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合集下载

传感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传感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传感与检测技术》考试总结20121030第一章:概论(P1)1.1 静态特性(P6):在稳态信号作用下,传感器输出量与输入量的关系,主要指标(线性度,精度,灵敏度,重复性)。

1.1.1线性度(P6):研究传感器线性特性时,有三种特殊情况(图):①理想特性曲线②仅有偶次非线性项时,特性曲线没有对称性,可取的线性范围较小,传感器设计应该避免出现这种曲线③仅有奇次项时,以原点为对称点,可获得较大的线性范围,差动传感器就具有这样的特性拟合直线(P8):“线性化”是指用割线或切线近似地代替实际曲线的一段,是能反映校准曲线的变化趋势且使误差的绝对值最小的直线,大多采用端点连线法得到拟合直线线性度公式(P8)lδ指非线性误差,即线性度;F Sy∙指满量程输出量,max∇指最大非线性绝对误差,1.1.2灵敏度(P8):指传感器在稳态下输出增量对输入量之比值,对于线性传感器系统, 灵敏度就是拟合直线的斜率,是个常数,公式对于非线性传感器系统,灵敏度不是常数,公式:1.1.3重复性(P9):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做全量程连续多次测试时所得输入输入曲线不重合程度,是反映精密度的一个指标,产生原因与迟滞性基本相同,重合性越好,误差越小 )3100%F S y σ⨯z δ——重复性误差;σ——标准误差1.1.4 精 度(精确度)(P10S %”所得m δ的值就是仪表的精密等级,如0.05级,1.2 动态特性(P10):反映传感器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为了记录波形参数,传感器要有较好的动态响应特性。

1.2.1数学模型(P10):通常以线性时不变系统来描述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就是用常系数微分方程建立传感器输出量y 与输入量x 之间的数学关系,公式:线性时不变系统有两个十分重要性质:叠加性和频率保持性,频率保持性指线性系统稳态响应时输出信号的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保持相同1.2.2时域特性(P11)1.2.2.1一阶传感器单位阶跃响应(P11):1.2.2.2时域特性指标(P13):①时间常数τ——一阶传感器输出量上升到稳态值的0.632倍所需要的时间,τ越小,稳态响应时间越短②上升时间tr ——传感器输出量由稳态值的③延迟时间ts ——传感器输出量达到稳态值的50%所需时间④超调量σ——传感器输出的最大值与稳态值的偏差,公式:()()()y tp yyσ-∞∞=;y(tp)——输出的最大值; y(∞)——输出的稳态值1.2.3频域特性1.2.3.1一阶传感器的正弦响应(P14)1.2.3.2频域特性指标(P15):①通频带:传感器输出量保持在一定值(幅频特性曲线上相对于幅值衰减3dB)内所对应的频率范围;②工作频率:传感器输出幅值误差在±5%(或±10%)所对应的频率范围③相对误差:在工作频带范围内输出量的相位偏差,应小于5°(或10°)1.3测量误差分析基础1.3.1.1系统误差(P18)是指服从于某一确定规律(定值或规律性变化值)的测量误差,产生原因有以下4方面,是可预知的:①测试环境没有达到标准②测试仪表不够完善③测试电路的搭建或系统的安装不正确④测试人员的不良操作或视觉偏差1.3.1.2系统误差消除方法(P19①引入修正值:当系统误差为恒值时,修正值是一个定值;当系统误差为变差时,修正值是一个数表或者曲线或者修正计算式。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总结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检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一、传感器的组成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

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③基本转换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二、传感器的分类1、按被测量对象分类(1)内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内部的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以及异常变化。

(2)外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的外部环境状态,它有相对应的接触式(触觉传感器、滑动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非接触式(视觉传感器、超声测距、激光测距)。

2、传感器按工作机理(1)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主要有: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

(2)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和运动定律等构成的(主要有①电感式传感器;②电容式传感器;③光栅式传感器)。

3、按被测物理量分类如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

4、按工作原理分类主要是有利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

5、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1)无源型:不需外加电源。

而是将被测量的相关能量转换成电量输出(主要有:压电式、磁电感应式、热电式、光电式)又称能量转化型;(2)有原型:需要外加电源才能输出电量,又称能量控制型(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

6、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1)开关型(二值型):是“1”和“0”或开(ON)和关(OFF);(2)模拟型:输出是与输入物理量变换相对应的连续变化的电量,其输入/输出可线性,也可非线性;(3)数字型:①计数型:又称脉冲数字型,它可以是任何一种脉冲发生器所发出的脉冲数与输入量成正比;②代码型(又称编码型):输出的信号是数字代码,各码道的状态随输入量变化。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检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的组成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

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③基本转换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相对应的接触式(触觉传感器、滑动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非接触式(视觉传感器、超声测距、激光测距)2、传感器按工作机理(1)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主要有: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

(2)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和运动定律等构成的(主要有①电感式传感器;②电容式传感器;③光栅式传感器)。

3、按被测物理量分类如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

1、按被测量对象分类(1)内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内部的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以及异常变化。

(2)外部信息传感器4、按工作原理分类主要是有利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

5、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总结主要检测系统的外部环境状态,它有、传感器的分类(1)无源型:不需外加电源。

而是将被测量的相关能量转换成电量输出(主要有:压电式、磁电感应式、热电式、光电式)又称能量转化型;(2)有原型:需要外加电源才能输出电量,又称能量控制型(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

6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1)开关型(二值型):是“ 1”和“0”或开(ON)和关(OFF;(2)模拟型:输出是与输入物理量变换相对应的连续变化的电量,其输入/输出可线性,也可非线性;(3)数字型:①计数型:又称脉冲数字型,它可以是任何一种脉冲发生器所发出的脉冲数与输入量成正比;②代码型(又称编码型):输出的信号是数字代码,各码道的状态随输入量变化。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ss (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ss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概述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检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一、传感器的组成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

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③基本转换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三、传感器的特性及主要性能指标1、传感器的特性主要是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有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当传感器的输入量为常量或随时间作缓慢变化时,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叫静态特性,简称静特性。

表征传感器静态特性的指标有线性度,敏感度,重复性等。

3、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的输出量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称为动态特性,简称动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取决于传感器的本身及输入信号的形式。

传感器按其传递,转换信息的形式可分为①接触式环节;②模拟环节;③数字环节。

评定其动态特性:正弦周期信号、阶跃信号。

4、传感器的主要性能要求是:1)高精度、低成本。

2)高灵敏度。

3)工作可靠。

4)稳定性好,应长期工作稳定,抗腐蚀性好;5)抗干扰能力强;6)动态性能良好。

7)结构简单、小巧,使用维护方便等;四、传感检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1、地位:传感检测技术是一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迅猛发展的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之一。

2、作用:能够进行信息获取、信息转换、信息传递及信息处理等功能。

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柔性制造系统(FMS)、加工中心(MC)、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M)。

五、基本特性的评价1、测量范围:是指传感器在允许误差限内,其被测量值的范围;量程:则是指传感器在测量范围内上限值和下限值之差。

2、过载能力:一般情况下,在不引起传感器的规定性能指标永久改变条件下,传感器允许超过其测量范围的能力。

检测与传感器知识点总结

检测与传感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传感器的功能:信息收集,信号数据的转换2.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调解转换电路3部分组成3.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和零点漂移等线性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线性程度灵敏度:是指传感器在稳态下的输出变化量与引起变化的输入变化量之比,用S表示迟滞: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期间,其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重复性:是指在同一工作条件下,输入量按同一方向做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化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零点漂移:当传感器无输入时,每隔一段时间对传感器的输出进行读数,其输出偏离零值的情况,即为零点漂移温度漂移:是指温度变化时传感器输出值偏离程度4.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最大超调量、延迟时间、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响应时间第二章1、应变式传感器可以测量力、荷重、应变、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各种参数。

2、电阻应变效应:金属丝的电阻随其所受机械形变(拉伸或压缩)的大小变化。

3、电阻应变主要有四部分组成:电阻丝、基片、覆盖层和引出线。

4、按应变片敏感栅所用的材料不同,应变片可以划分为金属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其中金属应变片分为体型和薄膜型;半导体应变片分为体型、薄膜型、扩散型、PN结型及其他型。

5、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的压阻效应,压阻效应是指对半导体施加压力时半导体的电阻率会发生改变的现象。

6、产生应变片温度误差的主要因素有:(1)、敏感栅金属丝电阻本身随温度发生变化(2)、试件材料和电阻丝的线膨胀系数的影响7、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补偿方法有:线路补偿法和应变片自补偿两类。

8、应变片自补偿有选择式自补偿应变片和双金属敏感栅自补偿应变片。

9、根据电桥电源的不同,可分为直流电桥和交流电桥。

第三章1.电感式传感器主要有自感式,互感式和涡流式三种2.自感式电感传感器由线圈、铁心和衔铁三部分组成3.自感式电感传感器的结构类型有变间隙式、变面积式、螺线管式(变气隙导磁系数)4.自感式电感传感器的转换电路有交流电桥式、交流变压器式以及谐振式几种形式,其中交流电桥式最为常用,谐振式转换电路有谐振式调幅电路和谐振式调频电路5.互感式电感传感器由一、二次绕组,铁心,衔铁三部分组成6.互感式电感传感器的主要特性:输出电压特性,灵敏度,温度特性,零点残余电压的消除方法(提高互感式电感传感器的组成结构及电磁特性的对称性,引入相敏整流电路,采用外电路补偿法)7.电涡流传感器的结构:变间隙式,变面积式,螺线管式,低频透射式,高频反射式8.影响电涡流式传感器的灵敏度的因素:被测体材料对测量的影响,被测体大小和形状对测量的影响,传感器形状和大小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9.电涡流传感器的转换电路:调频式电路,调幅式电路10.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很广,可进行位移,厚度,转速,振动,温度等多参数的测量第四章1、电容式传感器:把某些非电量的变化通过一个可变电容转化成电容变化的装置。

(完整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知识点一、电阻式传感器1) 电阻式传感器的原理:将被测量转化为传感器电阻值的变化,并加上测量电路。

2) 主要的种类:电位器式、应变式、热电阻、热敏电阻 ● 应变电阻式传感器1) 应变:在外部作用力下发生形变的现象。

2) 应变电阻式传感器: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化为电阻值的变化a. 组成:弹性元件+电阻应变片b. 主要测量对象:力、力矩、压力、加速度、重量。

c. 原理:作用力使弹性元件形变发生应变或位移应变敏感元件电阻值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变成电压等点的输出。

3) 电阻值:ALR ρ=(电阻率、长度、截面积)。

4)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εσE =(被测试件的应力=被测试件的材料弹性模量*轴向应变)5) 应力与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面积)(力)(应力)A F =σ应注意的问题:a. R3=R4;b. R1与R2应有相同的温度系数、线膨胀系数、应变灵敏度、初值;c. 补偿片的材料一样,个参数相同;d. 工作环境一样;二、电感式传感器1) 电感式传感器的原理:将输入物理量的变化转化为线圈自感系数L 或互感系数M的变化。

2) 种类:变磁阻式、变压器式、电涡流式。

3) 主要测量物理量:位移、振动、压力、流量、比重。

● 变磁阻电感式传感器1) 原理:衔铁移动导致气隙变化导致电感量变化,从而得知位移量的大小方向。

2) 自感系数公式:)(2002气隙厚度(截面积)(磁导率)δμA L N=。

3) 种类:变气隙厚度、变气隙面积4) 变磁阻电感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取决于工作使得当前厚度。

5) 测量电路:交流电桥、变压器式交变电桥、谐振式测量电桥。

P56 6)应用:变气隙厚度电感式压力传感器(位移导致气隙变化导致自感系数变化导致电流变化)● 差动变压器电感式传感器1) 原理:把非电量的变化转化为互感量的变化。

2) 种类:变隙式、变面积式、螺线管式。

3) 测量电路:差动整流电路、相敏捡波电路。

● 电涡流电感式传感器1) 电涡流效应:块状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磁通变化,产生电动势,电动势将在导体表面形成闭合的电流回路。

现代传感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整理

现代传感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整理

1.transducer / sensor区别答: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sensor定义:“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件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从一个系统接受功率,通常以另一种形式将功率送到第二个系统中的器件”。

根据这个定义,传感器的作用是将一种能量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形式,所以不少学者也用“换能器-Transducer”来称谓“传感器-Sensor”2.误差公理答: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差就是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一切测量都有误差,误差自始至终存在于所有科学试验的过程中”,这就是误差公理。

3.化学传感器答:是一门由材料科学、超分子化学(分子识别)、光电子学、微电子学和信号处理技术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

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成本低、能在复杂的体系中进行在线连续监测的特点;可以高度自动化、微型化与集成化,减少对使用者环境和技术的要求,适合野外现场分析的需求;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医药及国家安全等利用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4.光纤传感器答:是将来自光源的光经过光纤送入调制器,使待测参数与进入调制区的光相互作用后,导致光的光学性质(如光的强度、波长、频率、相位、偏振态等)发生变化,成为被调制的信号光,在经过光纤送入光探测器,经解调后,获得被测参数。

5.光电效应答:用光照射某一物体,可以看作物体受到一连串能量为hf 的光子的轰击,组成这物体的材料吸收光子能量而发生相应电效应的物理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外光电效应:在光线的作用下能使电子逸出物体表面的现象称为外光电效应。

基于外光电效应的光电元件有紫外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电摄像管等。

6.微流控芯片答:微流控分析芯片通过微机电加工技术把整个实验室的功能,包括采样、稀释、加试剂、反应、分离、检测等集成在几平方厘米的微流控芯片上,且可多次使用,因而极大地减少了样品和分析试剂的用量,降低了分析的成本,加快了分析的速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传感器部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概述1.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1)定义: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2)共性: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将非电量转换成电量。

(3)功能:检测和转换。

(4)组成:5.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寻找新原理6.传感器的集成化第二章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1.线性度(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之一)(1)定义:传感器的输入、输出间成线性关系的程度。

(2)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处理:Y FSy Y FSy Y FSyo(a )切线或割线X mxo(b )过零旋转X mxo(c )端点平移X mx(3)非线性误差:γL = ± Δ L ma xY FS式中,γL ——非线性误差(线性度);ΔL m a x ——输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偏差绝对 值;Y F S ——满量程输出。

2.灵敏度(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之二)传感器在稳态信号作用下输出量变化对输入量变化的比值。

0 S n = y x xS n = dy dx (a) 线性测量系统(b) 非线性测量系统 0S n y = f x ) dy dx = C x 0 S n y = f ( )dy x 0 S n y = f (x ) dy dx(c) 灵敏度为常数(d) 灵敏度随输入增加而增加 (e) 灵敏度随输入增加而减小3.分辨率/分辨力(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之三)分辨率是指传感器能够感知或检测到的最小输入信号增量。

分辨率可以用增量的绝对值 或增量与满量程的百分比来表示。

4.迟滞/回程误差(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之四)(1)定义: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应于同一大小的输入信号,传感器正、反行程的输出信 号大小不相等的现象。

开发新材料 采用新工艺 探索新功能具有同样功能的传感器集成化,即将同一类型的单个传感元件用集成工艺在同一平面上 排列起来,形成一维的线性传感器,从而使一个点的测量变成对一个面和空间的测量。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知识-下载[1]重点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知识-下载[1]重点

(1)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 Ⅰ.直接测量 用事先分度或标定好的测量仪表, 直接读取被测量测量结果的方法称为直接测量。直接 测量是工程技术中大量采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直观、 简便、迅速,但不易达到很高的测量精度。 Ⅱ.间接测量 首先,对和被测量有确定函数关系 的几个量进行测量,然后,再将测量值代入函数关系 式,经过计算得到所需结果。这种测量方法,属于间 接测量。测量结果y和直接测量值xi(i=1,2,3…)之 间的关系式为: y=f(x1x2x3…) 。间接测量手续多, 花费时间长,当被测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或没有相应直 接测量的仪表时才采用。
量程点, 可以得到端基线性度。
4. 迟滞
迟滞特性表明检测系统在正向和反向行程期间,
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也就是说,对
同样大小的输入量,检测系统在正、反行程中,往
往对应两个大小不同的输出量,如右下图所示。通
过实验,找出输出量的
y
这种最大差值,并以满量程 ymax
输出YFS的百分数表示,
1
ΔH max
1.2.3 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新原理、新材料和新工艺将产生更多品质优
良的新型传感器。例如光纤传感器、液晶传感器、以高分 子有机材料为敏感元件的压敏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等。
第二,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目前正迅速地由模拟式、 数字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带有微处理机的各种智能化仪 表已经出现,这类仪表选用微处理机做控制单元,利用计 算机可编程的特点,使仪表内的各个环节自动地协调工作, 并且具有数据处理和故障诊断功能,成为一代崭新仪表, 把检测技术自动化推进到一个新水平。
指示仪
被测量 传感器
测量 电路
记录仪
电源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中各种参数并将其转化为可量化的电信号输出的设备。

检测技术则是利用传感器对环境中各种参数进行检测和监测的技术。

以下是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的重点知识点总结:1.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将被测物理量转化为与之成正比的电信号输出。

传感器中常用的原理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磁电效应、光电效应等。

2.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可以根据测量参数的类型进行分类,如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也可以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如光传感器、声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3.传感器的特性:传感器的特性包括精度、灵敏度、稳定性、线性度、响应时间等。

精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灵敏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信号随被测量变化的程度;稳定性是指传感器输出信号在长时间内的稳定程度;线性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与被测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响应时间是指传感器从检测到信号输出的时间。

4.传感器信号的处理和调节: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常常需要经过放大、滤波、校准和线性化处理后才能得到有效的结果。

放大可以增大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幅度;滤波可以去除传感器输出信号中的噪声;校准可以修正传感器输出的非线性特性;线性化可以将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被测量参数之间建立线性关系。

5.传感器网络和通信技术: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的兴起,传感器网络和通信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分布在空间中的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这种网络可以实现大范围的环境监测和数据采集。

6.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环境监测、医疗健康、交通运输、工业自动化等。

在环境监测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气体含量等;在医疗健康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人体的心率、体温、血压等;在交通运输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车辆的速度、加速度、位置等;在工业自动化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生产线上的温度、压力、流量等。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参考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参考

《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复习参考前言知识点第一章概论1、检测的定义2、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分类传感器(狭义):能感应被测量的变化并将其转换为其他物理量变化的器件.传感器(广义):是信号检出器件和信号处理部分的总称.传感器的分类:按测量的性质划分: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按工作的原理划分:电阻应变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磁电式传感器等.按测量的转换特征划分:结构型传感器和物性型传感器.按能量传递的方式划分:能量控制型传感器和能量转换型传感器.3、检测系统的静、动态性能指标静态特性可用下列多项式代数方程表示:y=a0+a1x+a2x2+a3x3+…+a n x n式中:y—输出量;x—输入量;a0—零点输出;a1—理论灵敏度;a2、a3、… 、an—非线性项系数。

1)线性度:指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实际关系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又叫非线性误差.2)灵敏度:指传感器的输出量增量与引起输出量增量的输入量的比值.3)迟滞:指传感器在正向行程和反向行程期间,输出-输入曲线不重合的现象.4)重复性:指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做全量程多次测试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性的程度.5)分辨率:指传感器在规定测量范围内所能检测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6)稳定性:指传感器在室温条件下,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间隔,传感器的输出与起始标定时的输出之间的差异.7)漂移:指传感器在外界的干扰下,输出量发生与输入量无关的变化,包括零点漂移和灵敏度漂移等.4、传感器的动态特性1)瞬态响应法2)频率响应法第二章常用传感器1、电阻式传感器(1)基本原理:将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转换成电阻值的变化,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显示或记录被测量值的变化。

(2)电阻应变片结构(3)应变效应电阻应变片满足线性关系:,S即为应变片灵敏系数,或用K表示,K=1+2μ。

半导体应变片满足: (4)测量电路A .直流电桥 (电桥形式(单臂、双臂、全桥)、输出电压表达式、电压灵敏度、应变片的位置安放)见课后习题P242 3.5 B .交流电桥(5)温度误差原因及补偿方法2、 电容式传感器(1) 结构、原理 (2) 类型:变极距型:非线性误差大,适用于微小位移量测量变极板面积型:面积变化型电容传感器的优点是输出与输入成线性关系,但与极板变化型相比,灵敏度较低,适用于较大角位移及直线位移的测量。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汇总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汇总

N 2 Al 0 N 2la L L1 L2 0 e 2 Aa ( la ) l l 螺线管型的自感值:
0 e N 2 dL dL2 Kl Aa 2 dl dl l a a 灵敏度:
2.零点残余电压:产生原因:1.复阻抗不容易达到真正的平衡;2.磁化曲线的非线性产生高 次波;3.各种损耗;4.分布电容的影响;5.两个传感器的完全不对称;工频干扰。 引起问题:1.零点附近灵敏度下降;2.限制分辨率提高;3.线性度差;4.堵塞有用信号 解决方法:设计与工艺上力求磁路与线圈对称;拆线圈法来调整;电路补偿。 3.测气体压力传感器:改变空气间隙长度的电感传感器压差传感器(差接电感传感器) 4.变压器式传感器的灵敏度:输出电压与衔铁位移之比。 灵敏度:1.与二次线圈匝数 N2 成正比;2.与激励电压幅值成正比;3.在低频时,与频率成正 比。 低频时
)*100%
当电刷处于行程中心位置时,负载误差最大。并且随
着负载系数的增大时,即减小负载电阻时,负载误差也随之增大。减小负载误差的方法:采 用高输入阻抗放大器; 或者限制电位器工作的区间来减少负载误差; 或将电位器空载特性设 计成某种上凸特性,即设计非线性电位器。 5.非线性电位器的空载特性曲线与线性电位器的负载特性曲线是以特性直线为镜像的。 6.电位器式电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测小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 7.应变片式电阻传感器:缺点:在大的应变状态下具有较大的非线性;输出信号弱;不适 用于高温环境中(1000 度以上) ;应变片实际测出的只是某一面积上的平均应变。 8.金属电阻应变片敏感栅:灵敏度系数 K0 比较大,电阻温度系数小,电阻率大,机械强度 高。 9.应变片的主要特性:横向效应、机械滞后、零漂及蠕变、应变特性、疲劳寿命、动态响应 特性 10.横向效应:为减少横向效应产生的误差,一般是减少 r,增大 L,采用直角线栅式或箔式 应变片,因为箔式应变片的截面积比栅丝大,电阻值小,电阻变化量小。 11.机械滞后:产生的原因:粘合剂性能差;过载;过热 12.零漂和蠕变:两者同时存在,蠕变值里面包含同一时间的零漂值;产生原因:在粘贴应 变片时,本身被压缩或拉伸的力 13.应变极限、疲劳寿命;1.应变片的敏感栅或引线断路;应变片输出指示应变的极值 l 变化 10%;应变片输出信号波形上出现穗状尖峰。 14.单丝自补偿法: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概括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概括

1、传感器是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2、传感器通常由直接响应于被测量的敏感元件、产生可用信号输出的转换元件、以及相应的信号调节转换电路组成。

3、要实现不失真测量,检测系统的幅频特性应为常数4、传感器静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在被测量的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的关系称为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5,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主要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分辨率、灵敏度、漂移、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各种抗干扰稳定性等。

(请写出反映传感器的五种性能指标,及写出三种解释传感器指标?精度、分辨率、灵敏度、线性度、迟滞。

反映传感器准确度的指标是精度,反映传感器灵敏度的指标是灵敏度,反映传感器稳定性的指标是迟滞)6,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叫传感器动态性。

7,动态特性中对一阶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有时间常数。

动态特性中对二阶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有固有频率、阻尼比。

8,从时域(延迟时间,上升时间,响应时间,超调量)和频域(幅频特性,相频特性)两个方面分别采用瞬态响应法和频率响应法来分析动态特性。

9,幅频特性是指传递函数的幅值随被测频率的变化规律,相频特性是指传递函数的相角随被测频率的变化规律。

传感器中超调量是指超过稳态值的最大值□A (过冲)与稳态值之比的百分数。

电阻式传感器10,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是指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机械变形,导致其阻值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

11,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是半导体材料在受到应力作用后,其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压阻效应。

12,金属丝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比较其相同点是它们都是在外界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从而导致材料的电阻发生变化。

13,金属丝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比较其不同点是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为主,材料的电阻率相对变化为辅;而半导体材料则正好相反,其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导致的电阻率的相对变化为主,而机械形变为辅。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

第一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理论基础1.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有几种表示方法?它们通常应用在什么场合?答:测量误差是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引用误差也是相对误差的一种表示方法。

在实际测量中,有时要用到修正值,而修正值是与绝对误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值。

在计算相对误差时也必须知道绝对误差的大小才能计算。

采用绝对误差难以评定测量精度的高低,而采用相对误差比较客观地反映测量精度。

引用误差是仪表中应用的一种相对误差,仪表的精度是用引用误差表示的。

2.用测量范围为-50~+150kPa 的压力传感器测量140kPa 压力时,传感器测得示值为142kPa ,求该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解:绝对误差2140142=-=∆kPa 实际相对误差%43.1%100140140142=⨯-=δ标称相对误差%41.1%100142140142=⨯-=δ引用误差%1%10050150140142=⨯---=)(γ3.什么是随机误差?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小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答: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被测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很多不便掌握或暂时未能掌握的微小因素(测量装置方面的因素、环境方面的因素、人员方面的因素),如电磁场的微变,零件的摩擦、间隙,热起伏,空气扰动,气压及湿度的变化,测量人员感觉器官的生理变化等,对测量值的综合影响所造成的。

通过增加测量次数估计随机误差可能出现的大小,从而减少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第二章传感器概述2-1什么叫传感器?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如何?答: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份;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部份。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总结第一章概述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检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一、传感器的组成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

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③基本转换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二、传感器的分类1、按被测量对象分类(1)内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内部的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以及异常变化。

(2)外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的外部环境状态,它有相对应的接触式(触觉传感器、滑动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非接触式(视觉传感器、超声测距、激光测距)。

2、传感器按工作机理(1)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主要有: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

(2)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和运动定律等构成的(主要有①电感式传感器;②电容式传感器;③光栅式传感器)。

3、按被测物理量分类如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

4、按工作原理分类主要是有利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

5、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1)无源型:不需外加电源。

而是将被测量的相关能量转换成电量输出(主要有:压电式、磁电感应式、热电式、光电式)又称能量转化型;(2)有原型:需要外加电源才能输出电量,又称能量控制型(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

6、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1)开关型(二值型):是“1”和“0”或开(ON)和关(OFF);(2)模拟型:输出是与输入物理量变换相对应的连续变化的电量,其输入/输出可线性,也可非线性;(3)数字型:①计数型:又称脉冲数字型,它可以是任何一种脉冲发生器所发出的脉冲数与输入量成正比;②代码型(又称编码型):输出的信号是数字代码,各码道的状态随输入量变化。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
3)电涡流的轴向贯穿深度:涡流的形成范围和渗透深度与 有关。
4.电感式传感器采用差动形式原因:改善灵敏度、提高线性度
第四章电容式传感器
1.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有绝缘介质分开的两个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板电容器,其电容量为 ε为介电常数,ε=ε0·εr其中ε0真空介电常数,εr极板间介质相对介电常数;A为两平行极板间所覆盖的面积;d为两平行板间的距离。如果保持两个参数不变,而改变其中一个参数,就可以吧参数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可转换为电量输出。
3)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在规定条件下通过实测来确定。
4)横向效应:将直的金属丝绕在敏感栅后,虽然长度不变,应变状态相同,但由于应变片的敏感栅的电阻变化较小,因而其灵敏度系数k较电阻丝的灵敏系数k0小,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片的横向效应。
5)应变片的其他特性:①机械滞后、零漂和蠕变。②应变极限和疲劳寿命。
③最大工作电流和绝缘电阻。④动态响应特性。
2.计算公式7-3:(三个都会定律;2)参考电极定律;3)中间温度定律
4.热电阻传感器的测温原理:是利用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理进行测温的。
5.热电偶温度补偿方法:1)冰水保温瓶方式(冰点器方式);2)恒温槽方式;3)冷端自动补偿方式(补偿电桥法)4)计算修正法。
2.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当沿着一定方向对其实力而是他变形时,其内部就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他的两个表面上便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它又重新恢复到不带电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3.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需要接入一个高输入阻抗的前置放大器
4.电压放大器与电荷放大器的优缺点:
1)电压放大器的优点:又很好的高频效应,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磁阻效应:当一个载流导体置于磁场中,其电阻会随磁场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

传感技术知识点总结

传感技术知识点总结

传感技术知识点总结1. 传感技术概述传感技术是指通过感应器和信号处理器来对环境中的物理量进行检测和测量的技术。

传感技术的发展对各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环境监测等领域。

2. 传感器基本原理传感器是传感技术的核心设备,它通过感受外部环境中的物理量(如温度、光照、压力、湿度、位移、速度等),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其测量的物理量,利用材料的电学、磁学、光学等特性,将这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再由信号处理器进行处理和应用。

3. 传感器分类根据测量的物理量不同,传感器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

此外,根据传感器的原理和材料的不同,还可将传感器分为电容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磁敏传感器、声波传感器等。

4. 传感器选型和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传感器的选型很关键,需要根据测量环境的特点、精度要求、工作温度、可靠性要求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传感器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在工业自动化中,用于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在智能家居中,用于实现家居设备的自动化和远程控制;在医疗健康中,用于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等。

5. 传感器信号处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一般是模拟信号,需要经过信号处理器进行处理和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于存储、传输和分析。

信号处理器主要包括模拟信号处理和数字信号处理两个部分。

模拟信号处理主要包括放大、滤波、调理等处理,数字信号处理主要包括AD转换、滤波、数字滤波、采样等处理。

6. 传感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未来,传感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多功能化、集成化、微型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多功能化是指传感器具有多种功能,比如具有温度和湿度测量功能的传感器;集成化是指将多种传感器融合在一起,实现多参数的测量;微型化是指传感器尺寸不断减小,功耗不断降低;智能化是指传感器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主调节;网络化是指传感器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

【2019年整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20210128085411)

【2019年整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2021012808541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总结第一章概述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检测址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宜。

一、传感器的组成2:传感器一般由敬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木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址.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塑的元件(如弹性墩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九②转换元件是将敬感元件输岀的非电址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③基本转换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虽。

二、传感器的分类1、按被测屋对象分类(1)内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内部的位宜.速度.力,力矩,温度以及异常变化。

(2)外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的外部环境状态,它有相对应的接触式(触觉传感辭、滑动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非接触式(视觉传感器、超声测距、激光测距)。

2、传感器按工作机理(1)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主婆有:光电式传感器. 压电式传感器)。

(2)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和运动定律等构成的(主要有①电感式传感器;②电容式传感器:③光栅式传感器)。

3、按被测物理量分类如位移传感器用于测址位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址温度。

4、按工作原理分类主要是有利于传感器的设汁和应用。

5、按传感器能绘源分类(1)无源型:不需外加电源。

而是将被测址的相关能址转换成电虽输出(主要有:压电式、磁电感应式.热电式、光电式)又称能虽转化型:(2)有原型:需要外加电源才能输出电氐又称能虽控制型(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

6、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1)开关型(二值型):是“1”和“0”或开(ON)和关(OFF):(2)模拟型:输出是与输入物理虽变换相对应的连续变化的电址,其输入/输出可线性,也可非线性:(3)数字型:① 11遨型:又称脉冲数字型,它可以是任何一种脉冲发生器所发出的脉冲数与输入址成正比:②代码型(又称编码型):输出的信号是数字代码,各码道的状态随输入址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与检测技术》考试总结20121030第一章:概论(P1)1.1 静态特性(P6):在稳态信号作用下,传感器输出量与输入量的关系,主要指标(线性度,精度,灵敏度,重复性)。

1.1.1线性度(P6):研究传感器线性特性时,有三种特殊情况(图):①理想特性曲线②仅有偶次非线性项时,特性曲线没有对称性,可取的线性范围较小,传感器设计应该避免出现这种曲线③仅有奇次项时,以原点为对称点,可获得较大的线性范围,差动传感器就具有这样的特性拟合直线(P8):“线性化”是指用割线或切线近似地代替实际曲线的一段,是能反映校准曲线的变化趋势且使误差的绝对值最小的直线,大多采用端点连线法得到拟合直线线性度公式(P8)lδ指非线性误差,即线性度;F Sy∙指满量程输出量,max∇指最大非线性绝对误差,1.1.2灵敏度(P8):指传感器在稳态下输出增量对输入量之比值,对于线性传感器系统, 灵敏度就是拟合直线的斜率,是个常数,公式对于非线性传感器系统,灵敏度不是常数,公式:1.1.3重复性(P9):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做全量程连续多次测试时所得输入输入曲线不重合程度,是反映精密度的一个指标,产生原因与迟滞性基本相同,重合性越好,误差越小 )3100%F S y σ⨯z δ——重复性误差;σ——标准误差1.1.4 精 度(精确度)(P10S %”所得m δ的值就是仪表的精密等级,如0.05级,1.2 动态特性(P10):反映传感器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为了记录波形参数,传感器要有较好的动态响应特性。

1.2.1数学模型(P10):通常以线性时不变系统来描述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就是用常系数微分方程建立传感器输出量y 与输入量x 之间的数学关系,公式:线性时不变系统有两个十分重要性质:叠加性和频率保持性,频率保持性指线性系统稳态响应时输出信号的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保持相同1.2.2时域特性(P11)1.2.2.1一阶传感器单位阶跃响应(P11):1.2.2.2时域特性指标(P13):①时间常数τ——一阶传感器输出量上升到稳态值的0.632倍所需要的时间,τ越小,稳态响应时间越短②上升时间tr ——传感器输出量由稳态值的③延迟时间ts ——传感器输出量达到稳态值的50%所需时间④超调量σ——传感器输出的最大值与稳态值的偏差,公式:()()()y tp yyσ-∞∞=;y(tp)——输出的最大值; y(∞)——输出的稳态值1.2.3频域特性1.2.3.1一阶传感器的正弦响应(P14)1.2.3.2频域特性指标(P15):①通频带:传感器输出量保持在一定值(幅频特性曲线上相对于幅值衰减3dB)内所对应的频率范围;②工作频率:传感器输出幅值误差在±5%(或±10%)所对应的频率范围③相对误差:在工作频带范围内输出量的相位偏差,应小于5°(或10°)1.3测量误差分析基础1.3.1.1系统误差(P18)是指服从于某一确定规律(定值或规律性变化值)的测量误差,产生原因有以下4方面,是可预知的:①测试环境没有达到标准②测试仪表不够完善③测试电路的搭建或系统的安装不正确④测试人员的不良操作或视觉偏差1.3.1.2系统误差消除方法(P19①引入修正值:当系统误差为恒值时,修正值是一个定值;当系统误差为变差时,修正值是一个数表或者曲线或者修正计算式。

②对称法:对于线性系统误差,若选定某一时刻为中心,则对应此点的两个对应时刻的系统误差算术平均值相等,利用这一特点,在实时测量时,取各对称点两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即可③替代法:在相同测量条件下,用可调的标准器具替代被测量接入检测系统,调节标准器具至使检测系统的指示值与被测量接入时相同,此时标准器具的读数就是被测量。

④对照法:通过改换被测量在检测电路中的位置而进行两次测量,将两次结果进行对照并进行处理以获得被测量的实值,也称为换位法1.3.2.1随机误差(p19):是具有随机变化特性的测量误差。

这种误差是由一些偶尔的未知因素造成的,因而误差具有偶发性和分散性,但在多次测因而测量精度包括测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1.3.2.2 随机误差的处理(P21)1.3.2.2.1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随机误差有如下四条特征:①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②有界性:绝对值很大的误差几乎不出现,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出某个界限③单峰性: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的次数多,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次数少。

④抵偿性:随测量次数增加,随机误差的代数和趋于零,也就是正负误差相互抵消随机误差数学表达式(P22)从方程中可以看到,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概率密度一定由高斯方程描述。

1.3.2.3算术平均值和方均根误差(P22):①算术平均值:1niixxn==∑,可以用剩余误差代替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②方均根误差又称标准误差σδ无法获得。

此时只能用残差Vi代替随机误差来计算方均根误差,称为方均根误差的估计值ˆσ,即:ˆσ==③测量次数的确定:只有当测量次数n>30时,才能按照正态分布规律分析随机变量的统计性质,但是一个被测量在无系统误差和粗差的情况下测量30次比较困难,而且由BESSEL公式看到,n>15时,ˆσ趋于稳定,所以测量次数一般取n=10~20即可第二章:电阻应变传感器(P27)量,从而实现非电量的测量2.1金属电阻应变片2.1.1金属丝电阻应变效应(重点敏感系数)(P28)推导如下:l sR ρ=;[1]取对数得取微分得 dR d dL dS R L Sρρ=+-;[3] 导体截面半径r,则S=πr*r, dS=2πrdr;dS S =2dr r ;[4] 导体纵向(轴向)应变量为dL L ε=,横向(径向)应变量为r dr r ε=,则r dr dL r Lμεμε=-=-或者;[5] 式中μ为导体的泊松比,它表示导体的横向应变量与纵向应变量成正比,但是变形方向相反; ④和⑤代入②得,(12)dR dL d R L ρμρ=++;[6] 引入应变灵敏系数 /dR dL Ks R L =,化简⑥得 /(12)/(12)d dL d Ks L ρρρμμρε=++=++;[7] 式中(12)μ+决定于导体几何形状发生的变化,/d ρρε决定于导体变形后所引起的电阻率的变化;Ks 的物理含义是单位纵向应变引起电阻的相对变化量,即s s dR dL k k R L ε== 或者s s R L k k R Lε∆∆==;[8] Ks,而且还与敏感栅的横向效应,粘结剂以及粘贴工艺等因素有关,2.1.2金属丝电阻应变片基本特性(P30) ①机械滞后:在恒温下,应变片受力后,内部会产生不可逆转的残余变形,致使应变片在加载和卸载时出现一定的差值,此差值称为机械滞后,也会使灵敏系数下降 ②蠕变:应力在粘胶层中传递出现滑动现象,胶层越厚,滑动越严重,此现象为蠕变,将引起灵敏系数下降。

所以要选用同型号优质粘结剂,并且粘结层要薄而均匀③温漂:由于物质内部热激发引起的热输出而出现温漂,是导致灵敏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要采取相应温度补偿措施。

2.2.1半导体电阻应变片(P31),灵敏度是金属应变片的50~80倍,尺寸,横向效应,蠕动,机械滞后,相比下都小点,更适用于动态测量2.2.2半导体应变片的压阻效应(P31公式类似于金属应变片灵敏系数公式[7] : (12)(12)(12)E E R L R L ρμμπμπρεεε∆+++++∆∆=+==; [9] π——半导体晶体纵向压阻系数;E ——半导体晶体弹性模量;式子里12μ+是由纵向应变而引起应变片几何形状的变化,金属电阻应变灵敏系数主要由此项决定;式子里πE 是因纵向力所引起的压阻效应,半导体电阻应变系数主要由πE 决定,一般πE 比(1+2 μ)大近百倍, 所以E R R ρπρε∆=∆=【10】,其应变灵敏系数为://B K R L R L ρπρεε∆==∆∆=;【11】 第三章:电感传感器 (P46)3.1.1电感传感器:利用线圈的自感和互感的变化实现非电量的测量,分为自感式,互感式,和涡流式,灵敏度高,精度好,线性度好。

3.1.2测量原理(P47):3.1.3自感式传感器:①变气隙长度:(P47),具有较高灵敏度,但是线性度差。

公式:2022N S dL K d δμδδ==-; [12] δ——单个气隙的长度 ②变气隙截面积:灵敏度低,工程上广泛采用两线圈的自感传感器。

公式:20s N dL K dS μδ==-;【13】3.1.4涡流传感器的径向密度(P61):最大;而后随着涡流半径的增大或者减小,密度都显著下降,当r↓=0或者r↑=2.5R时,密度均趋于0②电涡流的径向密度与传感线圈对被测体的间距δ成反比。

当间距δ=0时,电涡流的密度最大而后随着间距的增加,密度显著下降,当δ↑=R时,电涡流下降到最大值的30%第四章:压电传感器(P110)4.2压电传感器测量电路(P116):(多次强调前置放大器),此电路具有很大的内阻而输出电信号非常微弱,在做非电测量时,为了提高敏感度和测量精度,通常取许多片压电材料组成一个压电敏感元件,且压电输出信号应接高输入阻抗的前置放大器第五章:光电传感器(P144)5.1光电效应分三类:(③属于外光电效应,①和②属于内光电效应)①光电导效应——光照改变电导体的导电率,从而改变电阻,光敏电阻属于这类②光生伏特效应—光照改变半导体PN结电场,引起PN结电势变化,又称为PN结光电效应,光电池,光敏晶体管属于这类光电效应器件,③光电发射效应—某些物质在光的照射下,能从表面向外部发射电子的现象,称之为光电发射效应,利用此技术的有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5.2常见光敏器件的的基本外特性5.2.1光敏电阻(P145)5.2.2光敏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区分(重点)(P150):5.3光栅传感器(P158):用于测位移的光电传感器,光透过光栅照到光电器件上,根据莫尔条纹现象实现角位移或相位移测量,测量角位移的叫圆光栅,测量直线位移的叫直光栅。

5.3.1莫尔条纹的特性和光路形式(P158):5.4 固态图像传感器(P164):5.4.1 CCD的基本结构(P165):5.4.2 CCD工作原理(重点(P166)):5.4.3CCD图像传感器的结构第六章:光纤传感器(P171)6.1光纤分类:光波实际上是光场电磁波,根据电磁场理论,可以建立麦克斯韦方程,称之为光场的波动方程,此方程的系列独立(不同频率)的离散解,称之为光场模式。

光场模式中频率最低的模,称之为基模,①只能传输一种光场模式(基膜)光波的光纤,称之为单模光纤;同时能传输多种光场模式光波的光纤,称之为多模光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