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理论学派的特点与依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分析6个理论学派的理论特点及其形成依据

人格是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全部心理特征的总和。为了揭开人格的奥秘,各学派的心理学家不约而同从自己的理论角度对人格进行了研究,致使对人格理论的研究在整个心理学界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人格特征理论学派、认知学派以及生物学取向学派在人格理论研究上的不同形成依据与不同特点,以便在综合的视角上审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特点及其形成依据

由于精神分析是在精神病的治疗实践中产生的,所以多研究问题人格,比如弗洛伊德在人格理论的研究中主张人性是暴力的、自我中心的和冲动的。由于精神分析的理论根基是无意识,所以其人格理论侧重研究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一层的内容,比如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部人格结构更多的是分析无意识对人格塑造的影响,又比如荣格总结人格结构是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构成的。由于精神分析在很多理论上的不可证伪性,致使其很多的研究包括人格理论的研究不是采用有控制的实验室实验方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此外,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的研究特点还表现在偏重儿童的早期经验,强调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本能决定论,在人格的发展上忽视了人的一生是个连续发展的历程。

精神分析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致使整个社会精神沮丧,神经病和精神病发病率增高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和莱布尼茨等学者对无意识领域的研究对精神分析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精神病的治疗实践直接促成了精神分析学派的形成。另外,影响精神分析的哲学主要有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以及享乐主义哲学。

二、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特点及其形成依据

由于行为主义只注重研究人的外在可观察到的行为而忽视对人意识的研究,所以多研究学习人格,所谓学习人格是指人格是各种习得性行为的结果,其人格与行为密切相关。比如华生把人格看作是一切动作的总和或者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比如斯金纳认为人格是通过操作条件反射而形成的一种惯

常性的行为方式。由于行为主义强调情境的特殊性,比较重视外部环境的刺激,所以其不太热衷于探讨人格的结构。比如斯金纳认为自我、特质和需求都是不必要的概念,只要用操作性的方法就可以预测和控制可被接受的行为。比如多拉德和米勒认为人格的主要结构是由习惯或刺激——反应联结物构成的。由于行为主义理论建构的客观主义,所以其人格理论的研究多采用对行为的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比如华生提出研究一个人的人格的五种方法,

1、研究一个人受教育的情况,

2、研究一个人的成就,

3、运用各种心理测验,

4、研究一个人的业余爱好,

5、研究一个人在生活情景中的情绪表现。

此外,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特点还表现为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格的动力研究上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

20世纪初,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迫切要求充分利用人的全部潜力来提高生产效率。行为主义心理学否定意识,认为心理学应该探索行为规律,从而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这些主张符合垄断资本的利益,得到了他们的支持。这是行为主义形成的社会背景。机能主义出现的强调适应否认意识的倾向和巴普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都对行为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影响行为主义的主要哲学有机械唯物主义、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

三、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及其形成依据

与弗洛伊德的问题人格相对立的是人本主义更多的是研究健康人格的问题。比如马斯洛认为人有积极向上的潜能和能力,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格结构,其研究关注的对象全部是正常的、最健康、最优秀的人。比如,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力求使自己得到最大发展的心理倾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潜能、个性和价值观,所以要尊重个体的经验和感受。

与精神分析一样的是人本主义在研究人格结构时也注重研究人的意识经验,但与精神分析不同的是人本主义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比如罗杰斯在建构其人格结构时虽然采用了自我概念,但他更强调自我的主观能动性的方面,他在自我的结构上提出了理想自我的概念。在研究方法上人本主义改变了传统科学特别是心理学的许多缺限的根源在于以方法中心或者技术中心的态度来解释科学局面,提出了以对个人或社会有意义的问题为中心,以心理现象的本质为中心。比如马斯洛在研究中多采用整体分析法、问题中心法以及自我实现的测量方法。

比如罗杰斯在他的治疗实践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治疗理论和治疗方法——来访者中心疗法。

此外,与精神分析不同的是人本主义一开始就主张人性本善,而与精神分析相似的是在人格动力的研究上人本主义也是本能决定论,这就与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20世纪后半叶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背后掩藏着巨大的社会问题,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沦丧,精神空虚。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变迁、心理冲突与价值观的危机。世界战争的创伤需要有一种新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治疗模式。60年代时代呼吁个人主义和个人言论自由。人本主义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20世纪50年代,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这两大主流思潮所提供的关于人类的心理知识,却大多是不完整的、扭曲的,因此难以在新的时代里承担起社会所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这存在于心理学内部的矛盾促成了人本主义的形成。人本主义形成的哲学背景主要是现象学和存在主义。

四、人格特质取向的人格理论及其形成依据

特质研究取向的人格理论具有如下特点:

一,人格具有概括性和持久性。人格结构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二、人格具有整体性。人格是由许多特质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个体的人格是由某些特质在某种程度上的整合。三,人格具有个体差异性。正如奥尔波特所说的,“没有哦两个人会有完全相同的特质”,也没有两个人会有完全一样的人格。四、人格具有动力性和自主性。人格是个体行为内部的动力系统,是

行为的基础和原因,是行为的策动力。五、人格能够预测行为。人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此外,人格特质取向在人格动力的问题上是心理动力论,人格特质取向存在对特质概念的解释不清、采用的因素分析法受到批评和争议等问题。

特质研究取向的形成一方面是受到了格式塔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批判了古典精神分析和早期行为主义。特质研究取向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研究、现象研究,也继承了詹姆斯关注自我关注意识的研究倾向。特质研究取向批判了古典精神分析过分强调无意识的研究,反对其以病态人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否认人类目前的行为受制于早期的经验或冲突。特质研究取向反对行为主义将人视为一个纯粹的反应机器,认同行为主义强调动机经由学习历程而渐趋分化的说法。

五、认知学派的人格理论及其形成依据

由于认知学派重视对知识的内部建构过程,所以多采用建构的观点来研究人格。比如凯利认为人格的核心概念是建构,建构是人们用来解释世界、分析世人的观点,是人们用来对事件整理分类的一种概念,也是热门看待并控制事件的思维模式。认知学派把人格结构研究引向了认知向度。比如凯利假设人格结构是由一组独特结合的建构群所组成的复杂系统。个体差异就表现在个体所拥有的建构性质、数量、质量和组合方式的不同上。比如班杜拉在社会学习人格理论中强调自我强化和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在研究方法上,也凸显了客观的特点。

比如凯利在人格研究上多采用角色建构测验和固定角色疗法。比如班杜拉在研究方法上并不使用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或投射技术等方法,而主要是采用实验法。在人格动力的研究上,凯利的认知理论是心理动力论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则是人格的综合动力论。

西方工业技术革命特别是电脑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变革,致使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发生了一次新的革命——认知革命。在心理学内部认知学派的形成与早期实验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存在紧密的联系。相关学科的研究比如心理语言学、人因学及相关理论研究、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