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功率》教案(3)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dfc54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7a.png)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功率》。
详细内容包括: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区分;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功率与力、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能正确区分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功率与力、速度之间关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区分。
难点: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功率与力、速度关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小车、滑轮组、重物、计时器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动车、洗衣机等,让学生了解功率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1)定义: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平均功率 P = W/t,瞬时功率 P = Fv。
(3)单位:瓦特(W)。
3. 分析:讲解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区别,引导学生正确区分。
4.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研究功率与力、速度之间的关系。
(1)实验一:探究功率与力的关系。
控制速度不变,改变力的大小,观察功率的变化。
(2)实验二:探究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控制力不变,改变速度的大小,观察功率的变化。
6.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例子,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
2.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区分。
3. 功率与力、速度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给定数据,计算物体的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2)分析题: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判断其功率大小,并说明原因。
高中物理功率的教案
![高中物理功率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11d5a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b.png)
高中物理功率的教案
教学内容: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学习目标:
1. 了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功率的单位及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计算功率时要注意单位的转换。
教学准备:
1. 课件、教学实验器材等学习辅助工具;
2. 习题册、作业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是功率?让学生进行思考并交流回答。
二、展示与讲解(15分钟)
1. 展示物理实验:用不同的力推动物体移动,观察不同的速度差异。
2. 讲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移动的速度和施加的力;
2. 计算所施加的功率。
四、讲解和示范(10分钟)
1. 教师讲解功率的单位及计算方法;
2. 示范如何计算功率。
五、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学生完成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作业布置:完成习题册中的练习题目,准备下节课的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高中物理 《功率》教案(3)
![高中物理 《功率》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e50cff2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e.png)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3)功率是衡量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机械的使用可以比人力或畜力更快地完成任务。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例子,我们可以让他们认识到功率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课将重点介绍功率的概念、种类及其计算方法。
为了引入本课的主题,我们可以列举一些生产、生活中发生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物理规律研究的价值,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同时,我们也可以分析一些生产事例、工作场面,或展示一些做功快慢不同的图片,使学生对做功快慢的情形有更为形象和具体的认识,从而为建立正确的“功率”概念打下良好基础。
在本课中,我们将介绍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单位,以及功率的导出式P=F·v的物理意义,并掌握其用法。
同时,我们还将研究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区别与联系,以及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概念。
通过实例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功率的实际意义,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功率的定义过程,体会应用比值方法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本课的重点在于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种类及其计算。
而难点则在于功率的表达式P=F·v的物理意义和运用,以及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通过本课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严密思维的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善于合作的良好惯。
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课的教学,我们需要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录象资料、CAI课件等教学器材。
在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画面和情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研究功率的定义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如果两个物体做功相同,但一个物体的功率比另一个物体大,那么这两个物体的做功速度有何不同?如果两个物体功率相同,但一个物体的做功时间比另一个物体长,那么这两个物体做功的数量有何不同?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和与做功速度、做功数量的关系。
《功率》物理教案
![《功率》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9e337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3.png)
《功率》物理教案《功率》物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
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与速度、密度和压强的定义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
教学中通过人上楼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做相同的功,用时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问题,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铺垫。
类比速度是表征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决于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来完成,它的大小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功率》物理教案2课题:电功和电功率课型:新授课设计:何__编写时间:12月5日执行时间:12月8日教学目的:1、理解和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和单位;2、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高中物理第四章2功率教案3教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第四章2功率教案3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dc8782844028915f814dc206.png)
第2节功率总结.分析公式的意义.若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那么功率与力、速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并在班上发言.学生通过讨论得出 P=Fvcosθ.四、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扩展性问题实例 1 :估算自己骑车时所做功的功率.提示:所受阻力为自重的1% ,匀速行驶时阻力与重力相等.实例 2 :汽车启动问题.此问题较复杂,教师将其分解为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完成:① 进行汽车启动时受力分析,哪些是变力,哪些是恒力?② 汽车启动时速度、加速度怎样变化?③ 汽车速度是否能无限增大?什么情况下达到最大?④ 最大速度由什么因素决定?怎样增大赛车的最大速度?汽车从车站开出时,若以恒定加速度匀加速启动,① 汽车的实际功率怎样变化?② 以恒定加速度能行驶多长时间?③ 汽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思考、讨论.板书设计:功率一、功率的概念:① ,②功率是能量转化快慢的量度③额定功率、实际功率二、功率、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P = Fv 平均功率、瞬时功率三、例题教学反思:本节讲述功率的概念、功率公式的应用.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学生如果能懂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要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公式 P=Fv 的意义,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有所理解.对于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关于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与汽车的最大速率之间的关系,最好采用课后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以便通过分析汽车由开动到匀速行驶的物理过程,使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高一物理必修2功率教案7篇
![高一物理必修2功率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a972b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7.png)
高一物理必修2功率教案7篇高一物理必修2功率教案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物理学上的几次大统一,也显示出美的感觉。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高一物理必修2功率教案精选篇1经验表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差生智力上的不足,也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改善差生的心理品质。
因此,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首先对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共性作出具体指导,使差生尽快地纠正盲目的学习状态和不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要教会差生阅读物理教科书,要求他们课前预习,在认为重要的地方划杠,难懂的地方留下问号,看一遍还没有印象的要多看几遍。
课后看书,要求他们结合课堂笔记研读重点和难点。
第三,要求差生学会听课,勤记笔记。
听课时既要注意听那些简单的自己基本能弄懂的内容,更要专心听那些自己觉得疑难的问题,以及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第四,引导差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学会质疑问难。
第五,要引导差生学会做单元小结。
每一单元学完后要求差生系统整理学过的知识,使之纲目清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六,为了引导差生对学习方怯正确与否进行自我检查,并及时矫正,我用多种形式帮助差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与交流。
如物理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读书心得座谈会,听课笔记展览,单元小结比赛,等等。
高一物理必修2功率教案精选篇2新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
教学中应以科学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新课标下,应如何上好每一节课,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科研关注的主题。
我在这里谈谈我参加新课标赛课的一点反思:一、认真备课,更要认真备学生传统物理教学过于强调知识教学,老师备课时侧重于根据教学大纲备教材,因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诸如情感、兴趣、意志和价值观念等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现代物理教育理念倡导让学生自己在创设的教学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学习、获取难忘的体验。
高中物理 《功率》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 《功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09701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1c.png)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探究影响功率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功率的物理意义。
3. 影响功率的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2. 难点:影响功率的因素,如何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影响功率的因素。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功率的概念。
2. 讲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讲解功率的定义,给出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3. 实验演示: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影响功率的因素。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问题。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计算公式的掌握。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课堂问答和作业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解释。
2. 根据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对实验方法进行指导和改进。
3. 根据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调整教学节奏,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讲解。
八、教学延伸1. 探讨功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机械、电子等领域。
2. 研究功率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如速度、力、能量等。
物理《功率》教案范文
![物理《功率》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1aad08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c.png)
物理《功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测量物体做功的功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的掌握。
2. 难点: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功率的测量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功率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功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率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将功率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实验环节: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做功的功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功率计算和应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编写完毕,仅供参考。
如有需要,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计算公式的掌握。
2. 评价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功率与功、时间的关系。
2. 介绍功率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航空、汽车等。
3. 探讨如何提高功率的途径,如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设计等。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2. 实验器材:测量仪器、实验用具3. 多媒体课件: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实际应用案例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 第二课时:分析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第三课时:实验测量物体做功的功率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8e8ff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1.png)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高一物理功率教案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物理功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1知识目标1.知道及其单位.2.理解额定功率.能力目标了解从能量分析入手去认识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情感目标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用电的初步知识.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比较在相等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引入的概念,再根据的定义和电功公式导出的计算公式,给出的单位.然后从的单位引出电功的单位千瓦时,说明1度就是1千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额定功率教材安排了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的演示,教材还介绍了不同用电器的两个重要指标,额定电压、额定,以使学生对常见用电器设备的功率有所了解.1.重点:掌握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2.难点:实际功率的概念、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3.疑点: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教法建议本节教材包括和用电器额定功率两块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前面学生学过的功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突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比较单位时间内用电器做功的多少.在讲解的`公式时,注意强调公式中的各量的对应关系,是同一段电路中的各量.不易同时给出的导出公式,使学生感觉公式多不易掌握.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学生不易做到,教师要通过实验讲清对一个用电器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只有一个,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有很多.教学设计方案重难点:重点是的概念和单位,难点是额定功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方案一:复习功率概念引入电流做功有快慢的问题,然后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如:电力机车每秒做功400多万焦,公共电车的电机每秒做功6万焦,洗衣机的电机每秒做功100多焦,而小收录机的电机每秒做功几焦.再举出时间不同做功不同的实例,问学生如何比较做功快慢,引出的定义.方案二:分析类比建立的概念:可用幻灯片设计一组问题:1)怎样比较运动快慢?2)这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快慢?3)这样比较电流做功快慢?引出的概念.二、:功率的概念要讲清:电流做功快,就大;电流做功慢,就小.的定义公式为P=W/t,的普遍适用公式是P=UI,比较大小时,要全面考虑到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关系,才能确定的大小关系.例如:在相等的时间内,根据P=W/t,电流做的功越多,就越大.功率的单位容易和电功单位千瓦时混淆,可采用让学生计算1千瓦时的电功是多少焦,让学生体会千瓦时的意义.三、额定功率:方案一:可以用并进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的工作有正常工作问题,然后引进额定功率的概念.学生实验可以设计三组,1)是在比额定电压低的情况下工作;2)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3)是在比额定电压高出1/5的情况下工作.方案二:教师拿出220V60W和220V100W的灯泡,问将他们串联起来,哪盏灯亮?然后做实验,引出额定功率的概念.例题1、一只额定电压为220伏特的电热煮水器,在正常工作时通电12分钟,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问:这个电热煮水器的功率多大?分析解答正常工作的用电器,其实际电压应等于额定电压,所以该题中的电热煮水器的实际电压应为220伏特,工作12分后,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即用电0.l度.根据P=W/t=500瓦例题2、有两盏灯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已知电压U相同并保持不变,两灯均可发光,在甲、乙两图中比较灯1的亮度是[ ]A.甲图亮B.乙图亮C.同样亮D.无法判断分析解答同一盏灯的亮度与它的实际功率情况有关,在甲乙两图中,灯1的实际电压不同,甲图中的实际电压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甲图中实际功率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乙图中较亮.B选项正确.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活动方式:教师提供实验器材:低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标有2.5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220V 40W白炽灯泡一只.(1)提出问题(2)教师可先演示或提示,再由学生操作.(3)观察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与灯泡相应的亮度变化.(4)讨论,分析.高一物理功率教案21.教学目标1.理解功率的概念;2.知道功率的定义和定义式P=w/t ,能够用公式P= w/t解答有关的问题;3.知道公式P=Fv的物理意义,能够用公式P=Fv解答有关的问题;4.理解汽车的两种启动过程,会进行相关的计算。
《功率》物理教案
![《功率》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69988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c.png)
《功率》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用符号P表示,公式为P=W/t,其中W表示做的功,t表示时间。
2. 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反映了做功的快慢程度。
3. 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发动机的功率、电器的功率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2. 教学难点:功率公式的运用及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做功的快慢程度,引出功率的概念。
2. 讲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3. 举例说明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发动机、电器等。
4. 练习功率公式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功率计算的应用题,检查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功率与效率的关系,探讨如何提高功率和效率。
2. 介绍一些与功率相关的物理现象,如瞬时功率、平均功率等。
3. 让学生了解功率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火箭发动机、电动汽车等。
八、教学反思: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调整教学策略。
3. 考虑如何在后续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九、课后作业:1. 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物理功率的教案高中
![物理功率的教案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cb8ed4c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3.png)
物理功率的教案高中教学目标:1.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2. 掌握功率的单位和换算。
3. 能够应用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功率的单位和换算。
教学难点:1. 功率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彩色粉笔、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入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功率。
2. 示范一些例子,让学生体会功率的作用。
二、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10分钟)1. 介绍功率的定义: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 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 = 功 ÷ 时间。
三、讲解功率的单位和换算(10分钟)1. 介绍功率的单位:瓦特(W)。
2. 讲解功率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进行功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功率并验证计算公式。
五、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应用功率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2. 学生讨论解题过程,解答疑惑。
六、总结与习题训练(5分钟)1. 综合讲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和换算。
2. 布置功率的习题训练。
教学反馈:1. 对学生在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练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物理功率的知识。
拓展:1. 分组进行物理功率相关实验,探究功率的应用。
2. 拓展讨论功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器功率、马力等概念。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 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01144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1f.png)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掌握功率的单位及其换算。
3. 熟练运用功率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4.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功率概念。
教学重点: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率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实验器材和实验题目、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实例引入功率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动涉及到功率。
二、概念讲解(10分钟)
1. 定义功率:功率是物体做功的速率,即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2. 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P等于做功W与时间t的比值,即P=W/t。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带领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解答问题。
四、实验操作(20分钟)
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电器的功率。
2. 实验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同电器的功率并记录数据。
3. 实验分析:学生根据数据计算不同电器的功率。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练习册上的功率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测量,更加深入理解功率的概念。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率概念。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addca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9.png)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功,t表示时间。在实际问题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例如,在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功率时,可以使用P = Fv,其中F表示力,v表示速度。
四、功率与能量转化速率的关系
功率反映了能量转化的速率,即单位时间内能量转化的多少。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功率与能量转化速率的关系,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如发电机产生的功率越大,电能的产生速率就越快。
7.板书设计是否清晰,是否有助于学生记录和复习。
8.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3.理解功率与能量转化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功率的概念,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功率的计算,功率与能量转化速率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功率演示仪、计时器。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直尺。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如运动员举重,引入功率的概念。
一、功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其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这个定义有两层含义:一是功率与做功的多少有关,二是功率与时间有关。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这一点,让学生理解功率不仅与做功的大小有关,还与做功的时间有关。
二、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平均功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物体所做的总功除以这段时间,而瞬时功率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所做的功。两者的联系在于,当时间间隔趋于零时,平均功率就等于瞬时功率。讲解时要注意强调这个联系,并举例说明。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第四章《机械能》第二节《功率》。详细内容包括:功率的定义,功率的计算,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概念及其应用,以及与能量转化速率的关系。
物理《功率》教案范文
![物理《功率》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41c77b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b.png)
物理《功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功率的测量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
2. 难点:功率公式的应用,功率的测量实验。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功率?为什么需要学习功率?2. 讲解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 给出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
4.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分组进行功率测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
6.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问题。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功率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搜集学生应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功率与效率的关系,如何提高机械设备的功率?2. 介绍功率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航空发动机、电动汽车等。
3. 探讨功率在生活中的节能减排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学》。
2. 实验器材:秒表、卷尺、测力计等。
3. 多媒体课件。
4. 网络资源:有关功率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九、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十、课后作业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为什么运动员跑步时需要调整呼吸频率?2. 请结合实例,说明如何提高机械设备的功率?3.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6a622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a.png)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力和运动”第三节“功率”。
具体内容包括: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与功的关系;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概念及其应用;实际生活中功率的计算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物体的功率。
2. 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计算。
难点:瞬时功率的计算,实际生活中功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物理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组、计时器等)。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运动员举重、骑自行车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运动员举重时看起来很吃力,而骑自行车时却轻松很多?2. 知识讲解(1)功率的定义:以运动员举重为例,介绍功率的概念。
(2)功率的计算公式:推导功率的计算公式,讲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区别。
(3)实例分析:分析运动员举重和骑自行车时的功率,解释为什么骑自行车时看起来更轻松。
3. 例题讲解(1)计算物体在恒力作用下的平均功率。
(2)计算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的瞬时功率。
4. 随堂练习(1)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功率。
(2)计算物体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时的瞬时功率。
5. 实验演示利用滑轮组和小车进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功率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功率的定义2. 功率的计算公式3. 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概念4. 实际生活中功率的计算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的质量、速度和受力大小,求物体的功率。
(2)物体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已知物体的质量、斜面倾角、加速度和受力大小,求物体的瞬时功率。
答案:(1)功率 = 受力× 速度(2)瞬时功率 = 受力× 速度2. 拓展延伸:讨论如何提高物体的功率,提高生活质量。
高中功率的教案6篇
![高中功率的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e20dc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0.png)
高中功率的教案高中功率的教案6篇高中功率的教案1设计人:宣金龙审核:上课时间:编号:26目标:了解功率的概念及功率的计算方法重点:功率的的计算方法难点:机车启动问题的动态分析【知识梳理与重难点分析】1.功率的意义:功率是描述做功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式:单位时间力所做的功。
3.功率的物理表达:①定义式:,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
②瞬时功率的表达式:P=Fvcos,其中是间的夹角。
如果该式中的速度v是平均速度,此式中的功率为平均功率。
○3重力的功率可表示为PG=mgvy,即重力的瞬时功率等于重力和物体在该、时刻的竖直分速度之积。
4.汽车的两种加速问题:当汽车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加速运动时,有两种不同的加速过程,但分析时采用的基本公式都是P=Fv和F-f = ma。
①恒定功率的加速。
由公式P=Fv和F-f=ma知,由于P恒定,随着v的增大,F必将,a也必将,汽车做加速度不断的加速运动,直到F= ,a= ,这时v达到最大值。
可见恒定功率的加速一定不是匀加速。
②恒定牵引力的加速。
由公式P=Fv和F-f=ma知,由于F恒定,所以a恒定,汽车做运动,而随着v的增大,P也将不断增大,直到P达到额定功率Pm,功率不能再增大了。
这时匀加速运动结束,其最大速度为,此后汽车要想继续加速就只能做恒定功率的变加速运动。
注意:两种加速运动过程的最大速度的区别。
【要点讲练】1、功率的理解及计算例1. 竖直上抛一小球,小球又落回原处,已知空气阻力的大小正比于小球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B、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小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C、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D、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小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变式1 、,一质量为m的'物体,从倾角为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开始下滑时离地面的高度为h,当物体滑至斜面底端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A、B、C、D、变式2 、用水平力拉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到t1秒末撤去拉力F,物体做匀速运动,到t2秒末静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且 .若拉力F做的功为W,平均功率为P;物体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它们在平均功率分别为P1和P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W=W1+W2B.W1=W2C.P=P1+P2D.P1=P2变式3 、如图所示为测定运动员体能的一种装置,运动员质量为m1,绳拴在腰间沿水平方向跨过滑轮(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下悬一质量为m2的重物,人用力蹬传送带而人的重心不动,使传送带以速率v匀速向右运动.下面是人对传送带做功的四中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人对传送带做功B.人对传送带不做功C.人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为m2gvD.人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为(m1+m2)gv2.机车启动问题的分析:例题2.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kW,汽车质量为5 t,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阻力是车重的0.1倍,g取10m/s2,问:(1)汽车保持以额定功率从静止起动后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2)汽车在加速过程中,当速度大小为4m/s时,加速度是多大?例题3.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60千瓦,汽车的质量5吨,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阻力是车重的0.1倍。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7f353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c.png)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功率的应用。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深入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功率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目标:1.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3. 了解功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功率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把功率的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答或实例引入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检测学生对功率的初步理解。
二、讲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5分钟)1. 讲解功率的定义:力做功的速率。
2. 引入功率的公式:P = W / t,P代表功率,W代表做功,t代表时间。
3. 通过实例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让学生进行功率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拿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讨论功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应用实例分析(10分钟)在实例中,让学生应用所学功率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整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
2.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展开,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功率的理解。
同时,通过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dbb69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8.png)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功率”,具体内容包括: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功率的计算,功率的单位,以及功率与做功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2. 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率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的理解和功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运动员在比赛中短跑、自行车比赛等,引导学生思考做功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讲解:讲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功率的单位。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功率,并记录数据。
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功率,并讨论功率与做功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功率的单位:瓦特(W)功率的计算示例:一个物体在2秒内做了10焦耳的功,求这个物体的功率。
解答:P = W/t = 10 J / 2 s = 5 W功率与做功的关系功率越大,表示做功的速度越快。
功率与做功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有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一个物体在3秒内做了15焦耳的功,求这个物体的功率。
2. 答案:P = W/t = 15 J / 3 s = 5 W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的动力性能,电梯的运行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功率”,具体内容包括: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功率的计算,功率的单位,以及功率与做功的关系。
高中物理教案《功率》
![高中物理教案《功率》](https://img.taocdn.com/s3/m/efa5fda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b.png)
高中物理教案《功率》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和单位。
2.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
3.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难点: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功率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功率”这个词,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功率吗?它有什么作用呢?2.学生回答: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越大,物体做功越快。
二、探究功率的定义1.演示实验:展示一个小车在不同坡度上滑行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车在坡度为0°、30°、60°时滑行的情况。
2.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从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3.学生回答:坡度越大,小车滑行的速度越快,说明做功的快慢与坡度有关。
三、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1.讲解功率的定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瓦特(W)。
2.引导学生推导功率的计算公式:P=W/t,其中W表示做功,t表示时间。
3.讲解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P=Fv,其中F表示力,v表示速度。
四、应用功率的概念解决问题1.举例讲解: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发动机功率为100kW,求汽车的牵引力。
2.学生独立解题,教师巡回指导。
3.讲解答案:F=P/v=100kW/(60km/h×1000m/km×1h/3600s)≈550N五、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与力和速度的关系。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对功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知道了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六、课后作业(1)一个小球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速度为10m/s,求小球上升过程中的功率。
(2)一辆自行车以15km/h的速度行驶,车轮半径为0.6m,求自行车的功率。
2.拓展阅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功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率【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单位。
2.理解功率的导出式P=F·v的物理意义,并掌握其用法,会利用功率的两个公式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3.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了解平均功率、瞬时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例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功率的实际意义,通过功率的定义过程,体会应用比值方法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2.学会求解各种不同的功率。
3.运用功率的不同表达式分析和解决动力机械的运动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严密思维的习惯。
2.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善于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的种类及其计算。
【教学难点】1.功率的表达式P=F·v的物理意义和运用。
2.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器材】投影仪、投影片、录象资料、CAI课件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与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功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身边生活寻找做功快慢的事例,并思考机械与人或畜力做功快慢的差异。
)预测学生所举事例可能有:1、人上高楼(如8层楼)时,乘电梯比走路要快得多;2、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3、挖土机与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务,人花的时间要长得多;4、从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机比人工要快得多;5、……(列举生产、生活中发生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功率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无处不在,研究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物理现象,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物理规律研究的价值,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人们十分关注做功的多少。
然而不同的机械或人,其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
(分析一些生产事例、工作场面,或展示一些做功快慢不同的图片。
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通过多媒体手段更生动地展示这些画面和情景,使学生对做功快慢的情形有更为形象和具体的认识,从而为建立正确的“功率”概念打下良好基础。
)教师:在建筑工地上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把1t的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方式一:搬运工分批搬运,需时间3h方式二:用一台起重机提升,需时1min方式三:用另一台起重机提升,需时30 s上述三种情况下,把货物由地面运到三楼时,请思考以下问题:1、用不同的方式,对货物所做的功是否相同?2、所用时间不同,三种方式中做功的快慢是否相同?结论:对重物所做的功相同,但所用时间不同,说明做功快慢不同。
说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关事例,形成初步共识:人们选用机械来做功时,不仅要考虑做功多少,还要考虑机械做功的快慢。
如挖掘机做功比人快;大卡车比拖拉机做功快;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起重吊车比搬运工人做功快;抽水机比辘轳提水快,等等。
研究做功的快慢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做功的快慢。
教师:不同的机器或物体做功有快有慢,如何来衡量做功的快慢呢?请同学们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做功快慢?讨论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认识:1、选择相同时间,比较做功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就快;2、选择做相同的功,比较做功的时间长短,时间长的,做功就慢;3、类比“速度”的定义方法,用做功和完成这些功所花的时间的比值来定义“功率”;4、……说明: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可能有问题或不完整,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补充完善自己的认识。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类比如“速度”、“加速度”概念的定义方法,体会比值法定义功率概念。
新课推进一、功率的含义1.定义:功W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功率。
(板书)2.定义式:P=W/ t(板书)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板书)4.单位:(板书)教师请一位同学正确地说出定义式中各个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或焦耳/秒(J/s)(板书)W→功→单位:焦耳(J)t→做功所用时间→单位:秒(s)换算关系:1kw = 1000 w1w=1J/s(板书)说明:用已知物理量的比值定义新的物理量,是建立物理概念常用的方法。
使用该方法能够进一步揭示和表述被探究对象的某些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像我们已经研究过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定义的。
5. 功率是标量,功率表示做功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快慢。
(板书)6. 讨论与交流:小实验:把一段粉笔放在书的封面上,打开书的封面形成一个斜面,并使粉笔开始下滑。
请同学仔细分析一下,在下滑的过程中粉笔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些力做正功?哪些力做负功?哪些力不做功?如果斜面的倾角增大,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倾角增大时,功率是否也增大?提示:(1)比较不同倾角时的功率,应注意粉笔开始下滑处的高度应相同。
讨论功率时须指明哪个力的功率。
(2)实验的分析讨论,要注意所分析的是某个力的平均功率。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做功分析,可利用功率的定义式,在理论上进行推演,使思维更加严密。
7. 一些常见机械做功功率(1)汽车发动机5×104 W~15×104 W (2)摩托车约2×103 W(3)喷气客机约2×108 W (4)人心脏跳动的功率1.5W左右(5)火箭的发动机约1×1013 W (6)万吨巨轮106W以上(7)蓝鲸游动的功率可达350kW (8)人的平均功率约1×102 W(9)优秀运动员短时间内的功率可达1000W二、功率P与力F、速度v的关系(板书)1. 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推导(板书)教师:一部汽车载重时和空车时,在公路上以相同的速度行驶,试讨论这两种情况下汽车的输出功率是否相同?为什么?预测学生的回答可能有:(1)载重汽车与地摩擦力较大,牵引力也大,由于行驶速度一样,故相同时间内,载重车的牵引力做功较多,所以载重汽车的输出功率较大;(2)载重汽车行驶得比空车慢,因此功率较小;(3)载重汽车比空车费力,因此载重车的输出功率较空车时要大些;(4)……说明:上述分析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功率与力和速度有何关系。
学生分析可能会出现片面和不完整回答,教师要参加到学生的讨论分析中,帮助、启发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得出正确的答案(1)。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牵引力的功率。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功率定义式进行推演,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教师: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其牵引力大小为F,运行速度为v,试求此时汽车牵引力F的功率为多少?(注意引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应用功和功率的定义式进行分析和推导。
)2.公式:P=Fv(F与位移s或v同方向)(板书)即力F的功率等于力F和物体运动速度v的乘积.。
注意F是速度v方向上的作用力。
分析讨论:由v = s / t求出的是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代入公式P=F v求出的功率是F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如果t取得足够小,则v表示瞬时速度,此时由P=Fv 求得的功率就是F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
即当v为平均速度时,求得的功率就是平均功率,v为瞬时速度时,求得的功率就是瞬时功率。
总结:v是平均速度v,P是平均功率P(F为恒力,且F与v同向)(板书)P=Fvv是瞬时速度,P是瞬时功率(板书)说明: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故此时平均功率等于瞬时功率。
教师:汽车以额定功率在平直公路行驶时,若前方遇到了一段较陡的上坡路段,汽车司机要做好什么调整,才能确保汽车驶到坡顶?为什么?预测学生的回答可能有:(1)加大油门,汽车可顺利行驶到达坡顶。
(2)汽车要换档,才能顺利行驶到达坡顶。
(3)……师生共同分析:(1)根据P=Fv知,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因遇上坡路段,汽车所需的牵引力增大了,若要保持行驶速度不变,这是不可能的;加大油门,只会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超过额定功率),发动机将因超负荷而过热损坏。
(2)这是一种正确的操作方式,当司机将发动机的速度档位调低后,速度减小了,牵引力加大了,只要牵引力足够,汽车便可顺利上坡。
教师根据课堂需要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如:(1)汽车上坡的时候,司机常用换挡的方法来减小速度,为什么?(汽车上坡的时候,司机常用换挡的方法来减小速度,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2)汽车上坡时,要保持速度不变,应如何做?(汽车上坡时,要保持速度不变,就必须加大油门,增大输出功率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3)起重机在竖直方向匀速吊起某一重物时,为什么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越大,起吊速度就越大?(起重机在竖直方向匀速吊起某一重物时,由于牵引力与重物的重力相等,即牵引力保持不变,发动机输出的功率越大,起吊的速度就越大。
)思考:汽车等交通工具,如何才能获得更大的行驶速度?教师:由P = W / t求出的是瞬时功率还是平均功率?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由公式P = W / t求出的功率,反映了该力在t时间内做功的平均快慢,故由公式P = W / t求出的功率是平均功率。
教师:人力直接做功能否像汽车做功那样快呢?汽车做功能否像飞机做功那样快呢?人如果做功过快,会产生什么后果呢?汽车超负荷运转会产生什么后果呢?(人做功过快,会引起疲劳、甚至受伤、生病等,汽车超负荷工作会造成发动机熄火或烧毁。
)教师:奥运长跑运动员能否用100m短跑的速度来完成5000m的赛跑路程呢?为什么?(奥运比赛是一种挑战运动局限的比赛,人与机器一样,不能长时间超负荷运动,短跑运动员在100m赛跑中,时间不过是十几秒,能以最大的速度跑完全程,此时运动员的输出功率是正常时的数十倍。
在5000m的长跑运动中,运动员不可能长时间超负荷运动,因此长跑运动员不可能一直保持百米赛跑那样的速度。
)说明: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身边所熟悉的问题,认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以及概念的意义。
教师:你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以及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是怎样理解的?① 额定功率:指动力机械在长时间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也是机械发动机铭牌上的标称值。
额定功率是动力机械重要的性能指标,一个动力机械的额定功率是一定的,机器不一定都在额定功率下工作。
②实际功率:机械在运行过程中实际输出的功率是实际功率。
实际功率可以小于额定功率,可以等于其额定功率(称满负荷运行),但不能大于额定功率,否则容易将机械损坏。
机车启动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指牵引力的功率而不是合外力或阻力的功率。
③ 平均功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做功功率的平均值叫平均功率。
通常用定义式P=W/t 描述,只有当物体匀速运动时,才等于瞬时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