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和双星形成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合集下载

非线性动力学入门-西安交通大学教师个人主页

非线性动力学入门-西安交通大学教师个人主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另一方面梁的轴向应变的表达式也会因变形大小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表达式比如小变形时应变而当考虑大变形时可能采用的应变表达式就是进而得到的梁的振动方程将会是一个含有高度非线性项的偏微分方程组
非线性动力学入门
张新华
西安交通大学 工程力学系 2011 年 07 月
前 言
─1687 年,牛顿(Isaac Newton, 1643 ~ 1727)发表了《自然哲学之数学原 理》(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标志着经典力学(亦即牛 顿力学)的正式诞生。牛顿力学主要研究自由质点系的宏观运动规律。 ─1788 年,拉格朗日(Joseph Louis Lagrange, 1736 ~ 1813)发表了分析力 学教程(Analytical Mechanics),标志着拉格朗日力学的诞生。Lagrange 力学属 于分析力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位形空间中研究带有约束的质点系动力学。 ─1833 年,哈密尔顿(William Rowen Hamilton, 1805 ~ 1865)对 Lagrange 力学进行了改造,引进了相空间(2n 维空间),对系统内在的对称性(辛对称, Symplectic)进行了刻画。狭义上的哈密尔顿力学只适用于保守系统,而广义 的哈密尔顿力学在适用于非保守系统。哈密尔顿力学也属于分析力学的主要 组成部分。在此后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中 Hamilton 力学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目前在天体力学、计算 Hamilton 力学,量子力学,甚至弹性力学(即所谓的 辛弹性力学)中哈密尔顿力学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1927 年,Birkhoff(George David Birkhoff, 1844 ~ 1944)发表了“动力系 统”(Dynamical Systems),标志着 Birkhoff 动力学的正式问世。Birkhoff 动力 学建立了研究非完整力学的框架。 ─1892 ~ 1899, 彭加莱(Henri Poincaré, 1854 ~ 1912)发表了三卷本的“天 体力学中的新方法”(New Methods of Celestial Mechanics),系统性地提出了 研究动力学系统的定性方法,即几何方法。经典力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设法求 得系统的解析解,而 Poincaré意识到对于大多数非线性系统而言,求其解析 解是不可能的,而必须发展新的研究方法。他超越了他的时代,极富远见地 预测到了非线性系统混沌现象(系统的解对初始条件具有极端敏感依赖性)的 存在。更为重要的是,Poincaré开创了研究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几何方法,当之 无愧地被誉为非线性科学之父,其影响是划时代的。 ─1892 年,李亚普诺夫(Aleksandr Mikhailovich Lyapunov, 1857 ~ 1918)在 他的博士论文“运动稳定性的一般问题”(General problem of the stability of motion )中,系统地探讨了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他提出了两种研 究稳定性的方法:李亚普诺夫第一方法(间接方法)和李亚普诺夫第二方法(直 接方法)。他从代数角度出发,对动力学系统的研究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彭加莱与李亚普诺夫,前者从几何角度,后者从代数角度,开拓了非线 性科学的研究疆域和研究手段。 ─1963 年,Lorenz(Edward Norton Lorenz, 1917 ~ 2008)发表了“确定性 非周期流”(Deterministic Nonperiodic Flow)的论文,认为大气系统的性态对 初值极为敏感,从而导致准确的长期天气预报是不可能的。该文标志着人类 首次借助于计算机发现了混沌(Chaos)现象的存在。 ─1757 年,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 ~ 1783)发表了压杆稳定性的论 文,首次探讨了力学系统的分岔现象。作为分岔理论重要分支的突变理 论(Catastrophe Theory)则主要由法国数学家托姆(René Thom, 1923 ~ 2002)于 上个世纪 60 年代创立,由齐曼(Christopher Zeeman,1925 ~)在 70 年代大力 推广普及。 ─1834 年,英国的罗素(John Scott Russell, 1808 ~ 1882)骑着马在 Union 运河上散步时,发现了现在称之为孤立波(又称作孤波,Solitary wave)的 i

流体力学中三个主要力学模型

流体力学中三个主要力学模型

流体力学中三个主要力学模型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的一门学科,涉及到物理学、数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

在流体力学中,有三个主要的力学模型,分别是欧拉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和边界层方程。

这三个模型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应用,下面将分别介绍它们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欧拉方程欧拉方程是描述流体运动的最基本的方程之一,它是由欧拉在1755年提出的。

欧拉方程是基于质点运动的牛顿第二定律得出的,它描述了流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欧拉方程的基本形式如下:ρ/t + ·(ρu) = 0ρ(dv/dt) = -p其中,ρ是流体的密度,t是时间,u是流体的速度,p是压力,v是速度的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向量微分算子。

欧拉方程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用来描述各种不可压缩流体的运动,例如水、油、气体等。

欧拉方程可以用来研究流体的基本运动规律,如速度分布、压力分布等。

欧拉方程还可以用来研究流体的力学性质,如流体的动量、能量守恒等。

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描述流体运动的另一个重要方程,它是由纳维和斯托克斯在19世纪提出的。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和连续性方程导出的,它描述了流体在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基本形式如下:ρ(dv/dt) = -p + μ^2v + f·v = 0其中,μ是流体的动力粘度,f是体积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适用于各种流体的运动,包括不可压缩流体和可压缩流体。

它可以用来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流体的力学性质和流体的稳定性等问题。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还可以用来模拟流体在各种工程应用中的运动,如飞机、汽车、船舶等。

三、边界层方程边界层方程是描述流体在边界层内的运动的方程,它是由普拉特在1904年提出的。

边界层是指流体与固体表面接触的区域,它的厚度很小,但是流体的速度和压力在这个区域内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边界层方程是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和连续性方程导出的,它描述了流体在边界层内的运动状态。

空气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和实验研究

空气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和实验研究

空气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和实验研究空气动力学是研究气流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它是现代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等重要领域的基础。

空气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和实验研究在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空气动力学的基本模型在研究空气动力学时,必须建立数学模型,以描述气流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常用的模型包括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模型。

流体力学是描述流体的运动规律和流量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而空气动力学则是在流体力学的基础上探讨各种空气动力学现象的一门学科。

空气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基于流体力学的方程式,其中最常用的是Navier-Stokes方程式和Bernoulli方程式。

Navier-Stokes方程式是描述无粘性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式,在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描述气流在物体表面的流动情况。

而Bernoulli 方程式是针对流速和压力的关系进行建模的一种方程式,它在描述气流运动时必不可少。

另外,空气动力学的数学模型还包含流场的数学表示方法,这些表示方法是建立在流场中流体力和质量守恒的基础上的。

由此可见,空气动力学的数学模型是包含多个方程式的模型。

二、空气动力学实验研究空气动力学的实验研究是通过测试和测量来检验空气动力学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除了理论模型,实验研究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发现航空、航天和汽车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并且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空气动力学实验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物理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实验。

物理实验是直接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测量和测试,以获得真实的数据。

而计算机模拟实验则是在计算机环境下进行的,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模拟计算,以支撑空气动力学研究。

物理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实验都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空气动力学的实验研究可以在真实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实验室中进行。

在真实环境下进行的实验研究可以直接获得实际数据并提供更精确的结果,但是它们通常更加昂贵、困难和危险。

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研究则允许研究人员更加灵活地工作,在之前肯定的条件下能够提供有意义的数据。

高中物理双星模型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双星模型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中的双星模型主要涉及到天体力学中的双星系统,其中包括质点双星和球面双星两种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双星模型公式总结:1. 万有引力定律(Newton's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
两个质点之间的引力可以由以下公式表示:
F =
G * (m1 * m2) / r^2
其中,F 是引力大小,G 是万有引力常数,m1 和m2 是两个质点的质量,r 是两个质点之间的距离。

2. 角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Angular Momentum):
对于球面双星系统,其中一个球体的角动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L = I * ω
其中,L 是角动量,I 是惯性矩,ω 是角速度。

3. 开普勒定律(Kepler's Laws of Planetary Motion):
开普勒定律描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其中包括三个定律:
第一定律(椭圆轨道定律):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面积速度定律):在相等时间内,行星与太阳连线所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第三定律(调和定律):行星的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行星到太阳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这些公式和定律是在研究双星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基本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能涉及到其他补充公式和计算方法,具体根据问题和情境而定。

流体力学中三个主要力学模型

流体力学中三个主要力学模型

流体力学中三个主要力学模型
流体力学中的三个主要力学模型分别是:
1. 欧拉方程:描述流体的宏观运动,基于连续性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

该模型假定流体是连续分布的,无黏性、无压缩性和外部力场作用的理想流体。

2. 非牛顿流体模型:描述流体内部粘性特性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包括粘弹性、塑性和黏度剪切等因素。

该模型适用于高浓度悬浮体、聚合物溶液等非牛顿流体。

3. 雾化模型:用于描述将一液滴或者液体流的分离成许多小液滴的现象,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该模型包括通过理论和实验方法求解流体表面张力、液滴间距和液滴尺寸分布等参数。

非线性动力学

非线性动力学

t∈R
x∈ Rn
的解,则显然它是不仅是时间的函数,而且也是初值的函数,即解随着初值的改变而改变, 可以将解记为
φ(t, x0 )
当 x0 是 R n 中的某一点时,φ (t, x0 ) 代表了 1 条解轨线,而
{φ(t, x0 ) x0 ∈ D}
则代表了一族轨线。将φ看成是一个映射,即
φ : R× Rn → Rn
运动行为,它在物理上对应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在系统的最初阶段,系统由于外界的初始干 扰,将呈现相当复杂的运动形式,但随着时间的延续,运动将进入平稳状态,而这种平稳状 态体现了动态系统的本质结构。
微分方程解的最终形态通常有: (1) 平衡点 (2) 周期解 (3) 拟周期解 (4) 混沌解
6.4.1 平衡点
图 6-7 所示是 2 维线性系统的相轨线,坐标原点是系统的平衡点,图 6-7a、b 中的平衡 点是稳定的,称为稳定结点,图 6-7c 中的平衡点是不稳定的,称为鞍点。
图 6-7 2 维线性系统的相轨线
6.5.2 任意解的稳定性
设 x = ψ (t)是微分方程 x& = F(t, x)
第 6 章 非线性动力学
-0.5
-1
-1.5
0.5
1
1.5
图 6-2 例 1 相图
例2
如图 6-3 所示是微分方程
&y& + 0.2 y& + y = 0
在相平面 (x1, x2 ) ,
x1 = y
x2 = y&
上的轨线图,平衡点为 (0,0),当 t → ∞ 时,解轨线趋于平衡点。
0.6 0.4 0.2
-0.6
-0.4
-0.2 -0.2

双星形成的非线性动力学机制和定性分析理论

双星形成的非线性动力学机制和定性分析理论

L K li e n就提 出 双 星 因 “ 转 裂 变 ” 造 成 . 是 v 旋 而 但
Dui n等 J re s 已经证 明裂变 在理论 上行 不通
目前 , 星 形 成 的 最 成 功 的 理 论 之 一, 由 双 是 B 等提 出 的碎裂理 论 . 18 c 从 9 6年起 , 他们 对此展 开 j长 期 的 一 系 列 研 究 _ . 假 定 双 星 在 原 始 星 , 6其 J 体塌缩过 程 中. 自身 引 力 作 用 下形 成 计 算机 模 在 拟表 明最初 的球 形 星云, 迅 速旋 转 中首先 塌缩 为 在
当 Jas 等 式 > ( '( 成立 时 . en 不 / ) 引 力不稳定 , 且 星 云将 塌 缩 我们模 型 的基 础是 恒 并 星起源 于星 云, 主要 由氢 和 氮等离 子 体组成 的 星 而 云服从 非线 性 的磁 流 体动力 学 方程 . 它们 的一 般形
收 璃 日期 20 —0 —2 01 4 9 基 金 项 目 : 南 省 自然 科 学 基 盎 资 助 项 目(01,)0 1 ) 云 2 ( 4 0 2t 0/ % 作 者 简 彳 : 一 方 (9 6 )只 , 教 授 . 要从 事 理 论 物 理 研 究 r张 14 一 , 副 主
双星形成的非线性动力学机制和定 - 性分析理论 ’
张一 方 ,李艳 梅
( 云南大学 物理系, 1 云南 昆明 60 9 ; 50 1 2云南大学 数学 系, 云南 昆 明 609 ) 5 0 1
摘要 : 把星 云的复杂 的磁流体动力学方程, 似简化为只与速度相关 的方程 , 近 则得到一个 可解 的简单模 型 应用非线性方程 的定性分析理论. 获得 双星演化的非线性动力学机 制 一定 条件下, 在 二维 空间中 的某 些奇点 捕应于双星 . 而在别的条件下, 奇点相垃于单星 因此. 各种星的形成是星云演化的结果 美键词 : 双星; 流体动力学 ; 非线性方程 ; 化; 演 星云

非线性科学,球形闪电和一般的三维非线性波的电磁孤子模型

非线性科学,球形闪电和一般的三维非线性波的电磁孤子模型

非线性科学,球形闪电和一般的三维非线性波的电磁孤子模型张一方(云南大学物理系,昆明650091)摘要:非线性科学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主要前沿之一。

由此得到的地震震级-周期公式预报的地震,不断被证实。

非线性引力波的预言也被证实。

球形闪电是大自然中一个未解之谜。

由非线性电磁场、非线性光学、一般的非线性电磁相互作用及其他非线性方程可以定量导出三维非线性波的电磁孤子模型,进而由此推测球形闪电应该是电磁孤子的特例。

关键词:非线性;球形闪电;电磁场;孤子;波中图分类号:P315.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28(2021)02-0090-05收稿日期:2020-9-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664044)。

作者简介:张一方(1947-),男,云南人,教授,主要研究理论物理和交叉科学。

DOI:10.19329/ki.1673-2928.2021.02.0222021年3月第20卷第2期(总第110期)安阳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ar,2021Vol.20No.2(Gen.No.110)非线性科学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主要前沿之一。

众所周知,非线性科学有3个研究热点:混沌、孤子和分形。

1988年笔者提出一种粒子的分形模型,并推广分数维为复数维[1]。

对此《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4月29日第6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探索未知世界》物理篇中68-69页都做过报道。

近年,笔者进一步展开了更深入的研究[2-3]。

本文讨论了某些非线性理论,并基于一般的非线性电磁场及其非线性方程定量导出三维非线性波的电磁孤子模型,由此推测球形闪电应该是电磁孤子的特例。

1某些非线性理论基于非线性流体力学方程等,可以导出笔者1989年提出的地震震级-周期公式[4-9]:T =T 010-b (M 0-M )(1)基于此可以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对大地震做出定量预言。

流体力学的理论模型与应用研究

流体力学的理论模型与应用研究

流体力学的理论模型与应用研究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液体和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行为。

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流体力学的理论模型和应用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流体力学的理论模型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

一、流体力学的理论模型1.1 流体的基本性质流体力学的理论模型建立在流体的基本性质之上。

流体具有流动性、变形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根据流体的性质,可以将流体力学的理论模型分为牛顿流体力学模型和非牛顿流体力学模型。

1.2 牛顿流体力学模型牛顿流体力学模型是最基本的流体力学模型,它假设流体的粘度是恒定的,且满足牛顿黏度定律。

根据这一模型,可以建立流体的速度场和压力场的数学描述,从而研究流体的流动行为。

1.3 非牛顿流体力学模型非牛顿流体力学模型考虑了流体的非线性、非恒定性和非均匀性等特性。

在非牛顿流体力学模型中,流体的粘度是变化的,并且与流体的剪切速率和应力有关。

这一模型在研究高分子溶液、胶体悬浮液等复杂流体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流体力学的应用研究2.1 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流体力学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通过流体力学的模型可以研究建筑物的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抗风和抗震能力。

此外,流体力学还可以用于研究水电站的水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等能源设备的设计和优化。

2.2 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流体力学在生物医学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心血管系统的研究中,通过流体力学的模型可以模拟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进而研究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此外,流体力学还可以用于研究呼吸系统的气流分布、药物输送等问题。

2.3 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流体力学在环境科学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大气环境研究中,通过流体力学的模型可以模拟大气中的气流运动,从而研究大气污染的扩散和传播规律。

此外,流体力学还可以用于研究水环境中的水流运动、水污染的传播等问题。

三、流体力学研究的挑战与前景流体力学研究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复杂流体的模拟和计算、多尺度流动的研究等。

双星模型知识点总结

双星模型知识点总结

双星模型知识点总结双星模型(Dual Star Model)是一种用于研究宇宙中双星系统的模型,这是一种包括一颗恒星和另一颗天体(通常是另一个恒星)的天体系统。

在宇宙中,双星系统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天体系统。

在这种系统中,两颗天体围绕着彼此运转,并由于引力相互作用而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现象。

因此,研究双星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一些基本物理规律,例如引力相互作用、恒星演化、宇宙起源等。

双星系统的构成双星系统通常由两种类型的天体组成,分别为主要成员(Primary)和次要成员(Secondary)。

主要成员通常是一颗恒星,而次要成员则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天体,例如行星、白矮星或中子星。

在一些情况下,双星系统的两颗天体都是恒星,这样的系统被称为双星。

双星的形成双星系统的形成有多种机制。

一种常见的形成机制是原始星团或星云中的恒星形成,这些恒星在形成过程中可能由于相互间的引力相互作用而形成双星系统。

另一种形成机制是两颗恒星在宇宙中产生的碰撞或者合并。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形成机制是一颗恒星向另一颗恒星捕获而形成。

双星系统分类根据双星系统的性质和构成,我们可以根据多种分类方法对双星系统进行分类。

其中一个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双星系统的物理间距来分类。

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双星系统可以被分为紧密双星系统和松散双星系统。

紧密双星系统是指两颗天体之间距离很近,它们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非常显著,造成一系列复杂的演化过程和现象。

而松散双星系统的两颗天体之间间距较大,它们之间引力相互作用较小。

另一个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双星系统的构成类别来分类。

按照这种分类方法,我们可以将双星系统分为天体-恒星双星系统、恒星-恒星双星系统、行星-行星双星系统等等。

双星的运动规律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是由两颗天体间的引力相互作用决定的。

在双星系统中,两颗天体围绕着彼此运转。

根据牛顿引力定律,两颗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之间的质量和距离成反比。

因此,双星系统中的天体将沿着椭圆轨道相互运转。

在空气动力学中常见的数学模型

在空气动力学中常见的数学模型

在空气动力学中常见的数学模型,指的是以数学为基础的航空与宇宙领域的模拟和研究方法。

许多航空航天并不是物理实验室中进行,在工程实践中广泛使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因此,了解空气动力学中常见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飞行器的原理,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数学模型。

1. 翼型理论模型翼型模型是空气动力学中使用最广泛的模型之一,它描述了机翼在空气中产生升力和阻力的机理。

该模型认为机翼的剖面形状(翼型)是决定升阻比的最重要因素。

翼型理论模型通过复杂的数学公式和计算方法描述了机翼的气动特性,如气动中心、升阻比、升力系数、阻力系数等;这些特性是设计飞机和评估飞机性能的基础。

2. 流体动力学模型流体动力学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它描述了空气和其他流体在机体表面的流动和受力情况。

该模型广泛应用于研究气动力学问题,如风洞实验、飞行全场模拟、气动外形优化等方面。

流体动力学模型通常基于伯努利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来构建,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当的近似和简化来减少计算复杂度。

3. 无人机模型无人机模型是研究无人机性能和进行遥控指挥的重要工具。

该模型包括两个方面:飞行动力学和控制系统建模。

飞行动力学模型,基于气动学和力学定律,用数学方法描述无人机在空气和其他流体中的运动。

控制系统模型,描述了实际控制器和信号处理器内的控制算法,用于驱动电机和执行器驱动飞行器。

4. 航线模型航线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它涉及航空公司的航线和飞行计划的规划和管理。

这个模型将考虑诸如性能、航空燃油成本、天气、飞行规则和安全性等因素,并为航班提供最佳飞行方案。

使用航线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实际飞行环境,以获得最佳的航线和安排,从而让航班正常执行,提高航空交通的有效性。

总之,空气动力学中常见的数学模型给予我们一个完整的了解飞行器的原理并对飞行器进行模拟和优化相关处理。

当然,在空气动力学中的数学模型并不仅限于以上四种,许多其他模型在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和航空工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流体力学中的流动模型

流体力学中的流动模型

流体力学中的流动模型流体力学是研究物质在液态和气态下的运动性质和规律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流动模型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流体力学中常用的流动模型,包括理论模型和实验模型,并探讨它们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理论模型理论模型是通过数学方程描述流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规律。

在流体力学中,最著名的理论模型就是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avier-Stokes equations),它是描述不可压缩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蕴含了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物理原理,并且可以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求解,得到流体运动的具体情况。

除了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外,还有一些常用的理论模型,如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和湍流模型。

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平均形式,它适用于湍流问题的研究。

湍流模型则是对湍流现象进行建模,通过简化湍流的复杂性,使得计算更加高效。

这些理论模型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设计飞机、汽车和船舶时,需要对流体的流动进行模拟和分析,以优化流体的流线形状和减小流体的阻力。

通过应用理论模型,工程师可以预测流体的运动和流动特性,并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

二、实验模型实验模型是在实验室或者实际环境中搭建的流体力学模型,用于观察和研究流体的流动行为。

实验模型可以是缩小比例的物理模型,也可以是真实尺寸的模拟装置。

在流体力学中,常见的实验模型包括水槽实验、风洞实验和管道模型等。

水槽实验是将流体装入一个封闭的容器中,通过改变容器底部的布置或者施加外力,观察流体的运动规律。

风洞实验则是通过模拟大气条件,观察空气的流动行为。

管道模型则是通过实际的管道系统,研究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

实验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模型,科学家可以观察和测量流体的各种参数,如速度、压力和流量等,以便对流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恒星演化中的质量损失与喷流现象

恒星演化中的质量损失与喷流现象

恒星演化中的质量损失与喷流现象恒星是宇宙中的主要天体之一,它们经历着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

在恒星的演化过程中,质量损失和喷流现象是两个重要的现象。

本文将深入探讨恒星演化中的质量损失和喷流现象,并介绍相关的理论和观测证据。

1. 恒星演化的背景恒星的演化是由恒星的质量决定的。

它们形成于巨大的气体云中,由于引力的作用,云气逐渐凝聚成更加致密的核心,形成原恒星。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恒星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逐渐上升,核融合反应开始在核心中发生,从而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种能量维持了恒星的稳定,并使其以恒定的亮度照耀着。

2. 质量损失的机制在恒星的演化过程中,质量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质量损失的机制包括恒星风和质量传递。

2.1 恒星风恒星风是恒星表面物质被解离和抛射出去的过程。

它通常发生在恒星的成熟阶段,主要是由于恒星光度和温度的增加引起的。

随着恒星不断演化,核心的核燃料逐渐耗尽,核反应的能量输出减少。

这导致恒星外层的温度下降,光度减弱。

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恒星外层物质开始逸出,形成恒星风。

2.2 质量传递质量传递是一种恒星与其他天体(例如伴星)之间质量交换的现象。

在双星系统中,当其中一颗星变得非常巨大和活跃时,它会向伴星中的物质进行牵引。

这一过程导致物质从巨星传输到伴星,造成巨星质量的损失。

3. 喷流现象的形成与效应喷流现象常出现在恒星演化的早期和晚期阶段。

它们是由于恒星内部的各种物理过程引发的。

3.1 幼年恒星的喷流在恒星形成的早期阶段,恒星周围的气体盘中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和气体。

恒星表面的磁场与盘中的物质相互作用,导致物质沿磁场线向恒星极点喷射。

这些物质喷流被称为原恒星的双极流。

3.2 老年恒星的喷流在恒星的晚期演化阶段,当核心燃料耗尽时,核反应减弱,内部压力不再能够抵抗引力。

此时,恒星的外层物质会向内部坍缩,并在中心形成一个致密的核心,即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

这一过程中,恒星的物质会以喷流的形式喷射出去,产生类似双极流的结构。

模型 双星或多星模型(解析版)

模型  双星或多星模型(解析版)

模型双星或多星模型学校: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模型概述1.双星问题(1)模型构建: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两个星体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双星系统.(2)特点:①各自所需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即G m 1m 2L 2=m 1ω21r 1,G m 1m 2L2=m 2ω22r 2.②两颗星的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即T 1=T 2,ω1=ω2.③两颗星的轨道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 1+r 2=L .④两星到圆心的距离r 1、r 2与星体质量成反比,即m 1m 2=r 2r 1.⑤双星的运动周期T =2πL 3G (m 1+m 2).⑥双星的总质量m 1+m 2=4π2L 3GT 22.多星模型:所研究星体所受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除中央星体外,各星体的角速度、周期相同。

常见的多星模型及其规律:Gm 2(2R )2+GMmR2=ma 向Gm 2L2×cos30°×2=ma 向Gm 2L 2×cos45°×2+Gm 2(2L )2=ma 向Gm 2L2×cos30°×2+GMmL 32=ma 向典题攻破1.双星问题1.(2024·重庆·高考真题)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太空中的某三个天体可以做相对位置不变的圆周运动,假设a 、b 两个天体的质量均为M ,相距为2r ,其连线的中点为O ,另一天体(图中未画出)质量为m (m <<M ),若c 处于a 、b 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某特殊位置,a 、b 、c 可视为绕O 点做角速度相同的匀速圆周,且相对位置不变,忽略其他天体的影响。

引力常量为G 。

则()A.c 的线速度大小为a 的3倍B.c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b 的一半C.c 在一个周期内的路程为2πrD.c 的角速度大小为GM8r 3【答案】A【详解】D .a 、b 、c 三个天体角速度相同,由于m <<M ,则对a 天体有G MM(2r )2=Mω2r 解得ω=GM4r 3故D 错误;A .设c 与a 、b 的连线与a 、b 连线中垂线的夹角为α,对c 天体有2G Mmrsin α2cos α=mω2rtan α解得α=30°则c 的轨道半径为r c =rtan30°=3r由v =ωr ,可知c 的线速度大小为a 的3倍,故A 正确;B .由a =ω2r ,可知c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是b 的3倍,故B 错误;C .c 在一个周期内运动的路程为s =2πr =23πr 故C 错误。

流体运动的几类模型

流体运动的几类模型

流体运动的几类模型摘要流体力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描述流体运动通常有几种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描述流体运动常用的几种数学模型,分析了它们的原理,并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

关键词流体力学;连续介质;分子动力学;Boltzmann方程流体力学是一门研究流体宏观运动的学科。

虽然流体的微观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非常复杂,具有不均匀性、离散型、随机性,但是流体的宏观运动一般总是呈现出均匀性,连续性,确定性。

流体的宏观运动和其他性质是流体分子微观运动的平均结果。

在连续介质假设基础上,流体的宏观运动可以用Navier-Stokes方程来描述,尽管连续介质是一种假设,但由于在很多情况下这一假设都可以成立。

所以这种观点已经被流体力学广泛地采用,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另一方面,近些年,人们提出从微观的角度来理解宏观流体力学的概念和现象,能够深刻地揭示宏观现象的本质,对于更好的认识这些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着重介绍下通常研究流体力学的几种数学模型,分析一下它们的理论及优劣。

首先,我们先来看大家所熟悉的流体运动的连续模型,在这里,流体可以看作是充满整个流场的连续介质,可以在流场中的每一个空间点定义留意的密度、速度、温度,压力等物理量,并建立一系列的偏微分方程来描述流体的运动。

连续介质假设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对流体结构的一种近似,当研究对象的尺度比粒子结构尺度大得多时,这一假设就成立,这一假设对于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绝大多数情况是合理的,依赖于这一假设,研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比如飞机在空气中的运动,轮船在水中的运动,由于其特征尺度远大于粒子的结构尺度,所以,空气和水都可以被认为是连续介质,但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血液在动脉中的运动,高空稀薄气体中物体的运动时,就不能当做连续介质。

此外由于描述此运动的Navier-Stokes方程的复杂性,除了少数非常简单的情况,一般情况是得不到方程的解析解,所以,以传统的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决流体问题暂时是行不通的,所以利用计算机利用数值方法找近似解是常见的方法,这就是计算流体力学,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相关数学的发展,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在很多工业部门及研究单位,这是采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而且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相应的也出现了很多应用软件,可以这样说,以往通过理论和实验解决不了流体的问题,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计算机去解决。

双星模型三星模型四星模型

双星模型三星模型四星模型

双星模型、三星模型、四星模型天体物理中的双星,三星,四星,多星系统是自然的天文现象,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遵循万有引力的规律,他们的运动规律也同样遵循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条基本规律。

双星、三星系统的等效质量的计算,运行周期的计算等都是以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为出发点的。

双星系统的引力作用遵循牛顿第三定律:F F =',作用力的方向在双星间的连线上,角速度相等,ωωω==21。

【例题1】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运行的两颗恒星称为双星。

双星系统在银河系中很普遍。

利用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的运动特征可推算出它们的总质量。

已知某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均为T ,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为r ,试推算这个双星系统的总质量。

(引力常量为G )【解析】:设两颗恒星的质量分别为m 1、m 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r 1、r 2,角速度分别为ω1、ω2。

根据题意有21ωω=①r r r =+21②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定律,有G1211221r w m rm m = ③G1221221r w m rm m =④联立以上各式解得2121m m rm r +=⑤根据解速度与周期的关系知Tπωω221== ⑥联立③⑤⑥式解得322214r GT m m π=+【例题2】神奇的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论所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探寻黑洞的方案之一是观测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天文学家观测河外星系大麦哲伦云时,发现了LMCX3双星系统,它由可见星A 和不可见的暗星B 构成,两星视为质点,不考虑其他天体的影响.A 、B 围绕两者连线上的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如图4-2所示.引力常量为G ,由观测能够得到可见星A 的速率v 和运行周期T.(1)可见星A 所受暗星B 的引力F a 可等效为位于O 点处质量为m ′的星体(视为质点)对它的引力,设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1、m 2,试求m ′(用m 1、m 2表示).(2)求暗星B 的质量m 2与可见星A 的速率v 、运行周期T 和质量m 1之间的关系式;(3)恒星演化到末期,如果其质量大于太阳质量m s 的2倍,它将有可能成为黑洞.若可见星A的速率v=2.7×105 m/s ,运行周期T=4.7π×104s ,质量m 1=6m s ,试通过估算来判断暗星B 有可能是黑洞吗?(G=6.67×10-11 N ·m 2/kg 2,m s =2.0×1030kg )解析:设A 、B 的圆轨道半径分别为,由题意知,A 、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相同,设其为。

专题-双星模型

专题-双星模型

r2
联立(1)(2)两式得: r1 m2 r2 m1
(2)
说明:质量大的星体运动半径小, 质量小的星体运动半径大。
又 v r
得:
v1 r1 m2 v2 r2 m1
由 r1 m2
r2 m1
得:
r1

m2 m1 m2
L
和 r1 r2 L
r2

m1 m1 m2
L

r1
解析:当两球随轴作稳定转动时,把它们联系着的同一
细线提供的向心力是相等的,即,同轴转动中的角速度
也是相等的,从这两点分析可知两球的运动可等效为双星模型。r1 m2 r2 m1答案:BD
3、我们的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四分之一是双星。某双星由 质量不等的星体S1和S2构成,两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 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C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察测得 其运动周期为T,S1到C点的距离为r1,S1和S2的距离为r,已 知引力常量为G。由此可求出S2的质量为( )
A.
4
2r2 (r GT 2
r1 )
B.
4 2
GT
r13
2
4 2r 3
C. GT 2
D.
4 2r
GT
2r1
2
G
m1m2 r2
m1
4 2
T2
r1
答案:D
4、两个星球组成双星,它们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 绕连线上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星中心距 离为R,其运动周期为T,求两星的总质量。(引力常量为G)
专题:双星模型
一、万有引力定律
F G
二、天体运动
Mm r2
1、动力学原因:万有引

高中物理必修二科学思维系列——双星模型

高中物理必修二科学思维系列——双星模型

核心素养提升微课堂科学思维系列——双星模型1.模型构建在天体运动中,将两颗彼此相距较近,且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的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的星球称为双星.2.模型特点①两颗星球角速度相同,间距不变,绕两者连线上某点旋转,轨迹为同心圆.②两颗星球各自需要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即 Gm 1m 2L 2=m 1ω21r 1,Gm 1m 2L2=m 2ω22r 2. ③两颗星球的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即T 1=T 2,ω1=ω2,且T 1=T 2=2πL 3G (m 1+m 2). ④两颗星球的轨道半径与两者间的距离关系为r 1+r 2=L ,要注意r 1、r 2和L 的区别.⑤由m 1a 1=m 2a 2可以推出a 1a 2=m 2m 1. 【典例】方法技巧解决双星问题的关键对于双星问题,关键抓住“四个相等”,即向心力、角速度、周期大小相等,轨道半径之和等于两星间距,然后运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式求解.变式训练1(多选)两颗靠得很近的天体称为双星,它们都绕两者连线上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因而不至于由于万有引力而吸引到一起,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与其质量成反比B.它们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与其质量成反比C.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其质量成正比D.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其质量成反比解析:两天体绕连线上的某点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相等,角速度也相等,故A错误;因为两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两天体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大小相等,由G m1m2=m1r1ω2,GL2m1m2=m2r2ω2可知,m1r1ω2=m2r2ω2,所以它们的轨道半径与它L2们的质量成反比,C错误,D正确;而线速度又与轨道半径成正比,所以线速度与它们的质量也是成反比的,B正确.答案:BD变式训练2(多选)经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双星系统”,“双星系统”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组成,每个恒星的线度远小于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如图所示.两颗星球组成的双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的O 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为L ,质量之比为m 1:m 2=3:2.则可知( )A .m 1、m 2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3:2B .m 1、m 2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2:3C .m 1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25LD .m 1、m 2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相等解析:双星系统周期相同(角速度相同),所受万有引力作为向心力相同,所以B 项错误,D 项正确;由F =mω2r ,m 1r 1ω2=m 2r 2ω2,得m 1v 1=m 2v 2,v 1v 2=m 2m 1=23,A 项错误;r 1r 2=m 2m 1又r 1+r 2=L ,所以r 1=m 2m 1+m 2L =25L ,C 项正确. 答案:CD变式训练3 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四分之一是双星,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 1和S 2构成,两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C 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测得其周期为T ,S 1到C 点的距离为r 1,S 1和S 2的距离为r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由此可求出S 2的质量为( )A.4π2r 2(r -r 1)GT 2B.4π2r 31GT 2C.4π2r 3GT 2D.4π2r 2r 1GT 2解析:设S 1、S 2两星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定律得:对S 1有G m 1m 2r 2=m 1⎝ ⎛⎭⎪⎫2πT 2r 1, 解之可得m 2=4π2r 2r 1GT 2.所以正确选项是D.答案:D变式训练4 月球与地球质量之比约为180,月球和地球可视为一个由两质点构成的双星系统,它们都围绕地月连线上某点O 做匀速圆周运动.据此观点,可知月球与地球绕O 点运动线速度大小之比约为( )。

流体力学中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研究

流体力学中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研究

流体力学中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研究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宏观范围内流动的科学,它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如飞行器设计、海洋工程、船舶设计、石油开采等。

而流体力学中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研究则是对于大规模复杂流体现象的探究、发现和应用。

一、复杂流体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在流体力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复杂的流动现象,例如旋涡、湍流等。

这些复杂的流动现象都是非线性的,它们在某些情况下会遵循线性的数学模型,但是在更普遍的情况下,它们会表现出非线性的动力学行为。

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特点是非常复杂的、具有多种变化形态的。

这种行为难以用简单的方程描述,需要用一些更加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

二、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为了研究流体力学中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我们需要用到一些研究工具和分析方法。

1. 相空间分析法相空间分析法是一种研究动力学行为的方法,它在分析非线性系统中尤为有用。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数学模型中的一个特殊空间,来反映出系统动力学演化的规律。

相空间可以用来描绘物质的运动轨迹,也可以用来分析不同状态之间的关系。

2. 非线性系统运动方程的数学解法流体力学中的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方程可以很难以求解,特别是在复杂的流体条件下。

然而,通过一些方法,我们可以实现非线性系统方程的数学求解。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数值方法来求出流体力学中的非线性系统的解。

3. 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用计算机模拟流体运动过程的方法。

数值模拟可用于复杂流体流动的研究,可以通过数值方法模拟任何复杂的动力学行为。

三、非线性动力学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流体力学中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研究已经在各种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几个方面是非线性动力学在流体力学中的主要应用领域:1. 能源转换工程流体力学中的流动控制可以用于改善风力发电机的效率,从而提高绿色能源的使用效率。

2. 燃烧研究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燃烧过程的非线性动态行为,帮助开发更有效的燃烧控制技术。

3. 污染控制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流体动力学的复杂行为,从而可以更好地控制流体系统中的污染问题。

物理学中的非线性方程

物理学中的非线性方程

物理学中的非线性方程非线性方程是指未能表达为未知量的一次方的方程,或者说含有未知量的幂或乘法运算的方程。

在物理学中,非线性方程广泛应用于描述许多复杂的自然现象。

下面将介绍物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的非线性方程。

1. 克努森堆积方程(Knudsen堆积方程)克努森堆积方程描述了气体流过孔洞或狭缝时的气体流动行为。

它是由物理学家克努森(Martin Knudsen)于1909年提出的。

该方程是一个非线性的积分方程,可以用来计算气体分子在孔洞或狭缝内的流动速度与压强之间的关系。

2.庞加莱-洛伦兹方程庞加莱-洛伦兹方程是描述相对论性粒子运动的非线性微分方程。

这个方程由法国物理学家亨利·庞加莱(Henri Poincaré)和荷兰物理学家亨德里克·洛伦兹(Hendrik Lorentz)在19世纪末提出的。

该方程描述了质子、电子等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

光学非线性方程是用于描述光在非线性介质中传播时的行为的方程。

光在非线性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光的自相互作用,如自聚焦、自调制等现象。

这些现象可以通过非线性方程来描述。

常见的光学非线性方程包括光波方程、改正的光波方程、Kerr方程等。

4.斯托克斯方程斯托克斯方程是描述流体力学中粘性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

它是由爱尔兰物理学家乔治·斯托克斯(George Stokes)在19世纪提出的。

斯托克斯方程是一组非线性的偏微分方程,描述了流体的速度场和压力场之间的关系。

斯托克斯方程在描述微观尺度上的流体运动中尤为重要。

5.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状态演化的基本方程。

它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于1926年提出的。

薛定谔方程是一个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描述了微观粒子的波函数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它是量子力学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原子、分子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体力学和双星形成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张一方云南大学物理系,昆明(650091)E-mail :yifangch@摘 要:基于星云的流体力学和磁流体动力学,用非线性方程的定性分析理论讨论了双星的形成。

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旋转取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此外,Lorenz 模型可以由流体力学方程导出,模型中的双翼正好形成双星。

而线性方程仅仅形成单星。

关键词:双星,非线性动力学,流体力学,Lorenz 模型,磁流体动力学1. 引言近年来,双星系统的普遍存在和解释成为天文学中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1-7]。

Itoh 等讨论了具有强场的相对论性紧密双星的运动方程[8]。

Taniguchi 等讨论了广义相对论中同步的无转动双中子星的准平衡序列[9]。

Büning 等用物理模型计算了在闭合双星中质量转移的数值稳定性[10]。

Pittard 等推广了正在碰撞缠绕双星(colliding-wind binaries, CWBs )的幅射模型[11]。

Rensbergen 等重新分析了一类相互作用双星的演化[12]。

云南天文台黄润乾院士对双星系统进行了长期研究,并且1999年对大质量双星系统的非守恒演化作了系统总结[13]。

基于星云的旋转吸积盘的基本方程,我们应用非线性方程的定性分析理论得到了双星形成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14]。

在一定条件下,一对奇点作为演化结果相应于双星。

而在其它条件下这些方程给出单个中心点,就相应于单星。

这一模型和著名的Boss 等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是一致的[15,16]。

但是,计算机模拟的定量过程仍然是一个问题。

进而我们定性指出用Lorenz 方程可以形成双星,其中具有两“翼”的Lorenz 吸引子相应于双星[14]。

Steinitz 和Farbiash 确定了双星中自旋(旋转速度)间的相互关系,并显示出自旋关系度与组成的分离是无关的。

这一结果可以作为例子联系于星云形成的双星Zhang’s 非线性模型[17]。

本文我们应用星云早期状态的流体动力学和别的非线性理论论证双星的形成,并证明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

2. 双星形成的非线性流体力学模型基于早期星云的流体力学方程和磁流体动力学方程,非线性相互作用将在二维平面形成某些奇点。

当Jeans 不等式λπρ>(/)/v G s 12成立时,引力不稳定,并且原始星云将塌缩。

我们模型的基础是恒星起源于星云,而主要由氢和氦等离子体组成的星云服从非线性的磁流体动力学方程。

它们的一般形式是著名的Alfver 方程[18]:graddivV V gradp B V ce F V V t V dt dV 3])([ηµ∂∂ρρ+∆+−×+=∇+=. (1) 这是具有磁力项的Navier-Stokes 方程。

在二维星云的吸积盘中,方程变为),(3)()(2222y v x u x u yx x p v B c e F u y v x u t u z x ∂∂∂∂∂∂η∂∂∂∂µρ∂∂∂∂∂∂ρ++++∂∂−+++−= (2) )(3)()(2222y v x u y v yx y p u B c e F v y v x u t v z y ∂∂∂∂∂∂η∂∂∂∂µρ∂∂∂∂∂∂ρ++++∂∂−−++−=. (3) 旋转作用显出后,方程可以重新写为[19]:)(3)()(2122222y v x u x u yx x p v B c e F y u x v v x V t u z x ∂∂∂∂∂∂η∂∂∂∂µ∂∂∂∂∂∂ρ++++∂∂−++−+∂∂−=, (4) )(3)()(2122222y v x u y v yx y p u B c e F y u x v u y V t v z y ∂∂∂∂∂∂η∂∂∂∂µ∂∂∂∂∂∂ρ++++∂∂−−+−−∂∂−=. (5) 此时旋转角速度是)(21yu x v ∂∂∂∂ω−=. (6) 由于非线性流体力学方程的严格解迄今仍是一个未解决的难题,为得到定量的结果,对上述非线性方程组进行合理简化。

假设粘滞力为零,0==ηµ压强的梯度为零gradp=0,并且22)2/(,cV V gV V =∇=∇。

令 F=--kV 是Stokes 阻力和b c eB a k z ==ρρ/,/, 设u=X 和v=Y ,这样方程(4)和(5)只是速度的函数:)()( '222Y X c bY aX XY Y g X +−+−−=, (7) )()('222Y X c bX aY X XY g Y +−−−+−=. (8) 其中第一和第四项表示旋转力,第二项是与公式F b v u r th =−(/)432πρ[20]一致的阻力,第三项是磁力。

应用通常的场论方法,例如类似于Frances-Chini-Tebaldi 法,偏微分方程(4)和(5)可以化为两个常微分方程(7)和(8)。

它们的特征矩阵是:⎟⎟⎠⎞⎜⎜⎝⎛−−−−−+−−+−−−−cY a gX cX b gX gY cY b gX gY cX a gY 222222. (9) 相应的特征方程是:λλ20−+=T D , (10) 其中 T=--2a—(g+2c)(X+Y),22222))(23())(2()2(4)(2b Y X c g b Y X g c a XY g c g Y X g a D +−−−+++−+++=, 和222222224))(23(4)241218())(744(4b Y X c g b XY gc c g Y X g cg c D T −−−+−+++−+=−=∆通常X’=0和Y’=0 的方程组有四个奇点。

这些点可以相应于多星。

对X Y 0000==,, 022>+=b a D ,042<−=∆b 时是焦点,如果a>0和T=--2a<0,它是稳定的汇;或如果a<0和T>0,它是不稳定的源。

对一般的情况:(a). 对D<0,一个相应的奇点是鞍点。

(b). 对D>0,如果∆<0,点是焦点;如果∆>0,点是结点。

(c). 对T<0,点是稳定的汇;对T>0,点是不稳定的源。

(d). 当非线性项和旋转作用略去时,唯一的奇点(0,0)是一个焦点,系统相应于单星。

Durisen 等[21]讨论的基础也是方程(1),仅仅其中磁力项被忽略。

3. Lorenz 模型和双星非线性动力学的结论进一步,已知Lorenz 方程可以直接从Navier-Stokes 方程(1)导出。

Lorenz 吸引子有两 “翼”,它相应于双星。

当磁场和力F 被略去,并且η=0时,二维的方程(1)结合具有对流的连续性方程:ρρρρ∆+=++k w g N w u y x t )/(2. (11) 然后,获得Saltzman 模型[22]。

由此就能够得到著名的Lorenz 模型[23]。

它的方程组是; dx/dt=-vx+ky, (12)dy/dt=ax-by-xz, (13) dz/dt=-cz+xy, (14) 其中x 是流体速率,y 和z 分别是星云温度差的不均匀和均匀部分。

这些是Navier-Stokes 方程的简化结果。

通常我们假设各种参数都是正值。

如果方程组(12)(13)(14)中的各个参数取适当的数值,就可以获得漂亮的Lorenz 奇怪吸引子。

该吸引子具有某些类似于Paredes 等的从一个中心核喷出两极,最后合成图形的特性[24]。

应用Lorenz 模型的混沌机制,我们从二维平面星云讨论双星系统的形成。

如果dx/dt=0,并且x=(k/v)y=ey ,方程(13)和(14)变为:dy/dt=(ae-b)y-eyz, (15)dz/dt=2ey cz +−. (16) 用非线性方程的定性分析理论,方程(15)和(16)的特征矩阵是:⎟⎟⎠⎞⎜⎜⎝⎛−−−− 2 c ey ey ez b ae . (17) 它的特征方程是:02)()(2222=+−−−−−−−=+−y e ez b ae c c ez b ae D T λλλλ. (18) 对dy/dt=0和dz/dt=0 的平面系统有三个奇点(平衡点):O(0,0),A 和 B()/(,/)(e b a e b ae c −−±)。

对O 点,两个特征根为1λ=ae-b 和2λ= -c 。

当ae>b ,它是一个鞍点;当 ae<b ,它是一个结点。

对A 和B 点。

T=-c<0时,它们是两个稳定的汇, 2/])88([2,1b ae c c c +−±−=λ。

当8ae>c+8b ,它们是两个焦点;当8ae<c+8b ,它们是两个结点。

对8ae>8b+c>8b ,系统具有鞍-焦点;对8b+c>8ae>8b ,系统具有鞍-结点;对8b+c>8b>8ae ,系统具有结-结点。

在这些情况,可以形成双星。

这些鞍点是某些分开不同吸引区域的临界点,而这些区域形成不同的星。

Lorenz 模型的天文学意义在于星云可以经过混沌,变成一对奇怪吸引子,最后由于自身的引力而形成双星。

Mardling[4]也讨论过在潮汐浮获双星的情况中,混沌的作用。

当奇点简并为单个点时,系统相应于单星[14],例如在(7)和(8)中略去旋转时。

按照定性分析理论,一般的线性方程只有一个奇点,所以此时仅仅形成一个单星。

更一般地说,在天体的演化过程中,任何稳定的星应该是一个稳定的不动点。

假设演化方程是y=f(x),其相应的不动点方程就是x*=f(x*)。

因此,如果f(x)是n 次非线性函数,则可能有n 个(稳定的或不稳定)的不动点。

而如果f(x)=ax+b 是线性函数,则只能有一个不动点x*=b/(1-a),即此时只能形成一个单星。

由于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双星和多星也是非常普通的。

参考文献1. Duquennoy,M., Mayor,M. A&A. 1991,248:485.2. Simon,M., Chen,W.P., Howell,R.R. et al. ApJ, 1992,384:212.3. Mathieu,R.D., ARA&A.1994,32:465.4. Mardling,R.A., ApJ., 1995,450:722;732.5. Hazlehurst,J., A&A, 1996,313:87; 1997,326:155; 1999,341:567.6. Keppens,R., A&A, 1997,318:275.7. Keppens,R., Solanki,S.K., Charbonnel,C., A&A, 2000,359:552.8. Itoh,Y., Futamase,T., Asada,S., Phys.Rev., 2000, D62:064002.9.Taniguchi,K., Gourgoulhon,E., Phys.Rev. 2002,D66:104019.10.Büning A., Ritter,H., A&A, 2006, 445:647.11.Pittard,J.M., Dougherty,S.M., Coker,R.F., et al., A&A, 2006, 446:1001.12. Van Rensbergen,W., De Loore,C., Jansen,K.,A&A,2006, 446: 1071.13.黄润乾,天文学进展,1999,17:58.14. Zhang Y.F.(Y.F. Chang), ChA&A., 2000,24:269.15. Boss,A.P., Nature, 1991,351:298; ApJ., 1993,410:157; 1995,439:224.16. Boss,A.P., Yorke,H.W., ApJ.Lett., 1993,411:L99; 1995,439:L55.17. Steinitz,R., Farbiash,N., Spectroscopically and Spatially Resolving the Components of close Binary Stars. ASP Conference Series. in Dubrovnik, Croatia, Oct.20-24. (2003).18. Alfven,H., Falthammar,C.G., Cosmical Electrodynamics. Oxford Univ. Press.1963.19. Milne-Thomson, L.M., Theoretical Hydrodynamics (fifth edition).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979.20. Whipple,F.L.,From Plasma to Planet (ed. Elvius).(1972),p225.21.Durisen,R.H., Gingold,R.A., Tohline,J.E., et al., ApJ, 1986, 305:281.22. Saltzman,B., J.Atmos.Sci.,1962,19:329.23. Lorenz,E.N., J.Atmos.Sci., 1963,20:130.24. Paredes,J.M., Marti,J., Ribo,M. et al., Science, 288,5475,2340(2000).Hydromagnetics and Nonlinear Dynamical FormationModel on Binary StarsZhang YifangDepartment of Physics,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AbstractBased on the hydromagnetics and hydrodynamics of nebula, the formation of binary stars by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theory of nonlinear equation is discussed. The nonlinear interaction and rotation play very crucial roles. Moreover, the Lorenz model may be derived from the equations of the hydrodynamics, whose two wings in the Lorenz model form just the binary stars. While the linear equations form only a single star.Keywords:binaries-stars,nonlinear dynamics,hydrodynamics,Lorenz model,hydromagnetic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