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精讲:如何译好特殊句式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的特殊句式类析及备考策略之一解析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的特殊句式类析及备考策略之一近年来,对于文言文特殊句式这一考点,高考一般不单独设题(选择题,往往糅合在句子翻译题中进行考查, 如果我们忽略了特殊句式, 往往会在翻译中出现“黑障”, 进而失分。
下面结合 2014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出现的特殊句式试作分析,并提出一些备考策略就教方家。
一、特殊句式类析2014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出现的特殊句式有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四大类型以及疑问句。
在四大类型中,省略句考查的最多,也最全面, 所有的省略类型都涉及到了,其它三类,虽有涉及,但各种小类型只是部分涉及。
对于疑问句,涉及了部分常见疑问句式、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和固定词组。
(一省略句文言文句式中,省略句是考试的热点、常考点。
2014年,全国 18套试卷 39道主观翻译题, 1道客观翻译题(北京卷第 8题“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其中,全国ⅱ卷、北京、天津卷、辽宁卷、上海卷、浙江卷、安徽卷、江西卷、山东卷、湖北卷、湖南卷、广东卷、四川卷等 13套试卷考查了省略句,而且有些试卷还考查不止一种类型的。
甚至有些试卷年年都对省略句情有独钟, 如广东卷近四年年年考省略。
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 省略句不可忽视。
例析如下:1. 省主语(1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北京卷 8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的主语“是”承上文省略, “译”为“ (各级官吏”。
译文: (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
(2 刘晏初为转运使, 尝以厚直募善走者, 觇报四方物价, 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
(上海卷 19这个“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句中“远方”不能做主语, 当是承前省略了“远方”的中心语“物价”。
译文: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 曾经用优厚的待遇招募擅长奔跑的人, (让他们察访报告各地物价,即使遥远地方的(物价也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府。
(3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
(浙江卷 20②这里的“又性颇嗜诱进後生”,主语“常衮”承前省略。
文言翻译之二——特殊句式

7.(陶澍)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 (风痹:手足麻木之症),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 卒行之。十九年,卒。
(2012·广东《清史稿·陶澍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 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 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 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 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 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 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__
答案 (陶澍)晚年准备把淮北的方法推广到淮南, 但已经患上了风痹病,来不及完成这项工作。 解析 “病”,患病;“竟”,完成;“于淮南”, 到淮南。
8.请指出文中画线句是何种句式,并翻译该句。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
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 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 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 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 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星期五 文言翻译之二——特殊句式、特殊译法
➢考点通·学习课堂 考点风向
文言文特殊句式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及省略句。
这一考点在高考中一般不单独设题,但是阅读理 解和文言翻译都会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如果对文言 特殊句式的特点、标志不熟悉,不理解,就会造成 阅读理解的困难,如果不把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 语法特点调整通畅,会扣除一定的分数。因此考生 对这一考点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07 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文言文翻译题,满分攻略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文言文翻译题满分攻略教学目标掌握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教学重点依据两原则,掌握翻译“六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答题方法,熟练准确解答此类题目教学过程【文言翻译·考势微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在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基础上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做到“信”“达”“雅”。
“理解”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并领会某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能理解句子内部以及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理解句子的内涵和深层含意。
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需注意翻译的重点和翻译的方法。
【文言翻译·真题体验】【2024年文言文翻译题】(2024年新高考1卷)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
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答案】(1)我愿意亲自率领一支队伍,到兰干山南面去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让他全力对付贰师将军的军队。
(2)李陵说“我是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朝”,只不过是见到苏武义举感到惭愧而找的借口。
他的背叛,本来就不是司马迁所能文饰的。
【解析】得分点:(1)“当”,主持,引申为率领;“专”,专门,可意译为“全力”;“乡”,同“向”,朝着某个方向前进,引申为对付。
(2)“得当”,适当的机会;“愧”,感到惭愧;“文”,文饰,掩饰。
(2024年新高考2卷)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答案】:(1)我访求先生们好几年了,先生们都逃避我,现在先生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2)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礼义。
语文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与常见的特殊句式

语文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与常见的特殊句式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就是扩展。
详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句式,用以表达判断、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翻译时,一般将判断词“者”、“也”、“乃”、“即”等译为“是”、“就是”等。
例句:孔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二、省略句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指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使句子更加简洁。
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成分。
例句: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着。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指将句子中的成分颠倒过来。
翻译时,要将句子成分还原到正常语序。
1. 宾语前置例句:夫战,勇气也。
翻译:战斗,靠的是勇气。
2. 定语后置例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翻译:宫中的妇女和左右的人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
3. 状语后置例句:吾从而师之。
翻译:我跟从他,拜他为师。
四、被动句被动句是文言文中一种表达被动的句式。
翻译时,一般用“被”、“受”等词语表示被动。
例句:孟子见梁惠王。
翻译:孟子见到梁惠王。
五、疑问句疑问句是文言文中表达疑问的句式。
翻译时,一般用“吗”、“呢”等疑问语气词。
例句:子曰:“何如?”翻译:孔子说:“怎么样?”六、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一些具有特定意义的句式。
翻译时,要注意保留固定句式的特点。
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总之,在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时,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和句子结构,准确把握原文的意思,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更加准确、流畅。
古代文言文中五大特殊句式翻译技巧

古代文言文中五大特殊句式翻译技巧古代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精致优美、表达思想深刻。
其中,五大特殊句式是古代文言文的重要特点之一。
这些句式有着难度大、语言繁琐、翻译精度要求高等特点,因此需要掌握一些翻译技巧。
一、尊重原文语言,不偏离原意在古代文言文中,五大特殊句式常常在思想内容上进行复杂的献晋,常常需要深入理解原义,在翻译时必须避免偏差。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尊重原文语言,并将其准确地传达到译文中。
二、翻译时要重点表现句式的结构和语气在古代文言文中的五大特殊句式中,语言结构和语气是至关重要的。
在翻译时,需要重点表现这种句式的结构和语气。
句式的结构在翻译时要保持准确和完整,尤其是一些长句,要注意理顺结构,以达到正确表述的效果。
三、注意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在古代文言文中,五大特殊句式常常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夹叙夹议、对仗、排比、反问、比喻等,这些修辞手法在翻译时也需要予以准确传达,并适当加以强调说明。
四、要注意语言风格的适应在古代文言文中,不同的文体有各自的语言特点和风格,翻译时要注意适应这种语言风格的变化。
例如,在文言史记中,语言庄重而不失生动,在翻译时应保持其庄重和生动之间的平衡。
五、翻译时要包容真实情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古代文言文中,五大特殊句式常常可以表现出真实情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翻译时要全面理解,才能传达出原文中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原来的感受。
总之,古代文言文中的五大特殊句式在翻译时需要多方面考虑,才能准确传达原意,避免偏差,使翻译的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更接近原文。
掌握这些技巧可使译文具有更高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在文化传播和交流中更具实用性和价值性。
文言文翻译3: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完成)

谓语)
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省略宾语) 7、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省略介词)
3、省略句
例1
方入署,总理户、工二部中官张彝宪来会,弘图耻之,不
与共坐,七疏乞休。帝怒,遂削籍归,家居十年不起。
——《明史·高弘图传》
入署:上任。
3、省略句
例1
方入署,总理户、工二部中官张彝宪来会,弘图耻之,不
万一危辱,吾将以死拒之,何论迟速邪!”
——《三国志·蜀书·霍峻等传》
咸:都。
大故:指重大事故。 苟:随便。
综合练习2
诸将咸劝宜速降,弋曰:“今道路隔塞,未详主之安危,大故去 就,不可苟也。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若
万一危辱,吾将以死拒之,何论迟速邪!”
——《三国志·蜀书·霍峻等传》
6、状语后置
例1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
姓,吾当死之。”——《宋史·孙傅传 》
废立檄:废立皇帝的檄书。 恸:极悲哀,大哭。
6、状语后置
例1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
姓,吾当死之。”——《宋史·孙傅传 》
译:“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立异
——《尚德缓刑书》
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仁 圣之所以伤也。
译:因此死人的血在街上漂流,接受刑罚的人并肩站着,被处死刑 的人计算起来每年数以万计。
综合练习1
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 以自戒。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北史•申徽传》
也。”邃得移檄,谓已觉,便散兵。 ——《魏书· 杨侃传》
文言文翻译句子的口诀

古文译句难,技巧在心中。
一、识词义,明句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二、逐字逐句,不增不减,不换不调,准确翻译。
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灵活运用,语境为准。
四、句式对译,宾主一致,主语前置,语序不变。
五、古今异义,词义演变,了解历史,审慎翻译。
六、一词多义,辨析上下,上下文义,准确推断。
七、活用词语,语法分析,词性转换,恰当表达。
八、修辞手法,巧用现代,比喻夸张,形象生动。
九、省略虚词,补全句子,文意连贯,语义完整。
十、翻译准确,简洁明了,语言优美,文采飞扬。
口诀详述如下:一、识词义,明句意翻译古文,首先要认识词语,明白句子意思。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只有全面理解,才能准确翻译。
二、逐字逐句,不增不减翻译时,要逐字逐句进行,不增加不减少,保持原文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是翻译的基本方法,意译则是在直译的基础上,根据语境进行适当的调整。
灵活运用,语境为准。
四、句式对译,宾主一致翻译句子时,要使主语和宾语在译文中保持一致,确保句子结构完整。
五、古今异义,词义演变了解历史背景,把握词义演变,准确翻译古今异义词。
六、一词多义,辨析上下一词多义时,要根据上下文义进行准确推断,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七、活用词语,语法分析分析词性,理解活用规律,恰当表达。
八、修辞手法,巧用现代运用现代修辞手法,使译文形象生动,富有文采。
九、省略虚词,补全句子根据语境,补充省略的虚词,使译文文意连贯,语义完整。
十、翻译准确,简洁明了翻译时要准确无误,简洁明了,语言优美,文采飞扬。
总之,翻译古文要掌握以上口诀,才能准确、流畅地翻译古文句子。
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之四类特殊句式

❖ (二)类型最多、用法最复杂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 ❖ 宾语前置句种类较多,用法复杂。除常见的类型外,特别
要关注易忽略、易错的宾语前置句。 ❖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句,当“之”作代词宾语时,
易被看做结构助词不译。其实,它是个人称代词,必须译 出。 ❖ 【边练边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 国志·诸葛传》) ❖ 【答案】 (孔明)每每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之 人不认可他。
❖ 2.需要仔细区分用“以”字引领的介宾短语。
❖ 当“以”字引领的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后,翻译时一般 要提前,但要仔细区分“以”字是作介词还是作目的连词 ,作目的连词则不能提前。
❖ 【边练边悟】(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2010·江苏)
❖ 【答案】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 常,就可以知道了。
安徽省肥西中学 张治平 14
❖ 4.辨析两种“之谓”形式的固定结构。
❖ (1)……之谓
❖ 【例句】其李将军之谓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
❖ 【译文】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 【提示】这种“之谓”形式,“之”是提宾标志,“谓” 是谓语动词。其特点是“谓”无宾语,可译为“说的是 ……”。
❖ (2)(此、是)之谓……
安徽省肥西中学 张治平 7
❖ 7.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误译:军队打败了土地割去了,丢失国家的六个州郡。 ❖ 问题:“兵挫地削”是个意念被动句,译文未译出。 ❖ 改正:军队被打败土地被割去,丢失国家的六个州郡。
❖ 8.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误译:你们把廉将军与秦王比一比,看一看吗? ❖ 问题:原句省略了一个“威”字,且“孰与”是固定结构
高考文言文翻译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文言文中表示判断的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以“……者,……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如:“孟子者,鲁之邹人也。
”(孟子是鲁国邹人。
)2. 以“……者,……也”为标志,但“者”不出现,只在句末用“也”的判断句。
如:“臣死且不避,卻安敢辞?”(我死都不怕,怎么敢推辞呢?)3. 以“……者,……耳”为标志的判断句。
如:“此小人之福也,非君子之福也。
”(这是小人的福气,不是君子的福气。
)4. 以“……者,……耳”为标志,但“耳”不出现,只在句末用“也”的判断句。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整天思考,不如片刻所学。
)二、被动句被动句是文言文中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以“……者,……于……”为标志的被动句。
如:“吾尝三仕,三已之。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免职。
)2. 以“……者,……见……于……”为标志的被动句。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确实担心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 以“……者,……为……”为标志的被动句。
如:“秦王见大王去,遂罢归。
”(秦王见大王离去,于是罢兵回国。
)4. 以“……者,……所……”为标志的被动句。
如:“吾闻夫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我听说君子修养自己,内心端正,外表端庄。
)三、省略句省略句是文言文中省略部分成分的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省略主语。
如:“公与之皆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曹刿一起乘车,在长勺作战。
)2. 省略谓语。
如:“公将鼓之。
”(鲁庄公将要击鼓。
)3. 省略宾语。
如:“吾欲之南海。
”(我想去南海。
)4. 省略定语。
如:“其妻归宁。
”(他的妻子回家省亲。
)四、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改变语序的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定语后置。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2. 状语后置。
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仁人的心。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

6、状语后置
状语 + 中心词
例1 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苏武传》) 为降虏于蛮夷。 (《苏武传》)
例2 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苏武传》) 空自苦无人之地。(《苏武传》)
(于)
6、状语后置 例1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
姓,吾当死之。”——《宋史·孙傅传 》
恃,奚为自苦也?”节妇怒,不与言,剪鬓发示之,厉色峻辞,
使人莫敢近。
——《周节妇传》
媵yìng:指随嫁的人。
走匿:逃跑躲避。
田籍:旧时官府登记田地的簿册。
颠踣bó:跌倒。
木肤:树皮。
藜藿lí huò:一种野菜。
4、宾语前置
例1 节妇抱儿及宗显从一媵出,走匿。惟持田籍以行深山穷谷
间,饥饿颠踣,削木肤、采藜藿以食。或劝之曰:“呱呱者何足
译:高弘图对此感到羞辱,不和他一起坐,后来七次上书请求解 任。皇帝发怒,于是就削除官籍,让他回家,从此他在家住了十年 没得到起用。
3、省略句 例2 诏问公卿:赫连、蠕蠕征讨何先?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 奚斤等曰:“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 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 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魏书·长孙嵩传》
3、省略句 例1 方入署,总理户、工二部中官张彝宪来会,弘图耻之,不 与共坐,七疏乞休。帝怒,遂削籍归,家居十年不起。 ——《明史·高弘图传》
入署:上任。
3、省略句 例1 方入署,总理户、工二部中官张彝宪来会,弘图耻之,不 与共坐,七疏乞休。帝怒,遂削籍归,家居十年不起。 ——《明史·高弘图传》
译:傅先生是天下(闻名的)贤士,我尚且不能和他做朋友,你是什 么人,怎敢直呼其名!
文言文阅读:用语法分析法翻译文言疑难句子

文言文阅读:用语法分析法翻译文言疑难句子文言文阅读:用语法分析法翻译文言疑难句子采用语法分析法翻译难度较大文言句子,一般分三步:第一步:确定句子的谓语。
1.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如果确定出来的谓语是名词,则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如“范增数目项王”一句的谓语“目”是名词,应翻译为动词:“以眼睛示意”或“使眼色”。
2.如果在句子中找不到动词谓语或形容词谓语,可能属于下述三种情况中的一种:(1)如果是判断句,可能用“者”“也”,也可能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示判断。
(2)如果是无标志判断句,如“刘备,天下枭雄”,则找不到谓语。
(3)有的句子省略了谓语,如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个句子中,第二句“其”字之前就省略了谓语“择”。
【特别提醒】如果找出来的谓语处于一句话的开头,这句话可能是谓语前置句,也可能省略了主语。
如果能在谓语之后找到主语,属于谓语前置句,反之则省略了主语。
如:“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句子的谓语是“宜”,主语是“百姓之谓我爱”,属于谓语前置句,整句话译为:“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了。
”又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的“安在”(“安在”的意思是“在哪里”,谓语是“在”,宾语“安”前置)、《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的“甚”,都位于句子的开头、主语之前,属于前置的谓语。
第二步:分析谓语之前的部分。
1.在句子开头部分找主语:(1)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
如果确定出来的主语是动词、形容词,则属于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①“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第一句中形容词“小”“大”处于主语的位置,活用作名词,译为“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第二句中动词“至”处于主语的位置,活用作名词,译为“到的人”。
(2)如果在句子中找不到主语,是省略了主语。
如在“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中,“度我至军中”一句的谓语“度”处于句子开头的位置,属于上述“特别提醒”中所说的第二种情况——省略了主语(被省略的词是“公”)。
文言文翻译之特殊句式

2.(2017· 浙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 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 来见。”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 不容众也。 (选自刘向《说苑· 尊贤》)
综合训练 (2015· 湖南)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指炀皇帝)即皇帝 位于仁寿宫。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 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 人,分使绝域。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 以兵击之。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 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 不欲人知。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 者进擢,疏俭者获罪。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 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东西游幸,靡有定 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 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或有言 贼多者,辄大被诘责。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 师徒,败亡相继。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 而犹未之寤也。(选自《隋书》)
文言文翻译之译好
四类特殊句式
临场翻译,关注“特殊句式”Biblioteka (定)主+(状)谓+(定)宾
1. 最不容易发现的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是考生在翻译过程中最难发现、最 不能译到位的句式之一。虽说有标志,但实践中 很难把握。这里,如: 求 可使报秦者 人 求人可使报秦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蚓无爪牙之利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群臣侍殿上者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夺志也”,可在动词“夺”前面加上“被”,
也没有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所以这是一个
被动句。
2.主谓结构的句子能够变成动宾结构主
动句的,是被动句。如杜牧《阿房宫赋》中
的“函谷举”,可以将其变为“举函谷”。
文言文翻译特殊句式

参考译文:
董叔要娶范献子的妹妹祁为妻,叔向得知后劝他 说:“范家富有,何不停止(这门亲事)呢?” 董叔回答 说:“我想把婚姻关系作为绳梯攀援(上去)。” 结婚之后的某一天,董祈向范献子那里诉苦说:“(董 叔)不尊敬我。”献子就抓来(董叔),(把他)绑缚在院里的
例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3分)(2010江苏)
倒 装 句
省 略 句
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 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3分)(2010天津)
宾 语
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
前 不再怀疑她了。
置
3、甫(人名)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
2、判断句式的特点:
规律一: 用“者”或“也”配合表判断。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规律二:用副词“乃”“则”“即”“皆” “素”等 表示判断。
例:环滁皆山也。 规律三: 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规律四:用“非”等词语表示否定性判断。
例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规律五:没有词语标志,名词对名词直接进行判断。
所谓倒装,其实容易, 调整语序,畅通文意。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 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宾省
语略 前句
我爱护他,(他)不背叛我。
置
9、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3分)(2008浙江)
判 顾况是吴地人,依仗才气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
断 句
诗文。
(二)翻译下列各组句子并区别:
第一组: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疑问副词
特殊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

夫文言文,古之文也,其句式繁多,结构严谨,然于今人读之,往往晦涩难懂。
是以翻译文言文,非仅字义之转,更需句式之变通,以达意明理。
兹就特殊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略述如下:一、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文言文翻译,首当其冲者,直译。
直译者,依字面意思,逐字逐句翻译。
然文言文句式特殊,直译有时难以达意,此时宜采用意译。
意译者,以现代汉语表达文言文之内涵,虽失之字面,而意犹未尽。
故直译与意译,宜结合运用,以求文意之通顺。
二、留白与补充相结合文言文多含蓄,意犹未尽,留白之处,往往蕴含深意。
翻译时,宜保留部分留白,以彰显古人之含蓄之美。
然而,若过分留白,则会使读者难以理解。
故翻译时,宜在适当之处进行补充,以使文意更加明确。
三、增删与调整相结合文言文句式复杂,有时需要增删字词,以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增删者,非随意为之,而应遵循文意,使句子更加通顺。
调整者,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进行转换,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增删与调整,宜适度进行,以免破坏原文意境。
四、以意逆志,揣摩作者意图翻译文言文,需揣摩作者意图,以意逆志。
所谓“以意逆志”,即以现代汉语理解文言文,逆推作者原意。
翻译时,应关注作者情感、观点,力求准确传达。
五、注重语境,把握全文大意文言文翻译,需注重语境,把握全文大意。
翻译时,不可孤立地看待某个句子,而应将句子置于全文之中,分析其上下文关系,以准确翻译。
六、遵循语法规则,保持句子通顺文言文语法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需遵循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使句子通顺。
例如,文言文中常见的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等句式,在翻译时需调整语序,以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七、注重修辞,彰显文言之美文言文修辞手法丰富,翻译时宜注重修辞,以彰显文言之美。
例如,文言文中的对仗、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在翻译时可通过现代汉语表达方式,尽量保留其韵味。
总之,特殊句式文言文翻译,需遵循上述原则,力求准确传达原文之意,同时兼顾文言文之美。
翻译者当用心揣摩,反复推敲,方能游刃有余,翻译出高质量的文言文作品。
语文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一、录“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
文言文翻译特殊句式

夫读书者,所以博闻强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然而,读书之道,非同寻常,其间句式,亦颇为奇特。
今试以文言文之特殊句式,译其大意,以飨读者。
一、倒装句昔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此句中,“读书破万卷”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破万卷读书”。
此句意谓:读书若能破万卷,则下笔自如有神。
二、省略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句中,“之”字省略,完整句应为“学而时习之者,不亦说乎?”意谓:学而时常复习之,不亦愉快乎?三、宾语前置句孟子云:“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此句中,“得其所哉”为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得所哉得哉。
”意谓:得到你所期望的,得到你所期望的!四、判断句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此句中,“也”字为判断句标志,意谓:我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穷。
五、疑问句屈原问:“吾将何之?”此句中,“何之”为疑问句,意谓:我将去哪里?六、被动句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此句中,“传道授业解惑”为被动句,意谓:教师的作用在于传授知识、教导学业、解答疑惑。
七、并列句诸葛亮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句中,“非……无以……”为并列句,意谓:不淡泊无以明志,不宁静无以致远。
八、条件句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此句中,“不如……”为条件句,意谓: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
九、转折句墨子曰:“天下莫不以孝悌为重,而我独以廉耻为重。
”此句中,“而”字为转折句标志,意谓:天下没有人不以孝悌为重,而唯独我以廉耻为重。
十、因果句老子曰:“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此句中,“以其……是以……”为因果句,意谓:民之所以饥,是因为他们的上级征收的税太多,所以饥。
总之,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丰富多彩,通过上述十种句式,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先贤们的智慧与才华。
如今,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掌握其词句,更要深入理解其内涵,从而汲取古代文化的精髓。
高考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的剖析和翻译

高考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的剖析和翻译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句式,这些句式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困难。
对这些句式进行剖析和翻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特殊句式:
1.倒装句
倒装句是将句子的谓语动词或系动词放在主语的前面,从而使句子的结构发生改变。
倒装句通常用于强调句子的主语,或表示意料之外的情况。
例如:
•在城门之外,见状,起兵迎敌。
(《战国策·齐策四》) •十二门中,唯一未曾降雨的地方便是西门了。
(《红楼梦》)
2.强调句
强调句是用来突出句子中某一部分的重要性的句式。
强调句通常用“是……而不是……”的形式来表示。
例如:
•将帅所在之处,是死亡而不是生存。
(《论语·子罕》) •幸运的是,他是富有的而不是贫穷的。
3.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是指表示假设、愿望、虚构或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的句子。
虚拟语气常常用“如果……就……”的形式来表示。
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之特殊句式

(2)吴上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3分) 译文:
(2)吴王被困在姑苏域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①飏于前,适甚就睡。久 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 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 扑股[撍]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 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为。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 亟起索烛照。”烛至,絺帷尽张。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 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生骂童子曰:“此非吾血者耶? 尔不谨,蹇帷而放之入。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 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 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2分) (2)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3分)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 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耕种之,锄 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子, 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 业哉! 翻译: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 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2分) 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 的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 儿子就不能保全。(2分)
高 考 题 展
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 由是损名。
皇帝虽然用这样的话解释此事, 然而王戎被清廉谨慎的人鄙视, 因此损坏了名声。
翻译的程序 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 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 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 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 表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并且躲避贼人而来的乡民被拒绝不让进入,大多被贼人所 杀,百姓更加愁苦而归附贼人。
文言文翻译精讲:如何译好特殊句式
文言文翻译精讲3:如何译好特殊句式
前情回顾
第一课:文言文翻译的误区。 第二课:如何译好关键词(通假字、多义词、古今词、活用词、 疑难词。)
本课内容
1、什么是特殊句式? 2、特殊句式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
一、特殊句式举例
现代汉语 文言文特殊句式
主语+谓语+宾语
定语 / 状语+中心词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2、被动句
例2
寇掠西海,过宁夏,巡抚杨志学议发兵邀。尚文不从,劾解职。 ——《明史•周尚文传》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译:我,是(先王的)老奴,我并不是替子孙考虑,吝惜钱库的 钱,是为了辅佐你成就霸王大业罢了!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4、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屈原列传》)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7、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3、省略句 例1 方入署,总理户、工二部中官张彝宪来会,弘图耻之,不 与共坐,七疏乞休。帝怒,遂削籍归,家居十年不起。 ——《明史·高弘图传》
译:高弘图对此感到羞辱,不和他一起坐,后来七次上书请求解 任。皇帝发怒,于是就削除官籍,让他回家,从此他在家住了十年 没得到起用。
6、状语后置
例2 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
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仁
圣之所以伤也。
——《尚德缓刑书》
治狱:判案。
自安之道:求的自身安全的办法。
文言文翻译精讲:如何译好特殊句式
文言文翻译精讲:如何译好特殊句式
6、状语后置
例2 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赤壁之战》)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7、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8、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2、被动句
例1 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
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
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
——《宋史•张根传》
译: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 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
——《赠医者汤伯高序》
译:(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 解,必定携重金不远几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文言文翻译精讲:如何译好特殊句式
文言文翻译精讲:如何译好特殊句式
6、状语后置
状语 + 中心词
例1 在பைடு நூலகம்族那里投降做奴隶。(《苏武传》) 为降虏于蛮夷。 (《苏武传》)
文言文翻译精讲:如何译好特殊句式
文言文翻译精讲:如何译好特殊句式
5、定语后置 例1 时广州被围久,将士战辄败,禁民出入,樵采绝。 而乡民避贼来者拒不纳,多为贼所害,民益愁苦归贼。信民 至,开城门,发仓廪,刻木锲给民,得出入。 ——《明史·杨信民传》
文言文翻译精讲:如何译好特殊句式
文言文翻译精讲:如何译好特殊句式
译:打败了他们就没收他们的牛羊等产业,足够来使国库充实;打不 败他们就在阴山打猎,多杀禽兽获取皮肉筋角,来充实军粮军备,也 胜过攻破一个小国(的收获)。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4、宾语前置
主语 + 谓语 + 宾语
例1 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石钟山记》)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
文言文翻译精讲:如何译好特殊句式
5、定语后置 例2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 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赠医者汤伯高序》
文言文翻译精讲:如何译好特殊句式
文言文翻译精讲:如何译好特殊句式
5、定语后置 例2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 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文言文翻译精讲::如如何何译译好好特特殊殊句句式式(共39张PPT)
文言文翻译精讲:如何译好特殊句式
5、定语后置
定语 + 中心词
例1 想找一个能让他去答复秦国的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 被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苏武传》) 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
4、宾语前置
例1 节妇抱儿及宗显从一媵出,走匿。惟持田籍以行深山穷谷
间,饥饿颠踣,削木肤、采藜藿以食。或劝之曰:“呱呱者何足
恃,奚为自苦也?”节妇怒,不与言,剪鬓发示之,厉色峻辞,
使人莫敢近。
——《周节妇传》
译:有人劝她说:“这样小的孩子怎么能够依靠,为什么让自己 如此困苦呢?”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2、被动句
例2
寇掠西海,过宁夏,巡抚杨志学议发兵邀。尚文不从,劾解职。 ——《明史•周尚文传》
译:敌寇抢掠西海,经过宁夏,巡抚杨志学提议发兵攻击。周尚 文没有听从,被弹劾解职。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1、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承前省略主语) 2、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蒙后省略主 语) 3、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这事)甚急。”(对话省 主语) 4、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承前省略谓语) 5、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蒙后省略 谓语) 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省略宾语) 7、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省略介词)
文言文翻译精讲::如如何何译译好好特特殊殊句句式式(共39张PPT)
文言文翻译精讲::如如何何译译好好特特殊殊句句式式(共39张PPT)
4、宾语前置 例2 移檄曰:“彼之纂兵,想别有意,何为妄构白捺?勿谓魏无人 也。”邃得移檄,谓已觉,便散兵。 ——《魏书· 杨侃传》
译:你方集结士兵,想来别有用意,为什么要虚构白捺的事情 呢?不要以为魏国没有人才。
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仁
圣之所以伤也。
——《尚德缓刑书》
译:因此死人的血在街上漂流,接受刑罚的人并肩站着,被处死刑 的人计算起来每年数以万计。
1、判断句
例1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 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 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宋史•张咏传》
谒:拜访。 阍吏:守门的小吏。 白:报告。
1、判断句 例1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 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 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宋史•张咏传》
译:傅先生是天下(闻名的)贤士,我尚且不能和他做朋友,你是什 么人,怎敢直呼其名!
1、判断句 例2 承业怒曰:“臣,老奴使,非为子孙计,爱此库钱,佐王成霸 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 ——《新五代史•宦者传》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1、判断句 例2 承业怒曰:“臣,老奴使,非为子孙计,爱此库钱,佐王成霸 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 ——《新五代史•宦者传》
恃,奚为自苦也?”节妇怒,不与言,剪鬓发示之,厉色峻辞,
使人莫敢近。
——《周节妇传》
媵yìng:指随嫁的人。
走匿:逃跑躲避。
田籍:旧时官府登记田地的簿册。
颠踣bó:跌倒。
木肤:树皮。
藜藿lí huò:一种野菜。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例2 张良问道:“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礼物?”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4、宾语前置
例1 节妇抱儿及宗显从一媵出,走匿。惟持田籍以行深山穷谷
间,饥饿颠踣,削木肤、采藜藿以食。或劝之曰:“呱呱者何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