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及预后
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由于新生儿缺氧或缺血造成的脑组织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重要的应用效果,可以减轻病情,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
本文将从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
一、早期干预的效果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
早期干预可以减轻患儿的脑组织损伤。
缺氧缺血会导致脑组织的损伤和细胞死亡,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和发育,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减轻脑组织的损害,降低脑损伤的程度。
早期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及时的早期干预措施,可以更好地控制患儿病情的发展,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促进患儿的康复。
早期干预可以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危重病,如不及时干预,容易导致患儿的死亡和不良后果,而早期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和残疾率,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早期干预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机械通气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提供足够的氧气,减轻缺氧对脑组织的损害,保护脑细胞,有利于患儿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5.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患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恢复,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三、早期干预的临床应用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儿的病情特点,采取及时、有效的早期干预措施,积极控制患儿病情的发展,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促进患儿的康复。
患儿的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关注患儿的康复情况,合理安排患儿的生活和学习,为患儿的康复创造良好的环境。
结语。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通常由孕期、分娩或新生后突发的一些情况所引起,如羊水栓塞、子宫内窘迫、呼吸窘迫、心衰等。
据估计,每年全球有约100万新生儿受到HIE影响。
虽然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HIE的治疗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对于患者的预后而言,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早期干预对HIE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早期干预早期干预指的是在HIE发生后的几小时内,对患儿进行积极的治疗,以减轻脑部损伤的程度,并尽可能地恢复神经系统功能。
常见的早期干预措施包括:1. 体外膜肺氧合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通过人工机器的方式使患儿的血液得到氧合和循环的治疗。
ECMO主要应用于患重症呼吸衰竭、心脏衰竭的婴儿,其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最近的研究表明,对于HIE患儿,ECMO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脑血流动力学和神经系统功能。
2. 体外高级生命支持体外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是一种包括氧疗、呼吸道管理、心脏功能支持和液体处理等多种治疗措施的混合治疗。
早期的ALS干预可以预防HIE的进展,并促进患儿的循环和呼吸的恢复。
3. 低温治疗低温治疗(hypothermia therapy)是一种利用低温刺激来减轻HIE患儿脑损伤程度的治疗方法。
低温治疗可以通过降低体温来减少脑部细胞死亡,从而改善患儿的预后。
目前,低温治疗已成为HIE患儿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
早期干预对HIE预后的影响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减轻HIE患儿的脑部损伤程度,从而改善患儿的预后。
其中,低温治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早期干预措施。
根据早期研究的结果,低温治疗可以减少HIE患儿的死亡率,并明显改善幸存患儿的神经系统功能。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出生时没有任何症状的HIE患儿行低温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幸存患儿的生存率和预后质量。
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引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在新生儿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缺氧、缺血而导致脑损伤的一种疾病。
这种疾病给患儿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早期干预成为了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干预是指在疾病出现早期阶段对患儿进行及时干预,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加重。
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来说,脑损伤的程度与早期干预的及时性密切相关。
早期干预对于患儿的康复和生存至关重要。
早期干预的方式早期干预的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多种手段。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脑保护剂的应用,如丹参、姜黄素等药物能够有效地减轻脑细胞的受损程度,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治疗主要包括按摩、理疗等手段,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患儿脑部的血液循环,减轻脑部水肿。
康复训练则是通过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康复计划,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早期干预的效果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是显著的。
一方面,早期干预能够有效地减轻脑细胞的受损程度,防止脑损伤的进一步恶化。
早期干预能够促进患儿康复的速度,缩短康复的周期。
研究表明,接受早期干预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其生存率和康复率明显高于未接受早期干预的患儿。
早期干预还可以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脑损伤严重的患儿往往会出现智力、运动和语言等方面的障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
而通过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脑功能,减轻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现有问题及展望尽管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是显著的,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早期干预的方式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而对于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早期干预的策略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由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病情复杂多变,对于不同病情的患儿,可能需要制定不同的早期干预策略。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疗效分析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疗效分析
欧艳辉
【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年(卷),期】2008(14)23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5例HIE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干预组进行系统的早期干预,所有病例均于出生3、7、12月龄时进行智能发育随访和检测. 结果干预组发育商(DQ)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康复率高,后遗症发生率低(P<0.05). 结论对HIE患儿早期给予持续的干预,能有效地促进智力发育,改善预后,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欧艳辉
【作者单位】衡东县人民医院,湖南衡东,421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12
【相关文献】
1.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影响的疗效分析 [J], 张有龙;
2.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疗效分析 [J], 欧艳辉
3.不同时间窗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J], 张薇
4.不同时间窗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J], 陈钢
5.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影响的疗效分析 [J], 李海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护理干预对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管进行合理的固定 , 防止其 出现移动或者脱落 的现象。
3 . 6 对 于 自主翻身较为困难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定 时帮
助 翻身 , 避免压疮情况的出现 。 在翻身 的过程 中, 应注意不 能对 患者的导管造成影响。 同时 , 应定期对患者的皮肤、 口腔等进行
及时向医生汇报 ,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3 _ 4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 的过程 中 ,应 密切注意患者的呼
高于对照组 , 2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 O . 0 5 ) 。结 论
期护理 干预有利于提 高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 患者治疗成功率,
防 止 病 情 进 一 步 恶化 , 对 பைடு நூலகம்缩 短 治疗 时 间 , 降低 后 遗 症 的 发 生
各项生理指标 的变化 , 其 中包括血压情况 、 体温 的变化情况 、 心
率的变化情况 以及瞳孔 等方 面。 当患者 出现血压较大 幅度的变
理 干预 , 观察组 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 上对患者实施早期护理
干预 , 观 察 2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明显
早
化, 瞳孔 出现一定程度的放大 , 意识模糊等现象时 , 护理人员应
工作 , 缓解或者消除其不 良情绪 , 使之能 够以较好 的精神状 态
积极地投入到治疗当中。 3 . 9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 的过程 中, 应 定期进行按摩 , 防止 其肌肉出现较大程度 的萎缩。同时 ,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进行
关节功能恢 复的锻炼 ,锻炼 的关节应遵循 由大到小 的原则 , 并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 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 。 2 . 2 2 组患者在接受不 同护理措施之后 , 其出现相关并 发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新生儿因缺氧或缺血而导致脑组织受损,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
早期干预对其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早期干预可以从预防开始,孕期的保健很重要。
孕期应避免过度劳累、情绪过于激动及接触有害物质等。
另外,产前检查也很重要,包括胎儿超声检查、胎心监护等。
如果孕期出现胎位异常、胎盘早剥等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
对于出生后出现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早期干预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首先,及时处理新生儿窒息。
对于窒息婴儿应马上采取通气、胸外心脏按摩等紧急救援措施。
其次,保持新生儿体温,可以通过加温被单、温热毯等方式,避免新生儿体温过低。
此外,也可以通过调整环境温度的方式来提高新生儿体温。
保持新生儿的呼吸道通畅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吸痰、氧疗等方式来降低呼吸道阻力。
药物干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严重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适当使用药物可以减轻脑组织缺氧缺血的程度,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的恢复。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肝素、甘露醇等,但是需要注重药物的种类、剂量等用法用量问题。
综上所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需要及时干预的疾病。
早期干预包括孕期保健、产前检查以及出生后的急救、体温调节、呼吸道管理等方面,还可以适当使用药物辅助治疗。
如果
及时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和脑组织受损程度,提高新生儿的预后。
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常见的婴儿脑部损伤疾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新生儿在
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缺氧或缺血,从而导致脑部受损。
这种疾病会给孩子的生长发育带来
严重影响,因此早期干预对于这类患儿非常重要。
本文将讨论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
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早期干预包括对
患儿进行脑保护、神经保护、脑功能康复等各种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受损的脑细胞,恢复和重建脑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儿的康复。
早期干预可以通过降低脑内氧自由基的浓度,减少脑细胞的氧化损伤,从而保护受损
的脑细胞。
早期干预还可以通过促进脑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加速受损脑部的修复和功能恢复。
具体措施包括给予患儿适当的氧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早期干预可以通过促进脑功能的康复训练,加速患儿的康复。
早期康复训练包括物理
治疗、言语治疗、康复性训练等,可以提高患儿的脑功能,加速康复进程。
通过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预后。
研究表明,接受早
期干预的患儿,其脑功能的恢复速度明显快于未接受早期干预的患儿,康复效果显著提高。
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需要指出的是,早期干预虽然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预后,但并不代表可以完全避免并
发症的发生。
在进行早期干预的还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加强
对患儿的病情监测和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
质量。
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早期干预可以帮助降低新生儿HIE患儿的死亡率。
新生儿HIE患儿在出生后往往出现窒息、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存活率。
通过早期干预,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解除窒息,提供呼吸支持,减少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从而降低新生儿HIE患儿的死亡率。
早期干预在改善新生儿HIE患儿的神经发育和认知功能方面也具有显著的效果。
新生儿的脑发育和认知功能在早期阶段较为关键,缺氧缺血可能对其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早期干预,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可以促进神经再生和神经连接的形成,提高新生儿的神经发育水平和认知功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
在早期干预的应用中,一体化的治疗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体化的治疗模式是指在早期干预过程中,整合多学科专家的力量,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针对新生儿HIE患儿的不同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这种治疗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新生儿的康复进程。
早期干预在新生儿HIE患儿中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
通过早期干预,可以降低新生儿HIE患儿的死亡率和残疾率,改善神经发育和认知功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在早期干预的过程中,一体化的治疗模式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尤为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应积极推广和应用早期干预策略,为新生儿HIE患儿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效果。
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脑功能障碍,它的发生率高,并有着严重的后果。
HIE患儿的治疗需要早期干预,不止止于治疗当下病症,更需要防止严重并发症和预防发生后期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本文主要介绍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1. 早期干预的基本措施(1) 维持呼吸道通畅,行必要的监测和支持性治疗,防止高碳酸血症与低氧血症。
(2) 快速而准确地评估HIE的程度,并进行必要的血液检测、血细胞分析和脑成像检查等诊断。
(3) 利用危重病病房的医技设备和专业技能,对HIE患儿进行必要的监护和支持治疗。
(4) 提供充分的呼吸和心血管支持,早期进行营养和体温管理,防止低血糖和低血容量等情况的发生。
(5) 广泛应用意识状态分类、BEAM指数和有效运动评分等评估工具,判断婴儿的严重程度、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干预效果。
(6) 早期应用降温治疗以降低患儿体温,早期使用抗惊厥药物,纠正代谢紊乱或其他问题,以充分避免后期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2. 早期干预的应用效果早期干预可以有效的控制婴儿的脑损伤,降低死亡率和失能的风险。
同时,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筛选患儿的后期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包括脑小儿麻痹、癫痫、智力退化等。
相关研究表明,早期干预技术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治疗效果十分明显。
(1) 降温治疗降温治疗是目前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主要的早期干预治疗方案之一。
该治疗方案可降低全身温度,减轻脑细胞的氧化应激和发炎反应,从而尽可能地来减轻脑损伤和神经元死亡。
相关研究表明,在使用该方法治疗的患儿中,大多数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风险都显著降低。
(2) 维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道通畅也是早期干预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保证患儿呼吸顺畅,通畅无阻,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患儿窒息窒息、低氧血症等病症的发生。
(3) 抗惊厥治疗抗惊厥治疗是早期干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预后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预后分析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62例中重度HIE患儿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对干预组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于出生后3、6、9、12个月龄时对两组患儿进行智能发育随访和评估。
结果:干预组发育商(DQ)和预后不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HIE患儿给予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改善其预后,降低神经系统等后遗症的发生率。
标签:新生儿;早期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各种围生期胎儿因窒息引起的脑缺血、缺氧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神经损伤称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重者可引起死亡或神经系统后遗症。
近年来,随着危重新生儿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规范复苏的广泛开展,HIE患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其并发症如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癫痫等后遗症的发生率仍较高。
本院2007年5月~2009年5月笔者接诊的62例中重度HIE患儿进行规范复苏治疗,其中30例患儿家长同意接受早期干预治疗,治疗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5月~2009年5月本科接诊的62例中重度HIE患儿进行规范复苏治疗,其中,男性患儿42例,女性患儿20例,胎龄为(38.75±1.63)周,日龄<75 h,平均体质量为(3.2±1.1)kg。
62例HIE患儿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的标准要求[1],排除遗传性和先天性疾病患儿。
其中30例患儿家长同意接受早期干预治疗作为干预组,其余32例为对照组。
干预组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9例,HIE中度23例,重度7例。
对照组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11例,HIE中度24例,重度8例。
两组在性别、临床分期等一般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治疗方法两组HIE患儿入院后立即作血气分析、生化全套等检查,72~96 h作头颅CT检查,严密观察患儿肌张力、前囟张力、意识状态、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严格按照“三支持、三对症”治疗原则治疗[2],出生后24 h使用脑活素5 ml+5%葡萄糖溶液50~100 ml静脉滴注,1次/d,7 d为1个疗程。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疗效分析

A s a t O j c i e o n e t g t t e f e t f a l i t r e t o o t e r g o i i b t c b e t v T i v s i a e h e f c o e r y n e v n i n n h p o n s S n r
s b e t e e o l w d u n x m n d i e a d t n e l c u l e e o m n a ,7 n 1 u j c s w r f l o e p a d e a i e n r g r o i t l e t a d v l p e t t 3 ,a d 2
责任 校对 :吴琴 娟
早期 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疗效分析
欧 艳 辉
衡东县人 民医院
湖南衡东
4 10 240
摘要 目的 探 讨早期 干预对 中、重度新 生儿缺 氧缺 血性 脑病 ( E 预后 的影响 。方 法 将 1 H H ) I 5例 E患 0 I
儿 随机 分 成干预组 和对 照组 。 两组基 本情 况差异无 显著 性意 义 ( P> 0 0 ),对 干预 组进行 系统 的早期 干 . 5 预 ,所有 病例 均 于 出生 3 、1 、7 2月龄 时进行 智 能发 育 随访 和检 测 。结果 干预组发 育 商 (Q 明显 高于对 D) 照组 ( P< O 0 ) . 1 ,康 复率 高,后遗症发 生率低 ( 尸< 0 0 ) . 5 。结论 对 H E患儿早期给 予持 续的干预 ,能有 I 效地 促进 智 力发 育 , 改善预 后 , 降低后 遗 症 的发 生率 ,是 提 高其 生 活质 量 的有 效 方法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与预后探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与预后探讨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早期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4例重度、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
取得患儿监护人同意后,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基础性治疗,干预组患儿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干预治疗。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发育商以及不良预后发生率。
结果:干预组患儿的发育商在3-12个月内定期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患儿预后不良2例(6.25%),与对照组患儿10例(31.2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取早期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新生儿的发育商,并且降低了患儿预后的不良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生期患儿脑缺血、缺氧导致的胎儿脑神经出现损伤。
重度缺氧、缺血将会导致胎儿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1]。
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新生儿危重症救治技术不断提升,使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的存活率显著提高,但在此过程中,新生儿将产生一系列的脑病并发症,如患儿智力低下,脑部瘫痪以及癫痫等后遗症。
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对64例重度、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取早期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4例重度、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
取得患儿监护人同意后,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胎龄(39.14±1.13)周,日龄<72h,平均体重(3.21±1.2)kg,其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例,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24例;干预组患儿32例,男20例,女12例,胎龄(38.75±1.25)周,日龄<72h,平均体重(3.19±1.31)kg,其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9例,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23例;排除先天性或者遗传性疾病患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防治与预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防治与预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宫内缺氧窒息而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HIE,多见于有严重窒息的足月新生儿,缺氧可能发生在产前,也可发生在产时,由于缺氧而引起脑组织病理性改变。
脑水肿是其重要环节之在。
HIE是转产期新生儿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由于部分患儿可在新生儿期后形成永久性神经缺陷,影响优生优育。
因此,为减少存活者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对愈后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HIE早期诊治和愈后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76岁,女30例,入院日龄<24小时106例,其妊娠月数<37周15例,≥37~42周79例,≥42周12例。
出生体重<2500g15倒,≥2500g~4000g8例,≥4000g者10例。
原发病宫内窒息75例,新生儿窒息31例。
其中重度窒息45例,中度窒息22例,轻度窒息39例。
1.2 临床表现:106例主要表现:紫绀102例率96.2%,反应差89例率83.9%,惊厥18例率16.9%.激惹12例率11.3%,体温不升9例率8.4%,呼吸不规则5例率4.7%,肌张力低下4例率3.7%,心动过缓4例率3.7%,叽张力高3例率2.8%。
拥抱及握持反射异常3例率2.8%,Pc<15万,5例率4.7%。
2 结果收入我院治疗的106例HIE患儿中,其中56例治愈,40例好转出院。
8例自动出院。
2例死亡。
其临床表现以抑制、兴奋、抽搐、呼吸暂停、拒乳为主。
病情轻重不一,故早期诊断对决定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 讨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生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
HIE是新生儿死亡和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围生期神经病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足月儿HIE的病理和临床表现与早产儿不同,诊断标准也应有所区别,目前尚无早产儿HIE的诊断标准。
在缺氧缺血的早期可发生弥漫性脑水肿,一般在36~72小时达高峰。
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引言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婴儿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严重的脑损伤不仅会导致持久的神经功能缺陷,还可能引发智力障碍甚至死亡。
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早期干预是十分关键的治疗策略,本文将探讨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早期干预的定义和意义早期干预通常指的是在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后的数小时内进行的干预措施。
这个阶段是病程演变的“可塑性期”,也是干预效果最佳的时机。
早期干预的目标是尽快恢复脑部血液供应,减少细胞死亡,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最大限度地减轻脑损伤后遗症。
早期干预的方法和措施早期干预的方法和措施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体外膜氧合技术、神经保护药物、降温疗法等。
体外膜氧合技术(ECMO)是一种机械通气技术,通过将患儿的血送入体外促进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减轻脑部缺氧的程度。
研究表明,对于重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体外膜氧合技术能够有效提供氧气,维持正常的血流动力学,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
神经保护药物主要包括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生长因子、肌肽和 protective protein(PP)等。
这些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减轻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神经细胞免受进一步损伤。
研究发现,早期应用这些神经保护药物能够显著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神经发育和预后。
降温疗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早期干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将患儿的体温降低到33℃-34℃,减少代谢率,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缓解脑水肿和胶质细胞激活,降低脑损伤的程度。
一项系统回顾研究发现,降温疗法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死亡率和神经功能缺陷率。
早期干预的应用效果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多项研究表明,早期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脑功能,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
一项临床研究发现,采用体外膜氧合技术进行早期干预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生存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86.7%对比56.5%)。
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特别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更高。
由于脑组织对缺氧缺血非常敏感,早期干预对于预防或减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早期干预的策略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改善胎盘功能、恢复新生儿呼吸道通畅、控制新生儿黄疸等。
其中最常用的早期干预措施是低温治疗,即将新生儿全身降温到32-34°C,并保持约72小时。
低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减轻脑损伤、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药物治疗策略,如神经保护剂、抗氧化剂、溶栓治疗等,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表明,早期干预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
低温治疗可以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死亡率和继发性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生率。
另外,早期干预还可以通过减少脑损伤面积和提高神经系统发育来改善患儿长期的认知、运动和情感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早期干预的应用是需要注意方法和时间的。
低温治疗需要在接受损伤后尽早进行,通常在出生后6小时内开始。
而其他的药物治疗策略也需要在合适的时间段内给予。
此外,对于特定类型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如围产期窒息,需要进行个体化的干预策略,才能获得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防和治疗,早期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需要加强干预策略的个体化和时间的掌控,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及预后

n  ̄ f n 缸 c n e lp g nr 1 T pMe n i 砷 o addv o i mu tm( J m e n l dIt
Hel .9 8 3 4 :6 —2 0 ar 1 9 ;( )2 8 8 h
5 Ch r P a t KS. n Su gRYT. n Fu gKS 3 a Epd mi lg tr - i t (, t+ i ̄ o o yo  ̄ p r o— a
研究中表现 为肺野片状 阴影和肺 气肿分 别 占 7 7%和6 4%。 血气结 果证 明在小年龄组存 在显著的 a 埔 留 、 重影响通 严 气 。本文早产儿占 1 . 0 1%、 先心病儿 占 7 1% , . 均易台并 呼
dt ae∞ ifci ,m ̄g meta dpeet n J . eitCi ot net n n o e n ,n rv ni [] Pdar l o nN r h
1 9 ;7 3 : 2 ~2 0 9 8 1 ( )2 4 3
3 王重娟 . 姚德 秀 . 润菊 , . 燕 等 北京地 区儿 童急性下呼 吸道感 染的 病原学研究[ ]中华儿科杂志 , ( ; ( ) 19 1 1 J 2 1 3 3 :5 - 6 00 8
4 W e e W , uh l n b rM M lol d EK, e n o R ̄prt r y c ta a Gre wo d BM iao y sn y il
吸增快 、 肺部湿 罗音 、 喘鸣音 等 。呼吸快 和喘 鸣音 与年 龄 密
年龄很小或 >1 8个月 、 温减低 、 体 呼吸频 率增加 均与低 氧血
症 明显相关 。根据 临床 表现给 氧治疗。
参考文献
1 M ah t A no lo m K lvLR.n un aa dr If e z n 髑 rtr y ̄y vrs up l aoys r t iu _
早期干预对重度缺血缺氧性患儿的疗效和预后影响

早期干预对重度缺血缺氧性患儿的疗效和预后影响目的:探讨对重度缺血缺氧性患儿进行临床干预的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7月~2008年8月收治的12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儿均按照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随访2~4年,比较两组患儿的体格发育情况、智力发育、听力、视力。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儿听力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听力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重症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进行早期干预,能明显促进患儿智力和体格发育,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标签: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干预;临床疗效;智力;体格发育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新生儿窒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该病的病情重,患者病死率高,可能产生永久性神经损伤[1],可以造成患儿并发癫痫、智力低下、痉挛、脑性瘫痪、共济失调等[1]。
本院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患者进行早期干预,疗效满意,现将治疗报道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6年7月~2008年8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病情分级按照欧中华医学会新生儿科分会新生儿组的HIE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标准。
治疗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日龄1~3 d,轻度12例,中度38例,重度10例;治疗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日龄1~3 d,轻度11例,中度37例,重度12例。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患兒入院后维持良好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并保证pH和血气在正常的范围之内,维持各脏器血流灌注,血压和心率在正常范围,患儿出现惊厥、颅压升高、脑干症状时对症治疗,维持患者的血糖在正常水平[2],应用神经节苷酯进行治疗,神经节苷酯20 mg,每天1次,静脉点滴,每10~14天为1个疗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
t f D i t
1 1 ( 7 3 . 3 3 )
3 4 ( 2 9 . 0 6 )
1 l 1 5 7
预, 是 保 证抗H p 药物治疗有效性的积极方案【而不顺从的
原因主要有: 家长对患儿疾病认识不够、 遗忘、 治疗太繁琐、
就诊不便 、 费用贵、 医师未讲清楚等
讨 论
总尹 1 9 . 7 0 1 6 P < 0 . 0 1 ; A 一 B 扩二 0 . 1 4 8 5 P> ‘ ] 0 5 > 0 . 0 5 : A一 D 才“1 4 . 6 4 4 2 P< 。O 1 A 一 C 扩- 2 . 4 4 1 4 P B 一 C 扩= 3 . 2 1 8 1 P > 0 . 0 5 ; B 一 D 扩一 1 5 . 1 4 3 3 P< 0 , 0 1 ; <0 . 0 1 , C 一 D x ' = 9 . 1 1 7 7 P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 0 0 2 年第 1 7 卷第 3 期 J A p p l C u r t P a d i a r r , M a y 2 0 0 2 , V o l . 1 7 . N o . 3
1 7 9
毒 x性的急 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普遍高有关[ ] 患儿几 ’
乎都有咳嗽, 此外喘、 发热、 气促等也 与 不同比例。年龄>2 个月比2 个月内儿喘息表现更突出。病人的t要体征是呼
8 ( 1 9 . 0 5 ) 5 ( 1 5能) 1 0 ( 3 5 . 7 1 )
顺从性差 : ( %)
3 4 ( 8 0 . 9 5 )
合汁
42
组 在疗程末3 4 例顺从性好的患几中, 3 3 例复查胃 镜, H p
32
根 除 者3 2 例, 根除 率9 6 . 9 7 9 6 1 3 1 . 其中 按行为干预方 案分 布 最 好又 是D 组, D 组 与A , B , C 组比 较 有显 著 性差 异 ( 扩-
s e a v n a l i t y a n d d i s e a i m p a c t [ 1 1 . E p i d e m i o t I n f e c t , 1 9 9 9 ; 1 2 3 : 2 5 7
-2 6 2
6 陈惫中, 苏英姿, 齐春华, 等 A亚> u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竹 t
及多疗程( 1 6 例) 两组 , 一疗程包括高压氧 1 0 次, 每 日一次,
试验组 】 双及有效率均高千对照组. 见表 I 一 疗程与 多疗程 D Q及有效率比较. 见表2 0
讨 论
作者单位: 4 5 5 0 0 0 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
作 者摘介: 杨明生( ( 1 9 6 4 年一 ) , 男, 主治医师, 学士 学位. 研究方向为
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 i n t r o p i c a l a n d d e v e l o p i n g c o u r r t r i c s L j IT m p Me d I n t
H e a l t h . 1 9 9 8 ; 3 ( 4 ) : 2 6 8 -2 8 0
增高, 提示肺炎及肺气肿, 与陈慧中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囚, 该 研究中表现为肺野片状阴影和肺气肿分别占7 7%和6 4 % a 血气结果证明在小年龄组存在显著的C O 2 y a 留、 严重影响通 气。本文早产儿占1 0 . 1%、 先心病儿占7 . 1%, 均易合并呼 衰或心衰, 需要氧气支持( 8 5%早产儿、 1 0 0%先心病患儿接 受氧疗) 。2 例病重的早产儿人 I C U抢救。在 R S V流行季 节, 对这类病人应予重视。3 例白血病患儿均在强化疗导致 的骨璐抑制期出现 R S V感染, 提示继发性免疫抑制状态也 是R S V感染的危险因素, 应注意特殊病人群体。低氧是造 成R S V感染病人住院的重要原因。呼吸快、 心率快、 三凹征 提示低氧. 是临床常见的供氧前提。We b e r 等的研究[ ( 2 1 发现
3 王亚娟, 姚艳秀. 燕润菊, 等 北京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
病原学 研究【 1 ]中 华儿 科杂 志, 2 0 0 0 ; 3 8 ( 3 ) : 1 5 9 -1 6 1
4 We b e r MW, M u l h o l f a n d E K , G e r e n w o o d B M. R e s p i r a t o y r s y n c y t i a l
p i m t o y r s y n c y t i a l v i r u s d i s e a s e i n t h e C a m b i a [ l ] . P e d i a t r I n f e c t D i s .
1 9 9 8 ; 1 7 ( 3 ) : 2 2 4 -2 3 0
小 P 生 成明 显 减 少 1 2 1
( 下转 第 1 8 3页)
万方数据
0 0 2 年第 1 7 卷第3 期 ( . A p p l C l i n P e d i a r -N a 1 , 2 0 0 2 , V l . 1 7 N o , 3 实用儿 科临 床, 7 ' . c2
吸增快 、 肺部湿罗音、 喘鸣音等。呼吸快和喘鸣音与年龄密
年龄很小或>1 8 个月 、 休 温减低 、 呼吸频率增加均 与低氧血
症明显相关。根据临床表现给氧治疗
1 Ma l h o t m A, Kr i l o v L R . I n f l u , v a a n d r e s p i r a t o r y s y n c y t i a l v i r u s . Up
A m, 2 0 M; 4 7 ( 2 ) : 3 5 3一 3 7 2
往是住院的有力证据, 与发达国家类似。年幼儿童休温升高 不明显, 与来自冈比亚等的报告一致。 多数病人的胸部 X线检查表现为肺部的片影和透光度
2 We b e r MW, D a c k o u r R, Us e n S , e t a [ . T h e c l i n i c a l s p e c t r u m o f r e s -
杨明生 李文军 张进夫
I 关扭词I 儿童 高压氧 脑缺氧 脑缺血 早期干预 智商 I 中 圈 分类号I R 7 2 2 . 1 2 I 文献标识码1 n 【 文章编号1 1 0 0 3 一 5 1 5 X ( 2 0 0 2 ) 0 3 一 0 1 7 9 - 0 1
中、 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 H I E ) 是造成婴儿智能发育障 碍及脑瘫的重要原因。现将我科 3年来应用早期干预方法 应用营养脑细胞药物, 并给予视觉及听觉刺激, 四肢肌张力 高者给予针对性按摩; 多疗程指在一疗程基础上给予多个疗 对中、 重度 H I E患儿智能发育情况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总结 程的干预, 对照组仅给予营养脑细胞药物, 2 . 干预随访频率: 如下。 新生儿期出生后 3 d 给予第 一 个疗程干预和家长干预指异; 对象和方法 多疗程从生后第2 个月开始每月干预一疗程, 2 -5 个疗程, 一、 对象 1 9 9 7年 1 月一2 0 0 0年 1 月我科共收治 H I E 将刺激、 训练及按摩结合起来, 在医院治疗基础 卜 指导家长 患儿3 2 6 例, 排除轻度及死亡病例外, 中度4 1 例, 重度 1 9 例, 完成。3 . 预后指标: 发育商( 1 旧) 均在 6 个月时根据盖氏最表 对个别肌肉功能障碍者迫踪随访至 I5岁。D Q 男3 7 例, 女2 3 例, 选择病例的性别, H I E分度均为随机选择。 进行测试, D Q < 8 0 分为异常, D Q i8 0分为正常。治疗有效 临床分度、 C T 分度符合 1 9 %年1 0 月杭州会议标准[ 1 ] 。一 判定标准: 疗程与多疗程、 试验组与对照组从性别及分度情况比较, 经 率指正常. 双 例数在该组中的百分比。4 . 统计学处理采用卡
炎的临 床研究〔 1 ]中 华儿 科杂志, 1 9 9 9 ; 3 7 ( 1 ) ; 3 2 一 3 4
( 收稿 : 2 0 0 1 一 0 4 一1 0 , 修回 2 0 0 1 一 0 7 一 0 3 )
中、 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及预后
1 8 3
示, 坚持医嘱时间越长, 症状改善的效果越好 二 、 行为干预方案对医嘱顺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在研究
行为于预患儿医嘱顺从性中, 社会人口学因素通常是一项混
杂因素。如家长文化素质 经济地位 居住条件等因素与医 嘱顺从性的好坏有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 按四种不同的临 床干预方案对 H p 相关性胃炎1 L 童进行治疗。结果见表 1 . 分组分项治疗顺从性的作用研究显示, 服药顺从性干预力最 强的是 D组达 7 3 . 3 3%, 对复诊顺从性干预力最强也是 D
性较差, 因此对患儿加强监护、 普及健康教育、 改善经济以提 高顺从性也很重要。本研究探讨常规药物加 } 对患) L 与家 属的联合行为干预 不仅对医嘱顺从性, 而对疗效都产生较 大效应。提高医院一 医生一 病) L 一 家庭的协同冶疗, 是一种 行之有效的医疗新模式。
表 1 不同干预方鑫的医.服从性评价 方案组 顺从性好 ,( %〕
5 C h a n P K S , S u n g R Y I ' , P a n g K S C , e t a l . E p i d e r n i o k o g y o f r e s p i r a t o ys r y n c y t i a l v i e s i n f e c t i o n a m o n g p e d i a t r i c p a r i a m t s i n f k n g K o n g :
参考文麟
病人对医嘱的顺从是治愈疾病的关键步骤之一, 国内少 有研究病人顺从性因素对疗效的影响。几童对医嘱的顺从 性的研究更为空自〔 , 本研究提醒我们, 在观察临床疗效的同 时, 应注意医嘱顺从性问题, 其中对医嘱顺从性好的病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