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一单元每课评课稿(附目录)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巨人的花园》评课稿3篇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巨人的花园》评课稿3篇篇一:《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在本课教学中,卢老师引领我们徜徉在巨人的这座美丽的花园中,让我们听课的老师也感到无比的幸福。
卢老师带领孩子们在灵活开放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感受童话语言的魅力,人物形象的魅力,既培养了语感又感知了文本的内涵。
现在,我就本次听课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童话般的情景上课伊始,卢老师设计了“让我们一起进入大花园”,播放了美丽的花园图片,在有限的课堂空间里,形成如同童话一般的现场感。
把花园呈现得那么美好,是要为学生打开一个想象中的世界。
将学生由一个学生的角色转变为童话中的那些孩子。
在穿行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让他们穿行整个童话事件。
他们和那些在花园里的孩子一样快乐玩耍,一起亲历和感受被巨人驱逐被巨人冷淡对待的受伤害感。
而有时,他们又成了巨人。
角色在随情景而变换着。
二、朗读训练扎实在教学时,卢老师让朗读成为学生阅读学习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在这节课中有二处的朗读训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处是巨人训斥孩子的三句话,此处的朗读训练非常有梯度,可以说是层层递进:卢老师先指导学生读正确这三个句子,再让学生感受这三句话语气有什么变化,练习把这种变化的语气读出来,接着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生气的情景,最后老师创设说话情景引读句子。
第二处是朗读描写围墙内外不同的情景,围墙外春天来临,鲜花盛开,鸟儿欢叫;围墙内却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一位学生读后,卢老师点评道“刚才看着你的脸,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句短短的评价语,一语中的,真是四两拨千斤!三、言语训练到位《巨人的花园》是童话故事,童话中不乏神奇的想象。
卢老师瞄准这个,让学生也纷纷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研读巨人的“转变”时,卢老师设计了这样一处说话训练:小男孩的眼睛纯净如水,久久地凝视着巨人,仿佛在向巨人说些什么呢?这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20210312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二单元每课评课稿(附目录)详细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二单元每课评课稿第二单元5 琥珀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别具一格的设计《琥珀》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课件的运用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理解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
不足之处:本节课时间比较紧,拓展部分没能按计划让学生进行写作与点评。
可以再用半节课,抽查学生的写作情况。
6 飞向蓝天的恐龙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让学生了解恐龙向蓝天的演化过程,知道恐龙是怎么样飞向蓝天的?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重点部分,在熟悉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再来找到这四个阶段的恐龙的特点或是变化。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条理地理解演化过程。
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板书来复述演化过程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内化语言,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为读懂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时为了让学生能弄清课文的内容,老师一遍一遍的提问,学生来回答,课堂显得零散,而缺乏对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而有些课堂老师又放得太大,学生阅读时无从着手,显得空而散。
怎样做才恰到好处呢?其实这也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和理解,教师的引导地位不容忽视,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往哪方面进行思考。
在这节课上,教师利用问题让学生深入课文,又从课文走出,深入他们的生活、学习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而且整个课堂让人感觉浑然一体,生趣盎然。
不足之处:本课的教学不足就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品读科普文章体会它的用词准确做得还不够到位。
小学四年级语文评课稿
加强表达能力训练
04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 训练,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
达能力。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本次评课
教学目标明确
本次课程教学目标清晰 ,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同时培养他们对文学的
热爱。
教学内容丰富
课程涵盖了多种体裁的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 散文、小说等,有助于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情感态度变化
学生是否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和积极态度。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是否 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如更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04
课程亮点与不足
亮点分析
教学目标明确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教师能 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 性地展开教学。
03
课程效果评估
知识掌握程度
01
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核心知 识点。
02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课后 作业,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的生字 、词汇、语法和课文内容的掌握 情况。
能力提升情况
学生是否在阅读、写作、口语表达 等方面有所提高。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 量以及课后的小练笔,判断学生的语 文综合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教学节奏稍显紧凑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缺乏主 动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需要教师进一步 引导和激励。
由于教学内容较多,教学节奏相对紧凑, 可能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跟上课堂节奏。
部分教学环节设计不够合理
部分学生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够科学,如小组讨 论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影响教学效果。
四年级语文蟋蟀的住宅评课稿范文(通用10篇)
四年级语文蟋蟀的住宅评课稿四年级语文蟋蟀的住宅评课稿范文(通用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蟋蟀的住宅评课稿范文(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语文蟋蟀的住宅评课稿1《蟋蟀的住宅》是一篇精读读课文,精读课文从文本内容和文本的年段来看,要注意两点:一是编者意图的分类是精读;二是学段语言文字训练目标的定位,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值得学习之处:(一)课题解读的侧重。
《蟋蟀的住宅》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宅字的意思是指住所和较大的房子的。
上面就是一所房子,地下站着一个人。
“住宅”一般是指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动物,为什么作者要用“住宅”这个词呢?这篇课文题目的特点就在于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蟋蟀的赞美之情。
同时也可以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抓住课文的关键词。
“半掩”“最多”为了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引导学生从“半掩”“最多”等词进行体会。
“随遇而安”“慎重”联系全文想一想哪些地方体现出了”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蟋蟀精心选择住址,把巢穴选在向阳的地方,门口有草丛掩盖;巢穴是它一一点儿一一点儿挖掘的,没有半点儿马虎。
等巢穴挖好了,它还会随着天气和身体变化不断地改进巢穴。
可见,蟋蟀对自己的巢穴要求多么高,不像其他昆虫那样随便找个巢穴就住下来。
“伟大的工程”为什么作者说这座住宅是伟大的工程?付老师抓住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蟋蟀把巢穴建在向阳的地方,最多有九寸深,且排水优良,可见蟋蟀是很有智慧的。
它的巢穴虽小,但是靠它那柔弱的身体建成的,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钳子和后腿,这与要完成的扒土、搬土块、推土、铺土、整修等工程相比,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一个伟大的工程。
四年级下评课稿(3篇)
四年级下评课稿(3篇)四年级下评课稿(精选3篇)四年级下评课稿篇1《文成公主进藏》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
以民间故事的形式讲述了文成公主在进藏时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她怎样解决这些困难。
课文中有很多神奇夸张的情节,引人注目。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说更是难中之难。
而陈老师的这节课让我眼前一亮,当中渗透的知识量也足以让我品味。
一、故事导入。
初步感受了故事的魅力和故事的方法有言道好的导入是成功的开始,陈老师选择的导入令我叹为观止。
最最欣赏和喜欢的是她采用史书记载的方式来导入。
史书的记载很简单明了,但是这篇课文却增加了很多神奇的色彩。
用史书导入,可以让孩子从中明白史书记载和民间故事的区别,民间故事是经过人们修饰,增添了很多神奇色彩。
用史书导入,也让学生初步接触到文言文的语言文字,这使得课堂更具语文味。
二、引用小标题,理清故事脉络文成公主进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现在的孩子可能对这件事以及当时的情况都不了解,对于当时的情况来说,文成公主进藏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其中路途的遥远,交通工具的不方便,都是路程的重大考验。
但是现在很多孩子对文成公主的了解不够,一下子恐怕很难明白过来。
陈老师选择的方法却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采用图解法,练习古文记载法,加上动情的解说,使学生一下子就明白到当时文成公主进藏时的艰辛和困苦。
明白到旅途的遥远,交通的不便以及当地的一些地理阻碍,天气阻碍等等。
这样一来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明白文成公主进藏的重要性。
三、自学课文,感受神奇略读课文的教学和平时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有一定的区别。
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对课文文本的大致了解。
陈老师的课堂中,就是让学生自己充分的去解读文本。
采用先收后放的形式,先和学生一起整理出一个小标题,接着让学生学着刚才的样子自己整理出小标题,这样一来,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自主学习。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评课稿模板(共10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模板(共10篇)篇一:小学语文评课稿模板凌亦祥(1)在识字组词中,潜移默化。
(2)在课文教学中,加以深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思想教育内容是丰富的。
每篇课文的思想教育因素也是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散在各册语文教材之中,没有完整的序列。
我们只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恰当的教育目标,找出德育点,就篇二:小学语文评课模板让生命的激情在课堂上飞扬——评x老师执教的《x》今天观看了一堂充满生命灵动的课,课堂上老师那亲切的语言、自然的教态,扎实的教学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理念新。
教学过程中,老师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文章内涵,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阅读感受。
2、以语言训练为本,品词、析句、明理、悟情,语文味浓。
围绕教学目标,老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抠词抠句,潜心会文,认真思考,把语言文字活化为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
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的读,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
3、体现阅读教学特色和学生认知规律,训练过程实。
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特点,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调动学生积极性。
以巧妙的切入,动情的渲染,灵活的方法,机智的点拨,恰当的评价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体现了阅读训练的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过程。
整节课情、景、理顺序清晰,调动学生进行深入的感悟和思考,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滋润。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
提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1、课堂显得过满,指导学生“静心会文”略显不足。
2、动态学情的处理总之,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会文的过程、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是语文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一单元每课评课稿(附目录)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一单元每课评课稿第一单元1 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古诗词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一课所编排的内容是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三首诗词组成。
这三首诗词都是描绘农村生活景象的,但描写的景象各有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各有差异。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农村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重点,老师做到了以下几点:(一)自学为主,方法引路。
老师认为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除了要学会字词句的意思,还要学习学习古诗的方法,为以后的古诗学习做铺垫。
于是,在课堂预设中,老师想大胆“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质疑,协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
然后在交流中巧妙地引导,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在实际的讲课环节中,老师发现学生已经学会了掌握运用注释理解古诗的方法,感到很欣慰。
(二)反复朗读,想象体会意境。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总是给出学生意境,让学生去领会诗歌的意境,在这节课中老师打算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意境并说出意境。
于是,在讲课中老师注重让学生反复读,读后说感受,在小组内交流古诗词的意境,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讲自己的读后感受,小组长汇总,各个小组在汇报交流,在交流中互相补充,学生对古诗词意境体会更深刻,再加上后面的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再次感受诗歌意境,理解得更透彻。
二、成功之处这节课老师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一)教给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老师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能运用已知的方法去学习别的诗歌。
(二)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古诗词,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古诗词的意思,并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其他学生来回答,老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
四年级下评课稿[五篇范例]
四年级下评课稿[五篇范例]第一篇:四年级下评课稿四年级下评课稿四年级下评课稿1《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生命”这一组教学内容的开篇文章。
篇幅不长,却通过文本描述让我们了解了一位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静,并通过作者细腻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让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产生积极的思考。
本课内涵深沉,四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但黄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分展示新课标理念:她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学生在课堂中成了学习的主人,是一堂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整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感动。
一、抓住了文章的内涵,以安静创造了奇迹作为切入点。
黄老师在学生默读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去感受:读了课文,你觉得安静是个怎样的女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根据自己的体会畅所欲言,黄老师既给学生提供了自主交流的平台,又由此紧扣“奇迹”作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感受发生在安静身上的奇迹,随着学生与文本的不断接触,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知道盲女孩安静“走得那么流畅,没有一点点磕磕绊绊”是奇迹;她能“极其准确”地拢住花是个奇迹;她“竟然”能抓住“睁着眼睛的蝴蝶”那更是奇迹。
在这样反复的品读中学生明白了这个盲女孩眼睛虽然瞎了,但她心灵的窗户并没有关闭,她是在用她是全部身心来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同样是一片明媚动人的景色。
学生们在这样的语境品读中体会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的人文精神。
二、注重情感体验,重视创情境导读,培养朗读能力。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发出的一种直觉。
既然如此,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朗读就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
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生命的内涵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法:如想象感悟、品词析句感悟、朗读感悟等。
小学语文评课稿(精选10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精选10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分享了小学语文评课稿(精选10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点启发。
今天,听了李老师教的《顶碗少年》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语文阅读课,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强调了师生对话的互动,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了学生的感悟、体验、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了学生在学语文,在用语文。
本节课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如何阅读文章,而且使学生明白了道理,小练笔又锻炼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不失为一节成功的课。
《丰碑》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
文章对人物的刻画十分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今日有幸听到马教师执教这篇文章,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到达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马教师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学法: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经过图片、录音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红军过雪山的录相和冻僵的军需处长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入情入境生情。
3、媒体演示法,多媒体展示感人的画面,再配以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
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马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我的真情实感。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即:1.大声自读,读通课文;2.分段朗读,检查自学;3.快速览读,概括资料;4.小声自读,画出最感动的语句。
部编版小学语文《触摸春天》精品评课稿
《触摸春天》评课稿《触摸春天》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的一个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拢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表现了盲童对美好生活热爱之情。
课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本课内涵深沉,四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姚含笑老师作为一位去年秋季报名参加全省公开招考而走上讲台的社会青年,没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任何基础,能够边教边学,熟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小学中年级学段的课程标准和教学重难点,精巧设计出这么一堂清爽、简洁、明快而又不失高效的课堂,十分难得。
本节课在教材处理上非常得当。
本节课既要完成熟读和字词教学,又要完成对一个盲童的“奇迹”的解读,以减轻第二课时中要重点解读“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么一个对四年级学生来说非常深奥的哲理的压力,教师的设计可谓是颇为用心。
这是我说的第一个成功之处。
第二,独特的情境创设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设。
课前师生一起伴随着音视频齐唱《春天在哪里》这首儿童经典歌曲,把学生带入到一个非常舒畅、非常惬意的学习氛围之中,然后在简单的设问导入后紧接着再来一个优美的视频欣赏及课文的范读。
这个开课与课文与季节水乳交融,很容易激起学生对文本的同频共振。
第三,思路清晰,结构缜密,整个教学环节丝丝相扣,是一节非常严谨的课堂。
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形式的练,构成了对双基有意识的着力夯筑。
第四,课件制作清爽、干练,同时又运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和多种制作技术。
在课件制作上充分发挥了希沃EN5制作软件的交互优势。
本课件集视频、动画、交互活动与一体,为上好一节生动、活泼、实用、高效的秀美课堂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我们在听课中或者在备课中常常会看到一些追求新奇而设计出的花里胡哨的课件以搏人眼球。
姚老师的这个课件颇有古人评价美男子宋玉的范儿,叫做“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个课件也有一种添之则臃肿,减之则干瘪的感觉。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万能评课稿6篇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万能评课稿6篇《云雀的心愿》是四年级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从而让学生明白了森林的重要作用,不能乱砍滥伐。
表达了要保护环境的心声,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李某某老师上的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做得不错:1、直奔主题。
在引入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小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这样直接而又有效地把学生带进文本,激起了学生内在的需要,从而我想读书成为每个孩子的心声。
2、围绕“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一重点进行教学,每个环节的教学都进行小结,让学生归纳出森林的重要性,抓住重点,突出主题。
3、理解森林为什么会变成水库,学生不但知道了有关森林对环境的作用,还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经过听课,我想提出一些建议:2、本文可以进行两个比较重要的句式训练。
在学习森林是水库时可以让学生以“……可以……,……可以……,……可以……”的句式进行说话;在学习森林是空调器部份时,可以进行“森林是个巨大的空调器,夏天……,冬天……”的说话训练。
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示这两个句式,让学生的小组学习后以这样的句式来汇报学习的结果。
一、自主,确定探究目标。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
新课程要求我们彻彻底底打破传统教育中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满堂灌”教学方式,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吴教师在教学《动物的互惠互助》一文,课始她把课题板书好,让学生读准音、读连贯,再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疑问。
学生们思维活跃,热情高涨,大胆发表了自我的意见。
经过团体梳理,归纳出两个重点问题:“1、哪些动物互惠互助?2、它们是怎样互惠互助的?”此时,吴教师由衷地表扬学生:你们能自我确立学习的目标,真了不起啊!教师的肯定与信任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进取性,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合作,体验探究过程。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完全外塑的结果,而是一个在认识、实践中主动建构的过程。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二单元每课评课稿(附目录)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二单元每课评课稿第二单元5 琥珀《琥珀》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
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所必备的条件。
体会想象要有科学依据、合理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理解作者想象的依据。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重点,老师做到了以下几点:(一)由图片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琥珀形成的兴趣。
在教学时,老师首先让学生欣赏了琥珀的图片,让学生对琥珀的形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老师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引入课文: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琥珀形成需要什么条件?由此引出课文内容。
(二)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地探索课文内容。
课文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因此,在讲解这篇课文时,老师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琥珀的形成过程。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从而提炼出关键词句,总结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在小组内继续讨论第二个问题“琥珀形成过程中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学生由第一个问题延伸到第二个问题,学生在小组内一起探讨一起学习,想出办法解决问题,这个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的弊端,让学生在探索中想象,在想象中学习到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学习兴趣。
二、成功之处这节课老师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一)倒着讲解的方法,先由琥珀引入课文,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自学中学习科学知识,并最终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地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
三、不足之处(一)有的学生只是跟随朗读,自己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之中。
四年级语文评课稿
教学方法多样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 讨论、演示等,使学生更好 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配合理
05
学生表现评价
学生积极思考
大部分学生能够 认真听讲,积极 思考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能 够主动发言,表 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对所学内容 有较高的兴趣, 能够积极参与课 堂讨论
学生对问题的思 考比较深入,有 自己的见解和思 考方式
学生表达能力提升
语言表达流畅度 词汇运用丰富性 句子结构多样性 表达逻辑严密性
小组合作:教师 组织小组合作活 动,让学生们在 合作中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提高
学习效果
个性化教学:教 师关注学生的个 性化需求,针对 不同学生采用不 同的教学方法和 策略,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积
极性
教师引导得当
课堂氛围:教 师能够营造积 极、活跃的课 堂氛围,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参与度
提问方式:教 师能够采用多 种提问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 和回答问题, 促进学生的思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针对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提 出具体的改进
意见和建议
针对本节课的 教学内容,提 出具体的改进
意见和建议
针对本节课的 教学方法,提 出具体的改进
意见和建议
针对本节课的 教学效果,提 出具体的改进
意见和建议
展望未来教学方向和目标
深入挖掘语文学科的内涵和外 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四年级评课稿范文
小学语文四年级评课稿范文1. 四班级语文听课记录怎样写听课记录包括两个次要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
(一)教学实录这一部分我们可以记录:1、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
(这一般听课笔记的开头都已明确注出)2、教学过程。
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纳的方法。
(记录教学方法对于改进本人的教学关心更大。
特殊是要具体记录本人认为比较精彩的教学处理方法。
每堂课都雷同的环节,或一些平实的述说性语言适当少作记录,把本人从记录员的身份中解脱出来,把留意力投向同学的课堂学习形态的观看)3、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支配。
(这往往是我们经常忽视的地方。
当然时间支配能否得当,还有待于同学课堂形态。
)4、同学活动状况。
(同学精彩的回答肯定有记录的必要。
课堂中同学的学习形态,也是我们记录并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
)5、教学效果(次要看同学在课堂中获得了什么)听课记录的三种形式:1、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
2、详录:比较具体地把教学步骤登记来3、记实:把老师开头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的过程全都记录下来。
(二)教学评点:听课者对本节课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
包括:1、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
(教者对教材的解读能否精确,也可以写出本人对于某部分教材的处理看法。
教者的教学思路能否明晰,假如本人上会采纳何种思路,教学目标的定位能否精确,目标达成度如何等等)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评点定位能否精确,能否突破了难点,如何突破的,突破得能否奇妙,有无更好的方法)3、课堂教学结构设计4、教学方法的选择5、教学手段的运用6、教学基本功(教态、语言、板书、驾驭力量)7、教学思想(新课程的理念如何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8、其它教学评点的两种形式:一是间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二是总评:就是把间评综合分析后所构成的看法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教者相互沟通,扬长避短。
小学语文评课稿(14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1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评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
如何把评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评课稿篇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就是是情境教学法。
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它的目的就是要让所设置的情境为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而服务,使教学内容在情境中得以完成。
《乡村四月》、《乡下人家》这两篇课文均属于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这组教材在教学中颇有难度,难在课文内容与城市孩子实际生活较远,也难在大多数教师没有乡村生活的体验,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情感不到位。
本次执教的老师都能以与课文相匹配的的音乐导入,在课中展示一幅幅乡村生活的图片,使学生在音乐、图片中了解乡村的生活。
其次,两位执教的教师在课中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乡村四月》是一首古诗。
诗歌是富有情感的,诗歌的语言美必须通过反复体味才能领略得到。
教师在教学中有感情的朗读很有指导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中进行诵读。
有一个环节设计得很巧妙,教师播放《高山流水》音乐,并出示《静夜思》、《乡村四月》、《念奴娇》让学生根据音乐选择相应内容的诗句或词,初步感受诗的意境。
由于教师在课前交流时朗诵了具有豪迈情感的《念奴娇》,因此学生在选择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其次,在学完古诗后,教师总结了学法,并学以致用随即出示了另外一首主题相似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学生自主学习。
这是现在语文教学很提倡的方法,学语文一定要活学活用,将学到方法进行迁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值得商榷的地方:古诗的诗意可以根据书中注释、图片等方法指导学生理解,切勿逐字逐句的.理解,有些句子意会即可,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小学语文评课稿模板
[热门]小学语文评课稿模板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那么什么样的评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评课稿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今天观看了一堂充满生命灵动的课,课堂上老师那亲切的语言、自然的教态,扎实的教学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理念新。
教学过程中,老师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文章内涵,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阅读感受。
2、以语言训练为本,品词、析句、明理、悟情,语文味浓。
围绕教学目标,老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抠词抠句,潜心会文,认真思考,把语言文字活化为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
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的读,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
3、体现阅读教学特色和学生认知规律,训练过程实。
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特点,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调动学生积极性。
以巧妙的切入,动情的渲染,灵活的方法,机智的点拨,恰当的评价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体现了阅读训练的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过程。
整节课情、景、理顺序清晰,调动学生进行深入的感悟和思考,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滋润。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
提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1、课堂显得过满,指导学生“静心会文”略显不足。
2、动态学情的处理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
由于我们都还处于传统教育向新课程探索的转轨阶段,所以,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过程中,还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
这在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值得改进。
小学语文评课稿(精选45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精选45篇)小学语文评课稿(精选45篇)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小学语文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评课稿篇1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这节课中谈科英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1、巧妙设问,纲目分明。
课文多处运用设问,既能引起听众注意,又做到纲目分明,如“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是什么力量使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得这样完美和谐?”等等,都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2、典型事例,验证观点。
课文运用了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交响乐团的演奏,一是从瓶中拉出七个彩球的实验;分别从要有协作精神和要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不同侧面,验证了要获得成功,必须与他人合作的观点,令人信服。
3、情境教学,激发兴趣。
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录音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乐团演奏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谈老师又让学生谈谈合作过的经历,不管是成功的、不成功的。
这时学生畅所欲言纷,进一不加深了对合作的认识,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
我认为谈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正体现了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学习。
小学语文评课稿篇2今天,听了朱老师指导的《想象作文》,我想了不少。
首先,他选的这个课题对于写作教学来说是一条新思路,以后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操作。
整堂课听下来,思路还是蛮清晰的。
开始呈现作文开头一句话:“一天,小王遇到了一件蹊跷的事……”,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大胆想象,各抒己见。
小学语文课的评课稿(13篇)
小学语文课的评课稿(优秀13篇)小学语文课的评课稿篇一最近一段时间学校没有暖气,除了上课,我也基本上是在教室里备课。
听了几节书法课,感觉孩子们的能量很大。
一节课上不仅要学会几个笔划的写法,而且还要写二十几个字。
在我看来这些内容对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太多了,但课后我看看了孩子们的作业,还都完成地很好。
再一次听书法课的时候,我特别注意了一下。
书法老师的讲解没有提高八度,与平时说话的声音无异,孩子们反到听得很认真;没有太多地组织教学,只是的`布置任务后,简单的班内巡视,孩子们都认真地在写;…… 与自己的课堂比较一下,为了怕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常常用很高的声音来吸引他们,并且总是要说三、四次。
这样久了,事得其反,孩子们反到是不注意听了,第一次听不清楚老师还会说第二次,还会有第三次……就算是在那儿玩一会儿,老师的高音教学顺便听一下就行了。
很多时候,总是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孩子们的想法,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限制了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且对孩子们也是无异的啊!小学语文课的评课稿篇二《快乐的泉水》缘起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深山里有一股“快乐的泉水”,人们只要喝上一口,就可以快乐地过一辈子。
许多人都想得到它,可是始终没有人找到过它。
——许多人不快乐,是因为没有找到“快乐的泉水”。
有一个名叫顾自家(顾名思义,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财主,他从来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所以没有一个朋友,日子过得很不快乐。
他想得到快乐,决心去找“快乐的泉水”。
在白发老人的指引下,顾自家真的找到了“快乐的泉水”。
但是,“快乐的泉水”并没有给顾自家带来快乐。
这又是为什么呢?——顾自家找到了“快乐的泉水”,仍然没有得到快乐,是因为“只顾自己快乐的人,永远得不到快乐”。
许多人没有找到“快乐的泉水”,得不到快乐。
顾自家找到了“快乐的泉水”,也没有得到快乐。
那么,快乐真的必须“快乐的泉水”吗?怎样才能得到快乐呢?教学《快乐的泉水》这篇课文时,我们除了应该引导学生反思顾自家的命运悲剧,最后还可以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上做些思考。
20210312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一单元每课评课稿(附目录)详细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一单元每课评课稿第一单元1 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评课稿成功之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1.注重诵读指导。
诵读的自然在于各个学习时段安排不同形式的读,读出质量。
初读时要读,指名读,听读,齐读,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正确;理解诗句时要读,默读,落重音读,把停顿读正确,把节奏读正确;吟诵时要读,配乐读,看图诵读,把诗意读出来,把情感读出来。
2.图文结合,读中理解诗意,悟出诗情。
图文结合讲求自然,切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需要帮助时引导学生看看图,在部分学生关注时一起分享“成果”来看看图学一学;感受诗情讲求自然,诗人有诗人的情,读者有读者的情,时空不同,老少有异,只要个性的理解来自于对诗意的正确把握,来源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一切情皆可融入那明艳的“暮春扑蝶图”中。
不足之处:在朗读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
今后应该多联系生活,谈体会和感悟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感情朗读,多多培养学生的感情朗读古诗的能力。
田园四时杂兴评课稿成功之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老师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扫清字词障碍。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掌握生字词,能够读通课文,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对整首诗歌有个整体感知,初步体会田园生活的美好。
二、研读品味,理解诗情。
这一教学环节是这节课的主体,通过理解词语,初步感知古诗内容,探究诗意,了解诗情,步步深入,层层理解,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及诗题,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感悟。
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抓住文中的字眼,理解整首诗的诗意。
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在此基础上,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对比阅读,拓展延伸本课选取了《四时田园杂兴》“春日”组和本课的“夏日组”对比阅读,通过对比阅读,既容易让学生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又拓展了学生的类文阅读,可谓一举两得,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不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一单元每课评课稿第一单元1 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古诗词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一课所编排的内容是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三首诗词组成。
这三首诗词都是描绘农村生活景象的,但描写的景象各有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各有差异。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农村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重点,老师做到了以下几点:(一)自学为主,方法引路。
老师认为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除了要学会字词句的意思,还要学习学习古诗的方法,为以后的古诗学习做铺垫。
于是,在课堂预设中,老师想大胆“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质疑,协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
然后在交流中巧妙地引导,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在实际的讲课环节中,老师发现学生已经学会了掌握运用注释理解古诗的方法,感到很欣慰。
(二)反复朗读,想象体会意境。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总是给出学生意境,让学生去领会诗歌的意境,在这节课中老师打算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意境并说出意境。
于是,在讲课中老师注重让学生反复读,读后说感受,在小组内交流古诗词的意境,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讲自己的读后感受,小组长汇总,各个小组在汇报交流,在交流中互相补充,学生对古诗词意境体会更深刻,再加上后面的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再次感受诗歌意境,理解得更透彻。
二、成功之处这节课老师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一)教给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老师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能运用已知的方法去学习别的诗歌。
(二)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古诗词,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古诗词的意思,并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其他学生来回答,老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
三、不足之处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没有参与到小组讨论,说明上课没有照顾到个别学生,以后会多鼓励这样的学生。
其次,学生上课中的精彩发言没有及时给予个性表扬,只是运用“很好”这个公式话的语言来应对,这点以后也要改正。
再次,没有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这三首诗词,下次应注意。
最后,整节课没有涉及写的环节,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好的句子处用语言来扩写,来体会古诗词的精妙特点。
四、改进措施如果老师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老师会这样做——首先启发谈话:你们觉得农村生活怎么样呢?你是否羡慕城市的繁华生活?你是否想离开城市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学生回答,接着老师引出课题,看古代的诗人、词人是怎么看待农村生活的,进入课题。
在初读感知后,让学生谈谈读完古诗词的体会,结合课本词语注释,让学生小组学习古诗词,在小组内谈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并找小组代表进行表述诗歌内容。
所有诗歌都学完之后再进行比较阅读,看同样是写农村生活,诗人的写法和表达有什么区别,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
最后拓展描写农村的诗句,让学生进行积累,为以后的内容积累诗歌打下基础。
2 乡下人家《乡下人家》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作者陈醉云先生用细腻、优美的笔触向老师们描绘出了一幅充满温馨的田园风光的画卷。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赞扬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老师取得了以下效果:1.抓住一条主线。
这篇课文结构清晰,语言朴实自然,读起来有清风拂面之感,这篇文字没有较难理解的词句。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来进行教学。
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
2.多种形式朗读。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指名读、教师范读、小组轮读、齐读等多种形式,通过朗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在理解课文第4自然段时,从“游戏”中感受到鸭子们生活得很自由很快乐;从“从不吃惊”中知道了这种自由、轻松、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
4.启发想象。
城里的孩子没有见过郁郁葱葱的瓜架,也没亲自到过乡间田园,因此,老师借助多媒体展示乡村独特的风景,并启发谈话:如果你来到这里,最想做的是什么?乡下人家在这里都做些什么?二、成功之处品读感悟贯串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指名读、评读、抓住重点词感悟读、齐读、引读等方式交错使用,最后配乐读。
这样不同层次的读,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提高了朗读能力。
三、不足之处整堂课下来也有不足之处,如:自己对课前的教学辅助工具准备检查得不够充分;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超出了自己的预想,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不能灵活应对,心理素质还需锻炼。
四、改进措施如果老师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老师会这样做:安排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先自读,边读边画边写体会;然后抓住重点词感悟读、齐读、引读等方式交错使用;最后欣赏读、配阅读,把读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的理解。
3 天窗《天窗》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课是抒情散文,描述了乡下孩子通过屋顶上的小小的天窗产生的丰富联想,天窗就成了孩子们雨天和夜晚唯一的慰藉。
表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
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理解第8、9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重点,老师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情境导入,走进文本。
在教学时,老师首先设置了一个情境,假设老师们在一个封闭的房子里,只有屋顶有一个方形的玻璃窗,你会想到什么?会做什么呢?同学们跟着这个问题发挥自己的想象,然后接着老师们今天跟随茅盾爷爷一起看看,他在这样的环境里都做了什么?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
(二)反复朗读深入文本,发挥想象理解句子。
对文章的重点句子,老师让学生围绕这个重点句子的上下文,反复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的思维相接,再根据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闪电的形状,云朵的变幻多端等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理解了小小的天窗是雨天和夜晚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借着这个天窗,作者展开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学生也跟着作者进行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就自然理解了文章的重点句子。
二、成功之处这节课老师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一)教给了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即如何理解重点句子,要想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就得从这个句子的上下文入手,所以联系上下文这个解题方法应当早些掌握。
(二)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这篇文章老师们跟着作者进行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在文章开头,老师也让学生发挥了想象力,在课下还布置了让学生运用想象力写作的作业。
三、不足之处(一)个别想象力不好的学生理解不了文本,没有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面对这样的学生没有照顾到,下次应重点点拨这样的学生。
(二)对写作手法指导不多,下次应在讲解课文的同时,照顾到写作技巧的渗透。
四、改进措施如果让老师重新上这节课,导入老师还会设置情境,让学生先想象,再进入文本。
在讲解课文时,老师要少说一些,让学生多说一些,老师会精心设置问题:①天窗的由来。
②为什么下雨时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③为什么夜晚时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④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明好在哪里。
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深入了解文本,并理解文章的重点句子,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总结全文。
4*三月桃花水《三月桃花水》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
课文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美得让人沉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理解课文的意境,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在层层推进的想象中感受语言美的熏陶。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重点,老师做到了以下几点:(一)图片导入,欣赏美景。
在教学时,老师首先让学生欣赏了一组江南水乡的春水美景图,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让学生对江南的春天充满向往之情,然后导入课文,让学生通过作者的语言来欣赏江南春水的美妙。
(二)反复朗读,体会美景。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不仅文字优美,意境清丽,而且文章结构精巧,前后文之间有问有答,各个段落在错落中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非常适合学生朗读,因此老师让学生反复朗读,第一遍朗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通过朗读让学生找到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第二遍朗读体会文章的情境美,边读边欣赏江南春水图,让学生通过文字和图片结合的方式,体会文章的情境美;第三遍朗读边读边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美,作者写得这么美,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呢,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春水、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第四遍体会文章的结构美,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构思的结构美。
二、成功之处这节课老师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一)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好地进入文本的阅读。
(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了文章的语言美、情境美、情感美、结构美,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也会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体会了文章中所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运用。
三、不足之处(一)有的学生只是跟随朗读,自己没有达到老师要求的,每一遍朗读体会的地方没有体会到,主要是学生没有用心读,老师没有及时发现,下次应该关注这些学生。
(二)全文重在朗读,没有涉及写,应该让学生按照课文的形式再仿写一段,这样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改进措施下次再上这节课,导入老师还会延用这节课的导入,先运用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春水美景图,让学生先由图片感受江南春水的美好,进而进入文本,通过语言来感受江南水乡的春水的美丽。
然后运用朗读和仿写相结合的方法学习课文,先让学生朗读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并能说出好在哪里,然后让学生动笔仿照作者的句子,自己发挥想象再仿写一句,既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又能锻炼学生的仿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