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缩写
缺铁性贫血相关知识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DA):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ID),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DA)。
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是最常见的贫血。
病因:1.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2.铁吸收障碍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
3.铁丢失过多慢慢性胃肠道失血、月经量过多、咯血和肺泡出、血红蛋白尿等。
临床表现:1.缺铁原发病表现如妇女月经量多、消化道溃疡/肿瘤/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痛/大便性状改变、肿瘤性疾病的消瘦、血红蛋白尿等。
2.贫血表现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苍白、心率增快。
3.组织缺铁表现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吞咽困难;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反甲)。
治疗原则:①根治病因;②补足贮铁。
婴幼儿、青少年和妊娠妇女营养不足引起的IDA,应改善饮食。
补铁治疗:预防:重点放在婴幼儿、青少年和妇女的营养保健,对月经期妇女应防治月经过多,做好肿瘤性疾病和慢性出血性疾病的人群防治。
【健康宣教】1、积极配合医生寻找和去除病因,轻度贫血限制活动,重度贫血卧床休息,良好的休息,放松的心情及适量的运动,有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增强体力和造血功能。
2、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平衡膳食对避免引发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性,生活中应注意纠正偏食习惯,要做到膳食要平衡,营养合理、而且机体的蛋白质供给要丰富,在日常生活中多吃含铁较多的食物为好,多吃一些紫菜、木耳,动物肝脏等。
3、对易患人群的预防教育:婴幼儿强调改进喂养方法,应及时增加辅食,如蛋黄、青菜、瘦肉和肝等合铁丰富食品,妊娠期、哺乳期妇女除食用含铁多的食物外,还可每日服少量硫酸亚铁0.2g。
血液系统疾病英文缩写
血液系统疾病名称英文缩写AA: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CD: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orders)aCML: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typical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AH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L: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ML: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KL: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egakaryocytic leukemia )ANLL: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 ) APA:急性失血性贫血(acute posthemorrhagic anemia)ATL: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dult t-cell leukemia/lymphoma) ATP: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BL: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basophilic leukemia)CDA: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 CEL: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eosinophilic leukemia) CIMF: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chronic idiopathic myelofibrosis) CL: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CLL:慢性淋巴系白血病(chronic lymphoid leukemia)C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PD: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chron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CML: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ML: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 CMPDs: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hron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CNL: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 DIHA:药物性溶血性贫血(drug-induced hemolytic anemia)EL: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eosinophilic leukemia)HA: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AL: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hypoplastic acute leukemia)HCL: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HSP: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症〔Henoch-Schonlein purpura〕IDA: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M: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F: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Idiopathic myelofibrosis)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JMML: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uvenil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 LGLL: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 MA:地中海贫血(Mediterranean anemia)MA: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L: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ixed acute leukemia)MCL:组织嗜碱细胞(肥大细胞)性白血病(mast call leukemia)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H: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 histiocytosis)MH: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malignant histiocytosis)ML:巨核细胞白血病(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MM: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PHT:原发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hemorrhagic thrombocythemia) PLL: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rolymphocytic leukemia)PNH: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PRCA: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S:单纯性紫癜(purpura simplex)PT: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or idiopathic thrombocythemia)PV: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RA:难治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RARS: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RAWS:难治性贫血伴铁粒幼红细胞增多(refractory anemia with sideroblastosis)RCMD: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RS: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和环状铁粒幼细胞SA:铁粒幼细胞改贫血(sideroblastic anemia)SCVL:绒毛淋巴细胞脾淋巴瘤(splenic lymphoma with circulating villous lymphocytes)ST:继发性或反响性血小板增多症(secondary thrombocythemia)TEG: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cal eosinophilic granulocytosis)T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缺铁性贫血精品医学课件
汇报人: 2023-11-26
contents
目录
• 缺铁性贫血概述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与预防 • 病例分享与讨论 • 最新研究进展 • 相关知识点链接
01
缺铁性贫血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 白合成减少,引起红细胞数量减少而导致的贫血。
等指标降低。
治疗
补充铁剂是主要治疗方法,同时需 要注意饮食调整,多吃富含铁的食 物。
预防
定期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补充铁 剂,避免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病例二:儿童缺铁性贫血
诊断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需要结合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血红 蛋白降低、血清铁蛋白降低等。
治疗
补充铁剂是主要治疗方法,同时 需要注意饮食调整,多吃富含铁
其他检查
如骨髓检查、基因检测等 。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性治疗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
与其他贫血类型进行鉴别,如慢性病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03
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与方法
原则
纠正缺铁的原因,使机体铁供需平衡。
方法
包括口服铁剂、注射铁剂、输血等。
药物治疗与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口服铁剂是首选,如硫酸亚 铁、富马酸亚铁等。
预防措施的优化与改进
总结词
完善预防策略
VS
详细描述
对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进行了不断优化 和改进,包括合理饮食、增加铁剂摄入、 定期检查等,旨在提高预防效果,降低疾 病发生风险。
06
相关知识点链接
铁代谢与储存铁的生理作用
缺铁性贫血的缩写
缺铁性贫血的缩写【篇一:缺铁性贫血的缩写】【疾病名】缺铁性贫血【英文名】iron deficiency anemia 【缩写】【别名】【icd 号】d50 【概述】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 ,ida)是指由于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在红细胞的产生受到限制之前,体内的铁贮存已耗尽,此时称为缺铁。
缺铁性贫血的特点是骨髓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铁,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流行病学】缺铁性贫血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婴幼儿中发病较多。
据who 1985 年报道,全球约30%的人患有贫血,其中至少半数(即约5~6 亿)为缺铁性贫血。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里约有2/3 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 为缺铁性贫血。
在发达国家亦有20%的育龄妇女及40%左右的妊娠妇女患缺铁性贫血。
北京协和医院于1986~1990 年对河北、陕西、广东三省1851 岁以下儿童的调查发现缺铁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49.0%和15.3%。
【病因】人体内的铁是呈封闭式循环的。
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在需要增加、铁的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等情况下造成长期铁的负平衡才致缺铁。
造成缺铁的病因可分为铁摄入不足和丢失过多两大类(表1)。
1.铁摄入不足最常见的原因是食物中铁的含量不足、偏食或吸收不良。
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容易被吸收,且不受食物组成及胃酸的影响。
非血红素铁则需要先变成fe 才能被吸收。
蔬菜、谷类、茶叶中的磷酸盐、植酸、丹宁酸等可影响铁的吸收。
成年人每天铁的需要量约为1~2mg。
男性1mg/d 即够,生育年龄的妇女及生长发育的青少年铁的需要增多,应为1.5~2mg/d。
如膳食中铁含量丰富而体内贮存铁量充足,一般极少会发生缺铁。
造成铁摄入不足的其他原因是药物或胃肠疾患影响了铁的吸收,某些金属如镓、镁的摄入,制酸剂中的碳酸钙和硫酸镁,溃疡病时服用的h 抑制剂等,均可抑制铁的吸收。
第二节 缺铁性贫血
三、铁的吸收不良
常见于胃全切除和胃次全切除后数年发生 缺铁,其原因和术后食物进入空肠过速特别是 毕氏Ⅱ式手术食物绕过十二指肠直接进入空肠, 以及胃酸过多有关,消化性溃疡服用H2受体阻 滞剂及萎缩性胃炎等都可引起铁的吸收。慢性 腹泻或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特别是累计十二 指肠和近端空肠的小肠疾病,不仅引起铁吸收 不良,而且随着大量肠上皮细胞脱落而失铁。
3、各系统表现
循环系统:患者常诉心慌、气短,体力活动 时尤为明显。心脏听诊在二尖瓣和肺动脉瓣 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长期严重的贫血患者 可发生心脏扩大和贫血性心脏病。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腹泻或便秘等。胃镜 检查半数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浅表性或萎 缩性胃炎表现。异食癖为IDA的特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四、血清铁蛋白测定
诊断单纯性缺铁一般认为血清铁蛋白 <20μg/L表示贮铁减少,<12μg/L为贮铁耗尽; 红细胞碱性铁蛋白<6.5μg/L作为缺铁标志。 血清铁蛋白是反映缺铁较敏感的指标,可用于 早期诊断和人群铁缺乏症的筛查。但血清铁蛋 白易受感染、炎症、结缔组织病、肿瘤和肝脏 疾病的影响而升高,而红细胞碱性铁蛋白则较 少受上述因素的影响,更能正确的反应贮铁状 态,可用于合并上述因素非单纯性缺铁的诊断。
二、骨髓象
红系造血轻中度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 为主。幼红细胞体积较小,外形不规则,胞 浆量减少且发育滞后。成熟红细胞变化同外 周血。 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无显著改变。 富含骨髓小粒的涂片铁染色缺乏可染铁,尤 其是细胞外铁,是诊断缺铁最可靠的标准。 在有明确的缺铁病史和其他实验室指标支持 时,骨髓检查并非诊断IDA所必需。
五、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
IDA患者由于铁缺乏,Hb合成减低,造成 FEPⅨ在红细胞内蓄积而升高。若FEP >4.5μg/gHb有诊断意义。但在铅中毒、慢性 感染、炎症时FEP也可升高。
缺铁贫
IDA
慢性病贫血
↓
↓
↓
↓ ↑ ↑
↓
↑ ↑ ↑
(炎症、感染或肿瘤)
地中海贫血 正常或↑ 铁粒幼细胞贫血 正常或↑
26
治
疗
(1)病因治疗(最为重要) (2)补充铁剂:无机铁:硫酸亚铁
有机铁: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山梨
醇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
27
疗效观察:
20
(3)生化检查
A:血清铁 < 8.95 mol/L
总铁结合力 >64.44 mmol/L
转铁蛋白饱和度 < 15% B:铁蛋白:缺铁时铁蛋白 < 12 g/L, 但炎症、肿瘤或肝病时铁蛋白会增 高,因此应结合铁染色检查。
21
C: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检查:最为敏感的
指标,早期缺铁即可诊断,缺铁性贫血
33
病例分析
• 既往史:既往8年前因胃腺癌于当地医院行胃大部切除 术,否认肝炎、结核、高血压、糖尿病史。 • 体格检查:体温 36.8℃,脉搏100次/min,呼吸22次 /min,血压100/75mmHg,重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 触及肿大,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 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 辅助检查: • 血常规: 3.2×109/L, N,2.0×109/L,血红蛋白 50g/L, MCV 70fl,MCHC 28%, 血小板90×109/L。
者血小板轻度增多
18
19
(2)骨 髓:增生性贫血,幼红数量增多,中晚幼 红比例增高,体积小、边缘不整齐,核染色质致密、 胞浆少,即“核老浆幼”。粒系 、巨核系正常。 铁染色:细胞内、外铁均减少或缺乏。(骨髓
缺铁性贫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缺铁性贫血
1. 国内诊断标准 缺铁可分为三个阶段:贮铁缺乏(ID)、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 及缺铁性贫血(IDA)。 (1) 贮铁缺乏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即可诊断) 1) 血清铁蛋白<14μg/L。 2)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2)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诊断标准: 符合贮铁缺乏的诊断标准,同时有以下任何一条符合者即可诊断。 1)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50μg/dl)(全血),或 血液锌原卟啉(ZPP)>0.96μmol/L(60μg/dl)(全血),或FEP/Hb >4.5μg/gHb。 2)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3) 其他 如在有合并症的情况下(感染、炎症、肿瘤等)需要测定红细胞内 碱性铁蛋白,小于6.5ag/细胞,始能诊断缺铁,或借助骨髓铁染色显示 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作为标准。
缺铁性贫血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8岁,头晕、乏力、气短、面色苍 白近1年。既往胃溃疡史5年。 实验室检查 RBC3.1×1012/L,Hb73g/L,Ret2.5%,MCV78fl, MCH24pg,MCHC285g/L,RDW21%;WBC4.8 ×109/L,PLT158×109/L 该患者应考虑什么疾病,进一步最好应作何检查
缺铁性贫血
(3)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1)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 Hb<100g/L;MCV<80fl,MCH<26pg,MCHC<0.31;红细胞形态 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2) 有明显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3) 血清(血浆)铁<10.7μmol/L(60μg/dl),总铁结合力> 64.44μmol/L(360μg/dl)。 4) 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5)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6)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50μg/dl)(全血), 或血液锌原卟啉(ZPP)>0.96μmol/L(60μg/dl)(全血),或 FEP/Hb>4.5μg/gHb。 7) 血清铁蛋白(SF)<14μg/L。 8) 铁剂治疗有效。 符合第(1)条和(2)~(8)条中任何两条以上者可诊断为缺铁 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二、骨髓象
骨髓铁染色见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
三、铁代谢
△血清铁<8.95μmol/L △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 △转铁蛋白饱和度<15% △血清铁蛋白<14μg/L
四、红细胞内卟啉代谢
FEP>0.9μmol/L ZPP>0.96μmol/L FEP/Hb>4.5μg/gHb
★锌卟啉增加也见于铅中毒、慢性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和 铁幼粒细胞性贫血,故ZPP增加非IDA所特有。
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
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
任何原因使体内铁缺 乏,
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吸收不良
需要量增 加而摄入相 对不足
丢失过多
铁吸收不良:如胃大部切除术后、萎缩性胃 炎。
需铁量增加而相对摄入不足:如婴幼儿、孕 妇。
铁丢失过多:
长 期 慢 性 铁 丢 失 而 得 不 到 纠 正 易 造 成 IDA , 如慢性胃肠道失血,包括痔疮、消化性溃疡 等。
非单纯性IDA:机体铁缺乏,同时合并有 感染、炎症、结缔组织病、肝脏疾病及 恶性肿瘤
认识IDA单纯性与非单纯性之分, 有助于寻找缺铁的病因和正确的治疗。
临床表现与体征
临床表现
1.原发病的表现:胃肠道出血--黑便等。
2.贫血一般表现:早期可无症状,常见
有皮肤粘膜苍白、乏力、心悸、疲倦、 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等。
海洋性贫血
1.靶形红细胞;2.半岛状红细胞。
3.慢性病性贫血
常见的病因有慢性感染、慢性炎症和 肿瘤,其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不 增加或有降低;血清铁蛋白常升高; 骨髓铁粒幼细胞减少,而巨噬细胞内 铁及含铁血黄素颗粒增加。
鉴别诊断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治疗
治疗原则:根除病因,补足贮铁 一、病因治疗 二、补铁治疗
1、首选口服铁剂 (1)常用制剂: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铁的缓释剂(如
福乃得)。 (2)副作用:胃肠道反应,宜饭后服。 (3)注意事项:进食谷类、乳类和茶等可抑制铁剂的吸收;
鱼、肉类、维生素C可加强铁的吸收
治疗
(4)疗效观察指标
①自觉症状好转 ②血象检查:首先Ret↑→Hb↑(2W后)→Hb恢复正
铁代谢
铁的来源和吸收
来源:
(1)内源性铁:主要来自衰老破坏的红细胞释放的铁。 (2)外源性铁:来自食物 。
吸收:
(1)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的上段。 (2)吸收率:动物食品吸收率高(20%),植物铁吸收率低 (1%~7%) (3)吸收量:吸收铁量1~1.5mg/日,孕、乳妇2~4mg/日。
女性额外排泄:月经20~40mg铁/月、哺乳1mg/日。
铁的贮存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一)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 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二)铁吸收障碍 1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2 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功能紊乱 如长期不明原因腹泻 3 转运障碍(无转铁蛋白血症,肝病) 4 一些药物和食物影响铁的吸收
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一)地中海贫血
(1)家族史 (2)有慢性溶血表现如黄疸、脾大 (3)血片中可见靶形红细胞、Hb电泳异常 (4)SF、SI、TS及骨髓可染铁不减低且常高 (二)慢性病性贫血
(1)常伴有慢性炎症、感染或肿瘤等疾病。 (2)贮铁(铁蛋白、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增多;SI、
TS、TIBC减低
常(2月左右)。
(5)疗程:Hb正常后,继续补充铁剂4~6月, 待SF正常后停药,以补足贮存铁。
常见血液病英文简写
常见血液病英文简写互联网 2007年11月29日1、 IDA 缺铁性贫血2、 MegA 巨幼细胞性贫血3、 HA 溶血性贫血4、 AA 再生障碍性贫血5、 AAA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6、 CAA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7、 PRCA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8、 SA 继发性贫血9、 SBA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0、RA 难治性贫血11、RAEB 原始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12、RAEB-t 转变中原始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13、PA 恶性贫血14、IA 感染性贫血15、SCA 镰状红细胞贫血16、HS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17、HE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18、HST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19、PNH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20、AL 急性白血病21、ALL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2、ANLL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3、AML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4、AGL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5、AmoL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26、AmmL 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27、AmgKL(AmKBL) 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28、APL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29、AEL 急性红白血病30、CML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慢粒)31、CGL慢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32、CmmL 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33、CLL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4、CmL-BC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35、PCL 浆细胞白血病36、PLL 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7、MAL 混合性白血病38、HAL 低增生性白血病39、HCL 毛细胞白血病40、ATL 成人T细胞白血病41、CNSL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42、G-ALL 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3、H-ALL 手镜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4、T-ALL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5、B-ALL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6、C-ALL 普通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7、LSL 淋巴肉瘤白血病48、MH 恶性组织细胞病49、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50、MPD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51、MF 骨髓纤维化52、MM 多发性骨髓瘤53、ML 恶性淋巴瘤54、HD 霍奇金病55、NHL 非霍奇金淋巴瘤56、Chl 绿色瘤57、HX 组织细胞增生症X58、L-SD 勒雪病59、HSCD 韩-薛=柯病60、GD 高雪病61、N-PD 尼曼-匹克病62、SHH 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63、AP 过敏性紫癜64、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65、AG 粒细胞减少症66、PV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67、ITP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8、LR 类白血病反应69、lm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70、Hm 脾功能亢进71、DIC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72、POX 过氧化物酶染色73、SB(SBB) 苏丹黑B染色74、ALP 碱性磷酸酶染色75、NAP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76、ACP 酸性磷酸酶染色77、NAE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78、ANAE 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79、CE 特异性酯酶染色80、MPO 髓性过氧化物酶染色81、PPO 血小板过氧化物酶染色82、PAS 过碘酸席夫染色(糖原染色)83、NBT 硝基蓝四氮唑染色84、TaT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85、UHT 尿水解试验作者: 佚名。
2.缺铁性贫血
三、铁的运输
1. 血浆中:亚铁经铜蓝蛋白氧化成高铁,与 转铁蛋白结合,运到各组织
2. 红细胞内:铁与转铁蛋白分离,还原成亚
铁,在线粒体上与原卟啉、珠蛋白、结合成
血红蛋白
四、铁的再利用和排泄
1. 再利用
红细胞破坏后的血红素铁用于制造新生红细胞的
血红素 2. 排泄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铁的排泄量不超过1mg 哺乳的妇女每天从乳汁中排出约1mg 五、铁的贮存 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 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摄入不足
1.需求大: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 期妇女及月经过多。
2.偏食,食物缺铁
二、吸收障碍: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疾病.
三、慢性失血
消化道慢性失血:痔疮、溃疡等病
肺结核、支扩等
妇女月经过多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反复血透,多次献血等
发病机制:
1.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 体内贮存铁减少时, 铁蛋白、含铁血黄素、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 下降,总铁结合力和未结合铁的转铁蛋白升高、 组织缺铁、红细胞内缺铁。表达于红系造血细胞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概
述
缺铁性贫血(IDA)指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 色素性贫血及相关的缺铁异常,是血红素合成异
常性贫血中的一种。
包括:铁缺乏症(ID)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
IDA
发病情况
最常见的贫血,在育龄妇女和婴幼儿中的 发病率很高。 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
3.慢性病贫血
血清铁蛋白、骨髓铁增多,血清铁、血清转铁蛋
缺铁性贫血
铁的吸收
•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为铁吸收的主要部位。
铁的转运
• 运铁蛋白是血浆中铁的运载工具。血 浆运铁蛋白浓度约为2.5g/L。 • 临床上运铁蛋白的定量常以其结合铁 的数量加以判断,称为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binding capacity,TIBC)。 • 正常人血浆铁浓度平均约为18μmol/ L(1000μg/L),而总铁结合力约为 56μmol/L(300μg/L)。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IDA定义
• IDA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 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铁缺乏症有一个发展过程 储铁减少期 ↓ 红细胞生成缺铁期 ↓ 缺铁性贫血期
Functional Iron
血红蛋白(Hemoglobin)
肌红蛋白(Myoglobin) 酶 (Enzymes) 。 辅因子(Co-factors) 转铁蛋白(Transferrin)和乳铁蛋白结合的铁
铁的代谢:铁的分布
1.体内铁的2/3在血红蛋白内, 2. 约15%在肌红蛋白中。 3.血浆中与转铁蛋结合的铁仅为3—4mg。 4.细胞中各种酶所含的铁不到l0mg, 5.其余的为贮存铁,正常男性的贮存铁约为1000mg,女 性仅为300~400mg。
体内铁存在形式
Total body iron M:50~55mg/kg F: 35~40mg/kg
血红素铁吸收的重要成分
And absorption rate i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Haem iron (red meat, chicken, fish)
Inorganic (non-haem) iron (wholemeal bread; cereals eg. rice; some vegetables, eg. beans)
第三节 缺铁性贫血
5.健康教育
1、重视在易患人群中开展防止缺铁的卫生知识教 育,改进婴儿哺育方法,及时增添辅食,世界卫 生组织提出在孕妇和婴儿食品中加入少量铁剂。
2、说明贫血的病因及积极根治原发病的重要意义, 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指导休息和饮食,预防感染。
4、用药指导。
1. 我国最常见的贫血是( )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溶血性贫血 C. 缺铁性贫血 D.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E. 恶性贫血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 症状和体征、 有关检查: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及 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增加,骨髓细胞铁染 色阴性。 铁剂治疗有效支持诊断。
鉴别诊断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为红细胞铁利用障碍性贫血。
2.地中海贫血
为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3.慢性病性贫血
血清铁蛋白和骨髓铁增多。
注射铁剂
适应症:
(1)口服铁不能耐受
(2)失血过快,用口服铁不能补充
(3)不能从胃肠道吸收者,如胃肠道手术病人
注意事项:
应用大肌群深部肌肉注射, “Z”字形注
射,每次更换注射部位。
注射铁剂
(3)观察副反应:面红、头昏、荨麻 疹等,甚至过敏性休克。极少数病人 局部疼痛,淋巴结肿痛。
4.预防感染
儿童
2.铁摄入不足 饮食中含铁量少:
乳类、谷类、植物性食物含铁少
肝脏、动物血、肉类、鱼类、蛋黄、豆类含铁多
单纯素食、挑食、偏食易引起IDA
3.铁吸收不良
1、食物搭配不合理影响铁吸收
茶、牛乳、咖啡抑制铁吸收
稀盐酸、VitC、果糖、氨基酸促进铁吸收
2、胃肠道疾病:
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
(二)发病机制
2.缺铁对非造血系统的影响:
缺铁性贫血
流行病学 • 全球约有6亿-7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 • 婴幼儿与育龄妇女发病率较高 • 成人患病率1-2%,大多数无症状,其中女
性约占11%,男性4%
Data from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第三次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
缺铁性贫血
1
内容
1
定义
2
病因
3
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5源自诊断6治治疗疗
2
定义
• 贫血:指单位容积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 (Hb) 红细胞计数 (RBC)和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 龄、性别和地区正常值低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 状。
• 缺铁性贫血(IDA):指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 衡, 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 ,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 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 贫血。
•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是至今反映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最佳指 标
15
治疗
• 去除病因 • 饮食治疗 • 药物治疗 • 缺铁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病
16
饮食治疗
•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指导病人保持均衡饮食,避免偏食或挑食:养成良好的进 食习惯,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必要时可少量多餐,尽 可能减少刺激性过强的食物的摄取。
12
实验室检查
• 铁代谢
指标
参考值
IDA
血清铁 SI(μ mol/l)
男:11-30 女:9-27
<8.95
总铁结合力 TIBC(μ mol/l)
50-77
>64.44
转铁蛋白饱和度 TS(%)
30-35
<15
血液科常见病简称
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4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5淋巴瘤LM • 1)霍奇金淋巴瘤HL • 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6浆细胞病 • 多发性骨髓瘤MM
• 三、造血干细胞疾病 • 1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
• 四、出血性疾病 • 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 • 2骨髓纤维化MF • 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 5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考考你
• 1 缺铁性贫血英文缩写(IDA) • 2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英文缩写(ITP) • 3急性白血病英文缩写( AL ) • 4多发性骨髓瘤英文缩写(MM)
血液科常见病英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写
常见血液病的英文缩写
• 一、红细胞疾病 • 1 缺铁性贫血 IDA • 2溶血性贫血HA • 3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 二、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
• 急性白血病(AL)分为AML和ALL两大类
•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 2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 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0 • 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 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 • 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APL) • 5)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AMML) • 6)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MOL) • 7)红白血病M6(EL) • 8)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AMeL)
缺铁性贫血2019.11.2
呼吸系统:活动后气急 循环系统:活动后心悸、气短、心率加快、脉搏充实,心
脏杂音,严重可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中枢神经系统:头晕、耳鸣、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
不集中,精神行为异常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腹胀、舌炎,异
食癖 泌尿生殖系统:夜尿增多、月经失调
2.轻度缺铁性贫血
.补充铁剂
.蛋黄、动物肝、动物血含铁丰富,易吸收
.进食谷类、乳类和茶会抑制铁剂的吸收,维生素C 可加强铁剂的吸收。
3-5天--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 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 2个月--恢复正常 4-6个月--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无锡市中医医院 感谢聆听!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骨髓象
骨髓象: 1.增生性贫血 2.幼红细胞比例增高,形态变化; 3.粒细胞、巨核细胞正常; 4.幼红细胞内铁小粒减少或消失,
铁粒幼细胞<15%; 5.细胞外铁减少或缺失---IDA诊断
的金指标。
无锡市中医医院
骨髓外铁
骨髓小粒中无深蓝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
缺铁性贫血的诊治
(Iron Deficient Anemia)
无锡市中医医院
马兰 2019.11.2
IDA是 因体内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所引起的贫血。
IDA是铁缺乏症(ID、IDE、IDA)的最终 阶段,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 性贫血及其他异常。
体内贮存铁耗尽(iron depletion ,ID) 红细胞内铁缺乏(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IDE)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t anemia,IDA)
4.铁的贮存
贮存形式: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贮存部位:肝、脾、骨髓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缺铁性贫血
二、铁的来源和吸收
铁的来源 1、食物:含铁量约15~20mg,吸收量约1mg/d 2、衰老红细胞破坏后释放铁约21mg
铁的吸收
1、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2、铁的吸收率:
植物性食物吸收率为1%~7% 动物性食物吸收率为20%~25% 3、铁吸收的调节:受体内铁贮存量和红细胞生成 速率的影响。
(造血)
血浆转铁蛋白 +
Fe++ +
(运输)
排泄
男性1mg/d 女性1.5~2mg/d
单核巨噬细胞 系统、铁蛋白
含铁血黄素 (贮存)
成熟红细胞 血红蛋白 (循环血液)
脾及其它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
(红细胞破坏)
病因
一、铁的摄入不足和(或)需要量增加 1、婴幼儿、儿童、青少年 2、妊娠、哺乳妇女 3、营养不良
汗液、哺乳妇女的乳汁
五、铁的贮存
贮存部位:肝、脾、骨髓等器官中的单核—巨噬 细胞系统
贮存形式:铁蛋白
水溶性、可再被动用
含铁血黄素 不溶于水,不容易再被动用
铁代谢的特点
一、体内铁呈封闭式循环 二、铁的吸收和排泄维持动态平衡
铁循环示意图
吸收 男性1mg/d 女性2mg/d
组织铁 肌红蛋白
酶
骨髓幼红细 胞血红蛋白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定义
●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 影响红细胞血红蛋白的生成而发生的一种小红细 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iron deficiency)指体内贮存铁减少、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
铁的代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铁性贫血的缩写【篇一:缺铁性贫血的缩写】【疾病名】缺铁性贫血【英文名】iron deficiency anemia 【缩写】【别名】【icd 号】d50 【概述】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 ,ida)是指由于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在红细胞的产生受到限制之前,体内的铁贮存已耗尽,此时称为缺铁。
缺铁性贫血的特点是骨髓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铁,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流行病学】缺铁性贫血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婴幼儿中发病较多。
据who 1985 年报道,全球约30%的人患有贫血,其中至少半数(即约5~6 亿)为缺铁性贫血。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里约有2/3 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 为缺铁性贫血。
在发达国家亦有20%的育龄妇女及40%左右的妊娠妇女患缺铁性贫血。
北京协和医院于1986~1990 年对河北、陕西、广东三省1851 岁以下儿童的调查发现缺铁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49.0%和15.3%。
【病因】人体内的铁是呈封闭式循环的。
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在需要增加、铁的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等情况下造成长期铁的负平衡才致缺铁。
造成缺铁的病因可分为铁摄入不足和丢失过多两大类(表1)。
1.铁摄入不足最常见的原因是食物中铁的含量不足、偏食或吸收不良。
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容易被吸收,且不受食物组成及胃酸的影响。
非血红素铁则需要先变成fe 才能被吸收。
蔬菜、谷类、茶叶中的磷酸盐、植酸、丹宁酸等可影响铁的吸收。
成年人每天铁的需要量约为1~2mg。
男性1mg/d 即够,生育年龄的妇女及生长发育的青少年铁的需要增多,应为1.5~2mg/d。
如膳食中铁含量丰富而体内贮存铁量充足,一般极少会发生缺铁。
造成铁摄入不足的其他原因是药物或胃肠疾患影响了铁的吸收,某些金属如镓、镁的摄入,制酸剂中的碳酸钙和硫酸镁,溃疡病时服用的h 抑制剂等,均可抑制铁的吸收。
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手术后胃酸减少影响铁的吸收等,均是造成铁摄入不足的原因。
2.铁丢失过多正常人每天从胃肠道、泌尿道及皮肤上皮细胞中丢失的铁约为1mg。
妇女在月经期、分娩和哺乳时有较多的铁丢失。
临床上铁丢失过多在男性常是由于胃肠道出血,而女性则常是由于月经过多。
胃肠道出血常见原因是由于膈疝、食管静脉曲张、胃炎(药物及毒素引起)、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痔、动静脉畸形、息肉、憩室炎、肿瘤及钩虫感染。
酗酒、服用阿司匹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非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炎药者,以及少见的血管性紫癜、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及维生素c 缺乏症等,也常会有胃肠道的小量慢性失血。
其他系统的出血,见于泌尿系肿瘤、子宫肌瘤、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和咯血,止血凝血障碍性疾病或服用抗凝剂等。
如补充不足均会导致铁的负平衡。
如多次妊娠则铁的需要量更要增加。
献血员每次献血400ml 约相当于丢失铁200mg。
约8%的男性献血员及23%女性献血员的血清铁蛋白降低。
如在短期内多次献血,情况会加重。
【发病机制】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存在于所有生存的细胞内。
铁除参与血红蛋白合成外,还参加体内的一些生物化学过程,包括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儿茶酚胺代谢及dna 的合成。
已知多种酶需要铁,如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c 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核糖核酸还原酶及黄嘌呤氧化酶等蛋白酶及氧化还原酶中都有铁。
如缺乏,将影响细胞的氧化还原功能,造成多方面的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是由贫血、缺铁的特殊表现及造成缺铁的基础疾病所组成。
1.症状贫血的发生是隐伏的。
症状进展缓慢,患者常能很好地适应,并能继续从事工作。
贫血的常见症状是头晕、头痛、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耳鸣等。
2.特殊表现缺铁的特殊表现有:口角炎、舌乳突萎缩、舌炎,严重的缺铁可有匙状指甲(反甲),食欲减退、恶心及便秘。
欧洲的患者常有吞咽困难、口角炎和舌异常,称为plummer-vinson 或paterson-kelly 综合征,这种综合征可能与环境及基因有关。
吞咽困难是由于在下咽部和食管交界处有黏膜网形成,偶可围绕管腔形成袖口样的结构,束缚着食管的开口。
常需要手术破除这些网或扩张狭窄,单靠铁剂的补充无济于事。
3.非贫血症状缺铁的非贫血症状表现: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或行为异常,表现为烦躁、易怒、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及学习成绩下降。
异食癖是缺铁的特殊表现,也可能是缺铁的原因,其发生的机制不清楚。
患者常控制不住地仅进食一种“食物”,如冰块、黏土、淀粉等。
铁剂治疗后可消失。
4.体征体征除皮肤黏膜苍白、毛发干枯、口唇角化、指甲扁平、失光泽、易碎裂,约18%的患者有反甲,约10%缺铁性贫血患者脾脏轻度肿大,其原因不清楚,患者脾内未发现特殊的病理改变,在缺铁纠正后可消失。
少数严重贫血患者可见视网膜出血及渗出。
【并发症】贫血严重时可并发贫血性心脏病。
【实验室检查】 1.血象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 30%)。
红细胞指数改变的程度与贫血的时间和程度相关。
红细胞宽度分布(rdw) 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意义很难定,正常为(13.41.2)%,缺铁性贫血为 16.3%(或>14.5%)特殊性仅为50%~70%。
血片中可见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大小不一。
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轻度增多。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分类正常。
血小板计数在有出血者常偏高,在婴儿及儿童中多偏低。
2.骨髓象骨髓检查不一定需要,除非是需要与其他疾患的贫血相鉴别时。
骨髓涂片表现增生活跃,幼红细胞明显增生。
早幼红及中幼红细胞比例增高,染色质颗粒致密,细胞质少,血红蛋白形成差。
粒系和巨核细胞系正常。
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
细胞外铁缺如。
(3)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fep 增高表示血红素合成有障碍,用它反映缺铁的存在,是较为敏感的方法。
但在非缺铁的情况如铅中毒及铁粒幼细胞贫血时,fep 亦会增高。
应结合临床及其他生化检查考虑。
【其他辅助检查】为明确贫血的病因或原发病,尚需进行:多次大便潜血、尿常规检查,必要时还应进一步查肝肾功能,胃肠x 线检查、胃镜检查及相应的生化、免疫学检查等。
【诊断】仔细询问及分析病史,加上体格检查可以得到诊断缺铁性贫血的线索,确定诊断还须有实验室证实。
临床上将缺铁及缺铁性贫血分为:缺铁、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3 个阶段。
其诊断标准分别如下:此时仅有体内储存铁的消耗。
符合(1)再加上(2)或(3)中任何一条即可诊断。
(1)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3)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10%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指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时为少,但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减少尚不明显。
符合缺铁的诊断标准,同时有以下任何一条者即可诊断。
(1)转铁蛋白饱和度<15%。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mol/l 或>4.5g/ghb。
3.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减少明显,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诊断依据是:符合缺铁及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诊断;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铁剂治疗有效。
诊断评析: (1)血清铁测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单独成为诊断缺铁的指标,应强调具备血清总铁结合力>64.44mol/l(360g/l),转铁蛋白饱和度<15%,才能诊断为缺铁。
单有血清铁降低,不能诊断为“缺铁”,因为不易与其他铁利用障碍引起的血清铁降低(如慢性病贫血)相鉴别。
同样如总铁结合力< 64.44mol/l(360g/l),转铁蛋白饱和度>15%,不能诊断为“缺铁”。
(2)过去认为骨髓铁染色示骨髓可染铁消失是诊断缺铁的“金标准”:自 20 世纪70 年代采用放免法测定铁蛋白后,很少再用,因为骨髓铁染色法要求制作条件高,且常受不同部位骨髓取材结果不一致的影响,故在临床上血清铁蛋白测定已代替骨髓铁染色法成为诊断缺铁的“金标准”,目前认为血清铁蛋约等于100mg的铁贮存量。
(3)临床上不少缺铁性贫血患者常与各种慢性疾病(包括炎症、肿瘤和感染) 合并存在:血清铁蛋白水平受慢性疾病的影响会有增高。
对慢性疾病患者伴缺铁时血清铁蛋白的标准尚未统一(有的文献认为应大于60~140g/l)。
对这类患者除仔细分析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外,最好进一步测转铁蛋白受体(缺铁时应该增加)或红细胞铁蛋白(<5g/ml 细胞为缺铁)。
【鉴别诊断】主要与其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相鉴别。
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常有家族史,血片中可见多数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中可见胎儿血红蛋白(hbf)或血红蛋白a2(hba2)增加。
患者的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骨髓可染铁均增多。
2.慢性病贫血血清铁虽然降低,但总铁结合力不会增加或有降低,故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增加。
血清铁蛋白常有增高。
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数量减少,巨噬细胞内铁粒及含铁血黄素颗粒明显增多。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临床上不多见。
好发于老年人。
主要是由于铁利用障碍。
常为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血清铁增高而总铁结合力正常,故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
骨髓中铁颗粒及铁粒幼细胞明显增多,可见到多数环状铁粒幼细胞。
血清铁蛋白的水平也增高。
【治疗】 1.病因治疗应尽可能地去除导致缺铁的病因。
单纯的铁剂补充只能使血象恢复。
如对原发病忽视,不能使贫血得到彻底的治疗。
2.铁剂的补充铁剂的补充治疗以口服为宜,每天元素铁150~200mg 可。
常用的是亚铁制剂(琥珀酸亚铁或富马酸亚铁)。
于进餐时或餐后服用,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铁剂忌与茶同服,否则易与茶叶中的鞣酸结合成不溶解的沉淀,不易被吸收。
钙盐及镁盐亦可抑制铁的吸收,应避免同时服用。
患者服铁剂后,自觉症状可以很快地恢复。
网织红细胞一般于服后3~4 天上天左右达高峰。
血红蛋白于2周后明显上升,1~2 个月后达正常水平。
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铁剂治疗仍需继续服用,待血清铁蛋白恢复到50g/l 再停药。
如果无法用血清铁蛋白监测,则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服用个月,以补充体内应有的贮存铁量。
如果患者对口服铁剂不能耐受,不能吸收或失血速度快须及时补充者,可改用胃肠外给药。
常用的是右旋醣酐铁或山梨醇铁肌内注射。
治疗总剂量的计算方法是:所需补充铁(mg)=(150-患者hb g/l)3.4(按每1000ghb 3.4g)体重(kg)0.065(正常人每kg体重的血量约为65m1)1.5(包括补充储存铁)。
上述公式可简化为:所需补充铁(mg)=(150-患者hb g/l)体重 (kg)0.33。
首次给注射量应为50mg,如无不良反应,第2 次可增加到 100mg,以后每周注射2~3 次,直到总剂量用完。
约有5%~13%的患者于注射铁剂后可发生局部肌肉疼痛、淋巴结炎、头痛、头晕、发热、荨麻疹及关节痛等,多为轻度及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