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合集下载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1. 根据句中停顿断句法•停顿位置: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由多个字组成,并且在书写时会略去标点符号。

根据句子内的停顿位置来进行断句。

•停顿词:在文言文中,某些词汇常常用作停顿词,如“而、之、乎、何、也、应、不、者”等。

如果句子内含有这些停顿词,可以在停顿词后面断句。

2. 根据语法断句法•句号、问号、感叹号:根据文言文的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进行断句。

在文言文中,这些标点符号通常不出现,但可以根据句子意思补充适当的标点符号。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组合。

可以根据主谓宾结构进行断句。

3. 根据意义断句法•词组结构:文言文中的一些词组通常在句中有明显的结构,可以根据这些结构来进行断句。

如“以…为…”、“无论…还是…”等。

•并列结构:如果句子中存在并列结构,可以根据并列结构的位置进行断句。

如“既…又…”、“或…或…”等。

4. 根据修辞断句法•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很多,如对偶、反复、排比等。

可以根据修辞手法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如果修辞手法出现在一个句子的两个部分之间,可以在修辞手法的位置进行断句。

5. 根据连词断句法•连词:在文言文中,一些连词常常用作衔接句子的作用,如“而、亦、乃、故”等。

可以根据这些连词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6. 根据修饰语断句法•修饰语:文言文中的修饰语通常用来修饰主语、宾语或动词。

可以根据修饰语的位置进行断句。

7. 根据标点符号断句法•分号、逗号:文言文中也会使用分号和逗号来表示句子之间的关系。

可以根据这些标点符号进行断句。

8. 根据词义断句法•词义: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义来进行断句。

如果一组词语在句子中有明显的意义划分,可以根据这些词语的意义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见方法。

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断句,以确保句子的语义清晰、表达准确。

断句不仅是对文言文重要的解读工具,也是提高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的有效练习方法。

中考专题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

中考专题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

03 虚词断句
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
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例:/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2.句尾词:也、矣、焉、耳、哉等经常用于陈说句尾;耶、与(欤)、邪(耶)等 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例: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善抓标志,巧断语句
——文言文断句技能
学习目标
01 02
能够进行文言文断句。 能够对古文文段进行编排。
定义
中国古代文言文一般是不用标点符号的,文言文断句,传统上 称之为“句读”(dòu)。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如果不懂句读,往往会造成误读、误 解原意。
阔少爷断错句娶错妻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是第二人称代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之、其、彼,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 “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XXX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巩固练习
1 . 某 自 度 不 能 数 十 日/亦 当 得 一 官 以 出/但 不 知 何 处 耳
【解析】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是准确断句的前提。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自己揣度 不过几十天,也应当能够某得一个官职来施展抱负,只是不知道(这个机会)在 什么地方罢了。标志性断句词语有“亦”“但”。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断句口诀,建议收藏!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断句口诀,建议收藏!

文言文答题技巧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

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

二、抓住标志
3.抓住修辞标志
C.以“反复”确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 方法。一些文言文中会有大段反复,抓住这一特点,自 然有助于断句。
二、抓住标志
3.抓住修辞标志
D.句式标志
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 句等,都可以作为我们断句的切入点。 如:“薛谭学讴于秦青(人名)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 辞归。” (《列子·汤问》)
课堂练习
练习一
节因共白帝曰郃 xiá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乐 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 交通书疏谋议不轨帝大怒策免郃郃与球及刘纳阳球皆 下狱死
答案:
答案:节因共白帝曰/郃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 乐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 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帝大怒/策免郃/郃与球及刘纳/阳 球皆下狱死
解析:
解析:要给画线部分文字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句 标志的虚词:盖、于、而、夫、惟、是以、乃、虽、 者、故、也;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盖、而、 夫、惟、是以、乃、虽、故”属于句首虚词,“者、 也”属于句尾虚词,“于”属于句中虚词。由此,就 可以准确断句。
答案:
答案: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 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 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 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
对文言文句子成分的组合方式、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理 解不透,掌握不牢。
例如: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史 记·秦始皇本纪》)
错误: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这句话是说,彗星又一次在西方出现,一共经过十六天;不是说夏太后死于 十六日那天。东汉前古人用干支记日,数字和“日”连用,并非说某月某日。 应改为: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彗星又一次在西方出现,一共经 过十六天,夏太后就离世了。)

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什么叫断句
▪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 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断开,叫“句 ”; ▪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 ,叫“读(dòu)。所以用标点符号给 古书停顿叫断句读。
【考试说明】
题型:选择题(选择课外文言文的划 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
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 力,综合考查学生文言基本功。
2.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 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3分)(2019年)
3.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 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 乐作焉。(3分)(2020年)
课堂总结
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寻找标志,各个击破 回读全文,查漏补缺 依靠语感,事半功倍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凿壁偷光)
▪ 练1.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 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断3处)
▪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
出焉/东流注于河(断3处)《精卫填 海》
▪ 练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断3处)
▪ 看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练: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断4处)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断4处)
3.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 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练: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 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 为之(断5处)
10
方法一: 找名词或代词,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 词(或代词)常作主语、宾语。

中考语文 文言文断句技巧与针对练习

中考语文   文言文断句技巧与针对练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 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 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虚词断句法
句首: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且夫、 嗟夫、嗟乎、呜呼 句首时间词: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 句尾:也、矣、焉、耳、耶(邪)、与(欤)、哉、夫 疑问词:何、胡、安、曷、奚、曷、孰、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 关联词:向使、苟、故、况、已而、岂非、岂、虽、虽然、纵、纵使、假使、 是故、则、然则、或、而况、已而、于是、岂、岂非 (句首语气词、时间词、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关联词、疑问词之前断开)
3.若句首出现表总结性的词语 故 / 自号曰醉翁也。 是以 / 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 遂 / 率 / 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 /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故 / 君子有不战,战 / 必胜也。 以是 / 人 / 多以书假余。 乃 / 重修岳阳楼。
4.“古二今一”原则,即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
D.吾/谁与归
“古仁人”是一个短语,不应分开,所以C项错了。 A项是语意转折的停顿,B项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停顿,所以这两项对了。 D项是主谓间的停顿,也对。
五、哪些地方不可停顿
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 1.偏正短语。 如: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得道者 / 多助。
2.介宾短语。 如:不足 / 为外人道也。 3.固定结构。 如:其 / 如土石何?(“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 “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4.起舒缓语气、调节音节作用“之”的前后不能停顿。
针对练习
例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B )

中考语文分析之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中考语文分析之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文言文实词虚词积累不够,不能很好的读懂浅显的文言文,语法欠缺,单纯靠语感,正确率不高。
难点教学方法
1.举例法
2.归纳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由近几年中考中出现了考察课外文言文句读停顿的题型,遇到这类题型同学们常常犯难,今天就给同学们介绍文言文朗读停顿的方法。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九年级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期末复习《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难点名称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文言文朗读停顿近几年中考中常见题型,虽是句读的考察,但实则也在考察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还有简单语法知识。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小结
本节课的我们共同学习了6种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总结归纳了答题技巧,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温习提示同学们在做题时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一、方法讲解
(一)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
(二)“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四)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一)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文言文阅读专题之断句篇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之断句篇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系列之断句篇[知识梳理]断句,断句又称“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

我国古典书籍上本无标点符号,古人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

这种“句”往往比现在语法所讲的“句”短。

对于我们今天来讲断句就是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给文言语句增添标点符号(或是按规定标示出停顿的地方)。

【断句的基本方法】(一)基本方法:读文段,知大意第一步就是阅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逐字翻译句子(不会解释的个别词语可以暂时不解释),明确大意。

然后根据句意画出朗读节奏。

例: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①有老父②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俄:不久②老父(fǔ):老人)(二)借助词性断句。

例:1.先达德隆望尊 / 门人弟子填其室 / 未尝稍降辞色。

/ 数有功 /爱士卒 / 楚人怜之。

在阅读文言文语段的过程中,要注意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4.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八)借助文言句式断句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倒装句等。

(1)“……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还有为、乃、即、则等;(2)“何……之有”是宾语前置句式,如“宋何罪之有?”(“有何……”的到装)(3)不亦…乎、何……为(何辞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4)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5)固定结构: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总结归纳,课堂口诀: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如下:
1. 望文断句法:通过直接根据语句中的标点符号和句意来进行
断句。

2. 主谓宾判法:依据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来确定断句位置。

3. 修辞断句法:利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来辅助断句。

4. 迂回断句法:根据句中的逗号、分号、顿号等停顿标点来进行断句。

5. 主次断句法:根据句子结构的主次关系来进行断句。

6. 分段断句法:将长句分成多个段落,每段都有自己完整的句子结构。

7. 重复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重复成分来确定断句位置。

8. 前后呼应法:根据句子中的前后呼应、对仗关系来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用方法,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2023中考 文言文断句知识精讲-典型题析

2023中考 文言文断句知识精讲-典型题析

【典型题析】一、划分停顿的主要方法1. 方法一:主谓之间要停顿。

(注:主语是单音节人称代词此处停顿可忽略不计)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城非不高也。

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④水皆缥碧。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⑥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2. 方法二: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①必有得天时者矣。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又患无名人硕师与游。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⑤余尝求古仁人之心。

⑥受任于败军之际。

3.方法三:句首语气词(发语词)要和后面的句子分开。

①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③盖大苏泛赤壁云。

④盖竹柏影也。

4.方法四:句首表示假设、转折的连词(若,至若,而,然则)后面必停顿。

①至若春和景明。

②然胡不已乎?③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④然则何时而乐耶 ?5.方法五:句首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是以”后面必停顿。

①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6.方法六:承接前文的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如“是”“此”。

①是进亦忧,退亦忧。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方法七:句中转折连词“而”前面要停顿。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④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8.方法八: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乎”“者”“也”后面一般要停顿。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

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③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④余闻之也久。

9.方法九:语句倒装处要停顿(多指状语后置)。

①宋何罪之有?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以上只是文言句子停顿的一般原则和规律,朗读时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重在“语意”上花功夫,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一定看好题目所要求的划分几处,依意群来标示。

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断句题6句口诀

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断句题6句口诀

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断句题6句口诀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一、概念: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考题,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

选择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选择准确的,一类是选择错误(或不准确)的。

主观题类型主要是用“/”直接划分节奏。

二、断句的基本方法:首先: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假如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学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口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晰,节奏划分顾全貌。

这是一首文言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的口诀。

下面详细解说这一口诀,以便于大家灵活运用。

(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划一划二不划三”意思是说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二次是常事,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方。

(二)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寻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中考文言文断句攻略

中考文言文断句攻略

中考文言文断句攻略一.弄通文意断句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

【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对上文通读,了解文意及层次。

本文是讲湖阳公主新寡,帝为他物色丈夫之事。

主要分两层:一是“微观”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二是询问宋弘,了解男方的态度。

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便可按照从大到小,逐层、逐句标点。

【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

”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二、借助名词(代词)断句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我们在文言文阅读中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文言文断句-中考断句总复习

文言文断句-中考断句总复习

(四)通过找动词来断句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或 形容词谓语,以其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 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分析:句中动词有“期行、期、不至、舍去、乃至”,因此可区分出五个句 子;其中有三个句子省略主语或者是承前主语。
(二)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5.【句首时间词】“今、顷之、久之、少顷、未几、已而、一时、是时、既 而、俄顷、俄而、忽、忽然”等时间词,前面一般可断句。 6.【居中连词】“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 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 前面要断开)。 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文言文断句
断句
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写了什么对象 (何人、何事、何物),有何性格、特点或性质、功能,有何用意或者说表 达了什么感情(是喜爱、赞颂,还是憎恨、批判); 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凭借语感或基本方法将能断开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 小范围,然后再利用一些技巧集中分析难断开的部分。 所谓的方法和技巧常见以下几种:
(五)借助语法、句式结构断句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 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及一些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 很好的“帮手”。 这些句式往往用虚词来达成,因而不少地方可以参考上节课找虚词判断法。 1.表示判断:……者……也、 ……者也、 ……也 ①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
(二)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文言文 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它的前后往往是该 断句的地方。 常见可以帮助断句的虚词如下: 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 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嗟夫、嗟乎、 呜呼”表示感叹,前后都要断开。

中考文言文断句选择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断句选择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断句选择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断句选择题技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七点:
1. 找出名词、代词等关键实词断句。

2. 根据文言虚词断句。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区分虚词就有助于断句。

3. 根据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断句。

这些修辞手法是文言中
常用的,利用它们也会给断句以帮助。

4. 根据对话、引文等断句。

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5. 根据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
断句。

6. 根据文章结构断句。

7. 理解全文,把握故事情节,弄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结合语境,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其意思。

如需获取更多技巧,建议请教语文老师或查阅教辅资料。

中考文言文断句要诀

中考文言文断句要诀
2020年春节线上教学 中考文言文断句要诀
文言句子句读划分三要诀(一般原则)
一、语法结构划分法
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 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例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例2、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例3、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例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2、 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 例5、故/克之(克之是动宾关系,但宾语为单音节,动宾结合紧密,不需停顿,否则读来反而生硬。) 例6、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路之远近”是忘的宾语,有其修饰限制语,结构完整,自成层次,动宾之间,往往有其停 顿。) 3、 几个状语之间虽有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顿号级别,可不作停顿。 例7、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每与臣”有“每”、“与臣”两个状语,可以连读,不必停顿。) 4、 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停顿。 例8、醉翁之意/不时间性词语之后要停顿。 1、句首关联词:
等,后面大多可以断开。 2、句首的语气助词: 常用在句首的语气词:其、岂、安、孰、盖、凡、诸、夫、若夫等,后面大多可以断开。 3、句首相对独立的叹词: 常用在句首的叹词:嗟夫、嗟乎、呜呼、噫、嘻、善、善哉等,后面大多可以断开。 4、句首的 句首时间性词语:今、顷之、少顷、未几、已而、一时、是时、既而、俄而、忽、忽然等,后面大多可以 断开。
三、 句子中间表转折的连词之前要停顿。
文言文句子中间表转折的连词有:而、但、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文言文断句口诀:
常用虚词是标志
抓住“曰”“云”“言”
习惯句式掌握住
固定结构莫拆散
借助修辞与骈句
相同词语相连中间断
根据句子结构成分
文言文断句规律:
一、常用虚词是标志
(一)常用句末语气词(句尾助词)后面可断句。

如“矣、耶、哉、与(欤)、焉、兮、耳、而已、(乎)、(者)、(也)”等。

特殊情况:
1、“者”,在作“……的人”或者表示间断停顿、或“者也”连用时,其后不能断句。

2、也”也常用在句间,表句间语气舒缓,诵读时不能停顿,其后不能断句。

3、“乎”有时用在句中同“于”,作介词(如:生乎吾前),其后不能断句。

(二)常用句首语气词(发语词)前面可断句。

如“岂(岂独)、其、盖、唯、盍、夫、且、且夫、若夫”等。

(三)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前后都可断句。

如“嗟夫、嗟乎、呜呼”等。

(四)常用句首时间词前可断句。

如“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等。

(五)常用句首关联词前面大多可断句。

如“故、故而、是故、以故、(然)、因、(而)、(于是)、苟、纵、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虽然、至于”等。

二、抓住“曰”“云”“言”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后面“曰”的内容一般要加双引号。

如果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三、习惯句式掌握住
(一)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
如:
1、何其……也(译为“多么……啊”。

)
2、一/壹何……(译为“多么……啊”)
3、(其)……之谓也/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
4、直/特……耳(只不过……罢了!)
5、惟……耳(只是……罢了!)
6、亦……哉(也真是……啊!)
(二)表揣度的固定格式
1、得无……乎/耶/邪
(可译为"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2、无乃……乎(耶)
(译为“恐怕……吧?”)(兼表反问)
3、……庶几……欤(……或许……吧?)
4、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三)表疑问的固定格式
1、可得……欤
2、孰与……乎
3、如……何
4、奈……何
5、若……何
6、何……焉为
7、何也(何……也)
8、何哉(何……哉)
9、何以……?
10、何所……?
11、何为……?
(四)表反问的固定格式
1、何……之有(宋何罪之有?)(“有何……”的到装)
2、何……为(何辞为?)
3、不亦……乎(不亦说乎?)
4、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5、得无……乎(得无异乎?)
6、其……乎/也/耶
7、安……哉
8、况……乎
(五) 表选择的固定格式
1、与其……孰若(无宁)?……(可译为“与其……哪里比得上(不如)……”。


2、“不……,则……”、“不……即……”(可译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3、……,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4、“非……则……”,“非……而……”,(可译为“不是……就是……”,“不是……却”。

)(六)被动句式
1、为……所…
2、受……于……
3、见……于……
四、固定结构莫拆散
固定词组,不要拆散,可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作为独立成分,中间不能断开。

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人名,由于古今习惯的不同,很容易混淆。

如:何易于、中期、骑劫等。

五、借助修辞与骈句
借助文言文的两大特点来断句:
1、讲究修辞(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
2、句式整齐,四六句多。

⑴顶真:
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个例子中就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⑵对称:
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
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
(3)骈偶句多用于赋体文字之中,散文中也有,句子成对儿或成组出现(含有排比、对偶、反复等),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正确断句。

六、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七、根据句子结构成分断句
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

先找出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往往会句意自见(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注意:理解划分句子结构时要注意常见的倒装结构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等。

文言断句小结
常用虚词是标志
抓住“曰”“云”“言”
习惯句式掌握住
固定结构莫拆散
借助修辞与骈句
相同词语相连中间断
根据句子结构成分
此外,还要理解内容大意,联系前后文。

长期培养:看课本(打牢基础)--读经典(培养语感)--常实践(经常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