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感悟自然瓦尔登湖教师用书粤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瓦尔登湖(节选)
本课话题——诗意地生活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而瓦尔登湖更为出奇,甚至站在同一点上,湖水也忽蓝忽绿。俯仰于天地之间,它同时兼备了两种颜色。从山顶看去,它呈现蓝天的色彩,走近湖边,看到岸边细沙浅水处,水泛着黄澄澄的水波;再远一点,呈现淡绿,愈远色泽愈深,最后水波荡漾呈现一色的黛绿。
面对自然万物,置身尘嚣之中,请看:有人陶醉在“人定胜天”的论调之中,有人在百无聊赖地苟生。可是,当你读一读梭罗的美妙文字,感受一下瓦尔登湖的美丽,融身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妙境界之中时,你是否还会如此呢?只见湖水清澈纯净,清可见底;又见梭罗身处美景,悠然自得,既无尘世杂音扰耳,又无世俗杂念烦心,他将自己的一颗真心融于自然,自然滋润他的心灵,平静、自在而坦然。所以,在自然面前,不要以“主人”自居,让我们用真心对待自然,让自己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瓦尔登湖”畔吧!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蓦然回首,生命微笑
读书破万卷的杜甫,选择了诗意的生活,于是便让汗青里多了一位诗中圣哲。纵然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凄苦;纵然是“老病有孤舟”、“凭轩涕泗流”的悲凉;纵然是“卷我屋上三重茅”、“高者挂罥长林梢”的窘境;少陵亦不改己志,用一支如椽巨笔,还原了历史本相与民生疾苦,一只小船,一席凉被,让杜甫探索到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人,当诗意地栖居。
——海德格尔遵照道德准则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在世界上我们只活一次,所以应该爱惜光阴。必须过真实的生活,过有价值的生活。
——巴甫洛夫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
——斯大林为了在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
——罗丹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深邃.(suì) 俯瞰.(kàn) 糅.
进(róu) 凿.冰(záo) 黛.绿(dài) 渲.
染(xuàn ) 霓.虹(ní) 撵.走(niǎn) 终年不涸.
(hé) 寒光熠.熠(yì) 一泓.
湖水(hónɡ) 2.多音字
(1)语境辨析法
①我收集的材料散.(sàn)失了,散.
(sǎn)文没法写了。 ②他朝.(zhāo)气蓬勃地朝.
(cháo)前走。 (2)组词辨析法
泊⎩⎪⎨⎪⎧(bó)漂泊(pō)湖泊 铺⎩⎪⎨⎪⎧(pū)铺就(pù)床铺 发⎩⎪⎨⎪⎧(fā)蒸发(fà)间不容发
澄⎩
⎪⎨⎪⎧(chénɡ)澄澈(dènɡ)澄沙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xī(嬉)戏笑xīxī(嘻)(嘻)⎩⎪⎨⎪⎧轻tiāo(佻)远tiào(眺)⎩⎪⎨⎪⎧清chè(澈)车zhé(辙)chè(撤)消
⎩⎪⎨⎪⎧清xī(晰) xī(蜥)蜴xīxī (淅)(淅)沥沥⎩⎪⎨⎪⎧深suì (邃)suì(隧)道 suì (燧)石⎩⎪⎨⎪⎧xuàn (渲)染xuān (喧)闹xuān (宣)泄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领略·领悟 都有“了解、领会”的意思。在对事物认识程度上有所不同。
“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领悟”指领会、理解,认识较深。
(1)喜爱菊花与红叶的市民游客,不妨在这个周末,带上家人朋友,到共青森林公园去,共赏菊花与红叶,共同领略(领悟/领略)别样的秋韵。
(2)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曾说过,戏曲要带给观众艺术享受,还要观照现实和启迪思
想,让观众通过戏曲领悟(领悟/领略)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正气。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 在小区当过保安的王某对小区里每个监控摄像头的分布了如指掌
....,他明白乘坐电梯上楼,必然会被拍下,因此每次作案他都选择在深夜时爬楼梯。(√)
理由:“了如指掌”比喻对情况十分明白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2.虽然早已时过境迁,但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里陈列的种种有力证据还是让当年日本
军国主义分子犯下的罪行历历可数
....。(×)
理由:“历历可数”形容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地数出来,多用于褒义的语境中。句中系贬义语境,因此错误。
[常识·速览]
[识作者]
瓦尔登湖畔的漫游者——亨利·梭罗
亨利·梭罗(1817—1862),美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诗人、哲学家、改革家、自然主义者。梭罗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62年病逝于康科德城,年仅45岁。著有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前者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后者被认为是历史上改变世界的16本书之一。
[探背景]
1845年,28岁的梭罗抛开尘世生活的羁绊,放弃了繁华的城市生活,在人迹罕至的瓦尔登湖畔的丛林中建造木屋,自耕自食,在那里生活、阅读、倾听,种豆、生火、做饭,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田园。他认为人类只有过简单淳朴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原始平淡的自然生活,适宜人们在其中进行观察、思考和写作。他想以此来证明,人可以生活得更简朴、更从容,不必为追求物质文明的发达而放弃人为万物之灵的崇高地位。《瓦尔登湖》便是他闲云野鹤般离群索居的生活的真实描写,充满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一个先觉者的超人智慧。
[整体·感知]
作者通过细腻描写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山色,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不同寻常的丰富感受和与大自然亲近的天性,梭罗以他古老的生活方式告诉世人,将自己融于自然,自己的心灵就会像美丽的瓦尔登湖一样,生活得平静、自在、坦然、简单而又不苍白。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①颜色奇幻②清澈洁净
[文本·层析]
一、阅读第1~3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章第1段的“ 瓦尔登湖风光秀丽,但并不雄奇,不足称道。偶尔一去之人、没有隐居湖畔的人未必能领略到它的魅力”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句话欲扬先抑,为下文细腻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做铺垫。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心跟瓦尔登湖已融为一体,才挖掘到瓦尔登湖一般人所不能领略的魅力。
2.本文写作的中心对象是瓦尔登湖,但作者在第2段开头却写了康科德所有的湖泊,是不是没有抓住重点?
【答案】这样写不是节外生枝,而是匠心独运:第2段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从不同视角写康科德所有湖泊的颜色,为后文写瓦尔登湖“更为出奇”做衬托。
3.第3段从哪些角度描写湖水颜色的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