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测定
次氯酸检验方法范文
![次氯酸检验方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fa640b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f.png)
次氯酸检验方法范文次氯酸(HClO)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常见的产物是次氯酸钠(NaClO)。
次氯酸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在水处理、消毒和漂白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次氯酸检验方法。
1.第一种方法:使用酸碘钾溶液反应法该方法通过使用酸碘钾溶液(KI、KI浓溶液+稀硫酸)与次氯酸反应,利用次氯酸的氧化性将溶液中的碘离子转化为碘元素。
反应方程式为:HClO+2KI+2H2SO4->I2+K2SO4+2H2O+2ClO2进行该实验时,首先将待检的次氯酸溶液与酸碘钾溶液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亚硫酸钠溶液用于去除余碘,并通过滴加碘化钾溶液的方法测定出反应中消耗的碘的量,从而计算出次氯酸的浓度。
2.第二种方法:使用铁氰化钾(K4[Fe(CN)6])反应法该方法通过使用铁氰化钾与次氯酸反应,然后通过滴定的方法测量溶液中未反应的铁氰化钾的含量,从而计算出次氯酸的浓度。
反应方程式为:2HClO+5K4[Fe(CN)6]->2K3[Fe(CN)6]+5KCl+2HCl进行该实验时,首先将待测样品中的次氯酸与铁氰化钾溶液反应,并等反应完成后,用硫酸钠溶液将液体酸化。
然后使用硫酸亚铁溶液作为指示剂进行滴定,当溶液由浅蓝色变为浅绿色时,滴定结束,根据滴定所需的亚铁溶液用量,可以计算出次氯酸的浓度。
3.第三种方法:使用双电极法该方法通过在待检样品中插入两个电极,一个是工作电极,另一个是参比电极。
工作电极使用玻碳电极,参比电极使用饱和甘汞电极(SCE)。
当样品中有次氯酸时,次氯酸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
根据电流的大小可以计算出次氯酸的浓度。
进行该实验时,首先将待检样品与电解液混合均匀,然后将电极插入样品中,并在电位间加上外加电压。
通过测量电流变化可以计算出次氯酸的浓度。
这三种方法都可以用于次氯酸的检验,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实验的条件和需要分析的样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所以在使用时需要仔细选择并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苯酚次氯酸盐法测定氨氮说课讲解
![苯酚次氯酸盐法测定氨氮说课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ef765e1be1e650e53ea9993.png)
苯酚次氯酸盐法测定
氨氮
精品资料
苯酚次氯酸盐法测定氨氮
原理:
氨氮与苯酚、次氯酸钠在碱性介质中,加入亚硝酰铁氰化钠催化,可生成蓝色的靛酚,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浓度。
试剂:
A、苯酚溶液:11.1ml液体苯酚溶于95乙醇至100ml,保存时间一周;
B、亚硝酰铁氰化钠溶液,0.5% w/v,称取亚硝酰铁氰化钠二水合物
0.5687g至100ml去离子水中,保存时间一个月;
C、碱性柠檬酸钠溶液,溶解20g和1g氢氧化钠至100ml去离子水;
D、次氯酸钠溶液,市售,开封后保质期2个月;
E、氧化剂,将溶液C(碱性柠檬酸钠溶液)100ml和25ml次氯酸钠混合,现配现用;
F、NH4Cl储备液,称取约3gNH4Cl,定容至1L,然后再稀释1000倍,测最终储备液氨氮浓度约为1mg/L。
步骤:
1、标准曲线制作:取50ml比色管6只,从0-5编号,0号管作为空
白,在其中加入25ml水,在1-5号管中分别加入5、10、15、20、
255mlNH4Cl储备液F。
定容至25ml刻度,则1-5号管中溶液浓度
依次为梯度为0.2,0.4,06,0.8,1.0 mg NH4/L。
2、测定:取样品溶液将其浓度稀释至1mg NH4/L,然后再比色管中依
次加入1ml溶液A,摇匀;1ml溶液B,摇匀;2.5ml溶液E,摇
匀,室温下反应1小时,640nm处比色。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苯酚次氯酸盐法测定氨氮
![苯酚次氯酸盐法测定氨氮](https://img.taocdn.com/s3/m/8497c81b79563c1ec5da7138.png)
苯酚次氯酸盐法测定氨氮
原理:
氨氮与苯酚、次氯酸钠在碱性介质中,加入亚硝酰铁氰化钠催化,可生成蓝色的靛酚,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浓度。
试剂:
A、苯酚溶液:11.1ml液体苯酚溶于95乙醇至100ml,保存时间一周;
B、亚硝酰铁氰化钠溶液,0.5% w/v,称取亚硝酰铁氰化钠二水合物0.5687g 至100ml去离子水中,保存时间一个月;
C、碱性柠檬酸钠溶液,溶解20g和1g氢氧化钠至100ml去离子水;
D、次氯酸钠溶液,市售,开封后保质期2个月;
E、氧化剂,将溶液C(碱性柠檬酸钠溶液)100ml和25ml次氯酸钠混合,现配现用;
F、NH4Cl储备液,称取约3gNH4Cl,定容至1L,然后再稀释1000倍,测最终储备液氨氮浓度约为1mg/L。
步骤:
1、标准曲线制作:取50ml比色管6只,从0-5编号,0号管作为空白,
在其中加入25ml水,在1-5号管中分别加入5、10、15、20、255mlNH4Cl
储备液F。
定容至25ml刻度,则1-5号管中溶液浓度依次为梯度为
0.2,0.4,06,0.8,1.0 mg NH4/L。
2、测定:取样品溶液将其浓度稀释至1mg NH4/L,然后再比色管中依
次加入1ml溶液A,摇匀;1ml溶液B,摇匀;2.5ml溶液E,摇匀,
室温下反应1小时,640nm处比色。
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测定水中的氨氮
![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测定水中的氨氮](https://img.taocdn.com/s3/m/648f87fcaef8941ea76e058b.png)
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测定水中的氨氮1方法原理: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存在下,铵与水杨酸盐和次氯酸离子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其色度和氨氮含量成正比,在波长697nm具最大吸收。
2干扰及消除:氯铵在此条件下均被定量的测定。
钙、镁等阳离子的干扰,可加酒石酸钾钠掩蔽。
3方法的适用范围:本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l,测定上限为1mg/l,适用于饮用水、生活污水、和大部分工业废水中的氨氮的测定。
4试剂:所有试剂配制均用无氨水。
(1)铵标准贮备液:称取3.819g经100℃干燥过的优级纯氯化铵(NH4Cl)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此溶液每毫升含1.00mg氨氮。
(2)铵标准中间液:吸取10.00ml铵标准贮备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此溶液每毫升含0.10mg氨氮。
(3)铵标准使用液:吸取10.00铵标准中间液移入1000ml稀释至标线,此溶液每毫升含1.00ug氨氮。
临用时配制。
(4)显色液:称取50g水杨酸(C6H4(OH)COOH),加入100ml水,再加入160ml 2mol/L氢氧化钠溶液,搅拌至完全溶解。
另称取50g酒石酸钾钠溶于水中,与上述溶液合并稀释至1000ml。
存放棕色玻璃瓶中,加橡胶塞,本试剂至少稳定一个月。
注:若水杨酸未能全部溶解,可再加入数毫升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完全溶解为止,最后溶液的PH为6.0~6.5。
(5)次氯酸钠溶液:取市售或自行制备的次氯酸钠溶液,经标定后,用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含有效氯浓度为0.35%,游离碱浓度为0.75mol/L(以NaOH计)的次氯酸钠溶液。
存放于棕色滴瓶内,本试剂可稳定一周。
(6)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称取0.1g亚硝基铁氰化钠Na2Fe(CN)5·NO·2H2O 置于10ml 具塞比色管中溶于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临用前现配。
5步骤:(1)标准曲线的绘制吸取0、1.00、2.00、4.00、6.00、8.00铵标准使用液于10ml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约8ml,加入1.00显色液和2滴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混匀,在滴加2滴次氯酸钠溶液,稀释至标线充分混匀,放置1h后,在波长697nm处用光程为10mm的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
次氯酸消毒液氯含量标准
![次氯酸消毒液氯含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b02e27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9.png)
次氯酸消毒液氯含量标准
次氯酸消毒液是一种无色、清澈水溶液,其中,次氯酸可用来杀灭有害细菌,用于清洁货物和家庭用品,以及作医疗和生物学用途。
为了确保安全使用,次氯酸消毒液的氯含量必须严格控制,其中,有一系列标准要求,以下是次氯酸消毒液氯含量标准:
1、强度标准:次氯酸消毒液的强度应达到6-10%,即100ml次氯酸消毒液的氯含量应在6-10毫克。
2、微生物性检测:次氯酸消毒液的氯含量微生物性检测值不得大于500份/升,其中,能够杀死细菌的氯含量不得低于50份/升;
3、氯含量比重检测:次氯酸消毒液的氯含量比重检测值必须在1.14-1.19之间;
4、氯含量硫酸钠检测:次氯酸消毒液的氯含量硫酸钠检测值不得大于0.2克/升;
5、残留量:次氯酸消毒液的残留量不得高于二氧化氯0.5份/升;
7、色度测定:次氯酸消毒液的色度测定值不得高于50份/升。
以上是次氯酸消毒液氯含量标准,在使用次氯酸消毒液前,应检查氯含量是否达标,保证使用安全有效。
大气中氯及氯化氢的测定方法
![大气中氯及氯化氢的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496e1c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3.png)
大气中氯及氯化氢的测定方法
1.气体吸附法:利用气体吸附装置,将大气中的氯及氯化氢吸附到吸附剂上,再通过热解或洗脱、吸取等方法进行测定。
例如,可以使用活性炭或分子筛等吸附剂,经过一定时间的吸附后,再用热解或洗脱的方式将吸附的气体释放出来,然后使用气相色谱(GC)等方法进行测定。
这种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气体中氯含量较低的情况。
2.吸收法:利用具有析气反应性的溶剂或吸收液将氯及氯化氢吸收,再通过反应物质的测定或离子色谱等方法进行测定。
例如,可以使用稀硫酸作为吸收液,将氯及氯化氢吸收到溶液中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然后通过滴定法来测定次氯酸的含量,进而计算出氯及氯化氢的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需要额外的化学试剂。
3.光谱法:利用气体的吸收光谱特性进行测定。
例如,可以使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根据氯和氯化氢各自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吸收的光的强度来测定其浓度。
这种方法非接触式、快速、无需化学试剂,但需要专用的光谱仪器。
4.电化学法:利用氯及氯化氢与电极的反应来进行测定。
例如,可以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ISE)来测定氯及氯化氢的浓度,这种方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
另外,还可以使用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等设备进行快速测定,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需要校准和维护。
总的来说,大气中氯及氯化氢的测定方法各有优劣,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综合考虑测量范围、灵敏度、选择性、操作便捷性、仪器设备的可用性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
特别注意测量过程中的采样、样品处理、仪器校准等环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新苯酚次氯酸盐法测定氨氮
![最新苯酚次氯酸盐法测定氨氮](https://img.taocdn.com/s3/m/e6f309303186bceb18e8bb18.png)
苯酚次氯酸盐法测定
氨氮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苯酚次氯酸盐法测定氨氮
原理:
氨氮与苯酚、次氯酸钠在碱性介质中,加入亚硝酰铁氰化钠催化,可生成蓝色的靛酚,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浓度。
试剂:
A、苯酚溶液:11.1ml液体苯酚溶于95乙醇至100ml,保存时间一周;
B、亚硝酰铁氰化钠溶液,0.5% w/v,称取亚硝酰铁氰化钠二水合物
0.5687g至100ml去离子水中,保存时间一个月;
C、碱性柠檬酸钠溶液,溶解20g和1g氢氧化钠至100ml去离子水;
D、次氯酸钠溶液,市售,开封后保质期2个月;
E、氧化剂,将溶液C(碱性柠檬酸钠溶液)100ml和25ml次氯酸钠混合,现配现用;
F、NH4Cl储备液,称取约3gNH4Cl,定容至1L,然后再稀释1000倍,测最终储备液氨氮浓度约为1mg/L。
步骤:
1、标准曲线制作:取50ml比色管6只,从0-5编号,0号管作为空
白,在其中加入25ml水,在1-5号管中分别加入5、10、15、20、
255mlNH4Cl储备液F。
定容至25ml刻度,则1-5号管中溶液浓度
依次为梯度为0.2,0.4,06,0.8,1.0 mg NH4/L。
2、测定:取样品溶液将其浓度稀释至1mg NH4/L,然后再比色管中依
次加入1ml溶液A,摇匀;1ml溶液B,摇匀;2.5ml溶液E,摇
匀,室温下反应1小时,640nm处比色。
仅供学习交流。
211018610_用于检测次氯酸的线粒体靶向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211018610_用于检测次氯酸的线粒体靶向荧光探针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59fa4c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f.png)
第52卷第3期 辽 宁 化 工 Vol.52,No. 3 2023年3月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March,2023用于检测次氯酸的线粒体靶向荧光探针研究进展李梦婷(云南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 要:次氯酸是一种来源于线粒体的活性氧,在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当细胞中的HOCl 浓度超过正常值时范围,它会导致机体损伤和一系列疾病。
因此,近年来开发设计了一系列能实时识别和监测线粒体中的次氯酸水平的荧光探针,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生物体健康状况和HOCl 起到的生理作用和病理过程。
主要介绍了近几年HOCl荧光探针的应用和发展,根据靶向线粒的基团类别,分别介绍了三苯基膦类荧光探针,半花菁类荧光探针,氟硼吡咯类荧光探针。
关 键 词:次氯酸;线粒体;荧光探针中图分类号:O6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23)03-0426-04线粒体是一种控制着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器,存在于很多细胞中,能够产生各类活性氧物种,同时拥有调控细胞周期、生长、凋亡等的能力[1]。
HOCl在免疫系统和调节细胞微环境的氧化还原稳态中起重要作用,当线粒体中的HOCl浓度超过正常值时范围,会引发关节炎、动脉硬化、血清异常、心脑血管疾病、细胞异常死亡等一系列疾病[2-4]。
在各种类型的活性氧中,次氯酸是最重要的一种,因此线粒体中次氯酸的实时检测和成像有助于检查细胞的状态[5-9]。
目前,已经报道了许多检测次氯酸的方法。
例如电化学分析法,因其响应速度快,信号采集和约定容易,数据分析简单优点而被广泛使用[10]。
然而,与这些相比方法,小分子荧光探针拥有更好的膜渗透性,荧光探针技术可以更好地执行实时原位成像,卓越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简单的操作和实时监控的能力而成为强大的工具[11-13]。
在最新的研究中,小分子荧光探针用于检测 HOCl 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很好地应用于双向传感和成像应用[14-17]。
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944ada0cce2f0066f4332218.png)
次氯酸钠一、检验项目1、外观2、测定次氯酸钠溶液中的有效氯含量3、测定次氯酸钠溶液中游离碱的含量二、检验方法1、外观目视法,浅黄色液体。
2、有效氯含量的测定2.1测定原理在酸性介质中,次氯酸根与碘化钾反应析出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蓝色消失为终点。
反应式如下:2H + OCl - +2I - == I2 + Cl -+ H2OI2 + 2S2O32-== S4O62- + 2I -2.2试剂2.2.1盐酸溶液:1+1;2.2.2碘化钾溶液:100g/L,称取100g碘化钾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2.2.3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0.1mol/L;2.2.4可溶性淀粉溶液:10g/L ,该溶液使用前配制。
2.3试样的制备从所取样品(不得少于500ml)中吸取20ml,置于内装20ml 水并已称量(精确至0.01g)然后全部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4测定步骤吸取试样10ml,置于内装50ml水的250ml碘量瓶中,加4ml盐酸溶液,迅速加入10ml碘化钾溶液盖紧瓶塞后加水封,于暗处静置5min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入2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
有效氯含量按下式进行计算:c ·V ×0.03545X有效氯= ————————————×100m × 10.0/500式中:c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V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用量,ml;M ——试样的质量,g;0.03545 ——每毫摩尔Cl的克数,g/mmol。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3、游离碱含量的测定3.1测定原理在不含次氯酸根的介质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至微粉色即为终点。
反应式如下:OCl - + H2O2 == Cl - + O2 + H2OOH-+ H + == H2O3.2试剂3.2.1过氧化氢;3.2.2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0.1mol/l;3.2.3酚酞指示剂:10g /l。
一种次氯酸高级氧化体系下羟基自由基的测定方法
![一种次氯酸高级氧化体系下羟基自由基的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01e436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3.png)
一种次氯酸高级氧化体系下羟基自由基的测定方法近年来,次氯酸高级氧化体系(PCO)作为有效的氧化剂,在医学、食品工业、环境保护及石油加工等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能够有效地改变环境气氛中的氧离子,从而促进氧化反应的进行,并能在液相中形成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过氧阴离子,以及羟基自由基等。
然而,对羟基自由基的测定方法尚有待进一步改进。
为了确定PCO系统下羟基自由基的测定方法,首先,应采用变量模式进行实验,这样可以选择最佳实验参数。
其次,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分别考虑PCO体系中添加剂(催化剂、辅助液体介质等)的数量,然后通过对其对实验系统的影响,来改善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在此测定过程中,还应使用新型检测仪,可以实现实时监控,精确测量和准确统计,以提高测定效率和准确度。
以上是PCO体系下羟基自由基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但实际操作中仍需遵循一定的操作程序,下面就介绍该操作程序。
首先,在做实验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如实验容器、添加剂、调节剂,以及检测仪等。
然后,将实验容器中的物质与添加剂混合,并通过控制实验温度和时间来调节反应条件,以获得有效的氧化效果。
在使用检测仪之前,应对其进行密封处理,并确保系统内各仪器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在实验过程中,应继续观察仪器设备,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应定期检查和更换仪器中的耗材,以提高测定准确度。
PCO体系下羟基自由基的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羟基自由基的水平,为研究羟基自由基在各种系统中的行为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另外,该方法还可以用于监测和控制羟基自由基在复杂系统中的行为,以及研究它们对其他反应的影响,从而为后续的氧化反应提供依据。
总之,PCO体系下羟基自由基的测定方法可以有效准确地测量羟基自由基含量,并可用于实验室、工业等不同领域,以改善氧化反应中的羟基自由基行为模式,发挥重要作用。
但这种测定方法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过程中的变量因素的控制较为复杂,实验要求较高,空间限制,以及检测仪器设备费用等。
罗丹明B在次氯酸检测中的应用及其机理研究
![罗丹明B在次氯酸检测中的应用及其机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3c06ff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5.png)
罗丹明B在次氯酸检测中的应用及其机理研究李锦;李翡翡;李强;郭勇【摘要】Rhodamine B served as an"on-off"fluorescent probe is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hypochlorous acid selectively,and further applied for fluorescent imaging of exogenous hypochlorous acid in Hela cells successfully.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Rhodamine B and hypochlorous acid has been clarified by HPLC-MS and NMR.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literatures,there may be a change in the structure of Rhodamine B,which will build a spiro-Rhodamine B.However,in the presence of hypochlorous acid,hydrogen atom of xanthene of Rhodamine B is replaced with chlorine atom of hypochlorous acid,which produces corresponding chloride.The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s of chlorides are lower than that of Rhodamine B,and as the number of chlorine atoms increases,the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s of chlorides are lower more and more.%以罗丹明B为"开-关"型荧光探针分子对次氯酸进行高选择性检测,并将其成功用于海拉(Hela)细胞内对外源性次氯酸进行荧光成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对罗丹明B和次氯酸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罗丹明B 与次氯酸作用后并不形成螺环化合物,而是次氯酸中的氯原子取代罗丹明B氧杂蒽片段上的氢生成氯代罗丹明B,其荧光量子产率相较于罗丹明B明显降低,并且氯代罗丹明B的荧光量子产率随着取代氯原子数的增多而下降.【期刊名称】《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53)005【总页数】7页(P57-63)【关键词】罗丹明B;荧光探针;次氯酸;海拉细胞;荧光成像【作者】李锦;李翡翡;李强;郭勇【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4.1;TP212.2Abstract:Rhodamine B served as an“on-off”fluorescent probe is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hypochlorous acid selectively,and further applied for fluorescent imaging of exogenous hypochlorous acid in Hela cells successfully.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Rhodamine B and hypochlorous acid has been clarified by HPLC-MS and NMR.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literatures,there may be a change in the structure of Rhodamine B,which will build a spiro-Rhodamine B.However,in the presence of hypochlorous acid,hydrogen atom of xanthene of Rhodamine B is replaced with chlorine atom of hypochlorous acid,which produces corresponding chloride.The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s of chlorides are lower than that of Rhodamine B,and as the number of chlorine atoms increases,the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s of chlorides are lower more and more.Key words:Rhodamine B;fluorescent probe;hypochlorous acid;Helacell;fluorescence imaging内源性次氯酸(HClO)由白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催化过氧化氢和氯离子系统产生,其对人类免疫功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破坏入侵细菌和病原体[1].然而,生物体内过量的内源性次氯酸的产生会引起氧化应激进而导致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甚至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2].鉴于次氯酸在生物学和生理学上具有的重要性,监测生物体内次氯酸浓度的变化,研究活细胞中次氯酸的动态分布,已成为当今细胞生物学和医疗诊断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虽然检测次氯酸的方法很多,但是荧光探针因同时具备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选择性好、细胞毒性小、可与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结合对生物体内活性分子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等多种优势而成为检测次氯酸的有效方法[3].荧光探针分子由荧光团和识别基团通过连接臂构建而成[4].其中,氧杂蒽类(主要包括罗丹明类和荧光素类)染料分子因具备诸多优点,如水溶性好、光稳定性好、荧光发射和紫外-可见吸收波长相对较长、荧光量子产率高、结构易于修饰等被广泛用作荧光团构建荧光探针分子.这些探针分子往往存在一个共性,即将识别基团引入到螺环上,当探针分子与次氯酸作用后,螺环被打开,同时开环状态的产物发射氧杂蒽的特征荧光[5].然而,Zhang等[6]在2014年首次报道了一例由荧光分子香豆素和罗丹明B构成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机制的次氯酸荧光探针分子,该探针分子与次氯酸作用后,罗丹明B的氧杂蒽共轭体系被次氯酸氯化,致使环桥头碳的正电性增加,诱导羧基的氧原子发生亲核反应,导致螺环关闭,荧光猝灭. 文中在文献调研及课题组前期工作[7-10]的基础上,以罗丹明B为荧光探针分子,综合运用荧光分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及核磁共振等技术研究了罗丹明B对次氯酸的识别性能与传感机理,并进行了海拉(Hela)细胞内外源性次氯酸的荧光成像研究.罗丹明B水溶液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吸光度,与次氯酸发生特异性反应后,其荧光量子产率显著降低,同时,溶液颜色从粉色经紫色变为无色.罗丹明B与次氯酸反应生成了荧光强度减弱但呈开环状的氯代罗丹明B,与之前文献报道的结果有所不同.1.1 试剂和仪器罗丹明B、次氯酸钠(NaClO)、过氧化氢(H2O2)、过氧叔丁醇(TBHP)、超氧化钾(KO2)、钼酸钠(Na2MoO4)和五氰基亚硝基铁(Ⅲ)酸钠二水合物均购自百灵威(j&k)试剂公司;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购自Sigma试剂公司;Hela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细胞库.1HNMR和13CNMR谱图由Inova 400 MHz型核磁共振仪测定,分辨率分别为400 MHz和100 MHz;荧光光谱由Perkin Elmer LS 55型荧光分光光谱仪测定;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由Perkin Elmer Lambda-35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测定;HPLC-MS谱图由Agilent 1100 Series LC/MSD Trap测定;细胞计数仪为BECKMAN COUNTER Z1;酶标仪为THERMO MULTISCAN SPECTRUM 1500;细胞成像图由Olympus FluoView 1000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仪测定.1.2 光谱分析样品制备及条件将罗丹明B用无水乙醇溶解后配成浓度为1 mmol·L-1的储备液,存于4 ℃冰箱.在5 mL的容量瓶中移入50 μL上述储备液,然后用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定容,形成乙醇∶PBS=1∶99的测试体系,再将少量的客体物质加入到罗丹明B溶液中混匀,然后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光谱测试.荧光发射光谱的激发波长为530 n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吸收波长为561 nm.1.3 检测限的测定检测限通过荧光滴定法测定.在不加入次氯酸钠的情况下,将罗丹明B在588 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平行测定6次,计算空白样的标准偏差(σ),检测限=3σ/k(k为荧光滴定曲线的斜率).1.4 活性氧及金属离子的制备羟基自由基(·OH)与过氧叔丁醇自由基(TBO·)由Fenton反应制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由超氧化钾溶于DMSO制备;一氧化氮(NO)由五氰基亚硝基铁(Ⅲ)酸钠二水合物(Na2[Fe(CN)5NO]·2H2O)制备;单线态氧(1O2)由钼酸钠和过氧化氢系统制备[11];金属离子均由相应的硝酸盐或氯盐制备.1.5 HPLC-MS条件流动相为甲醇∶乙酸铵(0.02 mol·L-1)=80∶20,流速为1.0 mL·min-1,进样体积为20 μL,柱温为25 ℃,C18色谱柱,561 nm紫外检测波长.1.6 一氯代罗丹明B的制备将罗丹明B(1 mmol)溶解到乙醇∶PBS=1∶99体系中,在搅拌下加入次氯酸钠(4 mmol),室温反应30 min.旋转蒸发除去少量乙醇,用二氯甲烷萃取水相3~5次,再用水萃取有机相3~5次,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除去无水硫酸钠,将旋转蒸发除去二氯甲烷得到的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色谱(二氯甲烷∶正己烷=20∶1)分离,得到一氯代罗丹明B.1.7 细胞计数方法准确吸取0.5 mL分散均匀的细胞原液加入到19.5 mL生理盐水中,混匀,计数仪上计数5次,求平均值,根据稀释倍数即可得原液细胞浓度.1.8 细胞传代弃去培养瓶中的培养基,用PBS冲洗2~3次,弃去PBS,加入胰酶(以平放恰好能够铺满培养瓶底部为宜),放入培养箱(5% CO2,95%空气,37 ℃恒温)消化3~5 min,待细胞刚好完全脱壁,加入10 mL培养基,反复冲洗瓶壁,使消化后的细胞在培养基中分散均匀.细胞计数求得原液细胞浓度.依据需要取适量体积的细胞原液于培养皿,加入适量培养基后放入培养箱培养.1.9 细胞培养细胞经传代后,持续培养在含有10%胎牛血清、1%青霉素和1%链霉素的DMEM(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培养基中,并放入培养箱培养,在使用前选择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的培养皿使细胞贴壁.DMEM培养基中含细胞生长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和葡萄糖.1.10 MTT实验1)检测原理.活细胞能将MTT还原为不溶于水的蓝紫色结晶甲瓒(Formazan)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无此功能.DMSO能溶解细胞中的甲瓒,在一定细胞数范围内,结晶量与活细胞数成正比.在570 nm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值,通过计算可得细胞存活率,RV=(DO1-DO0)/(DO2-DO0)×100%(其中DO1为实验组,DO2为对照组,DO0为调零组).2)操作步骤.将浓度约为104个的Hela细胞悬浮液接种到96孔板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5,10,15,20,25,30 μmol·L-1的探针溶液,使每孔最终体积为200 μL,每个浓度平行做5份,放入培养箱培养24 h.弃去培养基,每孔加入10 μL MTT溶液(5 mg·mL-1),继续孵育4 h.吸出上清液,加入100 μL DMSO,振荡10 min后,用酶标仪在57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1.11 外源性次氯酸的细胞成像实验对照组:弃去培养基,向贴壁的细胞中加入探针溶液(10 μmol·L-1)孵育30 min,弃去培养基,PBS冲洗2~3次,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仪拍照.实验组:弃去培养基,向探针溶液(10 μmol·L-1)孵育好的细胞中加入次氯酸钠溶液(80 μmol·L-1)继续孵育30 min,弃去培养基,PBS冲洗2~3次,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仪拍照.2.1 pH稳定性研究以罗丹明B(10 μmol·L-1)水溶液作为空白,同时平行配制罗丹明B与8倍浓度的次氯酸钠反应混合液,依次调节上述两溶液的酸度使其由pH=3到pH=10.8.用荧光分光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分别测定两溶液在不同酸度下的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见图1.探针分子在整个酸度考察范围内都具有稳定性,其荧光强度和吸光度受酸度变化影响较小;探针分子与次氯酸钠反应混合液的光谱性质受酸度变化影响较大,在pH<7.6时,其荧光强度和吸光度均显著降低,且随着pH值的进一步降低(小于7),其荧光猝灭,颜色消失.说明探针分子在不同酸度下结构稳定,有利于将其应用于复杂的生物体内对次氯酸进行检测.另外,对不同酸度下罗丹明B与次氯酸钠反应混合液的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进行考察,结果见图2.酸度一定时,探针分子与次氯酸钠反应混合液的荧光强度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并在一定时间后趋于稳定,且pH值越小荧光强度稳定越快;而反应时间一定时,探针分子与次氯酸钠反应混合液的荧光强度随pH值的降低而降低.这说明探针分子检测的是次氯酸(HClO)而不是次氯酸根(ClO-)(HClO的pKa为7.6[12]).故选用最接近生理条件的pH=7.4作为后续实验条件.2.2 反应时间为了考察罗丹明B对次氯酸的响应速度,对罗丹明B与次氯酸钠反应前后的荧光强度随时间变化进行考察,结果见图3.实验条件下,探针分子的荧光强度始终保持相对稳定,不随时间变化;探针分子与次氯酸钠反应混合液的荧光强度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荧光在反应约20 min后几乎完全猝灭,并且在随后的近3 h 内保持相对稳定.探针分子能够在30 min内完成与次氯酸的反应,说明探针分子对次氯酸的响应速度较快,有利于将其应用到生物体内对次氯酸进行荧光成像.故选取30 min作为后续实验探针分子与次氯酸钠的反应时间.2.3 光谱性质研究向浓度为10 μmol·L-1的罗丹明B水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用荧光分光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分别测定罗丹明B和次氯酸钠反应混合液的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见图4.随着次氯酸钠浓度的增加,探针溶液的荧光强度和吸光度均下降,溶液荧光强度与次氯酸钠浓度(2.0~60 μmol·L-1)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62 μmol·L-1;吸光度与次氯酸钠浓度(2.0~50 μmol·L-1)也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38 μmol·L-1.在手提式紫外灯下可以看到溶液的红色荧光消失;另外,可明显观察到溶液颜色从粉色经紫色变为无色.以上结果表明探针分子可在较宽的浓度范围内对次氯酸进行检测,且灵敏度较高. 2.4 选择性研究目标分子具有高选择性和特异性作用是一个性能优良的探针分子应具备的性质.为此,分别将罗丹明B(10 μmol·L-1)与20倍浓度的几种常见活性氧(一氧化氮(NO)、过氧叔丁醇自由基(TBO·)、过氧叔丁醇(TBHP)、单线态氧(1O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H2O2)、羟基自由基(·OH)以及次氯酸钠(NaClO))和50倍浓度的多种金属离子(Ca2+,Ag+,K+,Mn2+,Cr3+,Fe3+,Fe2+,Al3+,Cd2+,Cu2+,Co2+,Ba2+,Zn2+,N a+,Ni2+,Li+,Bi3+,Cu+,Pb2+,Mg2+)反应30 min,用荧光分光光谱仪进行观察,以考察罗丹明B对次氯酸的选择性,结果见图5.探针分子对次氯酸有较好的猝灭效应,对其他活性氧和金属离子几乎不响应或响应较小.结果表明,探针分子对次氯酸进行检测时受的干扰较小,具有专一选择性,有利于将其应用于复杂的生物体内对次氯酸进行检测.2.5 检测机理研究为了探究罗丹明B和次氯酸的作用机理是否与文献[6]报道的结果一致,对罗丹明B与次氯酸钠的反应产物进行了研究,并对产物结构和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测.以罗丹明B的水溶液作为空白,同时平行配制罗丹明B与次氯酸钠(4倍和8倍浓度)反应混合液两份,混匀后室温放置30 min,使两者充分反应.将上述三份溶液分别用HPLC-MS进行检测,结果如图6-8.探针分子与4倍浓度次氯酸钠反应的主产物分子离子峰为m/z 477.4,同时还有少量的分子离子峰为m/z 511.3,该主产物与罗丹明B相比吸光度较弱;探针分子与8倍浓度次氯酸钠反应的主产物分子离子峰为m/z 477.4和m/z 511.3的物质,分子离子峰为m/z 511.3的物质比m/z 477.4的物质吸光度弱,几乎观察不到.另外,随着次氯酸钠浓度的增加,反应产物中的副产物逐渐增多.综合以上结果,可以推测上述分子离子峰为m/z 477.4和m/z 511.3的产物分别与反应物罗丹明B(分子离子峰为m/z 443.4)相差1个和2个氯原子;罗丹明B与次氯酸发生了氯化反应,分子离子峰m/z 477.4和m/z 511.3分别对应一氯代和二氯代罗丹明B.为了确定氯代罗丹明B的结构并进一步验证罗丹明B和次氯酸的作用机理,将反应产物中的一氯代罗丹明B用1HNMR和13CNMR进行了表征,数据如下:1HNMR(400 MHz,CD3OD)δ: 8.01(d,J=7.3 Hz,1H),7.71(dt,J=20.1,7.3Hz,2H),7.21(d,J=7.4 Hz,1H),6.88(d,J=8.8 Hz,1H),6.73~6.47(m,4H),3.44(q,J=6.9 Hz,4H),3.22(q,J=6.9 Hz,4H),1.18(t,J=6.9Hz,6H),1.07(dd,J=13.7,6.8 Hz,6H),1.00(s,1H).13CNMR(100 MHz,CD3OD)δ: 153.45,150.77,150.34,149.19,134.45,129.71,128.80,128.49,125.60,125.03,124 .59,117.36,115.74,114.79,109.63,105.78,97.11,46.07,44.24,12.95,12.81. NMR数据分析:在1HNMR谱图中,δ>6.0的芳香区域内,单峰的数量有且仅有一个,说明取代基位于氮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在δ=3.44和3.22处分别有一处亚甲基的四重峰,而在δ=1.18和1.07处分别有一处甲基的三重峰,说明在该化合物中两组亚甲基和甲基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以上结论可以在13CNMR中得到印证,在δ=46.07和44.24处有2个亚甲基峰,而在δ=12.95和12.81处有2个甲基峰.2对亚甲基峰和甲基峰的存在,说明化合物中的2个氮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具有较大差异,即一个氮原子为叔胺结构而另一个为烯亚胺结构.由此可以写出一氯代罗丹明B的结构式,如图9所示.另外,为了验证氯代罗丹明B的荧光量子产率是否明显不及罗丹明B,用荧光分光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分别考察了一氯代罗丹明B的荧光发射光谱图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结果见图10.一氯代罗丹明B的荧光强度和吸光度与罗丹明B相比均有明显降低,这佐证了之前推测的检测机理和产物结构的正确性.综上所述,罗丹明B与次氯酸反应,次氯酸中的氯原子带有部分正电性(δ+)能够与罗丹明B氧杂蒽共轭体系(富电子(δ-)的识别基团)反应生成开环状的氯代罗丹明B.导致氯代罗丹明B荧光量子产率下降的原因是氯原子具有拉电子效应(氯原子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大于给电子共轭效应),能够降低氧杂蒽共轭体系的芳香性,致使氯代罗丹明B的荧光量子产率降低,且随着氧杂蒽共轭体系上氯原子数的增多,氯代罗丹明B的荧光量子产率进一步降低.2.6 细胞毒性研究利用MTT试剂研究罗丹明B浓度对Hela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见图11.当用浓度为30 μmol·L-1的罗丹明B孵育Hela细胞24 h后,细胞的存活率仍高达90%左右.表明罗丹明B对细胞活性的影响较小,毒性较低,可被用于检测活细胞内的次氯酸.2.7 外源性次氯酸荧光成像实验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知,罗丹明B对次氯酸进行检测时响应速度较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且细胞毒性低,促使对其细胞膜通透性和生物相容性进行考察.将罗丹明B进一步应用到Hela细胞内对外源性次氯酸进行检测.图12a-c和图12d-f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荧光猝灭而对照组有明显红色荧光.同时,明场实验(图12b,图12e)说明Hela细胞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形态良好. 表明罗丹明B具有良好的细胞膜透性和生物相容性.研究了罗丹明B作为猝灭型荧光探针分子对次氯酸的特异性识别性能和作用机理,实现了该探针分子对海拉细胞内外源性次氯酸的荧光成像.结果表明,罗丹明B是一个响应速度较快、灵敏度较高、选择性好、细胞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好的次氯酸荧光探针分子.罗丹明B与次氯酸的作用是一个通过氯原子的拉电子效应导致荧光量子产率降低的新机理,与之前文献报道的机理有所不同,这给研究罗丹明类乃至氧杂蒽类荧光染料分子与次氯酸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相关文献】[1] HARRISON J E,SCHULTZ J.Studies on the chlorinating activity ofmyeloperoxidase[J].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1976,251(5):1371.[2] PEREZ-VILAR J,BOUCHER R C.Reevaluating gel-forming mucins’ roles in cystic fibrosis lung disease[J].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2004,37(10):1564.[3] KENMOKU S,URANO Y,KOJIMA H,et al.Development of a highly specific rhodamine-based fluorescence probe for hypochlorous aci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real-time imaging of phagocytosi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7,129(23):7313.[4] LI X,GAO X,SHI W,et al.Design strategies for water-soluble small molecular chromogenic and fluorogenic probes[J].Chemical Reviews,2013,114(1):590.[5] BEIJA M,AFONSO C A M,MARTINHO J M G.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of Rhodamine derivatives as fluorescent probes[J].Chemical Society Reviews,2009,38(8):2410.[6] ZHANG Y R,CHEN X P,ZHANG J Y,et al.A ratiometric fluorescent probe for sensing HOCl based on a coumarin-rhodamine dyad[J].ChemicalCommunications,2014,50(91):14241.[7] CAO L,WU Q,LI Q,et al.Visualizing the changes in the cellular redox environment usinga novel profluorescent Rhodamine nitroxide probe[J].New Journal ofChemistry,2013,37(10):2991.[8] CAO L,WU Q,LI Q,et al.Fluorescence and HPLC detection of hydroxyl radical by a rhodamine-nitroxide prob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ell imaging[J].Journal of Fluorescence,2014,24(2):313.[9] CAO L,YU H,SHAO S,et al.Evaluating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polyphenols with an off-on fluorescence probe and the mechanism study[J].AnalyticalMethods,2014,6(18):7149.[10] YU H,LIU X,WU Q,et al.A new rhodamine-based fluorescent probe for the detection of singlet oxygen[J].Chemistry Letters,2014,44(3):244.[11] 陈庚文.荧光SiO2纳米颗粒性能研究及应用[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12] SHEPHERD J,HILDERBRAND S A,WATERMAN P,et al.A fluorescent probe for thedetection of myeloperoxidase activity in atherosclerosis-associated macrophages[J].Chemistry & Biology,2007,14(11):1221.。
次氯酸根或次氯酸钠含量测定(滴定法)
![次氯酸根或次氯酸钠含量测定(滴定法)](https://img.taocdn.com/s3/m/8b7c32d75901020206409cb1.png)
次氯酸钠含量测定法1 原理次氯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反应,释放出一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2KI+2CH3COOH→2CH3COOK+2HI2HI+NaClO→I2+NaCl+H2OI2+2Na2S2O3→2NaI+Na2S4O62 仪器2。
1 250毫升碘量瓶2.2 100毫升烧杯3 试剂3。
1 碘化钾(分析纯)3.2 1%淀粉溶液: 将1克可溶性淀粉用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刚煮沸的蒸馏水至100毫升,冷却后加入0。
1g水杨酸或0.4g氯化锌保存(三氯甲烷5~6滴亦可).3。
3 36%醋酸(用分析纯冰醋酸配制)。
3。
4 0.100N硫代硫酸钠溶液: 将25g硫代硫酸钠(分析纯Na2S2O3·5H2O)和0.2g无水碳酸钠(分析纯Na2CO3)溶解于经煮沸放冷的蒸馏水中,然后稀释至1000毫升贮存于棕色瓶中防止分解.经过 2~3 天后,用0。
1000N重铬酸钾溶液标定。
3.5 0.1000N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取分析纯重铬酸钾10g于120℃烘箱内干燥2小时,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准确称出4。
9035克,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000毫升.3。
6 0.100N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a.用移液管吸取标准0。
1000N重铬酸钾溶液25毫升于300毫升带塞锥瓶中,加蒸馏水60毫升、碘化钾2g及1:2盐酸5毫升,密塞静置5分钟后,用配制好的硫代硫酸钠滴定至黄绿色。
加入淀粉指示剂5毫升,继续滴至蓝色消失为终点.b。
计算0。
1000×25N=V式中 : N-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当量浓度V-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毫升数4 步骤4.1 吸取2毫升(或依含量定)试样于碘量瓶中,加入50毫升水及1g碘化钾摇动溶解。
4。
2 加入5毫升36%醋酸,密塞摇匀,静置5分钟.4。
3 用0.100N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至淡黄色时加入5滴淀粉溶液继续滴至蓝色刚好消失,记录用量V。
5 计算N×V×0.03725×1000次氯酸钠浓度=(g/L)2式中 : 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V-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用量 (单位mL)次氯酸钠分子量0.03725-2000。
次氯酸国家执行标准
![次氯酸国家执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55fac4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8.png)
次氯酸国家执行标准
一、次氯酸(Hypochlorous acid)
次氯酸,简称HClO,是一种有机无机双重混合物,也可以称为“双价氯酸”,是具有抗病菌活性的家常微量元素。
次氯酸国家执行标准实施于2007年,出台了关于HClO使用和管
理的一套系统性标准。
二、次氯酸国家执行标准
1、生产
生产次氯酸通常晶体应满足如下标准:(30℃,1mol/L温水):HClO>0.37g/L、
c(HClO)>55℃、质检报告(测定值与标准值应误差在≤0.3g/L);
2、销售
次氯酸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食品行业、环保领域及医疗领域等。
所以关于次氯酸的销售,必须严格按照出厂检测报告,确定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否则不得进行交易;
3、施工
针对施工工程,一定应满足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操作者、施工人员应持有有关资格证书,
并遵守与操作现场有关的规定;
4、监管
为了确保次氯酸的安全性,可以配备安全监测系统,以及先进的安全检测技术。
另外,监
视上市产品的技术规格、使用方法和安全性等也应加以监管;
三、次氯酸对环境
次氯酸有很强的抗菌作用,所以在医疗、清洁和环保等领域都有很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
于过量排放污水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次氯酸的生产、使用和排放都应遵守
当地领域的环境监测标准和法律法规,以保护环境安全。
综上所述,次氯酸是一种具有抗病菌活性的有机无机混合物,其使用环节必须遵守次氯酸国家执行标准,具体标准包括生产、销售、施工以及监管等。
次氯酸一方面可以满足大众对安全、便捷和洁净的要求,但也要注意保护好环境,把环保作为每一步使用这种物质的重中之重。
二氧化氯和次氯酸含量区分测定的研究
![二氧化氯和次氯酸含量区分测定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812a92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6.png)
二氧化氯和次氯酸含量区分测定的研究
二氧化氯与次氯酸含量区分测定研究
二氧化氯(ClO2)和次氯酸(HClO)是氧化还原反应中常见的重要物种。
在很多化
学反应中,两种物质成分都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对其含量的检测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氧化氯、次氯酸的含量区分测定技术研究已取得一定程度的成果,但其精度和对结果的准确性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准确鉴定二氧化氯和次氯酸含量,研究者采用经典
Jasper著名气液体萃取(LLE)分离方法(或叫活性CO2萃取),以此分离二氧化氯
和次氯酸的供体流体,并将其运送至循环伏安实验称取值装置。
通过将绝缘溶液(或含氯磷和纯水)和植物萃取液加入伏安实验,最终可以准确得出二氧化氯和次氯酸的电化学反应值。
二氧化氯和次氯酸还可以使用其他测定方法来区分测定,例如紫外-可见光谱
分析法、热模型识别法以及质谱检测法等。
同时,研究者还应该采用其他实验手段,对氧化和还原反应及其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异物进行持续测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二氧化氯和次氯酸含量区分测定技术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精细优化已成
为当前研究的首要目标。
只有认真研究各类技术来准确测定含量,才能获取较准确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工程数据,确保反应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次氯酸测定
![次氯酸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b3dea82a0912a216147929cb.png)
1#发表于2004-3-1 07:18 只看该作者|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方法参照标准《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1.试剂(1)KI溶液:10%。
(2)淀粉溶液:0.5%。
称取0.5克可溶性淀粉于小烧杯中,用少量水搅匀后加入100ml 的沸水中,加入后不断搅拌,并煮沸至溶液透明为止。
加热时间不易过长且应迅速冷却,以免降低淀粉指示剂的灵敏性能。
如需久存,可加入少量的HgI2或ZnCl2等防腐剂。
(3)H2SO4溶液:2 mol/L。
(4)K2Cr2O7标准溶液:0.1000 mol/L。
将K2Cr2O7在150-180℃烘干2小时,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准确称取1.2258克于100ml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后转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5)Na2S2O3溶液:0.1 mol/L。
将12.5克Na2S2O3 •5H2O溶解在500毫升新煮沸冷却后的水中,加入0.1克碳酸钠,储于棕色瓶中并摇匀,保存于暗处一周后标定使用。
(低浓度的溶液需稀释)(6)丙二酸:20%溶液。
2.实验步骤(1)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用25毫升移液管吸取0.1000 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三份,分别置于250毫升碘量瓶中,加入5毫升6N盐酸、5毫升20%KI,摇匀后在暗处放置约5min,待反应完全,用100毫升水稀释。
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棕色到绿黄色,加入2毫升0.5%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由蓝色至亮绿色即为终点。
根据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毫升数计算其浓度。
(低浓度的溶液标定类似)(2)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取10毫升待测消毒溶液,置于250毫升碘量瓶中,加入2 mol/L 硫酸10毫升,10%碘化钾溶液10毫升,此时溶液出现棕色。
盖上盖并振摇混匀后加蒸馏水数滴于碘量瓶盖缘,在暗处放置约5min。
打开盖,让盖缘蒸馏水流入瓶内。
用硫代硫酸钠溶液(装于25毫升棕色滴定管中)滴定游离碘,边滴边摇匀,待溶液呈浅棕黄色时,加入10滴0.5%淀粉指示剂,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至溶液由蓝色至无色即为终点。
次氯酸水浓度
![次氯酸水浓度](https://img.taocdn.com/s3/m/35b448e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a.png)
次氯酸水浓度次氯酸水是一种有许多用途的化学物质,它的浓度是影响它的性能的重要因素。
次氯酸水的浓度可以通过采用实验室的技术和设备,如滴定法和气体测定仪等来测量和测定。
次氯酸水的性能取决于它的浓度,强度越高,活性越强,其杀菌作用也越强。
因此,次氯酸水的浓度一般通过检测和核对来调节。
为了获得良好的效果,通常要求维持次氯酸水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次氯酸水浓度测量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需要系统地研究和检查现有的次氯酸水样品,首先以数值的形式测量微量的次氯酸酯含量,通常推荐实验采用的微量次氯酸水浓度测定结果取决于实验室的技术装备和设备的精确度,一般有许多次氯酸水的检测方程,像直接测定法,电位滴定法,中和潜水法,气体滴定法等等,而滴定法和气体滴定法是最常见的方法。
滴定法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技术,可以测量次氯酸水的浓度,它把微量次氯酸酯与一定量的容量的碱溶液混合,然后滴加碱溶液,当溶液中的酸性物质数量被碱溶液中的碱性物质完全中和,滴定溶液的pH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 pH来测量,根据该值,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次氯酸水浓度值。
气体滴定仪也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次氯酸水浓度的技术手段,它通过测量次氯酸水释放的气体浓度来测量次氯酸水的浓度。
一般首先把次氯酸水和一定的容量的碱解液混合,然后把碱解液放入气体滴定仪中,释放出的气体在滴定仪中测量,从而测量出次氯酸水的浓度值。
以上是次氯酸水的浓度测量的原理及其具体操作。
次氯酸水的浓度是影响它的性能的重要因素,正确的浓度测量可以为日常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使用次氯酸水的效果更好。
另外,在次氯酸水的操作过程中,不仅要对实验室的技术设备有足够的认识,还要密切关注次氯酸水浓度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次氯酸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次氯酸检验方法
![次氯酸检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94a9dc96bd97f192379e913.png)
指标检验方法<1>有效氯含量的测定——碘量法1.1方法提要将试样与水碘化钾和硫酸一起搅拌,直至完全溶解,然后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通常的淀粉终点。
1.2 仪器一般实验室仪器及磁力搅拌器。
1.3 试剂和溶液A 碘化钾(GB1272): 分析纯B 硫酸(GB625): 分析纯,(1+5) 溶液;C淀粉(HGB3095): 0.5%指示液,按GB603配置;D硫代硫酸钠(GB637): C(NA2S2O3)=0.1mol/L, 按GB601配制和标定1.4 分析步骤将式样放入清洁,干燥的称量瓶中,用减量法称取式样0.15g(称准至0.0002g),置于干燥的250ml 碘量瓶中,放入一根磁力棒,加水100ml,碘化钾3g 混合,再加入(1:5)硫酸溶液20ml ,盖好瓶盖,在磁力搅拌器上避光搅拌约5min,用约5ml水冲洗瓶塞和瓶内壁,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1mol当量)滴定至溶液呈微黄色时,加入2ml淀粉指示液,继续滴至溶液蓝色刚好消失为终点。
1.5计算次氯酸(以CL计)百分含量,按式(1)计算:V•C×0.03545X1=————————×300MX1-------次氯酸百分含量%;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V-------试样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ml;M-------试样质量,g;0.03545———与1.00ml硫代硫酸钠[C(Na2S2O3)=1。
000mol/L相当的氯的质量g。
1.6 允许差三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5%,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2>水份含量的测定2.1方法提要氨氮去除剂在104±1℃下横温干燥2小时后用称量法测定2.2仪器A 称量瓶:内径50mm,高30mm;B 烘箱:具有精密的恒温控制,温度维持在104±1℃。
2.3分析步骤用已于104±1℃下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称取试样2g(称准至0.0002g),放入烘箱中,打开瓶盖,在104±1℃下干燥2小时,取出称量瓶,盖好瓶盖,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不得少于30分钟),然后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发表于2004-3-1 07:18 只看该作者| |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参照标准《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
1.试剂
(1)KI溶液:10%。
(2)淀粉溶液:0.5%。
称取0.5克可溶性淀粉于小烧杯中,用少量水搅匀后加入100ml 的沸水中,加入后不断搅拌,并煮沸至溶液透明为止。
加热时间不易过长且应迅速冷却,以免降低淀粉指示剂的灵敏性能。
如需久存,可加入少量的HgI2或ZnCl2等防腐剂。
(3)H2SO4溶液:2 mol/L。
(4)K2Cr2O7标准溶液:0.1000 mol/L。
将K2Cr2O7在150-180℃烘干2小时,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准确称取1.2258克于100ml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后转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5)Na2S2O3溶液:0.1 mol/L。
将12.5克Na2S2O3 •5H2O溶解在500毫升新煮沸冷却后的水中,加入0.1克碳酸钠,储于棕色瓶中并摇匀,保存于暗处一周后标定使用。
(低浓度的溶液需稀释)
(6)丙二酸:20%溶液。
2.实验步骤
(1)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
用25毫升移液管吸取0.1000 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三份,分别置于250毫升碘量瓶中,加入5毫升6N盐酸、5毫升20%KI,摇匀后在暗处放置约5min,待反应完全,用100毫升水稀释。
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棕色到绿黄色,加入2毫升0.5%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由蓝色至亮绿色即为终点。
根据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毫升数计算其浓度。
(低浓度的溶液标定类似)
(2)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取10毫升待测消毒溶液,置于250毫升碘量瓶中,加入2 mol/L 硫酸10毫升,10%碘化钾溶液10毫升,此时溶液出现棕色。
盖上盖并振摇混匀后加蒸馏水数滴于碘量瓶盖缘,在暗处放置约5min。
打开盖,让盖缘蒸馏水流入瓶内。
用硫代硫酸钠溶液(装于25毫升棕色滴定管中)滴定游离碘,边滴边摇匀,待溶液呈浅棕黄色时,加入10滴0.5%淀粉指示剂,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至溶液由蓝色至无色即为终点。
记录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毫升数(V,ml)。
重复测3次,取3次平均值进行以下计算。
因1 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1 ml相当于0.03545g有效氯,故可按下式计算有效氯含量:有效氯含量=M×V×0.03545×100%/W
式中:M表示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V表示滴定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毫升数
W表示碘量瓶中样液的毫升数。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5.6 次氯酸钠活性氯的测定
5.6.1 比色法
5.6.1.1 仪器:
SXZ-3型袖珍式比色器
5.6.1.2 操作步骤:
5.6.1.2.1 装比色盘入比色器中。
5.6.1.2.2 加水样入比色槽洗1-2次后,加样至刻度,作为空白水样,放入比色
箱中。
5.6.1.2.3 用水样清洗1-2次比色槽,加入0.5mL(8-10滴)配制好的邻联甲苯
胺溶液注入水样至刻度,插入比色箱中,静置10分钟后,即可进行
比色测定。
如测定活性氯时,则在加试剂充分摇匀后立即测定。
5.6.1.2.4 转动比色盘同时通过接目镜观察镜内颜色的变化,直至镜内二种颜
色相似为止,此时比色器左上角圆孔内所示数值即为被测水样的测
定值。
如果比色盘的色片与显色水样之颜色不能求得完全一致时,
可根据上下二档的数值作出估计值。
5.6.1.2.5 测试完毕,取出比色槽倾尽样本液,洗洁后放好,待下次测试用。
5.6.1.3 注意事项:
5.6.1.3.1 配制好的试剂溶液应贮存于棕色玻璃瓶中,贮存温度不得低于0℃,
严禁与人体和其它物品接触。
5.6.1.3.2 色槽、接目镜及比色箱应经常保持清洁,不应与腐蚀性物品接触,用
后应立即清洗。
5.6.1.3.3 若样品浓度不在比色器测量范围内,则样品必须先用纯水稀释一定
倍数再检测。
样品浓度即为稀释倍数乘以比色器读数。
5.6.1.3.4 比色盘应贮存于阴凉处,保持存放环境干燥,切忌受热、日晒与接
触各种化学药品,以防褪色影响测试结果。
5.6.1.3.5 比色片使用较长时间后应予以更换,一般比色盘的正常使用期限为一
年。
5.6.2 滴定法
5.6.2.1 操作步骤:
5.6.2.1.1 取适量样品(参考样品抽取量表)于250mL三角瓶中,并加水使总液
量为50mL。
5.6.2.1.2 样品抽取量表
预期有效氯浓度样品抽取量Na2S2O3浓度
低于200ppm50mL0.01N
200-500ppm20mL0.01N
500-1000ppm50mL0.1N
1000-5000ppm20mL0.1N
5000-10000ppm10mL0.1N
1%-5%2mL0.1N
5%-15%*0.1N
* 取15mL样品以RO水定容至1L,再取50mL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