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案例: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之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他刚登上总统宝座,就大搞尊孔祭天。1913年6月亲自发表“尊孔令”,鼓吹了“孔学博大”。1914年又发布《祭圣告令》,通告全国举行“祀孔典礼”。为支持袁世凯帝制复辟活动,中外反动派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1912年起,他们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出版《不忍杂志》和《孔教会杂志》等。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面对这股反动逆流,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的和封建势力同流合污;有的偃旗息鼓;许多人则感到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但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却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开始的。陈独秀任主编,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编辑工作。
陈独秀是一名激进民主主义者,他仇视当时的封建军阀统治,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他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和伦理思想,认为要实现民主制度,必须消灭封建宗法制度和道德规范。李大钊则反对复古尊孔,要求思想自由,号召青年不要留恋将死的社会,要努力创造青春的中国。该杂志于1916年9月出版第二卷第一期时,迁往北京并改名为《新青年》。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他们还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1917年起他们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青年》实际上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导中心。
1916年初,袁世凯称帝,在此之前,美国人古德诺发表了《共和与君主论》,杨度发表了《君宪救国论》等文章,散布中国宜于实行君主制,没有君主便要“灭亡”的谬论。《新青年》针对这种情况,发表了陈独秀《一九一六年》、《吾人最后之觉悟》,李大钊的《民彝与政治》、《青春》等主要论文,揭露了君主专制的危害。
《新青年》从1918年1月出版第四卷第一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一些新诗,这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文学创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道德后面的全是“吃人”二字,那些吃人的人“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中国2000多年封建统治的历史就是这吃人的历
史,宣告“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一些进步刊物改用白话文。这又影响到全国用文言文的报纸,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随后短评、通迅、社论也都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所有这些文学改革,使全国报纸面貌为之一新。 1917年爆发了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震动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新青年》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大量篇幅发表了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和社会主义理论文章。1918年11月,《新青年》发表了李大钊同志写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著名论文,热烈欢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领导下,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西方的进步文化。以后,又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新型的革命阶级的要求,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案例分析: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民主意识大大增强,这个时期,政治方面列强加紧侵略,而在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化方面一方面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另一方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在这个时候袁世凯复辟帝制,大力推崇儒学等借着发扬传统文化,实际上是为了复辟专制的行为,则很明显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而与之相对的就是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代表的是历史进步的潮流,他们通过出版刊物、推行白话文等一系列文化改革的措施,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和先进的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反映了新型革命阶级的要求。
然而新文化运动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缺陷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文化。我们说这是具有局限性的。那么应当如何更加全面的看待传统文化呢?在我看来,同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两方面一样,中国文化也是具有内在矛盾的统一体,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传统文化从总体上说, 尽管历史上的统治阶级用来巩固其统治的工具, 但它在一定的历史时期, 却不可否认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了
积极作用。当然, 这种作用也许到了今天, 由于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彼地的变化, 已消失殆尽而不复存在, 甚至成了落后文化。但我们却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和社会要求, 去评价其历史作用。我们肯定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 绝不等于主张要把这些东西一成不变地保留下来, 而是要人们理解一个国家、民族的现实文化, 就是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也就是认识租了解民族之化的源头, 没有过去, 就没有今天, 没有传统文化, 就谈不上今天的发展。所以, 绝不能用虚无主义的态度, 对待自己祖国和民族的传统。
当然,传统文化中的任何民主性精华, 由于其产生的时代局限, 不可能直获搬用到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来。这就要求我们从时代的精神出发进行改造, 使其既具有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式,又具有现实生活的新鲜内容, 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民族新文化。所以, 毛泽东曾经正确指出,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我们都要进行研究, 继承这份优秀的民族遗产, 这是振兴民族文化, 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条件之一。
我们说, 一个闭目塞听闭关锁国、妄自尊大, 躺在传统成就基础的民族, 是不可能进步的, 但蔑视自己民族的传统成就, 把自己的祖先说得一无是处, 使自己的人民连起码的民族自尊和自信都丧失殆尽, 又怎能从否定自己民族传统的咒骂声中走向振兴?
中国现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废除了人剥削人的旧制度,但是在经济方而还属于发展中的国家。这是一个矛盾。现代化的任务就是要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本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是继续前进的内在根据。如果否认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把过去的历史都看成一团糟,那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基础,今后的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了。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的缺欠,也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克服那些阻碍进步的传统习惯势力,刻苦努力、奋勇前进。“人贵有自知之明” ,民族也是一样。惟有认识了自己的缺点,才能舍旧取新 ,大步前进 ,惟有了解自己的优良传统,才能保持高度的民族自信心。
总结起来,对待传统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新文化运动中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是片面的,也是有违历史发展的潮流的。
那么根据案例,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呢?
首先,新文化运动极大的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这是无疑的。“民主”和“科学”不仅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而且也是近代中国整个历史时代的口号。五四爱国运动以后的“民主” ,已经不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一般的民主要求 ,而是当时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民主主义要求。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为共产党所继承和发展,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口号, 并形成了优良传统。尽管前后约内容有了很大差别 , 但它是整个时代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几十年艰苦斗争, 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还是让会主义革命, 无疑都是为在中国彻底实现这两个口号而奋斗。“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 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民主建设还不够完善。封建主义思想还在让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 科学文化教育落后, 所有这些, 都需要我们继续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把我国建设成为人民真正享有民主、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任务还是很繁重的。
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促进了中国对西方先进思想的吸收,同时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根据案例中指出,李大钊先后发表三篇文章,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也为五四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同时,新文化运动也有一些缺陷。
第一点就是上文提到的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深入一点,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然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