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苦学精神不可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苦学精神不可丢

知识是要通过学习来获得,技能是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形成。这是不是一条真理呢?不管这个观点是不是真理,我表态,我赞同。

在学生学习这个问题上,我向来反对题海战术,更反对没有选择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机械化训练。也不赞同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考分的工具。但我也不相信,零作业、零练习就有好成绩这样的神奇现象。

有好多学校声称,他们是零作业、零练习,但学生的学业成绩却出奇的好。对于这样的说法你相信吗?反正我持怀疑态度。笔者也曾去过不少外地名校考察学习。那些所谓零作业、零练习的学校事实上,学生在课前、课中、甚至课余时间里已经做了大量的练习,而我们所看的就是他们练习之后的一个展示和表演而已。他们实际上是有作业和练习的,只不过放在了课前、课中和课余时间里。而零作业、零练习的说法其实只是偷换概念和思维惯性的一个幌子而已。

纵观全国各地成功的学校。虽然他们教改名目繁多,形式各异,花样百出,但万变不离其宗。他们都是围绕学生的“学”“思”“练”进行的。洋思中学的经验不保守、永威学校的经验也不保密。名校虽然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学校管理方面尤其特色和特点。但不论他们采用的是那一种教学模式,这其中都突出了学生的“学”、“思”、“练”。不论是上海闸北八中的“学、讲、想、练结合”、东庐中学的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还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其核心都突出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练习操作这个要素。也就是说。学习活动中,他们抓住了、落实了学生的“学、思、练”这个核心因素。对于这些名校的做法和所取得成就,我个人自觉没有能力去展开评说,也不想在是是非非上多费口舌。

我个人认为,不管推行什么样的教育模式,不管教育走到哪里,传统教育中,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都是不可以丢弃和淡化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民族精神,也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品质。倘若连这一点都丢了的话,我们的教育就真的一无是处了。

我们必须承认,学习本身就并不完全是快乐的事情。学习的快乐是建立在学习者自己身的精神体验上的。有刻苦勤奋精神的人,才有学习快乐这样的精神体验。任何一个人想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人,都得通过刻苦勤奋这条途径来实现。不吃苦,不下功夫的人,是绝对获得不了知识,也形不成能力的。

功利教育下产生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下产生的题海战。题海战使学生苦不堪言。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尽管我们都唾沫星子四溅的批判应试教育的危害,也想尽办法去革应试教育的命。但应试教育的顽固堡垒始终都难以攻克。所以,不少老师就认为学生的苦学都就是应试教育惹的祸。在新课改推进中,大家都似乎极力反对学生苦学,都希望通过课程改革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想法当然是好的。学生的课业负担的确应该减,应试教育也的确应改。但不管怎么改,都不能丢弃学生苦学的精神。

在我看来,进行机械性的题海战是一种剥夺,非人的强加强压是一种伤害。但苦学却是一种精神品质。这与应试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是学习者内在的,自主的,自发的精神品质和行为意识。苦学,就是对学习专注,不分心,能静下心来潜心钻研;苦学,就是刻苦勤奋,勤学上进,不甘落后,不愿服输,善钻研,善挖掘,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任何一个成功人士,都应该具有这样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不仅仅是成就学业不可少的,也是成就人生不可或缺的,更是一个民族傲然屹立的精神资本。

改进应试教育中非人性化的因素,注入人文色彩浓的教育新血液,是我们致力追求的理想教育。能让学生在快乐轻松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多的能力自然是好的教育。在探索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过程中,我们都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精神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