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100053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7.png)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真是一部百看不厌的经典小说,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
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
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罗贯中也因此获得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刻画的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怀,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
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
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人志士。
其实历史上的刘备和演义中的差别很多。
但是历史上的刘备确实也是仁德为怀,感人至深的。
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战。
三国演义主题与内容
![三国演义主题与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06ae3b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a.png)
三国演义主题与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小说,主要描写了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战争、政治和人物形象,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
该书的主题主要包括:英雄豪杰、争霸天下、忠诚诚信、智勇双全、纷争矛盾、友情相助等。
其中,主要内容包括:
1.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和纷争,反映了古代中国历史上的动荡和动乱。
2. 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权谋,描写了诸侯争权夺利、内斗和外交等。
3. 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形象,包括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诸葛亮等,以及他们之间的友情、矛盾和纷争。
4. 该书强调忠诚和诚信的重要性,以及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
5. 书中还描绘了许多著名的战争和战略战术,包括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演义之战等。
总之,《三国演义》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深入浅出的描写手法,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影响了几个世纪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认同。
同时,这部小说也被广泛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三国演义》概括。
![《三国演义》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027b021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0.png)
《三国演义》概括。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绘了魏蜀吴争霸历史的经典小说,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各势力之间的斗争和英雄豪杰的故事。
以下是这部小说主要内容的概括:1. 魏蜀吴争霸: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大势力崛起,彼此之间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争斗。
最终,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了魏国,刘备和孙权分别建立了蜀和吴,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 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下了不解之缘,三人一同征战,成为忠实的战友。
他们的结义故事成为了千古佳话,对三国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曹操谋刺董卓:曹操企图刺杀董卓,但被发现,险些丧命。
虽然失败了,但他的英勇事迹赢得了广大民众的赞誉。
4. 温酒斩华雄:华雄是董卓手下的一名大将,勇猛无比。
然而,在白马之战中,关羽斩杀了华雄,为刘备和桃园三结义的兄弟们立下了汗马功劳。
5. 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和张飞一同作战,与吕布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斗。
三人联手,最终击败了吕布。
6. 孙坚藏玉玺:孙坚在无意中得到了传国玉玺,并藏匿起来。
这引起了袁术的不满,最终导致了孙坚的死亡。
7. 徐州之围:曹操与吕布在徐州展开激战,曹操运用谋略,最终成功解围并战胜了吕布。
8. 曹操徐州复仇:曹操在徐州遭到背叛后,决心复仇。
他平定了地方叛乱,并采取措施消除了隐患。
9. 煮酒论英雄:曹操和刘备在酒宴上展开了一场智谋之战。
他们相互了解,并在后来的斗争中相互对抗。
10. 袁绍攻曹操:袁绍为了争夺天下,率领大军进攻曹操。
虽然双方互有胜负,但最终袁绍败退。
11. 白马之围:白马之围是袁绍与曹操之间的一场战役。
为了救援被围困的白马城,曹操派遣大将徐晃等人前去解围,成功击败了袁绍的大军。
12. 曹操斩文丑:文丑是袁绍帐下的大将之一,曾与关羽交战。
在定州之战中,曹操亲自上阵,斩杀了文丑,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13. 曹操郭嘉灭吕布:曹操和谋士郭嘉联手,成功地击败了吕布。
这次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14. 吕布貂蝉生死恋:吕布和貂蝉之间的感情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cd6362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7.png)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绘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历史的长篇小说。
其主要内容包括:
1.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和十常侍专权造成的政治混乱。
2. 曹操在中原地区的崛起,与袁绍、刘备等人的斗争。
3. 孙权在江东地区的建立,与刘备、曹操等人的争夺。
4. 三国鼎立时期各个势力之间的战斗,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等。
5. 诸葛亮辅佐刘备,出谋划策,最终帮助刘备夺取了汉中和益州。
6. 吕布、张飞、关羽、马超等人的英勇事迹和结局。
7. 刘备、孙权、曹丕等人的统治时期及其在位时发生的事件。
8. 三国时期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整部小说以历史为背景,讲述了各路英雄豪杰的兴衰沉浮,表现了道德、忠诚、智谋、勇气等人性美德,同时也深刻描绘了权力斗争、政治腐败和战争的残酷。
因此,《三国演义》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精选8篇)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c099e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d.png)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精选8篇)国演义的故事篇一东汉末年,各诸侯带各路兵马讨伐董贼。
董卓派华雄迎战,被关羽杀了。
董卓听说华雄被杀,派吕布迎战。
张飞冲杀上去,连战五十回合。
之后关羽、刘备也上阵,三个人把吕布围在当中,走马灯般的轮流厮杀,吕布毕竟难敌三人,渐渐觉得难以招架,拍马冲出了包围圈逃了。
国演义主要内容篇二《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
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国演义主要内容篇三小说以东汉末年为历史背景,以刘关张三兄弟、诸葛亮、东汉、曹魏、蜀汉及东吴六大路线为中心,讲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至魏、蜀、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为终结。
小说通篇精巧叙述谋略,虽与史实多有出入,仍誉之“中国谋略全书”;努尔哈赤等亦对《三国演义》有较高评价。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一千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赵云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国演义的故事篇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
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
三国演义全书内容简单概括10字
![三国演义全书内容简单概括1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3bb5e71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7.png)
三国演义全书内容简单概括10字
摘要:
三国演义全书内容概括
1.背景设定
2.主要角色
3.故事情节
4.主题思想
正文: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其内容概括为10 个字就是“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争霸天下”。
1.背景设定:《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作者罗贯中在这一时期中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讲述魏、蜀、吴三国之间的争霸,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风貌。
2.主要角色:《三国演义》中有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
这些人物各具特色,有英勇善战的武将,有智谋过人的谋士,有治国有方的君主。
他们之间的纷争与合作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
3.故事情节:《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三国之间的争霸展开,从黄巾起义、董卓之乱,到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再到五丈原、三国归晋,描绘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和策略较量。
这些情节展现了历史上英勇智慧的英雄人物和诡异多变的战争局势。
4.主题思想:《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是强调忠诚、智慧、勇敢等品质,倡
导仁政、民本、团结等理念。
作品通过讲述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表现了这些主题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12bc265c8d376eeaeaa31b3.png)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导读:《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一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各地的黄巾军蜂起。
以镇压了黄巾军起家的曹操经过多年的征战,逐渐的统一了北方。
曹操还不满足,他又挥师南下,准备借机把全国统一。
赤壁一战,曹操被孙权、刘备联军打得“全军覆没”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拉开帷幕。
不久以后,孙权杀了刘备的义弟关羽,夺了荆州。
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率领大军伐吴,大败而归。
刘备回来没多久就病死了,丞相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
诸葛亮征服了南方蛮族,又采用联吴抗魏的治国方针,前后六次出兵祁山伐魏,不过还是没能成功,诸葛亮最后病死军中。
还是不久以后,司马氏掌握魏国兵权,先后灭掉了蜀、吴两国,建立了西晋,统一了全国。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二东汉末年,宦官当权,民不聊生。
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发动了黄巾起义,很快黄巾军发展到了四五十万人,声势浩大,官军闻风丧胆。
张角率领大军直犯幽州,太守刘焉为了抵挡黄巾军,出榜招募义兵,这一下就引来了三位英雄好汉——刘备、关羽、张飞。
三人虽然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于是就在张飞家后院的桃园结为兄弟,三人焚香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刘备为长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刘关张三人从军后显示出非凡的.才能,多次大胜黄巾军,却并不被赏识,直至参加了平定渔阳之战,刘备因立功才被任为平原令。
汉灵帝死,太子刘辩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
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并毒死刘辩。
满朝文武,对董卓无可奈何。
骑校尉曹操于是借献宝刀为名,入董府前去行刺,未成,逃走,至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感其义行,义释曹操,与他一道逃到成皋,投宿曹操的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中。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简单版5篇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简单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f138f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d.png)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简单版5篇第一篇:三国演义故事梗概简单版第一回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
第二回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
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同时他所召来的凉州刺史董卓已经率兵来到洛阳。
董卓欲行废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对,董卓用离间之计使丁原义子吕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四回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
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
第五回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
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在阵前斩了董卓大将华雄,自此威震三军。
吕布出关挑战,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
第六回董卓用李儒之计,将汉献帝劫往长安。
长沙太守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离开了洛阳,准备回江东发展大业。
第七回十八路诸侯联军开始瓦解,袁绍占据冀州后与公孙瓒开战,但公孙瓒得到了猛将赵云,袁绍与战不利。
孙坚为报刘表拦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却被乱箭射杀。
第八回董卓暴虐无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吕布,董卓在凤仪亭用画戟掷打吕布,自此二人结仇。
第九回吕布在王允的挑拨下亲手杀了董卓,董卓余党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长安,杀害了王允。
第十回李傕、郭汜掌握大权后,假借献帝名义使曹操攻打青州黄巾军。
曹操父亲被陶谦部将张闿杀害,曹操迁怒陶谦,率兵前往徐州,望风劫掠。
第十一回孔融被黄巾余党攻击,派同乡太史慈前往平原请刘备前来解围。
刘备来到徐州,曹操又因为后方被吕布袭击,因而撤兵。
陶谦有意把徐州让给刘备,被刘备婉言谢绝。
第十二回陶谦病死,刘备自领徐州牧。
曹操用计击破吕布,攻陷濮阳城,吕布被迫弃城而逃。
第十三回杨彪用反间计使李傕、郭汜反目成仇,不料二人竟在长安城中作乱,杨彪惭愧无地。
李傕部将杨奉对李傕的暴虐不满,起兵攻打李傕,但事机败露,杨奉败走。
第十四回曹操起兵击败李傕、郭汜,将汉献帝迎至许都,自此掌握朝廷重权。
三国演义概括主要内容50字
![三国演义概括主要内容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8e1066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f.png)
三国演义概括主要内容50字
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描述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简要概括如下: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
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结义,共同匡扶汉室。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统一北方。
孙权在江东割据,建立吴国。
三国鼎立,战争不断。
最终,司马炎篡夺魏国,统一三国,建立晋朝。
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众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等。
它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也是一部反映人性、社会、战争等多方面的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短介绍3篇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短介绍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c6fb9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a.png)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短介绍3篇(文档)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短介绍1名著《三国演义》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
作品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在民间传说、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而成,其取向是现实主义的。
小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东汉灵帝时,十常侍专权,朝败,张角发动黄巾起义。
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参与镇压黄巾军。
灵帝死,大将军何进扶立少帝,诏外兵入京,诛杀宦官。
宦官杀死何进,袁绍等尽灭宦官。
董卓趁机拥兵人京,废少帝,立献帝,把持朝政。
曹操谋刺董卓不成,逃到陈留,发矫诏联合诸侯共讨董卓。
关、张加人联军,关羽温酒斩华雄,三人又合力击败董卓骁将目布,董卓逼献帝迁都长安城,火焚洛阳,曹操率兵追击,中伏兵败,诸侯各怀异心,联军随之分散,彼此攻伐。
董卓在长安城愈益骄横暴虐,司徒王允巧设连环计,先将府中歌女貂蝉许嫁吕布,后又献与董卓,离间二人。
吕布与王允合谋杀死查卓,但被董卓余党李催、郭汜等击败;王光被杀,李、郭执掌大权。
曹操击破青州黄巾军,占据充州,招贤纳士,势力大增。
因徐州刺史陶谦部下杀死曹操之父曹嵩,曹操兴兵攻打徐州。
刘备救援掏谦,陶谦欲以徐州相让,刘备力辞,陶谦死。
刘备方领徐州牧。
吕布谋夺充州,被曹操打败,到徐州投奔刘备,屯驻小沛。
李健、郭汜自相残杀,李健劫持献帝,郭汜劫持百官,于是,长安城城中大乱。
扬奉、董承护驾还东都,遭到李、郭追杀,死伤惨重,好不容易回到洛阳,又逢灾荒,处境极为狼狈。
曹操采纳苟或之谋,率军迎奉献帝,移驾许都,自封为大将军,朝廷大权从此归其掌握。
曹操用“驱虎吞狼”之计。
诏命刘备讨袁术,吕布趁机袭夺徐州。
袁术约吕布夹攻刘备,吕布因袁术失信,请刘备还屯小沛。
孙策欲继其父孙坚之业,乃以孙坚所得的传国玉玺为质,向袁术借兵回江东,先后打败刘摇、严白虎、王朗等,夺取丹阳、吴郡、会稽等郡,称霸江东。
袁术遣大将纪灵攻刘备,吕布辕门射朝,劝双方罢兵。
后因张飞抢夺吕布所买马匹,吕布围攻小沛。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50字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32a3840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2.png)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50字
1、《三国演义》讲的是汉末时期军阀割据,朝廷也很昏庸,卖官职、收贿赂更令很多心怀大志的英雄们奋起反抗,最后经过战争,只剩下魏蜀吴三国鼎立,争夺天下。
2、真正的时逢乱世,群雄逐鹿,在这个时代中有些人黯然消逝,有些人留名千古。
诸葛亮妙计引导三分天下,司马一族伺机成最后的赢家。
3、《三国演义》故事开始黄巾兵起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并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短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a652b27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8.png)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短《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一百二十回。
下面我们来看看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短,欢迎阅读借鉴。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群雄并起,到三分天下各自为政,再到晋平三国统一天下的大概九十多年的历史。
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曹操去世后,曹匹称帝。
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1、既生瑜,何生亮!2、子龙一身都是胆也!3、古者择贤者而让之。
4、吾手中宝刀却不老!5、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
7、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8、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
9、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死战?10、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1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2、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13、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14、宽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敌。
15、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6、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17、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18、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19、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1、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22、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23、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
24、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25、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26、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27、此时人困马乏,大家面面相觑,各欲逃生。
28、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29、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30、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精选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c510b5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6.png)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一东汉末年,朝败,各地黄巾军蜂起。
以镇压黄巾军起家曹操经过多年征战,逐渐统一北方。
曹操还不满足,他又挥师南下,准备借机把全国统一。
赤壁一战,曹操被孙权、刘备联军打得“全军覆没”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从此拉开帷幕。
不久以后,孙权杀刘备义弟关羽,夺荆州。
刘备为替关羽报仇,率领大军伐吴,大败而归。
刘备回来没多久就病死,丞相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
诸葛亮征服南方蛮族,又采用联吴抗魏治国方针,前后六次出兵祁山伐魏,不过还是没能成功,诸葛亮最后病死军中。
还是不久以后,司马氏掌握魏国兵权,先后灭掉蜀、吴两国,建立西晋,统一全国。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二东汉末年,宦官当权,民不聊生。
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很快黄巾军发展到四五十万人,声势浩大,官军闻风丧胆。
张角率领大军直犯幽州,太守刘焉为抵挡黄巾军,出榜招募义兵,这一下就引来三位英雄好汉——刘备、关羽、张飞。
三人虽然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于是就在张飞家后院桃园结为兄弟,三人焚香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刘备为长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刘关张三人从军后显示出非凡才能,多次大胜黄巾军,却并不被赏识,直至参加平定渔阳之战,刘备因立功才被任为平原令。
汉灵帝死,太子刘辩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
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并毒死刘辩。
满朝文武,对董卓无可奈何。
骑校尉曹操于是借献宝刀为名,入董府前去行刺,未成,逃走,至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感其义行,义释曹操,与他一道逃到成皋,投宿曹操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中。
吕伯奢家人磨刀准备杀猪款待,曹操怀疑他们要杀自己,竟将吕伯奢全家杀害,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因不齿曹所为而离开。
三国演义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内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84993c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2.png)
三国演义内容简介《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本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述了公元三世纪东汉末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由于各国后主过于无能而亡国。
蜀后主刘禅被钟、邓合军擒于成都,吴后主惧战而降,魏后主曹奂被迫移位于司马炎改年号为晋,从此天下皆归司马掌控。
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国演义内容简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
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
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着。
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
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们注意。
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
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
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着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09c674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b.png)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简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简介,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简介东汉末年,朝政的腐败,各地的黄巾军蜂起。
以镇压了黄巾军起家的曹操经过多年的征战,逐渐的'统一了北方。
曹操还不满足,他又挥师南下,准备借机把全国统一。
赤壁一战,曹操被孙权、刘备联军打得“全军覆没”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拉开帷幕。
不久以后,孙权杀了刘备的义弟关羽,夺了荆州。
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率领大军伐吴,大败而归。
刘备回来没多久就病死了,丞相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
诸葛亮征服了南方蛮族,又采用联吴抗魏的治国方针,前后六次出兵祁山伐魏,不过还是没能成功,诸葛亮最后病死军中。
还是不久以后,司马氏掌握魏国兵权,先后灭掉了蜀、吴两国,建立了西晋,统一了全国。
《三国演义》中的主要情节割发待首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
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
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
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
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
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已代。
”刘备携民渡江曹操率大军南下征讨荆州,荆州牧刘表病逝,令其次子刘琮接替荆州牧,刘琮在手下蔡瑁等人的劝说下,将荆州献与曹操,刘备在新野也呆不下去了,只得逃出来,因舍弃不下新野百姓,也怕曹操再次屠城,因此就带上百姓一起转移,渡过长江往襄阳而去,因不受收留,只得再次转战江陵,在途中百姓苦不堪言,刘备蜀军由于百姓的跟随速度极慢,但刘备不愿弃下百姓,最终曹操追兵大至,刘备损失惨重。
三国演义概括
![三国演义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bfaf017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6.png)
三国演义概括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要概括?内容概括: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就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曹后,曹匹称帝。
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三国演义》在故事架构和人物塑造上,有着很明显的倾向性,即“拥曹反刘”的倾向,全书的节奏主要沿着蜀汉走,诸如第一回就是刘关张闪亮登场。
《三国演义》有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具体代言人就是蜀汉集团。
刘备是仁义的代言人,整部小说对于刘备,极少负面描写,从平原县令到携民渡江,再到白帝城托孤,一代仁君的形象贯彻到底。
扩展资料《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史事的历史著作不仅为《三国演义》提供了基本的素材和史事框架,同时历史意识和官史所代表的史学意识也直接影响了小说的创作模式和基本倾向。
求实传真精神与经世意识是史官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史书编撰中要求编撰者必须采取客观的态度,同时又重视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探求,以达到“资治”、教化等目的。
这些特征在《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和读书感悟?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三分天下走向统一。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国演义每回梗概一百字?三国演义第一回概括: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完整版)《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完整版)《三国演义》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5058970700abb68a982fb91.png)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
包括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
(一)刘备“仁”的代表--刘备备,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
桃园结义攻打黄巾军,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与魏、吴三足鼎立,三分天下。
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国号为汉,建都成都。
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在蜀国。
形象: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性格: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至诚待士、信义为上、大智若愚、是“圣君”的代表。
后期刚愎自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重要情节:桃园豪杰三结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三英战吕布(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青梅煮酒论英雄(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刘皇叔跃马过檀溪(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三顾茅庐(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刘玄德携民渡江(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白帝城托孤(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二)曹操一代奸雄--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三国演义的内容一句话概括
![三国演义的内容一句话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e1c3cff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c.png)
三国演义的内容一句话概括
摘要:
1.三国演义的基本信息
2.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3.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
4.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
5.三国演义的艺术价值
正文: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该书以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为背景,通过描述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生活、斗争和爱国情操,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包括:黄巾起义、十常侍之乱、董卓专权、群雄逐鹿、三国鼎立、赤壁之战、官渡之战、荆州之战等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
通过这些事件的描绘,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的情况。
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三国时期,这是一个动乱的年代,英雄辈出,群雄逐鹿。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作者展示了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以及英雄人物的忠诚、智慧、勇敢等品质。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等。
这些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刘备的仁爱、曹操的智勇、诸葛亮的忠诚、周瑜的儒雅、司马懿的狡猾等,都成为了中国文学
中永恒的经典形象。
《三国演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还具有深刻的历史观照。
在文学史上,它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一):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最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
作者透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另外,演义沿袭了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拥明君、反暴君的共同愿望。
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二):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述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构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三国演义主要资料。
曹操死后,曹匹称帝。
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三):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述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四):《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述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
原先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
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先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资料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着。
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群众创造。
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一样,很值得我们注意。
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之后还有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
三国演义对之后的小说相信有必须的启导作用。
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着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从汉朝末年的十长侍乱朝纲和黄巾起义开始。
刘备、关羽、张飞桃源三结义连接,开始了他们自我的艰辛的发展史。
正值乱世,枭雄崛起,以曹操、孙坚、刘表、袁绍等人势力最为强悍,统领一方,而刘备还是一个区区县令。
后董卓因变而得意控制朝纲,在曹操的号召下方,各路诸侯积聚,展开了一场讨伐之战,此时的三兄弟,还是公孙瓒手下的兵卒,但是才能已经日渐展露出来。
后幸得徐州,但又因为无义吕布的阴谋而失去了发展地。
布灭。
得失徐庶,三顾卧龙、终得飞龙入海时。
不料曹操在荆州原主刘表去世之后大举南下,妄图一统江东。
孙刘联盟,草船借剑,火烧赤壁,春声不得索二乔。
再临荆州,斗智斗勇。
收二川,孙刘联盟,力敌曹操,三足鼎立。
阴谋现,关羽忘亡,荆州失,联盟破裂。
张飞故,征江东,率大军。
无奈火烧联营,得了陆逊名头。
白帝托孤,换的孔明忠心。
励精图治,亲擒孟获,重得三足之势。
无奈天妒英才,六出祁山未得寸土功勋,命陨五丈原。
姜维独凭气力高,九进中原空够劳。
邓艾钟会分兵进,刘氏江山尽数曹司马凭空出江湖,独乱朝纲获大权。
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
纷纷时世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五):长篇巨着三国演义概括了上百年的历史,描绘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件,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资料;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
其中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曹操和关羽。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是智慧的化身。
在民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有这样一句俗话:三个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足见他影响之深广。
自诸葛亮初出茅庐之始,便立刻成为蜀汉刘备集团中的核心人物。
刘备曾说,得到诸葛亮如鱼得水,不仅仅对他言听计从,而且付以几乎全部的军中大事,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实际上上成为蜀国的最高决策人。
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诸葛亮身上,集聚了许多政治家的美德和超人的智慧。
他的智多谋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像博望坡用兵,草船借箭。
不仅仅如此,他还能随机应变,如空城计的运用。
总之,诸葛亮是中国老百姓人人喜爱的人物。
三国演义全书透过错综复杂的预选斗争,提示了宫迁内部、集团与集团之间,同一集团的不一样势力之间,以权术和机变为手段的政治斗争,以利欲和霸权为目标的军事争夺,再现了三国时期动荡不安的现实。
书中描述了数百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描述的特点是侧重于表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战略战术的运用。
赤壁之战是该书描述的十分出色的一次战争。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诸葛亮等人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透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将己方的优势予以充分发挥,同时又巧妙而正确地确定和运用火力攻等战术,最终以弱胜强击败了强大之敌。
反观曹操一方,自恃兵力雄厚,目空一切,骄代表性自大,盲目轻敌,决策指挥一错再错,使自我的优势逐步丧失,最终遭致惨败。
三国演义还描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不一样集团和派别,为到达一己私利,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使尽阴谋诡计,广泛地运用谋略权术,进行了激烈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
这,贯穿全书的始终。
孙权为从刘备手中取回荆州,不惜以自我的亲妹妹为诱饵,使用招亲把戏,企图将刘备赚来南徐幽囚于狱中,却使人去讨荆州抽刘备。
此计被识破后,又谎称国太病重,欺骗孙夫人携带刘备幼子阿斗回到东吴,企图以阿斗为人质交换荆州。
在关羽失荆州死亡之后,孙刘联盟破裂,孙权惟恐刘备起兵报复,遂派使臣送一封信给曹操,孙权在信中奉承曹操说:臣孙权久知天命已归王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将剿灭刘备,扫平两川,臣即率群下纳土归降矣。
孙权劝曹操废汉称帝的企图有二:一是能够引起刘备及其他拥护汉室势力群起反对曹操;二是转移刘备对东吴夺荆州、杀关羽一事的注意,用心十分险恶。
难怪曹操说:这小子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烧烤吗?却使以仁义取天下的刘备也极善于玩弄谋略,当吕布被曹操俘获时,曹操询问刘备如何处置,刘备帮作沉思,随后提醒曹操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致使刘关张三人合力方可击败的吕布顿时殒命。
曹操煮酒论英雄时,他假托闻雷失箸,以掩饰自我的失态,竟然瞒过了一代奸雄曹操。
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六):《三国演义》由明代罗贯中着的我国最早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共120回,75万字。
小说是作者据民间传说和自我的生活经验补充的。
它是以东汉末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为背景,叙述了魏、蜀、吴三国兴亡的故事。
全书再现了军阀混战、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颠沛流离的现实,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
作者善于把历史上重大事件巧妙地透过艺术形象表达出来。
书中400多个人物。
主要人物各具个性,成了不朽的典型。
它在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描述上独具匠心,表现了宏伟的构思,展示出了战争各方人物的智勇和风貌。
()书中尊刘仰曹的正统倾向十分明显,却又富有艺术感染力,反应了人民保国安民、平息叛乱、统一天下的强烈愿望,语言和体裁的创新给后世文学创作很大影响。
后汉皇帝刘禅亡于晋泰始七年,魏主曹奂亡于太安元年,吴主孙皓亡于太康四年,皆善终。
后人有古风一篇,以叙其事曰: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哀哉献帝绍海宇,红轮西坠咸池傍!何进无谋中贵乱,凉州董卓居朝堂;王允定计诛逆党,李傕郭汜兴刀枪;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张燕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陶谦张绣公孙瓒,各逞雄才占一方。
曹操专权居相府,牢笼英俊用文武;威挟天子令诸侯,总领貌貅镇中土。
楼桑玄德本皇孙,义结关张愿扶主;东西奔走恨无家,将寡兵微作羁旅;南阳三顾情何深,卧龙一见分寰宇;先取荆州后取川,霸业图王在天府;呜呼三载逝升遐,白帝托孤堪痛楚!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
丕睿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陈留归命与安乐,王侯公爵从根苗。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