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教案

【内容主旨】

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我国古代历史出现了重大的社会转型。最深刻的变革来自于经济领域;经济领域的变革、列国纷争的态势,迫使各国政治领域进行不同程度的内政改革。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给思想文化领域带来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教学目标】

知道东周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战国时期改革的主要原因和范围;知道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儒家思想的沿革、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特征。通过学习百家争鸣的内容,学会从辩证的视角评价诸子百家思想的方法。通过学习“百家争鸣”,懂得越是社会急剧变动,社会矛盾复杂,思想的创造也越是活跃的道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封邦建国

难点:制礼作乐

【教学过程】

环节1:出示《烽火戏诸侯》漫画,请学生根据漫画回忆自己所知道的《烽火戏诸侯》,引入本课。

设计意图:以漫画形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本课。

环节2:教师结合地图,和时间轴,介绍西周和东周,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环节3:请学生阅读教材第18页的文献选读,总结春秋战国时期有着什么样的特征?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导向,初步掌握从历史文献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政治秩序动荡,政治权力下移的特征。

环节4:教师讲述,随着列国内部的权力纷争,最后不同程度地朝着君主集权方向发展。这段时期,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

的变革。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这次社会大转型,经春秋战国500余年的逐渐积累,到秦朝终告完成。

设计意图:学生能对春秋战国时期大体状况有所了解。

环节5:教师出示铁器农具以及农耕的图片。以及文献资料,请学生说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教师提醒学生可以回顾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原始农耕的产生,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三个方面分析农业发生的变革。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导向,分析生产力方面,生产力的代表是生产工具。新石器时代使用的是磨制石器,到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不断的出现,铁可以制作各种类型的农具,生产效率远高于石器。经济基础方面,原本周朝的基础是不可以买卖的井田制。到了东周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使得更多土地得到开垦。新开垦的土地不属于公田,而开垦者所有,被称作私田。这些私田大多为各国的诸侯、卿大夫所开垦。使得诸侯国乃至卿大夫的势力增强。经济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和卿大夫开始策划政变,各国政权因此发生更迭。生产关系上,原来是封建领主与农奴平民的关系,随着实物地租和劳役地租的出现,社会形成地主和自耕农两大对立阶级。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属于生产力,空旷生地变为农耕熟地是私田,耕地不得买卖的井田制变为私田属于经济基础。自耕农与新型地主属于生产关系。从而感受春秋战国期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变化导致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突出社会经济领域是最深刻的变革。

环节6:教师以唯物史观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讲述,在新生产力的作用下,井田制逐步瓦解,列国之间的战争多以攻城略地为目标,迫使各国当政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内政改革。

设计意图:突出经济领域的变革必然波及政治制度。

环节7: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形态,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的变化,也必

然会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和文化的变化。最早能够捕捉到时代变化的是什么人呢?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了解真是士阶层的出现和发展,才活跃了学术和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

环节8:请学生阅读知识链接,说出“百家争鸣”的含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环节9:教师出示表格,请学生填写儒、法、道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教师再分别加以介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环节10:小结

【教学策略】

环节5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学生理解较为困难,需举例加以引导。

【结构板书】

第6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一、经济领域的变革

1.经济变革——铁器牛耕

2.自耕农和新型地主产生

3.私人手工业、商业活跃

4.追逐利益、实力竞争

二、政治领域的变革

三、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

1.“士”阶层活跃

2.儒家、法家、道家

3.意义: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一页;为我国后世学

术思想的源头

【作业设计】

练习册第11页基础练习,第1-7题。

【资料附录】

材料一:孔子的学生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力士名牛子耕。

——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材料三: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

——《孟子·公孙丑上》材料四: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於治合於善也。是圣王之治而礼义之化也。

——《荀子·性恶篇》材料五: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材料六: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