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研究生)
目录1-1、自然观 (3)1-2、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3)1-3、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4)1-4、为什么说辩证自然观的创立实现自然观的历史的革命性变革? (4)1-5、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组织理论及其意义 (4)1-6、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有没有本质区别? (4)1-7.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4)1-8.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各项科学内容间的相互关系? (4)1-9.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4)1-10.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5)1-11.进化和退化的关系是什么? (5)1-12、系统自然观产生的两个原因 (5)1-13、系统自然观的内涵和思想(特征): (5)1-14、系统的定义: (5)1-15、系统的特点: (5)1-16.系统的基本规定? (5)1-17.层次结构及其特点? (5)1-18.系统要素、结构和环境对功能的影响。
(5)1-19、古代的自然观 (6)1-20、近代自然观 (6)1-21、现代自然观 (6)1-22、机械自然观 (6)1-23、生态自然观核心思想: (6)1-24、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基本特征): (6)1-25、生态系统三大规律 (6)1-26、生态危机及其表现 (7)1-28、人与自然和谐 (7)1-29、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意义 (7)1-30、人与自然和谐的实现条件 (7)1-31、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P70) (7)2-1、科学的本质是什么?(可能出辨析题) (7)2-2、科学本质属性 (8)2-3、科学观 (8)2-4、科学的基本特点: (8)2-5、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 (8)2-6.科学性认识的特征是什么? (8)2-7.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构成是什么 (8)2-8.科学发展的形式有哪几种? (8)2-9.科学方法的分类和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是什么? (9)2-10.科学发展的模式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9)2-11.什么是科学事实。
自然辩证法
1.谈谈你对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的认识?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的哲学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这部分内容是由恩格斯进行研究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观、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之一。
自然辩证法研究和揭示的内容为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是指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以及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由于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同社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所以也是协调人与自然、科技与社会关系的需要。
由此,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
同时自然辩证法不可能也不应该以自己的哲学研究来代替自然科学的实践研究。
把握好自然辩证法的本质理解,充分发挥其作用,指导我们更好的前进。
2.以自然观的历史发展为依据,如何理解科学发展与自然观演变之间的辩证关系?纵观东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自然观的形成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中国的地理环境影响了哲人们的思维模式,而哲人的思想是足以影响一个民族的。
古代中国人以为,他们的国土就是世界。
中华民族自古以农业为生,耕耘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农业国,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
这就导致中国人对土地的强烈依赖,很容易形成自给自足的生活习惯,推崇天人合一,万物有情的自然观。
国人经常是似懂非懂,糊弄而过。
缺乏对真理的实践性求证,这种思维影响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大多数人。
现在看来科学研究正需要探求精神,需要刨根问底,显然,从思维认识角度来说中国古人在这方面普遍存在着短板。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0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0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03、自然辩证法内容体系:⑴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⑵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⑶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方法、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科学技术活动方法;⑷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⑸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内容与特征、创新型国家建设。
0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观点、特征: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近代自然哲学家们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自然科学基础:哥白尼革命、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伽里略自由落体实验、哈维血液循环理论、波义尔元素说等,这一时期力学成为主导学科,分析方法成为主要方法。
前提与基础:⑴人与自然两分;⑵自然的数学设计;⑶物理世界的还原论说明;⑷自然与机器的类比。
主要观点:⑴物质观: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论);⑵时空观: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⑶运动观: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⑷因果观: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⑸相互作用观:粒子间或由其构成的物体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⑹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
自然辩证法概论
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开创和奠基的,以恩格斯的代表著作《自然辩证法》为标志。
2.自然观是人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概括和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3.自然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学说,思考人面对的自然界的哲学问题,现代自然科学的前身。
它从整体上来描绘自然界的发展图景,黑格尔自然哲学集其大成。
4.STS研究科学、技术、社会的研究。
它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影响,探讨科学、技术、社会的同步发展过程与相互作用机制,从而深刻认识已经到来的全球性综合国力竞争的严峻态势。
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
其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发挥科技的积极作用,克服科技的负面效应,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开始对自己生存条件进行深刻反思。
由于它代表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
5.科学哲学从哲学角度考察科学的一门学科,以自然科学为对象,围绕科学知识进行哲学研究。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随科技发展演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科学技术学科的桥梁和纽带,反映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技术的交叉。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1.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辩证法的三个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科学技术为中介的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4.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辨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根据牛顿经典力学等自然科学成果,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
6.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批判的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7.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8.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9.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辨证关系的总的观点。
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自然界及其人类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10.反科学:违反科学发展规律的一种伪科学论点,表达的是一种怀着批判的高度直接反对、质疑科学的精神。
自然辩证法
绪论:1、自然辩证法:定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
特点:综合性、交叉性、哲理性。
研究内容:(2观2论)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包括: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2、生态自然观:主要观点:1)生态自然界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它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和非平衡的统一。
2)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3)通过从自然界的人工化转向其生态化,从非生态型人工自然界转向生态型人工自然界,实现人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特点:1)全球性:它是以生态视角,代表地球人类(包括后代人)的利益,研究全球生态或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观。
2)批判性:它从生态视角反思和批判人类的理念和行为及其后果,“这种生态视角的批判可以说是人类视角的批判或代表人类的批判”。
3)和谐性: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渊源:1)古代生态自然观思想。
2)近代生态自然观思想。
基础:1)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2)生态自然观的技术基础。
作用: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有助于建设生态文明。
3、结合专业谈谈对生态自然观的理解,怎样将其融入专业和社会生活方式中?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1)生态自然界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它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和非平衡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答案
自然辩证法及其研究内容⏹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发展的一般规律(自然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观)、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科学社会学)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前提,是人们对自然界总的最根本的看法,主要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等。
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作出唯物的同时又是辩证的说明。
⏹科学技术观研究的是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总的看法。
它在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统一的原则指导下,考察科学技术自身内部矛盾发展的规律性⏹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的是科学技术方法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在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上,对各门科学技术研究的特殊方法加以总结,概括出适用于各门科学技术的普遍的原则。
⏹科学社会学是阐明各种社会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并深刻揭示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这一本质属性,以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第一部分:自然观⏹从静态看自然,自然是什么?如何存在?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系统性自然界的层次性从动态上看自然,自然是如何发展的?自然界的演化发展第一讲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概念、物质实体、物质属性1 物质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2 物质实体⏹能独立存在、自我支持而不需要别的东西作为载体加以支持的自立体,是属性、关系、变化过程的主体、载体和基体。
⏹因此,相对属性、关系和过程来说实体是“第一存在”。
而属性和性质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而是依附于实体而存在,是形容、刻画与表征实体的东西(所以又被称为“第二存在”)。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的学说。
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领域?A.自然观B.科学观C.艺术观D.技术观答案:C.艺术观2、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A.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B.自然观、科学观、艺术观C.自然观、历史观、技术观D.自然观、社会观、技术观答案:A.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促进作用?A.提高生产效率B.促进文化交流C.推动经济发展D.加剧社会矛盾答案:D.加剧社会矛盾二、多项选择题1、自然辩证法在当代的实践意义包括哪些方面?A.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B.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C.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D.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答案:ABCD2、下列哪些属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畴?A.宇宙的产生和发展B.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和方法C.人类文化和社会的演变和进步D.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答案:ABD三、简答题1、请简述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观点。
答案: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其发展是有规律的;科学技术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其发展是有历史条件的;第三,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科学精神,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应当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请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案: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
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社会环境;第三,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自然辩证法
• 人工自然界在总体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 有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历程,它的发展既遵循 天然自然界的规律,又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 律
• 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 研究、开放和应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采 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创建资源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
44
人工自然观的意义
系统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 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23
一、 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 科学基础
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相对论、量子力学) 分子生物学 系统科学
24
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 环理论、分形理论、混沌理论 等一系列在自然观上具有根本 变革性质的新学科、新理论。
25
47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 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
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48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
•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 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 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 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49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
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
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 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 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 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
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12
• 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 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32
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33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性
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都是按层次结构组织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一、自然辩证法的定义、特征、内涵及相互关系?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联系与区别?1.自然辩证法的定义、特征、内涵及相互关系答:(1)定义: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况、总结。
(2)特征:①哲学性质。
自然辩证法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变革自然的一般方法,而不是自然界中的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
②中立性质。
自然辩证法不同于普遍的哲学原理,它处于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关于自然界、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的一般规律,具有中立的性质。
③差异性。
自然辩证法与邻近学科(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等)虽然在研究领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交叉,但是它们具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定位。
④交叉性质。
自然辩证法不仅研究自然界,而且研究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人的思维中的反应和在人类社会中展开与发展的过程,它是具体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3)内涵: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研究内容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
①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是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的科学说明。
思想渊源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②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③科学技术方法论是研究科学技术活动的一般性方法的性质和规律。
④科学技术社会论是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4)相互关系:①它们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反映了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观和社会历史观在自然实践基础上的一致性。
自然辨证法试题及参考答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联系所学专业,试分析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作用。
(750字)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在计算机学科中的意义和作用:①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辩证法的指导。
计算机科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学科类别分为四个层次,从高到底分别为:哲学层次、科学层次、技术层次和应用层次。
显然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层次,主要研究宏观问题;而计算机科学属于科学层次,研究微观的算法、程序及实际的硬件设备。
但两者研究的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计算机从本质上讲是人的思维规律和机器相结合的产物,那么对思维规律的研究和对机器的研究是不可分割的。
②自然辩证法与计算机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当一个计算机专家去研究分析一个计算机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思考它哲学层次的问题,同时依据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哲学层次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去总结、归纳,同时很多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在自然科学中得到了解决。
在这方面,图灵可以说即是计算机学界的大师,也在哲学上有很高的造诣。
在哲学层次上,对于计算机能不能思维,会不会有意识这个问题,图灵提出了一个检验方法:现有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如果对于我们出的任何问题,人写一个答案,机器打印一个答案,如果分辨不出是人的还是机器的答案,就说明机器是可以思维的,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检验法”。
现在计算机还是做不到这一点。
对于有些问题需要推理论证,总是可以找出计算机回答的规律,这与人脑思维是有区别的。
这是自然科学对于哲学层次问题的研究。
2、什么是自然观,试分析所学专业或学科中所蕴含的自然观念,并分析其自然观在实际研究工作中的作用和影响?(790字)首先,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它既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概述
(三)、从机械自然观到辨证自然观的转变, )、从机械自然观到辨证自然观的转变, 从机械自然观到辨证自然观的转变 由非此即彼到亦此亦彼。 由非此即彼到亦此亦彼。 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18世纪中叶到 世纪中叶) 世纪中叶到 世纪中叶) I)、1755年和1796年 I)、1755年和1796年, 年和17星云假设,使 太阳一类天体和太阳 系的形亦有了一个辩 证运动的过程。 证运动的过程。“天” 在变了。 在变了。
将细胞学说推广到动物界,并 将细胞学说推广到动物界, 给出一般的细胞学说的是德国 (T.Schwann, 动物学家施旺 (T.Schwann, 1810~1881年 1839年 1810~1881年)。1839年,施 旺在《 旺在《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 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一书 中,把斯莱登的学说扩大到动 物界, 物界,形成了整个生物界的细 胞学说。 胞学说。由此细胞学说正式创 立。
IV)、1838、1839年 施莱登.施旺提出了植物、 IV)、1838、1839年,施莱登.施旺提出了植物、 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学说, 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学说,打破了植物与动物之 间的僵化认识 1838年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斯 莱登(M Schleiden, (M. 莱登(M.Schleiden, 1804~1881年 发表《 1804~1881年)发表《植物 发生论》一文, 发生论》一文,提出细胞 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 位,植物体所有器官组织 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植物 发育的基本过程就是细胞 形成的过程。 形成的过程。
II)、1824-1828年 II)、1824-1828年,维勒从无机物氰酸胺转化 为有机物尿素的实验, 为有机物尿素的实验,打破了有机物和无机物 之间不能互相转化的旧观念。 之间不能互相转化的旧观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 人工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
(1)有助于我们沟通自然与社会两大领域, 进一步揭示自然与社会的本质联系。 人工自然是自然与社会的结合部,具有自 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人工自然是自然目的 性与社会目的的统一。人工自然的创造和 发展规律,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统一。 确立人工自然观,有助于发现新的自然与 社会规律。把人工自然观引入自然科学领 域,也会使自然科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人工自然观
(4)宇宙人工自然的形成 宇宙人工自然的形成是在地球局部产生 宇宙人工物,如各种基本粒子,目前还 进行“黑洞”、“反物质”等方面探索。
“人工自然”的三个层次
根据人工自然中人为因素的多少,可将 人工自然划分为三个层次: 人工自然I 1、人类可以设想、推论到的自然 2、人类仅能感知其信息的自然 3、人类仅以身体涉及的自然
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社会科学渊源
马恩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对德国古典自然哲 学的超越之上。
“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 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 的人。” ——恩格斯
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c、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d、人与自然能动性与受动的统一
第二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思想是联系和 发展的观点。它主张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在永恒的 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马克思主义自然 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基础;系统自然 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都是在马 克思主义自然观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自然辩证法题目及答案(全部)
⾃然辩证法题⽬及答案(全部)《⾃然辩证法题⽬》C11、什么是⾃然辩证法?怎样理解它的各项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什么是⾃然辩证法:⾃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与⾃然关系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般规律以及⼈类认识⾃然和改造⾃然的⼀般⽅法的科学。
⾃然辩证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的哲学理论。
是研究⾃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般规律及⼀般⽅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研究⽅法论的总称。
⾃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主要内容有三个⽅⾯:⾃然观——关于⾃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与⾃然的辩证关系等;⾃然科学观——关于⾃然科学⾃⾝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然科学⽅法论——关于研究⾃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般⽅法论。
⾃然辩证法是⼀门⾃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然观、认识论、⽅法论与价值论⽅⾯,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是⾃然观,即对⾃然界辩证法的研究;⼀是⾃然科学观,即对⾃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
①⾃然观。
这⽅⾯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们关于⾃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然界的总观点,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然发展史和⾃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要求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及运⽤,使⼈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在许多⽅⾯进⼀步清晰化、准确化和精细化,并增添新的内容。
从⽽,把辩证唯物主义⾃然观提⾼到同⾃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思想相适应的现代⽔平。
②⾃然科学观。
⾃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法论⽅⾯研究⾃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法和⾃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绪论一、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1、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看: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或者可以说,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科技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因而自然辩证法必然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与发展,自然辩证法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
2、从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看:自然辩证法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相应的自然观的逐渐成熟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古代的自然哲学: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有直观、思辨和猜测性质。
(2)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3)16世纪科学的兴起:1543年哥白尼及其《天体运行论》。
观察、实验和数学方法的结合。
弗朗西斯·培根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经验论的认识论和归纳法的方法论——近代科学的人文主义传统。
笛卡儿唯物论的认识论和演绎法的方法论。
——17-18世纪自然科学主要的方法是分析解剖:将整个自然界分成许多部分分别深入研究;将某一自然事物解析成许多局部研究其细微结构;将某一自然过程分成若干阶段静止地研究其某一截面,逐渐形成孤立地静止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此乃近代科学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方法论。
(4)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从18世纪末开始,主要是在19世纪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搜集经验材料到理性概括材料,形成黑格尔哲学的科学基础,黑格尔哲学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界、社会历史和人类精神描绘成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试图揭示其内在联系,在其概念辩证法中猜测到了自然事物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性质及地位1、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在这个概念中,应该注意这样几个关键词语,“根本观点”“一般规律”“一般方法”“自然界”和“科学技术”。
通过这几个词语,我们就可以知道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的性质,它是哲学,因为哲学就是一门从总体上教人们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是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自然辩证法的性质自然辩证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心,属于哲学,是哲学性质的学科。
必须把马克思本人与马克思主义学说区分开,尽管他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贡献最大,但是马克思主义却不是由他一个人创立起来的,而是与他的一位朋友共同创立的。
这个人就是恩格斯。
我们说马克思有高尚的人格、坚定的信念,实际上马克思还有伟大的友谊。
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不仅在学术上相互支持,而且在生活上也相互帮助。
恩格斯长期从事商务活动以资助马克思的生活,在1883年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又放下手中的工作,整理马克思的手稿,并最终促成了《资本论》第2、第3卷的出版。
然而恩格斯自己的著作《自然辩证法》却未能完成。
可以说没有恩格斯就没有马克思。
正是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完全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而在这一创立的过程中,马克思与恩格斯实际上有着不同的分工。
马克思专注于政治经济学方面,而恩格斯则专注于自然科学领域。
马克思写成了《资本论》,恩格斯则创立了自然辩证法。
他们在不同领域里诠释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与恩格斯密不可分的。
确切地说,创作《自然辩证法》的灵感来源于黑格尔。
1858年,在马克思的启发下,恩格斯开始阅读黑格尔的著作,并将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与当时已经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联系起来,发现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也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遂着手写一部专门的著作阐释这一思想,从而将自然、世界乃至人的发展都纳入唯物主义的进程当中,这便是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最初动机。
自然辩证法
一、名词解释1系统:是由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若干有特定属性的要素,经特定关系组成的具有特定层次结构和功能,并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2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3生态自然观:协调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两者关系的理论,是当代人类针对现代生态危机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其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4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的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5结合度:泛指相互作用的强度,可以用势能、结合能、键合力、信息量加以计量。
一般随着层次由低向高推进,结合的紧密程度由大到小递减。
6层次结构:指若干要素经相干性关系构成的系统再通过新的相干性关系而构成新系统逐级构成的机构关系。
这种关系中,参与构成的系统称为低层系统,构成后的称作高层系统。
7可逆:是一个物质系统由某一状态经过某一过程达到另一状态,如果存在另一过程,能使该物质系统回到原来状态,同时消除原来过程对环境系统的所有影响,则原来那个过程就称为可逆过程。
8科学:是通过特殊的社会创造活动而形成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知识体系和知识的社会创造的统一。
9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10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
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11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12技术创新系统:指技术、环境、社会三个领域,由主体环境连接三个要素构成的,具有输出技术产品、物质产品、效益三种功能的整体。
13技术伦理:人类在长期技术活动中形成发展进来的伦理道德关系,道德规范、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以及对这些问题的理论思考的系统研究。
自然辩证法问答题
1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的、全局的、支持全球人类持续进步的道路。
<2>. 学术界对“李约瑟悖论”的探讨
(1)从社会经济发展上找原因,认为导致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阻碍,没有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从观念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对科学的排斥是近代科学末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深层次原因。
(3)从政治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明清封建大一统政治体制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兴起。
3.如何理解“李约瑟悖论”的涵义,并思考探讨这一命题的重大现实意义。
李约瑟难题:著名的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曾经提出过一个有关中国的科技与人文的问题:“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1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知识满足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一些答案为:
试述科学精神与民主精神的关系?
答:科学精神是人类长期科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一种主观精神状态。在社会建制层面,科学精神是科学共同体的理想化社会关系准则,这就是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默顿所称的科学的精神气质。默顿认为,普遍性、公有性、无私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等作为惯例的规则构成了现代科学的精神气质。科学精神包括:1)求真务实精神;2)开放精神;3)民主精神。
13、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思维能不拘一格地从已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开去,朝着各种方向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决途径和答案。
14.对称性破缺:原来具有较高对称性的系统出现不对称因素,其对称程度自发降低,这种现象叫做对称性自发破缺。
自然辨证法的内容及意义
自然辨证法的内容及意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和___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论。
它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也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自然辩证法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为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和理论武器。
其次,它指导我们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自然辩证法还有助于我们批判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最后,自然辩证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有重要的启示,引导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创新。
三结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自然辩证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和理论武器,指导我们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有重要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创立于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基础上,吸取了___哲学中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在唯物主义基础上进行了改造。
___称___和他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将其转变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建立根植于自然科学之中,旨在从自然界中找出辩证法的规律并加以阐发,结束了旧自然哲学的思辨地构造体系。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扩展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更新了经典物理学的概念,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物理学规律,对各种相互作用的研究显现了物质的深刻统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
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2自然辩证法内容体系:
⑴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⑵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⑶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⑷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⑸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二者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观点、特征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科学基础:哥白尼革命、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伽里略自由落体实验、哈维血液循环理论、波义尔元素说等,这一时期力学成为主导学科,分析方法成为主要方法。
主要观点: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因果观、相互作用观和人类统治自然观等观点
特征:
a、机械性。
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器,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
b、形而上学性。
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变化。
c、不彻底性。
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认为自然界是独立于人的社会实践之外的原始的自然存在物。
这种观点导致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裂,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和神学目的论。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科学基础:星云假说、地质渐变论、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
胞学说、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
主要观点:
⑴运动形式学说:以运动形式为基本范畴来把握自然界的普遍联系,以运动形式的逻辑展开来揭示自然界的演化发展;
⑵自然图景:①存在图景:从唯物主义看待自然,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②从存在图景到演化图景:自然界中一切有限的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自然界是无限发展的。
特征:⑴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⑵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⑶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统一;⑷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和特征:
主要观点:⑴人是自然界的普通成员,人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⑵大自然不但具有工具价值,还具有内在价值;⑶以整体主义思想看待自然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核心思想:⑴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⑵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⑶生态系统的利益包含并高于人类的利益;⑷维护生态系统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⑸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特征:全球性、批判性、和谐性。
科学与技术的内涵与本质特征:
科学的内涵:⑴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⑵产生知识的实践活动;⑶一种社会建制;⑷一种方法;⑸一种生产力;⑹一种文化;⑺具有双刃剑的作用。
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是求真、求实的活动:
⑴就科学活动成果而言,科学是由概念、规律和理论等组成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具有通用性、共享性;
⑵就科学活动本身而言,科学是以探索客观世界规律为目的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探索性、创造性、预见性;
⑶就科学成果的社会应用而言,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具有一般生产力的特点。
技术的内涵:
⑴作为客体:技术的各种物化结果,包含所有人造的、物质的人工物,如工具、机器和消费品;
⑵作为知识:为完成特定目标而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规则相结合的体系,主要包括:技能、技术规则和技术理论;
⑶作为活动:与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主要包括:制造和使用。
技术的本质特征:⑴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技术是对自然规律的运用,目的总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技术的应用明显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教育、民族传统等社会条件的影响;⑵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统一:技术的主体要素指人类在技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活动能力,包括经验、技能、技术知识和理论,客体要素主要指以工具、机器设备等生产工具为标志的客观技术要素;
⑶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人类在运用技术变革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同时改变着自身,特别是使人所特有的思维能力得以不断变化;⑷本身有一个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人们在社会各种因素制约下发挥创造力,通过原理和方案的构思,形成构想和设计技术,再通过试验与研制,最终将潜在的技术转化为现实的技术。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技术并不是科学的应用或应用科学,技术在自身进化中发展出相对独立的、并区别于科学的知识体系与社会规范:
⑴研究目的不同:科学的首要目的乃是“求知”,技术的基本目的是“求效用”;
⑵研究对象不同: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人工自然系统;
⑶研究核心不同:科学追求万物之理,科学的理论与规律告诉我们事物是“如何的”,技术的知识则告诉我们“如何做”,应当“怎么做”;
⑷社会规范不同:科学是无国界的,而技术有专利、有知识产权,是有国界的。
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⑴变革和调整生产关系;
⑵为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保证;
⑶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科学共同体与技术(工程师)共同体的伦理规范:
科学共同体的伦理规范:
⑴普遍主义:评价任何科研成果都应以科学本身的价值为标准,而不应考虑政治、人种、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等其它方面的因素;
⑵公有主义:科学知识具有共有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⑶无私利性:在知识生产中要以追求真理真知为最大最高利益,而不应以此谋私利;
⑷有条理的怀疑主义:对任何科研成果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持怀疑和批判态度. 技术共同体的伦理规范:
⑴一切为了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
⑵尊重环境,友善地对待环境和其它生命;
⑶诚实公平;
⑷维护和增强职业的荣誉、正直和尊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