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纵断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纵断面设计
式中:——汽车牵引力(N); ——变速器的变速比; ——汽车发动机的转矩(N· m); ——传动系统的机械效率,载货汽车一般为0.8~0.85,小汽 车一般为0.85~0.95; ——计入轮胎变形后的车轮工作半径,一般为车轮几何半 径(m)的0.93~0.96倍。
T
Mk M T n N 0.377 MT 3600 T r r V V
二、汽车在坡道上的行驶要求
1.纵坡度力求平缓; 2.陡坡宜短,长坡道的纵坡度应加以严格限 制; 3.纵坡度的变化不宜太多,尤其应避免急剧 起伏变化,力求纵坡均匀。
T
M T r
三、汽车行驶的牵引力及运动方程
1.牵引力计算: 牵引力的大小可按下式计算: M M T n N T k 0.377 MT 3600 T ( N) (4-1)
5、汽车行驶条件分析
从汽车行驶的两个条件可以看出,要提高汽车的效 率,主要应从提高汽车牵引力和路面轮胎间的附 着力以及减小行驶阻力三方面着手。 (1)提高牵引力可以采取增加发功机扭矩、加大传 动比和提高发动机机械效率等措施。 (2)提高附着力主要是从增加路面表面粗糙度,加 强路面排水,使路面具有较大的附着系数,以及 改进汽车轮胎和粗糙度等几方面着手。 (3)减小行车阻力主要从提高路面质量,使路面平 整,减小滚动阻力,降低路线纵坡,减小坡度阻 力,改进车型,减小空气阻力等几方面着手。
T=R RW RR RI
如果节流阀部分开启,要对驱动力T进行修正。修正系数 用U表示,称为负荷率。即:
MT T U r
式中:U―――负荷率,取U=80~90%。 将有关公式代入式(2-12),则汽车的运动方程 为:
MT KAV G U G f i a r 21.15 g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纵断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作业
一、目的
本作业是在学生学完《道路勘测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基础上进行的一次作业实战训练,有助于巩固所学专业知识,为横断面设计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二、基本资料
本地形图位于武夷山地区,拟新建公路穿越该区域A点至B点,交通量资料见表;穿越区道路设计起点坐标:A点(X = 532851.5770,Y = 3044868.6750,Z = 177.6 );终点坐标B点(X = 535751.2414,Y = 3044543.1403,Z =170.2);路线衔接处起点设计高程为:176.6m,路线衔接处起点设计高程为:172.5m。
本设计的起点A的里程桩号为K25+000.
三、设计步骤和方法
1、基于上次平面设计作业及地形图,按照10~20米间距在地形图上定出各个中桩位置,读出地面高程,依此点汇出纵断面(如果地形变化较大,需要进行加密);
2、进行纵断面设计;
3、编制路基设计表;
四、要求
1、所有设计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图纸规范,按A3进行打印。
五.成果提交
(一)计算说明部分
1、纵断面计算(设计标高、竖曲线各要素等)
(二)图纸部分
1、纵断面设计图
六、主要参考书目
1、《道路勘测设计》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4、其它相关书籍。
道路勘测设计 第2章 平面设计 (第三版)
采用长的直线应注意的问题:
公路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协调,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 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的缺陷,应结合 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1)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易导致高速度。 ( 2 )长直线尽头的平曲线,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性能。 (3)直线应与大半径凹竖曲线组合,视觉缓和。
不宜采用长直线
二. 最大直线长度问题:
《标准》规定:直线的最大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
德国:20V(m)。 前苏联:8km 美国:3mile(4.38km) 我国:暂无强制规定 景观有变化 ≧20V; <3KM 景观单调 ≦ 20V
公路线形设计不是在平面线形上尽量多采用直线,或者是必须 由连续的曲线所构成, 而是必须采用与自然地形相协调的线形。
式中:V——计算行车速度,(km/h); μ——横向力系数;
ih——超高横坡度;
i1——路面横坡度。 不设超高时 :
V2 R 127( -i1 )
1.横向力系数μ 对行车的影响及其值的确定:
(1)危及行车安全
汽车轮胎不在路面上滑移,要求:
h
与车速、路面种类及状态、轮胎状态等有关;
式中: ihmax——允许的超高值
h w ——一年四季中路面最小的横向摩阻系数
《标准》规定: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应大于10%, 其它各级公路: 不应大于8%。 在积雪冰冻地区: 不宜大于6%。
(二)最小半径的计算
最小半径的实质:
①横向力u≦摩阻力φ h, ②乘车人感觉良好。
道路: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构成的 三维实体。
道路勘测设计第四章纵断面设计
4.4 爬坡车道与避险车道
4.4.1 爬坡车道
图4-8 爬坡车道
(1)定义
爬坡车道是在陡坡路段上坡方向行车道右侧增设的供载重 汽车行驶的专用车道。
(2)设置爬坡车道的条件
1)沿上坡方向载重车的行驶速度降低到允许最低速度以下 时,可设爬坡车道。
表4-9 上坡方向容许最低速度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1)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 经济论证合理,可增加1%。
2) 四级公路位于海拔2000m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的路段, 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
3)桥上及桥头的最大纵坡:小桥与涵洞处纵坡应按路线 纵坡设计;大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 大于5%,引道紧接桥头部分的线形应与桥上线形相配合。
设置的竖向曲线称为竖曲线。 坡度差: wi2 i1
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 纵断面上只计水平距离和竖直高度,斜线用坡度计。
图4-2 路线纵断面图
(2)竖曲线几何要素计算
LRw
T
L 2
E T2 2R
(3)竖曲线上任意点纵 距y 的计算
y x2 2R
H 1H 0(Tx)i.
2)计算设计高程
4.2.7 缓和坡段
缓和坡段的坡度不宜大于3%,其长度应符合所规定的最 小坡长要求。
4.2.8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或《城市 道路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
(2)路线应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3)纵坡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 排水等因素综合考虑。
(1)应选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
当坡度差较小时,应采用较大半径; 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一般最小半径; 特殊困难不得已才允许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道路勘测设计 纵断面设计(新)课件
纵断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满足行车安全与舒适性要求
合理设置坡度、坡长和竖曲线半径,确保车 辆安全、顺畅行驶。
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工程量 ,降低工程造价。
考虑排水要求
根据地形和气候条件,合理设置坡度,确保 排水顺畅。
协调性原则
纵断面设计与道路线形其他要素相协调,如 平面线形、横断面设计等。
在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中,要特别注 意避免陡坡、急弯等不利因素,保证 行车安全和舒适度。
高速公路纵断面设计实例
高速公路纵断面设计要满足高速 行车的要求,合理设置纵坡、竖 曲线半径等参数,提高道路的线
形指标。
高速公路的纵断面设计还需要考 虑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 ,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减少工程
量,降低工程造价。
基于景观要求的纵断面设计优化
总结词:注意事项
详细描述:在基于景观要求的纵断面设计时,应注意避免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同时,应充分考 虑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遗产,尊重和保护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传统建筑。此外,应加强景观规划和设 计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控制高程的校核
在确定控制高程后,应进行校核, 检查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和实际情况 ,如有需要可进行适当调整。
纵断面图的绘制与调整
纵断面图绘制
根据设计标高、控制点和控制高 程等数据,绘制道路的纵断面图 ,清晰地表示出道路的起伏变化
。
纵断面图调整
在绘制纵断面图的过程中,应结 合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对图进 行必要的调整,以使设计更加合
隧道进出口
隧道进出口是道路勘测设计的难点之一,需要考虑地形、地质、气象等因素, 同时要满足行车视距、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要求。在进出口处应设置缓冲段, 以减少车辆进出隧道时的明暗适应时间。
道路勘测设计 第3章 纵断面设计
1 2 y x ix 2k
A
任一点斜率
B
dy x = +i dx k
当x=0时, 当x=L时,
i1 = i
L i 2 = + i1 k
A
= i2 i1
L = k
x R = k [1 +( + i ) 2 ]3 / 2 k
k=
L
抛物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为R,
dy 2 R = [1 +( ) dx d2y ]3 / 2 / 2 dx
2
2
五、坡长限制
• • • •
坡长:纵断面相邻变坡点的桩号之差 最大坡长限制 最小坡长限制 缓和坡段
缓和坡段
六.纵坡设计一般要求
1.纵坡设计必须符合坡度及坡长最小及最大值要求,各级公路的 最大纵坡值及陡坡限制坡长,一般不轻易使用,应留有余地。 2.平原、微丘地形的纵坡应均匀、平缓;丘陵地形的纵坡应避免 过分迁就地形而起伏过大;山岭重丘地形的沿河线,应尽量采 用平缓的纵坡,坡度不宜大于6%;越岭线的纵坡应力求均匀, 应尽量不采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坡度,更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 度的陡坡夹短距离缓坡的纵坡线形,越岭线不应设置反坡。 3.纵坡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 4.纵坡设计应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 5.应尽量减少深路堑和高填方,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6.纵坡设计应结合道路沿线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进行设计,并 适当照顾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四、纵 坡
高原纵坡折减
• 1.高原为什么纵坡要折减?
• 在高海拔地区,困空气密度下降而使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汽车的驱 动力以及空气阻力降低,导致汽车的爬坡能力下降。另外,汽车水 箱中的水易于沸腾而破坏冷却系统。
公路勘测设计 3纵断面
自我检测
1.道路纵断面线性要素有哪些? 2.高速、一级公路路基设计标高与二、三、四级公路路基 设计标高在横断面上位置是否相同? 3.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的限制因素 有哪些?作为最终控制竖曲线长度因素两者是否相同? 4.在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当坡角很小时所采用的竖曲线半 径满足了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要求设计是否合理的?为什 么? 5.竖曲线在设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图3-5 竖曲线图示
三、竖曲线及竖曲线设计
竖曲线总长: L = T 竖曲线切线长: T= TA2 R ≈ L/2 = l 2 =TB h 竖曲线外距: E = 2R 竖曲线上任意点到对应切线的距离:
R 2 R*ω=R· 〡i1-i2〡 2
式中: l —为竖曲线上任意点至竖曲线起点 (终点)的距离, m; R —为竖曲线的半径,m。
团队合作□ 工作效率□ 实地测设能力□ 获取信息能力□ 写作能力□ 表达能力□
(根据小组完成任务情况填写A:优秀B:良好;C:合格;
四、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1、视觉分析
从视觉心理出发,对公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 周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保持视觉的连 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 设计称为视觉分析。
四、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2、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1)组合原则 1)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2)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 水和行车安全 4)注意与周围环境相配合
1)判别竖曲线的凹凸性,计算竖曲线的要素; 2)计算竖曲线起终点的桩号; 3)计算 K2+200.00 、K2+240.00 、K2+380.00 、 K2+500.00各点的设计标高。
道路勘测设计 第三章 道路纵断面设计
四级 20 10.0
2、《规范》规定的最小合成坡度: 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
当合成坡度小于0.5 %时,应采取综合排水措施,以保证路面排水畅通
3.2 纵断面坡度和坡长设计的技术标准
五、平均纵坡标准:
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纵向所克服的
高差H与路线长度L之比
I均
H L
H2 H1 L2 L1
折减值(%)
1
2
3
3.2 纵断面坡度和坡长设计的技术标准
四、合成坡度标准:
➢ 合成坡度是指由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横坡(或路拱横坡) 组合而成的坡度,其方向即流水方向
➢ 合成坡度的计算公式为:
I i横2 i纵2
式中:I ——合成坡度(%) i横——超高横坡度或路拱横坡度(%) i纵——路线设计纵坡坡度(%)
一、竖曲线的设置原因、形状及设计原理:
1、设置竖曲线的作用: ➢ 缓和纵向变坡处行车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作用 ➢ 确保公路纵向行车视距 ➢ 与平曲线恰当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改善行车的视线
诱导作用及行车舒适感 2、竖曲线的形状:圆曲线或抛物线
《规范》规定宜用圆曲线
3.3 纵断面竖曲线设计的技术标准
BPDn-1 Hn-1
HT = Hn - in( BPDn - LP)
5、竖曲线上加桩点设计高程的计算:
设计高程:
HS = HT ± y
(凸竖曲线取“-”,凹竖曲线取“+”)
其中: y ——竖曲线上任一点纵距;y x2
直坡段上,y=0
2R
x ——竖曲线上任一点离开起(终)点距离
LP—BPDn-1
Hn
x
HT
道路勘测与规划设计第三章纵断面设计
地面线: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 折线。平面确定后,地面线自然就唯一的确定下来。反映 了路线中线处的地形起伏情况。 设计线:满足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的,由设计人员确定 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形,反映了路线的起伏变化 情况。由直坡段和竖曲线构成。
坡度=两变坡点高差/平 距 直坡段 坡长:两变坡点水平距 离
2、道路阻力 (1)滚动阻力 汽车的轮胎具有弹性,所以当车轮滚动时,轮胎会连续反复 地发生变形。车轮轮胎的变形属弹塑性体的变形,导致能 量损失。 (2)坡度阻力 汽车在坡道倾角为α的道路上行驶时,车重G在平行于路面 方向的分力为Gsinα,上坡时它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反,阻 碍汽车行驶;而下坡时与前进方向相同,助推汽车行驶。
①
②
③
④
3、《标准》规定: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纵 坡应符合以下规定: 越岭路段的相对高差为200m~500m时,平均纵坡以接 近5.5%为宜。 越岭路段的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以接近5% 为宜。 在任一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 城市道路的平均纵坡按上述规定减少1.0%。对于海拔 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平均纵坡应较规定值减少0.5% ~1.0%。
4、最小坡长 (1)理由:过短,则变坡点个数增加,行车时颠簸频繁,
影响行车平顺性;过短,则不能满足设置最短竖曲线这一
几何条件的要求。从路容美观、相邻两竖曲线的设置和纵 面视距等也要求坡长应有一定最短长度。
(2)《标准》和《城规》规定,各级道路最短坡长应按表 3-14和表3-15选用。在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的匝道以及 过水路面地段,最短坡长可不受此限。
上坡为正
下坡为负
平坡为0
《道路勘测设计》14-4-3 纵断面设计
1. 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
(1)平面直线与纵面直线组合(纵坡不变的直线)
(2)平面直线与竖曲线组合要素
断背曲线
断背曲线的改善
(3)直线与纵断面应避免的组合
暗
凹
(3)直线与纵断面应避免的组合 纵断面上:避免能看到纵坡起伏三次以上。
驼峰
波浪形
2. 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
(1)平曲线与纵面直线组合 组合时要注意平曲线半径与纵坡度协调,要避免急弯与陡坡相重合。 (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 ①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平竖曲线顶点重合,且平包竖。竖曲线的起终点最好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 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也不要放在圆 弧段之内。
②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 半径:竖曲线半径大约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时 长度: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平曲线和竖曲线其中一方大而平缓,那么另一方就不要形成多 而小。一个长的平曲线内有两个以上竖曲线,或一个大的竖曲 线含有两个以上平曲线,看上去非常别扭。
一个平曲线上连续多个竖曲线
②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
④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
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 线的拐点重合。 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叠。 计算行车速度 ≥40km/h的道路,应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或 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在长平曲线内,要尽量设计成直坡线,避免设置短的、半径小 的竖曲线。避免在一个平曲线上连续出现多个凹、凸竖曲线。
(1)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2)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 ,使线形在视觉上、 心理上保持协调。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4)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道路勘测设计-纵断面设计
公路:从排水角度考虑,路堑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畅路段,纵坡应不小于0.3%。否则,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最小纵坡度应不小于0.5%,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否则,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
2. 纵坡及坡长设计
为保证车辆纵向行驶的稳定性,避免出现纵向滑移。 与道路设计速度、所在地区自然条件有关。
道路勘测设计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交通工程教研室
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
内容提要
项目背景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2.
项目概况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1. 纵断面及设计高程
(1) 纵断面 设计线 地面线 规定:填挖高(施工高度)=设计高程-地面高程 “+”值为填 “-”值为挖
(5)平均纵坡
(车连续行驶在较大陡坡上,将影响汽车发动机的正常使用,并危及行车安全,故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在其间设置纵坡不大于3%的缓和路段,其长度不应小于100m。
2. 纵坡及坡长设计
平均坡度,是指在一定长度范围内,路线上两点间的高差值与相应水平距离之比,用 i平均(%)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i平均=h/L (相对高差/路线长度) 越岭路段,相对高差为200m~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 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 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
② 考虑夜间行车前灯照射角的影响
在竖曲线上,设竖曲线长大于视距长,知竖距Y=S2/2R且Y= h0+ S·tanα
取h0=0.75m,α=1°,则Rmin=S2/(1.5+0.0349S)
《道路勘测设计》第3章纵断面设计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纵断面设计3-9 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m ,i1=0.8%,i2=5%,竖曲线半径为5000m 。
(1)判断凸、凹性;(2)计算竖曲线要素;(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高程。
解:(1)判断凸、凹性0%2.4%8.0%512>=-=-=i i ω,凹曲线(2)竖曲线要素计算m R L 210%2.45000=⨯==ω;m LT 1052==; m R T E 1.150002105222=⨯==(3)设计高程计算起点里程桩号=交点里程桩号—T 终点里程桩号=交点里程桩号+T =K25+460.00-105 = K25+460.00+105 = K25+355 = K25+565 第一种方法:(从交点开算)里程桩号 切线高程 竖距R x h 22= 设计高程起点 K25+355 780.72-105×0.8%=779.88 0202==R h 779.88+0=779.88 K25+400 780.72-60×0.8%=780.24 2.02452==Rh 780.24+0.2=780.44 K25+460 780.72-0×0.8%=780.72 1.121052==Rh 780.24+1.1=781.82 K25+500 780.72+40×5%=782.72 42.02652==R h 782.72+0.42=783.14 终点 K25+565 780.72+105×5%=785.97 0202==Rh 785.97+0=785.97第二种方法:(教材上的方法-从起点开算)里程桩号 切线高程 竖距R x h 22= 设计高程起点 K25+355 780.72-105×0.8%=779.88 0202==R h 779.88+0=779.88 K25+400 779.88+45×0.8%=780.24 2.02452==Rh 780.24+0.2=780.44 K25+460 779.88+105×0.8%=780.72 1.121052==R h 780.24+1.1=781.82 K25+500 779.88+145×0.8%=781.04 1.221452==R h 781.04+2.1=783.14 终点 K25+565 779.88+210×0.8%=781.56 41.422102==Rh 781.56+4.41=785.97 3-10某城市I 级干道,其纵坡分别为i1=-2.5%、i2=+1.5%,变坡点桩号为K1+520.00,标高为429.00m ,由于受地下管线和地形限制,曲线中点处的标高要求不低于429.30m ,且不高于429.40m ,试确定竖曲线的半径,并计算K1+500.00、K1+520.00、K1+515.00点的设计标高。
道路勘测技术__第三章纵断面设计
驱动力T为节流阀全开的情况。如果节 流阀部分开启时,要对驱动力T进行修正。 修正系数用U表示,称之为负荷率,一般负 荷率U=80~90%。
MT KAV 2 G U G( f i ) a r 21.15 g
4.汽车行驶条件
必要条件(即驱动条件),即: T≥R 充分条件是驱动力小于或等于轮胎于路 面之间的附着力,即: T≤φ· Gk
(3)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确定
根据V2可得D2,则
i2 D2 f
四、最小纵坡
1.要求设置最小纵坡的路段
(1)挖方路段 (2)设置边沟的低填方路段 (3)其它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
2.最小纵坡
应设置不小于0.3%的纵坡(一般情况下以采用不小于0.5% 为宜)。对于干旱地区,以及横向排水良好、不产生路面积水 的路段,也可不受此最小纵坡的限制。 高速公路的路面排水一般采用集中排水的方式,其直坡段 或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路堤路段的最小纵坡仍应不小 于0.3%。 在弯道超高渐变段上,当行车道外侧边缘的纵坡与超高附 加坡度(即超高渐弯率)方向相反时,设计最小纵坡不宜小于 ( p 0.3% )。
驱动轮上的扭矩Mk用一对力偶P 和F代替,F作用在轮缘上与路面水 平反力Pa抗衡,P(T)作用在轮轴上 推动汽车前进,称为驱动力(或称 牵引力),与汽车行驶阻力Z®抗 衡。
• (1)发动机功率P与扭矩M • 汽车行驶牵引力来源:汽油与空气在发
动机汽缸燃烧产生膨胀气体,输出有效功率 N(kw);通过活塞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驱使 曲轴(每分钟n转r/min)产生扭矩M(N· m); 再通过变速器、万向节头传动轴、主传动器、 差速器和后半轴等,将M传递到驱动轮产生 Mk。 P=Mn/9549 M=9549P/n n与P在一定油门开度下,都存在一定关 系。当油门全开时, n与P通常用曲线图表示 P=P( n ),称为发动机外特性曲线(也称为 功率曲线)。根据外特性曲线可确定其相应 的扭矩曲线M=M( n )。
道路勘测设计 5第三章纵断面设计第5、6节
• 一、视觉分析 • 二、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五节
一、视觉分析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是指在满足汽车运动学和动力学要 求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满足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连续、舒适与 周围环境相协调的要求,并有良好的排水条件。
1.视觉分析的意义
视觉分析:从视觉心理出发,对道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 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等进行研究分析,以保持视觉 的连续性,空间环境的协调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 安全感的综合设计称为视觉分析。
不应重合设置的半径临界值
V R平 R竖
80 400 5000
60 200 2500
40 100 2000
《道路勘测设计》
二、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一)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二)平、纵组合的设计的基本要求 (三)平、纵线形组合设计要点
(四)平、纵线形设计中应注意避免的组合
(五)道路线形与景观的协调配合
《道路勘测设计》
(三)平、纵线形组合设计要点:
1. 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
《道路勘测设计》
(1)平面直线与纵面直坡组合(直-直(坡度不变)组合)
《道路勘测设计》
•(2)平面直线与凹型竖曲线组 合 (凹型直线)
凹形直线
•(3)平面直线与凸型竖 曲线组合 (凸型直线) •直线上一次变坡是很好的平、纵组 合,从美学观点讲以包括一个凸型竖 曲线为好,而包括一个凹型线次之 直线中短距离内二次以上大的(即ω 大于1%)变坡会形成反复 凸凹的“驼峰”和“凹陷”。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五节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 一、视觉分析 • 二、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到驱动轮上的扭矩Mk为:
Mk=MγηT
驱动轮上的转速nk为:
nn nk i0ik
车速V与发动机转速关系:
V 2 r n 60 0.377 nr
1000
(km / h)
3.汽车的驱动力
大 驱 动 力 与 高 速 不 可 兼 得
(1)滚动阻力 产生功率消耗原因: ①轮胎变形时,材料内部摩擦; ②柔性路面变形,产生摩擦; ③路面不平整造成震动和撞击。
滚动阻力与汽车的总重力成正比,若坡道倾角为α时,其 值可用下式计算。
Rf=Gfcosα
α一般较小,认为cosα≈1,则 Rf=Gf (N)
式中:Rf——滚动阻力(N); G——车辆总重力(N); f——滚动阻力系数, 与路面类型、轮胎结构和行驶速度等有关,如水泥沥青
v——汽车与空气的相对速度(m/s),可近似地取汽车的行驶速度。
将车速v(m/s)化为V(km/h)并化简,得
Rw
KAV2 21.15
(N)
对汽车列车的空气阻力,一般可按每节挂车的空 气阻力为其牵引车的20%折算。
V=100km/h时,一半的功率用来克服空气阻力
2.道路阻力
道路阻力:由弹性轮胎变形和道路的不同路面类型及纵坡度 而产生的阻力,主要包括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
路面f=0.01-0.02,土路f=0.07-0.15。
(2)坡度阻力
汽车在倾角为α的道路上行驶:车重G产生水平分力Gsinα,上坡时阻 碍汽车行驶;下坡时助推汽车行驶。计算式:
Ri=Gsinα
因α较小,认为sinα≈tgα=i,则
Ri=Gi (N)
式中:Ri——坡度阻力 (N);
G——车辆总重力(N);
本章主要内容:
纵断面的概念及组成要素 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 坡长限制和缓和坡段 平均纵坡和合成坡度 竖曲线要素与竖曲线最小半径
视觉分析与平、纵配合
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成果
第一节 概 述
定义:沿道路中线竖向剖面的展开图即为路线纵断面。
纵断面设计:研究路线线位高度及坡度、坡长变化情 况的过程。
任务:研究纵断面线形的几何构成及其大小与长度。
r 21.15
g
U-负荷率(节流阀部分开启),一般U=80-90%
2.汽车的行驶条件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
驱动力=行驶阻力时,汽车就等速行驶; 驱动力 >行驶阻力时,汽车就加速行驶; 驱动力 <行驶阻力时,汽车就减速行驶,直至停车。
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即驱动条件) :
T≥R
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
依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地理 条件以及工程经济性等。
路线纵断面图构成:
地面线:根据中桩点的高程绘的一条折线; 设计线:路线上各点路基设计高程的连线。 变坡导线:变坡点间的连线
路线纵断面图构成:
地面线:根据中桩点的高程绘的一条折线; 设计线:路线上各点路基设计高程的连线。 变坡导线:变坡点间的连线
纵断面设计内容:坡度及坡长
竖曲线
路堤
路堑
第二节 汽车的动力特性
(一).行驶力学 1.汽车的驱动力 2.汽车的行驶阻力 3.汽车的行驶条件
一、汽车的驱动力
汽车的动力来源: 汽车行驶的驱动力来自它的内燃发动机。 汽油燃烧-热能-机械能P-曲轴扭矩M-驱动轮Mk-驱动车轮
汽车传动系统:
1.发动机功率N\曲轴扭矩M 及发动机转速n的关系
功率N与产生的扭矩M的关系:
N M n 2r M n (kW )
r 60 1000 9549
M 9549 N n
T r
(N • m)
N-有效功率
M
发动机转速特性曲线:
N-n曲线(功率曲线)、M-n曲线(扭矩曲线)
2.驱动轮扭矩Mk
发动机曲轴上的扭矩M经过变速箱(速比ik)和主传动器 (速比i0)两次变速
ik——变速箱的速比。
汽车的总行驶阻力R为:
R=Rw十RR十RI
三、汽车的运动方程式与行驶条件
1.汽车的运动方程式
驱动力=各阻力之和,称为驱动平衡。其驱动平衡方程 式(也称汽车的运动方程式)为
T=R=Rw+RR+RI
代入表达式,汽车的运动方程式为:
U MT KAV2 G(f i) G a
驱动力小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即
T≤Gk
式中:——附着系数,
取决于:路面的粗糙和潮湿泥泞程度,
轧胎的花纹和气压,
车速和荷载等;
Gk——驱动轮荷载, 小汽车=(0.5~0.65)G;
载重车=(0.65~0.80)G.
路面类型
干燥
路面状况
潮湿
泥泞
冰滑
水泥混凝土路面
0.7
0.5
平移质量的惯性力
G R I1 ma g a
旋转质量的惯性力矩
RI2
I d dt
惯性阻力计算:
G RI g a
(N)
式中:δ——惯性力系数(或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δ=l+δ1+δ2ik2 式中:δ1——表示汽车车轮惯性力的影响系数,δ1=0.03~0.05;
δ2——表示发动机飞轮惯性力的影响系数, 小客车δ2=0.05~0.07,载重汽车δ2=0.04~0.05;
T
Mk r
MT r
0.377 n V
MT
N 3600
V
T
(N)
N Mn 9549
(kW)
二、汽车的行驶阻力
1.空气阻力
迎面空气质点的压力+车后的真空吸力+空气质点与车身摩擦力= 空气阻力。
Rw
1 2
KAv 2
式中:K——空气阻力系数,它与汽车的流线型有关; ρ——空气密度,一般ρ=1.2258(N·s2/m4); A——汽车迎风面积(或称正投影面积)(m2);
i ——道路纵坡度,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均与道路状况有关,且都与 汽车的总重力成正比,将它们统称为道路阻力,以 RR表示
RR=G(f+i)
式中:f+i——统称道路阻力系数。
3.惯性阻力
汽车的质量:平移质量
旋转质量
克服质量变速运动时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称为惯性阻
力,用RI表示。
地面高程:中线上地面点高程。 设计高程:两种规定 公路: 城市道路:
路基
一般公路,路基未设加宽超高前的路肩边缘的高程。
设计标高
设分隔带公路,一般为分隔带外边缘。 设计标高
城市道路:行车道中线 中央分隔带中线
设计标高
路基高度:横断面上设计高程与地面高程之高差。
路堤:设计高程大于地面高程。
路堑:设计高程小于地面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