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15篇
![《长城》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f2bcf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d.png)
《长城》教学设计15篇《长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课件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1、图片展示遗产风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__的表达方法,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
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三、初识长城1、有些同学曾经登过长城,有些同学在课前查了资料。
那么关于长城,你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
(生可以交流长城的地理位置、长城的自然风光、长城的历史价值、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还可以是自己亲临长城的切身体验。
)2、让我们打开课本,深入地走进长城。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声音响亮。
3、交流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自由谈)4、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长城,我们先要过字词关。
学习生字词①生字:崇? 旋? 嘉? 砖? 隔? 屯? 堡? 垒? 仗? 扶? 智? 慧? 魄②新词: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5、指名接读课文,随机正音。
《长城》教案15篇
![《长城》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cd665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6.png)
《长城》教案15篇《长城》教案1目标:1、学习从前向后安排画面,表现简单的重叠,初步尝试表现近大远小2、进一步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
准备:黑色水彩笔、8K纸、欣赏图片《长城》、教师勾线范例过程:一、欣赏重现1、欣赏长城图片:这是什么地方?有一首古老的歌: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故乡。
为什么说长城是万里长呢?它造在一个山头上,还是许多山头上?故乡又是哪里呢?2、教师介绍: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用来抵抗敌人的侵略。
每当敌人来侵犯的时候,哨兵就在一个个烽火台上点起火,拿起武器,隐藏在长城里,打退敌人。
现在长城已经不是用来抵抗敌人,而是给全世界人民游览的名胜古迹。
人们会来到长城脚下,爬上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因为不到长城非好汉。
3、观察范例:怎样才能爬到最高峰?有哪几条线路呢?讨论:山顶上的烽火台有大有小吗?(相同大小,近大远小)4、师生共同示范登长城T:山头可以一个一个画,也可以连成一片。
画最近的'山头、烽火台和一边的城墙。
C:画另一边的城墙(注意城墙与山坡的垂直,不让城墙倒塌。
)T:添画烽火台和城墙C:画稍远的山头二、创作联想1、今天大家来做登长城比赛,谁画到最后一个烽火台就是好汉。
2、引导幼儿画上许多山头,把长城画得长一些。
3、注意城墙与山坡垂直,不要倒塌。
当幼儿画到最高峰时,启发想象往下会看见些什么,并进行添画。
三、引导今天每个小朋友都登上长城了,真了不起,长大后一定会登上真正的长城,看到我们故乡的美丽。
《长城》教案2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难点}教具准备:鹏博士软件、中国地图。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长城》教学设计(15篇)
![《长城》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b500e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5.png)
《长城》教学设计(15篇)《长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吏、碑、瀚、烽、隘”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将帅、吏卒、黎庶、毅力、智慧、巍峨、丰碑、峻岭、瀚海、纵横、点缀、锦绣”等词语。
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语句的内涵,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重点)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
(难点)4、熟读成诵。
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迹上的对联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看文中的图片,图片上是什么?关于它,你了解多少?(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2、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
千百年来,雄伟而壮丽的长城,吸引着无数历史学者、考古学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
他们千里迢迢,历尽奔波来慕名瞻仰它的容貌,探索它的奥秘,评论它的功过是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它的__——《长城赞》。
(板书课题)从课文内容看,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__?(生:对联)师: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副对联是一幅长联。
〔通过观看图片导入,轻松自然。
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从学生对长城的感性了解入手,直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文,做到读通读顺。
检查,疏通。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1、自读全文,把全文正确、流利。
同桌间、小组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2、研读上联。
(1)认真默读,勾画重点词句,小组讨论: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适时板书:(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上联,组内互评。
3、用同样的方法研读下联,学生汇报,并适时板书。
四、指导有感情诵读,读出民族自豪感。
五、拓展延伸。
历史上有不少赞美古迹的对联,课后大家搜集一些,下堂课与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长城赞》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
全联句势整齐,对仗工整,内容博大,意义深远。
关于对联,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但对它的感知也仅限于此,没有更深入的了解。
17《长城》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3篇
![17《长城》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84af01998fcc22bdd10d94.png)
《长城》教案设计他们吗?并说说他们的作用。
以此来感受长城设计之巧妙。
虽然我们没去过长城,但是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它的高大坚固,构思巧妙,不由对他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3.从哪里可以看出修建长城的不易?4.小组讨论:为什么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小组交流。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6.让我们呐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
(齐读)是啊!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总结并用伟人的赞叹升华感情.六、知识拓展:课件出示29处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激发探究兴趣。
建议射口 瞭望口成排的垛子城墙顶上: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运用简笔画的形式,理解长城的构造。
2. 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抓住“多少”“才”“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4图文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抓住“多少”“才”“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教学准备:课件一、猜谜引入,板书课题。
(学生书空)1、师:同学们,想猜谜语吗?请猜猜我是谁吧!“我是世界遗产,我属于中国,我像一条长龙横卧在祖国的北方。
”生猜。
对了,今天我们继续去登长城。
板书课题:长城2、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长城,今天这节课,咱们再一次跟随作者,登上长城,去一睹它的风采。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52dce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c.png)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长城》教案篇一内容摘要本课例是在互联网开放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实践课。
本课以《万里长城》一文为基点,引发出开展以“游世界名胜”为主题的拓展阅读学习活动。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站,通过便捷、资源丰富的网络,让学生扮演导游、游客或其他主体参与型的社会角色,通过收集阅读有关某一世界名胜的大量资料,了解并体验那里的人文景观、历史故事、文化气息、风俗习惯等,从自己特定的视角形成独特的感受与观点,并以不同的形式向大家阐述,以求在拓展阅读的主题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例属于情境回归性质的拓展阅读学习,包含着课例提出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资源、设计思路、探究过程五大部分,并后附教学总结反思一则。
一、课例提出背景互联网以其全新的技术特质介入教学,它的便捷性、交互性、超时空性以及对资源的共享分配方式,对我们的教育观念、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教学模式,乃至对整个课程与教育体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龙游西门小学早在2000年就建立了四个多媒体实验教室,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添设一个计算机教室,全都已加入广电网。
次年学校又建立了局域网,完成完善好学校自己的网页。
今年学校又添置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较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配置。
鉴于此,我们也应时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实践探究活动,并取得了些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效。
本课例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诞生的。
《万里长城》(六年制义教版第9册第11课)是一篇介绍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的说明文。
全文按“总—分—总”的写作思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重点介绍长城的三大特点:(1)气魄雄伟。
(2)年代久远。
(3)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最后部分由物联想到人,写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因此本文是一则进行热爱祖国、激发民族自豪感教育的好材料。
学生们在学习本篇课文过程中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产生了想了解全国乃至全世界名胜古迹的愿望。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游世界名胜为主题的拓展阅读课,应用网络,开展了一次十分有趣的'“世界之旅”。
《长城》教学设计精选15篇
![《长城》教学设计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cb2ee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6.png)
《长城》教学设计精选15篇《长城》教学设计精选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13个字。
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其实,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长城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导入课题1、同学们,提起长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你去过长城吗?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依据搜集的资料或见解感受,自由交流。
)2、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同来感受这伟大的长城。
(齐读课题)二、出示图画,比较观察1、这两幅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观察两幅图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景象了吗?(引导生观察和描述图时,要有一定的顺序,由近到远、由主体到周围景物。
)三、图文对照,理清脉络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语句读通顺,想想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是图中所描绘的。
(生自读课文找出对应段落。
)四、感悟表达,交流感受1、进行写法上的引导,知道作者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由整体景象到局部描写的方法。
2、首先请同学们自由的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完以后,试着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你眼中的长城。
(生自由读课文)3、自由交流。
五、图文对照,感悟朗读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长”的特点:预设交流一:研读重点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全长13000多里。
《长城》教案优秀6篇
![《长城》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b0a54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f.png)
《长城》教案优秀6篇《长城》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世界遗产,走进世界之最“墙”(课件播放“世界遗产”图片,老师配乐简介。
)同学们,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了《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看到的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世界遗产”。
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共21处,自然遗产共4处,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
在这组单元里,我们将随着课文去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有一个名字被翻译成了英文──thegreatwall。
是的,这就是长城!翻开英语字典,great 的意思是伟大的,那么究竟这令全世界人民叹为观止的长城有何魅力,成为中华民族一颗永远璀璨的明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
(板书课题)让我们带着各自不同的情感齐读课题。
(长城)观中国长城,荡起中华儿女情1.温暖课题,以情入文同学们,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一轴画卷展开了古老灿烂的中国文化。
那蘸着浓厚香墨的毛笔,仿佛在感怀着古老的中国字源远流长。
今天同学们手里拿着虽然不是毛笔,但不变的是,我们仍是有着悠长文明历史国度下的炎黄子孙!我们是中国人,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83页,在课文的空白处端端正正、恭恭敬敬地写下“长城”这两个字。
《长城》教案15篇
![《长城》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c2082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b.png)
《长城》教案《长城》教案15篇《长城》教案1教学目标1、用多种方法了解长城。
2、提高搜集、运用材料的能力。
3、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城的热爱,进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勤劳智慧的人民。
教学重点提高搜集、运用材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城的热爱,进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勤劳智慧的人民。
教学准备长城图片,歌曲教学过程自主设计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趣味导入出示长城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二、质疑提问对了,看到万里长城你想提什么问题呢?长城有多长?为什么要修万里长城?长城是怎么建成的?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长城?长城原来的样子是这样吗?有哪些关于长城的歌曲?有写长城的文章吗?三、读书解疑同学们的问题还真不少,想要弄明白这些,我们该怎么办呢?打开课本50页,书中为我们了一些思路。
学生读书四、作业搜集关于长城的资料第二课时一、组内交流资料1、同学们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2、组内成员将资料进行,将一类的资料汇总在一起,对于重复的资料进行删改,不足的进行补充。
3、班级内汇报资料二、教师长城不仅仅是一座城墙,它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板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了解长城《长城》教案2一、教材说明:《万里长城》是介绍我国万里长城的说明文,内容比较浅显,条理清晰。
全文围绕长城伟大,按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长城的三个特点:长城的气魄雄伟;长城的建筑年代久远;长城的工程浩大,施工艰难来表现,并由联想到人,写出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教学构思:本教案是《万里长城》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学习课文第二、四、五小节,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气魄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激发民族自豪感。
下面是这堂课的整体构思:(一)、课的基调:挖掘课的情感信息,创设情境,感受长城的雄伟英姿和古代人民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这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文中多处穿插抒情歌颂长城,赞扬中华民族的不朽精神。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优秀3篇】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8c304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4.png)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优秀3篇】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1教材依据:设计思想:《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如何让语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上网搜集长城相关图片资料,教师准备长城的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你们知道吗?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对,是长城!今天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长城》。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请同学们看录象(播放长城配乐范读的录象),边听边看边想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三、朗读课文,体会特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2、什么是蜿蜒盘旋?请同学们感情朗读第一句,看看你还能体会出什么?(长城的雄伟气势)3、指导朗读4、渗透写作方法: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远处)(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坚固)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建筑材料、垛子、方砖)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
《长城》教学设计(精选15篇)
![《长城》教学设计(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68f4c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5.png)
《长城》教学设计(精选15篇)《长城》教学设计1一、导入新课1、提问:谁去过长城?谁知道长城砖是什么样子的?2、教师小结: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修建的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者用的。
长城上的砖一般重量为15千克,长36.5~38.5厘米,宽18~15.5厘米。
厚9~9.5厘米。
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这篇童话中的长城砖有哪些经历,遇到了什么问题,看看我们能不能帮助它。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1、字词:绵延、防御、羡慕、自惭形秽、软缎、陈列、镀金、里程碑、热泪盈眶、刚毅、灵魂、妄自菲薄2、解词:自惭形秽:原指为自己的容貌举止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绵延万里:延续不断,很长很长。
妄自菲薄:过分地轻看自己。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三、阅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2、思考:⑴在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产生了哪些想法?⑵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⑶听到人们对自己的高度评价,长城砖的思想有了什么样的转变?3、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全班讨论。
5、分角色朗读。
注意长城砖的心里变化过程,先是自惭形秽后惊讶而深思,到自信的语气。
6、提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失去自信。
有一天他被运往美国一座大城市展览,在人们的赞扬声中,他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懂得了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7、教师总结你是如何理解__中的最后一句话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四、小结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信心,自尊心,有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或被人冷落了,但不要妄自菲薄,正确对待。
成功了也不骄傲,这样才使我们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良好的心态。
【板书设计】20长城砖自惭形秽──赞扬──自尊自信【教学目的】1、认识8个生字,理解“自惭形秽、神采飞扬、热泪盈眶、妄自菲薄、自言自语”等词义。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
《长城》教学设计2篇
![《长城》教学设计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69ed0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8.png)
《长城》教学设计《长城》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城》的背景和历史,了解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分析和解读《长城》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
3.让学生能够通过创作和表达,感受《长城》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长城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长城》的兴趣和好奇心。
2.背景讲解:给学生介绍《长城》的背景,包括它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以及诗人对长城的理解和感受。
3.阅读欣赏:带领学生一起朗读《长城》,并逐句解释和讲解一些难懂的词语和短语。
4.理解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筛选出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并将分析结果展示给全班。
5.创作表达: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长城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相关的诗歌、散文或绘画作品,并分享给同学。
6.反思总结: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分享自己对长城的新认识和感悟。
教学方法:1.图片和视频展示法:通过展示关于长城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长城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导入讨论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主题,提高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4.创作表达法:通过创作诗歌、散文或绘画作品,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感受长城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阅读欣赏环节中对《长城》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创作作品评价:评估学生的创作作品质量和对长城理解的深度。
3.个人反思:评估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和总结能力。
教学资源:1.长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长城》的诗歌原文和翻译。
3.学生创作的诗歌、散文或绘画作品。
延伸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真实的长城,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长城的宏伟和壮丽。
2.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设计和制作关于长城的展板或手抄报,展示给全校师生。
3.邀请长城研究专家或文化传承者来校进行长城文化讲座或交流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023年《长城》教学设计13篇
![2023年《长城》教学设计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78063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6e.png)
2023年《长城》教学设计13篇《长城》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读写本课生字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祖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绍景点的方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城》这篇课文,说到长城,你首先想到了什么?你对长城的了解有多少。
2、板出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词。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理解词语意思;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3、观看教学录像(课件出示)。
教师现场配上文字介绍,学生认真欣赏并谈感受,激发起民族自豪感。
(1) 文字介绍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不到长城非好汉”,无数中外游人远道而来,均以能登上长城、目睹这一天下奇观为快慰。
登临长城不但可以饱览长城的宏伟雄姿,古战场的壮丽图景等,同时,还可深切体察与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从而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去为振兴中华、谋求全人类的和平幸福事业而努力奋斗。
登上万里长城,你可以看到脚下的长城依山就势,蜿蜒起伏,如一条不见首尾的巨龙在绵绵山岭上翻滚爬动,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令人叹止。
望关山,无限古今情,却不解,今古何所别。
万里长城万里长,两千历史不尽言;欲要看尽数千古,长城不登好汉无。
(2) 教师读完,学生谈感受,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如何。
教师适当引导其说出“骄傲、自豪”等感受。
(3) 顺势提问: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自豪?请你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要注意把这种自豪感表现在脸上。
长城教学设计15篇
![长城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b5afe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9.png)
长城教学设计15篇长城教学设计1《长城》是教科版语文四年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不妨看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登长城,一起去看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长城!(二)、初读课文1、检查预习,读准词语出示: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屯兵、堡垒、凝结、气魄雄伟、瞭望、血汗等。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全文内容的段落。
3.提问: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或者段落。
(三)、分析课文1、学生交流体现“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的句子或者段落。
2.分析第一段。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这句体现了长城的长。
学生通过朗读反复体会长城的长。
“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
”用以激发学生朗读激情。
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之外,长城还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到?理解体会长城的“蜿蜒盘旋”。
理解“蜿蜒盘旋”的词意“弯弯曲曲的延伸”。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感受“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分析第二段。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
....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长城的结构,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从长城巧妙的设计,以及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构造,进而体会“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分析第三段。
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怎能不睹物思人?怎能不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呢?了解修筑长城所处的年代。
体会“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长城》教学设计15篇
![《长城》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d62c0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8.png)
《长城》教学设计15篇《长城》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了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南面百、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初读长城介绍纪录片、国歌磁带。
【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导入,初读课文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看看。
2、据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
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二、再读课文以读字词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认读生字2、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们。
3、重点点拨:⑴字形:隔砖旋⑵字义:垛口瞭望射口三、练习朗读课文要求:1、准确。
第二课时一、播放介绍长城的纪录影片,整体感知老师激导入课题: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它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
简短的纪录影片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你能用书中的一句话评价一下长城吗?(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板书:气魄雄伟17、长城伟大奇迹二、精读课文,剖析语言,加深认识1、出示重点词句、质疑: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针对这个评价,你能提出哪些关键问题供大家学习讨论?(学生提出问题)2、再读课文,解决问题:⑴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一个问题,发表见解。
《长城》教学设计14篇
![《长城》教学设计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b19f8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f.png)
《长城》教学设计14篇《长城》教学设计篇1教学设想:整合各学科资源,体现新课程理念,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统一。
学习这个专题,要引起学生对文化现象的关注,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辩论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对__能作深层次的理解,提高思辩能力,学会综合和概括,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
在本课学习中,充分发掘学生资源,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小型课件,介绍三个历史时期的长城有关情况,并展开一次关于长城问题的辩论,让学生从这一系列活动中真正深入__作探究,并自主地合作,实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及网上查找资料等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歌曲《长城长》导入教师导语: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长城,去了解长城吧!二、感知、探讨:1、课前预备:学生分三组制作有关三个历史时期长城的一些资料。
2、接下来就由我们当中的同学自己当导游,去感受一番长城的古老历史。
3、三组学生分别派两名代表,一生操作微机,播放长城的有关资料,一生充当讲解员,向大家依次介绍先秦长城、秦长城、明长城的历史及相关轶事。
三、研究、探讨:播放近年来关于长城被人为或自然毁坏的画面及报道,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论“应不应该重修长城”,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辩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综合、概括:1、学生总结发言。
2、教师提问:如果大家有机会到北京去游玩,你想不想去看一看长城?3、学生回答,并说说想看一看的原因。
4、教师概括:长城是古代建筑典范的代表,它也是金戈铁马、民族争和的见证;它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更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虽然我们现在无缘登上长城,做一回好汉,但接下来可以先通过屏幕来睹长城的风采。
《长城》教案
![《长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0fe1a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3.png)
《长城》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写作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 难点: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长城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长城。
(二)作者简介
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主要作品及写作风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 检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情况,可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利用工具书。
3. 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长城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四)深入研读
1.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2.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3. 引导学生理解长城的“长”和“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4.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长城的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写一篇关于长城的导游词。
长城教学设计9篇
![长城教学设计9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54742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0.png)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9篇长城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读中理解“长龙、血汗、智慧、凝结、气势雄伟、伟大的奇迹”等词语。
体会是怎样在观察的基础上有条理、有重点、抓住特点、准确运用词语进行描述的。
2、图文结合,学习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的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反复读文,在品词析句中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以及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围绕“气魄雄伟的工程”、“伟大的奇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感悟“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它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长城》这篇课文,一起来感受它举世闻名的景观。
齐读课题。
二、感悟文本:1、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师:在游览长城时,被长城雄伟的气势,壮观的景象所感染。
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用直线画出文中写出长城带给他巨大震撼的句子。
生:浏览课文,动笔画句子。
3、指生汇报,读中体会第四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的句子?(指生说)生:我找到的是最后一自然段的。
这句话: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同学们和他找的一样吗?那好,请看大屏幕,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另外生读)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你再来读读!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大家一起读!生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把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有机结合,集声、形、色于一体,可以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画面和情境,对于了解我们的祖国,认识世界能够起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和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
长城见证了我国两千年的历史,引导未来的接班人了解长城,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可是在我与孩子交谈时,当我问到祖国历史最悠久最有特点的建筑、中华民族的骄傲──长城相关知识时,他们一脸的漠然。
通过询问我了解到他们都知道有中国长城,可是去过长城的人很少,更别说对长城的历史知识的了解了。
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恰好有关于长城知识的学习内容,我决定用《长城》这一教学内容,唤起孩子们爱国情感,让我们的孩子真正了解到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不屈的脊梁。
二、教学要素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选择长城作为本课教学内容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国人钢铁般的脊梁,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
长城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关于长城的知识,对加强他们的爱国情感是十分必要。
2.对学习者的分析(1)知识方面:六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关注伟大祖国的地理面貌。
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的历史、地理知识基础上进行的。
(2)能力方面:六年级的孩子们经过两年的社会课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
通过对以前知识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看图、读图能力,能够针对教学中的某一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探究获取知识。
能够进行积极的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知识分析能力。
(3)信息技术方面:由于我校地处比较偏僻的山村,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狭小,但是孩子们对电脑的兴趣却是十分浓厚的。
我校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孩子们的家中虽然没有电脑,但在课上的学习已经使他们能够通过电脑查询资料,会上网浏览网页,掌握了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
所以我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及时的调整,把信息技术作为主要的教学载体并结合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参与,让学生的眼、耳、手在课堂上都能发挥更出色的作用。
为我们的孩子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信息技术与知识学习相结合带来的快乐。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取:播放《长城长》MTV,激情导入;网上遨游,了解长城相关知识;创设导游员为国外游客介绍长城,引导学生分组汇报;FLASH 动画展示《万里长城永不倒》通过画面上展示的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历史镜头,使学生认识到长城以它不屈的脊梁向世界宣布: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万里长城永不倒!4.技术准备(1)网络教室;(2)自制《长城》网站;课件:长城在我国的分布及实际长度;不同地点和不同季节长城风景图片循环放映;传说《孟姜女哭长城》;FLASH 动画《万里长城永不倒》。
三、教学内容总体框架设计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对长城各建筑时间、历史价值、现在价值等方面知识的了解,特别是对长城在近代、现代作用的了解,使学生知道我国有举世闻名的长城,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值得骄傲的、自豪的。
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为我们留下这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珍惜保护。
2008的奥运会将在中国召开,我们一定要把祖国的历史文化展现给全世界的游客,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文化与历史,都能爱护、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长城历史、用途、传说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资料的合理整理,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观察长城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长城的历史、传说等各方面知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网站《长城》相关知识的了解,使学生知道长城是举世瞩目的历史宏伟建筑奇迹,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成就。
通过演示中国长城的分布课件,使学生了解到万里长城的实际长度情况,并与课本实际进行对比了解其中原因。
通过了解长城的历史和现代长城景观,使学生认识到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在的作用教学重难点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网页及课件对长城──我国这一历史过建筑的历史、作用等方面的了解,使学生知道长城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建筑之一,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是世界人民向往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①自制的《长城》网站;②课件:长城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及实际长度;长城的各种风景图片循环放映;传说《孟姜女哭长城》;《万里长城永不倒》课件;烽火报敌情课件。
学生:自己通过课下看书或询问家长搜集的长城知识小资料或图片教学过程(一)影音再现,激情导入1.播放《长城长》MTV,学生看图欣赏歌曲。
2.提问:这首歌曲里提到了我伟大祖国一处非常有名的建筑,是什么呢?(设想学生回答:是我国的长城)3.强调: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4.导入:2008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到时会有许多国外的运动员和游客来我国观看比赛和游玩,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将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她会将我们祖国的历史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板书《长城》)(二)网上遨游,了解中华的“脊梁”1.创设情境,引生提出问题:(1)提问:假如你是来自国外的游客或是国外的运动员,当你登上长城时,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设想学生会提出:它有多长?它是什么时候修建的?为什么要修建长城?现在它有什么用途?……)(2)归纳总结:每一个到长城的人都会提出各种问题,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涉及到了长城的历史、传说、作用这几方面,看来大家都非常想了解长城──这一世界闻名的古建筑。
(计算机显示学生提出的问题)2.网上冲浪,了解长城知识(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并自由结成学习小组。
(设想学生能根据提出的问题分成长城史话、长城作用、长城传说、现在的长城四个小组)(2)教师提出浏览要求:①在网站上找到自己所要了解的知识并记录。
②先学习本小组选择的内容,在浏览记录完成后可浏览其它小组的内容。
3.网上学习,记录关于长城的知识(1)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电脑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课本学习自己所要了解的知识。
(2)根据教师的自制网站进行网上学习,讨论,并把自己搜集的长城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进行整理融合。
(3)教师适时知道学生自学的方法及介绍的方式(三)导游风采展示,再现中华风貌1.说明:为了让世界各地的游客对我们的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小小导游员”,把我们了解到的长城的有关知识介绍给国外友人。
展现我们小主人的风采。
(设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长城史话、长城作用、长城的传说、长城的现在四个组,介绍顺序不固定,以学生回答次序而定。
)设想学生汇报介绍出以下内容2.长城史话组汇报:设想学生汇报出以下内容:(1)长城修建的时间(学生利用各朝代修建长城的时间表进行介绍)(2)长城的长度:结合自己搜集资料和网上资料说明,万里长城并非一万里,其实际长度达五万多公里(十万华里)。
(利用对比得出结论)(3)长城的修建方法:(学生根据网页知识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介绍)(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说明并结合实际引导学生体会:①说明:长城从春秋到明代持续了2000多年修筑时间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没有的。
②演示:(教师出示课件:长城的分布图)以图说明:长城不是一个单条,而是纵横交错的,从而说明长城的实际长度并非一万里。
③引导:对比古今进行建筑时,工人的劳动方式与劳动强度引申得出: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造就了现今的世界奇迹④活动体验:让学生手拉手计算得出一个班手拉手的长度,与万里长城的长度比较。
结合资料计算长城砖可以围绕地球的圈数,引导学生得出长城作为单体建筑,它的长度与修建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奇迹之一。
3.长城作用组汇报:设想学生汇报以下内容:(1)学生利用图片资料(烽火台的作用)及文字资料进行介绍他是古代防御外来侵略的屏障。
设想学生能用图片、录像等介绍长城的景色。
(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引导、说明:①长城在古代是用来防御外来侵略的防御性建筑(教师出示烽烟告敌情课件),但现在的长城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是全世界人们向往的地方。
②引导:让曾经登上长城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③补充:毛泽东主席在长城好汉坡留下的著名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
国外游客到中国来第一个要看的地方就是长城,可见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4.长城的传说:(1)设想导游员利用图片介绍《孟姜女哭长城》和《玉门关》、《望京楼》等传说故事并用图片加音乐的形式讲述。
(2)说明:长城既是举世文明的建筑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泪史。
5.爱我中华修我长城:(1)设想学生利用图片介绍被毁坏得面目全非的长城及相关资料。
(2)引导:看到面目全非的长城,你的心里是怎样的感受?(设想学生能够从自己的内心说一说,答出对毁坏长城的人的痛恨。
)(3)强调:作为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应该受到完全世界人的保护(4)展示:爱长城修长城的网站资料,更多的人已经加入修复长城的行列当中了。
(列举图片)(5)引导: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长城,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长城的风采,让中华之魂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
你有哪些好的建议?(6)学生制作倡议书(以小组为单位)。
(四)(课后延伸)历尽沧桑,“脊梁”更硬1.总结导游的解说情况。
2.课件展示:《万里长城永不倒》课件中的内容是五年级所学的(由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一系列历史画面。
3.总结:长城见证了这一切,但它以自己不屈的脊梁向全世界宣布,中华民族是伟大的,不可战胜的,万里长城永不倒!五、教学评价设计个体评价:个体实践性、小组合作性、课堂综合性原则。
整体评价:组与组之间的合作,全班探究、讨论交流的合作。
效果评价:组与组之间合作效果的表达程度,通过看图领会图意,了解知识内容的基本含义。
情感评价:通过了解长城的各方面知识让学生懂得长城产生的过程、历史意义及其现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