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小时候,每到中秋赏月时,大人就会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我总是仰着头,凝神寻找月宫中嫦娥怀抱玉兔的影子;还时常夜半起身,偷听吴刚砍伐桂树的咚咚声。我似乎看见了嫦娥袅娜的身影,也似乎听见了吴刚伐树声,许多年来,一直很向往月宫中的嫦娥,总想有朝一日能真的到月宫中,一睹嫦娥的仙姿芳颜。

后来啊,常见有情人之间互相赠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起先并不懂什么意思,只是听了心里装满了感动。总在猜想,婵娟是不是一个如嫦娥般美妙的仙子?后来才知道,婵娟指的是月亮。是谁能有这样奇特的想象,把月亮比喻成婵娟?除了李白,怕只有苏轼了,就因苏轼这阙《水调歌头》,我便喜欢上了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有情人之间的一种愿望,也是一种祝福。万物皆有情,人因有情而爱,因爱而生暖,情暖才会有三生轮回。红尘滚滚,浊浪滔滔,许多人明知红尘多困扰,仍义无返顾投入其中,皆因放不下一个情字。

人们都说神仙好,神仙乐逍遥,如此为什么还会有九天仙女思凡?因为红尘有爱,人间因有情而可爱。千年前的一个中秋夜,一代大文豪苏轼,把酒对天问月,见月思念弟弟子由。他和弟弟皆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谪流放,苏澈被贬济南,他被贬杭州。自外放以来,他与弟弟整整五年没能相见,因此他请调山东密州,以靠近苏澈,方便见面共叙人伦。然而,密州、济南路途并不遥远,可他们因各自忙于政务,仍不得相见。近在咫尺,却形同天涯,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与辛酸啊。

苏轼政治失意,几番遭贬谪,他已厌倦了官场,只想过一剪清宁闲逸的出世生活。他举杯问青天:这明月是从几时开始有的?从明月诞生到现在,已经是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今夕月宫是什么日子?他想,月宫的今日一定是个好日子,否则今夜的月亮,怎么会如此圆,如此明亮?因为月亮的皎洁圆润,让人心生向往,他很想像嫦娥那样,乘着风的翅膀,飞向月宫,却又害怕自己忍受不了月宫的寒冷与寂寞,不敢前去。

唐朝的李商隐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吃得长生不老之药,虽然为逍遥的广寒仙子,可成年累月陪伴她的只有那只玉兔,还有吴刚砍伐桂树的咚咚声。没有人间的暖和爱,即便长生不老又有何意义?想到此,苏轼在出世和入世的纠结彷徨中,最终选择了入世。因此他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在皎洁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随

人舞动,天上虽然有琼楼玉宇,怎比得人间的幸福美好?

苏子的浪漫和幻想,让他暂时脱离了令人烦恼的人间,然而,现实终究是现实,对人生的热爱,让他亲手抹去这种虚无的画景。

词的下阕由中秋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阁楼,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在房间里失眠的人身上。月圆而人不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自己和弟弟手足情深,皆仕途失意,被贬谪外放,而自己在这些年里,失去了情投意合的恩爱伴侣、结发妻子王弗,又失去了相濡以沫的续配妻子王闰之。因生活的困顿窘迫,很多姬妾,皆远离自己而去,只有王朝云一人,始终不离不弃。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这样一个举家团圆的日子里,想起坎坷的人生,怎能不心生凄凉?在这世间,情牵自己的亲情,除了子女,就只剩下胞弟子由一人了,而兄弟皆因事务繁忙,几年不能相见,怎能不思念牵肠?

这样的思念一直牵绕在苏轼心中好多时,只不过这恼人的圆月,趁他酒醉之后,又撩拨起他经年的情思。他忍不住埋怨明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啊明月,你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后才圆呢?他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烦恼,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不幸分离人的无限同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他质问明月,发泄了佳节思亲的情感后,随即理智战胜了情感,转笔宽慰自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世间的悲欢离合,与月亮的阴晴圆缺,都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此句流露出词人参悟透人生哲理的洒脱和旷达,也是词人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慨叹,其中包含了人生的无数痛苦与欢乐。

逝去的人,终究已逝去,可活着的人,还要好好地活着。活着的人,只有在心里为逝去的亲人留一席位置,别人无可替代,无可比拟。亲情的温暖是人活下去的勇气,尤其是身处逆境的人,更需要亲情的温暖。苏轼和苏澈两兄弟,皆处人生逆境,他们需要彼此的亲情来互相温暖。然而,人生总是这样残酷,你越需要的东西,偏偏就是不让你顺利得到。你越是在困扰中纠结,越是会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只有在痛苦中磨练自己,豁达面对人生种种,才会有机会守得云开见月明。就算没能等到云开见月的那一天,至少已积极面对困难,没有辜负仅有的一次人生。

现实的无奈,让苏轼只能选择,让明月遥寄自己对亲人的一番深情,希望弟弟他永远地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让明月寄托自己的千里相思,至少减少了不能团聚的遗憾。因而他由衷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寄托与祝福。

人生就是一场萍聚,每个人一生,都要面临无数次的相遇与离别。人生没有不散的筵席,许多生命中重要的人,不忍离别,却又不得不离别。我们无法挣脱世间的籓篱,只有将深厚的情感,浓浓的相思,寄托给明月,请明月遥寄我们的千里相思。

那个被思念的人,一定收到了这份浓郁的情,因为我们共享同一轮圆月,共听同一首歌《明月千里寄相思》。嫦娥早就把这份相思,洒在我们彼此的心里,只待月亮升起时,歌声便会响起,歌声响起时,请你我于心中遥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课文《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课文《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课文《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苏轼的思亲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读题,理解题意。 2、简介苏轼。 3、基础性诊断练习,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苏轼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诊断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检查,进行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认读生词。 (2)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交流,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交待了苏轼创作的原因。 (2)中秋节,各家团圆,而苏轼却“独在异乡为异客”,你还联想到什么诗句? (3)苏轼与弟弟感情如何?你从哪个词看出的? 3、指导朗读 (二)学习4-5自然段。 1、诗人为什么睡不着? 2、诗人为什么埋怨月亮?从那些词看出他的思亲之情? (1)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2)讨论交流,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苏轼并未陷于怅恨之中,很快解脱,他转念又想到了什么?从哪看出他的豁达大度、热爱人生、积极向上?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读诗句,用第五段中的.句子理解诗句。 2、介绍古典诗词及《水调歌头》。 3、听课文录音。练习朗读。 四、总结课文,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热门】《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其实文的用意应该是让学生更易理解、掌握诗(词)的含义,只是现成的文字对诗(词)句的描述,往往对学生来说会先入为主地理解诗句意思,反而少了一些想象。在这一课中,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我在设计教案时加入听歌、看图想象的环节。 在开学之初,正好是中秋节前夕,我给学生抄了苏轼的《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简单讲解后让学生熟读、背诵,有条件的可以借《但愿人长久》的歌曲听听,最好会唱。 上课时以歌曲《但愿人长久》导入,因为前面好多学生唱过这首歌,所以听到曲子后,学生的情绪很高涨,可以说是开了个好头。然后以“这首词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创作这首词”,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找出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3个词语,我说,“苏轼的感情变化是本文的一条主线,请同学们找出描写苏轼感情变化的词语。”学生找出这3个词语以后,顺势而问“苏轼为何心绪不宁?又为何会埋怨?为什么苏轼后来又得到了宽慰?”让学生结合当时的背景资料自学课文,小组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水到渠成。最后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顺势拓展延伸,“中秋节就要来了,由于工作的忙碌,很多人不能回家团圆,让我们共同祝愿他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还想把这句话送给谁?”最后又以师生共唱歌曲结束。 课上完后,感觉课堂上师生对苏轼的情感把握得较好,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2 正值“梅子金黄杏子肥”的季节,我有幸走进优雅古朴的石屏小学。第一次走进校园,感觉异常的安静,整洁,让我不忍打破这份宁静。因为,和谐的校园环境也是情境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今天,可能是因为要上课了,心里不免有点紧张,于是也就顾不上欣赏校园的花草树木,小桥流水。 上完四年级上册的文包词《但愿人长久》,自我感觉很失败,原本预设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仔细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钻研教材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这是一篇文包词的课文,是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水调歌头》这首词的创作经过,所以我在进行教学预设时,只关注了文本中现有的情感主线,即心绪不宁,埋怨,宽慰,而忽略了文本中没有的,却又有必要让孩子了解的,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有语文味,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文化积淀。 比如,课文开头的“古时候”,我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其实这就是宋代,再比如,文中所说的“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其实是苏轼自己主动要求去做官的,为的就是和弟弟苏辙靠得近些……所有这些,其实与文章的中心“思念”,是一体的,如果能做到这些,能让孩子更透彻地了解整个诗词的创作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记忆这首词。 其次,教学预设时“备学生”不够。也许是好长时间没有走出去接班上课了,所以在进行教学预设时,似乎根本就没有考虑学生的因素。每个学生都是存在差异的,而我却忽略了这一点,,所以导致课堂好几次几乎“冷场”,那些突发状况都是我没有提前预想到的,所以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篇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小时候,每到中秋赏月时,大人就会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我总是仰着头,凝神寻找月宫中嫦娥怀抱玉兔的影子;还时常夜半起身,偷听吴刚砍伐桂树的咚咚声。我似乎看见了嫦娥袅娜的身影,也似乎听见了吴刚伐树声,许多年来,一直很向往月宫中的嫦娥,总想有朝一日能真的到月宫中,一睹嫦娥的仙姿芳颜。 后来啊,常见有情人之间互相赠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起先并不懂什么意思,只是听了心里装满了感动。总在猜想,婵娟是不是一个如嫦娥般美妙的仙子?后来才知道,婵娟指的是月亮。是谁能有这样奇特的想象,把月亮比喻成婵娟?除了李白,怕只有苏轼了,就因苏轼这阙《水调歌头》,我便喜欢上了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有情人之间的一种愿望,也是一种祝福。万物皆有情,人因有情而爱,因爱而生暖,情暖才会有三生轮回。红尘滚滚,浊浪滔滔,许多人明知红尘多困扰,仍义无返顾投入其中,皆因放不下一个情字。

人们都说神仙好,神仙乐逍遥,如此为什么还会有九天仙女思凡?因为红尘有爱,人间因有情而可爱。千年前的一个中秋夜,一代大文豪苏轼,把酒对天问月,见月思念弟弟子由。他和弟弟皆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谪流放,苏澈被贬济南,他被贬杭州。自外放以来,他与弟弟整整五年没能相见,因此他请调山东密州,以靠近苏澈,方便见面共叙人伦。然而,密州、济南路途并不遥远,可他们因各自忙于政务,仍不得相见。近在咫尺,却形同天涯,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与辛酸啊。 苏轼政治失意,几番遭贬谪,他已厌倦了官场,只想过一剪清宁闲逸的出世生活。他举杯问青天:这明月是从几时开始有的?从明月诞生到现在,已经是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今夕月宫是什么日子?他想,月宫的今日一定是个好日子,否则今夜的月亮,怎么会如此圆,如此明亮?因为月亮的皎洁圆润,让人心生向往,他很想像嫦娥那样,乘着风的翅膀,飞向月宫,却又害怕自己忍受不了月宫的寒冷与寂寞,不敢前去。 唐朝的李商隐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吃得长生不老之药,虽然为逍遥的广寒仙子,可成年累月陪伴她的只有那只玉兔,还有吴刚砍伐桂树的咚咚声。没有人间的暖和爱,即便长生不老又有何意义?想到此,苏轼在出世和入世的纠结彷徨中,最终选择了入世。因此他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在皎洁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随 人舞动,天上虽然有琼楼玉宇,怎比得人间的幸福美好?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译文]但愿人世间离别的亲人都青春永在,虽然彼此相隔遥远,却在同一轮明月之下共祝平安。 [出典]苏轼《水调歌头》注: 1、《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g é),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注释】(1)把酒:端起酒杯。(2)宫阙:宫殿。(3)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所以作者有此一问。(4)乘风归去:驾着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5)琼楼玉宇:形容瑰丽堂皇的建筑物。这里指月中宫殿。(6)不胜:忍受不住。(7)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

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8)朱阁:朱红色的楼阁。(9)绮户:刻有纹饰门窗。(10)照无眠:照着有心事的睡不着的人。(11)婵娟: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明月。(12)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13)丙辰: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14)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15)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16)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1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把,握着。(18)起舞弄清影:在月下起舞,身影摇曳。(1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照进雕花的窗户,照到不眠的人。绮户,装饰着花纹或图案的窗户。(20)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对人间有什么遗憾,为什么总是在人离别之时圆呢?(2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人们都能身体康健,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同沐浴在同样的月光中。婵娟,指月亮。 3、译文:明月从何时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课文的重点显然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 如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呢?本教学将根据“文包诗”类课文特点,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典词的意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教法:启发式读悟结合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欣赏 教具准备: 1、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 2、课件 3、相关资料图片 4、要求学生查找苏轼的资料,了解我国中秋节的习俗 5、搜集思念家乡的诗歌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怎样度过的?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来,我们会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才上心头,却下眉头,许多写月的诗词作品都表达了这种情愫。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所学过的有关描写月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诗词《水调歌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文 出示诗歌《水调歌头》,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朗读,纠正学生读音。(阙,琼,绮)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想象丰富,语言凝练,情感深刻,意境深邃,同学们在学习理解上遇到了较大的困难。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但愿人长久》,仔细阅读这篇文包诗结构的作品,就能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 三、精读诗文 读了课文,你感受和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绪?(埋怨、宽慰)

读《但愿人长久》课文有感

读《但愿人长久》课文有感 《但愿人长久》是大家都熟悉的一首词,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但愿人长久》课文有感,仅供参考。 读《但愿人长久》课文有感一 最近,我学习了课文《但愿人长久》。苏轼在月圆之夜想念自己的弟弟苏辙,写下了著名的词《水调歌头》。在这首诗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于思念亲人,我有很深的体会。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在苏州上班,我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那时候我才四五岁,每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就会整天抱着妈妈的一件裙子,连上幼儿园都抱着,好象这样的话妈妈就还在我身边一样。 有一次妈妈去上班了,我很想哭可又被我给忍住了,一直到上楼睡觉的时候才关起门来哭,哭着哭着瞅着了。等我醒来后,发现爷爷奶妈和姐姐都围在我旁边,姐姐问我是不是想妈妈了,我说:“不是,我在幼儿园被人家打了。”唉,这是我第一次说谎话,可是如果不说谎话还说真的吧?我有些害羞。 我有过一次很危险的经历,差点走丢了。那一次,我的妈妈离开家去上班了,好象是上午走的。在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我

对爷爷奶奶说要玩捉迷藏,然后我就跑了,还大喊:“爷爷奶奶不要跟来!”爷爷问我去哪里,我就说要去找妈妈。在大街上我遇到了两个陌生女人,她们问我:“小朋友,你找谁?”我说要找妈妈。她们说:“我们来帮你找妈妈好吗?”我点了点头,就跟着她们走了。 爷爷到处找我都找不到,他吓坏了,打了110。pol.ice叔叔把全城的路出口全部封闭了,拉响了警笛,就这样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找到我。多亏了pol.ice叔叔,不是他们,我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可是,那时候的我什么也不懂,一心要找到妈妈,现在我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了。 我想我的同学们还有许多不能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的,他们和我思念爸爸妈妈一样,和苏轼思念弟弟一样,盼望着能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我的这个愿望能实现吗? 读《但愿人长久》课文有感二 最近因教学《但愿人长久》课文的需要,又重新研读苏轼《水调歌头》一词,这首词中词人与明月对话,对话中饱含着人生哲理。它意境豪放,情怀旷达,苏轼那丰富的想象力和行云流水般的语言风格,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苏轼、辛弃疾成为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杰出代表。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一、教学提示: (一)课型为阅读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二)基本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其它2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 !词语。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了解课文背景 1、师: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中秋节就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历史上流传着许多着名的诗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一一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苏轼《水调歌头》这首着名的中秋词的写作经过。 出示:《水调歌头》苏轼像 2、师: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宋代着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和弟弟苏辙、父亲苏洵都非常有才华,被人们称为“三苏”。他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水调歌头》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题目《但愿人长久》取自诗歌中的一 句。

出示:示范读... 3、先轻声把这几句诗读一读,注意红字的读音。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 4、读好了吗?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注意句子的停顿。好,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课件出现停顿符号) 板块二:初读诗文 1、这首诗是怎么写出来的?诗又是什么意思呢?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出示这些生字词你能卖准吗?心其宁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哦!请跟我读。 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多音字辙,要屈指它读好,请跟我读。“埋”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 m d ”,可以组成“埋伏” “埋藏”等。 出示埋怨埋伏埋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字词和诗句读好了,你能把课文也读好吗?请6位同学分自然段读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现场教师进行检查] 课文的1-3段讲了苏轼创作这首词的原因,4-6段描绘了词的意境。 板块三:精读1-3自然段 课件出示图片---------------------------------------------------------- 师: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 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苏轼为什么会这样思念弟弟 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划出苏轼和弟弟苏辙形容感情深厚的课件出示: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 1词语。 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小时候,每到中秋赏月时,大人就会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我总是仰着头,凝神寻找月宫中嫦娥怀抱玉兔的影子;还时常夜半起身,偷听吴刚砍伐桂树的咚咚声。我似乎看见了嫦娥袅娜的身影,也似乎听见了吴刚伐树声,许多年来,一直很向往月宫中的嫦娥,总想有朝一日能真的到月宫中,一睹嫦娥的仙姿芳颜。 后来啊,常见有情人之间互相赠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起先并不懂什么意思,只是听了心里装满了感动。总在猜想,婵娟是不是一个如嫦娥般美妙的仙子?后来才知道,婵娟指的是月亮。是谁能有这样奇特的想象,把月亮比喻成婵娟?除了李白,怕只有苏轼了,就因苏轼这阙《水调歌头》,我便喜欢上了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有情人之间的一种愿望,也是一种祝福。万物皆有情,人因有情而爱,因爱而生暖,情暖才会有三生轮回。红尘滚滚,浊浪滔滔,许多人明知红尘多困扰,仍义无返顾投入其中,皆因放不下一个情字。 人们都说神仙好,神仙乐逍遥,如此为什么还会有九天仙女思凡?因为红尘有爱,人间因有情而可爱。千年前的一个中秋夜,一代大文豪苏轼,把酒对天问月,见月思念弟弟子由。他和弟弟皆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谪流放,苏澈被贬济南,他被贬杭州。自外放以来,他与弟弟整整五年没能相见,因此他请调山东密州,以靠近苏澈,方便见面共叙人伦。然而,密州、济南路途并不遥远,可他们因各自忙于政务,仍不得相见。近在咫尺,却形同天涯,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与辛酸啊。 苏轼政治失意,几番遭贬谪,他已厌倦了官场,只想过一剪清宁闲逸的出世生活。他举杯问青天:这明月是从几时开始有的?从明月诞生到现在,已经是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今夕月宫是什么日子?他想,月宫的今日一定是个好日子,否则今夜的月亮,怎么会如此圆,如此明亮?因为月亮的皎洁圆润,让人心生向往,他很想像嫦娥那样,乘着风的翅膀,飞向月宫,却又害怕自己忍受不了月宫的寒冷与寂寞,不敢前去。 唐朝的李商隐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吃得长生不老之药,虽然为逍遥的广寒仙子,可成年累月陪伴她的只有那只玉兔,还有吴刚砍伐桂树的咚咚声。没有人间的暖和爱,即便长生不老又有何意义?想到此,苏轼在出世和入世的纠结彷徨中,最终选择了入世。因此他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在皎洁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随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精品教案

2 但愿人长久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写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课文用词丰富传神,意境深远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再来看本课的体裁,是一篇文包诗,编者独具匠心把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改编成了浅显的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小故事。本文构思奇妙,全文紧扣“思念”,转而“埋怨”,进而“转念”,最后“宽慰”,以一条清晰的情感线索串连起苏轼撰写《明月几时有》这一名篇的心理背景。更把叙述的重点落在思念弟弟的有感而发上,无论是前半部分的介绍,还是后半部分苏轼的心灵独白,以及最后词的撷要呈现,都显得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而有关这首词其他所要表现的、反映的,都简去、略去。这样删减的用意,就是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情感、价值观的可接受度出发,顺承他们的心理知识结构,以使《明月几时有》这样的名篇在这一年龄段得到更好的诠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 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 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 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 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A 月亮 B姻缘2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 A、月亮 B、姻缘 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 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 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 A、乌 B、巫 C、肖 D、萧 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 A、男角 B、女角 15.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辄、埋”等 3个生字,会写“管、尝”等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5、6自然 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词。 2、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出中秋的有来。 2、谈话:中秋节即月圆人团圆,因此古代的文人骚客都喜欢用月 亮来寄托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例如《静月思》(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个大诗人在中秋月圆之夜思念弟弟而写下的一首歌。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标注自然段,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找出表现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并找出原因。 2、检查: (1)生字注音组词; (2)教师正音领读; (3)生字描红,指导书写; (4)分组朗读课文; (5)回答问题: a:心绪不宁——思念弟弟 b:埋怨——-月圆人不圆 c:宽慰——此事古难全 3、抄写诗词:《水调歌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播放音乐《水调歌头》勾起回忆。 二.部分理解,感悟文本 1、师引读第1段:故时候……派往密州去做官。这一段告诉了我 们些什么呢?(时间、地点、人物、身份)

第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些信息,有时间、地点、人物,那发生了什么事呢?(他在中秋月圆之夜思念弟弟,并写下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上节课读了全文,我们找出他的心情发生了三次变化,分别是怎样的呢(板书),导致他发生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按照这条心理变化线去细细探究一下。 2、最先开始苏轼的心理是怎样的? (1)理解“心绪不宁” (2)为什么会心绪不宁?指名读第2段,结合语境理解苏轼中秋更加思念弟弟 3、中秋佳节,苏轼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可见他与弟弟的 感情怎么样?从哪儿可以证明呢?(让学生独自完成) (1)自读第3段,画出表现苏轼与弟弟感情深厚的句子。 (2)理解词语“情同手足”、“形影不离”并造句。 (3)小时候如此亲密,长大后……,分析“却”“各奔东西” “屈指”“七个年头”。 4、感情如此深厚的兄弟分开了七年,当然思念了,更何况到了一个团聚的佳节——中秋节。别人都在全家团聚欢欢喜喜的过节,吃瓜赏月,在此情景的衬托下,作者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因思念“心绪不宁”。 5、作者“心绪不宁”当然就睡不着了,他眼睁睁地望着“导读第4段”,分析: (1)望着皎洁的圆月,苏轼的心理怎样?

《但愿人长久》歌词释义

《但愿人长久》歌词释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标题】: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体裁】:词 【注释】 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②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③琼楼玉宇:美玉建筑的楼宇,指月中宫殿。 ④不胜:不堪承受。 ⑤弄:赏玩。 ⑥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⑦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⑧共:共赏。 ⑨婵娟:此处指美丽的月光。

【译文】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爱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间!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怅无眠。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赏析】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词上片写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宫。下片写赏月后的体司与希望。词人视月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观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领略人情之爱,达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体现了极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

读但愿人长久课文有感

读但愿人长久课文有感 读《但愿人长久》课文有感一 最近,我学习了课文《但愿人长久》。苏轼在月圆之夜想念自己的弟弟苏辙,写下了著名的词《水调歌头》。在这首诗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于思念亲人,我有很深的体会。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在苏州上班,我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那时候我才四五岁,每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就会整天抱着妈妈的一件裙子,连上幼儿园都抱着,好象这样的话妈妈就还在我身边一样。 有一次妈妈去上班了,我很想哭可又被我给忍住了,一直到上楼睡觉的时候才关起门来哭,哭着哭着瞅着了。等我醒来后,发现爷爷奶妈和姐姐都围在我旁边,姐姐问我是不是想妈妈了,我说:“不是,我在幼儿园被人家打了。”唉,这是我第一次说谎话,可是如果不说谎话还说真的吧?我有些害羞。 我有过一次很危险的经历,差点走丢了。那一次,我的妈妈离开家去上班了,好象是上午走的。在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我对爷爷奶奶说要玩捉迷藏,然后我就跑了,还大喊:“爷爷奶奶不要跟来!”爷爷问我去哪里,我就说要去找妈妈。在大街上我遇到了两个陌生女人,她们问我:“小朋友,你找谁?”我说要找妈妈。她们说:“我们来帮你找妈妈好吗?”我点了点头,就跟着她们走了。 爷爷到处找我都找不到,他吓坏了,打了110。pol.ice叔叔把

全城的路出口全部封闭了,拉响了警笛,就这样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找到我。多亏了pol.ice叔叔,不是他们,我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可是,那时候的我什么也不懂,一心要找到妈妈,现在我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了。 我想我的同学们还有许多不能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的,他们和我思念爸爸妈妈一样,和苏轼思念弟弟一样,盼望着能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我的这个愿望能实现吗? 读《但愿人长久》课文有感二 最近因教学《但愿人长久》课文的需要,又重新研读苏轼《水调歌头》一词,这首词中词人与明月对话,对话中饱含着人生哲理。它意境豪放,情怀旷达,苏轼那丰富的想象力和行云流水般的语言风格,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苏轼、辛弃疾成为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杰出代表。 而与之对应的则是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他们的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豪放与婉约因此也形成了宋代词坛两大主要的文学流派。但我觉得这只是就词论词而言,其实“豪放”、“婉约”除了诗词之外,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也可见到它的影子,人生旅途何尝又不是一种艺术呢? 如果你从艺术层面去审视人生旅程,你就会获得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生活皆艺术,在人生旅程中,一直困扰我们的,到底我们应该是为人豪爽,潇洒自如,还是谦谦君子,柔美婉约?其实无论是豪爽潇洒还是柔弱婉约,它们也不过是一种艺术流派,无所谓孰优孰劣。豪放潇洒是一种威武雄壮,他凭借血脉之中的硬朗踏平了许多前进路

但愿人长久名曲赏析

这首由邓丽君原唱,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的歌词出自苏东坡先生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之一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 “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历来都被推崇备至。《苕溪渔隐丛话》评论是:“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定它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可谓恰如其分。它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一直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本词除具有苏词共有的豪迈之外,还显得飘逸空灵,古典气息呼之欲出。富含道家思想,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运用直接描绘的自然形象,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氛围,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掺进浓厚的哲学意味。通篇咏月,却处处关乎人事,表现出自然社会契合的特点。借明月自喻清高,又用圆月衬托离别。亲人间的欢聚不能强求,当此中秋月圆,则唯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亦足以慰情。作者的世界观并非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因此感人至深。 曲作者是台湾著名音乐创作人梁弘志。150首歌曲的创作,奠定了他在华人流行音乐发展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他的作品中,歌词和音乐的配合是其他创作人极难企及的,他诠释的爱情、友情和人生,特别温柔、真诚、沧桑。像《恰似你的温柔》《请跟我来》《驿动的心》《像我这样的朋友》等等让我们年少时为之落泪,即便今日依然让人心动。

苏轼和谁千里共婵娟

苏轼和谁千里共婵娟 每到中秋,人们往往就会想起苏轼的著名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个人在千里之外共同对着中秋的圆月,把圆月当做铜镜,相互交汇目光。好像当今拿着手机视屏通话。“千里共婵娟”这句话来自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很多人对这首词耳熟能详,许多青少年都很喜欢,甚至背诵得滚瓜烂熟。人们都知道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有人说,千百年来,中秋咏月之作不可胜数,但自从苏轼此词问世后,其他的作品全都黯然失色了。 许多人都以为“千里共婵娟”是写的爱情,不十分清楚苏轼是在和谁“千里共婵娟”。其实,这诗句写的是兄弟亲

情,是苏轼对弟弟苏辙的怀念。人们十分重视苏轼《水调歌头》的诗文,往往忽略了正文之前的标注:“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里“子由”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这个“丙辰”年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东坡中秋节夜晚高兴,喝酒喝到了天亮,想起了弟弟,写了这首词。 苏轼比弟弟苏辙大三岁,小时候两人就黏在一起,长大后患难与共。《宋史·苏辙传》记载:“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公元1061年苏轼去凤翔府担任判官,苏辙送哥哥送到郑州,仍然恋恋不舍,不肯回去。苏辙登上高处,眺望着哥哥的乌纱帽随山坡的起伏而忽隐忽现的情形,顿时生出悲悯和忧伤。 苏轼在杭州3年任期届满后,申请调到山东密州,就是因为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便于兄弟相见。文字狱“乌台诗案”期间,苏轼罹祸,苏辙就学着汉代淳于缇萦救父的典故,愿免一身官职,为兄赎罪,最后同遭惩治,被贬为监筠州盐酒税务。 兄弟两个都当官在外,聚少离多,思念的时候就互相写信,几十年的时间,从来没有间断过。苏轼几乎每到一个任所就给弟弟寄信赠诗,仅以“子由”为题的诗词,诸如《示子由》《别子由》《和子由诗》等,就超过100首。仅中秋节

中秋诗词文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一首明月几时有,让人感怀。每到中秋都会不自觉的吟诵这首中秋佳作。八月十五,月圆,中秋。又是一年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路上的街灯渐次亮起,小区里的高楼也亮起万家灯火,大街上的车水马龙也比往日要少了许多,还在行驶的车辆也似乎都加快了回家的速度。天上的月亮,也更圆了。 中秋节流传千年,始于唐朝,兴于宋朝。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月圆人聚,中秋也成了团圆的期盼。那天上一轮明亮的圆月,千百年来不曾变化,寄托着人们的相思和团圆之情。关于中秋的诗词太多,每一首都是那么的扣人心弦动人心扉,即使后世的人时隔千百年再次阅读时,仍能从那些优美婉转的诗词中和古人心神相交,领悟中秋月圆之美。 关于中秋的故事,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嫦娥奔月了,以至于小时候常常会抬头看那皎洁的月亮,寻找嫦娥的身影。看着月亮上的影子总会兴奋的叫出声,“啊,是嫦娥仙子,还有玉兔。”现在想想,那时候真的是单纯快乐。

中秋的习俗很多,观潮、猜灯谜、赏桂花、玩兔儿爷,每一个习俗都有着厚重的历史,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文化传统。 钱塘江大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每当中秋之际,都会有全国各地的人齐聚钱塘江观潮,其景象之气魄雄浑让人肃然起敬。潮涌之时如千军万马齐来,响天动地。 猜灯谜则充满了智慧的情趣,灯笼上写着各种的谜面待人来解,各种灯谜透露着民间百姓的智慧,出题人和解题人相互过招,欢声笑语在灯笼间回荡。

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 教学要求: ⑴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⑵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⑶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⒈能说出课题的出处。 ⒉能文中那句话揭示了题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⒈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 ⒉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 ⒊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⒉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 ⒊小声再读课文,同座位互相检查。 ⒋指读,把句子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⒈讨论给课文分段。 ⒉简单归纳主要内容。 四、审题指导 ⒈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那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简单理解,不求深入。 ⒉出示《水调歌头》自读。 五、指导写字 耍、躺、隐、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⒈能说出课题的出处。 ⒉能文中那句话揭示了题目。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⒈出示文中词文,学生齐读,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⒉苏轼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此词呢?请同学们自读第2、3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 ⒈细读第2、3自然段。 ⒉苏轼在中秋夜,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理解“心绪不宁”。 ⒊苏轼为什么思念他的弟弟? 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形影不离”“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读出感情. 4.自由读第4自然段,之明说说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师生共同评议点出省略号,引导想象。 5.试着背诵这段话。 6.看图,注意此时苏轼的表情并不生气,为什么?指读第5自然段。 抓住“就像”以词让学生体会到人世间很难十全十美,抓住“但愿”一词,体会并读出苏轼祝愿人们生活愉快的愿望。在紧扣“转念又想”训练朗读,第4、5自然段对比度,在读中理解,加深体会苏轼的丰富情感。 7.在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他会想到什么呢? 8.出示诗词,指读,分别在文中找出表示意思的句子,读中体会祖国古典诗词的优美之处。 三、作业 ⒈背诵4、5、6自然段。 ⒉练习背诵诗词。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 一、说教材 《但愿人长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单元的第2篇课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抒发了苏轼对弟弟的无比思念之情,以及他对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的诚挚祝愿。反映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这篇课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它的写作手法很有特色,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深远意境,有利于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新课标中对三四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等。 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但受年龄限制,学生在揣摩语言和体会作者情感方面的能力仍有限。结合本文特点和4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情感目标:体会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其中,教学重难点是:目标3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指导阅读法,启发诱导法、媒体演示法,拓展延伸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大板块展开。分别是: 板块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让学生齐背李白的《静夜思》。这是一首表现作者思念家乡的诗,从而过度到节日里思念亲人。再让大家回忆每年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激起学生兴趣,引出课文——《但愿人长久》。 板块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扫清阅读障碍,同时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2、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 让学生用钢笔描红,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练一练。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帮助纠正出错字音,了解学生朗读情况。板块3 细读探究,体悟情感 1、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体会苏轼因为思念弟弟的心绪不定之感。 2、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苏轼见到月亮时是什么态度?为什么要埋怨月亮呢? 3、指名回答,并说说苏轼只埋怨了这一句吗?还省略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 4、苏轼还想到了什么?又是什么态度?为什么呢?使学生理解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实难十全十美,苏轼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5、学生再读56自然段,体会苏轼的感情。 6、让学生读读五行词,思考其意思,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解释的句子。 7、小组探究:联系上文,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板块4 赏读积累,拓展延伸 1、以多媒体出示完整的《水调歌头》,教师范读,学生诵读。 2、多媒体播放王菲歌曲《明月几时有》,加深学生对课文印象,缓解学生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