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课知识点总结.doc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梳理 (12页)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梳理 (12页)](https://img.taocdn.com/s3/m/4ed86c1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d.png)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基本经济制度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比较①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②公有制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①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它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③它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国有企业地位作用/重要性(1)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3)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4)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拓展】比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1.2坚持“两个不动摇”1、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如何发展壮大国有经济?(1)标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中心: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3)举措: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4)目标: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5)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①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科技、国防、安全等领域,服务国家战略目标,②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歩、保障国家安全。
(6)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最新最全面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最新最全面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1857ae0b6f1aff00bfd51e10.png)
专题一第一课考点一:宪法度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国家的含义: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考点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1、本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特点: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考点三: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
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考点四: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1、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原因)(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①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设的积极性。
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现代化建②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考点五: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内容依法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地位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是公民重要的政治权利政治自由监督权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建议、检举、申诉和控告权考点六: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内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找那个要保证,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重要性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高一政治必修二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二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fddbe95e518964bce847c1d.png)
高一政治必修二重要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必修二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必修二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44f551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f.png)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框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正确理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全面认识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以及宏观调控的目标
一个目标:宏观调控的目标 两大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三个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
与手段,科学认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 政手段
政府的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 我国政府主要有四大经济职能:经济调节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能、 市场监管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其中,经济调节职能,即宏观调控职能,是政 府通过制定和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进行间接的、宏 观的调控。
课堂探究
例题 2023年,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全市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 针对商业贿赂、刷单炒信、侵犯商业秘密等10类违法行为持续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专项行动,重点查处直播带货虚假宣传、互联网虚假广告。截至2023年10月,该行动 结案428件,罚没款2 483.66万元。“守护”专项执法行动的开展( ) ①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②说明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弊病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弥补 ③有利于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④能够创设公平竞争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竞争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②④符合题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①错误。“守护”专项执法行动的开展与深化要素市场化改 革无直接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C
二、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1.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
战略 规划
实现经 济社会 发展目 标
经济 政策
保持宏 观经济 稳定
高一政治必修二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二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22a8b2028ea81c759f578a6.png)
高一政治必修二重要知识点总结【导语】偶尔会抱怨为什么自己没天赋,又或者因为别人能轻易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而不平衡。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完全没方法。
现在的我倒觉得这样也好,世上或许有人能一步登天,但那人不是我。
自己一点一点抓住的东西,比什么都来得真实。
用时间换天份,用坚持换机遇,我走得很慢,但我绝不回头。
xx高一频道为大家整理了《高一政治必修二重要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根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应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置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开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根底,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上下,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课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课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610015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a.png)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课知识点归纳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课主要内容是政治统一和政治多元,其中涵盖了政治统一和政治多元的基本概念、产生政治统一的条件、维护政治统一的方法以及政治多元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政治统一与政治多元的基本概念政治统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主权完整,政治制度统一,法律统一,宪法威严,国家政权统一,统一行政管理体制,保持国家统一与统一政权的状况。
政治多元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允许多个政治力量的存在和发展,政治多元化包括政治多党制、政治多组织、政治多派别、政治多层次等。
二、产生政治统一的条件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一个中国原则是指两岸均认同“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以及两岸属于“一个中国”的原则,以及两岸同属中国大陆的不可分割部分。
2.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产生政治统一的基础,只有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民生问题得到解决,社会福利得到提高,才能让人民更加满意。
3.加强民生保障。
政府要注重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实现公共文化的多元化,以及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4.促进民族团结。
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消除民族斗争、民族歧视等问题,推动建设一个全国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和谐国家。
三、维护政治统一的方法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在国际上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遏制“台独”势力,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2.推进两岸交流与合作。
加强两岸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岸人民的感情,促进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
3.加强法治建设。
加强法治意识,促进法治建设,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四、政治多元的发展趋势1.多党制的发展。
政治多党制是现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可以实现政治权力的分散,增加政治竞争,提高政府的决策质量。
2.多组织的发展。
民间组织对社会治理实践起到积极作用,它们通过参与公共事务、监督政府行为等方式,推动社会进步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1-2单元 知识点梳理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1-2单元 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0d3635a69eae009581becf8.png)
(5)怎样选择选举的方式:
①必须体现国家性质;②必须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③必须采用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④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确定。
(6)我国选举方式的选择:
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我国国情决定了我国的选举方式。
(7)我国目前的选举方式:
①县以上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实行间接选举。
②乡镇一级人大代表选举实行直接选举。
2.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2)只有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3、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1)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如何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②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③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实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④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要求我们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同时,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B.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C.监督权。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高一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复习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c26702c7f1922791788e837.png)
高一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复习(第一课)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国家的含义、属性及类型(了解)1.国家的含义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理解这个概念要注意三点:国家是什么:是一种工具;②国家干什么:进行阶级统治;③谁进行统治: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这个概念提示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为经济服务。
)2.国家的属性①国家具有阶级性。
这是国家的本质属性、根本属性。
②国家具有主权属性。
国家由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四个要素构成。
其中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构成国家的最主要的因素。
③国家具有社会属性。
国家要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3.国体(即国家的性质)①含义: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些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②决定因素:第一,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是不同的,国家的性质不同,国体不同。
第二,是由该国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
4.国家的类型①根据国体(国家性质)不同分:迄今为止,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类型。
前三种类型的国家属于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
②根据政体(组织管理方式)不同分:人类历史上有两类国家,一类是专制国家,一类是民主制国家。
注意:民主是对专制的否定,二者是根本对立的。
在专制国家中,只有专政,没有民主;在民主制国家中,既有民主,又有专政,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强调: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本标志;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高一政治必修2第二课重要知识点 政治高一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2第二课重要知识点 政治高一必修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202f251c77da26924c5b0b1.png)
高一政治必修2第二课重要知识点政治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政治必修2第二课的重要内容,高一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必修2第二课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必修2第二课重要知识点(详细)1、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我国实行直接选举(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村委会和居委会的选举)与间接选举(县以上各级人大代表、乡以及乡以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员)相结合的选举制度。
采取怎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的具体条件来确定。
2、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处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及其意义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1)从决策者角度看: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2)从公民角度看:①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②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4、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性质:基础群众性自治组织。
具体内容:村(居)委会成员村(居)民选;村(社区)大事村(居)民定;日常事务村(居)民管;各项工作村(居)民监督。
(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是村民自治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高一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b3493f84a7302768f9939bd.png)
高一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一)1、国家的含义: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1)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7、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高一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二)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
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1)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了;(3)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4)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高一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三)(一)政治权利与自由1、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2、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二)政治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它权利的重要保证。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0e3fcb15ef7ba0d4a733bcb.png)
《政治生活》知识点第一单元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1、国家的含义:从起源上讲,国家不就是从来就有的,国家就是阶级矛盾不可调与的产物与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就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就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国家的性质,就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我国的国体。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与本质?(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与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就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一。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5、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及表现?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权利的广泛与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制度、物质、法律的保障;也表现在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我国在尊重与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6、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7、民主与专政的辨证关系(理解即可)(1) 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就是属于统治阶级,这就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按照平等的原则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2) 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我国的民主与专政就是辨证统一的。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与敌对势力。
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民主就是专政的基础,专政就是民主的保证。
8、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尊重与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与自由,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高一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课复习资料
![高一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课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f908afa52ea551811a68786.png)
高一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课复习资料做好高中政治复习,是政治教师的重要任务,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课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课复习1、公民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1)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新要求。
(2)什么是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其区别就在于,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关系。
(3)怎么样有序的政治参与?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要求,就能确保有序地参与;脱离党的领导,不遵循法1/ 6律规则、不遵循程序要求,必然导致无序的局面。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②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4)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能否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的享受民主生活,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可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有力的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
2、民主选举的几种方式选举方式——(1)直接选举(县或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选举,村委会居委会的选举)(2)间接选举(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的选举)(3)等额选举(4)差额选举(人大代表的选举)各自优缺点:(1)直接选举——使每一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择自己最信赖的当家人。
缺点:在选民人数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的难度大,选举成本高2/ 6(2)间接选举——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整理(最新)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整理(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f5072e0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14.png)
1、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国家的含义:国家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3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社会主义民主的优点:广泛性(表现在广泛的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管用性(表现在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4)新型的专政(国家的专政职能):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6)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P6)(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3、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2)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④服兵役和参加兵民组织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要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表现在三个方面: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第二课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第二课](https://img.taocdn.com/s3/m/4379ada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a.png)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第2课
第2课的主要内容是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1. 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
-政治: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集体行动来处理公共事务、管理社会关系的活动。
-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政权制度以及政治思想的学科。
-政治学的目的:了解政治的规律,提出政治问题的解决办法,为政治活动提供科学指导。
2.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8b1ff5fad02de80d5d8400f.png)
思想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广泛真实的民主1、国家的含义: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1)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7、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8、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2)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3)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
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1)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了;(3)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4)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一、政治权利与自由1、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0f75b8ee53a580216fcfeff.png)
考点一: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识记层级1.选举方式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1)要根据、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3.我国的选举制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与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4.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理解层级]几种选举方式比较[特别提醒]从选民角度看,选举分为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从被选举人(候选人)的角度看,选举分为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无论哪种选举方式,都各有利弊,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采用的选举方式是不同的。
选举关系到将国家权力委托给哪些人行使的问题,应该选举那些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健康条件和议政能力都比较好的公民,能够真正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国家权力。
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自己的选举权利。
[应用层级][例1](2010·山东高考)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1∶1的变化。
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③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④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对点演练:1.漫画告诉我们,选举方式的选择受()A.人的心理因素的制约B.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C.地理环境的制约D.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的制约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
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如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等;主观因素如选民的文化水平、素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识记层级1.选举方式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1) 要根据、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 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3.我国的选举制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与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4.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
(2) 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 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理解层级 ]几种选举方式比较优点局限性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直接选举用的机会间接选举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成本较低,便于组织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候选差额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择余地,在候选人之间形成贿赂选举人之间的竞争易发生虚假宣传、了相应的竞争,有助于选民选民了解候选人[ 特别提醒 ]从选民角度看,选举分为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从被选举人(候选人 )的角度看,选举分为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无论哪种选举方式,都各有利弊,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采用的选举方式是不同的。
选举关系到将国家权力委托给哪些人行使的问题,应该选举那些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健康条件和议政能力都比较好的公民,能够真正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国家权力。
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自己的选举权利。
[应用层级 ][例 1] (2010·山东高考 )自 1953 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 1 到 4∶ 1 再到 1∶ 1 的变化。
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③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④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定考点考查我国的选举制度抓关键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的变化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对应度自主分析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由宪法规定,不会随意扩大或缩说法错误小②正确比例的变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③正确比例的变化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相适应④正确比例的变化体现了公民权利的平等对点演练:1.漫画告诉我们,选举方式的选择受( )A.人的心理因素的制约B.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C.地理环境的制约D.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的制约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
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如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等;主观因素如选民的文化水平、素养等。
故选 D 。
答案: D考点二: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及意义[识记层级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1)间接参与决策: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
(2)直接参与决策: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
(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
(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
[ 理解层级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几种方式的比较方式内容具体途径依据意义社情民公民向决策机关电话、信信息是决策的有利于拓宽民意函、传真、基础,民意是正反映渠道,是决策意反映制反映意见、提出建电子邮件、新确决策重要的信机关进行科学决策度议闻媒体息资源的重要前提专家学者对专业组织专家学专家具有专业专家咨性、技术性较强的有利于提高决策者参加论证知识,掌握相关询制度重大事项进行分析的科学性会、座谈会信息论证决策机关将涉及公民享有对涉重大事公共利益的各项决及公共利益的决有利于提高决策策进行公示,公民策的知情权,这项社会公公示的透明度和公民的在真正了解决策的是公民参与民主示制度参与度有关内容后,发表决策的前提和基意见,提出建议础对同公共利益密是帮助决策机社会听切相关的重大事听证会关发现问题、修听政于民就是为证制度项,公民充分发表正问题的有效途了决策利民意见、提出建议径误区:我国的重大决策是由政府和公民共同制定的。
警示:不能认为政府的重大决策是由决策机关与公民共同制定的。
决策最后由决策机关制定,但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能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 应用层级 ][ 例 2] (2012·四川高考 )观察右图,政务微博的出现①增加了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②畅通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的方式④形成了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③创新了政府社会管理[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定考点考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决策抓关键漫画中的文字信息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对应度自主分析①说法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与题干无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点演练2. 20XX 年 11 月 23 日,武汉市政府应为市民做哪“十件实事”通过报纸、网络广泛征集市民建议,得到广大市民的踊跃支持。
目前,中国已悄然进入“民调时代” ,各类民意调查机构逐渐壮大,民意信息逐步进入政府决策咨询程序。
这说明在我国()A .民意调查的结果真实可信B.民意反映渠道不断拓宽C .公民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D .公民决策将取代政府决策解析:本题考查民主决策的有关知识。
材料并未强调民意调查结果的真实性,A不选。
C 表述错误,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不会因民意反映渠道的增加而扩大。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但是不能取代政府决策, D 错误。
民意调查机构的不断壮大,拓宽了民意反映的渠道, B 正确。
答案: B考点三: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识记层级 ]1.村民委员会(1)村民委员会性质: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2)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形式:①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干部;②参加村民会议;③制定和遵守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④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2.居民委员会(1)居民委员会性质: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2)居民自治途径: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各项工。
作居民监督。
3.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1)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
(2)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的实践。
[ 理解层级 ]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比较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自治区域农村城市自治机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自治权限农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自我服务育、自我服务自治形式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办事公开制,定期汇报制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选举:广大村民直接投票选举选举:居委会成员由居民民村委会成员决策:村民通过村民主选举产生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决策: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管理: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内容论决定规民约等来规范行为管理与监督:居委会实行办监督: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和质等形式来监督村干部和村民委员询会的工作[ 应用层级 ][ 例 3] (2012·广东高考 )近年来,广东某市委市政府以城乡社区民主自治和社会组织“自立、自主、自律”发展为两大着力点,推动法律、体制、能力三大建设,形成了“党委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为主体、人民群众为主人”的社会管理新机制,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和拥护。
这说明()①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获得了行政权力②新机制使政府、社会与公民的关系定位更合理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④新机制有利于调动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定考点考查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抓关键1.形成了社会管理新机制2.新机制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和拥护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对应度自主分析①说法错误___基层自治组织不是政府组成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正确新机制富于生命力,受到居民拥护③说法错误__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④正确__新机制受到居民拥护和支持[ 方法技巧 ]正确把握基层自治组织的性质和作用(1)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村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它不是政权组织,也不是基层政权的派出机构,所以不具有国家机关性质。
基层国家机关是乡镇一级人大及政府。
(2)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体现了我国基层民主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与广泛性。
3. 20XX 年 11 月 2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在浙江调研时指出,通过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实现亿万农村妇女的民主权利,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力。
基层群众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下列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是()A .自治县B.学术团体C .街道办事处D.居民委员会解析:本题考查民主管理的有关知识。
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镇的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群众组织。
A 中的主体是政府。
B 中内容是群众性学术组织。
C 是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答案: D考点四: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 识记层级 ]1.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公民有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2.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1)制度;(2)制度;(3)制度;(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3.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实行民主监督,既有利于改进和 _____________ 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
4.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_____。
另一方面,必须采取方式,坚持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 温馨提示 ]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政府采取近民、亲民、利民的措施,可以有效地保障民主监督权利的实现,但不是公民监督权的增加或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