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主要技术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主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e3a683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c.png)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主要技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主要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简称mAb)是一种特殊的抗体,它们可以特异性地识别抗原,并且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它们已经在临床治疗和诊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一、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是将一种特定的抗原分子和一种抗原特异性的抗体分子连接起来,从而产生一种特定的单克隆抗体。
这种联合物可以由一种具有抗原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分子或多克隆抗体分子所表示。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选择抗原;制备抗原;选择和培养单克隆抗体产生细胞;制备和纯化单克隆抗体。
1、选择抗原在进行单克隆抗体制备时,首先必须选择一种特定的抗原,以便于产生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常用的抗原来源有蛋白质、多肽、核酸、糖蛋白和合成化学物质。
2、制备抗原根据所选用的抗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制备。
例如,蛋白质通常可以采用蛋白质表达或免疫原制备方法;多肽可以采用合成方法或者从天然蛋白质中分离出来;核酸可以采用合成方法或者从样品中分离出来;糖蛋白可以采用表达方法或者从天然蛋白质中分离出来;而合成化学物质可以直接合成。
3、选择和培养单克隆抗体产生细胞在单克隆抗体制备中,必须使用能够产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产生细胞。
目前常用的单克隆抗体产生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流感株融合细胞。
在这些产生细胞中,B细胞是最常用的,因为它能够快速、有效地产生大量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4、制备和纯化单克隆抗体当B细胞产生了足够数量的单克隆抗体之后,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制备和纯化出来。
常用的方法包括浸出法、寡核苷酸酶切法、蛋白酶浸出法、杂交法和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得到高度纯化的单克隆抗体。
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优势单克隆抗体制备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方法,它可以用来高通量地产生大量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210334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6.png)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由单一克隆的B细胞产生,具有针对特定抗原的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体。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免疫原制备、小鼠免疫、混合细胞瘤制备、细胞筛选与分克隆。
首先,制备免疫原。
根据需要制备一种抗原,可以是纯化的蛋白质、多肽或合成的多肽。
这个抗原通常具有特异性,可用于激发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
其次,选择小鼠免疫。
通常选择小鼠作为免疫动物,因为小鼠的免疫系统较为适合。
给小鼠注射免疫原,激发其免疫反应。
为了增强免疫效果,通常在小鼠体内使用佐剂,如完全弗氏佐剂。
然后,制备混合细胞瘤。
在小鼠接种一段时间后,从其脾脏或骨髓中取出淋巴细胞。
然后通过融合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如骨髓瘤SP2/0,获得混合细胞瘤。
接下来,细胞筛选与分克隆。
将混合细胞瘤悬浮液均匀地滴于含有选择性培养基的平板上,通过稀释法,保证每个细胞得到充分的空间生长。
经过适当的培养时间后,细胞形成单个克隆。
最后,对每个克隆细胞进行培养与鉴定。
收集克隆细胞,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获得充足的抗体。
而后,对培养液中的抗体进行鉴定,采用ELISA和免疫组化方法来确认是否产生了特定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在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免疫原的制备应保证其纯度和有效性;其次,小鼠对免疫原的免疫应注意适当的剂量和接种时机;再者,混合细胞瘤的制备要控制好融合细胞的比例,避免细胞瘤的过度生长;最后,细胞的培养与鉴定是确保获得高质量单克隆抗体的关键环节,要进行仔细的监测和筛选。
总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在实验操作中严格控制各个步骤,以确保获得高质量、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这些单克隆抗体不仅可以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还可以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4b8e04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7.png)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单克隆抗体是一种来源于单一B细胞克隆的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
其制备流程主要包括免疫原制备、动物免疫、细胞融合、筛选和鉴定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流程。
1. 免疫原制备。
首先需要准备纯化的抗原蛋白,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细胞膜蛋白等。
抗原蛋白的纯度和活性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至关重要,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纯化和活性检测。
通常采用亲和层析、离心、电泳等方法进行抗原蛋白的提取和纯化。
2. 动物免疫。
将纯化的抗原蛋白注射到小鼠或兔子等动物的体内,诱导其产生特异性抗体。
在免疫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免疫程序,监测抗体滴度,以及合理调整免疫方案,以提高单克隆抗体的产量和质量。
3. 细胞融合。
从免疫动物中获取脾细胞或骨髓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如SP2/0、NS-1等)进行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具有较高的产抗体能力,能够长期稳定地分泌单克隆抗体。
4. 筛选和鉴定。
通过ELISA、免疫印迹、细胞免疫荧光等方法对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进行筛选和鉴定。
筛选出特异性较强的单克隆抗体阳性杂交瘤细胞,并进行亚克隆的鉴定,最终获得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5. 扩大培养和纯化。
将筛选出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进行扩大培养,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上清液。
然后采用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等方法对单克隆抗体进行纯化,获得高纯度的单克隆抗体制剂。
总结。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精细的过程,需要在每个环节都严格控制条件,确保单克隆抗体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上述步骤的实施,可以获得高效、高纯度的单克隆抗体,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66e760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e.png)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
一、抗体cDNA克隆
2、结合分离:抗体和抗原之间采用免疫学方法,进行亲和结合分离,在病理学中,可以采用细胞亲和免疫电泳或者细胞色素紧缩技术来进行识
别性结合分离抗体。
3、mRNA提取:使用RNAsy Plus Kit根据操作说明提取亲和结合分
离后的抗体的mRNA,用于cDNA合成。
4、cDNA合成:使用双链cDNA合成试剂盒,根据说明书操作,将mRNA合成双链cDNA。
5、克隆:将双链cDNA进行克隆,经过构建的一系列步骤,最终将cDNA克隆到载体上,构建出抗体cDNA克隆库。
二、抗体cDNA克隆抗体制备
1、选择克隆体:选择抗体cDNA克隆库中的抗体表达克隆,采用PCR
技术进行选择,并检测克隆体具有良好的免疫特性,可以快速确定最佳克
隆体。
2、表达载体构建:将最佳克隆体插入到表达载体中,构建出属于克
隆体的表达载体,以此保证克隆体的正确表达。
3、表达系统筛选:利用多种表达系统,筛选出最佳的表达系统,以
此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4、表达调控:对于最佳的表达系统,根据cDNA克隆体的特性,进行
最佳的表达调控,以此达到最佳的抗体表达效果。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44a762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6.png)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应用一、前言单克隆抗体是指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体,其来源于单个B细胞克隆。
相比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更加纯净、稳定和可靠,因此在生物医学研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1. 免疫动物首先需要选取适当的动物进行免疫,通常选择小鼠或大鼠。
在进行免疫前需要对动物进行预处理,例如注射低剂量的抗生素来消除潜在的感染。
2. 免疫原选择选择合适的免疫原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关键步骤。
常见的选择包括蛋白质、多肽、细胞表面分子等。
在选择时需要考虑到其特异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等因素。
3. 免疫程序在进行免疫前需要对动物进行预处理,例如注射低剂量的抗生素来消除潜在的感染。
接着,将免疫原注射到动物体内,通常需要多次免疫以增强免疫效果。
在免疫过程中需要对动物进行监测,例如采集血样检测抗体水平。
4. 融合细胞的制备在获得足够的抗体后,需要从动物体内采集B细胞并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
常用的骨髓瘤细胞包括SP2/0和NS0等。
5. 单克隆抗体筛选通过限稀法或单一细胞分离法等方法将融合细胞分离为单个克隆,并通过ELISA、免疫印迹等方法筛选出特异性较高的单克隆抗体。
接着对筛选出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扩增和纯化等处理。
三、单克隆抗体的应用1. 生物医学研究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作为特定蛋白质或分子的检测工具、用于药物开发和治疗等。
2. 诊断单克隆抗体在诊断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用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病原体的检测等。
3. 治疗单克隆抗体在治疗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治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其中一些单克隆抗体已经被批准为药物并用于临床治疗。
四、总结单克隆抗体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体,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制备方法包括适当动物选择、合适免疫原选择、多次免疫程序、融合细胞制备和单克隆抗体筛选等步骤。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流程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aecc71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6.png)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流程以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流程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包括免疫原的选择和制备、小鼠免疫、细胞融合、筛选和克隆等步骤。
单克隆抗体是由一种特定的免疫细胞株分泌的抗体构成,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免疫治疗等领域。
第一步:免疫原的选择和制备免疫原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糖类等。
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免疫原,并进行制备。
常用的制备免疫原的方法包括基因工程重组、化学合成、纯化天然蛋白等。
制备好的免疫原应具有高纯度、活性和稳定性。
第二步:小鼠免疫将制备好的免疫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刺激其产生特异性抗体。
在免疫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的免疫方案,包括免疫剂量、免疫间隔、免疫次数等。
通常情况下,免疫间隔为1-2周,免疫次数为3-4次。
免疫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使小鼠产生足够的抗体。
第三步:细胞融合细胞融合是将小鼠的免疫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如SP2/0、NS1等)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具有小鼠免疫细胞的抗体产生能力和骨髓瘤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
细胞融合的方法包括电融、PEG融合等,其中PEG融合是最常用的方法。
第四步:筛选与克隆杂交瘤细胞融合后,需要进行筛选和克隆,以获得产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
筛选的方法通常是将杂交瘤细胞悬浮在含有抗原的培养基中,通过ELISA、免疫荧光等技术鉴定细胞株的抗原特异性。
筛选出的阳性细胞株需要进行克隆,常用的方法有有限稀释法、限 dilution法等。
克隆后的细胞株可以进一步培养和扩增。
第五步:抗体的纯化与鉴定通过培养和扩增克隆细胞株,可以获得大量的抗体。
抗体的纯化通常采用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技术,以去除杂质和提高纯度。
纯化后的抗体可以进行鉴定,包括亲和力测定、特异性检测、Western blot等方法。
通过以上步骤,就能够制备得到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确保抗体的特异性和质量。
单克隆抗体制备
![单克隆抗体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804521e819e8b8f67c1cb9c2.png)
1. 免疫动物:三只Balb/c小鼠2. 佐剂:首先用完全弗氏佐剂(CFA),后用不完全弗氏佐剂(IFA)。
3. 免疫原:蛋白或KLH偶联多肽。
每次免疫使用50-100µg免疫原。
4. 免疫:用PBS稀释免疫原,然后与相应的佐剂1:1混合。
抗原和佐剂完全混合形成稳定的乳剂,将该乳剂在小鼠双肩周围的皮肤下进行皮下注射和后腿进行肌肉注射。
每个区域大约用1/8的免疫原。
接着将1/2的免疫原进行腹腔注射,这样免疫原可以持久存在从而提高免疫应答。
以后每个星期进行腹腔注射直到达到要求的效价。
5. 第0星期预采血完全弗氏佐剂(CFA)混合的100µg抗原免疫小鼠。
第2星期完全弗氏佐剂(CFA)混合的50µg抗原免疫小鼠。
第3星期不完全弗氏佐剂(IFA)混合的50µg抗原免疫小鼠。
第4星期溶解在PBS中的50µg抗原免疫小鼠。
第5星期取适当的细胞或组织进行ELISA和WB检测,溶解在PBS中的50µg抗原免疫小鼠。
第X星期取适当的细胞或组织进行ELISA和WB检测,溶解在PBS中的50µg抗原免疫小鼠。
6. 杂交瘤融合和筛选:用PEG方法将效价最好的小鼠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F0进行融合。
用抗原对融合的杂交瘤克隆进行筛选,检测它们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ELISA阳性的克隆可用WB检测,筛选出来的克隆至少还需要亚克隆两次。
7. 大规模抗体生产:筛选得到两个克隆最后进行大规模培养(每个克隆1L)或者取腹水(每个克隆5只小鼠)。
用蛋白A/G对培养液或腹水进行纯化,平均每个克隆可以得到3-5mg 抗体。
8. 注意:每个融合平均可以得到900多个克隆,对于多肽抗原可以得到100个左右的ELISA阳性克隆,重组蛋白抗原可以得到100-150个ELISA阳性克隆。
亚克隆实验做的越早,越容易保存克隆。
因此,为了保存和复苏阳性克隆,尽早进行筛选检测是必需的。
简述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
![简述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5cf5ce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9.png)
简述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
单克隆抗体是一种通过人工合成而获得的高度特异性的抗体,通常用于检测、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1. 细胞培养:选择适当的细胞系,如B细胞或T细胞等,将其培养在适宜条件下。
2. 分子标记:使用一定的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如荧光标记、放射性标记等,将目标分子或目标分子的基因编码序列引入细胞中。
3. 基因重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如基因重组载体、基因编辑工具等,将目标分子的基因与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基因进行重组。
4. 表达和处理:将重组后的单克隆抗体基因导入细胞中,使其表达目标分子。
随后,对表达后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筛选和纯化。
5. 扩增和制备:利用适当的扩增技术和设备,如PCR、冻存技术等,将筛选得到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扩增,并制备成所需的浓度和规模。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是基于人工合成抗体的概念,通过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技术,将目标分子的基因与单克隆抗体基因进行重组,
使其在细胞中表达并产生高特异性的抗体。
随后,通过筛选、纯化和扩增等技术,获得所需的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af1b16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6.png)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单克隆抗体是一种来源于同一种细胞的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它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疾病诊断、药物治疗、生物学研究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首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是基于对特定抗原的高度特异性识别。
在制备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抗原,通常选择蛋白质、多肽或小分子等作为抗原。
然后,通过免疫动物(如小鼠、大鼠、兔子等)注射抗原来诱导免疫应答,激发机体产生特定的抗体。
接着,从免疫动物中获取免疫细胞,如B细胞,然后将其与癌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这些杂交瘤细胞具有免疫细胞的抗体合成能力和癌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能够长期产生单克隆抗体。
其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免疫动物免疫、细胞融合、筛选和培养等步骤。
在免疫过程中,需要确定合适的免疫动物种类、抗原的免疫方案和免疫时间等因素,以提高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在细胞融合过程中,需要将免疫细胞与癌细胞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接着,通过细胞培养和筛选,筛选出产生特定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进行大规模培养和抗体的纯化。
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技术和方法。
例如,在抗原的选择和免疫动物的免疫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实验设计和控制,以确保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在细胞融合和筛选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细胞融合剂和培养基,以提高杂交瘤细胞的产量和纯度。
此外,在单克隆抗体的纯化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纯化方法,如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以获得高纯度的单克隆抗体。
总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过程,需要在实验设计、技术操作和实验控制等方面进行精心的策划和执行。
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和技术创新,相信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为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6dfaa4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c.png)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引言:单克隆抗体是一种与特定抗原高度亲和的抗体,它由单一的B细胞或其衍生的细胞克隆产生。
单克隆抗体制备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药物研发和治疗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医学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单克隆抗体的起源和背景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中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可以识别和结合抗原,从而参与免疫应答。
传统的抗体制备方法主要依赖于动物免疫,但存在许多局限性,如免疫反应的不可控性、抗体来源有限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发展出了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基于混合细胞瘤技术和免疫细胞培养技术。
具体步骤如下:1. 抗原免疫:将目标抗原注射到小鼠等哺乳动物体内,激发其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
2. 细胞融合:从免疫小鼠体内提取B细胞和骨髓细胞,将它们与骨髓瘤细胞(如骨髓瘤细胞株SP2/0)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3. 杂交瘤筛选:将杂交瘤细胞悬浮于含有选择性培养基的培养皿中,使非杂交细胞死亡,只留下杂交瘤细胞。
4. 单克隆细胞扩增:将杂交瘤细胞分装到96孔板中,每孔只包含一个细胞,培养并扩增单克隆细胞。
5. 单克隆抗体收集:从培养上清中收集单克隆抗体,经过纯化和鉴定,获得纯度较高的单克隆抗体。
三、单克隆抗体制备的重要性1. 高亲和力和特异性:与多克隆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可以更准确地结合目标抗原。
2. 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可以被重复进行,从而获得相同的抗体产品。
此外,单克隆抗体也具有较长的稳定性,可以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保持一致的性能。
3. 应用广泛:单克隆抗体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药物研发和治疗等领域。
例如,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肿瘤标记、疾病诊断、药物靶点鉴定等。
4. 抗体工程的基础: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后续的抗体工程提供了基础。
通过改变单克隆抗体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抗体产物。
单克隆抗体制备(共44张PPT)
![单克隆抗体制备(共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265e85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8.png)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图
亲本细胞的选择与制备
骨髓瘤细胞 (NS-1)
骨髓瘤细胞需定期用
细胞株稳定,易传代培养;
细胞株本身不产生Ig
是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 转换酶 缺陷株
(hypoxanthine-guanine phos phoribosyl transferase ,HGPRT)
最常用的骨髓瘤细胞是NS-1 和SP2/0细胞株
PEG可导致细胞膜上 脂类物质的物理结构 重排,使细胞膜容易 打开而有助于细胞融 合。
常见的几种融合形式
细胞DNA合成途经
HAT选择培养基
三种关键成分:
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
氨基蝶呤(aminopterin,A)
胸腺嘧啶(thymidine ,T)
◆是根据细胞内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 生物合成途径设计的用于筛选杂交瘤细胞
因此在传统抗血清中,都含有许多种不同的抗体,分别针对这些不同的eptope。
每 mL 含有100 个 但除非抗原来源困难或有其它目的,我们仍采用传统方法,因免疫反应的启动机制非常复杂,生物整体的免疫反应是最可靠的。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和应用
细胞,若只要取一个 试采血 确定有抗体产生后,即可取出 脾脏以收集脾脏细胞(大多为B 细胞) 与骨髓瘤细胞进行 细胞融合。
2)体外增量培养法: 把杂交瘤细胞在大型培养槽 中培养,收集培养液上清即得抗体,但每 mL 只得 约数 mg,浓度较腹水稀约一千倍。最近有一种细 胞培养瓶,可产生如腹水般浓度的上清,但价格极 为昂贵 (IBS Integra Bioscience: Integra Celline)。
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
种抗体;因此在传统抗血清中, 都含有许多种不同的抗体,分
单抗制备原理
![单抗制备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14e1c4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3.png)
单抗制备原理
单抗制备原理是指通过免疫细胞融合技术,将特定的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最终合成出具备相应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是一种具有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抗体,可用于诊断、治疗和研究等领域。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免疫原制备:提取目标抗原并纯化,使其成为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原。
2. 免疫兔子或小鼠:将免疫原注射到兔子或小鼠体内,激发其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
3. 细胞融合:从兔子或小鼠体内提取骨髓细胞,与无限增殖潜能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4. 杂交瘤筛选:通过限制性稀释法或酶免疫吸附筛选法,筛选出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5. 单克隆抗体培养:将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单克隆化,分离成单个克隆株,每个克隆株都产生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6. 单克隆抗体纯化:通过层析、电泳等技术对单克隆抗体进行纯化,去除杂质。
7. 鉴定和鉴定:利用免疫学技术对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确定其特异性和亲和力。
8. 大规模制备:将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扩增和大规模制备,以满足实际需求。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制备出具有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
这些单克隆抗体可以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中,为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提供重要的工具和技术支持。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6dfe15e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c.png)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
1.免疫兔子或小鼠
2.筛选细胞
在免疫宿主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后,需要从免疫宿主的脾脏或骨髓中
获取淋巴细胞以进一步制备单克隆抗体。
常用的方法是将免疫宿主的细胞
与肿瘤细胞进行融合,产生杂交瘤细胞(hybridoma)。
3.杂交瘤筛选
将杂交瘤细胞分装于微孔板中,每个孔内只包含一个杂交瘤细胞克隆。
随后,将孔内细胞培养在含有特定抗原的培养基中,促使杂交瘤细胞产生
单克隆抗体。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细胞培养物免疫荧光染
色等技术进行筛选,确定含有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
4.扩增细胞
从筛选出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克隆中获取单个细胞,将其分别培养在
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中,以增殖和扩增单克隆抗体产生的细胞。
5.收获单克隆抗体
收获扩增的单克隆抗体细胞后,可通过离心将细胞沉淀,并用特定的
缓冲液洗涤和纯化单克隆抗体。
6.验证单克隆抗体
为了验证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是否具有特异性和高亲和力,可以使用多
种技术进行鉴定。
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流式细胞术等。
7.扩大生产
验证通过的单克隆抗体可进一步进行扩大生产。
可以选择适合的体外
培养条件和生产规模,以获得足够的单克隆抗体用于科学研究或临床应用。
总结起来,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包括免疫动物、获得淋巴细胞、杂
交瘤筛选、细胞扩增、抗体收获、抗体验证和扩大生产等步骤。
通过这些
步骤,可以获得特异性、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
科学研究等领域。
单克隆抗体的制作流程
![单克隆抗体的制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8a1daf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2.png)
单克隆抗体的制作流程一、引言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单克隆抗体被广泛应用。
它可以通过与特定的抗原结合来识别和定位目标分子,为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单克隆抗体的制作流程,包括免疫原选择、免疫动物制备、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筛选等环节。
二、免疫原选择免疫原的选择对于制备具有高特异性和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至关重要。
首先要确定所需的抗原特征,例如结构域、修饰形式等。
常见的免疫原包括蛋白质、多肽、糖类、小分子化合物等。
在选择免疫原时,需考虑其易得性、免疫原性、纯度、稳定性等因素。
2.1 蛋白质和多肽免疫原蛋白质和多肽通常是制备单克隆抗体最常用的免疫原。
选择合适的蛋白质或多肽,可以根据目标蛋白的功能域、线性表位或立体结构等特征。
对于复杂的蛋白质,可以选择亲和纯化后的特定结构域或表位作为免疫原。
2.2 糖类免疫原糖类通常具有较复杂的结构,选择适当的免疫原十分关键。
在制备糖类免疫原时,可以选择与糖链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作为载体,通过共价结合将糖类连接到蛋白质上,并保持其天然的空间构象。
2.3 小分子化合物免疫原小分子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弱的免疫原性,需要通过与载体结合形成分子复合物来增强免疫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与大分子带电载体或蛋白质偶联,或通过共价结合形成分子复合物。
三、免疫动物制备合适的免疫动物选择和制备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免疫动物包括小鼠、兔子和大鼠等。
3.1 小鼠小鼠是最常用的免疫动物,且易于操作。
在选择小鼠品系时,需考虑其免疫反应能力、抗原耐受性和容易获得的特点。
通常使用BALB/c小鼠或nude小鼠。
3.2 兔子兔子具有较强的免疫反应能力和较大的体积,可以提供大量的抗体。
但兔子对某些抗原可能产生耐受性。
3.3 大鼠大鼠易于操作且免疫反应充分,但体积较小,提供的抗体量相对较少。
四、细胞融合细胞融合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将免疫动物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可以获得具有免疫动物和癌细胞特点的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0ddf9f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6.png)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单克隆抗体是指来源于单一B细胞克隆的抗体,具有单一的抗原特异性。
它是一种高度纯化、高度特异性的抗体,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首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是基于B细胞的克隆扩增。
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B细胞会产生多种抗体,其中具有特异性的B 细胞将被筛选出来,然后与癌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这些杂交瘤细胞具有B细胞的分泌抗体能力和癌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能够长期稳定地分泌单一种类的抗体。
其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免疫动物、细胞融合、筛选鉴定和大规模培养等步骤。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免疫动物,如小鼠、大鼠、兔子等,然后将抗原注射到动物体内,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
接着,收集免疫动物的脾细胞和癌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
随后,通过细胞培养和限稀稀释法,筛选出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最后,对筛选出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和鉴定,确保其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
在实际操作中,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步骤的条件,包括抗原的选择和纯化、免疫动物的免疫程序、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鉴定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单克隆抗体的应用领域和特定要求,如在临床诊断中需要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抗体,而在治疗中则需要稳定性和低免疫原性的抗体。
总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是基于B细胞的克隆扩增,通过免疫动物、细胞融合、筛选鉴定和大规模培养等步骤,最终得到具有单一抗原特异性的抗体。
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步骤的条件,并考虑其应用领域和特定要求。
希望本文能够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80f962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e.png)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单克隆抗体是一种来源于同一B细胞克隆的抗体,具有单一的抗原结合特异性。
它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药物研发、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首先,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原理是通过免疫细胞融合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细胞系。
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免疫原注射、混合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筛选和克隆等。
其中,免疫原注射是指将目标抗原注射到小鼠等动物体内,刺激其产生特异性抗体;混合细胞培养是将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培养,促使它们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细胞融合是通过聚乙二醇等化合物促使免疫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筛选和克隆是通过限稀稀释法或限稀稀释法筛选出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并将其进行克隆扩增,最终得到单克隆抗体细胞系。
其次,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主要包括动物免疫、细胞融合、杂交瘤筛选和克
隆等步骤。
动物免疫是指将目标抗原注射到小鼠等动物体内,刺激其产生特异性抗体;细胞融合是通过将免疫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筛选是通过限稀稀释法或限稀稀释法筛选出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克隆是将筛选出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扩增,最终得到单克隆抗体细胞系。
总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是通过免疫细胞融合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
细胞系。
其制备方法包括动物免疫、细胞融合、杂交瘤筛选和克隆等步骤。
这些步骤的顺序和方法的选择都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有所帮助。
单克隆抗体制备实验报告
![单克隆抗体制备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dd98be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c.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流程;2. 掌握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各步骤的操作方法;3. 通过实验,获得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二、实验原理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原理是杂交瘤技术,即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致敏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进而培养出单克隆细胞,最终获得单克隆抗体。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Balb/c小鼠;2. 细胞:SP2/0骨髓瘤细胞;3. 抗原:待筛选的抗原;4. 试剂:弗氏完全佐剂、弗氏不完全佐剂、氢氧化铝佐剂、细胞培养液、抗生素、无菌操作器具等。
四、实验步骤1. 动物免疫(1)首免:将抗原与弗氏完全佐剂混合,通过多点注射法注射给Balb/c小鼠,剂量为150-200g/只。
(2)加强免疫:在首免后2-3周,重复首免过程。
2. B细胞提取(1)无菌操作,处死小鼠,取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
(2)用细胞分离液分离B细胞。
(3)洗涤、计数,调整细胞浓度。
3. 细胞融合(1)将B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聚乙二醇(PEG)诱导细胞融合。
(2)将融合细胞在含有抗生素的细胞培养液中培养。
4. 杂交瘤细胞筛选(1)在培养液中加入抗原,筛选出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将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获得单克隆细胞。
5. 单克隆抗体制备(1)将单克隆细胞在培养液中扩大培养,收集上清液。
(2)对上清液进行抗体检测,鉴定抗体特异性。
(3)采用适当方法纯化抗体,如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
五、实验结果1. 成功获得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2. 抗体特异性经ELISA等方法验证,与待筛选抗原具有高度特异性。
3. 抗体亲和力良好,可用于后续实验。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掌握了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流程。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动物免疫时,抗原与佐剂的混合比例、注射剂量、注射次数等要严格控制。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a5e1cb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1.png)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以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为标题,我将为您简要介绍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和步骤。
单克隆抗体制备是一种从单一细胞分离出的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
它是通过对抗原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进行筛选和鉴定,从而获得特定单克隆抗体。
下面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主要步骤:1. 免疫原的制备:首先需要获得目标抗原,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糖类或其他小分子。
然后将抗原纯化并与佐剂混合,以增强其免疫原性。
佐剂可以激活免疫系统,促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
2. 免疫动物的免疫:将免疫原注射到小型实验动物(如小鼠)的体内,以激发其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为了增强免疫效果,通常需要多次免疫,间隔一定时间。
3. 细胞融合:在免疫动物产生足够的抗体后,需要收集其脾脏或骨髓细胞。
这些细胞中包含了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将这些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如骨髓瘤细胞SP2/0或NS0)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4.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杂交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但它们只会产生一种类型的抗体。
为了筛选出目标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通常需要使用肿瘤细胞和抗生素来选择出只产生目标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5. 单克隆细胞的扩增:经过筛选后,单克隆细胞需要进行扩增,以获得足够多的细胞用于后续实验。
这些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基中继续增殖,以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6.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和鉴定:通过培养单克隆细胞,可以获得细胞培养上清液,其中含有单克隆抗体。
然后可以使用各种纯化技术,如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等,将目标抗体从上清液中纯化出来。
最后,通过鉴定技术,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或免疫组化等,确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单克隆抗体制备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
通过对抗原的选择、免疫动物的免疫、细胞融合、筛选、扩增和纯化等步骤,可以获得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
这些抗体在医学诊断、药物研发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也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高中生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高中生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baa4215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7.png)
高中生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是一种专一性极强的抗体,是由一种单一的淋巴细胞或细胞群体产生的,仅能特异性的识别和结合一种抗原。
在医学、生物科学、免疫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
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一、免疫原制备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关键是选取质量优良的免疫原,一般来说,免疫原应是纯化、特异性强和含有多个抗原表位的物质。
二、小鼠免疫将经充分清洗的免疫原,加入无菌纯水中混合悬浮后,与适量的氢氧化铝混合,制成疫苗。
将经过筛选的小鼠作为进行免疫的实验动物,并用疫苗进行免疫,使小鼠产生多克隆抗体。
免疫期一般在5-8周之间,不宜过短或过长,以免影响产生的抗体的质量。
三、脾细胞制备在小鼠免疫期结束后,将小鼠的脾脏取出,用PBS缓冲液冲洗,得到脾细胞。
脾细胞是制备单克隆抗体时的重要材料,需要在取出脾脏后尽快处理,以保证细胞数量和活性的充足。
四、瘤细胞融合将脾细胞与瘤细胞进行混合,经过某些药物的刺激,使两种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细胞寿命长,抗体分泌能力强,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五、分选单克隆细胞将杂交瘤细胞进行分离和筛选,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
六、培养细胞产生抗体将分选出来的单克隆细胞培养在含有特定物质的培养基中,经过数次分离和筛选,获取产生大量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系。
七、提取单克隆抗体将细胞培养物通过旋转离心等方法,将单克隆抗体从培养液中提取出来,并进行进一步的纯化和检测。
对提取出来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包括其特异性、纯度、抗原特异性等指标的检测,确保单克隆抗体的质量。
总结: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流程繁琐,但制备出的单克隆抗体优异的特异性和高度的纯度,尤其在生物医学和免疫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摘要:单克隆抗体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在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嵌合单克隆抗体和由转基因小鼠、噬菌体展示技术、核糖体展示技术及共价展示技术所产生的单克隆抗体。
这些技术将有效解决单克隆抗体的鼠源性等问题。
下面主要讲述制备单抗的实验过程。
关键词:抗体,单克隆,肿瘤,细胞融合,淋巴细胞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工业始于1971年,现已创造出35个重要治疗药物,全球大约有2500多家公司,主要产品有重组蛋白质药品、重组疫苗和诊断、治疗用的单克隆机体三大类。
我国自80年代在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生物技术制药产业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
但我国生物技术诊断试剂、酶工程、动植物细胞工程医药产品、现代生物技术支撑技术、后处理技术和制剂技术等方面与国外还存在差距。
1.国外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自1971年Cetus公司成立至今,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工业已走完了二十五年的路程,创造出35个重要的治疗药物,目前已在治疗癌症、多发性硬化症、贫血、发育不良,糖尿病、肝炎、心力衰竭、血友病、囊性纤维变性和一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中取得良好效果。
在医药工业中,传统生物技术(包括近代生物技术)已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药品,在保障人类生命健康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现代生物技术以其特有的高新技术又为人类提供了传统生物技术难以获得的极微量的珍贵药品。
由于这一系列现代生物技术新型药物的出现,使过去无法治疗的疑难疾病得到了治疗。
同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DNA重组,细胞融合以及细胞大规模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和提高传统生物技术的生产水平,为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基体激素等药品的生产,构建了高产新菌株,创造新工艺,提高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生产发展。
2.我国现代生物技术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现代生物技术医药产业化进程:我国自80年代开始进行现代生物技术药品的研究和开发,虽然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一开始就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列为“863”计划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主要内容,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五年来,现代生物技术医药产业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到1998年7月底我国已有十四种现代生物技术药品和疫苗投入生产,据初步统计,1997年的工业总产值约20亿(包括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生物技术后新增加的产值在内)。
目前我国己有近200多个现代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其中约30家生产企业已具有不同规模的生产能力,陆续投入生产。
因此,可以说我国现代生物技术制药产业化已经开始。
3. 单克隆抗体3.1单克隆抗体的概念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合成、分泌的。
每一个B淋巴细胞在成熟的过程中通过随机重排只产生识别一个抗原的抗原受体基因。
动物脾脏有上百万种不同的B淋巴细胞系,重排后具有不同基因不同的B淋巴细胞合成不同的抗体。
当机体受抗原刺激时,抗原分子上的许多决定簇分别激活各个具有不同基因的B细胞。
被激活的B细胞分裂增殖形成效应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大量的浆细胞克隆合成和分泌大量的抗体分子分布到血液、体液中。
如果能选出一个制造一种专一抗体的浆细胞进行培养,就可得到由单细胞经分裂增殖而形成细胞群,即单克隆。
单克隆细胞将合成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3.1单克隆抗体的主要特点1)由于来于单克隆细胞,所分泌的抗体分子在结构上高度均一,甚至在氨基酸序列及空间构型上均相同;2)由于抗体识别的是抗体分子上单一抗原位区,且所有抗体分子均相同,由此,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3)产生该抗体的为一无性细胞系,且可长期传代并保存,为此可持续稳定的生产同一性质的抗体。
3. 2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作为亲合层析的配体:单克隆抗体能与其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因而能够从复杂系统中识别出单个成分。
只要得到针对某一成分的单克隆抗体,利用它作为配体,固定在层析柱上,通过亲合层析,即可从复杂的混和物中分离、纯化这一特定成分。
如用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亲合层析柱,就可从孕妇尿中提取到纯的hCG。
与其它提取方法(沉淀法、高效疏水色谱法等)相比,具有简便、快速、经济、产品活性高等优点。
作为生物治疗的导向武器:脂质体是由既亲水又亲油的两亲磷脂组成的连续双分子层微囊,内含水相空间,可包裹水溶性物质。
包有细胞毒剂的脂质体膜上偶联抗体,可定向攻击靶细胞,称为免疫脂质体。
这种“导向治疗”,在动物试验与体外试验中已获得满意效果。
如热敏免疫脂质体,由抗人乳癌细胞抗体经疏水长链脂肪酸修饰,抗体带上长的疏水碳链,部分插入脂质体的脂双层膜中,抗体Fab段仍暴露在膜表面,因而保持了抗体活性。
热敏免疫脂质体可特异识别靶细胞(人乳癌细胞),并通过相变温度引起脂质体破裂,从而定向释放药物。
另外,可将化疗药物、细菌毒素、植物毒素或放射性同位素等细胞毒剂与抗肿瘤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直接交联,利用其导向作用,使细胞毒剂定位于肿瘤细胞把它直接杀伤。
这不仅提高了抗体的疗效,也可降低细胞毒剂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反应。
如应用抗T细胞单抗和柔红霉素结合物,在体外对非T淋巴细胞就无杀伤作用。
但是,要把这种方法应用于临床,目前还存在不少技术难关,包括人体对鼠源单抗的排异问题等。
作为免疫抑制剂:抗人T淋巴细胞单抗(McAb)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和抗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
其作用机理有赖于McAb的种类及其免疫学特性。
注射抗小鼠Thy-1抗原的单抗,可以抑制小鼠同种皮肤移植的排斥反应。
此外,对用于同种骨髓移植的供体骨髓,在体外经抗T细胞单抗加补体处理,能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作为研究工作中的探针:单克隆抗体只与抗原分子上某一个表位(即抗原决定簇)相结合,利用这一特性就可把它作为研究工作中的探针。
此时,可以从分子、细胞和器官的不同水平上,研究抗原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进而并可从理论上阐明其机理。
如用荧光物质标记单抗作为探针,能方便地确定与其结合的相应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酶等)在细胞中的位置和分布。
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抗体对抗原免疫原性的增强作用由来已久,60年代就已发现幼猪对破伤风类毒素难以产生抗体,注射相应特异性抗体IgG,就能有效地提高对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的免疫应答。
1984年以来,Celis等发现,抗乙肝病毒(HBs)IgG可增强HBs抗原对特异性人T细胞克隆的刺激增殖,并可诱生干扰素。
在小鼠中发现,当低剂量的HBs抗原不产生免疫反应时,加入抗HBs抗体组成的复合物,则可有效地诱生免疫反应。
根据这一作用,现已研制出乙肝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型治疗性疫苗。
作为医学检验试剂:单克隆抗体作为医学检验试剂,更能充分发挥其优势。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大大提高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减少了和其它物质发生交叉反应的可能性,使试验结果可信度更大。
单抗的均一性和生物活性的单一性,使抗原—抗体区应结果便于控制,利于标准化和规范化。
目前已有许多检验试剂盒用单抗制成,其主要用途如下:(1)诊断各类病原体这是单抗应用最多的领域,已有大量诊断试剂商品供选择。
如用于诊断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各种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的试剂等。
单抗所具有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使其在鉴别菌种的型及亚型、病毒变异株,以及寄生虫不同生活周期的抗原性等方面更具独特优势。
(2)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的检测用于肿瘤的诊断、分型及定位。
尽管目前尚未制备出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单抗,但对肿瘤相关抗原(如甲胎蛋白、肿瘤碱性蛋白和癌胚抗原)的单抗早就用于临床检验。
随着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应用,许多抗人肿瘤标记物的杂交瘤细胞株已经建立,这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其阐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了解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用抗肿瘤单抗检查病理标本,可协助确定转移肿瘤的原发部位。
以放射性核素标记单抗可用于体内诊断,再结合X-线断层扫描技术,可对肿瘤的大小及其转移灶作出定量诊断。
(3)检测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用于区分细胞亚群和细胞的分化阶段。
例如检测CD系列标志,有利于了解细胞的分化和T细胞亚群的数量和质量变化,这对多种疾病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将对白血病患者的疾病分期、治疗效果、预后判断等方面有指导作用。
组织相容性抗原检测是移植免疫学的重要内容,应用单抗对其进行位点检测可得到更可信的结果。
(4)机体微量成分的测定应用单抗结合其它技术,可对机体的多种微量成分进行测定。
如放射免疫分析,即是利用了同位素的灵敏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而建立起来的方法,它可以测至10-9~10-12g,使原来难以测定的激素能够进行定量分析。
除了激素,还可检测诸多酶类、维生素、药物和其它生化物质。
这对受检者健康状态判断、疾病检出、指导诊断和临床治疗均具有实际意义.4实验方法4.1材料a.盐溶液:将NaCl8克,KClO4克,Na2HPO4·2H2O1.77克, NaH2P04·H2O0.69克,葡萄糖2克,酚红0.001克,溶于1000ml双蒸水中,pH7.2。
高压115℃,15分钟,保存于室温。
标准培养液;RPMI1640,DMEM或者Iscove‘s培养液,加入10%灭活血清(马血清、小牛血清或胎牛血清),贮存于4℃。
在使用前加入2%100×谷酰胺,1%100×丙酮酸钠,1%100 ×抗菌素(青霉素和链霉素各10000单位/m1),0.05%0.1M硫乙二醇。
所有培养液均需于两天内用完。
选择性培养液:即所谓HAT培养液,100× HAT培养液,100×H:Hypoxanthine次黄嘌呤为10mM,必须在45℃溶解完全。
100×A:Aminopterine氨基喋呤为0.04mM.必须在45℃溶解于稀释NaOH溶液中,然后再用HCI中和。
I00×T;Thymidime胸腺嘧啶,1.6mM,在室温中溶解。
然后各溶液分别除菌过滤,分装5m1一支,-20℃保存。
HAT和HT的营养液都必须在应用前配制,方法把100×贮存液按1%加入营养液即成。
细胞冻存液:为9份营养浓加入l份DMSO二甲基亚砜,混匀。
此时细胞株必须生长良好[1]。
b、骨髓瘤细胞株BALB/c小鼠骨髓瘤细胞株,经过克隆纯化P3×63Ag8(简称×63) 和其衍生株SP—2/0,SP—2/0不产生球蛋白,此两株细胞均为本研究所Dr、G、Kohler所培育,这些细胞株都适应于各种标准培养液以及2.5cm2和7.5cm2的塑料培养瓶,分别装入4ml或12ml营养液,通入气体为10%CO2、7%O2和83%N2,37℃恒温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