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借力“微媒体”,聚力“融媒体”,打造高校网络工作室

合集下载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 (8)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 (8)

青年面对面——讲好东华故事,传播东华声音马雷斯一、项目主题“青年面对面——讲述你我他的故事”项目,是东华大学理学院的品牌网络思政教育项目。

该项目自2015年起申报建立,截至目前共推出9期节目,深受学校和学院师生喜爱。

该项目作为一个网络校园微访谈栏目,通过具有视觉化优势、传播力极强的视频采访形式,对理学院党员先锋、学术达人、年度人物、学生干部等先进典型学生个人事迹展开访谈与宣传,并搭建以新媒体“易班”为载体的学生互动交流平台,借力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宣传,以碎片化、传播化、教育化的形式影响校园学生,旨在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榜样示范教育,打造校园网络思想文化阵地。

二、项目思路该项目作为理学院网络思想文化教育宣传的主阵地,以新媒体“易班”融合为载体,将新时代下的网络思政教育渗透进学生的生活实际过程中,做到媒体教育化,教育媒体化。

牢牢把握学院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渗透影响,从而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1.见——挖掘东华血液,传承项目品牌“青年面对面”人物访谈致力于打造一档让大学生认同、效仿的榜样人物宣传栏目,感受与挖掘东华校园内的身边人物。

该项目注重主题的提炼,注重精神的挖掘,注重细节的刻画,使得榜样人物的形象成为承载着道德知情意行、个性丰满形象立体的个体。

2.微——探索榜样精神,激活“红色细胞”“青年面对面”以榜样人物的成长经历为主线,真实再现,多角度诠释,注重展现榜样人物在重大转折时期的心灵独白,挖掘对学生成长有借鉴意义的关键环节,讲述客观事实,让学生在顿悟、感悟中,完成道德内化和精神升华,从而达到以情动人、以事感人的效果。

在探索榜样精神上,结合东华大学“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内涵和学院精神,深刻领悟新时代下新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的责任使命,以发现的眼光深入榜样事实和形象,坚持用事实说话,让学生看到真实的人物情感,真实的人物内心世界,感受榜样人物灵魂深处的恐惧和喜悦、矛盾与主张等平常人的内心博弈,展现人物性格的多样化、复杂的心理波动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寻求圆梦的突破口。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 (7)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 (7)

齐鲁工业大学微产品工作室——“大琦”带你微思政李杰一、项目主题与思路齐鲁工业大学微产品工作室以校园吉祥物“大琦”为载体,以引领大学生主流思潮,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在哪,我们就跟到哪,将优秀的校园文化微产品送到哪”为工作理念,致力于实体与虚拟校园文化微产品的研发和传播。

目前,工作室已发展成为由校学生处、省级名师工作室牵头,校宣传部、校团委、二级学院等相关老师共同指导,校网络信息中心、大学生电视台提供技术支持的校园网络文化综合创作和传播中心。

经过几年的建设,逐渐形成了线上与线下协同发展的校园文化工作品牌。

二、项目实施方法与过程“大琦”微产品工作室以“服务需求,凝聚人心,引领成长”作为推广校园文化品牌的价值定位,在充分做好正确“吸引”的基础上,积极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唱响青春好声音,传播校园正能量。

在“大琦”微产品中,无不渗透着校园物质文化的深刻内涵,无不传递着校园高尚品德情操和美好心灵的精神文化。

(一)实体文化微产品2014年齐鲁工业大学“大琦”吉祥物诞生。

工作室在原有校园吉祥物设计基础上,进行了角色与身份的延伸,衍生出多款“大琦”吉祥物形象。

形成了具有工大特色的“大琦”系列家族。

在此基础上,工作室充分结合校园文化内涵与特点,设计开发了蕴含工大情怀的“大琦”校园文化微产品百余种,其中包括创意生活类 38种,学习用品类30种,办公用品类34种。

如图1所示。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6月“大琦”微产品工作室作为首批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应运而生。

经过几年的建设,“大琦”实体文化产品从研发、设计到实施、制作再到生产、量产已经形成了规模化、体系化的成熟流水线。

工作室坚持打造“定制化、个性化、一站化”的营运服务模式,积极与校内外多家单位、公司寻求合作,承接了多项校园文化产品设计与定制工作,迅速打开了市场,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与好评,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二)虚拟文化微产品“大琦”微产品工作室在加强线下实体文化微产品生产与研发的同时,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优质的虚拟文化微产品,最大范围的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与感染力。

【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作品:优秀工作案例】“榜样”微信专栏劳模宣传系列活动

【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作品:优秀工作案例】“榜样”微信专栏劳模宣传系列活动

“榜样”微信专栏劳模宣传系列活动朱云杰1 项目主体思路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楷模。

劳模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阶段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凝聚传承的宝贵财富,是一种具象化的力量,发挥的是“榜样在身边”的正向作用。

同济大学以“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愿景,开展“劳模引领工程”,充分挖掘办学以来47位同济劳模的先进事迹,强调发挥劳模群体模范引领作用,重点依靠网络宣传手段的全领域、全覆盖,打造多渠道相互配合、多阶段循序推进的综合思想政治引领途径,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格局打下基础。

同济大学“劳模引领工程”的特点主要是:1、全校形成合力,由工会提供各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章”等相关资料,与宣传部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实践相结合,由学生记者团进行劳模寻访,最终成为学工部形势与政策课以及其他师德教育重要材料;2、将思想政治性作为根本要求,深入挖掘劳模精神的价值内涵和精神资源,弘扬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丰富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探索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3、尊重学生和教师思政教育基本规律,制作和推送有针对性的、喜闻乐见的内容,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

工程中“身边的榜样”系列主题推送、系列微电影,很好地传播了正能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引领效果;4、尊重新闻传媒的基本规律,注重推送的可读性,同时注重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媒体,提高整体影响力。

2 项目实施方法与过程同济大学“劳模引领工程”微信专栏自2015年底启动至今,推进持续深入,成果不断丰富,影响逐年上升,效果日益显现。

系列推送获得数万次阅读,在全校师生中掀起了“学劳模、学先进”的热潮。

该工程的推进过程主要有:1、制定全面综合的劳模精神宣传方案同济大学学校层面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宣传部和工会作为主要实施单位,制定了“素材采集”、“精神挖掘”和“综合宣传”三大实施阶段。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一等奖:时代热度 人文温度 思想深度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一等奖:时代热度 人文温度 思想深度

时代热度人文温度思想深度邱添、李冠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深度应用和大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性地开展我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北京化工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于2016年支持辅导员成立“予尔”网络思政工作室。

两年来,“予尔”网络思政工作室在学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服务机制和内容生产方式等方面展开探索,取得一定成效。

一、主题和思路“予尔”网络思政工作室以“构建‘有时代热度、有人文温度、有思想深度’的网络思政政治教育矩阵”为首要工作目标,鼓励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作品的创作生产,着力培育网络名师名篇,唱响网上好声音,传播网络正能量,全面提升网络素养,共建和守护好网上的精神家园。

经过两年的探索,工作室已发展成为由9名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32 名学生骨干和5名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丰富经验的校外专家导师组成的专业化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室。

二、实施方法和过程1. 做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作品的传播者当下的思政教育面临着网络时代的新形势,急需开辟网络发展新路径。

“微”时代下的网络媒体与思政教育的结合需要一定的“润滑剂”,仅仅通过线上“微课”的基础教育模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跨界多种平台。

工作室着力于加强网络“微”平台建设,传递正能量,通过可视化、图解、动画等形式,提升学师生网络阅读的愉悦感和接受度。

“予尔”网络思政工作室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微信公众平台矩阵,根据不同微信平台的定位,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创作和推广优秀网络文化作品。

由工作室成员运营的“北化辅导员之家”、“真心话频道”、“子贡子说”等十余个微信公众平台以“集团作战”的运营模式,形成合力,创作出大量有教育意义、广泛传播的原创网文和网络作品(附件1)。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 (3)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 (3)

乘“青春悦览”快线,通思想引领新航班李发武、李佳书策划与实践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实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主流传播媒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岭南师范学院团委紧跟时代潮流,因势而新,坚持高站位、高品位,利用网络新媒体,打造了一个贴近学生、创新思想引领途径的新平台——“青春悦览”微网络访谈直播活动(以下简称“青春悦览”),活动每两周举办一期,平均每期收视量超过6000千人,效果良好,影响深远。

一、项目背景与基础学校团委以“想着学生的爱,走着学生的路,圆着学生的梦”为服务宗旨,打造组织育人、思想育人、实践育人、社团育人和创新育人五大育人体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在团广东省委《“灯塔工程——广东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行动方案》的指导下,校团委成立了岭南师范学院共青团理论学习中心组,出台《岭南师范学院共青团育人提升计划》,包含五大实施方案,以此全面推进【灯塔工程?岭师行动】,而“青春悦览”作为【灯塔工程?岭师行动】的主打项目,是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高度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新产品。

青春悦览第二期二、策划理念和思路“青春悦览”的策划借助网络技术的教育功能,打造“三新亮点”:以“由学生做主、让学生发声”为新理念,以微网络直播为新形式,以随时随地实现思想引领为新效果,从学生学习、生活、未来规划、人生选择、心态调整等方面,针对访谈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特长优势开展访谈直播。

“青春悦览”的教育宗旨非常明确。

一是借助“微网络”作为思想引领的载体。

该活动以微信、微博等微网络直播作为思想教育的形式,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

二是以学生为主角,开创思政教育新路径。

以学生为主,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让学生做导演,由学生讲、由学生听、由学生看,从而营造自由愉悦而不失思想引领的氛围,让广大同学能随时随地了解到“优秀者不平凡的历程”,也可以感受到“普通人并不普通的经历”。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 (10)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 (10)

用《标兵慕课》传播榜样的力量——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工作案例郭驰、张远航、刘祯祯一、案例综述大连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自2008年起积极相应教育部号召,学校率先开展辅导员博客建设工作并一直延续至今;积极打造“DUT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平台,截至目前已有近3.7万名关注用户;2017年9月学校启动易班建设并成功吸引6000余在校生进驻,在学校的大力建设与推动之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了用户稳定增长、平台辐射面广、内容载体丰富的良好局面,也涌现出许多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优秀案例典型:如《一人我看两会》原创喊麦、《辅导员有话说》网络微访谈、“靠谱青年”辅导员博客、辅导员原创毕业迎新歌曲等,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跟上了时代的节奏。

而在这其中,有这样一组作品:连续四年、邀请40位优秀学生典型、制作4季共40集短视频,为超过10万名学生分享了朋辈榜样的成长经验——《标兵慕课(MOOCs)》,由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学生标兵走到镜头前,为同学们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

“大连理工大优秀学生标兵”是我校本科生至高荣誉称号,此项评选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奉献意识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原则上每年仅有10位优秀学子能够获评此称号。

为提升我校优秀学生标兵的榜样示范作用、扩大标兵先进典型事迹的影响范围,学生工作处自2014年起便启动了《标兵慕课》项目第一季,首季录制10期,慕课主题涵盖专业学习方法(《以学习之翼俯梦想之美》)、国际交流经验(《世界在脚下》)、大学生活态度(《努力,比什么都重要》)等等,慕课通过“DUT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平台和大工新闻网两个具有良好用户基础的网络平台进行了连载,首季《标兵慕课》便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点赞和广泛转载,原本受限于宣传渠道优秀学生标兵们的先进典型事迹在 2014年打开了局面,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了优秀学子的学习方法和奋斗历程,真正使朋辈榜样的示范作用通过互联网来到了同学们的面前。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 (11)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 (11)

长安大学辅导员直播间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石涌泉一、主题和思路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调查数据显示,75%的大学生收看过直播,20%左右的大学生参与过直播发布。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载体,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打破思想政治教育时空限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性,提升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感染力。

但是,网络直播泛娱乐化冲击学生价值、弱化课程功能、挑战教育权威。

网络直播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发挥优势作用,减少负面影响,将网络直播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更要主要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文件精神,长安大学辅导员直播间围绕“引领学生思想、陪伴学生成长、助力学生成才”的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在强化直播保障、供给直播内容、建强直播团队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创新网络育人,推进精准思政,打造“直播+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三、实施方法和过程1.精准强化直播保障,提高工作亲和力精准建设直播机制。

加强机构设置,发挥顶层设计作用,学校成立了长安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委员会和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学校新媒体联盟建设,统筹协调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推动机制创新,学校先后出台了《长安大学文化建设规划纲要》、《长安大学关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的实施方案》、《长安大学关于加强网络育人的实施办法》和《长安大学辅导员岗位管理与考核办法(暂行)》等文件,创新推动网络育人,推动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专职辅导员的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范围。

【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作品:一等奖工作案例】西南交通大学用做品牌的理念运营新媒体

【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作品:一等奖工作案例】西南交通大学用做品牌的理念运营新媒体

把平台做出好口碑——西南交通大学用做品牌的理念运营新媒体汪铮新媒体环境深刻影响着95后大学生的成长,同时也给高校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带来诸多挑战。

西南交通大学新媒体中心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认真研判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在网络信息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用做品牌的理念运营新媒体平台,以全新的互联网思维谋划和推进网络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秉持“创新为先、内容为王、做好的品牌”的发展理念,校内整合500余个校园媒体平台构建校园新媒体联盟、校外牵头联合26所高校构建四川高校新媒体联盟,双轮驱动校园新媒体“超常规、非线性、跨越式”又好又快发展模式,抢占新媒体阵地,通过拟人化的新媒体产品设计,传递思想正能量,努力推动校园新媒体成为青年大学生身边有温度的“小伙伴”、心贴心的“好朋友”、并肩前行的“引路人”,以新媒体之器,载立德树人之道。

交大新媒体于2011年正式上线,并于两年后开启品牌化运营,现已4周年。

其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今日头条号、QQ公众号、交大新媒体网等多平台共同促进新媒体与校园广播、电视、报纸、门户网站等传媒媒体互联互通,同时与教务、财务、图书馆、一卡通、就业招聘、招生录取、新闻网等常用信息系统实现无缝对接。

截止2017年5月,双微粉丝累计逾40万,创造了28篇阅读量“10万+”(四川共48篇)的微信图文推送、1.1亿阅读量的校庆话题等传播佳话。

其影响力在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微言教育)、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清博指数等国家级权威机构发布的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中始终稳居全国高校前列,连续多年蝉联中国教育政务新媒体综合力十强、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教育官微、中国大学最具影响力新媒体十强,被誉为高校新媒体发展的“西南交大现象”。

1顶层设计:助力品牌传播更有规矩交大新媒体高度重视新媒体建设的顶层设计,推动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创新。

截止2017年5月,以学校官方微博、微信以及扬华E媒、交大有思、交大教务、服务交大等为代表的500余家新媒体不同程度地活跃在交大校园中。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
向美玲
中南大学
15
工作案例
用大数据平台助力学生思XX工作案例分析
西安交大网络信息中心党支部
西安XX大学
16
工作案例
专业的生涯导航温暖的成长陪伴-—以“互联网XX生涯教育创新试验田”生涯工作室为例
王晶
XX大学
17
工作案例
“予尔”辅导员网络思XX工作室优秀工作案例
邱添、李冠宁
**化工大学
18
工作案例
从新XX到“心”XX——“XX小农”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
林子琳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56
微作品
XX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XX篇
李禹翰
**农林大学
XX
三等奖
序号
类别
作品名称
作者
学校
1
网络文章
为啥受伤的总是你?
柳丰林
**大学

网络文章
我看十九大—-“新"青年的梦
杨茂
电子科技大学
3
网络文章
奋进新时代
卞都成
**大学
4
网络文章
漫画说《普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郭丽婉
中国矿业大学
工作案例
新时代的**弄潮儿—-主题XX教育
XX活动经验分享
沈黎勇、叶盛珺、梁艳
**大学
28
工作案例
打造“三思育人”新模式,助推“互联网XX”本科生毕业教育XX项目
蔡炳锋、程诚
**师范大学
29
工作案例
“五微一体"工作法推进网络育人工作
全面
万泱、田川、XX
**中医药大学
30
工作案例
XX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化

【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作品:三等奖工作案例】见微知著,润物无声以“辅导员说”特色栏目为例

【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作品:三等奖工作案例】见微知著,润物无声以“辅导员说”特色栏目为例

见微知著,润物无声——以“辅导员说”特色栏目为例杨茂“辅导员说”是由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依托物电在线官方微信平台全新打造的网络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栏目,由学院全体本研辅导员参与,每期一个主题,对同学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教育从微处入手,沁润心田,在广大师生和家长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形成了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1 项目主体思路大学生是目前最活跃的、最有个体意识、最具思想的青年群体,更是处在思想意识和三观重塑和修正的重要阶段。

在新媒体、自媒体普遍应用的今天,技术的革新已经极大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甚至是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职责作用,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路人。

为此,物理电子学院以“引领、教育和服务学生”为目标,依托学院官方微信平台“物电在线”搭建网络教育体系,将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融入信念教育版块、物电版块、物电特辑三大版块,并全新打造网络思政教育新栏目“辅导员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围绕国内外时事热点和重大事件节点开展思想教育和引导,在学生关心的各方面结合辅导员自身工作经验和成长经历对问题展开分析和指导,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答疑解惑,用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感悟和认知,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推进学生网络文明教育。

2 项目实施方法与过程1、核心团队领航做好特色栏目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团队,“辅导员说”形成以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全体辅导员为主、物理电子学院新闻传媒中心工作室(以下简称物电新传工作室)为辅的工作团队,由辅导员队伍负责栏目定位和发展方向,承担主要的文字工作,由物电新传工作室作为技术支撑,实现文字的网络化展示,丰富文章的内涵和形式,增强栏目的吸引力。

2、鲜明主题掌舵“辅导员说”贴近大学生日常和发展积极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坚持传播正能量,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按照时间轴推进,在选题方面突出国家和社会发生的热点和重点事件以及大学生涯的最具代表性的环节,在这些大框架下选择其中某个细小的点作为写作主题,通过见微知著来引发学生共鸣和思考,在鲜明的特色主题下为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指明方向。

首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评审结果

首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评审结果
盂志波、刘峥、罗德华、李培铭、刘 艺
中国海洋大学
浙江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13
《沙画述校史--浙江大学百年 历史写意》微视频
14
《梦里园林》
15
黄腾,母校怀念你
宋秉华、郭修远、王立峰、唐微、何 莎
湖南大学
16
花花世界
周静媛
冋济大学
17
《乞讨》
李联凯、和颖、胡乔辉、王珍珍、普 天启
中南大学
18
《西林正能量-陆超》
矣晓沅
清华大学
4
北大人,不必跟风
陈永利
北京大学
5
6
从888:1说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
【随笔闲谈】匆匆这年
王渤洋
江倩
南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7
放眼高远,立足当下--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是的考虑》
王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
选你爱的爱你选的:毕业季寄语
郝旭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9
唤醒向善的柔软心
叶鑫鹏、吴森丹
作者
报送学校
特等奖
1
山大日记
山东大学党委旦传部、新闻中心
山东大学
2
清华大学思政慕课建设及教学改革
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马克 思主义学院
清华大学
3
发挥大数据优势,开创大学生思想 教育、管理与服务新格局
于乐、张凤寒、李玉纯、叶继武
电子科技大学
4
“别笑我是思修课”微信公众号
王易、张智
中国人民大学
一等奖
1
24
老铁路边的生活一一鹦鹉大
道新五里
佟春玉、高婷、韦基礼、张思敏、王 慧中、谷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作品:三等奖工作案例】法苑工作室“法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作品:三等奖工作案例】法苑工作室“法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法苑工作室——“法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王震一、案例背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重要战略部署。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谈到,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要加强法治意识教育。

当前,高校法治教育体系仍不完善,教育效果有待提升。

部分大学生存在知识缺乏、意识淡薄、法律素养不高等问题,大学生违法违规和恶性案件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具有紧迫性和挑战性。

高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背景下,高校日常管理工作和辅导员工作需要提升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提高法律风险和责任防范能力,因势而为,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作用,为维护高校和谐稳定和培养更多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贡献。

二、案例内容法苑工作室致力于推动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与创新,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维权意识、法律风险防范能力;为大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援助,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线上线下交流学习,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法治素养;开展理论研究,推动高校日常管理与学生事务法治化建设。

法苑工作室围绕“一个平台”、“两个团队”、“三项功能”开展建设,具体如下:“一个平台”:打造“法苑工作室”微信公众号,通过“法治漫谈”、“法治动态、“法治观察”、“法律援助”等栏目,面向大学生开展法治与安全教育;通过互动和留言,及时为大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和帮扶。

“两个团队”:培养“法苑之声”学生团队,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辅导员工作室团队建设,发挥其在大学生日常法制宣传和法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推动辅导员法治素养提升和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三项功能”:着力成为大学生网络“法治课”,辅导员法治素养提升“训练营”,大学生法治教育和高校学生事务法治化“研究站”。

推动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与创新,贴合大学生实际和需求,利用3·15、5·1、12·4等重要普法节点,抓住大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和案件,通过深度原创文章、采访调研、知识测试、普法漫画、校园直播等多种形式持续为大学生提供原创网络法治教育资源和文化。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

附1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
作品创作选题指南
1.新时代特色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教育
2.总在全国网信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教育
3.总在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教育
4.全国高校思想治工作会议精神教育
5.主义观教育
6.推动“三全”育人综合的思考与
7.提升高校思想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思考
8.高校思想治工作育系构建
9.伟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
10.新时代青年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教育
11.新时代青年学生网络素养教育
12.新时代青年学生法治素养教育
13.新时代青年学生教育
14.高校育人协同体系建设
15.高校优秀网络文化建设作品培育
16.高校原创经典文化品牌培育
17.高校优良校风、学风培育
18.校园贷、网络游戏成瘾等热点问题的应对策略
(供创作参考,不限于以上主题)。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一等奖:从新媒体到“心”媒体——“东小农”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一等奖:从新媒体到“心”媒体——“东小农”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

从新媒体到“心”媒体——“东小农”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于兴业东北农业大学“东小农”网络文化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4月,以“倾听青年之声,推进智慧团建”为指导思想,以“围绕时代主题,坚持服务青年”为基本原则,积极探索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着力打造集文字采集创作、网络阵地建设、影像摄录处理、团情调研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室。

2016年“东小农”网络文化工作室成为团中央学校部公示的“全国12所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综合类工作室之一”,并获得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颁发的“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新媒体专业工作室"等荣誉称号,下属平台“掌上东农”在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中取得3次第一,在共青团中央单篇阅读量排名中2次位居全国第一。

并获得团中央学校部“全国高校团系统新媒体应用先锋奖”、中国青年报“第二届校媒·全国高校新媒体运营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一、主题思路“东小农”网络文化工作室作为学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彰显团学风貌为己任,将思想性、校园性、服务性融为一体,积极解读时政热点,弘扬校园文化,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平台阵地东北农业大学“东小农”网络文化工作站整合了广播台、东农学子杂志社、论坛策划中心、网络媒体中心四个学生组织,形成以全国学校共青团“掌上东农”微信公众平台为核心的团学新媒体工作体系,有效提升网络平台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一)做新媒体时代微信平台的领航者掌上东农”微信平台于创建于2013年3月15日,是省内高校最早创建的微信平台之一,是媒体时代高校平台的引领者。

在数年的发展中,紧跟时代潮流,逐渐发展完善,力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现有关注人数60000+,仅2017年一年,“掌上东农”总阅读量173万+,总阅读人数118万+,累计转发量21万+;截至到2018年9月,“掌上东农”累计阅读量达710万+,累计阅读人数达439万+。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打造“掌上华师”服务号,推动第二课堂活动供给侧改革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打造“掌上华师”服务号,推动第二课堂活动供给侧改革

打造“掌上华师”服务号,推动第二课堂活动供给侧改革王涛“掌上华师”项目组通过梳理校内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现状和优缺点,为解决校内各单位活动信息发布不集中、传播效果不明显等原因导致的教育资源闲置或浪费的突出问题,结合当今95后青年大学生的移动化生存现状和个性多元等特征,基于互联网思维中的扁平化思维,遴选校内外导师、优秀在校生组成专业技术团队,采取“P2C”的信息发布模式,建设并利用“掌上华师”服务号平台,实现了第二课堂教育资源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全面互动,精准定位学生需求,促进第二课堂智能升级,创新性地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覆盖面。

以下具体支撑材料将从最初的项目主题和思路、项目过程中的实施方法与实施过程、阶段性的成效与经验以及未来的改进计划四大版块,具体介绍本工作案例的具体内容,以期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网络思政教育创新经验,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一、项目主题和思路“掌上华师”服务号从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供需矛盾入手,基于扁平化的思维方式,增加教育活动供给方和教育活动需求方的互动,从而改变目前第二课堂活动无法精准服务学生、教育资源闲置或浪费的现状,使思政活动智能化。

传统的第二课堂活动基本采用科层制的方式来组织,即学校——学院——年级——班级——个人,中间环节多,运行成本高,速度效率低,信息易失真,导致了教育供给方(学校)与需求方(学生)的联系脱节,互动减少,降低了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而“掌上华师”服务号采取“学校——个人”的P2C模式,所有活动信息直接面向学生个体,不用层层传递,学生可按需自主选择参与,实时进行互动反馈。

通过“掌上华师”服务号,学校可快速精准定位学生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活动安排,使第二课堂活动智能升级。

在设计思路上,“掌上华师”主打便携实用的轻量级APP,平台具有极强的移动性和兼容性。

“掌上华师”服务号不仅具有信息推送与活动报名等相关功能,还能为学校职能部门、学院以及学生组织提供独立的分账号,在为其提供信息发布渠道的同时也扩展了平台的信息来源渠道。

【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作品:三等奖工作案例】“聂导说事儿”个人公众微信平台建设

【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作品:三等奖工作案例】“聂导说事儿”个人公众微信平台建设

“聂导说事儿”个人公众微信平台建设聂旭明“聂导说事儿”个人微信公众平台,旨在打造一个以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网络自媒体。

以“一切为了学生成长,为了学生的一切成才”的服务宗旨,以服务内容的“真实化,特色化,专家化”为基本要求,以“从小的现实故事向深层成长道理的转变”为核心理念,发挥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实现服务职能上由咨询教育向趣味的故事性教育的转变,服务对象上由特殊性向普遍性转变,服务机制上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创建一个环境舒适、师生互动的标准化交流空间,建成一种日常沟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聂导说事儿“小故事大道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思政微信平台》已立项2017年省级普通高校网络文化精品建设项目。

“聂导说事儿”个人公众微信平台优秀工作案例经验总结“聂导说事儿”个人微信公众平台自2016年11月成立以来,共推出独创节目30期,内容涉及大学生校园生活、感情困扰、节日意义等多个方面。

同时结合学校特点开设“魅力女生”评选,心理活动月之“想把我读给你听”两个专项活动,创新的宣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形成了一定的典型性经验。

《聂导说事儿“小故事大道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思政微信平台》已立项2017年省级普通高校网络文化精品建设项目。

1 项目主体思路“聂导说事儿”个人微信公众平台的项目主题是依托微信公众号:niexuming0619做为固定的宣传平台,旨在打造一个以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网络自媒体。

以“一切为了学生成长,为了学生的一切成才”的服务宗旨,以服务内容的“真实化,特色化,专家化”为基本要求,发挥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实现服务职能上由咨询教育向趣味的故事性教育的转变,服务对象上由特殊性向普遍性转变,服务机制上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创建一个环境舒适、师生互动的标准化交流空间,建成一种日常沟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作品:三等奖工作案例】借力网络文化工作室,创新开展网络文化建设

【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作品:三等奖工作案例】借力网络文化工作室,创新开展网络文化建设

借力网络文化工作室,创新开展网络文化建设江西科技学院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停地催生出新的媒介形式,重构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媒介生态。

而媒体的根本使命是传递信息,价值在于信息的影响力。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8年1月31日在京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学生群体成为中国网络用户的重要群体,占比为25.4%,约为1.96亿,其中大学生占七成左右。

学生群体由于其所处的媒介环境以及由此决定的媒介习惯的特殊性,使得“微媒体”在年轻群体中发展迅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则主要体现在,大学生作为一批年轻的力量,对于新生事物的接纳度和使用率极高,所以微媒体在大学生中的使用广度又要求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扩大覆盖面,这也决定了高校是推进融合媒体发展的沃土。

针对此,我校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学校“一建倾心”网络文化工作室为依托,借力“微媒体”、聚力“融媒体”,进行聚合,将网络中的微内容组织起来在统一的地点提供阅读或其他处理。

打造了一个有内容,有温度,有影响力的网络高校思政教育平台。

微媒体,是指由许多独立的发布点构成的网络传播结构。

微媒体创造的内容简单易读,互动性比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要强,内容的创造者与阅读者是面对面的强关系。

且微媒体下信息内容多、差异大、增值快、范围广,自主选择、被关注、被评论、转载等等,形成了一条自适应的网络结构,且不断快速重组、延伸。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一、主题与思路(一)主题:借力“微媒体”、聚力“融媒体”,以网络文化工作室为平台,畅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渠道,做好网络舆情监控。

“一建倾心”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瞄准两个目标:一是占领学生爱用、常用的“微媒体”网络高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做好聚合服务,搭建好和学生互动的桥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 (1)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 (1)

《苦乐交融育英才粉笔无言写春秋》吕荣一、活动背景曲靖师范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育人为目标,以学风建设为重点,大胆创新改革,积极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强化具体实施手段,微信公众号《曲师学工在线》旨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扎实有效地做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利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平台着眼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立足于学生各种需求,“教育管理”、“奖惩助贷”、“听你说”等专题在线发声,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小落细落实;“反邪防邪”、“校内新闻”等专栏将思政工作透明化,旨在增强学生对曲师的了解程度;“建言献策”、“答学生问”等意见平台,耐心细致解答学生疑惑,创建和谐校园。

经过不断实践和完善,不仅实现了预期效果,并且扩展成为学校实施思想教育、了解学生动态、把握学生舆情、开展学生研究的中枢系统。

曲师学工在线微信平台作为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途径,其时效性已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形成基本共识。

二、具体做法和特色《曲师学工在线》微信公众号是曲靖师范学院宣传思想工作的精品项目,同时也是宣传思想工作开展的重要阵地。

以“ 苦乐交融育英才粉笔无言写春秋”为宗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入学生公寓,走进学生集体,走进学生心田。

《曲师学工在线》的开展主要是以新媒体平台为载体,以学生班级、社区、社团为主要阵地、以学工队伍、党员干部为主体、以在线咨询、新闻宣传、专题专栏报道为主要形式”,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具体做法如下:(一)掌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以新媒体为载体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在新媒体迅速传播的背景下,曲师学工在线新媒体平台顺应新局势,借助线上发声,快速搜集学生的关注热点,专题开设“听你说”栏目,每周一期通过线上热点问题分享交流,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思辨认知;同时采取线上(在线热点讨论)线下(“辅导员之声”)联动,分别解决学生疑难问题,有效解决学生舆情。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二等奖:深入应用新媒体技术,构建高活跃度掌上心理社区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二等奖:深入应用新媒体技术,构建高活跃度掌上心理社区

深入应用新媒体技术,构建高活跃度掌上心理社区李媛、刁静、雷霖为积极适应当前大学生对新媒体和手机上网的使用偏好,深入推进“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经过电子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精心酝酿,“话心”APP于2017年9月正式上线,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应用,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广受欢迎的高活跃度掌上心理社区,极大促进学生自助性心理素质和他助性心理素质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同时,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引入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动态化管理,增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精准化、规模化的发展。

一、项目主题和思路1. 项目主题本项目的主题为“连结成长”,其中:与内连结,借助“话心”APP强化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促进其内在成长(Inside Growth)的发生;与外连结,通过“话心”APP掌上心理社区,增进学生社会兴趣的发展,引领同学彼此关心、相互支持,促进其外在成长(Outside Growth)的延展。

2. 项目思路在项目思路上,旨在通过“话心”APP高活跃度掌上心理社区的建设,深入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精神,结合新媒体技术深化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不仅有效促进学生自助性心理素养的提升,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心理知识和技能,更恰当地进行自助和求助,更好地维护和促进其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时积极强化学生他助性心理素养的形成,使其对他人的心理、情绪状态和改变能够更敏锐地进行觉察和理解,同时掌握更多心理关怀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和促进他人的心理健康。

具体来说,在教育教学方面,“话心”APP掌上心理社区为同学们提供了24个心理素质提升项目,着力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进行心理护航。

同学们可自由选择自己想参加的项目,每完成一个项目,都会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累积到一定标准,还可以兑换相应的证书和创新学分。

学生可以直接在APP上进行项目浏览、报名参与、扫码签到、作业提交、积分审核、证书兑换、学分授予,同时APP还可支持同学生成自身的在校心理素质提升简历,忠实记录学生所有参与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微传播”时代高校校园媒体的生存之道

“微传播”时代高校校园媒体的生存之道

“微传播”时代高校校园媒体的生存之道
魏艳
【期刊名称】《青年作家》
【年(卷),期】2015(0)4
【摘要】本文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传播技术时代为背景,探讨新形势下高校校园媒体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取得进一步发展,掌握高校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动权。

【总页数】1页(P50-50)
【关键词】微传播;高校校园媒体;媒体融合
【作者】魏艳
【作者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相关文献】
1.新媒体时代如何提高校园媒体的传播力 [J], 赵明明
2.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品牌建设及传播策略探讨 [J], 肖茹予;石春林
3.全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传播问题及其对策 [J], 孟照东; 叶辰阳; 曹华冰
4.微传播时代高校校园微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山西省高校为例 [J], 武海凤
5.微传播时代高校校园微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山西省高校为例 [J], 武海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力“微媒体”,聚力“融媒体”,打造高校网络工作室滕晓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停地催生出新的媒介形式,重构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媒介生态。

而媒体的根本使命是传递信息,价值在于信息的影响力。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8年1月31日在京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学生群体成为中国网络用户的重要群体,占比为25.4%,约为1.96亿,其中大学生占七成左右。

学生群体由于其所处的媒介环境以及由此决定的媒介习惯的特殊性,使得“微媒体”在年轻群体中发展迅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则主要体现在,大学生作为一批年轻的力量,对于新生事物的接纳度和使用率极高,所以微媒体在大学生中的使用广度又要求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扩大覆盖面,这也决定了高校是推进融合媒体发展的沃土。

针对此,我校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学校“一建倾心” 网络文化工作室为依托,借力“微媒体”、聚力“融媒体”,进行聚合,将网络中的微内容组织起来在统一的地点提供阅读或其他处理。

打造了一个有内容,有温度,有影响力的网络高校思政教育平台。

微媒体,是指由许多独立的发布点构成的网络传播结构。

微媒体创造的内容简单易读,互动性比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要强,内容的创造者与阅读者是面对面的强关系。

且微媒体下信息内容多、差异大、增值快、范围广,自主选择、被关注、被评论、转载等等,形成了一条自适应的网络结构,且不断快速重组、延伸。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一、主题与思路(一)主题:借力“微媒体”、聚力“融媒体”,以网络文化工作室为平台,畅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渠道,做好网络舆情监控。

“一建倾心”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瞄准两个目标:一是占领学生爱用、常用的“微媒体”网络高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做好聚合服务,搭建好和学生互动的桥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不仅在理念上推陈出新,还有一系列模式上的创新。

工作室始终坚持以“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互动性”四性为发展标准,将思想教育、教务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融为一体。

大力推进工作室品牌化建设、项目化运作、优质化产出,着力开展具有创新性、示范性、标杆性网络品牌文化活动,一方面“总体联动”,另一方面“有效对接”,推动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现实生活的互动、互通、互融,发掘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正向作用。

实现学校信息“全公开”,学生信息“全知晓”。

打造立体式的信息传播模式,实现正能量信息的第一时间全方位传递。

“一建倾心”网络文化工作室以现有微信公众号等为资源取向,进行整合,结合各微媒体平台特点,积极探索适合工作室发展的道路。

预期形成“五个一”的成果,即一个在校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生团队,一个高水平的学生门户网站,一系列影响力大的校园线上线下品牌教育活动,一系列具有示范效应的校园网络建设典型案例,一个系统的的校园网络舆情监控体系。

(二)思路:以学生组织为依托,以“微媒体”网络平台为阵地,以打造线上线下校园品牌教育活动为内容,以制作学生喜爱的网络微产品为补充。

1.以学生组织为依托“一建倾心”网络文化工作室的核心是培养四支队伍:一是由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和教育学者组成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文化研究队伍;二是由学生工作干部为主、专家学者和优秀学生为辅的网络评论员队伍;三是负责网络产品研发和网络技术维护的技术骨干队伍;四是负责采编校内外新闻、思想政治教育、科技文化等相关文章的网络文化内容产出和互动传播队伍;五是负责跟踪学生动态、加强网上引导的舆情监督队伍。

其中,学生骨干队伍我们称为“学工君”,对其进行“组织化引导、自主式管理”的模式,分为新媒体运营部、舆情监控部、技术研发部、创意推广部和秘书处,各部门设立一名部长或负责人,部长或负责人负责制定符合部门自身的工作制度、考核制度等管理制度,打造一支“严肃活泼”的网上思政队伍。

2.以“微媒体”网络平台为阵地“一建倾心”网络文化工作室是把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各类“微媒体”,在人力、内容、技术、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聚合、整理,着力打造四个平台:一是完善辅导员博客、学工微博及校园微信公共账号等“微媒体”,利用其带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形成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二是以校园动态为核心,关注学生、做好服务,完善综合网络交流管理服务平台;三是利用网络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实际需求进行调研,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的网络调研预研平台;四是利用人力和技术手段及时捕获网络舆情,分析舆情动态的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平台。

工作室自2014年成立以来,打通社交网络“最后一公里”,成立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在线”微信公众平台、学工君微博、“萌新QQ群”、“建大学工君”抖音号、“学工君有话说”等平台。

利用这些平台,我们还推出了约客、学工大数据、微党课、学工实验室、NUW漫画(思政人物百讲)等新内容增强平台与关注者之间的交互性与趣味性。

同时,工作室根植“微媒体”,利用各种媒体平台相互搭台、互相影响,为不同需求学生提供服务。

通过学工君QQ、西建大吐槽墙、万能酱等平台,不仅在解答同学心理困惑与需求倾听,还能及时做到下情上达,搜集和分析舆情动态,做好舆情管理。

3.以开展线上线下主题品牌教育活动为内容“微媒体”具有覆盖面广、时效性快、互动性强等特点,通过剖析研究各类媒体的规律和特点,以其为载体,聚力“融媒体”,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形成各类线上线下品牌主题教育活动。

工作室通过线上设置议题、形成互动,线下开展活动、强化参与。

通过线上线下的对接,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参与度高、成效显著的主题教育活动,破解传统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题。

大力推进四类网络品牌教育活动:一是开展“敬畏、感恩、责任”、“创建优良学风”、“微党课”、“诚信月”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开展“微话题、微解读、微访谈”、网络文化节,“毕业季专题”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三是开展辅导员“约客”、大数据报告、“学工实验室”等学生交流活动;四是融合各类“微媒体”,发起“网晒好习惯”、“优秀学生感言录”、“七一党员有话说”等参与性、互动性强的各类学生活动。

4.以制作学生喜爱的网络微产品为补充为了结合新媒体的特点,紧跟时代步伐,就必须制作出学生喜爱的网络微产品,如微电影、博文、MV、原创漫画、APP软件等。

通过这些微产品传播正能量,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于无形。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创作了如校园地图原创漫画、“学工君”文化衫、“学工君”卡通形象、“学工君”玩偶、原创MV“再见不再见”、原创歌曲“建大人的歌”、毕业季辅导员MV、建大U盘、书签、校园风景卡套、鼠标垫等一系列学生喜爱的网络衍生微产品,增强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加大了网络工作室的影响力。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一)搭建“一建倾心”网络文化工作室组织架构“一建倾心”网络文化工作室隶属于学生工作部(处),以“红客联盟”学生社团为依托。

工作室的组织架构包含领导小组和学生骨干两支队伍。

工作室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任顾问,学生工作部(处)长任组长,全面负责工作室建设的总体规划,理顺工作体系。

成员有:学生工作部(处)教育管理科全体成员、草堂校区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各学院负责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

其中,办公室设在教育管理科,由教育管理科一名老师担任工作室指导老师,同时聘请学院辅导员、专业教师等作为兼职指导老师不定期地向学生骨干开设培训课程、课余指导等。

领导小组由20位老师组成,涵盖了学生工作队伍的各个部门,全面负责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的总体规划,为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组织的保障。

(二)制定“一建倾心”网络文化工作室相关管理制度工作室制定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建倾心”网络文化工作室“红客联盟”组织章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建倾心”网络文化工作室“红客联盟”例会制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建倾心”网络文化工作室“红客联盟”评优制度》以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处)“一建倾心”网络文化工作室“红客联盟”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分别就工作室设立的意义、管理制度、考勤制度、选拔条件、考核制度、相关职责等做出明确规定,规范了管理、培训、激励等一系列办法,以实现工作室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尤其建立师生网络工作保障和激励制度。

将学生在网络文化工作室中从事的相关工作与创新实践活动和专业能力拓展相结合,纳入学生的考核体系;将教师在网络文化工作室中的执行和指导工作与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量计算相结合,纳入教师已有的考核体系。

(三)提供“一建倾心”网络文化工作室条件保障硬件方面,学校配备了共计200平米的专用办公室,配备了1台服务器、10台电脑、投影仪、单反相机、液晶电视等设备支持。

在支持学生骨干团队建设过程中,学校本着鼓励参加、精选聘用的思路,每年从勤工助学规划中,专门划出一定名额,提供补助,确保学生网络团队队伍配备,并在活动开展、培训学习、技术维护等多方面给予经费支持。

同时,专门配备一支专业教师队伍,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指导和培训等学习活动,着力培养校园网络文化方面的拔尖创新人才。

(四)优化“一建倾心”网络文化工作室培养方案建立工作室成员分类培育机制,为成员量身打造网络角色身份,明确各级工作要求,形成矩阵式团队结构。

社团围绕着团队凝聚力建设、网络思政创意、多平台内容统联、高校舆情引导、摄影编辑、新媒体特征、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组织相关培训,培训由最初的部内课时制改为跨部门培训,由社团指导老师牵头组织沙龙和头脑风暴,专业社团“大牛”、学工技术骨干进行摄影、PS、AE、爬虫软件等专业强度高的培训,将更多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在网为网,技术思政。

(五)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做好舆情监控学校不断探索新媒体网络对话机制,创新联动舆情工作模式,加强网络舆情工作建设,成立了“舆情信息收集小组、舆情调查分析小组、网络评论引导小组”三支队伍,真正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最新思想动态。

工作室制定了网络舆情监控值班制度,每周不间断值班进行实时监控。

重点时段、敏感时段和突发事件24小时值班制;校内网络监控上报,对舆论进行监控、引导、分析、研判、上报;对校内微信群、 QQ群、BBS、百度贴吧等进行实时监控,并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对具有发生群体性舆论的事件与指导老师进行提前研判,制定话术,统一行动,积极回复,争取绝大多数还未做出表态的“中间人群”,传播正能量。

此外,形成网络信息通报反馈制度,实行网络信息定期通报和重要问题定期反馈制度,把校内外网上有关重要话题和敏感问题分析整理,及时了解网上思想动态,做好针对性相互沟通和应对处置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