类微生物存活的环境

酵母菌
酵母菌的生长条件必须有充足的氧气和较高的湿度,在含糖量较高,pH 中性或偏酸性的培养基中, pH高能抑制酵母菌生长。在抗生素生产 中易于存活在如下环境: (1)种子制备过程中的无菌室环境、空间、无菌器材以及操作者本人消 毒不彻底,造成种子制备过程中倒瓶、合瓶移种等操作中带菌。 (2)无菌糖液贮罐及补料罐、计量罐、无菌补料管路等设备的渗漏,造 成酵母菌侵入,同时还涉及含糖量较高的物料消毒不彻底等因素。 (3)含糖较高的培养基中以及寄生于这种原料所使用的设备之中,如贮 糖罐、计量罐、补料罐。 (4)发酵罐本身搅拌密封处的泄漏,使发酵液外溢,使酵母菌繁殖,有 可能通过搅拌的泄漏点,把酵母菌带入发酵罐内。 (5)各种物料和发酵液倒流空气管路,造成空气系统的污染构成死角, 同时在管路中培养,繁殖大量酵母菌。
几种饱和蒸汽
序号 1 2 3 4 5 饱和温度(℃) 127.2 133.3 138.8 143.4 147.7 饱和压力(MPa) 0.25 0.3 0.35 0.4 0.45
二、灭菌原理
灭菌效果 取决于蒸汽的温度及单位时间内放出热量。温度越高,灭菌 效果越好;单位时间内放出热量越大,细菌升温速度越快,其致 死的可能性越大,所以热量释放速度大,灭菌效果好。 蒸汽放热量:汽化潜热+显热。 汽化潜热:蒸汽变为同温度与压力的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热量值很 大。 显热:由于物料温度发生变化(降低)所放出热量。其值相对潜热 而言很小。 灭菌程度 灭菌的彻底与否是以能否杀灭热阻大的芽孢细菌为标准的。10-3 的概率。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一定阶段,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 形或柱形结构,对不良环境及条件有较强抵抗能力的休眠体。

芽孢杆菌

有关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及其主要杀菌机制的叙述

有关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及其主要杀菌机制的叙述

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及其主要杀菌机制随着人们对健康卫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消毒灭菌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消毒灭菌的目的是杀死或去除细菌、病毒、真菌和其他微生物,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及其主要杀菌机制。

一、物理消毒灭菌方法1. 高温消毒:高温消毒是指将物品放入高温环境中,通过高温杀死微生物。

高温消毒的主要机制是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脂肪等结构,使其失去生命活力。

常见的高温消毒方法包括蒸汽消毒、干热消毒和沸水消毒。

2.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指利用紫外线照射物品,通过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杀死微生物。

紫外线消毒的主要机制是破坏微生物的DNA分子,使其失去繁殖能力。

常见的紫外线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灯消毒和紫外线箱消毒。

二、化学消毒灭菌方法1. 氯化物消毒:氯化物消毒是指使用含氯化合物的消毒剂对物品进行消毒。

氯化物消毒的主要机制是氯离子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和膜,使其失去生命活力。

常见的氯化物消毒剂包括漂白粉、次氯酸钠等。

2. 过氧化氢消毒:过氧化氢消毒是指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对物品进行消毒。

过氧化氢消毒的主要机制是过氧化氢可以氧化微生物的细胞壁和膜,使其失去生命活力。

常见的过氧化氢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溶液、氧化亚银等。

三、生物消毒灭菌方法1. 生物消毒:生物消毒是指使用一些生物制剂对物品进行消毒。

生物消毒的主要机制是利用生物制剂中的微生物或酶类分解微生物的细胞壁和膜,使其失去生命活力。

常见的生物消毒剂包括酶类消毒剂、微生物消毒剂等。

2. 离子消毒:离子消毒是指使用离子化合物对物品进行消毒。

离子消毒的主要机制是离子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和膜,使其失去生命活力。

常见的离子消毒剂包括银离子消毒剂、氢氧化铜等。

总之,消毒灭菌是保障人们健康的重要措施。

在选择消毒灭菌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物品和场合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消毒灭菌效果。

杀菌消毒的原理

杀菌消毒的原理

杀菌消毒的原理
杀菌消毒的原理是通过破坏和灭活病原体、细菌和病毒,以防止传播和感染。

杀菌消毒方法的实施通常借助物理方法或化学药物。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杀菌消毒原理。

1. 物理杀菌消毒原理:
- 高温灭活:利用高温(通常在100摄氏度以上)对病原体
进行灭活,破坏病菌的细胞结构,使其失去生活繁殖能力。

常见的高温灭菌方法包括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

- 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的辐射作用,破坏病菌的核酸结构,使其失去生物活性。

紫外线消毒通常用于空气和水的消毒处理。

- 过滤消毒:利用微孔过滤器材过滤掉病原体,防止其传播。

常用于水处理,如饮用水和药品生产中。

2. 化学杀菌消毒原理:
- 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通过氧化反应破坏病
原体的细胞结构和代谢途径,达到杀灭的效果。

- 氯类化合物:如次氯酸钠、氯己定等,通过氯离子与病原
体细胞内的酶和蛋白质进行反应,造成细胞蛋白质的脱活和破坏。

- 乙醛类化合物:如戊二醛、辛己醛等,通过与病原体细胞
内的蛋白质和核酸结合,破坏其结构和功能,从而杀灭病原体。

综上所述,杀菌消毒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对病原体进行灭活和破坏,以防止其传播和感染。

不同的杀菌消毒方
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目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杀菌消毒方法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5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5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5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物理消毒灭菌是指使用物理特征(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等)
来杀灭病菌,净化环境的方法。

物理消毒手段有很多种,下面介绍五
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消毒灭菌。

热消毒是把适当的温度加以控制,在一定的时
间内杀死病菌的方法。

生活中有很多热消毒方法,如烤、烧、熬、卤、煮等。

热消毒灭菌对对抗病菌效果很好,但温度不能太高,以免损害
物质本身。

2、光线灭菌法。

在室内我们常用的是紫外线灭菌。

紫外线是一
种高能物理波,可以穿透物体表层细胞膜,分解和氧化细菌,从而达
到灭菌的目的。

3、压力消毒灭菌。

压力消毒是把物品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加压
或者是因压缩到较高的压力状态,来得到消毒的作用,从而得到灭菌
的效果。

4、干消毒灭菌。

指的是将物品放在50~60摄氏度、湿度室内,
放置一段时间内杀菌的方法。

干消毒灭菌比较方便,可以消毒木器、
布艺等,广泛用于家具、家电杀菌消毒使用。

5、高压水灭菌法。

是把高压的纯净水分散在物体表面消毒的一
种方法。

高压水灭菌法有温效应,高压水灭菌消毒有杀菌作用,同时
也可以从外面洗去各种污染物,是当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消毒灭菌方法
之一。

以上就是五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各有其特点,又能有效灭菌,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比较无害的灭菌方式,物理消毒灭
菌方法被大量使用,极大地减少了有害物质及有毒物质的污染,提高
了社会生活质量。

物理消毒灭菌方法、原理和应用

物理消毒灭菌方法、原理和应用

物理消毒灭菌方法、原理和应用(一)干热消毒灭菌干热的杀菌机制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发生氧化、变性、炭化,以及使其电解质脱水浓缩,最终导致微生物死亡。

适用于耐高温忌湿的物品、湿热不易穿透的物品以及废弃物品的消毒与灭菌。

常用的方法有干烤、红外线照射、烧灼、焚烧等。

干热对物品的穿透力与杀菌作用不及湿热,所需温度高(>160℃),时间长(1~3h)。

1.干烤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特制的烤箱中,依靠热空气对物品加热升温,最终达到消毒或灭菌的目的。

2.红外线照射法:物体吸收红外线可直接转化为热能,不需经空气传导,加热速度快。

通常在特制的红外烤箱中实施消毒与灭菌处理。

人在红外线照射环境中停留时间较长,可使眼睛疲劳和头痛;长期照射眼睛晶体可产生浑浊(热内障),甚至引起视网膜和脉络膜的永久性损伤。

所以,工作人员应佩戴防红外线的护目镜。

3.烧灼:直接用火焰加热物品以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

可通过控制火焰的温度和烧灼时间,而不损伤被处理物品。

4.焚烧:是将污染物品用火烧毁,使其变为灰烬,是一种最彻底的消毒灭菌处理方法,多用于处理污染的医院垃圾或疫源地垃圾。

焚烧需在焚化炉内进行,常用天然气、柴油等助燃使燃烧充分。

(二)湿热消毒灭菌湿热是以水或蒸汽作为热的传导介质,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凝固,从而使微生物死亡。

热力灭菌湿度愈高,蛋白质的变性和凝固愈快,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愈好。

湿热灭菌的优点是:对物品的热穿透力强;湿热蒸汽存在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品的温度;灭菌效果比干热强,干热灭菌160℃需60min左右,而湿热121℃仅需5min。

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法、流通蒸汽消毒、巴氏消毒、间歇灭菌和压力蒸汽灭菌等。

各种方法要求的温度不同,适用的对象也不同。

不耐高热的物品选用巴氏消毒法或低温蒸汽法,一般物品可采取煮沸或流通蒸汽法,能耐受高温高压的物品选用压力蒸汽灭菌。

二、紫外线紫外线(ultraviolet,UV)指位于紫光和X线之间的光波,波长为100~380nm,主要来源于太阳、热物体和激发气体。

实验室13种常用消毒灭菌的方法汇总

实验室13种常用消毒灭菌的方法汇总

实验室13种常用消毒灭菌的方法汇总1、热力消毒灭菌高温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结构改变导致功能丧失),新陈代谢受到障碍而死亡,从而达到消毒与灭菌的目的。

在消毒中,热可分为湿热与干热两大类。

2、干热消毒灭菌干热是指相对湿度在20%以下的高热。

干热消毒灭菌是由空气导热,传热效果较慢。

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

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因对物品的破坏性大,故应用范围有限。

烧灼法:一些耐高温的器械(金属、搪瓷类),在急用或无条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时可采用此法。

将器械放在火焰上烧灼1-2分钟。

若为搪瓷容器,可倒少量95%乙醇,慢慢转动容器,使乙醇分布均匀,点火燃烧至熄灭约1-2分钟。

采集作细菌培养的标本时,在留取标本前后(即启盖后,闭盖前)都应将试管(瓶)口和盖子置于火焰上烧灼,来回旋转2-3次。

燃烧时要注意安全,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如氧气、汽油、乙醚等。

燃烧过程不得添加乙醇,以免引起火焰上窜而致灼伤或火灾。

锐利刀剪为保护刀锋,不宜用燃烧灭菌法。

焚烧某些特殊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的敷料,以及其它已污染且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如污纸、垃圾等,应放入焚烧炉内焚烧,使之炭化。

3、电热培养箱利用培养箱的热空气消毒灭菌。

培养箱通电加热后的空气在一定空间不断对流,产生均一效应的热空气直接穿透物体。

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病毒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

热空气消毒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瓷器以及明胶海棉、液体石腊、各种粉剂等。

灭菌后待箱内温度降至50-40℃以下才能开启柜门,以防炸裂。

4、微波消毒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其杀菌的作用原理,一为热效应,所及之处产生分子内部剧烈运动,使物体里外湿度迅速升高;一为综合效应,诸如化学效应、电磁共振效应和场致力效应。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的消毒,用微波灭菌手术器械包、微生物实验室用品等亦有报告。

灭菌与消毒的原理与方法

灭菌与消毒的原理与方法

灭菌与消毒的原理与方法随着现代医学与生物科技的发展,灭菌与消毒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在医院、实验室、食品生产等领域,必须采取有效的灭菌与消毒措施,以杀死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保障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简要介绍灭菌与消毒的原理、分类及常用方法。

一、灭菌与消毒的原理灭菌和消毒都是为了杀死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灭菌是彻底杀灭所有微生物的过程,而消毒则是将病原菌的数量降低到安全水平的过程。

灭菌和消毒的原理是相似的,就是通过杀灭或去除微生物的细胞壁、膜、核酸或蛋白质等结构,破坏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从而防止其繁殖和传播。

常用的灭菌与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二、灭菌与消毒的分类1. 物理消毒方法物理消毒方法主要是利用物理因素如高温、过滤、辐射和低温等,来杀灭或去除微生物。

高温消毒:通常采用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干热灭菌通常在160-180°下,使细菌死亡,但较耗时;而湿热灭菌则在蒸汽压力灭菌器中,在121°下灭菌。

这一方法较快,但不适用于某些材料。

过滤消毒:利用特定孔径的过滤膜过滤掉细菌、病毒和真菌。

这种方式可以过滤掉直径大于0.22微米的大部分微生物。

紫外线消毒:利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光线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消毒方法。

2. 化学消毒方法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氯化物、过氧化物、大环内酯和醇等。

这些化学消毒剂可以杀灭微生物,有效防止病菌的传播,但存在使用安全性和副作用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谨慎选择。

三、灭菌与消毒的方法1. 食品灭菌与消毒食品灭菌与消毒主要是为了杀灭或去除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高温消毒是常用的灭菌方法。

对于具有抗热性的细菌和孢子,需要高温灭菌。

而利用紫外线消毒和化学消毒剂消毒并不常用于食品。

2. 医疗器械消毒医疗器械的灭菌和消毒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防止交叉感染,同时还能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灭菌方法

灭菌方法

灭菌方法灭菌是一种常见的消毒方法,用于杀灭病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以保证环境的卫生和人体的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灭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实验室等领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灭菌方法。

一、物理灭菌物理灭菌是通过热力、辐射或过滤等物理手段杀灭病菌的方法。

其中,常用的物理灭菌方法包括高温灭菌、紫外线灭菌和过滤灭菌。

高温灭菌是最常见的物理灭菌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高温破坏病菌的细胞结构,进而杀死病菌。

常见的高温灭菌设备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箱等。

在医疗卫生领域,高压蒸汽灭菌器被广泛应用于灭菌手术器械和医疗用品。

紫外线灭菌利用紫外线的辐射杀灭病菌,其原理是紫外线破坏病菌的核酸和蛋白质结构。

紫外线灭菌常用于空气、水和表面的消毒,如医院手术室、实验室等空间的空气消毒。

过滤灭菌是通过过滤器将病菌截留下来,从而达到杀灭病菌的目的。

常见的过滤灭菌方法包括微孔过滤和纤维过滤。

微孔过滤主要适用于液体的灭菌,可以有效去除大部分细菌和病毒。

纤维过滤主要适用于空气的灭菌,可以将空气中的微生物截留下来。

二、化学灭菌化学灭菌是利用化学物质对病菌进行杀灭的方法。

化学灭菌常用于表面的消毒和器械的消毒。

常见的化学灭菌方法包括酒精消毒、氧化剂消毒和酶消毒。

酒精消毒是一种常见而简便的化学灭菌方法,常用的酒精消毒剂包括乙醇和异丙醇。

酒精消毒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对大部分病菌具有良好的灭菌效果。

然而,酒精对芽孢和病毒的杀灭作用较差,因此不能替代高温灭菌。

氧化剂消毒利用氧化剂对病菌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破坏病菌的细胞结构。

常用的氧化剂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氧化剂消毒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以有效杀灭病菌。

酶消毒是一种较为温和的化学灭菌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酶对病菌的细胞壁进行降解。

酶消毒常用于器械和医疗用品的清洗和消毒,能够有效去除附着在表面的病菌。

三、生物灭菌生物灭菌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对病菌进行杀灭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灭菌方法包括发酵灭菌和放线菌灭菌。

常用消毒灭菌法

常用消毒灭菌法

消毒灭菌常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与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两大类:即物理消毒灭菌法和化学消毒灭菌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是利用物理因素,如热力、辐射、电离辐射、过滤等将微生物消除或杀灭的方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是采用各种化学物品来消除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化学制剂称为消毒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一、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消毒灭菌中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常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物品的灭菌,如金属、玻璃、橡胶、搪瓷、敷料等的灭菌,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滑石粉等粉剂的灭菌。

我们现阶段主要使用的是手提式压力蒸气灭菌器。

(一)灭菌原理微生物受到热力作用时,其蛋白质分子运动加速,互相撞击,致连接肽链的键断裂,使其分子由有规律的紧密结构,变为无秩序的散漫结构,大量的疏水基暴露于分子表面,并互相结合成为较大的聚合体而凝固沉淀即通过不可逆地破坏酶和结构蛋白,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二)高压锅的操作(现场操作)冷空气排除→灭菌→排汽→干燥→温度达到121℃,维持20-30分钟,即可达到灭菌目的。

(三)注意事项1、清洗干燥:器械或物品灭菌前必须清洗干净并擦干或晾干;2、物品包装合适,装载重量适当;3、灭菌包放置合理:各包之间留有空隙,布类物品放于金属、搪瓷类物品之上,盛装物品的容器如有孔应将容器打开,利于蒸气进入,消毒完毕,关闭容器孔;4、尽量排除灭菌器内的冷空气;5、控制加热速度,随时观察压力及温度;6、灭菌后处理:灭菌物品待干燥后才能取出,分类放置并做醒目标志;检查灭菌包装,若灭菌不彻底或有可疑污染如破损、湿包、有明显水渍等则不能作无菌包使用;7、注意安全操作:操作人员要经过专门训练,合格后才能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对灭菌设备进行检查、维修。

二、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可杀灭多种微生物,包括杆菌、病毒、真菌、细菌繁殖体、芽胞等。

消毒和灭菌常用的方法

消毒和灭菌常用的方法

消毒和灭菌常用方法
一、物理方法
1.干热灭菌法:利用高温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一般在160℃下持续1-2小
时,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芽孢等。

此方法常用于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等物品的灭菌。

2.湿热灭菌法:利用高温湿度的蒸汽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通常在121℃下
持续30分钟,也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

此方法适用于不耐高温的物品,如塑料、橡胶、玻璃器皿等。

3.过滤法:通过物理手段将微生物从空气中或液体中分离出来,主要用于空
气或液体中微生物的分离和去除。

二、化学方法
1.化学药剂灭菌法:利用化学药剂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常用的化学药剂有
甲醛、乙醇、次氯酸钠等。

此方法适用于表面消毒、空气消毒等。

2.熏蒸法:将具有杀灭作用的化学气体导入密闭的空间,使其杀灭空间内的
微生物。

此方法常用于仓库、车厢等场所的消毒。

三、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主要是利用某些微生物本身具有的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作用,如乳酸菌、霉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分泌某些抗菌物质,对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生物方法常用于食品保存、生物防治等领域。

四、辐射方法
辐射方法主要包括紫外线照射和臭氧照射等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利用紫外线和臭氧具有杀菌作用,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辐射方法常用于表面消毒、空气消毒等方面。

以上就是消毒和灭菌常用方法的简要介绍,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消毒杀菌的方法有煮沸、紫外线照射、酒精消毒杀菌法以及高压蒸汽灭菌法等。

1.煮沸:主要是通过高温将除芽孢以外的细菌全部杀死,从而起到消毒杀菌的效果。

适用于毛巾、衣服、家用碗筷等物品。

2.紫外线照射:主要是利用波长为2000~3000Å的紫外线将物体表面的细菌全部杀死。

常用于器具表面和室内的消毒。

3.酒精消毒杀菌法:主要是利用酒精能穿透细菌的细胞壁,使其蛋白质发生变性死亡,进而起到消毒杀菌的效果。

通常用于物体表面、皮肤的消毒,临床常用75%浓度的酒精溶液。

4.高压蒸汽灭菌法:当高压蒸汽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可以将芽孢在内的所有细菌,进而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适用于金属物品、培养基、玻璃等物品的消毒杀菌。

除此之外,消毒杀菌的方法还包括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法、日晒法等,建议患者根据不同物品选择合适的方式。

灭菌的方法和原理

灭菌的方法和原理

灭菌的方法和原理
灭菌,这可是个超级重要的事儿呢!就好像给世界来一场大扫除,把那些坏坏的微生物统统赶跑!
你知道吗,灭菌的方法那可真是五花八门。

高温灭菌就像是一场热烈的战斗,用滚烫的温度把细菌啊、病毒啊都打得落花流水!比如用开水煮一煮,或者放在高温烤箱里烤一烤,那些微生物还不得乖乖投降呀。

还有化学灭菌呢,就好像派出了一群厉害的化学战士,去和微生物展开激烈搏斗。

消毒剂啦、杀菌剂啦,都是它们的秘密武器,能迅速把敌人消灭掉。

辐射灭菌就更神奇啦,就像有一束神秘的光线,瞬间让微生物无处可逃。

紫外线灭菌大家都很熟悉吧,那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菌手段呢。

再说说过滤灭菌吧,这就像是给微生物设置了一道过滤网,只有干净的东西才能通过,把那些小小的微生物都拦截下来。

每种灭菌方法都有它独特的原理和厉害之处呢!这就好比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呀。

高温灭菌利用了高温对微生物的杀伤力,化学灭菌依靠化学物质的强大功效,辐射灭菌借助神秘的辐射能量,过滤灭菌则凭借精细的过滤网。

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些灭菌方法,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到处都是细菌和病毒,我们的生活还能安心吗?所以呀,灭菌真的是太重要啦!它就像一个默默守护我们健康的卫士,让我们能在干净、安全的环境中生活。

我们应该好好感谢这些灭菌方法呀,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健康!我们也要正确地使用它们,发挥出它们最大的作用。

让我们一起和微生物战斗到底,守护我们的生活吧!。

医学专题灭菌和消毒

医学专题灭菌和消毒

特定区域或条件
推荐杀菌剂
浓度(ppm)
铝制设备 抑菌剂膜
CIP清洗
碘伏 季胺 酸-季胺 酸-阴离子
酸杀菌剂 活性氯 碘伏
25 200 生产商推荐 100
130 生产商推荐 生产商推荐
水泥地面
活性氯
1000~2000
季胺
500~800
防止膜形成 雾化,空气
酸杀菌剂 碘伏 活性氯
手工浸洗(生产) 碘伏
2)湿热灭菌法
在同样的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果比干热 灭菌好,这是因为一方面细胞内蛋白质含水量 高,容易变性。另一方面高温水蒸汽对蛋白质 有高度的穿透力,从而加速蛋白质变性而迅速 死亡。
a. 巴氏消毒法:有些食物会因高温破 坏营养成分或影响质量,如牛奶、酱油、 啤酒等,所以只能用较低的温度来杀死其 中的病原微生物,这样既保持食物的营养 和风味,又进行了消毒,保证了食品卫生。 该法一般在62℃,3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 的。此法为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首创, 故名为巴氏消毒法。
2、辐射 利用辐射进行灭菌消毒,可以避免高温灭菌
或化学药剂消毒的缺点,所以应用越来越广,目 前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接种室、手术室、食品、药物包装室常 应用紫外线杀菌。
2)应用β射线作食品表面杀菌,γ射线用于 食品内部杀菌。经辐射后的食品,因大量微生物 被杀灭,再用冷冻保藏,可使保存期延长。
酸-季胺
活性氯 碘伏
200 200
25
200 200 25 130 生产商推荐
200 25
橡胶皮带 瓷砖墙 视觉控制 墙壁
水处理 木板条箱 传送带润滑油 Nhomakorabea碘伏 碘伏 碘伏 活性氯 季胺 酸-季胺
活性氯 活性氯 戊二醛

细胞工程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和原理

细胞工程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和原理

细胞工程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和原理细胞工程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湿热灭菌、干热灭菌、紫外线灭菌、过滤除菌等。

以下是这些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1. 湿热灭菌:是利用高温高压的水蒸气进行灭菌。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常用于培养基、实验器具等的灭菌。

其原理是在高温高压下,水蒸气的穿透力增强,能够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灭菌的效果。

2. 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干燥空气进行灭菌的方法。

常用于玻璃器皿、金属器械等的灭菌。

其原理是在高温下,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会发生变性,从而失去生物活性。

3. 紫外线灭菌: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进行灭菌的方法。

常用于实验室空气、操作台等的灭菌。

其原理是紫外线能够穿透微生物的细胞膜,使其DNA 发生损伤,从而阻止微生物的繁殖。

4. 过滤除菌:是利用过滤器过滤掉空气或液体中的微生物。

常用于不能耐受高温灭菌的液体或气体的灭菌。

其原理是过滤器能够阻止微生物通过,从而达到除菌的效果。

这些灭菌方法各有优缺点,在细胞工程实验室中,需要根据不同
的物品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同时,为了确保灭菌效果,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灭菌操作,并对灭菌效果进行检测和验证。

医疗机构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文档资料

医疗机构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文档资料

(3)盘、盆、碗等器皿及物品, 尽量单个包装,包装时应将盖打 开;若必须多个包装在一起时, 所用器皿的开口应朝向一个方向; 摞放时,器皿间用吸湿毛巾或纱 布隔开,以利蒸汽渗入;
(4)灭菌物品能拆卸的必须拆卸, 如对注射器进行包装时,管芯应抽出 。必须暴露物品的各个表面(如剪刀 和血管钳必须充分撑开)以利灭菌银 子接触所有物体表面。有筛孔的容器 应将盖打开,开口向下或侧放。管腔 类物品如导管、针和管腔内部先用蒸 馏水或去离子水润湿,然后立即灭菌 ;
(5)物品捆扎不宜过紧,外用 化学指示胶带贴封,灭菌包每大 包内和难消毒部位的包内放置化 学指示物。
3、装载 ⑴下排气灭菌器的装载量不 得超过柜室内容量的 80% ;预真 空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 容积的 90% ,同时预真空和脉动 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又 分别不得小于柜室容积的 10% 和 5%,以防止“小装量效应”。
3、Ⅳ类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Ⅳ类环境包括传染病科及病房, 参照Ⅰ、Ⅱ类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方法。
三、医院室内空气常用 消毒方法
医院室内空气常用消毒方法 紫外线消毒 过滤除菌(空气净化) 臭氧消毒 其他消毒装置 熏蒸或喷雾消毒
1、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对空气消毒是紫外线 消毒最佳用途,也是空气消毒的 最方便的方法。
2、Ⅲ类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 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 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 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Ⅲ类环境要 求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 10cfu/cm2 。 各种物表及台面消毒:治疗室、注 射室、换药室、化验室的各种物表 及台面等每日用300-500mg/L含氯消 毒剂擦拭,湿拖把拖地。
2 、湿包和有明显水渍的包不 作为无菌包使用;启闭式容器, 检查筛孔是否已关闭;

消毒的原理和方法

消毒的原理和方法

消毒的原理和方法
消毒是指使用物理或化学手段杀灭或去除可繁殖的微生物,以减少或杀灭病原体、细菌、真菌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的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温度法:利用高温来杀灭微生物。

常见的方法有煮沸、蒸汽和干热灭菌。

在常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可以用煮沸的方式消毒物品和器械。

蒸汽消毒则利用蒸汽的高温来杀灭微生物,常用于医疗器械和实验室玻璃器皿的消毒。

干热灭菌则通过加热物体使其表面和内部达到高温,从而杀灭微生物。

2. 化学法:使用化学物质来杀灭微生物。

常见的消毒剂包括酒精、过氧化氢、漂白粉、次氯酸钠等。

这些消毒剂能够破坏微生物细胞膜、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结构,导致微生物死亡。

3. 辐射法:利用辐射能量来杀灭微生物。

紫外线和电离辐射是常见的消毒方法。

紫外线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遗传物质,造成DNA损伤而使微生物死亡。

电离辐射则能够直接破坏微生物细胞内部的DNA和蛋白质结构,导致微生物死亡。

4. 过滤法:利用过滤网或滤器来去除微生物。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水处理过程中,用于去除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消毒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场合和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组合使用。

一般情况下,物品和器械可以通过浸泡在消毒液中、喷洒消毒剂、用消毒布擦拭等方式进行消毒。

同时,还需注意消毒时间和浓度的控制,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消毒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未来工作中的各种消毒杀菌方式
(1)天然消毒法:利用日光等天然条件杀灭致病微生物,达到消毒目的,称为天然消毒法。

①日光曝晒法:日光由于其热、干燥和紫外线的作用,而具有一定的杀菌力。

日光杀菌作用的大小受地区、季节、时间等因素影响,日光越强,照射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好。

日光中的紫外线由于通过大气层时,因散热和吸收而减弱,而且不能全部透过玻璃,因此,必须直接在阳光下曝晒,才能取得杀菌效力。

日光曝晒法常用于书籍、床垫、被褥、毛毯及衣服等的消毒。

曝晒时应经常将被晒物翻动,使物品各面都能与日光直接接触,一般在日光曝晒下4~6小时可达到消毒目的。

②通风:通风虽然不能杀灭微生物,但可在短时间内使室内外空气交换,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

通风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门、窗或气窗换气,也可用换气扇通风。

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通风时间一般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物理灭菌法:利用热力等物理作用,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及酶变性凝固,以达到消毒、灭菌目的,称为物理灭菌法。

①燃烧法:是一种简单易行、迅速彻底有效的灭菌方法,但对物品的破坏性大,多用于耐高热,或已带致病菌而又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如被某些细菌或病毒污染的纸张、敷料,搪瓷类物品如坐浴盆,也可以用火焰燃烧消毒灭菌,应先将盆洗净擦干,再倒人少许90%酒精,点燃后慢慢转动浴盆,使其内面完全被火焰烧到。

应用此法时,要注意安全,须远离易燃或易爆物品,以免引起火灾。

②煮沸法:是一种经济方便的灭菌法,一般等水开后计时,煮沸10—15分钟可杀死无芽胞的细菌。

可用于食具、毛巾、手绢等不怕湿而耐高温的物品的消毒灭菌。

③高压蒸汽灭菌法:利用高压锅内的高压和高热释放的潜能进行灭菌,此法杀菌力强,是最有效的物理灭菌法。

待高压锅上汽后,加阀再蒸15分钟,适合消毒棉花、敷料等物品。

(3)化学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化学药物渗透细菌体内,破坏其生理功能,抑制细菌代谢生长,从而起到消毒的作用。

家庭常用化学消毒灭菌方法有以下三种。

①擦拭法:用化学药液擦拭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常用于地面、家具、陈列物品的消毒。

如用0.5%-3%漂白粉澄清液、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剂(现市场都出售,要看好有效期及使用方法),擦拭墙壁、床、桌椅地面及厕所。

②浸泡法:将被消毒物品浸泡在消毒液中,常用于不能或不便蒸煮的生活用具。

浸泡时间的长短因物品及溶液的性质而有不同。

如用1%-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餐具、便器需1小时,用0.5%“84”消毒液浸泡需15分钟,而用0.02%高效消毒片浸泡只需5分钟,就可以达到目的。

若浸泡呕吐物及排泄物,不但消毒液浓度要加倍,而且浸泡时间也要加倍。

③熏蒸法:是利用消毒药品所产生的气体进行消毒。

常用于传染病人居住过的房间空气及室内表面消毒。

福尔马林(甲醛)+高锰酸钾:每立方米加入福尔马林25—40毫升,高锰酸钾15—30克,两种药放置在一起即产生气体,可达到消毒目的。

消毒时,必须将门窗紧闭12-24/小时,消毒后再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此法对各种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均有效。

食醋:每立方米用3-10毫升食醋,加水2~3倍加热熏蒸,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对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有效。

气体灭菌法
本法系指用化学消毒剂形成的气体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环氧乙烷、气态过氧化氢、甲醛、臭氧(O3)等,本法适用于在气体中稳定的物品灭菌。

采用气体灭菌法时,应注意灭菌气体的可燃可爆性、致畸性和残留毒性。

本法中最常用的气体是环氧乙烷,一般与80%~90%的惰性气体混合使用,在充有灭菌气体的高压腔室内进行。

该法可用于医疗器械,塑料制品等不能采用高温灭菌的物品灭菌。

含氯的物品及能吸附环氧乙烷的物品则不宜使用本法灭菌。

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时,灭菌柜内的温度、湿度、灭菌气体浓度、灭菌时间是影响灭菌效果的重要因数。

可采用下列灭菌条件:温度(54±
10)℃相对湿度(60±10)% 灭菌压力 8*10〈5〉
Pa 灭菌时间 90min
灭菌条件应予验证灭菌时,将灭菌腔室先抽成真空,然后通入蒸汽使腔室内达到设定的温湿度平衡的额定值,再通入经过滤和预热的环氧乙烷气体。

灭菌过程中,应严密监控腔室的温度、湿度、压力、环氧乙烷浓度及灭菌时间。

必要时使用生物指示剂监控灭菌效果。

本法灭菌程序的控制具有一定难度,整个灭菌过程应在技术熟练人员的监督下进行。

灭菌后,应采取新鲜空气置换,使残留环氧乙烷和其他易挥发性残留物消散。

并对灭菌物品中的环氧乙烷残留物和反应产物进行监控,以证明其不超过规定的限度,避免产生毒性。

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时,应进行泄露试验,以确认灭菌腔室的密闭性。

灭菌程序确认时,还应考虑物品包装材料和灭菌腔室中物品的排列方式对灭菌气体的扩散和渗透的影响。

生物指示剂一般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subtilis)。

过滤除菌法
本法系利用细菌不能通过致密具空滤材的原理以除去气体或液体中微生物的方法。

常用于热不稳定的药品溶液或原料的除菌。

除菌过滤器采用孔径分布均匀的微孔滤膜作过滤材料,微孔滤膜分亲水性和疏水性两种。

滤膜材质依过滤物品的性质及过滤目的而定。

药品生产中采用的除菌滤膜孔径一般不超过0.22um。

过滤器不得对被滤过成分有吸附作用,也不能释放物质,不得有纤维脱落,禁用含石棉的过滤器。

滤器和滤膜在使用前应进行洁净处理,并用高压蒸汽进行灭菌或作在线灭菌。

更换品种和批次应先清洗滤器,再更换滤膜。

过滤过程中无菌保证与过滤液体的初始生物负荷及过滤器的对数下降值LRV (log reduction value )有关。

LRV系指规定条件下,被过滤液体过滤前的微生物数量与过滤后的微生物数量比的常用对数值。

即:
LRV =lgN0-lgN
式中 N0为产品除菌前的微生物数量; N为产品除菌后的微生物数量。

LRV用于表示过滤器的过滤除菌效率,对孔径为0.22um的过滤器而言,要求每 1cm2有效过滤器面积的LRV应不小于7。

因此过滤除菌时,被过滤产品总的污染量应控制在规定的限度内。

为保证过滤除菌效果,可使用两个过滤器串连过滤,或在灌装前用过滤器进行再次过滤。

在过滤除菌中,一般无法对全过程中过滤器的关键参数(滤膜孔径的大小及分布,滤膜的完整性及LRV)进行监控。

因此,在每一次过滤除菌前后均应作滤器的完整性试验,即气泡点试验或压力维持试验或气体扩散流量试验,确认滤膜在除菌过滤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除菌过滤器的使用时间应进行验证,一般不应超过一个工作日,否则应进行验证。

过滤除菌法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缺陷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iminuta)。

通过过滤除菌法达到无菌产品应严密监控其生产环境的洁净度,建议在无菌环境下进行过滤操作。

相关的设备、包装容器、塞子及其他物品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灭菌,并防止再污染。

勾丽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