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理论学派的特点与依据
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学派
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学派引言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分配和个体行为的学科。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学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的学派,每个学派都有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中的主要学派,包括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奥地利学派和行为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起源。
它的核心思想是经济活动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市场自发调节会带来经济繁荣。
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包括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数量。
这一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比较优势则是指某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所具有的相对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活动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社会的经济活动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无法解决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剩余的价值成为资本家的利润。
资本积累则是指通过不断扩大资本规模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是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和修正。
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在经济衰退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以恢复经济增长。
他提出了“波动性就业”理论,认为经济衰退是由总需求不足引起的。
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有效需求和边际效用。
有效需求是指市场中准备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人所能够产生的总需求。
边际效用则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变化。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一种经济学学派。
它试图将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结合起来,弥补了两者的不足之处。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在心理学领域,主要有多个理论流派,每个流派都有不同的视角和解释方式,以致于形成了一个多元而丰富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学。
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种主要理论流派,它着重研究人类行为和外界刺激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认为人类行为是在环境刺激的影响下形成的,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行为的规律和原因。
行为主义强调对行为的可观察性,因此主张要用实验证据来支持理论。
认知主义是心理学的另一主要理论流派,它关注人类思维、认知和信息处理过程的研究。
认知主义认为人类行为是由内在的思维过程和心理结构所驱动的,通过实验和模型构建来揭示认知过程的机制和规律。
认知主义提出了知觉、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重要概念,并且深刻影响了教育和认知科学领域。
人本主义是心理学的第三个主要理论流派,它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自我实现和人类潜能的发展。
人本主义认为个体具有内在的自我驱动力和自我意识,主张关注人的需求、价值观和自我实现的潜力。
人本主义对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个体成长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强调人的主观体验和自我探索的重要性。
精神分析学是心理学的最后一个主要理论流派,由弗洛伊德创立。
精神分析学关注潜意识和无意识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揭示了人类心理深层结构和冲突的本质。
精神分析学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如潜意识、无意识冲突和防御机制,并以治疗方法闻名。
虽然精神分析学的部分理论仍备受争议,但其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学。
每个流派都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解释框架,丰富了我们对人类思维、行为和心理的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理论流派可以结合使用,以综合性和多角度的方式来研究和解决心理学问题。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经济学派,是为研究经济学的方便对具有相似学术主张和政策主张的一系列经济学说和经济学家进行的归总。
主流经济学是指一定时期和地理范围内,在各种相互竞争的经济学说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某种理论或学说。
其主导地位或者表现为它在经济学术界得到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可和赞同,或者是作为官方做出经济决策和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石,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目前最为活跃的经济学派是新自由主义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二者对政府干预的看法截然相反。
而国内比较流行的奥地利学派,并不处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位置。
当前,现代经济学的十大主流学派如下: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形成的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
2.基本观点(1)“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3)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
第五章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组织与管理》(1948)
巴纳德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
• 一、作为协作系统的组织
正式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协调 活动或效力的协作系统 。
• (1)组织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 • (2)组织是一个系统。 • (3)组织是协作系统的一部分 • (4)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 • (5)组织的要素
• • 其次,组织当中个体愿意做出贡献,必须要满足两个
条件(巴纳德,1997):一是组织给予个体的报酬 (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要大于个体为组织做出的贡 献;二是个体在本组织当中的得到和付出的净结果要 大于在其他组织当中得到和付出的净结果,这涉及到 个体选择的机会问题。巴纳德(1997:110)所以提出 这样两个条件,是基于个体“自我保存和自我满足的 利己动机”,是从人的生物性的角度出发来谈。 •
三,信息在组织内部传递过程当中会失真,但信息交流过程 一定要快而且准确,所以信息交流的渠道要直接,信息传 递的环节要精简;
四,信息在组织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传递过程当中,必须 要按部就班地经过每个层次,而不能跳跃式传递。这是为 了确保组织各层级均能了解信息,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或者 矛盾产生,巴纳德(1997:140)将这点概括为“必须应 用整个信息交流线路”;
如何能够使得组织当中信息交流的效果得以最佳实现?
巴纳德(1997)从七个方面来详加说明:
一,组织内部要建立广为人知的沟通渠道,包括组织构架、 部门设置、岗位说明等等,其实质就是要建立组织的权威 体系,这种权威体系往往是通过一种层级制的组织构架来 得以体现;
二,组织成员要清楚自己的信息沟通渠道,也就是说需要明 确自己向上、向下和平行的汇报关系以及
阿兰·赖利
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特征以及发展趋势
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特征以及发展趋势作者:XXX 、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特征:4系统管理学派1、贝塔朗菲;2、维纳;3、申农;4、普里高津、5、哈冃;6、托姆;系统管理学派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范畴及一般原理,全面分析组织管理活动的理论;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般系统论与系统工程理论各自独立发展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在4— 50 年代系统技术理论的发展,这就是信息论、控制论和运筹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从60 - 80年代,一方面是基础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是向更加广泛的实践领域的发展。
系统管理学派从系统观点出发,认为工商企业是一个由相互联系而共同工作的各个要素(子系统)所组成的以便达到一定目标(既有组织的目标,又有其成员的个人目标)的系统。
工商企业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同周围环境(顾客、竞争者、工会、供货者、政府等)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并具有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反馈网络,能够不断地自动调节5计量管理学派兰彻斯特和希尔;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1、计量管理学派,也称管理科学学派、数量学派。
也有人把计量管理学派与运筹学看成是统一语,这是因为该学派正式成立始于1939年由美国曼切斯特大学教授布莱克特领导的运筹学小组。
2、管理科学学派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泰勒的"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的实质;是反对凭经验、直觉.主观判断进行管理,主张用最好的方法、最少的时间和支出,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和最大的效果。
计量管理学派的管理思想是建立在系统思维的基础上的,系统的观点是要求从系统的整体效果出发进行理论考察、分析与解决问题,其目的是使整个系统的总效果达到最优。
管理学派认为,组织中的任何部分或任何功能的活动必然会影响其他部分或功能,所以评价一个组织中任何决策或行动都必须考虑到它对整个组织的影响和相关冋题。
6权变理论学派1、伯恩斯和斯托克;2、钱德勒;3、琼•伍德沃德;4、劳伦斯和洛希;5、卢桑斯;6、权变理论学派是20世纪60 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理论十大流派及启示
一、赫尔巴特赫尔巴特学派的教学理论之所以能够引进并在中国产生深刻的影响,既与这一理论学派的特征与价值倾向性有关,也与中国当时的现实需要密切相连。
这些原因的存在使我们在引进和借鉴世界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之时必须要注意到:1.现实需要是一种教学理论之所以得以引进并能够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2.文化取向是影响一种异域教学理论影响力发挥的重要因素3.教学理论的操作性关乎一种理论在实践中的生命力二、进步主义理论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教学上,以克服传统教育所带来的缺陷为出发点,力图使课程与学生的可实现的需要和当前的兴趣结合起来。
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儿童”。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进步教育运动是一场自下而上的,自发的群众性教育运动。
这就决定了它与教育实践的密切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3、强调最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任何形式的教育改革都必须最大限度地吸引教师和家长的支持、理解和参与。
否则,任何良好的改革愿望和策略都会在实践中遇到种种障碍。
三、要素主义理论要素主义者的观点是针对当时美国教育偏激、教育质量下降的讨论而发的,因此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对立,是与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相对立的,也正是如此它没有超出“二元对立”的怪圈,因而也免不了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儿童作为“人”的一面关注的太少,太注重知识的体系性而忽视了学习时情境的变异性等。
时至今日,世界范围内进行着新的教育改革,教育的思维模式已经走出了“单一对立”的局面,在“超越二元”的光环中,重新回味要素主义的教育观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尤其是我国教育如何在保留传统教育有价值内容的基础上稳步前进而有新发展,是不无意义的。
1.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教育与现实社会的新思想新观念的矛盾关系。
2.要素主义教育观代表的是狂热的改革浪潮中的另一种声音。
3.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文明遗产和教师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
4.学习方式(包括教学形式)的变革:综合化与走向另一“变异”的矛盾。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编辑本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
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中国、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编辑本段]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大卫·李嘉图(1772—1823)等.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
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工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金融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者和完成者,1817年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出版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谈谈现代管理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
第一部分:题目二:谈谈现代管理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
1、经验学派:经验学派又称案例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和欧内斯特·戴尔。
这一学派的中心是强调管理的艺术性。
他们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都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概括和理论化,不必企图去确定一些原则,只要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一些成功经理人员的成功经验和他们解决特殊问题的方法,便可以在相仿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管理。
经验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关于管理的性质,他们认为管理是管理人员的技巧,是一个特殊的、独立的活动和知识领域。
2)关于管理的任务,他们认为作为管理人员的经理,有两项别人无法替代的特殊任务:一是必须造成一个“生产的统一体”,二是在作出每一个决策和采取每一行动时,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协调起来。
3)提倡实行目标管理。
2、群体行为学派:这个学派同人际关系行为学派密切相关,以致常常被混同。
但它关心的主要是一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行为;它以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
这个学派着重研究各种群体的行为方式。
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均在研究之列。
有人把这个学派的研究内容称为“组织行为”研究,其中“组织”一词被用来表示公司、企业、政府机关、医院以及任何一种事业中一组群体关系的体系和类型。
这个学派的最早代表人物和研究活动就是梅奥和霍桑试验。
德国学者卡特·卢因(1890--1947)于1944年首先提出“团体动力学”的概念来描述团体中人与人相互接触、影响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对以后的团体行为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后来美国管理学家克里斯·阿吉里斯(1923-)在1957年发表的《个性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所谓“不成熟一成熟交替循环的模式”指出“如果一个组织不为人们提供使他们成熟起来的机会,或不提供把他们作为已经成熟的个人来对待的机会。
6个理论学派的特点与依据
6个理论学派的特点与依据在学术的广袤天地中,存在着众多的理论学派,它们犹如璀璨的星辰,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为我们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多元的视角和方法。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其中的 6 个理论学派,探寻它们的特点与依据。
首先是结构主义学派。
这一学派强调对事物内在结构的分析和研究。
它认为,事物的表面现象往往是由其深层的结构所决定的。
就好比一座建筑,我们看到的外观只是其表象,而支撑其存在和稳定的是内在的结构框架。
结构主义学派的依据在于,通过揭示事物的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本质和运作方式。
例如,在语言学中,结构主义关注语言的语法和词汇结构,试图找出普遍的规律和模式。
行为主义学派则将重点放在可观察的行为上。
它主张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实验来研究和解释人类及动物的心理和行为。
其依据是,行为是可以被客观测量和记录的,而内在的心理过程难以直接观察和研究。
比如,在教育领域,行为主义者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学生的行为习惯。
精神分析学派则深入到人类的潜意识领域。
它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往往源于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
弗洛伊德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诸如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
其依据在于通过对梦境、自由联想等方式的分析,揭示潜意识中的内容,从而解决心理障碍。
认知学派关注的是人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
它认为人类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而不是简单地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
依据在于大量的实验研究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证明了人类认知的复杂性和主动性。
比如,在学习理论中,认知学派强调理解和建构知识的重要性。
人本主义学派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内在价值。
它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应该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需求。
其依据来自对人类积极心理品质和自我实现的研究,例如,在心理咨询中,人本主义疗法注重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激发来访者的自我成长。
最后是社会文化学派,它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认为人的发展是在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中形成的。
论述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
论述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问题,自心理学独立以来,一直在探索,一直在争论,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以下介绍主要的几个学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1867—1927),是自心理学独立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
该学派于1899年产生于德国,后在美国得到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渐趋衰落。
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即心理经验的构成元素及结合的方式与规律,并主张心理学应该用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或构造,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结合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他们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其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但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
该学派是用实验法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派,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
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组成部分。
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并陷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境地,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
(二)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又称早期行为主义学派)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1878—1958)。
这一学派不同意心理学探讨意识,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心理学的目的应是寻求预测与控制行为的途径。
他们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客观观察所能获得的并对所有的人都清楚的东西”,也就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反应”(S—R)的行为公式。
行为主义主张客观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摆脱主观思辨的性质,更多从实验研究中得出结论。
但他们无视行为产生的内部过程,反对研究意识,引起不少人的非难与反对。
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托尔曼、赫尔、斯金纳。
新行为主义认为,有机体不是单纯地对刺激作出反应,它的行为总是趋向或避开一个目标。
在动物和人的目的行为之间,必须有一个“中介”因素,这就是个体的认知。
也就是说在“刺激—反应”过程中,加进一个中介变量(O),使行为主义的模式成为“S—O—R”。
这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心理学的历史与流派了解不同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与特点
心理学的历史与流派了解不同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与特点心理学的历史与流派:了解不同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与特点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多个不同的流派和理论。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的历史进程以及各个流派的发展与特点。
一、心理学的历史1. 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萌芽心理学的思想在古代就有所萌芽。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心灵和心智的观点,他认为心灵是人的本质,而意识和思维是由心灵所产生的。
此外,古印度的思想家们也对心灵和意识进行了探索,他们提出了“瑜伽”和“禅定”等有关心灵修行的概念。
2. 心理学的科学化心理学的科学化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德国的威廉·旧金山德尔和美国的威廉·詹姆斯分别被视为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
威廉·旧金山德尔在1879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创了实验心理学这一研究领域。
而威廉·詹姆斯则主张研究个体的体验和感知,他的著作《心理学原理》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的里程碑。
3. 不同学派的出现随着心理学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多个学派。
其中,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派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三个学派。
二、不同学派的发展与特点1. 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强调对可观察行为的研究,主张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沃森和伯福德·斯金纳。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的行为是受环境刺激和反馈机制的影响,通过建立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等实验方法来研究动物和人类的行为。
2. 认知心理学学派认知心理学学派强调对思维和信息加工的研究,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思维过程的驱动和调节。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和尤金·古德曼。
认知心理学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人类的感知、记忆、学习和决策等认知过程,强调人的信息处理能力对行为的影响。
3. 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强调对潜意识和无意识的研究。
6个理论学派的特点与依据
6个理论学派的特点与依据1. 实用主义学派实用主义学派是一种基于实际经验和效果的学派,注重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其特点如下:1.1 重视实践:实用主义学派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有效性。
他们关注实际问题和现实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困境。
1.2 结果导向:实用主义学派注重行动结果,追求实现预期效果。
他们强调实施措施的有效性和成果的可度量性,倡导成功和成就感。
1.3 增量改善:实用主义学派主张通过逐步的、渐进式的改进来解决问题。
他们相信持续不断的小步改进可以带来积极的变革。
1.4 鉴定权威:实用主义学派追求实施者的经验和专业知识,重视现实力量和实际情况。
他们倾向于遵循已被认同的成功模式和实践经验。
2. 结构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是一种注重整体性和相互作用的学派,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体和行为的影响。
其特点如下:2.1 强调系统:结构主义学派关注社会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元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他们认为社会是由各种相互关联的结构构成的,个体行为受到这些结构的制约和影响。
2.2 规范性考量:结构主义学派关注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对个体行为的引导作用。
他们认为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对个体的决策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
2.3 结构决定论:结构主义学派主张结构决定个体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发生。
他们认为人类行为受到社会结构的限制,个体意识和意愿的作用相对较小。
2.4 解构分析:结构主义学派强调对社会结构进行解构分析的重要性。
他们倾向于挖掘隐含在社会结构中的各种潜在矛盾和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3. 功能主义学派功能主义学派是一种关注社会功能和秩序的学派,强调社会结构和制度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其特点如下:3.1 社会整合:功能主义学派认为社会结构和制度是为了满足社会整体利益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需要而存在的。
他们注重社会共识和协作,追求社会秩序的维护。
3.2 职能分工:功能主义学派强调社会分工和角色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不同社会角色和组织对社会整体发展和运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法理课资料:西方法学主要流派+法治原理及中国法治(请勿外传!!)
法独立 5.法律程序 6.法治精神
一、法治的沿革 (一)西方法治的沿革 (二)中国法治的沿革 二、法治的概念及其构成 (一)法治的概念 1.法治概念诸论 个体行为角度、国家治理角度、国家政治角度、社会一般状态角度 2.法治概念 一定政治体所呈现出来的良法权威至上状态
(二)法治的构成要件 1.法律具有至上权威 纵向上,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威 横向上,没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殊主体 2.法律良好 ○法律内容良好 人权:自由 平等 财产 民主:地位 运行 救济 科学:确认 保障 ○法律形式良好: 富勒-法律内在道德性: ①一般性 ②公布(公开性) ③不溯及既往 ④明确性 ⑤不矛盾(协调性) ⑥不要求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可行性) ⑦稳定性 ⑧官方行为和法律的一致性 三、法治的实现条件 (一)商品经济是法治的经济条件 独立 产权 平等 规律 (二)民主政治是法治的政治条件 公民地位
(二)分析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及其观点 1.创立时期 边沁(1742-1832),英国思想家,功利主义的创始人。主要著作《道德与立法原 理》。 边沁的基本思想:(1)法是“国家权力处罚犯罪的威吓性命令”。(2)法有“实际的 法”与“应当的法”之分。(3)法学有“注释法学”与“评论法学”之分。 边沁的上述思想为实证主义法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3)斯多葛学派 代表人物有芝诺、克吕斯帕斯等。 自然是某种和谐的秩序,是人类的理性;根据理性,一切人是平等的;法律应体现这 种理性。 2.古罗马 (1)西塞罗:《论共和国》、《官吏篇》、《法律篇》 法律是正当的理性 制定法应符合自然法 (2)五大法学家
管理理论的发展
管理理论的发展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这个时期的管理理论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在美国有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有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在德国有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
20年代以后出现了行为科学。
二战以来,管理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并形成了众多的学派,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古典管理理论1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泰罗(1856-1915)简介:美国人,普通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车床前的工人”主要著作:《计件工资制度》(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2)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四条原则和三大实验指导思想: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存在重大的精神变革。
第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馅饼理论”把生产率看作是取得较高工资和较高利润的保证。
科学管理的思想:合作。
第二,用科学代替经验。
四条原则:一是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二是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改变过去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各自可能进行自我培训的情况;三是与工人们亲密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忆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四是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改变过去几乎把所有工作和职责都推到工人身上的情况。
三大实验:搬运生铁试验,通过搬运生铁试验,摸索出工人的日合理工作量,从而显实行定额管理奠定了基础。
通过铲具试验,探索出铁锹多大铲物效率最高,从而为实行工具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金属切削试验前后共花了26年的时间,15万美元的费用,写出了3万多份试验报告,仅形成的切屑就过80万镑,最后取得了丰富资料,为制定各种机床进行高速切削和精密加工的操作规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主要内容(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2.基本观点⑴“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⑵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⑶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
其理论以叛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而著称,所以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2.基本观点⑴与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歧: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坚持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⑵经济增长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把经济增长同收入分配问题结合起来考察,一方面阐述如何通过收入分配的变化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说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
⑶通胀理论:新剑桥学派认为,要解释和说明经济“停滞膨胀”的原因,必须抛弃物价水平仅仅取决于货币数量的传统理论,回到凯恩斯关于物价水平主要受货币工资率支配的论断上来。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汇总
哈洛德·孔茨在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19年后又发展《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他对管理流派进行分类,指出管理已由6个学派发展形成了11个学派。
《管理思想史》第十章主要讲述了以下八部分内容:一、关于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又称为经营管理学派、管理职能学派,是历史悠久并有巨大影响力的一种管理理论。
管理学者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管理过程理论渊源于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作是一个过程,其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
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种职能,这五种职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诸因素来协调有关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二、关于社会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的形成以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的现代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为标志。
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意大利社会学家帕雷托的理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和库尔特·科弗卡的心理学理论以及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学说等。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切斯特·巴纳德由于他在研究组织和管理性质及理论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而曾经得到过7个名誉博士学位。
巴纳德使用社会的、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管理问题,后人称他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三、关于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是在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管理决策问题,形成了关于决策和决策方法的完整理论体系。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1.赫伯特·西蒙西蒙是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将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提出了目标一手段分析法等决策的辅助工具,被人们认为对经理人员的决策确有帮助,并为今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语言学理论及流派,最全
语言学流派布拉格学派狭义的布拉格学派是指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以来,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以及在学术观点,学术活动上跟这个学会有密切联系的一批语言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广义的布拉格学派则包括参加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会等语言学团体,继承布拉格语言学会传统的当代语言学家。
布拉格学派接受了索绪尔的基本理论,承认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但不把语言形式与超语言因素截然分开,重视语言的共时研究,但并不把它与历时研究割裂开来;他们还接受了俄国语言学家库尔德内的功能观,对语言进行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研究,因而自称为结构-功能学派。
这个学派颇有影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作过这样的评价:"在欧洲语言学团体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布拉格语言学会,美国语言学的每一项重要发展,都与这一学派的学说有关。
"这一学派的先驱者是马泰修斯。
1926年10月,他与雅科布逊,哈弗拉奈克,贝克尔等6人发起,建立了布拉格语言学会。
参加学会的外族人中,以俄罗斯人最多,除雅科布逊外,著名的有:特鲁贝茨柯依,卡尔采夫斯基,柯别茨基,依萨钦柯等。
俄罗斯翼成员大多专注于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忽视语言与超语言因素的关系。
捷克斯洛伐克的会员多数比较重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注意语言理论的应用性。
他们被称为捷克翼或马泰修斯翼。
捷克翼的会员中除马泰修斯,哈弗拉奈克外,著名的还有:特伦卡,温伽尔特,穆卡硕夫斯基,瓦海克,斯卡利奇卡,柯日奈克,何拉莱克,特罗斯特,奥别尔普法尔采,博尔道夫,诺瓦克,鲍利尼等。
布拉格学派在第一届国际语言学会议(海牙,1928)上,第一次把他们的音位学的观点公诸于世,引起很大的反响。
该学派集体观点的全面叙述见于他们在第一届国际斯拉夫学会议上所提出的《论纲》。
《论纲》强调语言是一种功能体系,评价任何语言现象都应从它所达到的目的,所起的功能着眼。
1929年出版会刊《布拉格语言学会论丛》。
1935年创办期刊《词和文》。
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占领和支解,学会为振奋民族精神,合写了文集《关于语言和诗歌的读物》。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趋势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趋势一、关于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又称为经营管理学派、管理职能学派,是历史悠久并有巨大影响力的一种管理理论。
管理学者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管理过程理论渊源于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作是一个过程,其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
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种职能,这五种职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诸因素来协调有关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二、关于社会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的形成以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的现代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为标志。
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意大利社会学家帕雷托的理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和库尔特?科弗卡的心理学理论以及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学说等。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切斯特?巴纳德由于他在研究组织和管理性质及理论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而曾经得到过7个名誉博士学位。
巴纳德使用社会的、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管理问题,后人称他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三、关于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是在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管理决策问题,形成了关于决策和决策方法的完整理论体系。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1.赫伯特·西蒙西蒙是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将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提出了目标一手段分析法等决策的辅助工具,被人们认为对经理人员的决策确有帮助,并为今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由于西蒙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被授予1978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在管理方面主要研究的是生产者的行为,特别是当代公司中决策的组织基础和心理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分析6个理论学派的理论特点及其形成依据人格是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全部心理特征的总和。
为了揭开人格的奥秘,各学派的心理学家不约而同从自己的理论角度对人格进行了研究,致使对人格理论的研究在整个心理学界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
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人格特征理论学派、认知学派以及生物学取向学派在人格理论研究上的不同形成依据与不同特点,以便在综合的视角上审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特点及其形成依据由于精神分析是在精神病的治疗实践中产生的,所以多研究问题人格,比如弗洛伊德在人格理论的研究中主张人性是暴力的、自我中心的和冲动的。
由于精神分析的理论根基是无意识,所以其人格理论侧重研究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一层的内容,比如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部人格结构更多的是分析无意识对人格塑造的影响,又比如荣格总结人格结构是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构成的。
由于精神分析在很多理论上的不可证伪性,致使其很多的研究包括人格理论的研究不是采用有控制的实验室实验方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
此外,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的研究特点还表现在偏重儿童的早期经验,强调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本能决定论,在人格的发展上忽视了人的一生是个连续发展的历程。
精神分析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致使整个社会精神沮丧,神经病和精神病发病率增高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和莱布尼茨等学者对无意识领域的研究对精神分析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精神病的治疗实践直接促成了精神分析学派的形成。
另外,影响精神分析的哲学主要有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以及享乐主义哲学。
二、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特点及其形成依据由于行为主义只注重研究人的外在可观察到的行为而忽视对人意识的研究,所以多研究学习人格,所谓学习人格是指人格是各种习得性行为的结果,其人格与行为密切相关。
比如华生把人格看作是一切动作的总和或者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
比如斯金纳认为人格是通过操作条件反射而形成的一种惯常性的行为方式。
由于行为主义强调情境的特殊性,比较重视外部环境的刺激,所以其不太热衷于探讨人格的结构。
比如斯金纳认为自我、特质和需求都是不必要的概念,只要用操作性的方法就可以预测和控制可被接受的行为。
比如多拉德和米勒认为人格的主要结构是由习惯或刺激——反应联结物构成的。
由于行为主义理论建构的客观主义,所以其人格理论的研究多采用对行为的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
比如华生提出研究一个人的人格的五种方法,1、研究一个人受教育的情况,2、研究一个人的成就,3、运用各种心理测验,4、研究一个人的业余爱好,5、研究一个人在生活情景中的情绪表现。
此外,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特点还表现为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格的动力研究上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
20世纪初,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迫切要求充分利用人的全部潜力来提高生产效率。
行为主义心理学否定意识,认为心理学应该探索行为规律,从而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这些主张符合垄断资本的利益,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这是行为主义形成的社会背景。
机能主义出现的强调适应否认意识的倾向和巴普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都对行为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影响行为主义的主要哲学有机械唯物主义、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
三、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及其形成依据与弗洛伊德的问题人格相对立的是人本主义更多的是研究健康人格的问题。
比如马斯洛认为人有积极向上的潜能和能力,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格结构,其研究关注的对象全部是正常的、最健康、最优秀的人。
比如,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力求使自己得到最大发展的心理倾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潜能、个性和价值观,所以要尊重个体的经验和感受。
与精神分析一样的是人本主义在研究人格结构时也注重研究人的意识经验,但与精神分析不同的是人本主义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罗杰斯在建构其人格结构时虽然采用了自我概念,但他更强调自我的主观能动性的方面,他在自我的结构上提出了理想自我的概念。
在研究方法上人本主义改变了传统科学特别是心理学的许多缺限的根源在于以方法中心或者技术中心的态度来解释科学局面,提出了以对个人或社会有意义的问题为中心,以心理现象的本质为中心。
比如马斯洛在研究中多采用整体分析法、问题中心法以及自我实现的测量方法。
比如罗杰斯在他的治疗实践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治疗理论和治疗方法——来访者中心疗法。
此外,与精神分析不同的是人本主义一开始就主张人性本善,而与精神分析相似的是在人格动力的研究上人本主义也是本能决定论,这就与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20世纪后半叶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背后掩藏着巨大的社会问题,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沦丧,精神空虚。
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变迁、心理冲突与价值观的危机。
世界战争的创伤需要有一种新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治疗模式。
60年代时代呼吁个人主义和个人言论自由。
人本主义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
20世纪50年代,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这两大主流思潮所提供的关于人类的心理知识,却大多是不完整的、扭曲的,因此难以在新的时代里承担起社会所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这存在于心理学内部的矛盾促成了人本主义的形成。
人本主义形成的哲学背景主要是现象学和存在主义。
四、人格特质取向的人格理论及其形成依据特质研究取向的人格理论具有如下特点:一,人格具有概括性和持久性。
人格结构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人格具有整体性。
人格是由许多特质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个体的人格是由某些特质在某种程度上的整合。
三,人格具有个体差异性。
正如奥尔波特所说的,“没有哦两个人会有完全相同的特质”,也没有两个人会有完全一样的人格。
四、人格具有动力性和自主性。
人格是个体行为内部的动力系统,是行为的基础和原因,是行为的策动力。
五、人格能够预测行为。
人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此外,人格特质取向在人格动力的问题上是心理动力论,人格特质取向存在对特质概念的解释不清、采用的因素分析法受到批评和争议等问题。
特质研究取向的形成一方面是受到了格式塔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批判了古典精神分析和早期行为主义。
特质研究取向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研究、现象研究,也继承了詹姆斯关注自我关注意识的研究倾向。
特质研究取向批判了古典精神分析过分强调无意识的研究,反对其以病态人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否认人类目前的行为受制于早期的经验或冲突。
特质研究取向反对行为主义将人视为一个纯粹的反应机器,认同行为主义强调动机经由学习历程而渐趋分化的说法。
五、认知学派的人格理论及其形成依据由于认知学派重视对知识的内部建构过程,所以多采用建构的观点来研究人格。
比如凯利认为人格的核心概念是建构,建构是人们用来解释世界、分析世人的观点,是人们用来对事件整理分类的一种概念,也是热门看待并控制事件的思维模式。
认知学派把人格结构研究引向了认知向度。
比如凯利假设人格结构是由一组独特结合的建构群所组成的复杂系统。
个体差异就表现在个体所拥有的建构性质、数量、质量和组合方式的不同上。
比如班杜拉在社会学习人格理论中强调自我强化和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在研究方法上,也凸显了客观的特点。
比如凯利在人格研究上多采用角色建构测验和固定角色疗法。
比如班杜拉在研究方法上并不使用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或投射技术等方法,而主要是采用实验法。
在人格动力的研究上,凯利的认知理论是心理动力论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则是人格的综合动力论。
西方工业技术革命特别是电脑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变革,致使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发生了一次新的革命——认知革命。
在心理学内部认知学派的形成与早期实验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存在紧密的联系。
相关学科的研究比如心理语言学、人因学及相关理论研究、计算机科学或人工智能研究对认知学派的形成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认知学派形成的哲学背景主要有经验主义、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行为主义。
六、生物学取向的人格理论及其形成依据生物学取向的人格研究的主要特点:一,强调人脑是人格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局部病变或受伤会导致人格和行为的改变同时人格的异常也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和活动。
二、在生物基础上构建人格的理论模型。
比如泽克曼的人格心理生物模型包含有三个层次:生理基础。
行为和人格特质。
三,人格的基因研究倾向。
比如寄养儿童和双生子的研究,比如社会生物学的新方向,比如重视环境测量中的基因变化。
此外,生物学取向的人格动力研究是人格的综合动力论。
关于人格的生物学取向研究,古代心理学家已从气质论的角度作过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理论和假设,这些气质理论在近代为心理学家所吸收、发展,形成相应领域的研究内容,如“颅相学”发展为近代神经心理学,“体液说”发展为气质类型说等,这些学科的发展,从侧面上促进了人格生理理论的研究。
在近代的人格研究中,很多心理学者都意识到人格生理基础的重要性,他们为人格的生物学取向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关于大脑和生化物质对人格的影响及有关变态人格生物基础的探讨,也为人格的生理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201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