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史料教学,使历史更具学科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文史料教学,使历史更具学科魅力

发表时间:2019-02-18T17:10:38.5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4期作者:沈洪国[导读] 让学生走近历史,感受历史的魅力,探究历史的智慧,就必须依托图文史料来组织课堂教学,以凸显“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科特色。

沈洪国(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七中学山东淄博 255000)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2-031-01 让学生走近历史,感受历史的魅力,探究历史的智慧,就必须依托图文史料来组织课堂教学,以凸显“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科特色。近些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与研究,对此深有体会,现赘述如下。

一,图文史料的使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

对于刚入学的初一学生来说,历史还仅是一门停留在“纸面上”的学科。同时,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发展又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如此的久远,我们要想让抽象的历史“活起来”,让历史课堂生动有趣,就需要让支撑和还原历史真实面貌的考古成果可视化,因为直观形象的图文史料最能博取学生的眼球、刺激学生的神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课堂中图文史料的引入,有时侧重于历史背景的铺垫,有时侧重于历史情景的再现,有时侧重于历史人物的还原。但是,无论是因何使用史料,都必须要有趣味性,否则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关注,更无法牵动学生思维的神经。通过教学实践,我看到了图文史料的强大生命力,它不仅能让死去的历史活过来,还能让抽象的历史可视化。这就赋予了历史课堂最基本的生命力——趣味性,当学生因趣而生疑之时,历史课堂又进入了更高的层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兴趣的载体多种多样,图文史料便是独具魅力的其中一员。

二、精选、慎用史料,彰显了历史的学科特色。

在历史教学中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图文资料。这些图文资料具有典型性、生动性、直观性且简明扼要,是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加以重视的。比如,在《大变革的时代》一课中,我就充分利用了课本中《管子》和《山海经》中的历史记载,从而使学生对战国时期冶铁业的发展和铁农具的广泛应用形成直观认识,真实可信。在引导学生了解商鞅变法时,首先引用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名言,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商鞅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然后通过“商鞅舌战群臣”的图片,让学生明白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和一帆风顺的,商鞅不仅具有勇于改革的精神,而且还为变法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进而,话锋一转,强化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及时渗透情意教育:对于国家,改革会使其焕发生机活力,对于个人来说,反思改进也是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要围绕教材重难点来筛选史料,让史料为突破重难点服务,让学生感受到“论从史出”的学科魅力。比如在《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中,为了使学生深刻认识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客观影响,我为学生出示“春秋初期的形势图”和“战国初期的形势图”,通过对比,学生很快就能得出直观的感受和结论:纷争中国家越来越少,客观上促进了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而在对比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时,我为学生出示了“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的对比数据,通过对参战人数、持续时间、战况结局的数据对比,学生很快就得出“战国时期战争规模大,时间长,更加残酷”的特点。

史料,只有真实才能印证历史的结论。特别是对于古代史来说,形式多样的图文史料,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且会还原历史的面貌,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适度补充的图文资料,或与历史知识互为表里、互相补充,或是历史知识的形象化,或是对历史知识的诠释和展拓,所以恰当选用能起到深化理解、拓宽知识面的功效。

三、史料教学,潜移默化中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更多的是侧重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历史思维的展开,这也是我们选择和使用史料的出发点之一。现在的历史教学,特别凸显出对学生学科能力培养的发展趋势,因为我们教学的目标还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即通过对课本素材的学习,能科学、辩证的对待我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各种历史信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其实就是体现出能力目标与方法手段的统一性。为此,在我们筛选和使用图文史料的过程中,应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文本、抽取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否则,补充的史料只能使课堂“增厚”,而无法使其达到“增智”的目的,若如同鸡肋,还不如弃之不用。

在补充和运用史料的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比如,在初一历史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相对较弱的状况,我尽可能多补充一些直观的图片资料,通过还原历史事物的本来面目或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使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和了解历史。这样的“补充史料”拓展了教材深度并使教学显得更生动精彩,促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潜移默化地随之得以锻炼提高。

有时,通过图文史料的呈现,卖个关子,就为学生留下了思维的空间。比如,在《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课中,我们为学生展示了夏、商、西周时期大量的青铜器,学生不禁惊叹于青铜器的奇特造型。抓住这一机会,我及时发问:你能判断出这些青铜器的用途吗?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鲜有答对者,当老师呈现出它的用途时,学生们一片惊叹。虽说耽误了一点时间,但是无疑提高了学生兴趣,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如何打通“史”、“论”之间的联系,问题的设计是其关键。有时,教师不必设计过于细致的问题,即可达成教学目的。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老师为同学们引入了“人殉”、“人牲”的概念,但是学生仍然缺乏直观的感受。于是我为学生出示了一组图片:五个奴隶、一匹马和一束丝。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解读这一组特殊的等式。结果,学生很快就读懂了其中的含义,即一匹马和一束丝就可以买五个奴隶,从而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奴隶的地位和处境是何等的悲惨。

当我把图文史料教学,作为一个项目进行实践和研究的时候,才发现图文史料教学其实就是历史教学的常态形式,只不过以前没有把它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近期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史料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凸显历史学科的教学特色,架起历史和现实沟通的桥梁,培植知识和智慧的火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