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上游经济区

合集下载

黄河上游经济区旅游协作构想

黄河上游经济区旅游协作构想

黄河 上游经济 区 ,又称为 “ 兰西银经济 区 ”、 “ 西兰
境旅游者从8 6 人 次,增 长到 了1 90 次;旅游 #  ̄ 收入 12 79人 tE -
银经济 区 ”,是指 以兰 州、西 宁、银川 三个 城市 为核心 , I 沿黄河 上游布局 的广大 经济区域 。三省 区处于黄土 高原与 青藏 高原交汇 的黄河谷 地 ,东接 中原腹地 、西北 出亚欧大 陆 、西南可联 青藏高 原,是我 国黄 河上游 地区多 民族 经济
发展 的核心地 带 ,也 是我 国内陆腹地 的战略要地 与开发重 点 ,而且还是 沟通我 国与 中亚 、南亚 以及 欧洲等 国的桥梁 和纽 带 。黄河 上游 是中华文 明的发祥地之 一 ,历 史文化底 蕴丰 厚 ,平 原、高 原、峡谷 、森林 、草 原、湖泊 、温泉 、
从2 0 3 万美元 ,增长 到 了6 0 0 万美元 :旅游 总收 入从 1. 为主通道 连接 了经济发达 的环渤海
湾地 区和广袤 的西北大地 ,是三 省区 的核 心经济 区域 ,又
地热 等资源构 成 了该 区域独特 的 自然景观 。壮观 的寺庙和 古建筑 群 以及 浓厚 的宗教氛 围加上少数 民族 的民风 民俗 , 构成 了独特 异彩 的人文旅游 资源 ;2 世 纪最具吸 引力 的旅 1 游产 品是文化 旅游和 各种形式 的探 险旅 游 ,这无 疑给黄河 上游 三省 区旅游业 的发展带来 了难得 的契机 。因此 ,打造 区域 旅游 品牌 ,发 展独具特色 的黄河上 游旅游业 ,不仅 可
石 、雅丹地 貌、风沙 地貌 、丹 霞地貌 、沉 积与 构造 、 自然 变 动遗迹 )水体 ( 河 、湖泊 、温泉 )、生物 ( 生动植 江 野 物 、草 原、 自然保护 区 、 自然 风景类旅 游公 园)三类 ;人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分别是:
1、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

2、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之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

3、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扩展资料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

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

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

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黄河上游中游下游的问题和措施

黄河上游中游下游的问题和措施

黄河上游中游下游的问题和措施黄河,是中国最为著名的河流之一。

黄河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上游、中游、下游三大地区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如何对黄河上游、中游、下游进行合理的治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

一、黄河上游黄河上游是指黄河发源地到甘肃崆峒山之间的河段,该区域主要是青藏高原的地貌。

由于其地理位置所在高原区域,气候寒冷、降水量较大,河水比较清澈,总体上比较适合生态环境的维护。

然而,因为生态系统的减弱,洪水和干旱在该区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

这些威胁生态系统的变化极大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关乎到上游人民的生存问题。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黄河上游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进行生态保护。

在这个问题上,政府需要加大资源投入,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加强森林抚育与植树造林,保护和扩大原生林的规模,以维持该区域的生态平衡。

同时,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对洪水、低温冰害、垂直侵蚀、风沙侵蚀等自然灾害的防范和治理。

二、黄河中游黄河中游是指从甘肃、宁夏、陕西等地的黄河中游到河南省海门口附近的河段。

这个区域多山,人口稠密,是我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但生态环境质量比上游差,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水质问题。

黄河中游河水的品质是在中国河流中排名垫底的,河水浑浊,严重影响水源及下游水质。

为了改善黄河中游河水的品质,黄河中游政府提出了生态保护,限制污染的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通过治污,加大对工业、农业排放废弃物行为利用的监管和处罚。

此外,需要加快废物资源化、加强科研、推广技术、完善管理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稳定中游的生态环境,及向下游输送质量更高的河水。

三、黄河下游黄河下游是指从河南省海门口到山东省东营市海面之间的下游,它覆盖的区域包括黄河三角洲及靠近黄海的地区。

由于地形低洼,地势平坦,黄河下游成为洪涝灾害区域。

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市场经纬丁22经济论坛2006*6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存在问题 ^一^经济区域划分不科学经济区划分作为协调区域发展的重 要手段,有两种基本方法:同质性和集聚 性。

前者根据区划内部某一或某些重要 因素特征的一致性或相似性进行经济区 划分,主要强调的是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的一致性,因而在经济区内不存在也不 可能建立起重要的地区间经济联系。

集 聚性又叫异质性,即由若干个互补性强 的异质部分构成在功能上联系紧密的经 济集聚区,构成要素为‘有一个场所、一 个核心和在它们边缘地区有明确程度不 同的变化梯度”,不难发现,这种方法着 眼点是强调区域内部的增长潜能。

相比 之下,同质性方法则显示出被动的、旨在 从外部引入政府计划与政策的机能。

过去我国经济区划分主要采取的是 同质性方法。

比如,上世纪50〜60年代,曾设立的6大行政区,后又划分为七大 协作区等。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梯 度开发理论的引入和发展,根据经济发 展水平的相似性,将全国划分为东、中、 西‘三大部”经济区;后来又按照地理位 置和经济特点的一致性,发展形成了“珠 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三大城市群。

前者为国家政策区划的一级经济区,后 者为东部沿海地区的二级经济区,两者 都反映了同质性区划的特点。

这种区划 对实施非均衡发展和梯度推移战略、让 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起来无疑起了巨大作 用,但也说明同质区域的经济发展更具 竞争性而不是互补合作性。

为什么近年 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1‘中部崛文丨刘本盛 起”的战略,并没有达到缩小地区差别的 政策预期?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经济区 东中西‘三大部”同质划分,割断了东部 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的要素优势与中西部 地区的资源优势的联系与互利,阻碍了 内生合作机制的形成。

同样,三大城市群 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恶性竞争越演越 烈,也是由于同质地区资源相近,区位环 境相当,产业布局同构,极易造成无序竞 争。

^ 二〉区域资源配置不合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施了均衡 与非均衡发展战略。

黄河流域行政区划

黄河流域行政区划

黄河流域行政区划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 公里,落差4480 米。

黄河流域位于东经 96 。

~ 119 。

、北纬 32 。

~ 42 。

之间,东西长约 1900 公里,南北宽约 Il00 公里。

流域面积 79.5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流区面积 4.2 万平方公里)。

河口镇以上为黄河上游,河道长3472 公里,流域面积42.8 万平方公里;河口镇至桃花峪为中游,河道长1206 公里,流域面积34.4 万平方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道长786 公里,流域面积只有2.3 万平方公里。

历史上黄河下游由于频繁改道迁徙,曾流经今河北、天津、河南、山东、安徽、江苏 6 省市。

现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 省区,从山东省境注入渤海。

其中青海省的黄河流域面积最大,达15.3 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19 .1% :山东省最少,仅 1.3 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 1.6% 。

宁夏回族自治区有75,2% 的面积在黄河流域内;陕西、山西两省分别有67.7% 和 64.9% 的面积在黄河流域内。

青、甘、宁、内蒙古、晋、陕 6 省区的省会或自治区首府均在黄河流域内。

豫、鲁两省省会虽然不在流域内,但都位于黄河之滨,与黄河的关系十分密切。

黄河流经的9 省区中,据 1995 年行政区划的统计,黄河流域共涉及69 个地区(州、盟、市)、329 个县(旗、市),其中全部位于黄河流域内的县(旗、市)共有236 个。

与黄河相关地区历史上,黄河下游决口改道频繁,北泛天津人渤海,南侵淮河人黄海,洪水波及冀、鲁、豫、皖、苏 25 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

黄河塑造了华北大平原,也给这广大的地区带来了灾难和威胁。

今天黄河下游防洪的主要任务,也是为了保护这个地区的安全。

同时,黄河又是西北和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水源,除了担负本流域的供水任务外,还要担负邻近流域缺水地区工农业和城市生活的供水任务。

第二节 黄河中上游地区概述

第二节 黄河中上游地区概述

第二节黄河中上游地区中国迄今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7000多处,已命名为考古学文化的有数十种。

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其分布范围、文化内涵和起迄年代各不相同,有些在生产经济方面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从而在一定地域内先后产生出几支新石器文化,往往形成自身的发展序列。

这是形成不同文化区系的根本原因。

中国新石器文化系统的划分比较复杂。

根据现有资料,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大的区系:黄河中上游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东部沿海地区;辽河流域;华南、西南地区;北方荒漠草原地区等。

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小的文化区系:(1)渭河流域、豫西和晋南地区;(2)豫中及其周围地区;(3)冀中、冀南和豫北地区;(4)甘肃中部和青海东部地区。

渭河流域、豫西和晋南地区该地区的文化发展序列为:大地湾文化(或称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客省庄二期文化(关中地区)和三里桥二期文化(豫西北和晋西南地区)。

山西汾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晚期文化以“陶寺类型”最具特征性,它与豫西和晋南地区的新石器晚期文化有一定的区别,它的早期相当于庙底沟二期文化,晚期相当于三里桥二期文化。

一、大地湾文化大地湾文化(或名老官台文化),主要分布在渭水流域及丹江上游地区。

主要遗址有甘肃秦安大地湾、陕西宝鸡北首岭、华县老官台和元君庙等。

大地湾文化的石器以打制的为主,器形有刮削器、敲砸器、石核等。

磨制的比较少,一般只在刃部磨光,通体磨光的很少。

不见穿孔石器。

主要器形有石斧、石刀、石铲、石凿等。

骨器有镞、鱼镖、锥等。

陶质工具有用陶片改制的纺轮。

陶器以夹细沙红陶和褐陶为主,泥质红陶、灰陶和黑陶数量很少。

由于火候不高.受热不均,陶质疏松,陶色不纯正.有的陶器出现内壁黑外壁红的现象。

制法为手制和模制。

器形以三足器和圈足器为主,圜底器和平底器次之。

常见的器形有三足钵、圜底钵、圈足碗、假圈足晚、三足简状罐、小口圆腹壶等。

纹饰简单,三足器多为网状交叉绳纹,碗的口沿下往往饰锥刺纹一周,三足钵和圜底钵的口沿上大多饰红色宽带。

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黄 河 流域 是 我 国生 态环 境 最脆 弱 的地 区之 水资源、 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 的不合理利用 是 产 生生 态环 境 问题 的根 源所 在 , 原退 化 、 草 土地 沙

南北宽约 1 0 m, 0k 东西长约 1 4 m, 1 0k 面积 7 . 1 5 23 万k m 。行政 上横跨 青海 、 四川、 甘肃、 宁夏、 内蒙 古、 陕西、 山西和河南 8个省( , 区) 该地 区地处西北 干旱区,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生态环境问题具有 种 类多 、 发生 频 率 高 和 危 害 大 的特 点 。其 主要 生 态 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 , 土地沙漠化 , 草原退化 、 旱涝 灾 害等 。 1 2 数 据来 源及 处理 .
1 研 究 区概 况及 数 据 来 源
1 1 研 究 区概况 .
研究区西起黄河源头的约古宗列 曲, 东至华北 平原西部边界 , 至秦 岭北麓 , 南 北至 阴山, 其地理 坐
标 为 : 径 9 。2 东 54 一133 北 纬 3 。2 4 。0 , 1 。5 , 2 1 一 15
收 稿 日期 :0 50 —5 2 0 - 1 3
维普资讯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 0 8年 6月 , 3 第 8卷第 3期 ,u .2 0 , o.8 N . Jn ,0 8 V 1 , o3 3
Junl f otw s U iesy( a rl c n eE io ) ora o N r et nvrt N t a Si c dt n h i u e i
MS S 数据共有 5 0景 , 波段数为 B B , 4一 7 空间分辨率 是 7 9M。在 遥 感 时相 的 选 择 上 , 研 究 选 取 19 本 99 年8 月份 的 T M图像 。因每年 的 1 3月为返盐期 , — 在 土壤盐 渍 化调查 过 程 中采 用 了 19 9 9年 2月 的 T M 图像 , 最大限度地反映 了土壤 次生盐渍化 的丰富信 息。大于或等于 1 积温 、 0 降雨量 、 干旱指数、 地下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一、水环境状况1、社会经济状况黄河中上游流域主要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七省(区),共51个市(地、州、盟)275个县(旗、区、市),流域面积73.4万平方公里,黄河干流4700多公里。

2005年流域人口约1.1亿,GDP约1.5万亿元,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水环境质量状况黄河中上游水质总体污染严重。

主要污染特征呈有机型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溶解氧、挥发酚,部分河段汞等重金属指标超标。

2005年,流域内40个国控断面中,年均值为V类或劣V类断面占35%。

9个跨省界断面中8个超标,主要分布在黄河干流、渭河、汾河等河段。

黄河干流水质污染严重。

18个国控断面中,61%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水质要求。

渭河、汾河地表水资源匮乏,水污染非常严重。

渭河干流陕西段、汾河干流太原以下段各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溶解氧、挥发酚等指标均劣于V类,基本丧失了河流水生态功能。

湟水河、沁河、伊洛河、涑水河等支流水质也较差,对黄河干流水质影响较大。

3、水污染物排放现状“十五”期间,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量呈增长趋势。

2005年,全流域废水排放量29.1亿吨,COD排放量123.5万吨,废水CO D排放平均浓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0%。

全流域46个地市中,西宁、兰州、包头、银川、太原、宝鸡、咸阳、西安、洛阳、呼和浩特等10个城市COD排放量占全流域排放总量的72%,是污染控制的重点区域。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5个行业的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90%和80%,是排污总量削减的重点行业。

黄河干流兰州至呼和浩特段、渭河、汾河、湟水河等河段纳污量占全流域的70%,是污染控制的重点河段。

4、水污染主要原因一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环境保护带来不利的影响。

黄河中上游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煤炭、石油等资源开发强度大,利用效率较低,污染排放强度高。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单位 : m 亿
表 5 黄 河上 中游沿黄各省实际耗水与指标对照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 1 年第 4期 01
4 存在 的主要 问题
4 1 取用地 下水 比较严 重 .
经济社会发展 , 穿河工程 、 跨河工程逐渐增多, 由于 缺乏系统的规划, 致使有些河段工程密度过大, 影响 防洪安全 , 甚至引起水事纠纷。流域管理信息化建 设、 科学研究支撑体系 、 水文化建设 、 公众参与流域 管理的方式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还很薄弱 , 尚需进一 步加 强 。
上 中游 7省 ( ) 区 年平 均 取 水 总 量 为 32 9 8 .5亿 m , 其 中地 表水 294 3 .4亿 m , 占取 水 总量 的 6 .% ; 25 地
下水 135 亿 m , 4 .1 。 占取水总量 的 3 . %。在 7省 75 ( 年平均取水总量 由高到低 的排列次序为内蒙 、 区)
别为 8 .7亿 m 、5 2 亿 m 、 .4亿 m 、0 7 89 5 . 1 4 6 2 4 .2 亿 m 、 .4 m 、40 3 2 亿 1 .0亿 m 和 02 5 .6亿 m ; 耗用 地 表 水 由高到 低 的排 列 次 序 是 内蒙 、 夏 、 肃 、 宁 甘 陕
3 水资源利用现状
3 1 沿 黄各 省 ( ) 水 量 . 区 取
宁夏 、 陕西 、 山西 、 甘肃 、 青海和四川 , 分别为 16 1 0 .8
亿 m 、 .1 m 、 .9亿 m 、14 亿 m 、 .4 8 5 亿 6 9 5 9 5 .7 79 4 亿 m 、15 亿 m 和 0 2 。2 .6 .9亿 m ; 取用黄河地表水
段 , 域 面 积 4 . 6万 k 占黄 河 流域 总 面 积 的 流 97 m,

黄河

黄河

主要支流
黄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 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 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 洛河、沁河、大汶河等。其中渭 河为黄河的最大支流。 主要湖泊 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 东平湖。 干流峡谷 黄河干流上的峡谷共有30处, 位于上游河段的28处,位于 中游段流的2处,下游河段流 经华北平原,没有峡谷分布。干 流 峡谷段累计长1707千米,占 干流全长的31.2%。
治理黄河
针对“水少沙多”这一症结进行科 学制订,使黄土高原地区入黄沙量 大大减少,采用现代工程措施,将 水土严重流失区整治成一片片错落 有致的相对平原,改变其侵蚀地理 环境。 为缓解黄河流域特别是下游地区 水资源供需矛盾,应从汉江、淮河 上游调水入黄,冲沙减淤,改善生 态环境,兼顾南水北调中线、东线 工程的供水作用,并通过黄河以南 构成的“串联水库”的调度,把黄 河下游河道作为淮河及汉江上游洪 水的入海通道,扩大黄河下游河道 过洪断面,同时将小浪底水库乘机 所排泥沙输送入海,提高该水库的 综合效益。
生物资源
黄河干流总共有鱼类121种(亚种),干 流中纯淡水鱼类有98种,占总数的78.4%。主 要经济鱼类有花斑裸鲤、极边扁咽齿鱼、厚唇 裸重唇鱼、黄河裸裂尻鱼、瓦氏雅罗鱼、北方 铜鱼(鸽子鱼)、鲤鱼、鲫鱼。黄河上游鱼类 种类只有16种,组成也较简单,仅有鲤科、鳅 两科的裂腹鱼、雅罗鱼、条鳅等。中下游鱼类 大体相似,均以鲤科为主。中游有71种鱼类, 但缺乏自然的鲢、鳙、鳊、鲂等典型平原类群 的鱼类,中游上段有与上游共有的裂腹鱼和条 鳅等,下游的鱼类种类和数量都较多,有78种, 其中有多种过河口鱼类及半咸水鱼类。对黄河 支流的调查资料统计看,据甘肃洮河、陕西渭 河、泾河的鱼类统计看,以渭河水域种类较多, 有30种,洮河次之有11种,泾河则仅有4种。 上中游支流中多数是鲤科、鳅科的小型鱼类, 另外有少数尝科及鲶鱼等, 经济鱼类为鲤、 鲫、雅罗鱼及鲶鱼等。

经济区域划分

经济区域划分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1.东北经济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省。

该区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将建成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农、林、牧业基地。

2.华北环渤海经济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

这一区域是中国的心脏,人才荟萃、设备先进,将大力发展只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根据得天独厚的条件,将山东、河北沿海各地区建成重要的海洋捕捞、海上养殖和棉花生产基地。

3.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共包含20个城市。

这一带人口密集、人员素质较高,加工工业发达,将建成高技术产业群和具有高、精、尖、新特色的加工工业,并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和对外开放基地、成为人才培养中心和金融贸易信息中心。

4.南方沿海经济区:(包珠三角、海西、北部湾等经济圈):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

这一带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区,十年开放已打下坚实的基础,已发展成外向型经济的出口基地。

5.黄河中游经济区:包括山西、陕西、河南、内蒙古。

这一地区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几乎占居全国煤炭资源的八成以上,将建成中国最大的资源、重化工综合开发区。

6.黄河上游经济区:包括甘肃、宁夏、青海。

这一带黄河落差较大、水资源丰富,将继续扩建水电站,形成以水电为龙头的资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

为尽快使这一经济区富裕起来,相应建设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

7.长江中游经济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

建设以大运量、高耗水工业为主的沿红经济走廊,并建成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8.长江上游经济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重庆。

建成高耗能、重工业化为主的重要工业基地、并大力发展农林经济。

9.新疆经济开发区:这一带占全国国土的1/6,有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

为此,将其建成重要的石油及石油化工业基地,建成重要的农牧业及相应的加工业基地。

10.西藏特殊经济区:因气候、地理位置的差异、使此地经济发展缓慢。

因此,将西藏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比较合理,这需要全国的支援、国家政策的扶持,加快开发和建设,逐步使其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黄河流域行政区划

黄河流域行政区划
1.引黄济津、济冀。为了缓解天津市及河北省部分地区的严重缺水局面,根据黄河水资源情况,计划每年冬季向该地区供水20亿立方米。
2.引黄济青(岛)。黄河向青岛市及沿途供水,设计年供水量为5.5亿立方米。引黄济青工程已于1989年11月建成送水。
3.向山西能源基地供水。1993年5月4日,万家寨引黄工程开工。工程完成后,每年可引黄河水量12亿立方米,其中向太原供水6.4亿立方米,向海河流域的朔州、大同等地供水5.6亿立方米。
黄河流域行政区划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落差4480米。黄河流域位于东经96。~119。、北纬32。~42。之间,东西长约1900公里,南北宽约Il00公里。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河口镇以上为黄河上游,河道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河口镇至桃花峪为中游,河道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道长786公里,流域面积只有2.3万平方公里。
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在开封、济南、郑州等处曾修过虹吸工程,但由于洪水、泥沙等问题,逐步废弃。建国后,1951年在河南新乡地区兴建了引黄灌溉济卫(河)工程——人民胜利渠,开创了在下游大堤上开闸引水灌溉的先例。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经过40余年的曲折发展,已成为一个利用黄河水资源的特大型灌区。据1989年底统计,黄河下游共有引黄口门114处,其中穿堤自流引黄闸67座,引黄虹吸21座,引黄扬水站26座。现有引黄灌区98处,其中河南25处,山东73处。设计引水能力3909立方米每秒(其中河南1872立方米每秒,山东2037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面积4254万亩。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实际灌溉面积已达3832万亩,其中引黄灌溉面积2999万亩。灌溉方式分自流、提水和补源灌溉等。平均每年引黄水量10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1989年引黄水量超过150亿立方米。在发展引黄灌溉的同时,黄河下游还向郑州、开封、新乡、滨州、淄博、东营等沿河重要城市和中原、胜利油田及其他工矿企业提供水源。下游和中游向流域外供水和计划供水的地区还有: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人教版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一、教材分析《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的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

上承中国自然环境的位置、地形、气候,下启中国地理中的经济地理(资源和经济)。

学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

真正可以做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课标要求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

黄河的概况不仅指黄河的水文特征,更指黄河的治理。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地图的对照,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和地形区、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等河流概况。

(2)理解黄河的奉献。

(3)掌握黄河的危害和治理。

2.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2)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重点难点1.黄河河源概况;2.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五、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活动探讨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李白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千古佳句,耳熟能详,那他是否符合地理规律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黄河,认识黄河!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自主学习】学习一:黄河源流概况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发源于青藏高原的A山,曲折东流,最后注入B海。

黄河流域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农业经济

黄河流域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农业经济

黄河流域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农业经济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农业经济开发地区--黄河流域流域概况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南至秦岭,北抵阴山,流域面积75.2万km2。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自治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见下页图),干流全长约5400km。

从河源到内蒙古托克托为上游,其中兰州以上大部分地区植物被覆较好;玛多至青铜峡的干流多峡谷,水能资源丰富;青铜峡以下为河套平原,灌溉发达,可通航运。

托克托至河南桃花峪为中游,也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两岸为黄土高原,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洪水泥沙的主要来源。

桃花峪到河口为下游,两岸绝大部分修建了大堤,泥沙淤积使河床一般高出两岸地面3~5m,多的达10m,故称悬河;沿岸多灌区,干流也可通航。

河口附近,黄河入海水道不断淤积、延伸、改道,造陆作用强烈。

各河段直接汇入干流的流域面积大于1万km2的支流有十条,以渭河的面积与水量最大。

流域年平均气温在-4~+14℃,年降水量平均为478mm,6~10月降水量占全年65%~85%,最大暴雨发生在7~8月。

河南花园口站多年平均(1919~1974年)实测年径流量为470亿m3,如包括上游被引用水量则年径流量为560亿m3。

对黄河防洪安全威胁最大的洪水发生在夏秋两季,称为伏秋大汛,其次为冬季的凌汛。

黄河平均年输沙量约16亿t,居世界大河之冠。

每立方米水中含沙量在干流龙门附近为30kg以上,在一些支流可达300~500kg。

泥沙主要来自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的黄土高原地区,面积约58万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占43万km2。

黄河有水沙异源的特点。

托克托以上来水占全河1/2以上,而来沙只占9%;三门峡以下来水约占10%,来沙不到2%;托克托至龙门来水占15%,而来沙占55%以上;龙门至三门峡来水占21%,而来沙占34%。

黄河上游经济区发展之我见

黄河上游经济区发展之我见
牧。
考虑 到地域 分布 、 源分布 、 资 行政 区划 等因素 , 可将该 区 相应发 展盐化工 、 石油化工等工 业 。农业 以畜牧为主 , 有条件 戈1 ! 分为 6个亚 区域 。 在此基础上 , 根据 国家产业政策 的要求 及 的地 方 适 当 发 展 灌 溉农 业 。 同时 要 植 树 造 林 , 防 止 土 地 沙 漠 各亚 区的实际情 况 , 确定各亚区 的发 展方向。
建设 , 大力 发展地方通 信事业 。
的开发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加 快 能 源 、原 材 料 等基 础 工 业建 设 。该地区 “ 两
河 西走 廊 地 区。该区地处祁连山下,灌溉农业发达,
源” 富 , 长期受资金 、 兼 但 技术等 因素困扰 , 开发力度不够 。今 是 我 国 重 要 的商 品粮 基 地 。但 因北 临 巴丹 吉 林 沙 漠 和 腾 格 里
维普资讯
栏 主 人杨 兰 目 持 :
QA Y N I l IN A SWE
黄 河 上 游 的 青 海 、 肃 、 夏 3省 ( ) 地 处 我 国 西 北 地 “ 甘 宁 区 , 黄河 上 游 地 区市 长 ( 专员 ) 席 会 ” 定 期 召 开 联 , 区。由于种种原 因, 3省 ( ) 济 发 展 长期 滞 后 , 区 经 因此 , 进 作 , 同发 展。在加强 区域 内部协作的 同时 , 促 共 加
库 尔 勒 ) 甘新 ( 园一 格 尔 木 ) 中 太 ( 卫 一 太 、 柳 、 中
以黄 河 水 能 资 源 开发 为 龙 头 ,把 该 地 区建 成 我 国 重 要 的 有 宝 兰 二 线 、 藏 二 期 等 项 目 , 青 同时 做 好 兰 渝 、 青
加 强 区域 内外 的 协作 。尽快破除计划经济下形成的 立 项 或 前 期 准 备 。 区 内 可 考 虑 兴 建 平 ( ) ( 凉 庆 降

黄河上中下游的治理目标

黄河上中下游的治理目标

黄河上中下游的治理目标
黄河上中下游的治理目标主要包括:
上游: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此外,修建大型水库以治理荒漠化,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

中游:加强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有的地方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

对污染严重的支流,要下大力气推进治理。

下游:巩固堤防险工、整治河道与河口,建设滞洪区工程和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配合三门峡、陆浑、故县等水库,可大大提高下游防洪标准,下游凌汛威胁亦可基本解除。

加强黄河三角洲的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综上所述,黄河上中下游的治理目标是综合性的,旨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防洪能力、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

黄河中上游地区能源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黄河中上游地区能源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二 大支 柱产业
高 排 水 的 重 _ 业 为 主 的 产业 结 构 、以 漫灌 为 主 的 T
灌 区农 业 生产 、人 口增 长 和城 市化 .使 得 该 区域 水 资 源供 需 严 重 失 衡 .水 环 境 受 到 严 重 污 染 、生 态 用 水被 挤 占 .水 土 流 失 加 剧 .并 进 一 步 引 发 较 为 严重 的次 生生 态 环 境 问题 2 0 0 7年 .因超 采 导
该 区域 分 布着 我 国重点 扶 持 的 贫 困地 区 .部 分 地
石 嘴 山市
中卫 市 内蒙 古 自治 区 鄂 尔多 斯 市 乌 海 市 阿拉 善 左 旗
巴 彦淖 尔 市 包 头市
1 2 6 8 4
8 52 67 17 4 5 8 41 0 2
6 8 5 78 2 91 76
区域 与 其 他 地 区三 产 结 构 的 比较
( )水 资 源 和 生 态 环境 制 约 .可持 续 发 展 任 4
2 9 。 2.%
务 艰 巨 该 区域 大 部 分 属 于半 干旱 地 区 .水 资 源
条 件 先 天 不 足 ,生 态 环 境 本 底 脆 弱 以 高 耗 水 、
21 .. 煤炭 产 业快 速 发 展 ,但 产 业 规模 和 技 术 水 2
平有 待提 高
煤 炭 产 业 是该 区域 重 要 的支 柱 产 业 .是 其他
能 源 化 工产 业 的重 要 支撑 .在 促 进 经 济 社会 发展 等 方 面发 挥 着重 要 作 用 该区域 煤 炭 生 产从 2 0 00 年 的 94 3万 t 长 到 2 0 6 增 0 7年 的 5 7 . 73 1 7万 t( 见 图 3 .年 均增 长 率 2 -% 2 0 ) 94 0 7年 该 区域 煤 炭 开 采 和洗 选 业产 值 占各产 业 总 产值 的 1 .l 75 %.为第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16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3讲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提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16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3讲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提

第16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3讲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一、选择题(2024·山东日照模拟)《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规定,将在2025年底前适时启动海南全岛封关运作,这是全面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货物进出口管理制度的标志。

“一线放开”就是海南和国际的联系实行进口货物零关税;“二线管住”,就是从自贸港进入境内其他区域要按照海关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全岛封关运作后,自贸港实施离岛免税政策:目前,每人每年离岛免税购物额度为10万元,不限次数;允许开展离岛的贸易及制造业、服务业和金融业联系,用“海南+N”的思维方式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

据此完成1~2题。

1.实施离岛免税政策有利于海南( A )A.扩大旅游消费量 B.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提高环境承载力 D.强化种业基地建设2.推进海南自贸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可以( C )A.发挥资源优势,承接各类产业转移B.促进互联互通,实现城市趋同发展C.加强区域产业分工,促进协同发展D.开展良性竞争,提升区域综合实力[解析]第1题,离岛免税有利于培育海南省旅游消费热点,促进海南省旅游消费升级,从而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A正确;离岛免税不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错误;离岛免税不能提高环境承载力,C错误;离岛免税不是农业,故不能强化种植业基地建设,D错误。

故选A。

第2题,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不是为了承接其产业转移,A错误;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是为了协同发展,不是趋同发展,B错误;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利于加强区域产业分工,协同发展,C正确;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不是为了良性竞争,D错误。

故选C。

(2024·浙江模拟)泰尔指数是衡量个人之间或者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指标,数值越大则差异越大。

黄河流域的区域经济差异分为上中下游间的差异和上游内、中游内、下游内的差异两部分。

下图示意黄河流域上中下游间和上中下游内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

【高中地理】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3年高考地理热点深入解读

【高中地理】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3年高考地理热点深入解读

【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04 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热点背景解读】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今年4月1日,黄河保护法施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坚实的支撑。

坚持开门立法为高质量立法打下基础芦苇荡一阵起伏,“瞧!白鹭!”摄影爱好者刘鹏紧握相机,“咔嚓”一声,“水清岸绿,白鹭成群”定格在镜头里。

“县中饶白鸟,郭外是黄河。

”如今,诗中的美景,在陕西黄河湿地合阳段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区重现。

“我们村紧挨着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区。

以前个别沿黄河企业随意取水排水,环境污染得厉害。

经过生态修复,现在水美景美,回到了我小时候的样子。

”提到黄河流域治理带来的变化,合阳县洽川镇夏阳社区村民同玉虎满脸透着幸福。

“近年来,这样的生态修复案例有很多,黄河流域生态发生了质的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说,“在大力巩固治理成果和保护成效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保护法给出了答案。

”方兰从事黄河水资源研究20多年,多次在陕西等地调研。

2021年3月全国人代会期间,方兰提交了有关黄河保护法立法的议案。

此前,全国人大宪法法律委、常委会法工委前往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宁夏、青海等地实地调研,了解实际情况,为高质量立法打下坚实基础。

“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全面提升流域水监控信息在线监测能力,利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进一步提升河道治理成效,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建设综合防汛预警体系,确保黄河安澜。

”调研组相关负责人在调研时提出。

这次调研成果在立法时被吸纳,黄河保护法明确提出提高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

在立法调研中,调研对象几乎囊括了黄河保护的所有相关对象。

“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黄河保护治理的政策、机制、制度予以立法确认,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相关负责人说。

黄河中上游管理措施

黄河中上游管理措施

黄河中上游管理措施黄河中上游管理措施引言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也是中国人民的摇篮。

作为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黄河的中上游地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中上游管理措施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黄河中上游管理措施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黄河中上游管理现状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

水资源管理在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管理是重中之重。

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水资源分配、水资源保护和水资源调度等。

水资源分配主要是根据各地的需求量和供给能力进行合理分配,以确保供水的平衡和公平性。

水资源保护主要包括水污染治理、水源地环境保护和节约用水等。

水资源调度是为了保证黄河水量的充足和合理利用,避免干旱和洪水等水灾。

土地利用管理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土地利用管理是为了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的。

管理措施包括土地流转、土地整治和土地利用规划等。

土地流转是指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农业企业或其他经营主体进行规模经营,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土地整治是为了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保护土地资源不被破坏。

土地利用规划是为了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障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黄河中上游地区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因此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修复工程和生态补偿等。

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为了保护黄河中上游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生态修复工程是为了修复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补偿是为了鼓励和激励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农民和居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

黄河中上游管理措施的发展方向黄河中上游管理措施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科技创新、法律法规完善和社会参与等方面。

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我国多条交通大动脉贯穿中原,刺激了区域内交通运输网 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铁路运输比东南沿海还要发达,纵 贯南北的有京广、京九、焦柳铁路干线.横贯东西的有陇 海等铁路干线。陇海线是欧亚大陆桥的组成部分,京九线 是内地与香港联系的通道。河南的省会郑州被誉为中国铁 路的“心脏”,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另外有多条 南北和东西向的国道公路及高速公路通过河南,整个河南 高级与次高级的公路里程占全国近10%。如果在该区域适 当建设一些以集散型、中转型为主的物流中心及储存型、 流通型、流通加工型为主的配送中心,并逐步形成物流系 统及网络,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大批量干线直达运输优势, 减少运输通过量,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增加附 加值,加快郑州、洛阳、商丘、新乡、漯河等经济中心城 市建设,使其对本经济区域及周边经济区域形成强大的吸 引力。
• 其次,陕西具有成为西北现
代物流核心的内生动力。 “十一五”时期,陕西年均 增长速度将超过11 % ,到 2010 年经济总量将超过 6000 亿元,能源化工、装 备制造、高新技术、农副 产品等优势特色产业将得 到长足的发展,为陕西现代 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 内在动力。
• 第三,陕西省政府十分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
条块分割,自成体系 观念陈旧,自我封闭 设备老化,技术落后 人才缺乏
河南省情
经济地理优势: 1.承东西、联南北,有良好的通达性能 河南地处中原,位于中国内地的偏东南,与东北 除外的其他经济区域相邻,经济发展水平在国内居 中,是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到西北部经济开发地区 过渡的中间地带,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和通讯干线贯 穿河南,是我国东部、西部、南方与北方商品流通 的中枢地带。河南居中的经济地理位置,经济区域 之间有良好的通达性,各种物质资料有较多空间位 移和时间位移,信息流通快畅。这种经济地理的优 势使本区域在获取高效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等方 面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黄河中上游经济区
山西
内蒙古中西部
陕西
黄河中上游经济区
宁夏
河南
青海
甘肃
山西物流经济布局
——煤铁之乡
山西简介 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东 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 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 国总面积的1.6%。山西之名,因居太 行山之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 山河”。现辖太原、大同、阳泉等11 个地级市,共85个县,11个县级市, 23个市辖区。省会太原,省政府驻太 原市府东街。名胜古迹历史名人众多。
发展现状
一:是物流配送业发展。山西商贸物流工业
利用现代物流发展新型流通,在连锁经营基础上 加快了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完善了商品配送, 目前我省个各类连锁企业一百万家连锁门店一千 万个,商品物流配送中心一百个多,形成了山西 物产综合陪送,物流大型无形配送中心。 二:第三方物流开始起步。省大型物流集团 逐步向现代物流业过渡,一些大型运输集团,依 托遍布全国运输网向专业化物流发展,危险品物 流也日益专业化,小件快递物流专著配送第三方 物流正在形成,连锁企业零售物流形成配送规模, 以中国物流信息联盟网为代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发挥越来越大作用。
青海的生态环境
• 青海省简称“青”,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 湖而得名。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中部,东部和北部与甘肃省 相接,西南部毗连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邻接四川省,西北 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邻。东西跨1200千米,南北纵 贯800千米,面积72.2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总面积的 7.5%,全省均属高原范围之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最高点为6860米,最低点为 1650米。在总面积中,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下的面积占 26.3%,3000米—5000米的面积占67%,5000米以上占 5%,水域面积占1.7%。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脉和谷地大 都终年积雪,广布冰川。其地形可分为祁连山地、柴达木 盆地和青南高原三个自然区域。
陕西省物流
• 近十年来,陕西省工农业生产快速
发展,物流量大幅度增加,物流服务 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软、硬件环境 日益改善,以电子计算机技术、网 络技术为代表的先进适用技术不断 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物流业的 发展。
• 一、陕西物流业发展现状 • 目前,陕西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
段,总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潜力 巨大。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物流业巨 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索降低经 营成本、开辟新的利润源途径。
2005 年底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陕西省现 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陕西省 “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规划中 明确提出将西安建设成我国西北地区重要 的物流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拟在西 安建设空港物流园区和新筑综合物流园区, 在宝鸡建设陈仓物流园区。
陕西物流存在的一些问题
1. 2. 3. 4.
山西经济 山西被称为“ 煤铁之乡”、“ 能 源重化工基地”。主要矿藏有煤、铁、 铝。铜、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膏等。 现已探明的煤矿储量为2000亿吨,占 全国的三分之一;铁矿储量为30.5亿 吨。由于煤炭储量丰富,煤炭工业在 山西工业中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 。近 几年来 ,电力工业、轻纺工业、消费 品工业、民用工业的发展也很迅速。
全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取得新 成就。2011年全省GDP实现11000亿 元,财政总收入突破两千亿元大关, 达到21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 破3000元,达到3665.7元,增长 15.2%。
山西交通
• 目前已形成以铁路、公路为主,航空 为辅的交通运输网络,成为华北乃至 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 • 目前,山西省公路通车里程已达6万余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为1686公里;铁 路运营总里程达2512公里;省会太原 对外航线40余条,长治、运城、大同 机场全部通航。
• 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如中储物
流、贝斯特货运中心、陕西邮政物流中心、西安 亚欧货运中心、咸阳新阳光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等 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 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别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 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代理企业等)发挥其信 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利用建立配送中心 拓展了服务范围,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 内在的发展动力已经形成,建立以陕西为核心的西 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已经成熟。
三:就是物流信息化体的进展。目前山 西省1300多户运输服务企业,山西物流信 息网每天发布信息6万亿条,注册企业上万 家,每天发布全国物流信息达26万个,物 流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四:物流业对外开放卖出新步伐。招商引 资政策不断完善,物流业已列入外商投资 领域,山西物流领域逐步成为外资最干感 兴趣领域之一,山西省物流业生处于发展 阶段,与发达国家沿海省区比有很大差距。
青海经济发展及内在的矛盾
• 当前青海大部分地区时刻面临着经济增长 缓慢和环境持续恶化的双向风险,具体表 现为虽然经济总量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增 长,但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却在拉大,由经 济增长而引发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日趋严 重。造成这种被动境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与该地区原本就相对恶劣的自然生 态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该地区的长期贫 困落后和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使这一情况不 见改善的迹象。


2.接近原料地与消费地的双向优势 东南沿海地区的工业中心具有靠近消费 地的优势,西北开发地区的工业中心具 有靠近原料地的优势,而河南在接近原 料地方面优于东南,在接近高收入、高 消费地方面优于西北。 本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及接近原料供给 地,巨大的市场潜力及接近高收入、高 消费的消费地,这种双向优势有利于发 展物流中心及配送中心,并有望成为全 国乃至国际物流系统的重要基地。
存在问题
• • • • • 物流资源分散物流成本较高 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 物流形态比较落后,服务功能单一 区域物流组织化程度 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发展优势
• 是煤炭、焦炭、电力、冶金等产业规 模巨大,物流需求基础雄厚 已有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物流 企业 • 省委、省政府重视物流业发展,各有 关部门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 首先,地理位置优势。陕西是西
• 西安是新欧亚大陆桥陇海线上
北其他4 省通往西南、中原、 华北、华东和华中的门户,在全 国经济总体布局上具有承东启 西、联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
最大的中心城市,历史上就是我 国“丝绸之路”的发源地,现代 交通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有条 件成为我国西北最大的商品流 通中心与物资集散地。目前以 西安为中心的铁路、高速公路、 航空等为主的现代交通网络体 系已基本形成,并还将在“十一 五”期间建设17 条高速公路、 十大铁路工程和咸阳国际机场 二期改扩建工程,届时陕西的现 代交通网络体系将更加完善、 合理。
*气 候
• 有以下特点:(1)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在 2500小时以上,是中国日照时数多、总辐射量大的省份。 (2)平均气温低,境内年平均气温在零下5.7℃~8.5℃之 间,全省各地最热月份平均气温在5.3℃~20℃之间;最 冷月份平均气温在零下17℃~5℃之间。(3)降水量少,地 域差异大。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 (4)雨热同期,青海属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5月中旬以 后进入雨季,至9月中旬前后雨季结束,这期间正是月平 均气温≥5℃的持续时期。(5)气象灾害多,危害较大。主 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霜冻、雪灾和大风。全省风能 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总的地域分布趋势是西北部大,东 南部小,即柴达木盆地中、西部,青南高原西部及祁连山 地中、西段年平均风速均在4米/秒以上。
• 而实际上,任何地区(包括青海哦这个地区) 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都是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的,“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 受阻→地区贫困→生态环境恶化”的恶性 循环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青海地区, 实现产业经济的生态化发展必须要建立经 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 即“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潜力释放→ 区域经济发展快速→生态环境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