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与真善美的追求———一个读书的构架讲解

合集下载

城市设计文本-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城市设计文本-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城市设计文本-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城市设计综合考虑了城市空间结构、交通组织、建筑风格、公共设施等多方面因素,通过规划、设计和管理,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城市设计不仅关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对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加强城市设计工作,注重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于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包括了整篇文章的框架和安排,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全文的内容和逻辑顺序。

本文的文章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会从概述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开始,介绍城市设计的背景和意义;然后说明文章的结构,即介绍本文的内容和各部分的组织方式;最后明确文章的目的,即引导读者对城市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概括论述城市设计的概念,对城市设计进行定义和说明;接着深入探讨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城市设计对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最后介绍城市设计的原则,指导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在实践中遵循的准则。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城市设计的价值,强调城市设计对建设美好城市的重要性;展望城市设计的未来,探讨城市设计在社会发展中的潜力和前景;呼吁更多关注城市设计,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城市设计事业的发展。

通过这三个部分的设计,我们将全面深入地探讨城市设计这一重要领域,呼应文章标题“城市设计文本”的主题和宗旨。

1.3 目的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城市设计能够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此外,城市设计还可以引导城市发展的方向,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弘扬地域特色,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美学与城市规划

城市美学与城市规划

城市美学与城市规划一、介绍城市美学与城市规划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城市美学是一门研究城市有关美学规律和美的构成要素的学科,而城市规划则是调整城市生态,建设城市景观,提高城市质量的一种行为。

城市美学与城市规划的结合,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出更为美好、舒适和便捷的城市。

二、城市美学的组成1.城市美学的表现形式城市美学表现为城市的美丽与宜人,城市在环境、空气、景色和文化等方面得到体现,城市也需要通过建筑、雕塑、园林、街道等多种媒介来展现美学。

2.城市美学的构成要素城市美学的构成要素包括建筑美学、景观美学和文化美学。

其中,建筑美学是人们对城市建筑在外观、功能、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美学效果等方面的感知体验;景观美学是人们对城市自然与建筑环境中的空气、光线、材料、颜色、形态、音响、气味等草木的感知;文化美学是人们对城市文化艺术的感知和欣赏,包含着城市语言、智慧、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

三、城市规划与美学1.城市规划对美学的影响城市规划是城市个性、生命的体现,城市规划需要将美学规律融入到城市设计中,通过设计出与自然和谐、与人性和谐的城市,来实现更高的城市美学。

2.美学对城市规划的影响美学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主要在于城市规划的审美价值观念。

美学观念的不同会导致城市规划的设计风格不同,如两种不同的美学观念可能会引起城市规划在建筑、景观和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取向。

四、城市美学与城市规划的实践1.城市美学的实践城市美学的实践主要在城市不同的场景之中体现,如在城市重点打造的大型公园、广场、景点、景观中,要认真结合城市的文化特色,完善景观设计,发挥景观美的作用并进一步推动城市的文化发展;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活动,使人们在品读文化艺术的同时,更好地体验城市之美。

2.城市规划的实践城市规划的实践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过程之一。

通过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科学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用美学规律调整城市形态,建设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特色景区,形成人文景观圈或精品景区,让城市在建设中呈现出更好的艺术感和文化品位。

《城市设计新理论》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新理论》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新理论》读书笔记第一页读书笔记与读后感,第二页此书简要介绍。

作者:[美]亚历山大等著,陈治业,童丽萍译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年05月第一章城市发展的思路i. 强调整体性新的生长是由原有的具体的、特殊的结构属性产生的。

ii. 整体性的特征:1. 整体性是渐近的:一步一步开始2. 是不可预测的3. 是连贯的4. 是富于感情的。

因为和我们密不可分—可能是说,我们本身就是这个整体化系统的一部分,我们在形成他并且被他形成,一种互形成的关系。

iii. 整体性是由过程得来的:过程必须保证每一种新的建设行为在深层意义上都与过去发生的一切相联系。

第二章总法则壹大杂烩的思想:城市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似乎毫不相关各执一端的动机。

这种大杂烩仍然是应该进行组织的,而不是完全的放任的伪民主。

“总之,没有整体的意识,这种著名的大杂烩只能引起思想上的混乱。

”貳“每一个新的建设行为必须有一种基本职责:它必须创建一种连续的自身完整的结构。

”參认为产生整体性的过程“是通过逐渐产生出一种在空间上被定义为…中心区域‟(the field of centers)的机构而呈增长趋势进行的“。

这个东西,应该就是东南大学的那篇相关论文中所谓的自适应系统的系统的”基核“吧。

其实,作者在后边的补充说明中点出,总法则其实就是要求或者说追求一件事情:“建设的每一个行为,即城市发展的每一次飞跃都是朝着创造整体性的方向进行的。

”这个事情我总是以为,他似乎还是在以一个欧洲的中世界小城为模版和榜样来认定一个城市,但是大都市还能够那么的机械的要求整体性吗?或者大都市的所谓的“整体性”是一种更加隐含或者说更加民主的东西?大都市中的法则是什么呢?肆但是,他提供了将一条法则付诸实施的一种可以借鉴的手段:将一条不容易被实施的法则作为一种基本的上层导则,而根据它制定出一系列的是指具体化、可实施的“过渡法则”,这些法则具体而清楚,能够指导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

城市设计原理课程讲义

城市设计原理课程讲义

01 文明肇始:城市的产生城市设计原理课程介绍的是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城市+设计,城市是客观存在的外部对象,是设计的主体,而设计呢,就是我们开展社会实践的具体内容,是干预的工具,显然,只有在充分认识主体的基础上才可能开展恰当的干预,也就是说认知城市是我们开展设计的基本前提。

今天,城市已经成为地球上绝大多数人的聚居地,全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在2008年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在2011年末终于也达到了这一代表着城市发展重要节点的百分之五十,这意味着整个世界和中国正在全面进入城市时代,而目前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大部分在百分之七十以上。

我们可以看到,当下的城市具备了相当完备甚至复杂的空间形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更是大不一样。

认识这样一个复杂的对象,该从什么地方着手呢?显然,今天的城市不可能成为我们认识的着眼点,纷繁复杂的城市表象只会让我们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回到起点,回到城市最开始的时候,将所有的外加因素都归零,或许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的把握城市的价值和内涵。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被称为第二自然的城市并不只是简单的客观存在,城市如同人和自然生物一样,是具有出生、成长、疾病、衰败、乃至于死亡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

认识城市就是要认识城市的内在机理、成长历程和发展规律。

如果让大家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描述城市,你会怎样描述呢?我们可以有上百种的描述方式,但城市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理解,他是人类生活的聚落。

作为与乡村共同存在的,人类最主要的两种聚落形式,他们是我们人类所有活动的发生地和承载地,更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节点和重要标志。

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人类的发展史,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发生过程和他们在文明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们就在不断的探索和寻找适应自身需求的生存场所,地球上差异化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技术条件、价值观念等共同影响着城市聚落的营建方式和空间形态,伴随历史发展进程,每个区域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城市空间形态,又成为影响空间和文明发展的基础。

城市规划书籍推荐清单

城市规划书籍推荐清单

城市规划书籍推荐清单城市规划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了解和学习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城市规划,我在下面为你推荐几本优秀的城市规划书籍。

1. 《城市规划原理》(作者:Peter Hall)《城市规划原理》是一本经典的城市规划教材,作者Peter Hall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城市规划学家。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城市发展史、城市规划的方法和工具等方面内容。

它对于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非常有帮助。

2. 《城市经济学》(作者:Arthur O'Sullivan)这本书内容结构清晰,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城市经济学与城市规划之间的联系。

它介绍了城市发展的经济原理、城市劳动市场、土地利用与产业发展、城市财政等相关内容。

它对于理解城市规划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复杂关系非常有帮助,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经济工具来评估和预测城市发展的趋势。

3. 《城市的哲学:城市的生活方式与未来》(作者:Alexander von Hoffman)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城市的本质和意义。

它引导读者思考城市的文化、社会和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城市问题的新思路。

这本书非常适合那些对于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感兴趣的读者。

4. 《城市生态学》(作者:Richard T.T. Forman)《城市生态学》是一本介绍城市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经典教材。

书中从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城市的生态系统、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的生态系统与规划之间的关系。

5. 《城市的美学》(作者:Kevin Lynch)这本书主要关注城市的外观、形式和空间布局对于人们的感知和认知的影响。

作者通过对城市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关于城市美学和城市形象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城市建筑美学》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美学》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美学》读书笔记此书既有文采,作者谭元亨老师博采众长,所学甚广,对建筑美学之见地独到,可当成一本文学作品细细品读。

这本书的内容和风格随意性很强,流畅写意,挥洒自如,就像作者所说,该书注重一时的思想火花而非系统性。

为考博之故,能无意间阅得此书,也算是一件幸事. 阅读建筑,可以阅读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可以深刻的理解这个民族的价值观与审美观。

我们敬重德国的庄严肃穆,欣赏法国的罗曼蒂克,喜欢意大利人的自由不羁。

这是他们民族的个性,也是他们的建筑的个性。

西方的古典建筑重视对垂线的运用,典型的是哥特式建筑,其尖顶,是在向天际线表示亲近,也就是向上帝表示亲近,垂线条给人以上升的感觉。

而在东方,平行线有着它独特的建筑语境。

同西方建筑的“个体”不一样,中国讲究建筑的群体化,著名建筑与伴生建筑联系在一起,作为群体,平行线是不可少的,它所呈现的张力真是群体结合所需要的。

这不仅与群体有关,还与中国人的伦理观有关,平行线之横,给人以威严的感觉,沉重的屋顶给人以皇权的压力。

如今解构主义盛行,意义消解了,平面失去了,所谓理想主义人道主义敬业精神都不存在了,剩下只是“图像”,这是很可悲的,被视为只有科学性和逻辑性的技术,却成了创造的艺术,高技派就这么闯进艺术殿堂,他手段(技术)当成了目的(艺术),玩技巧和结构,对外在形式表现之刻意,一致与建筑中的实用性毫不相干,只是为“图像”而出彩。

中国的古典园林仅仅是表面的无序,骨子里充满了老庄的思想,天人合一,是一种隐藏的和谐。

这是西方的结构主义所不能理解的。

森严的宫阙体现的是儒家的正统观念,园林构筑则是道家的玄想所寓。

如今,由于急功近利,相同的房屋建筑比比皆是,不少楼盘一味得模仿样式建筑,千篇一律,与当地人文传统不合,就是一种矫情了。

中国园林中,北方园林,那是皇家园林,雄伟壮观,大有帝王之气,江南园林,那是私家园林,婉约秀丽,颇有书卷之味,还有岭南园林,中西合璧,布局精巧,幽深广阔。

美学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与设计

美学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与设计

美学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与设计:赋予城市生命力的关键城市规划与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多方面的任务。

它需要考虑到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历史文化遗产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但是,我们往往忽略美学视角对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性。

美学是指人类在感知、思考和创造美的状况下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

美学作为一种专门研究艺术、审美和情感的学科,与城市规划和设计有密切的关系。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应该注重美学的应用,通过优秀的设计来创造美好的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的品质和魅力。

美学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关注城市的特性和文化遗产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为城市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使城市自身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活力和生命力。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城市的特性和文化遗产。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性和文化遗产。

这些特性和文化遗产是城市的魅力所在,但往往被忽略。

规划师和设计师要了解和尊重城市的特性和文化遗产,将其融入到城市规划和设计中。

盛京东城窑遗址博物馆位于沈阳市东陵区。

博物馆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东城窑文化,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呈现出东城窑文化的特点和精神。

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灵感来自于瓷片的交织,使建筑呈现出无穷无尽的艺术感。

这样的设计,重视了城市的特性和文化遗产,使城市规划和设计更具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美学视角下的城市设计:注重城市的人性化和可持续性城市设计的目的是创造一个舒适、便利、美好的城市生活空间。

在城市设计中,应该注重城市的人性化和可持续性。

城市的人性化是指城市空间和城市设施的符合人们的需求和利益。

在城市设计中,应该着重考虑城市居民的需求和利益,设计出能够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城市公共设施和城市绿地。

这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生命力。

城市可持续性是指城市发展能够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经济效益之间达到平衡。

在城市设计中,应该注重城市的可持续性,通过建设绿色建筑、城市绿地等方式,使城市发展更加环保、可持续。

无锡市太湖国际会展中心是一座集展览、会议、文化活动、商业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

城市设计基础

城市设计基础

三、城市设计的学科范畴
“概括的说,任何地域规模上的天然地形改变 或土地开发,都应进行城市设计,从一个大洲规 模的水源开发计划、城市发展地带、国家公园概 貌、国家路网、河流流域直到大学布局的规划设 计” E•D • 培根《城市设计》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大体上可将城市设计所涉及的领 域分为以下几类:
英国的 “城市设计小组” 总结的关于“好的城市设计”的主要
概念有:
(1)创造“场所”(place) (2)多样性 (variety)
(3)连贯性 (contextual)
(4) 渐进性(incremental) (5)人的尺度 (human scale)
城市设计图纸成果
中规院-苍南城市设计
绥江城市概念规划 (城市空间景观结构规划)
城市规划 战略性 ( 总体规划、分 区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宏观 二维 社会、经济、环境要素为主
设计性质
指导性 ( 概念图、导则 )
计划性质
法定性 ( 图则、文本 )
(2) 设计的层次不同
城市设计介于规划与修建设计之间, 属于规划设计范畴,比例
尺一般为 1/1000 或 1/2000(最大为 l/500);建筑设计属于 修建设计范畴,其图纸直接指导施工。
城市规划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城市设计为城市规划创造空 间和形象,也可以说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继续和具体化。城市 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共同点是: (1)两者的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的一致性;
(2)两者都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3)两者在工作方法上都需要多部门、多专业的协调与 合作。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相异点见下表:
(3) 设计深度不同
城市设计一般作到方案或概念性设计的深度,但应表达出形 体空间的具体形象;建筑设计应作到技术设计和施工图。 城市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还要为除了建筑设计以外的绿化 设计、小品设计、广告、灯光等一切公共空间内的专项设计提

城市设计原则

城市设计原则

城市设计的美学原则ABSTRACT The paper tries to establish a researching framework on urban design aesthe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ategory,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cept.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urban design aesthe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true,the good,and the beautiful;the nature,the artificiality,and the society,as well as the aesthetics of the environment,the space and the life.KEY WORDS urban design,city form,aesthetics,environment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959(2002)03-0016-05一艺术范畴1“真”的城市形态城市形态指的是城市的空间、建筑、环境与人所共同形成的整体的构成关系。

它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结构形式和类型特点,反映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历史图式,反映了城市的文化特征[1]。

总结城市形态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到,真的城市形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拼贴式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的会合;真的城市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产生渐进式、碎片式的变化,通过这种渐变,既可以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续,又能不断地更新;在城市形态的图底关系中,虚体形态(城市空间)往往比实体形态(城市建筑)更重要(图1)。

城市具有了真的形态,就具备了创造美感的基本条件。

一个城市如果结构合理,我们便说它在美学原则上体现了合规律性。

它能够为人们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种基本需求条件,就能为人们的审美活动构筑广阔的舞台,从而在美的层面体现出城市设计美的合目的性来;一个城市如果形象真实,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在心理功能上就具有了认知的基础。

书香重庆设计理念

书香重庆设计理念

书香重庆设计理念书香重庆是一个重庆市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建设、规划、环境、文化等方面。

书香重庆的设计理念以文化为核心,以书籍为载体,以知识传播为目标,以提升市民素质为出发点。

首先,书香重庆在城市建设规划方面体现了独特的设计理念。

城市设计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追求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和谐。

书香重庆将城市规划与文化交融,通过图书馆、书店、阅读广场等文化设施的设置,引导市民关注知识、关注阅读,将城市打造成一个充满智慧的人文环境。

其次,书香重庆在环境保护方面体现了独特的设计理念。

书香重庆提倡绿色发展,建设绿色空间,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城市公园、广场、街道等地方设置阅读角、休闲区,让市民在欣赏城市景观的同时,享受阅读的乐趣。

同时,书香重庆在环保方面注重多元化的文化传播形式,如开展以书本为主题的环保宣传活动,引导市民关注环境保护并且加以实际行动。

再次,书香重庆在文化传承方面体现了独特的设计理念。

重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书香重庆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中,保护和传承重庆的文化传统。

通过举办各类书展、文学讲座、故事会等文化活动,推广传统文化,激发市民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书香重庆还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当地的文艺人才,鼓励创作、阅读、分享文化成果,推动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

最后,书香重庆在人文关怀方面体现了独特的设计理念。

书香重庆倡导解放思想、开拓视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书籍的力量激励市民自学、自强,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教育是书香重庆的核心,通过改善学校设施、举办教育公益活动等方式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书香重庆还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传递爱心和温暖,推动社会进步和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书香重庆设计理念以文化为核心,注重城市建设规划、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

它旨在通过书籍的力量提高市民素质,建设一个以文化为底蕴、以知识为纽带的城市。

书香重庆的设计理念不仅增加了城市的魅力和竞争力,也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使得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城市建设文艺作品的书籍名称

城市建设文艺作品的书籍名称

城市建设文艺作品的书籍名称城市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作过程。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文艺作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展现了城市的美丽与魅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城市建设的文艺作品书籍的介绍。

《城市之美》这本书是关于城市建设美学的经典之作。

作者通过对各个城市的建筑、规划和环境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城市之美的内涵和特点。

书中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各个城市的建筑景观,让读者感受到城市建设的艺术魅力。

《城市的记忆》这是一本关于城市历史与文化的作品。

作者通过对城市的历史事件、文化传承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探索,还原了城市的记忆。

书中以文字叙述和图片展示的方式,带领读者穿越时间,感受城市的变迁和沧桑,理解城市建设的文化内涵。

《城市的声音》这本书以音乐、诗歌、戏剧等艺术形式,展示了城市的声音与节奏。

作者通过对城市的音乐文化、文学艺术和表演活动等方面的研究,描绘了城市的音乐风貌和文化底蕴。

书中通过音乐作品的演奏、诗歌的朗诵和戏剧的表演,让读者感受到城市的音乐与艺术之美。

《城市的色彩》这是一本关于城市色彩与视觉艺术的作品。

作者通过对城市的建筑外观、街道景观和艺术装饰等方面的观察,揭示了城市的色彩之美。

书中以图片和文字的组合形式,展示了城市的色彩斑斓和视觉艺术的精彩。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领略到城市建设中色彩的魅力。

《城市的创意》这本书以创意产业为切入点,探讨了城市建设与创意经济的关系。

作者通过对城市的创意空间、创意产业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研究,呈现了城市的创意之美。

书中以案例分析和创意理论的讲解,启发读者对城市建设的创新思维和创意实践。

《城市的灵魂》这是一本关于城市精神与人文关怀的作品。

作者通过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和文化活动等方面的观察,描绘了城市的灵魂。

书中以人物故事和心理描写的方式,展示了城市居民的精神风貌和人文情怀。

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城市建设与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完整版)城市设计读书笔记

(完整版)城市设计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城市设计概述城市设计意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大体上,对城市设计的各种看法可分为理论形态和应用形态两大类。

作为理论形态来理解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而在形体方面做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

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3个层次的内容:1,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指在某一特定地段上的形体创造,有确定的委托业主,有具体的设计任务及预定完成日期,城市设计对这种形体相关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做到有效控制。

2,系统设计,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形体。

3,城市或区域设计,包括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

K·Lynch提出: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

Team10 认为,城市设计涉及空间的环境个性、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城市社会中存在人类结合的不同层次。

特别强调了城市设计中以人为主题的微观层次。

A·Rapoport从文化人类学和信息论的角度,认为城市设计是作为空间、时间、含义和交往的组织。

作为应用形态来理解的城市设计:在城市设计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更见关注内容的现实性、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在现实背景中,这种解释常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机构和社区有关,具有显见的政策取向和工程取向。

J·Barnett指出:城市设计是一种现实生活的问题。

城市形体必须通过一个连续决策过程来塑造,将城市设计作为公共政策。

Designing Cities without Designing Buildings。

H·Shirvani教授指出,城市设计不仅仅与所谓的城市美容设计相联系,而且是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齐康院士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意义通过图形付诸实施的手段。

包含这样几个意义:1离不开城市;2离不开设计。

《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篇一:城市设计读书笔记】第四章城市设计的编制一、城市设计编制和研究的主要类型是什么?虽然城市设计内容涉及从城市整体到城市局部小范围的空间环境,任务目标多种多样,但总体上看可以从编制与研究两种角度出发。

(1)从编制角度入手的城市设计比较重视与城市规划编织层次相协调,常以规划任务委托形式出现,以求城市设计将城市规划目标具体化,将规划目标与措施在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上体现出来,最终又可将城市设计主要成果纳入到规划文件中,在不停层次规划内容中反映出城市设计成果。

(2)从研究角度入手的城市设计则注重城市发展中所需解决的特点问题。

城市发展遇到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研究解决问题方案只从宏观社会经济上研讨是不够的,对城市而言,在特定的物质空间中探讨城市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个社会各方都愿意接受的方法,其直观与可能性是寻求可行解决问题方案的有效途径,常常以研究任务形式委托出现。

城市设计可作为独立的规划成果,对城市发展的特定问题与区域,提出具有指导性的物质空间与规划管理方案。

另一方面,城市设计作为规划设计研究工具,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工作相结合,为城市寻找更为合理的建设发展方案。

城市设计常常表现为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时期的成果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城市设计关注城市发展中发展目标与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城市设计过程,以发展目标为依据,来探讨城市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

从国内外城市设计实践来看,城市设计可分为概念性城市设计、策略性城市设计与实务性城市设计。

概念性城市设计作为探讨城市地区的适宜的发展目标、策略与方式的重要手段,成为相对独立的城市设计任务,其主要目的在于为进一步指导下一阶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寻找具有引领性的城市设计方案。

概念性城市设计针对城市成片新开发地区或对城市十分重要并面积较大的地区,常常采用城市设计竞赛方式,目的是选择能够满足城市发展功能需求,适宜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具有创新,为城市发展带来活力与新的增长动力的城市设计发难,方案针对项目发展涉及的重大问题与潜在的实施内容提出物质形态层面的解决方案与相应的发展策略。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5篇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5篇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5篇第一篇:《城市设计》读书笔记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技艺一、空间—形体分析1.视觉秩序分析2.图形—背景分析(图底关系)λ开放空间→空间的连续性λ城市主导空间形态为垂直方向而非水平λ(与现代建筑概念不同)外部空间:图像化的,具有与周边环境实体一气呵成的整体特质λ积极的外部空间——建筑“合理的密集”λ空间构成了公共、半公共和私有领域共存和过渡的序列二、场所—文脉分析1.场所结构理论λ首先强调: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和聚落生态学的必要性λ城市形态来源于生活本身结构λ“TEAM 10”人与环境的公式:“人+自然+人对自然的观念”,并建立起住宅—街道—地区—城市的纵向场所层次结构,以替代原有雅典宪章的横向功能结构λ“空中街道“的多层城市,史密森夫妇—GOLDEN LANEλ城市需要一些固定的,周期变化不明显的,能起统一作用的点。

依靠这些点人们才能对短暂的东西进行评判并使之统一,反映循环变化。

地域标志和象征的建筑或空间“可改变美学“λ“簇集城市“(CLUSTER CITY,史密森夫妇):理想形态分为主干和枝丫两部分,各枝丫必须经由簇集才有整体结构的完整性λ场所结构分析理论贡献:ν挑战“美导致善“的传统观念ν强调城市设计的文化多元论ν强调“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连续“为社会服务“,尊重人的精神沉淀和深层结构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解决时空梯度问题ν案例:英国纽卡斯尔郊区的贝克居住区设计意大利“类似型城市“方案西柏林文化广场设计2.城市活力分析(雅各布《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城市病“)λ雅各布—城市最基本的原则“城市对错综交织使用多样化的需要,而这些使用之间始终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相互支持,以一种相当稳固的方式相互补充λ除交通功能外,街道还有三项基本变量:安全、交往和同化孩子。

λ城市更新—恢复街道和街区“多样性“的活力,设计需要满足:ν混合不同的土地使用性质,考虑不同时间、不同使用要求的共用ν大部分街道要短,街道拐弯抹角的机会要多ν街区中混有不同年代、不同条件的建筑,老房子应占相当比例ν人流往返频繁,密度和拥挤是两个不同概念3.认知意象分析(凯文·林奇城市意象)λ意象,用以表述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组织,一种经由体验而认识的外部现实的心智内化。

城市设计1ppt课件

城市设计1ppt课件
指标 ②空间组成特点
对确定空间的功能、形态及象征意义 虚实关系 空间的环境质量──建筑、绿化、小品、道路、活动场 所
③空间的艺术布局 空间主次关系 动态景观和静态景观
历史文化的体现
为了 研究 与管 理方 便, 我们 把城 市设 计用 以下 图表 来表 达:
自然因素景观
特质景观构成要素
城市景观构成
人工因素景观
4、以城市中心广场为结点,利用预留的绿化 广场用地营造集绿化、游憩、广场、雕塑为一 体的文化广场,并综合考虑尺度、形状、质感 等因素,突出标志性的视觉中心作用。
5、结合生活性道路设置步行商业街和商业广 场,集景观、购物、休闲、地下停车场于一体; 疏缓商业街区的拥挤,调节人们的情绪和心理, 真正将商业、购物环境的品质从实质上得以提 高,以增强该商业街区的吸引力和其土地价值, 使之成为城市功能的重点地段。
2、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
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长足发展,但重视建设规模和 速度,忽视环境品质和文化内涵,城市环境无法改善,城 市中心衰退和“空心化”,历史文化遗产破坏,为此提出 尊重人的精神要求,追求典雅生活风貌,保护历史建筑, 成为区别传统城市设计的主要特征。
第2章 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1、服从城市规划,具有整体性,并受城市性质、 规模、社会文化、经济能力的制约。
由上,城市设计是与城市规划及城市 人事设计交融在一起的,是以提高城市生 活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结合性城市环境设计, 是强调城市文化特征和个性的“概念”设 计。
具体包括“形”──城市实体环境和 “神”──城市风格两方面的内容。
城市设计是指人们为特定的城市建设目 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 设计和组织。
①满足生理要求──日照、通风、采光、防灾、安全 ②扩大社会活动空间──人行道、广场、公园、促进人际 交往 ③城市环境多样化──老人、青年、儿童、成人各有去所

城市的理想与理想的城市——城市的整生论生态美学观照

城市的理想与理想的城市——城市的整生论生态美学观照

城市的理想与理想的城市——城市的整生论生态美学观照唐虹【摘要】City is absolutely a major inhabiting mode for human beings at present and in the future. In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cities, the crises of cities ranging from the ancient fascinating dreams of cities to the modern horrible nightmares in cities make people feel puzzled and begin self-questioning. Ideal city is the ultimate goal which people are pursuing and ecological city is a topic which people are picturing and exploring. Examining c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ire ecological aesthetic principles reveals that the pursuance of singu- lar value of traditional cities and the isolation of cities from the nature are the causes of city crises. The integral values which are blended with the values of truth, kindness and beauty, the material values and the spiritual values and the fusion of city and nature are the value-orientation which cities should follow%城市是当下与未来人类绝对主流的聚居模式。

城市与规划精髓——内与外、大与小、凹与凸[方案]

城市与规划精髓——内与外、大与小、凹与凸[方案]

城市与规划精髓——内与外、大与小、凹与凸1 内与外二次大战前北美城市的中心区是工商与民居混在一起的。

中心以外多是以民居为主、间杂些商业和服务行业,此外还有工业区、仓库区和批发商业区等。

在中心区内,高尚住宅、贫民窟和中产阶级的住所互为比邻。

中心区以外住的大多是中产阶级。

只有有钱人才住得起郊区。

二次大战后,人口激增,城市向外扩散。

市中心改建、兴建新的办公大楼、旅馆商场、娱乐场所等。

破旧的贫民窟变为高层公寓,但住的仍是贫民。

未改建的旧区变成藏污纳垢的犯罪黑点或成为无业游民和贫苦大众的住所。

市中心区日间繁荣,夜间是危险地带和无人地带。

中产阶级搬到近郊区。

他们白天到市中心区工作,晚上回近郊住所睡觉,有时也到中心区去购物或娱乐。

于是近郊就成为大都会城市的“宿舍区”,单调而沉闷。

随着城市大都会化,范围越来越大,每天上下班往返费时越来越多,路上交通也越来越拥塞。

雇主们为了提高工人的效率,商场老板为了方便顾客,索性把办公大楼、商场和工厂搬进工人和顾客住的郊区去。

郊区开始出现“新城市”。

工作、购物和娱乐由从前的市中心转移到新城市的中心。

“边沿城市”(edge city)这个名词是美国华盛顿邮报专题报道员乔尔。

加诺(Joel Carreau)经过多年采访、研究,在1991年出版以此命名的书而得来的。

这本书基本上是反规划的,很有影响力。

加诺(Carreau)认为边沿城市是现代经济和社会中最自然不过的现象,教条式的规划只能妨碍和窒息这种自然发展。

他从边沿城市研究中发现很多“定律”。

都是反映了北美洲特殊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尤其是小汽车的使用),虽然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但很有参考和启发作用。

他的边沿城市的市中心有以下的定义:(1)有超过50万M^2办公楼楼面面积(floor space)。

这比一般中型城市(他的例子是美国田纳西州孟斐斯市,memphis)的市中心区办公楼面总面积还要多;(2)有超过6万M^2的零售业(retail)楼面面积,最少有三个大型百货公司和80~100个其他商店,尤其是高档商店;(3)职业岗位数量多于找工作的人数;(4)在居民心中是个完整和综合的中心,能满足他们就业、购物和娱乐的需要;(5)在最近30年才开始出现。

城市设计的维度1

城市设计的维度1

景观1112&景观1111城市设计的维度1 形态维度、认知维度、社会维度城市设计的维度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六个关键维度1. 形态维度2. 认知维度3. 社会维度4. 视觉维度5. 功能维度6. 时间维度《城市设计的维度: 公共场所--城市空间》 [英]Matthew Carmona 卡莫纳等. 冯江等译.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本书展示了城市设计的多个维度,它们各不相同,但又密切相关。

本书提供了全面的概述。

城市设计通常被认为是这样一个设计过程:其答案没有正误之分,只有好坏之别,其质量只能通过时间来检验。

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设计项目不断进行质疑与探索,而不能自以为是。

本书无意从时髦的视角创造“新”的城市设计理论,也不提供万能的灵丹。

城市设计的维度1——形态维度形态维度: 一.城市形态二.公共空间网络与基础网络三.限定空间的建筑与空间中的建筑 四.向传统城市空间的回归 五.“街道或街区”结构与“道路”网络 六.块状开发 七.重归街道 八.城市街区模式形态维度——城市形态1) 城市形态:城市形态研究的是聚居地的形态和形式。

CONZEN 认为土地使用、建筑结构、地块模式、街道模式是一系列把握聚居地要素中最为关键的要素(这四个要素的稳定性依次提高)。

<a>土地使用:稳定性低,相对别的要素是短暂的。

新的使用常会引起再开发和新建活动,引起地块的合并和细分。

<b>建筑结构:城市中除了具有象征性的纪念性建筑外,别的建筑必须具有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用途和使用强度的特性,才能长久的存在。

<c>地块模式:街道单位典型的被细分或如绘制地图那样分成一块块场地或地块。

地块随着时间的变化可以再细分,但通常是被合并。

<d>街道模式:街道的模式是城市街区以及它们之间的公共空间或活动通道,或者“公共空间网络”的平面布局。

它具有叠加历史信息的特征。

•一个由街道模式建立起来的重要的城市设计品质是“渗透性”,意思是一个环境的穿越路线或在其中的路线的可选择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1999年第23卷第1期CITYPLANNINGREVIEWVol.23No.1Jan.199949城市设计与真善美的追求———一个读书的构架梁鹤年作者简介梁鹤年,男,祖籍广东顺德,香港长大,毕业于香港大学建筑系,执业三年,并先后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规划)、英国剑桥大学(土地经济)和雷丁大学(土地管理与开发)。

1979年起在加拿大皇后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执教至今,现任学院院长、教授。

梁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市容设计、住房分析、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规划和环境研究。

他是加拿大联邦政府财务部基建顾问、加拿大“土地论坛”创办人与主持人,加拿大多纳基金“中国土地管理事业培训”项目负责人。

主要著作有《主观性的政策规划与评估》(1985)、《简明土地利用规划》(1989)和《城市形象:内在观》(1992)等。

1984年起与中国原国家科委、计委、建设部及土地管理局等合作,回国讲学与研讨,并在本刊及国内其他报刊发表数篇论文。

作者寄语:20多年前我离开香港,离开建筑师的事业,是基于一个可以说是傻劲的希望。

我想观察西方的社会,学习他们的科技,将来在中国发展的路程上作点贡献。

部分是机缘,部分是选择,我的知识结构变得复杂和多元化(也是多源),我把自己看成城市规划专业东西方知识交流的拓荒牛。

因此有时难免粗枝大叶,挂一漏万。

开垦出的土地将来还需很多有心人努力去灌溉和耕耘。

我希望通过“美加飞鸿”以文会友,为城市发展共同努力。

前言什么是美?美是否主观的?个人的?武断的?主观是必然的,但主观不代表个人的武断,如果是纯粹个人的武断、那么世界上不可能有所谓“公认”的美人、美景。

罗马的壮、巴黎的媚、维也纳的秀、纽约的动都有相当高度的认同。

我们的“人性”(humaness)是共通的,我们的“城市阅历”(urbanex-perience)也是类似的。

我想提出一个城市设计里“美”的追求的一个理论构架,供大家讨论。

理论构架首先,我将介绍五个理论思想及我的立足点。

(1)“怀疑主义”(skepticism)并非新论。

消极的走,这是真理的幻灭。

如审裁耶稣的罗马总督比拉多的政治实用主义名句“真理是什么?”(Whatistruth?)。

积极的走,这是追求真理的起点,如笛卡尔的《方法论》。

我选择积极。

(2)“相对主义”(relativism)也非新论。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赖脱(He-raclitus)的“变更”论与德谟克里特(Democritus)的“原子”论,早就播下了时间的相对和空间的相对。

既没有相同的时刻,也没有相同的事物。

消极的结论是“个人不能负责,也不应负责”。

积极的结论是“责任是个人的,只有个人才可以负责。

”我选择积极。

(3)“理性主义”(rationalism)是以思考作为追求真理的途径。

我同意。

(4)“实验主义”(empiricism)是以官能为认识真理的基础。

我同意。

(5)康德的实用思想(practicalreason)指出: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法,但我们思考系统的组织是共通的。

爱因斯坦也曾受到启发,不同的人,以不同的速度走动,但他们各自所测的光速是相同的。

可见,认识和追求真理的方法各有不同,但真理还是同一真理。

经过多年的观察、思考、再思考,我为自己设计了一个理论构架去探讨城市的美和城市设计经典作品中的美。

它就是:真、善与美。

“真”———按柏拉图和阿里斯多德的传统,真的追求有主观和客观两部分。

客观的追求靠外在的鉴定,产生的是知识。

主观的追求靠内在的判断,产生的是见解。

真知的追求就是见解与知识的结合,辨法是对证。

最高一层是“自明”(self-evident),但为数极之有限(如数学上,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直线);其次是“无可置疑”(beyondreasonabledoubt);再其次是“大量的证据和理解”(preponderanceofevidenceandreasoning)。

真知的意义在于追求(不断的增加、取代、改正、丢弃),不在于拥有。

“善”———善是“美好的事物”。

包括值得去获取的,如财富;值得去做的,如义举;值得去达到的,如健康;值得去知的,如真理。

善的追求来自欲望。

霍布士(Hob-bs)和斯宝诺莎(Spinoza)都强调欲望有两种:实在有的欲望和应该有的欲望。

也就是阿里斯多德的表善(apparentgood)和真善(realgood)之别。

表善与真善不一定是矛盾的。

近代美国哲学家阿德勒(Adler)解释表善为“需求”(wants),是基于我们个人(individu-alpersonhood)的欲望,是个别的,有选择的,后天培养的。

真善是“需要”(needs),是基于我们的人性(humanness),是人所共通的,无可避免的,与生俱来的。

善的追求就是个人欲望与人类欲望的协调,是需求和需要的协调。

起点是要明白什么是真善,这必须以追求真知的态度去鉴定和判断真善。

因此,真知是真善的依据,真善是真知的追求。

这也就是善与真的连接。

“美”———圣·亚奎奈(St.ThomasAq-uinas)给美的定义是“见而使悦的”(“thatwhichpleasestheeyeuponbeingseen”)。

“悦”是官能的享受,是欲,是善的追求。

这是美与善的连接。

如果这官能的享受单是个人的,它会受文化、品味的影响而改变。

这样的享受只可以是表善,这种美也只是表美(apparentbeauty)。

如果是真美,官能的享受也应同时是人类共通的(“食、色性也”。

“人之欲也”。

)。

因此,真美是真善的追求;通过真善,也是真知的追求。

“见”是观察与辨别,是知,是真的追求。

美的鉴赏必定要通过知识与判断,也就是美与真的连接。

诗人济慈(Keats)的名句,“美是真、真是美”,这是“你们在这世上所知的,也是你们只需要知道的”。

几部经典之作有许多城市设计的经典作品,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去建立其设计理论的。

下面我将介绍几本从真、善、和美角度入手的代表作。

美的追求:形卡米洛·席蒂(CamilloSitte)席蒂《以艺术原则为依据的城市规划》(CityPlanningAccordingtoArtisticPrinciples)的灵感来自“自然”和“历史”。

他本身是艺术历史家,对中古的城市设计特别有好感。

他认为“现代建筑”(对他来说“现代”是指后文艺复兴期与工业革命时代)太着重丁字尺与圆规,他反对几何式的设计。

他的艺术原则着眼于“关系”(relationship),特别是城市设计和规划工作者可以直接控制和创造的城市环境里的公共建筑物、广场与街道之间的视觉关系。

这种关系应该是“民主”的、互相辉映的。

他反对长长直直的大道和像结婚蛋糕的建筑物。

他欣赏中古式的街道拱门,因为它打断了长长大道的长长透视。

对席蒂来说,设计是“环境合作”(environmentalcooperation)的结晶,是活动、方位与地形的结合。

他强调“向自然学习”(gotoschoolwithnature),特别是地形与地貌。

广场设计落墨的地方应是建筑物、广场与街道之间的比例,特别是“人的尺度”(humanscale)。

建筑设计的重点在选位,街道两旁建筑物(特别是大形建筑物)的方向与位置应制造视觉上的刺激。

他强调多姿多彩(dra-ma)的透视感。

席蒂的城市设计实在是一种人类活动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对话。

他向前人找灵感,在某种程度上他是现在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先声。

勒·柯布西埃(Lecorbusier)他与席蒂站在美学上两个不同的极端。

他的著作很多,现只谈《明日的城市》(TheCityofTomorrow)。

勒·柯布西埃是个乐观者,成长于20世纪初。

工业革命带来辉煌的科技成就,但工业社会也带来贫穷和混乱。

他认为只有展望未来和利用工业社会的力量才可以解决工业社会的问题,才可以发挥人类的创造力。

他相信“完人”是个可达到的理想。

为此,城市有它高贵的使命,仿古的艺术再没有存在的理由,取而代之是新的建筑、新的城市、反映群象的需要、工具和意向。

他比喻说:骆驼(packeddonkey)走路时眼睛总望着地,有石头的地方就避开,难走的路不走,易走的路才走,结果走出来的路是弯弯曲曲的。

这也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过程。

相反,人走路时应该是眼睛向前,望着目标直去的。

柯布西埃的设计重心是“秩序”(order),而秩序的基础是几何,是直线,是直角。

艺术是“完美秩序”的追求,艺术是人创造的,它绝对服从大自然的规律,但也绝对有易于大自然的外观。

正如直角是大自然的规律(地心力和地平线的相交),大自然中却没有直角的物象。

他认为城市设计的原则是:(1)以几何为基础去创造洁净、简单的外形。

(2)崇尚秩序、功能与朴实。

(3)理性与效率至上。

(4)现代的建筑要使用现代的建材。

(5)摒弃装饰,尤其是仿古。

(6)追求标准化,重复化。

他用这些原则设计了一个300百万人的假想城市,这个“为群众服务”的城市有建在高跷上的摩天大楼,宽阔顺畅的架空路网,完整的绿地系统和明确的功能分区。

柯布西埃说:“我的设计是酷烈的(brutal),因为城市的存在与生命本身就是酷烈的:生命是无情的,四周都是死亡,它必须自己保护自己。

去克服死亡,我们必须不断活动……,秩序是每一个活动的钥匙;感性是每一个行动的指引。

”“在混乱中出现纯净的形。

它带来力量,安定人心;又能使美具体化。

这样,人的心智并没有白费,他以适当的工具去创造了秩序。

”(P95)这就是柯布西埃的美。

戈登·卡伦(GordonCullen)他的《城市风貌》(Townscape)代表了英国浪漫主义的传统,是对欧洲理性主义的回应。

广义上,这也反映了英国与欧陆不同的文化、社会和制度。

卡伦强调城市景象之间的对话(conversationalstyle),特别是“连续景象”(serialvision)的构成。

他认为眼睛就像照相机,连续而又断续的(seriesofjerks)去观察四周。

这是所谓视觉的感性(sensbility)。

他提出两种不同的视觉层面———客观和会意。

一扇门可以是“家”,也可以是一片有颜色的方块。

但我们不能把这两个层面分割。

眼睛像一个诗人,留意着城市环境的比例、个性与“场所感”(senseofplace)。

成功的设计使市民在城市漫步时,视觉会告诉他们:“现在进入一处地方”,“现在处于一处地方”。

这种设计是一种“处理关系”的艺术(artofrelationship),有以下三个焦点:(1)视觉官能(op-ties)———创造成功的连续景象。

(2)地点意识(place)———营造空间的扩张感与压缩感之间的对比;“这里”与“那里”的对比;“这个”与“那个”的对比。

(3)内涵(con-tent)———加强城市景象的结构、颜色、质地、比例、风格、性格、个性和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