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doc
沈阳市中考议论文概述
2002——2013沈阳中考议论文阅读汇编(2002)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21-27题。
(15分)读书与思考钟敬文①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
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
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叫做“记诵之学”,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
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书。
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
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
如果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
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
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
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
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
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③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学说涌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接不暇。
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
但也有些青年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
里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
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不思”、“不学”,那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罔”和“殆”的危机。
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
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
读外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此。
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 。
④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选自2002年3月6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2023年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文阅读8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2023年辽宁省议论文阅读8篇目录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礼乐文化(2023辽宁盘锦) (2)在全社会弘扬奉献精神(2023辽宁锦州) (4)奋跃而上飞速奔跑(2023辽宁营口) (5)巧借外力助己成功(2023辽宁葫芦岛) (6)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023辽宁阜新) (8)志存高远脚踏实地(2023辽宁本溪) (9)学会欣赏他人(2023辽宁大连) (11)议论文阅读(2023辽宁沈阳) (12)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礼乐文化(2023辽宁盘锦)殷慧①“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礼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与灵魂。
北京冬奥会开幕盛典上,雪花飞舞,火炬点燃,烟花绽放,中国向世界张开热烈的臂膀,当冰雪之约如约而至的那一刻,我们激动万分。
这场盛大庄严、气势恢宏的仪式,彰显着中国礼乐文化的魅力。
新的时代环境下,中华礼乐文化需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和时代意义。
礼乐文化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去年全国“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红毯铺道,红旗漫卷,被待以“国家最高礼遇”的英雄们前往人民大会堂,登上授勋台的那一刻,我们百感交集,为自己的英雄自豪,也为生活在英雄的国度而骄傲。
礼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在古代,礼乐文化是庙堂之上的“阳春白雪”,普通百姓只能对其“敬而远之”。
现代社会,我们要让礼乐文化走近普通百姓,引导普通人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们可以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让百姓知礼、懂礼、用礼,营造更为和谐美好的社会局面。
③为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我们要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新性发展。
学校和媒体在创新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近些年,一些学校开发了大量现代礼仪课程,受到学生和社会人士的热烈欢迎。
媒体方面,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全国首档中华礼乐传习系列节目,如《尊师礼》篇,设计了“正冠、献桃枝、敬茶、训诫、赠书”等现代师徒礼仪;《成人礼》篇,从花木兰从军出征保家卫国,讲到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让人看到“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念贯通古今。
2019年沈阳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15篇
一、(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7分)从“读书好”走向“读好书”①世界读书日前夕,一项阅读调查显示,在半数成年国民更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时,近一成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1/3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
“屏”阅读,已与传统的“平”阅读平分秋色。
【A】②几年前,就有人惊呼,我们已经进入读屏时代,青少年成为被电子屏夺走的一代;更有人简单将读屏与碎片化的浅阅读画上等号,呼吁多读书、少读屏。
事实上,无需将读屏和读书割裂,乃至对立起来,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无可非议。
【B】③对于那些互联网原住民来说,他们选择读屏,拥抱更简捷的阅读方式,实则属于阅读本能。
而一些人爱读纸质书报刊,也多与阅读习惯有关。
双方不妨少一些“洁癖”,多一些接纳。
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
无论读屏还是读书,要义在读。
与其纠结于读屏与读书之间的轩轾,不如反身自问:今天我阅读了吗?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
读书也好,读屏也罢,惟有热爱阅读,精神才能挺立,深切理解“再卑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把阅读当成生活方式,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
每个人的心怀都是一道河水,多阅读多吸收,方能心灵丰沛,奔流向前。
④对于热爱阅读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堪称最丰盛的时代。
然而,与过去单一的选择相比,如今“过剩”的选择机会,也让人困惑与惶恐。
在五花八门的新书中,什么书才是好书?有作家说,在信息海啸中,读书要会做减法,要学会找“小岛”、找“海床”、找“支点”、找“自己”。
诚哉斯言!当前,“读书好”已是社会共识,但得承认,“好读书”和“读好书”仍是需要努力的目标。
更堪忧的是,为数不多的阅读时间,往往被营养价值不大的无效信息所裹挟,被缺乏深度的平庸书籍所填塞。
于是,我们变得无所不知,却无一精通;我们看似很忙,实则很盲。
更有甚的是失去了自我。
这愈发证明:读屏时代,更需价值坚守。
⑤蒲松龄尝言:“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2023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真题及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真题及答案篇章一:探究网络科技对青少年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网络科技在青少年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网络科技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给青少年的成长与教育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究网络科技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背后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一、信息获取便利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轻松获取到大量的信息资源,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然而,信息的过载也使得他们面临着不能准确筛选、辨别信息真伪的难题。
因此,学校应加大对信息素养的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社交互动模式的改变网络科技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的社交互动方式,如社交媒体、在线游戏等。
这使得他们能够与更多的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但同时,虚拟社交也带来了隐私泄露、沉迷网络等问题。
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社交工具,教育他们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避免沉迷于虚拟世界。
三、学习方式的创新网络科技为青少年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与方式,如在线学习平台、教育APP等。
这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协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发展。
然而,网络教育也面临着信息不准确、学习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学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发展并合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确保学生能够受益于科技发展。
结论:网络科技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正面的积极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影响。
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和善于利用网络科技,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避免沉迷,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以更好地适应当今数字化社会的发展。
篇章二:关于加强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语文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加强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及相应的措施。
一、加强阅读能力培养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核心。
加强阅读能力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表达、思考等能力。
沈阳中考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沈阳中考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2007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 文 试 卷★考试时间1 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卷面的文字书写要求规范、工整、清楚,标点正确。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25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敦煌.莫高窟 ,它的第249号窟复.制品正在沈阳世界遗产博览会上展出。
这组艺术珍宝包括一尊弥勒佛、两尊菩萨和分为11个部分的敦蝗壁壁画组成。
虽是复制品,但论近观还是远看,都与实物相差无几,令人叹为观止。
(1)请在后面的横线上写出加点字“复”的读音: (1分)(2)按照部首检字法,加点字“煌”应查 部。
(1分)(3)填人选段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分)A.横空出世B.举世闻名C.得天独厚D.高山仰止(4)选段画浪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1分)2.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
B .茅盾是现代着名作家,我们学过他创作的《白杨礼赞》。
C.《日出》中的人物有小职员黄省三和银行襄理王利发。
D.《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
3.走进名着。
(4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祥子的泪要落下来。
他不会和别人谈心,因为他的话都是血作的,窝在心的深处。
①本段文字选自小说《 》。
(1分)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发生在祥子身上的一件事。
(2分)(2)这个人物生性狷介而总是落落寡合。
恩师被杀,他却违逆众人,反对发电报。
他与作者在回国后结成好朋友,由于苦闷困顿.最终悲惨地死去。
这个人物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抬》,他的名字是 。
(1分)4.诗文默写填空。
(8分)(1)(I)山舞银蛇, ,欲与天公试比高。
(2) 浩荡离愁白日斜, 。
(3) ,夜吟应觉月光寒。
(4)塞下秋来风景异, 。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1辽宁沈阳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犀.利(xī)瞭.望(liáo)陨.落(yǔn)首当其充.(chōng)B.热衷.(zōng)希冀.(jì)暄.闹(xuān)金碧.辉煌(bì)C.吮.吸(shǔn)隧.道(suì)琐屑.(xiè)茅塞.顿开(sè)D.呵.护(hē)载.重(zǎi)冗.长(rǒng)消.声匿迹(xiāo)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_____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_____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
期盼“崇尚英雄”_____,光荣永远_____,英雄永不独行。
A.尽管勉励蔚为大观传递B.无论激励蔚然成风传承C. 尽管激励蔚为大观传递D.无论勉励蔚然成风传承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
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飞翔,会让他见识到你未曾见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到更宽更远。
A.“青春”是形容词,“才”是副词,“力气单薄”是偏正短语。
B.“即使力气单薄,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
”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复句。
C.“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中的“是”充当此句谓语成分。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之一是:在“更宽更远”后添加“的地方”。
4.某校某班召开读书学习交流会,同学们畅谈了自己的学习收获。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样是()(3分)A.书路说:“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我最欣赏简·爱,她出身卑微,也不美丽,但在罗切斯特面前自尊自爱。
她是我的女神!”B.思琦说:“侠义精神最有魅力,我特别喜欢《水浒传》中的武松大闹野猪林、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的故事。
沈阳市中考议论文
2002——2013沈阳中考议论文阅读汇编(2002)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21-27题。
(15分)读书与思考钟敬文①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
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
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叫做“记诵之学”,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
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书。
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
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
如果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
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
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
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
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
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③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学说涌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接不暇。
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
但也有些青年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
里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
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不思”、“不学”,那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罔”和“殆”的危机。
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
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
读外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此。
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 。
④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选自2002年3月6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共15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悠闲.(xián)潮.汐(cháo)卖弄.(lòng)由.光可鉴(yóu)B.空灵.(líng)要塞.(sāi)循.环(xún)穿.流不息(chuān)C.伟岸.(àn)敦.实(dūn)叮嘱.(zhǔ)海阔.天空(kuò)D.笼罩.(zào)记栽.(zǎi)映.衬(yìng)各得其所.(suō)2.(2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ㅤㅤ在东北,滑冰是一项有着魅力的运动。
是踩着冰刀在冰面上轻舞飞扬的曼妙,还是坐着雪车滑行时的快意,这些都是来自冬天最慷慨的馈赠。
在大自然的鼓励下,东北人民已经了与寒冷共存的奥秘。
A.特别无论风驰电掣看透B.独特尽管风风火火参透C.特别尽管风风火火看透D.独特无论风驰电掣参透3.(3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ㅤㅤ①中国民歌的体裁..,其中以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最具代表性。
②劳动号子..非常丰富是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
③它产生于劳动,又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着劳动的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
④由于劳动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劳动号子的种类繁多,如工程号子、船夫号子、农事号子等。
A.“体裁”是名词,“丰富”是形容词,“民间歌曲”是偏正短语。
B.“劳动号子是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这句中,“结合”作谓语。
C.“它产生于劳动,又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
”这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将“由于”改为“既然”。
4.(3分)某校开展以“漫步经典”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某班同学分成四组,各展才艺。
下面设计所涉及的经典内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取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渔家傲》中的内容,完成书法作品。
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议论文阅读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24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每8个阅读编为一组,有答案。
每一套题目序号都是从“1”开始,便于对照答案。
答案附在每一套的后面,以减少翻检查找之苦。
每一套均可独立成卷。
第一套中考议论文试题汇编答案【一】(2024年·北京卷)(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共7分)①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这就为我们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
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迅速发展、壮大国家战略人才队伍,已成为我国实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重要任务。
因此,我们应。
②究竟什么是“拔尖创新人才”?所谓“尖”,即在从事的领域,有开阔的学术视野、高水平的业务素养和技能,能够占据前沿领军地位;所谓“新”,是指能够创造新知识、开拓新领域、发明新技术。
这样的人才,能够在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向上发挥关键作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需要。
③作为拔尖创新人才,还必须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要以时代、国家需要为己任,勇于担当。
正如七十多年前,一批科学家,以国家利益为先,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祖国,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是这样一批具有高尚爱国情怀、强烈担当意识的顶尖人才,勇敢地担起了强国的时代重任,在国家发展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新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也应该像老一辈科学家那样肩负起国家和时代使命。
④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明确自主创新这一培养方向。
当今世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
自主创新能力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大量自主知识产权,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才能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我国自主开展的5G技术研究,从标准引领到应用规模化发展,从技术突破到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精]中考语文五套议论文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中考语文五套议论文阅读理解题(附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8分)读书重在选择潘裕民①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
”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②读书要有所选择,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也许有人会说,博览群书被古人提倡,现在我们为什么非选择不可?我们知道,西潮东渐以前,中国有的学者曾有“读尽天下可读书”的抱负。
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有很大差别。
古时书少,很多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简意赅。
即便是古代散文,篇幅也不是很长,博览群书比较容易。
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
③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一生读书无数。
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去参观国会图书馆,图书馆的人因其藏书量大而骄傲,同去参观的人也无不为之惊叹,只有钱钟书一个人默不作声。
图书馆的人问他有何观感,他忍不住笑着说:“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这话看上去风趣,却是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
19世纪英国作家罗斯金就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
”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
④毛泽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领导人,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
”他所说的“奇书”,不在择读之量,而在择读之内容与效果。
毛泽东的择书,排在前三位的是哲学、马列和文史,尤其在他晚年时,仅《红楼梦》就阅读和收藏了20种不同版本的线装书。
当然,那些与他的实践活动关系不大的书籍,他也有选择地阅读了很多。
⑤人们常说:“开卷有益。
”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都是“有益”的。
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更要有所选择。
美国哲学家阿尔考特曾说过:“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9篇(2003—2018)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辽宁沈阳议论文阅读9篇(2003—2018)人贵立志①人贵立志。
立志是事业的起点,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
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
”由此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既是指引又是动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②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
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这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更多的人在立志时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
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
比如,被林则徐誉为“绝世奇才”的左宗棠,很早就怀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之志。
尽管他三次赴京会考皆名落孙山,直到40岁还是一介布衣,但救世济民之心毫不动摇,潜心研究中外舆地军略,后来被人誉为“天才军事领袖”。
在抵抗外国侵略方面,他先是抱病、带着棺材前赴西北指挥,在新疆战胜了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军队后,又挫败了沙皇对中国西北的侵略阴谋,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后来,他在中法战争中坚决抵抗法国侵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④关于立志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17年的《致黎锦熙信》中有过深刻论述:“今人所谓立志,如有志为军事家,有志为教育家,乃见前辈之行事及近人之施为,羡其成功,盲从以为己志,乃出于一种模仿性。
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
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
”这就是说,只有把立志建立在深明哲理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盲从,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
⑤毛泽东同志不但对如何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而且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做出了光辉榜样。
初中中考 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1)
初中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1)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读书人是幸福人谢冕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
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它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
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
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人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
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⑤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
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
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
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考试题及答案.doc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现代文阅读(共5题)评卷人得分1.失败不是成功之母阿元①“失败是成功之母”可能是中国最著名的一句格言,它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是相当的高。
原因之一是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失败,原因之二是在失败之后人们需要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破碎的心灵。
②但阿元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用来自我安慰当然不错,但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就未必有效。
③其实,失败和成功之间,绝对没有无法割裂的联系。
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叫。
比如说项羽,从江东起来,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但垓下之败让他永无翻身之地,因为他自杀了。
还有李自成,现在的历史学家研究表明,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至少有五次机会可以战胜满清,过足当皇帝的瘾,但最终他被杀掉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人的失败之所以没有成为成功之母是因为,他们失败之后就死了,根本没有机会。
那么咱们就举一个失败之后没死的,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统帅——拿破仑。
在拿破仑的一生中有两次__________________的失败,一次在莫斯科,一次在滑铁卢。
两次失败的主要原因也差不多,因为拿破仑的扩张让他成为了欧洲的公敌。
就像俗话说的,双拳难敌四手,好虎难顶群狼,拿破仑的两次失败都是败在了欧洲其它国家的联合上,一代天骄拿破仑最终是死在了圣赫勒拿岛上。
④以上的例子充分地证明,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
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是需要一些条件的,比如说失败的当事人要能正确认识失败,合理评估自己。
⑤美国一个非常著名的推销员在谈到他为什么会成功的时候,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在推销《幼儿百科全书》时对一家人说,他的这套书能解答孩子们提出的任何问题。
然后他又对那家的孩子说:“小朋友,你随便问我一个问题,看我怎么从书上找到你想知道的答案。
辽宁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议论文阅读5篇
议论文阅读5篇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
(15分)识人待人慎“爱屋及乌”匡吉①心理学上有一种“光环效应”,即看到一个人的某一方面是优秀的,就会认为他方方面面都优秀;与之相应还有“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方面有不良印象,就会对这个人的整体评价偏低。
因此识人待人,须理性客观,全面公正。
②识人待人要警惕“光环效应....”与“恶魔效应”。
“光环效应”或“恶魔效应”,皆属典型的情感旁移。
据《说苑》记载,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后,询问姜太公拿殷商臣民怎么办。
姜答道:“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遂建议把他们斩尽杀绝。
尽管建议未被采纳,但“爱屋及乌”“恶其余胥”两句成语却广为流传。
③要防止因“爱”或“恶”而产生偏见。
因“爱”或“恶”,最终将态度与情绪覆盖到与对象相关的一切,其实很不理性。
“一俊遮百丑”“一丑遮百美”的片面倾向,影响对人或事物本质的认知。
一家企业需要选聘一名总经理秘书,人力资源总监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了推荐,但却无视了被推荐人文笔不佳、爱出风头、不能严守公司秘密等不适合秘书岗位的特点,最终给总经理的工作带来了诸多麻烦。
④使用一名不合适员工造成的后果,可能污染的只是河流;但如果以爱屋及乌与憎屋及乌的情绪覆盖去识人待人的话,污染的就不仅是河流,而且是污染了整个水源,从而损害了整个社会精神文化基因。
⑤与人相处要避免“爱屋及屋”或“憎屋及乌....”。
如果喜爱一个人,就觉得1这个人一切都是好的,哪怕品行不端、作恶多端、为非作歹的恶人,都是自己圈子里的朋友,都要处处袒护,甚至越过法律与道德的底线,不惜违法乱纪。
某人协助好友贩毒,结果自己身陷囹圄。
如果不喜欢一个人,“憎而不知其美”,以为这个人一切皆恶,哪怕他品德高尚、心地善良、作风正派,便处处排挤挤他,并牵连其周围的所有人。
结果会自陷孤立,即使春暖花开之季也觉冷如三九冬日。
⑥干部用人也要防止“爱屋及乌”或“憎屋及乌”。
如。
如果领导干部一旦对某个人有好感,就对他百般信任、非用不可,甚至连缺点也不在乎,可能就会“带病提拔”;一旦对某个人有成见,一点余地也不留,甚至因为一句话、一件事就坚决不用,极易“因瑕废玉”。
沈阳中考分类二4:议论文阅读
沈阳中考:阅读理解——议论文※沈阳2005(四)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7—31题。
(15分)①大仲马说:“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
”这话在今天看来也是不无道理的。
②确实,在生活的道路上,极少有人是一帆风顺的,都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有的人在逆境中奋起,做出了很多成绩;也有人没有勇气正视人生,沉沦下去。
然而,生活是位严肃的老人,他绝不会可怜懦夫,相反,只欢迎那些笑着面对人生的人。
③列夫·托尔斯泰就是这样的人。
据说,托尔斯泰读大学文科班时,曾经连续两个学年考试不及格,无法毕业,只好退学回家。
但他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坚定、执著地追求着人生的真谛,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有了名著《战争与和平》、《复活》的问世。
试想,假如他当初自暴自弃,那么世界文坛恐怕就会少了一颗巨星。
④也许有的人认为:这并没有什么,托尔斯泰所受的挫折和某些人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
⑤这里的某些人,自然包括那些后天或先天有残疾的人。
美妙音乐他们听不见,艳丽的鲜花他们看不见,世界给予他们的,他们无法去取,而他们应该得到的,却又常常失去。
和常人比起来,他们每走一步,都要付出超过常人几倍的力量。
请看看真正有志的人是怎样做的吧!⑥北京造船厂青年工人刘京生,因公致残,失去双臂,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瞬间变成了残废人,他苦恼过,可是他并没有颓唐,而是重新奋起,刻苦自学,成为一个青年书法家。
⑦海伦·凯勒是个先天不足的人,她又聋又哑,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成为著名的教育家,海伦说得好:“我滑落过好几次,跌倒、摔得头破血流,然而我战胜了自己,继续攀登,因为我看见灿烂的云霞在向我招手,希望的顶峰就在面前。
”⑧正是非凡的乐观精神造化了他们伟大的人格,使他们获得了成功。
⑨然而在这个世纪之交的时代,有些人却在一时的挫折面前退却了。
不是有人发出了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感慨吗?不是有人因高考落榜而一蹶不振吗?生活中遇到不幸是必然的,可毕竟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在召唤我们。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议论文阅读(含解析)
议论文阅读一、(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把鲜花和掌声送给“备份英雄”①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伴月升空,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开始了为期半年的空间站生活。
至此,我国圆梦太空的航天员已有13位,这一数量是我国所有航天员人数的三分之一。
今年早些时候,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聂海胜在天宫号空间站展示了一张我国现役共34位航天员的合影。
其中有一个人显得很特别,他是我国第一批航天员中唯一尚未执行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邓清明。
自1998年宣誓成为一名航天员,23年间,邓清明每一天都在为实现飞天梦想而努力。
因为微弱的差距,他先后错过了成为神舟九号、十号、十一号执飞航天员的机会,并数次进入备份乘组。
每一次从零开始备战,邓清明都和主份航天员一样完成同样数量、难度和标准的训练。
②如今,55岁的邓清明依然坚持训练。
他说他永远记得,和自己同为第一批航天员的陈全说过,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我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
”通过媒体报道,人们了解了邓清明的故事,给予了他不亚于任何飞天航天员的肯定和赞扬——“虽未披甲征战,已是鞠躬尽瘁。
”“鬓微霜,又何妨?”“你同样是中国航天的英雄。
”③事实上,除了邓清明,在中国航天史上,还有包括陈全等在内的5名直到退役也没能飞上太空的航天员。
然而,正是有了他们与战友间相互督促、你追我赶的训练,才让我国拥有了各方面素质均过硬的飞天好手;正是因为他们坚持多年一丝不苟地执行备份任务,才让所有参与发射任务的人既踏实又安心。
在那些圆梦太空的航天员中,最海胜也曾3次备份,驾驶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对接的刘旺,则为那一刻整整准备了14年!④这样的“备份英雄”,同样存在于其他领域。
在2015年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经过严格训练的女飞行员陶佳莉作为备份和编队战机一起起飞,但没有通过天安门广场。
她说,这也是一种受阅,检阅的是集体主义精神和对待不同分工的工作态度。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初三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详解附写作范文
沈阳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用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本试卷卷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2.考生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在本试卷卷上作答,答在本试卷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卷包括三道大题,23道小题,共8页。
如缺页,印刷不清,考生须声明。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2题每题2分,3~4题每题3分,第5题每空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意境.(jìnɡ)霎.时(chà)企.盼(qǐ)奈.人寻味(nài)B.镶.嵌(xiānɡ)邀.请(yāo)称.职(chèn)十拿九稳.(wěn)C.威.严(wēi)吟.唱(yínɡ)促.拥(cù)胸有成竹.(zhú)D.契.合(qiè)飘.逸(piāo)较.量(jiào)不言尔.喻(ér)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美好的梦想,______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梦想成真,而有些人的梦想却化为泡影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前者有着______的意志,能够将自己的梦想坚持到底;而后者则在追梦的道路上______了。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______了自己的前进方向,就不要轻易回头!A.所以坚强事倍功半认准B.但是坚实事倍功半认识C.所以坚实半途而废认识D.但是坚强半途而废认准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我们的社会不缺少机会,所以每个人势必会面临很多的选择。
那么,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随波逐流?是直面挑战,还是落荒而逃....?是选择显赫一时的功名,还是选择持久美好的善良?这些都是我们要拷问自己的问题。
如果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过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景。
中考语文专题:议论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1—4题。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耿银平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
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
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
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
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
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
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
其三,就是功利化。
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
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
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
(议论文)2021年沈阳语文中考议论文
2021年沈阳语文中考议论文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那么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下面是我整理的2021年沈阳语文中考议论文,欢送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2021年沈阳语文中考议论文1“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望着窗外那株在冬雨中傲然挺立的红梅,我不由得想起了王安石所写的红梅。
其实,人世间也处处可见在风雪中傲然不屈的生命。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自幼就立志欲写就一部冠绝古今的史书。
然而,人生路上总免不了要遭受风雨,因为他为李陵仗义执言,帝王震怒,将其打入人生的最低谷。
宫刑,司马迁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但是他不忘初衷,很快就从这场暴风雪中挺立了过来,先后历经十四年,终于著就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如此铮铮不屈的生命,我们怎能不为之点赞晚清的谭嗣同,一代风流才子,戊戌六君子之一,致力于维新变法。
在新政执行的第一百零八天,慈禧伸出了魔掌。
谭嗣同得到了密报,本可以同梁启超一同平安撤离,但是却选择了留下,要以一腔的热血鼓舞有志之士,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手掷欧刀向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之后沉着就义。
如此矢志不屈的生命,我们怎能不为之点赞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从1818年起,在其伟大人生的最后十年中,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生活贫困,精神上饱受折磨,命运的风暴未能将他击垮,他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
如此顽强不屈的生命,我们又怎能不为之点赞海伦·凯勒从小就饱受命运风暴的煎熬,无光无声的世界,曾一度将她的心灵冰封于严冬之中。
然而,她在沙利文老师的耐心引导下,她的心田上洒进了七彩的阳光,坚冰消融,她的生命迎来了一片明媚的春光。
1965年,她成为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而这,她确实当之无愧。
如此坚强不屈的生命,我们又怎能不为之点赞是啊,人生中总免不了会遭受诸多的风霜雨雪,唯有不屈,方能使人傲然挺立,就如同红梅一样,散发出醉人的芳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是中考语文备考的关键,为了帮助同学们练习中考语文阅读能力,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欢迎大家阅读。
沈阳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原文: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
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
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
"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
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
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
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
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
明白了怎么回事。
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
"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
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
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
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
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
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
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
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
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
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
细想,我们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
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
同的硕果。
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沈阳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目: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阅读选文第3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
(4分)提出观点A分析论述B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出爱迪生指导助手测量灯泡容积的事例论证方法:C得出结论D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6段"这个故事"的内容。
(3分)
4.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
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5.选文第1段和第8段分别有什么什么作用?(4分)6、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3分)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沈阳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答案:
1.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
2.A: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B、引用卡耐基的话 C:举例论证 D: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3.美国某一小镇的一个人想出用邮寄砖代替火车运砖的办法,使小镇拥有第一家银行。
4.A
5.第1段:引出文章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第8段:总结全文,深化(强调)中心论点。
6、不能,本文阐述的观点是遇到困难时要换个角度看问题,而所给事例侧重表现勤奋刻苦,
所以不能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