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系统.pptx
农业生态系统ppt课件
![农业生态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5694910740be1e650e9aee.png)
☆2)空间结构上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动态性
☆3)时间变化上 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
☆4)内部功能上 •组分间不断进行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使系统处 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5)外部关系上 •开放系统,物质、能量交换
☆6)营养级的数目上 •一般不超过5-6个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示意图
自然生态系统 半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生物圈2号”里面的布局完全模拟自然界,有人造 太阳、人工降雨、人工通风;有海洋、沙漠、草原、 沼泽、雨林;有农作物生产区;有人的居住区;还有 3000多种动物和植物,简直就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生命 支持系统。
•生物圈2号失败教训: •1、生物圈2号设计思路过 于简单 •地球生态系统经过几十亿 年演化,已成为一个复杂 的生态系统,它们纵横联 系,丝丝相通,是一张看 似清晰,实际上很难理清 的生命之网。 •人类目前对生物圈的认识 和研究还不到位,有些规 律还设有被发现,还必须 深入开展研究。
农业生态系统
本节要点:
一、生态系统概述 二、农业生态系统定义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 四、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五、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特征 六、农业生态系统理论的运用 七、农业环境污染与保护
生态系统
• 概念: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与 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亚瑟·乔治·坦斯利爵士 (Sir Arthur George Tansley )受丹麦植物学家 尤金纽斯·瓦尔明(Eugenius Warming)的影响, 明确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原文): “Ecosystem is the whole system,… including not only the organism-complex,but also the whole complex of physical factors forming what we call the environment…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物流教学课件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物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71445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4.png)
2023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物流教学课件pptcontents •农业生态系统概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流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效应•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教学总结与展望目录01农业生态系统概述农业生态系统是指由农业生物群落与其所在的无机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
定义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具有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如高投入、高产出、开放性等。
特征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与特征农业生态系统由农业生物群落、无机环境(土壤、水和气候等)和社会经济条件(人力、物力、财力等)组成。
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等,其中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时间结构包括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等,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组成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VS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提供食物和纤维等基本生活资料,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
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等。
促进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的稳定。
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02农业生态系统的物流功能物流定义物流是指将商品或服务从生产地输送到消费地的过程中,实现物的实体流动的规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物流环节物流过程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环节。
物流的定义与环节农业生产物流指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产品生产、收获与加工处理、农产品销售等一系列的物流活动。
农业废弃物物流指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进行收集、分类、处理和再利用的过程。
农产品物流指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将农产品从产地出发,经过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一系列活动,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过程。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流过程物流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通过优化物流过程,可以降低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和农产品销售的成本。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良好的物流管理可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新鲜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田生态系统》ppt课件
![《农田生态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1bc73f84254b35effd3406.png)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整体,动植物相 对较少。
农田生态系统的根本含义
• 分布:主要在城市郊区和乡村。
• 特点: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 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终身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 类较少,群落的构造单一。人们必需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 治虫等活动,才可以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开展。因此,可以 说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逝, 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位置的作物就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 代。
农田动物——蛇
• 我们知道了野生动物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方面所起的极其重要的作用。野生动物物种都 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它们经过食物链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一旦食物链的 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遭到严重影响。青草——蝗虫——蛙 〔鼠〕——蛇——鹰,这就是其中的一条食物链,假设人类无节制地捕猎野外的蛇,蛇 就越来越少,导致森林、草地和农田的鼠害越来越猖獗,鼠害和虫害给农林牧业呵斥的 损失是无法估量的,生态环境就会遭到严重破坏。
生物圈是一个整体
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生态系统不是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关的。
农田动物——田鼠
田鼠是仓鼠科的一类,包括五属,田鼠可在多种环境中生活。 多为地栖种类,它们发掘地下通道或 在倒木、树根、岩石下的缝隙中做窝。有的白天活动,有的夜间活动,也有的昼夜活动。多数以植 物性食物为食,有些种类那么吃动物性食物。田鼠除个别种类的毛皮可以利用外,绝大多数对农、 牧、林业有害,特别是一些群栖性强、数量变动大的种类。另外,田鼠为蜱传斑疹伤寒、兔热病、 脑炎等传染病病原的天然携带者,与流行病学很有关系。由于人类大肆捕杀猫头鹰、蛇、狐狸、黄 鼬等啮齿类的天敌,使鼠害日益严重。
农业生态系统课件
![农业生态系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c3f0f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1a.png)
循环农业实践包括多种模式,如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等 ,这些模式有助于降低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有机农业的实践
有机农业是一种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和转基因技术的农业生产方式。
它强调农业生产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调节机制,通过合理的耕作和养殖方 式,促进土壤健康和生物多样性。
03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业生态 系统的保护和建设,形成全 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良好
氛围。
THANKS
03
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影响
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排放
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以及 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森林砍伐等行为 ,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 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适应性策略
适应气候变化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适应 性策略,包括培育抗逆性更强的农作 物品种、改进农业管理措施等。
水资源利用
农业用水量大
农业用水量占全球总用水量的 70%左右,包括灌溉和动物饮用 等。
水资源短缺
由于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许 多地区的水资源已经面临严重短 缺,导致农作物减产和水生态系 统破坏。
土壤质量
土壤侵蚀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会导致土壤侵蚀,降低土壤肥力和生产力。
土壤污染
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以及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 ,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和食品安全。
02
农业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农业生态系统
总结词
森林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以森林为主要植被类型的农业生态 系统,利用森林的多层次结构,进行多种农业生产活动。
详细描述
《农业生态系统模型》课件
![《农业生态系统模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ab448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5.png)
智能化趋势
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农 业生态系统模型正逐步实现智能化。通过智能化 管理,可以更精准地掌握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全球化视野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农业生态系统模型正逐步打 破地域限制,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各国之间的农 业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共同推动农业生产的进 步。
生态平衡原理要求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保持相对稳定和平衡,包括生物种群数量、资源利用和分配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同时,农业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也要保持平衡,如土壤、水、气候等条件,以确 保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物质循环原理
总结词
物质循环原理是农业生态系统模型的重要基础,它描述了系统中物质如何循环利用的过程。
模型验证与修正
模型验证
通过对比实际数据和模拟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模型修正
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必要的修正和优化,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 。
04
农业生态系统模型的应 用
农业资源管理
农业资源监测
利用农业生态系统模型对 土壤、水、气候等农业资 源进行实时监测,为资源 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详细描述
物质循环原理强调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土壤养分、水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这些 物质在系统中不断循环利用,为农作物提供必要的养分和水分。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可以促进 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系统的生产力和可持续性。
能流分析原理
总结词
能流分析原理是农业生态系统模型中用 于描述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案例二:某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研究
总结词
深入探讨了某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的机制和过程,包括信息传递的途径、方式 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 ppt课件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80ae84b84ae45c3a358c87.png)
农田土壤微生物净化能力强,目前对农田环境的主要污染是城镇污水和农药化肥。 1hm2干燥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净化能力,相当于1个400m3的活性炭净化站曝 气池的处理水平。
PPT课件
23
农业生态系统的种群(自学)
一、种群结构 1、种群的大小和密度;2、种群的年龄结构与性比 3、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4、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与环境容纳 5、种群的空间分布和阿利氏原则 二、种群的动态 1、生命表和生命曲线;2、种群的增长型 三、种群间的相互作用 1、负竞争关系;2、正相互作用 3、次生代谢产物在种间关系中的作用(化感作用等)
不稳定状态许多因子的量和作用激烈的变动很难确定哪个是限制因子
2、需要考虑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光照不强时CO2浓度提高可以补充光合作用
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
PPT课件
1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最小因子定律:
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谢尓福德) 在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众多生态因子中,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的过多过少或质量不足, 都会成为限制因子。即对具体生物来说,各种生态因 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或称“阀 值”),它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 子的耐性范围(又称耐性限度)。
T课件
6
最佳系统结构特征
• 系统中生物群体与环境资源组合之间相互适应,具有较高的转化环境 资源的能力和较高的系统生产力。
• 系统中多种生物群体之间科学衔接,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结 构,使能量和物质在转化循环中得到层层利用,即每种生物的废弃物 都由其它种生物来利用,使整个系统成为一个无废弃物的系统。
生物生态型:在生物因子作用下形成是生态型
PPT课件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ppt课件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c29e6216fc700aba68fc5c.png)
7
2、中国生态农业的兴起与特色
我国农业发展道路如何走?50年代提出“四 化”,70年代提出“三化”,80年代提出各种 “潜代农业”,生态农业是其中一种。通过宣传 形成政府行为,开展理论探索和进行试点,生态 农业现已在我国基本认同,并取得举世闻名的成 就。
2
二、生态农业体系
由于现代农业先后实现机械化和化学化, 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不同程度出现了能 源紧缺,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成本巨增等问 题,农业难以持续发展。为此,各种潜代农业 出现。
1、生态农业在国外的发展 2、中国生态农业的特色
3
1、生态农业及其在国外的发展
1970年的 M.K.Worthington定义。
11
(2)运行机制不同
中国生态农业的运 行机制是按农业生态经 济原理和相关原则,以 及国家农业政策组织农 业生产经营,既通过农 林牧渔全面发展促进农 业自然再生产过程良性 循环;又通过销加产综 合经营促进农业经济再 生产过程良性循环。
12
(3)技术体系不同
中国生态农业的技 术体系是充分合理利用 化肥,农药,生长调节 剂及农用机械等现代工 业农用产品和装备;强 调农业生产经营应因地 制宜地尽可能将我国传 统农业技术精华与现代 先进实用技术及新兴科 学技术组装配套。
15
例一:农牧渔食用菌沼气生态工程
骨粉 饲料加工
电 发电机
沼气池
粮食,蔬菜,秸秆
排泄物
猪
鸡
蚯蚓
农田
沼气
沼 渣
蚯蚓 蘑菇
粪便
农户
塘泥
生活废物
沼液
沼气
鱼塘
16
例二:基塘农业生态工程
《农业生态学》课件
![《农业生态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f9a78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d.png)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负 荷,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农业生态系统的全球视野与国际合作
3
营养结构
包括食物链、生物量金字塔、能量流动等。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物质循环
包括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
能量流动
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能量转化过程。
土壤保持与改良
保持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农作物和野生生物的多样性。
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自我调节能力
01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能够维持内部平衡。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利用
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提高抗逆性和产量,同时促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农业
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 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农业发展方式。
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
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土壤、水、气候等要素 的可持续维护,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供 给。
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
农业生态学起源于古代农耕文明,人们开始意识到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农业生态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
现状
现代农业生态学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环境科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相互 渗透,为解决全球性的农业和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
《农田生态系统》课件
![《农田生态系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da973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4.png)
食物链的平衡对于维持农田生态 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一旦食物 链失衡,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
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如生物防 治、天敌引入等,可以维护食物
链的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03 农田生态系统的环境因素
CHAPTER
气候因素
01
02
03
光照
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 长速度,进而影响作物的 产量和品质。
农业管理措施
如耕作、施肥、灌溉、植保等农 业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土地利用方式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如种植作物、 草地、林地等,对农田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导致本地物种的 减少或消失,破坏农田生态系统的 平衡和稳定性。
04 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结合生态学原理和农业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田生 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探索适应气候 变化的农田生态系统管理策略,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
谢谢
THANKS
温度
影响作物的生长速度和发 育阶段,过高或过低的温 度可能导致作物受损或死 亡。
降水
影响土壤湿度和植物的水 分吸收,过多或过少的降 水可能导致作物受损或生 长不良。
土壤因素
土壤类型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 的理化性质,如砂质土、 黏质土和壤土等,影响作 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土壤肥力
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 和微生物等成分,决定了 土壤的肥力和供应养分的 能力。
CHAPTER
生态农业的概念与实践
生态农业是一种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 农业生产中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旨在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共生。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物流教学课件ppt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物流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fc2428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8.png)
02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物流发展 的政策法规体系,包括土地、财税、 金融等优惠政策,以及环境保护、资 源利用等方面的法规。
03
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
加强对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 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对农业生态系 统功能物流发展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加 Nhomakorabea科技创新引领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物流教学课件ppt
2023-10-30
目 录
• 农业生态系统概述 • 农业物流概述 • 农业生态系统与物流的关系 • 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物流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 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物流的优化策略与建议 • 案例分析
01
农业生态系统概述
定义与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定义
农业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其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自调控能力的系统。
定义与特点
定义:农业物流是指 农业生产、流通、消 费等环节中涉及的物 质和信息的流动、储 存和配送等过程。
特点
季节性:农业生产的 季节性导致农业物流 也具有季节性,需要 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 的物流活动。
地域性:不同地区的 农业物流需求和特点 存在差异,需要针对 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 差异化管理和规划。
加大对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物流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支 持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推动 产业升级。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加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构建农业生态 系统功能物流领域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促进科技 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重视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物流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通 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强职业培训等方式,吸引更多高素 质人才投身于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物流事业。
《农业生态学》PPT课件
![《农业生态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17bb40ccbff121dc368310.png)
广义:生物的生长取决与数量最不足的那种生态因子 。
最小因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本身不足会限制作物的生长; (2)限制其他处于良好状态的因子发挥效应。
ppt课件
12
• 应用这个定律应注意: • (1)只有在相对稳定状态下才能运用; • (2)要注意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 木桶原理:水的容量取决于最短那根木块。
ppt课件
17
• 动物分为水生动物、两栖动物、陆生地面动物、陆生 地下动物和飞行动物等生活型。
• 植物分成五类生活型:
• (1)高位芽植物;(2)地上芽植物;(3)地面芽植 物;(4)地下芽植物;(5)一年生植物。
•
•
1.高位芽植物 2-3.地上芽植物 4.地面芽植物 5-9.地下芽植物
ppt课件
(2)遗传特性,食性、行为、适应能力等.
ppt课件
48
(五) 种群的空间分布和阿利氏原则 1、种群的分布的基本类型: (1)随机分布;(2)均匀分布的;(3)聚集分布。
ppt课件
49
2、阿利氏群聚原则
每个生物都有自己最适的密度,过疏和过密都产 生限制影响。
ppt课件
50
• 3 种群聚集分布的生态意义
ppt课件
30
(二) 生态位
1、 概念。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 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简言:生态位就是生物在空间、食物以及环境条 件等资源谱中的位置。
2、类型 (1)基础生态位:某物种能生存的最大空间,或所 需要的最大资源范围。
(2)实际生态位:某物种实际占据的空间或获取的 资源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是人 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 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 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农 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驯化的生态系统。
系统(system)→生态系统(ecosystem) → 农业生态系统。
一、系统
4.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
凡系统必有结构,结构决定功 能,要改变系统的功能必须改变结 构。这是系统论的基本观点。 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内各组分之 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及其相互联系。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结构?
二、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定义
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 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 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 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称为生态系统。简言之,在一定空间内的全 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 定功能的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三大功能 能量流动:energy flow 物质循环: nutrient cycle 信息传递: information transfer
5.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
地球上全部生物极其生活区域称为生物圈biosphere 一般指大气圈到水圈约20km的厚度范围。有各种各样 的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
(1)环境组分 •辐射。短波辐射、长波辐射(热辐 射)、宇宙辐射、核辐射。 •无机物质 •有机物质 •土体、水、空气
(2)生物组分
生产者(producers):是指自养生物, 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 细菌。
消费者( consumers ):是指除了微生 物以外的异养生物,主要指依赖初级生 产者为生的各种生物。
(2)在空间结构方面,生态系统大多与一定 的地理组成相联系,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3)在时间变化方面,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分具 有生长、发育繁殖和衰亡的时间特征,使生态系统 具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发展规律。
(4)在内部功能方面,生态系统主要靠三大类群 生物(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协调的 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过程完成。这种联结使系统内 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关系。
分解者(decomposers):主要是指以动 物残体为生的异养微生物。
消费者
能量流
气候 化学流
分解者
生产者
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
物理环境
生态系统区别于一般系统的特点Fra bibliotek生态系统也是系统,因此具有系统的共性。 生态系统还具有区别于一般系统的个性:
(1)在组成成分方面,不仅包括各种无生命 的物理、化学成分还包括有生命的生物成分,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
2.系统组成的基本条件
(1)有两个以上的组分有机结合而成 (2)各组分之间有一定联系,系统具有边界 (3)各组分以整体形式完成特定功能
3.系统的基本特征
(1)系统结构的有序性。
即各组分是有机结合而成。系统具有边界、 系统的层次
(2)系统的整体性。
(3)系统功能的整合性。
系统具有其组分或子系统所没有的功能
(5)在外部关系方面,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通 过不断地从外界输入物质和能量,经过转化变为各 种输出,从而维系着系统的有序状态。
3.生态系统的结构
定义 物种结构 species structure 时空结构 space-time structure
营养结构 trophic structure
4.生态系统的功能
1.系统的概念
系统(system)由相互作用和相互 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 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
系统论:奥地利,L.V.Bertalanffy,20世纪30年代 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美国,C.V.Shanon 控制论:Cybernetics,美国,Nibert Wiener,1948
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1901-1972)。他从 生物学领域出发,涉猎医学、心理学 、行为科学、历史学、哲学等诸多学 科,以其渊博的知识、浓厚的人文科 学修养,创立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一般 系统论,使他的名字永久地与系统理 论联系在一起。
自然界的一切都在一个统一的、 运动的系统之中,一切伟大的进 步都必须以系统论作为出发点和 归宿。
Ludwig Von Bertalanffy(1901-1972) grew up in Austria and subsequently worked in Vienna, London, Canada and the USA. Today, Bertalanffy is considered to be a founder and one of the principal authors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school of thought known as general systems theory. According to Weckowicz (1989), he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His contributions went beyond biology, and extended into cybernetics, education, history, philosophy, psychiatry, psychology and sociology. Some of his admirers even believe that this theory will one day provid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ll these disciplines. Spending most of his life in semi-obscurity, Ludwig von Bertalanffy may well be the least known intellectual tita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