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设计中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摘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公路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会对自然、生态和景观造成影响。在设计时人人都应有环保意识,以预防为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最小程度地破坏,最大程度地恢复,同步做好生态植被恢复工作;对沿线古迹文物和国家保护植物必须拟定相应的环保措施,绿化工程及环保设施与公路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竣工交付使用,减少事后治理,充分利用公路工程、环境工程和系统工程保护自然资源,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负面影响,使原生态环境改变最小,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经济环保相得益彰,公路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公路;环保设计;建设期;保护措施

1.公路设计

长期以来,我们在公路设计中往往考虑的是在满足技术标准时工程的经济性,而对生态环境及景观的考虑较少,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保、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公路设计的环境保护主要以维护生态平衡、水土保持、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社会环境和保护基本农田为主要目的。环保设计必须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的方针,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消除和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从设计阶段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1.1设计理念

公路总体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安全、舒适、环保的新观念,公路工程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思想。根据公路等级、技术标准和所处公路网结构,结合建设项目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植被、气候等自然条件,配合好城镇规划、资源开发利用及农田水利建设;考虑到社区分隔与交通阻塞,避开自然保护区、水源、人文景观、居民区等生态及社会环境敏感点;选择有利地形,做到平、纵、横设计合理,线形美观顺畅,尽量少占农田,少拆迁电力电讯设施及建筑物,且便于施工和养护。尽可能少地破坏公路周围的地形、地貌、天然树木、建筑物等,布局应尽量避开大型建筑物、现有民居、高低起伏较大处等,要设计出与地形和环境相适应的公路景观。

1.2设计方法

(1)顺应地形选线,做到平面顺适,纵面均衡、横面合理,线形与地形相互吻合、协调,在满足行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避免高填深挖。同时少占良田好土,在进行平纵组合设计时,在拟定平面线形阶段就注意对控制纵断面的各控制点进行预先的分析研究,做到平纵组合合理,如控制性垭口、分离式立交、最小填土高度等,这些往往都是竖曲线的控制点。还要尽量减少工程对环境与生态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高填深挖与桥隧方案的比选,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性,要多方面考虑,进行多方案比选。

(2)路基设计在确保边坡稳定情况下,尽可能适应地形,不破坏或少破坏自然环境和天然植被,力求做到填挖平衡,废方充分利用,

在高填深挖路段,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质及水文情况,采取合理的防护环保措施。合理选择取、弃土场,同时设置挡渣墙、排水沟、截水沟,防止水土流失。对取、弃土场及临时占地,可复垦的应恢复,不可复垦的尽量绿化美化。针对沿线不同的气候条件、防护形式及地质情况,综合绿化、美化路容、稳定路基,保持水土、减噪防尘。

(3)山西地形复杂,山高坡陡,岩性多变,地质构造复杂,不良地质较多,在平面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地质水文条件,避免将线位选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构造带或煤矿采空区上,高填、深挖、隧道开凿时易诱发工程滑坡、崩塌,一定要预计到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以及施工与养护中的二次地质灾害出现。

(4)互通立交、收费站区、服务区等生活居住环境,应聘请园林绿化单位进行绿化美化设计。

2.建设期环保措施

2.1严格执行合同条款

为保证施工过程对环境的保护,施工合同和技术规范对环境保护措施有相应的条款规定:包括水土保持方案、空气污染预防、噪声管理、植被恢复和临时驻地环境管理等内容,有效地提高了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意识。

监理工程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水土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合同文件中有关条

款进行监理。

2.2历史遗迹保护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工程在某种程度上使由来已久的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的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改造中,由于不能正确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许多有价值的古代和近现代文物建筑、历史街区被拆毁。建设项目开工前应搜集项目区内已发现的文物、遗址、名胜古迹、风景区等的位置和保护级别,并拟定环境保护设计对策。公路对文物、遗址等保护区产生干扰时,应按“文物保护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2.3施工期环保措施

2.3.1水土保持

(a)在公路征地界开挖水沟,使路田分界且兼作临时排水沟;在雨水地面径流处设置临时性的土沉淀池,使水流流速减慢,泥砂沉淀;在原地面雨水径流处设置涵洞,沟通公路两侧水路;填方路基设置临时性急流槽,防止冲刷路基。

(b)大面积地切割山体,禁止使用大药量爆破,为保持山体稳定采用边开挖,边护坡;在坡顶设置截水沟,有效地排除雨水,避免雨水侵蚀坡体。

(c)桩基施工的淤泥,采用车载集中处理。

(d)对施工临时用地,将原有地表耕作熟土堆放一旁,施工完毕再推平,恢复土地表层进行绿化。

(e)陆上旱桥施工完毕,对桥下垃圾进行清理,并推平恢复原来

地貌。

(f)对路堤边坡及时进行植草绿化。

(g)委托地方政府做好改沟改渠工作,保证农田灌溉和排洪。

2.3.2降低噪声

(a)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

(b)禁止在距离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点较近的工地夜间施工道路。在空旷地带需要夜间施工的工点必须先报请监理工程师同意。

(c)精心保养施工机械,使其维持最佳工作状态和最低声级。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

2.3.3空气污染防治

(a)空气污染防治应结合景观绿化设计,选择有吸附或净化能力,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草木、灌木和乔木。

(b)石灰、粉煤灰等路用粉状材料运输和堆放应有遮盖,料场、拌和站宜设在空旷地带,周围尽量避开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c)沥青混合料应集中场站搅拌,其设备污染物排放应符合《沥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6—85)中的一级标准的规定。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应设在距敏感点距离不小于300 m处,并应设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一侧。

(d)对施工路段及便道要适时洒水,减轻扬尘污染。

2.3.4水污染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