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语言能力说
先天语言能力说
儿童被假定为能将他们听到的语言 与他们已经拥有的语法结构相匹配, 儿童将开始使用这种语法规则。这一 过程就为参数设置过程。而且一个参 数的设定可能影响到语言系统的其他 部分,因此与该参数相关的其他特征 也开始为儿童使用。由于语言可能存 在大量的变化维度,因此该理论假设 存在大量的参数需要设置。
四、先天语言能力说的优缺点 1、优点 先天语言能力说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 一时震撼了美国语言学和心理学界,被称为 “语言学的革命”,掀起了研究儿童语言获 得的热潮。 从根本上改变了行为主义的儿 童被动模仿的看法,注意到了儿童获得语言 的先天因素和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这一 学说对于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所出现的“过 分概括”等现象,可以给出较为简便的解释。 因此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学术史意义的 重要学说。
五、总结 “先天语言能力说”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儿 童认知能力较低的情况下,成人也没有对儿 童语言的准确与否进行奖惩,并没有提供明 确的语言榜样,儿童却能如此轻而易举地拥 有语言规则系统,以产生和理解语言及辨识 不良言语。但LAD理论还无法完全解释在语 言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的诸如发展速度、阶 段性、顺序性、关键期、敏感性等方面的问 题,也过于强调天赋和先天性,低估了环境 和后天教育的作用,忽略了语言的社会性。
二、基本概念 1. 儿童从一生下来就具有语言习得装置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 LAD),这种装置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存在的, 是一种以生物为基础的、先天的模块。 2. 语言习得装置包含两样东西 (1)一套包括若干范畴和规则的语言普遍 特征; ( 2)先天的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 D的活动具有一个临界期。过了这个 临界期,LAD就会退化。
2、缺点 先天语言能力说也受到了不少批评。 这些 批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乔姆斯基的理论是思辨的产物。人 脑中是否存在一个如乔姆斯基所说的那种由 语言普遍特征和先天的语言评价能力构成的 LAD,那是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 第二,过于低估后天语言环境作用。许多 研究表明,儿童各阶段语言的发展,同成人 与儿童交谈的语言成正相关。我们在研究成 人同儿童交际的语言问题时曾经发现:成人 同儿童交谈的语言,在复杂程度上具有略微 “超前性”,对儿童的语言起着向导作用。
4-第四章 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第四章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重点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难点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方法自;讨论学;答疑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儿童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复杂的语言?儿童语言知识和能力从何而来,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对此,20世纪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进行了各种探究。
关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理论,有许多流派、学说,他们之间相互纠缠、或貌相似而实相异,大体上可以把他们归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有三大理论:1.后天环境论:↗机械模仿说①模仿说↘选择性模仿说②强化说:斯金纳的观点及批评③中介说:基本观点及批评2.先天决定论:①先天语言能力说及乔姆斯基的基本观点②自然成熟说及勒纳伯格的基本主张3.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①皮亚杰的认知说以及基本观点。
②布朗等的规则学说及基本观点。
③布鲁纳等的社会交往学说及基本观点。
第1节后天环境论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为基础理论的学者,在儿童语言发展的问题上都比较强调后天环境的因素。
这些学者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都是被称为后天环境论。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儿童撑握语言,就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语言的习惯,语言习惯的形成,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结果。
以行为主义理论背景的后天环境论者,关于语言获得的观点因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并不完全一致,其内部还可以分为模仿说、强化说、中介说三种。
一、模仿说(一)主要观点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儿童的的语言是其父母语言的翻板。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2. 自然成熟说 评价:否定环境和语言交往在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无法解释本身听力正常而父母聋哑的儿童不能学会正常人口 语的原因。
2. 自然成熟说 代表人物:勒纳伯格(E.H.Lenneberg) 以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作为理论基础。理论基础和乔姆斯基一样 主要观点:
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大脑有专门的语言区。 当大脑机能的成熟达到语言准备状态时,只要受到适当外在条件的激 活,就能使潜在的语言结构状态转变成现实的语言结构,言语能力就 被获得。
三.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1.认知相互作用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 儿童的语言能力仅仅是大脑一般认识能力的一方 面,而认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要观点:儿童的语言学习是建立在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 上的。 认知理论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认知能力(功能不变式),这种 能力随着躯体内部组织的成熟决定,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向环境学习, 作为向环境学习的结果,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 构"随着儿童的发展而变化,认知能力也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一级阶 段发展。
声音 (条件刺激) => 唾液分泌 (条件反射)
2.
强化说
代表人物:巴普洛夫 斯金纳(1974) 主要观点:主张对言语行为进行“功能分析”。 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连锁和结 合。 儿童通过自我强化和强化依随形成言语能力。 自我强化 如:一个幼儿听到别人的话之后,独立在别处发出 同样的声音,就会自动地强化自 己那个试探性的言语行为。 强化依随 定义:指强化的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 特点:一是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 如:婴儿偶然发出【ma】声,母亲就笑着来抱他,抚摸他 并答应他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三章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的理论
第一节 后天环境论
中介说的基本观点
中介说又称传递说,是为解决传统的刺激—反应论 的简单化缺陷而提出的一种改良主张。
中介说在行为主义传统的“刺激—反应”的链条中, 又增加了“传递性刺激”和“传递性反应”的中介。
第一节 后天环境论
对中介说的批评
中介说较传统的刺激—反应理论有很大进步, 却还有许多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
过于低估后天语言环境的作用; 史莱辛格对儿童生来具有LAD这种普遍的语言范 畴和规则提出了反证; 乔姆斯基把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看得过于容易, 对于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估计不足。
第二节 先天决定论二Biblioteka 自然成熟说第二节 先天决定论
勒纳伯格的基本主张
1)语言能力是先天性的; 2)语言能力是自然成熟的; 3)语言发展关键期是2岁到11、12岁之间。
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 表层结构:由支配单词和短语排列方式的规则构成, 会随语言而异
• 深层结构:人类所拥有的先天规则,是任何语言系 统的基础
乔姆斯基的语言发展理论强调先天过程和生物机制
• 儿童生来具有独立于其他认知过程的特殊脑机制; • 决定幼儿能够说话的因素不是经验和学习,而是先天遗传的语法能力——普遍语法知识; • 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表层结构向深层结构转化的过程(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这个
勒纳伯格
拓展资料: 乔姆斯基的质疑:
• 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在4岁内就能完成,这不可能是归纳的结果。 • 成人似乎并不像环境论者认为的那样,对儿童言语的准确与否进行
奖惩。
• 模仿学习要求儿童应持续接触好的语言榜样,然而日常生活中儿童 听到的成人言语经常存在错误。
• 儿童经常产生和理解许多新句子,具有创造性。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第三章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理论
第一节 后天决定论
一、模仿说 二、强化说
二、强化说
强化说是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解释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 初非常盛行。无论是巴普诺夫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和经典条件反射学说,还是斯金纳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都认为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连锁和与反应相伴的强化。 斯金纳在其著名《言语行为》一书中,广泛运用“强化”来解释各种言语行为,并提出 了“自动的自我强化”的概念。这一概念指出了模仿和强化是不能分的,他们设想,模 仿过程本身可以成为强化。如学前儿童在使用语言过程中若获得肯定,那么使用者在遇 到类似的情景时,就还会使用他们认为正确的语言;相反的,假如得到的反馈是负面的, 使用者会感到用错了,再遇到类似情景时则不会再使用。儿童之所以会模仿,是因为他 们模仿时会得到成人愉快而温暖的回应,同时也可以获得他们所想要的事物,从而导致 儿童进一步模仿。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倾向于反复做出能使他获得满足的行为。
2、强化依随是渐进的。儿童对示范句的模仿然不完全正确,但只要有些近似,就给予 强化,然后再强化更为接近的语句。通过这种逐步接近的强化方法,儿童逐渐学会了更复杂 的句子,其语言行为逐渐变得有效和得体。
强化说是一种阐述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的理论,它可以用来解释一些言语活动的发
第一节 后天决定论
一、模仿说 二、强化说
二、自然成熟说
据语言的普遍特征对其提出假设,接着运用先天评价能力对假设进行验证和评价,从而确 定母语的具体结构,即为语言的普遍范畴和规则赋予具体的值,获得语言能力。
乔姆斯基认为,儿童天生就具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就是将“有限的词汇和语法规 则”转换成“无限句子”的能力。通过LAD,儿童掌握的是一套支配语言的规则系统,发 现语言的深层结构(显示基本的句法关系,决定句子的意义),以及将其转换为表层结构 (表示用于交际中的句子的形式,决定句子的语音等)的转换规则,进而使有限的规则创 造出无穷的新句子,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
语言获得理论
二、先天决定论:先天禀赋
(一)先天语言能力说
乔姆斯基 (N. Chomsky) 60年代
认为决定人类幼儿能够说话的因素不是经验和 学习,而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语言知识,普遍的语法知识。
2、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使成人的 言语反应继续发生的必要条件。
3、自动的自我强化
《关于行为主义》,1974
强化依随:指强化的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 之后。
1、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
2、强化依随的程序是渐进的。
6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批评:
理论所根据的不是实际的观察,而是从较低级的 动物做实验后得出的类比。
四、儿童时期学习两种语言
双语学习的方式
同时获取:在儿童早期同时获得两种语言 连续获取:在掌握第一种语言后学会第二种语 言
混淆现象反映了儿童使用任何可能的方式 来交流的强烈欲望。
双语学习的优点:分析推理、概念形成 以及认知灵活性方面好于单一语言的同 龄人 社会问题:半语言化 1998年,加利福尼亚投票通过了“消除 双语教育”法律
与“传统模仿说”不同的两个特点:
示范者的行为和模仿者的反应之间具有功能关系, 即二者不仅在形式上,更重要的还在功能上相似。
不是在强化和训练的情况下发生的,而是在正常 的自然情境中发生的语言获得模式。
(二)强化说:斯金纳
《言语行为》,1957
1、主张对语言行为进行“功能分析”。即辨别 控 制言语行为的各种变量,祥述这些变量如何 相互作用来决定言语反应。
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灵 活
儿童的言语发展 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
一、转换生成说
乔姆斯基认为,儿童在掌握母语过程中,习得是语法系统, 句子的深层结构在早期口语发展中是最重要的。
二、语言习得装置的作用
语言获得过程是从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换的过程, 实现这种转换的工具就是语言习得装置LAD。
二、语言习得装置的作用
儿童自发完成的过程
输入的本民 族语言素材
提出语法假设
逐个和具体的语言素材 结构加以匹配和检验
接受符合的假设 修改不符合的假设 重新建立新的假设
三、乔姆斯基理论的意义
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能力说让人们关注儿童言语习得过程中 先天的、生物因素的重要性。
人工野孩 吉妮
语言习得有其特殊时期,这种特殊可能 是与这个时期中语言发展所依赖的特定生物 基础有关。
四、对乔姆斯基理论的评价
1: 语言习得装置究竟
位于哪里?
1
2: LAD究竟是怎样实现
2
转换过程的?
目前儿童语言发展理论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理论!
儿童发展
第七章 儿童的言语发展 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能力说 周舟
提纲
1 2 3 4
转换生成说 语言习得装置的作用 乔姆斯基理论的意义 对乔姆斯基理论的评价
一、转换生成说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说强调先天过程和生物机制,主张言语的习得是一种本 能和自然的过程;
所有儿童从一生下来就具有“语言习得装置”(即LAD),不同文化下的 婴儿都是凭借“语言习得装置”获得最初的母语系统。
乔姆斯基先天语言能力说
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说的评价
⑵低估后天环境对儿童语言习得的作用
乔姆斯基没有否认后天环境对儿童语言习得的作用,但他认为这种作用非常小,只起到 触发LAD工作的作用。他甚至认为儿童即使不用特别教授就可以学会语言,过于强调先 天性和天赋,忽视了语言的社会性。这种对后天环境的轻视使得LAD理论存在以下两个 缺点:
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说的评价
先天语言能力说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儿童认知能力较低的情
况下,成人也没有对儿童言语的准确与否进行奖惩,并没
有提供明确的语言榜样,儿童却能如此轻而易举地拥有语
言规则系统,以产生和理解言语及辨识不良言语。
语言习得机制的缺陷
⑴LAD是否存在
LAD是否存在至今仍然无法证明。LAD仅仅是乔姆斯基理论思辨的产AD理论认为语言能力是儿童接触到实际的语言材料之后内化的语言规则
认知能力是语言能力的前提,在儿童获得一系列的语法规则之前,就已经获得了一些语 言材料。儿童之所以可以用自己学到的有限的语法规则说出很多的句子,就是因为他们 可以获得很多语言材料。一个儿童大脑中储存的语言材料越多,其认知也就越高,当然 其语言能力也就越强。这说明儿童在其语言习得过程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是相当丰富的, 而并不是如乔姆斯基所说的那样极其有限。乔姆斯基也认为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获得 的语言材料不仅是极其有限的,而且在进行语言输入时也是混乱的。
2 句法理论
转换生成语法由三部分组成:句法、语义、语法。其中句法是核心,旨在 系统地描写和解释人类语言的结构。 ⑴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乔姆斯基提出,每个句子都有两个结构层次─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深层结 构显示基本的语法关系,决定句子的意义;表层结构则表示用于交际中的 句子形式,决定句子的语音等。 ⑵转换规则 句子的创造是有规则的,其一是短语结构规则,它与深层结构相联系,其 二是转换规则,即句子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变为表层结构。通过深层 结构理论和表层结构理论可以将表面不同而意思相同的句子联系起来。如 “Mary cleaned the room.”和“The room was cleaned by Mary.”,两句 的表层结构不同,但深层结构却相同。
乔姆斯基先天语言能力说
转换生成说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他的理论背后有三个隐含的假定:( 1) 人脑有天生的语言 机制;( 2) 人类语言遵从普遍法则;( 3) 普遍法则是最简单 的
转换生成学说为语言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对其他人 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实,他的研究 也许不算语言学了,他本人也认为它算一种特殊的心理学, 关乎人脑机制的生物学。所以,他的影响波及心理学、计 算机、逻辑学和组合数学,也就不奇怪了———从形式看, 它就是一个数学实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学说所研究的 不是语言现象,也不是人们的语言运用,而是人们的语言 能力,这种做法是对当时美国占统治地位的布龙菲尔德的 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否定。转换生成学说的创立,被认 为是语言学中的一场革命,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很快成
主要理论内容
1 语言习得机制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学说强调先天过程和生物机制,主张语言的习得 是一种本能和自然的过程,并指出所有的儿童一生下来就具有语言习得 装置(LAD),这种装置是为了学会语言而存在的,是一种以生物为基 础的、先天的模块。
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LAD为儿 童语言的习得提供了必要条件。语言习得机制是以天生的普遍语 法做根据,对具体环境中特定的个体语法提出初步假设,然后将 假设与具体的语言素材进行匹配和检验,并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再 检验,最后建成一套个别语法系统。
先天语言能力说(转换生成说) 乔姆斯基
1提出背景及意义 2基本概念 3发展 4评价 5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转换生成学说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转换生成学说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它完全不同于建 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之上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因此,它的出现是对 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大挑战,被人称作“乔姆斯基革命”。 乔姆斯基认为,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通常在4岁的就能完成。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 儿童掌握了本族语的基本语法现象,并且一致表现出从单词句到双词句到简单句再到 复杂句这样的规律,不可能是归纳的结果。 他主张从最简单的规则出发,可以生成任何语言现象,语言传递的过程经过了表层构 和深层结构的转换。例如,小孩儿能正确地说出他从来不曾听过和训练过句子。乔姆 斯基的“转换生成学说”,是关于语言的结构理论。他不是描述语言现象,也不是为 了说明具体语言的规则; 而是为语言设立最简单的生成法则,揭示人类语言的共同规 律。
4-第四章--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4-第四章--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第四章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重点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难点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方法自;讨论学;答疑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儿童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复杂的语言?儿童语言知识和能力从何而来,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对此,20世纪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进行了各种探究。
关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理论,有许多流派、学说,他们之间相互纠缠、或貌相似而实相异,大体上可以把他们归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有三大理论:1.后天环境论:↗机械模仿说①模仿说↘选择性模仿说②强化说:斯金纳的观点及批评③中介说:基本观点及批评2.先天决定论:①先天语言能力说及乔姆斯基的基本观点②自然成熟说及勒纳伯格的基本主张3.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①皮亚杰的认知说以及基本观点。
②布朗等的规则学说及基本观点。
③布鲁纳等的社会交往学说及基本观点。
第一节后天环境论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为基础理论的学者,在儿童语言发展的问题上都比较强调后天环境的因素。
这些学者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都是被称为后天环境论。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儿童撑握语言,就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语言的习惯,语言习惯的形成,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结果。
以行为主义理论背景的后天环境论者,关于语言获得的观点因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并不完全一致,其内部还可以分为模仿说、强化说、中介说三种。
一、模仿说(一)主要观点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儿童的的语言是其父母语言的翻板。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考试资料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学科。
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把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是把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3-6岁儿童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0-6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0-6岁儿童应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1.探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2.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的规律3.解释学前儿童更语言发展过程及各种现象4.研究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应用的理论和方法学前儿童语言的基本概念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符号系统。
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或字形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构成的体系。
言语: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说出的话和听到的话,又叫“话语”。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也存在着显著差别,差别主要表现在:整体性与个别性、稳定性和多变性、工具和工具使用的差别。
在托幼教育机构进行语言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既要遵守语言的规定性,又要考虑个人呢的言语风格和言语习惯;第二,既要有规范语言模式的示范,又要有各种变体的示范;第三,既要有静态的语言学习,又要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帮助儿童学习。
第一语言指的是一个人从小就从父母或周围环境里学到并用于交际目的的语言,即本族语或母语。
第二语言是指再多民居聚居的国家或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为了和其他民族的人成功地进行交际,还要学习一种非本族的语言。
双语教育,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常常并非学生的第一语言。
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这两个概念由乔姆斯基提出。
语言能力是指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一种能够按照本族语的语言规则把声音和意思联系起来的能力,即语言使用者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了解。
语言运用则是这种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于语言的具体运用。
7第六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
∆
3、时间 词
①对事件发生次序的理解顺序为: 先、后、同时的顺向句 → 先、后、同时的逆向句 →一般形式和包含形式 ②对时间词的理解顺序: 3-4岁(今天、昨天、明天)。 4-5岁(上午、下午、晚上)。 5-6 岁(上午 x 时、下午 x 时、晚上 x 时、今年、明 年)。 ③动作时态词的理解顺序: 正在→已经→就要
1.5岁到2岁的儿童在说出电报句的同时开始能说出结构完整而无修饰 语的简单句。2.5岁儿童已经开始出现一定数量的简单修饰语。3.5岁 儿童使用复杂修饰语句的数量增长最快。以后直到6岁虽逐年有所增长, 但增长幅度不大。
∆
复杂句:由几个结构相互连接或相互包含所组 成的单句。 由几个动词性结构连用的连动句:“小红吃完 饭就看电视。” 由一个动宾结构和一个主谓结构套在一起,动 宾结构中的宾语充当主谓结构中的主语:“老 师教我们做游戏。” 句子中的主语或宾语中又包含主谓结构的句子: “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就好了。”
语言产生的准备
未分化的(1个月内)
哭叫
反射性发声阶段
分化的(1个月后)
非哭叫的声音(第五周起)
牙牙语阶段(5个月左右)
牙牙语:类似于成人语言中所使用的那些音节
的重复
(一)反射性发声阶段
∆
新生儿出生的第一个行为表现就是哭,但这 时的哭声还未分化。 1个月后,婴儿的哭声逐渐带有条件反射的性 质,出现了分化的哭叫声。 约从第5周起,婴儿开始发生一些非哭叫的声 音,这些声音都是反射性的、零乱的,对于 儿童来说不具备信号意义。
2、形容词
根据武进之等人的研究表明 , 2 岁儿童已 能使用少量形容词 ,4.5 岁以后使用量增 长较快,6.5岁使用的形容词可达 206 个。
婴儿语言的发展—先天决定论
乔姆斯基 先天语言能力说又称为“转换 生成语法说”。认为决定婴幼儿说话 的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即先天的 普遍语法知识。
转 换 生 成语 法 说 人类各种语言句子的构造和理解。 因此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环境的婴幼 儿都能按基本相同的方式和顺序掌握 本族语言。
乔姆斯观察结论:
所有婴幼儿不分性别、血统和文化背景,在没有生理和其他方面的 缺陷及适当环境下,都可在大致相同时间内,不需要花费很大的精 力习得自己的母语。
如果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内,婴幼儿得到第二语言的学习和训练, 那么语言中枢的调节、控制机制,无论从发音到书写,还是从外部语言到 内部语言,都可以形成与第一语言相吻合协调的、整套的控制模式。
0-3岁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最佳时期,每个婴幼儿都有在大脑中形 成两个以上语言中枢的可能性。
如果在语言中枢发展的关键时期内,给予婴幼儿一个习得语言的良好 环境,则婴幼儿语言中枢的技能很容易在激活中得到发展。如果在关 键期内,未能获取语言信号的刺激,那么语言的中枢机能就不可能转 入活跃状态。
第二语言的学习
无须对婴幼儿进行语言系统训练,无须反复纠正错误。
乔姆斯基假设理论
人脑中有一种先天语言获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
输入
输出
基本的语言素材 → LAD → 内化的语法系统
最初的语言资料→ LAD → 语言能力
语言是一种物种属性,是人 类的一种遗传特征。婴幼儿不用 有意识地学习语言中的语法,最 终也会获得语言能力。
第四章 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第四章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重点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难点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方法自;讨论学;答疑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儿童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复杂的语言?儿童语言知识和能力从何而来,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对此,20世纪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进行了各种探究。
关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理论,有许多流派、学说,他们之间相互纠缠、或貌相似而实相异,大体上可以把他们归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有三大理论:1.后天环境论:↗机械模仿说①模仿说↘选择性模仿说②强化说:斯金纳的观点及批评③中介说:基本观点及批评2.先天决定论:①先天语言能力说及乔姆斯基的基本观点②自然成熟说及勒纳伯格的基本主张3.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①皮亚杰的认知说以及基本观点。
②布朗等的规则学说及基本观点。
③布鲁纳等的社会交往学说及基本观点。
第一节后天环境论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为基础理论的学者,在儿童语言发展的问题上都比较强调后天环境的因素。
这些学者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都是被称为后天环境论。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儿童撑握语言,就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语言的习惯,语言习惯的形成,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结果。
以行为主义理论背景的后天环境论者,关于语言获得的观点因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并不完全一致,其内部还可以分为模仿说、强化说、中介说三种。
一、模仿说(一)主要观点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儿童的的语言是其父母语言的翻板。
(二)评价模仿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但它忽视儿童掌握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先天语言能力说
导读:同后天环境论者的观点相反,先天语言能力说认为,儿童是自然界特别制造的小机器,是专为学语言而设计的。
乔姆斯基注意到以下的事实:儿童掌握本族的语言异常迅速,极其完善和极富创造性;尽管语言环境不同,但世界各民族儿童获得语言,尤其是句法结构的顺同后天环境论者的观点相反,先天语言能力说认为,儿童“是自然界特别制造的小机器,是专为学语言而设计的”。
乔姆斯基注意到以下的事实:儿童掌握本族的语言异常迅速,极其完善和极富创造性;尽管语言环境不同,但世界各民族儿童获得语言,尤其是句法结构的顺序基本一致,时间也大致相同;尽管各种句子的形式不一样,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普通语言的基本形式,即语法结构。
据此,乔姆斯基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假设:儿童大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se,简称LAD),语言获得装置包含两样东西:1.一套包括若干范畴和规则的语言普遍特征;2.先天的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为这套普遍的语言范畴和规则赋上各种具体语言的值。
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就是为普遍的语言范畴和规则赋值的过程。
儿童听到一些具体的语言,首先根据语言的普遍特征对某一具体的语言结构提出假设,接着运用评价能力对假设进行验证和评价,从而确定母语的具体结构,即为语言的普遍范畴和规则赋上具体的值,获得语言能力。
LAD的工作程序说明,先天语言能力说把儿童的语言获得看作是一个演绎的过程。
这种学说并不完全否认后天语言环境的作用,但是对于后天语言环境的作用却看得非常之小。
后天语言环境只是起到触发LAD供过于求的作用。
LAD利用少量的后天接触到的具体语言材料,就可以像知识渊博的语言学家那样,从输入的语言素材中发现规律从而获得语言。
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儿童通过自己的LAD的活动实现的,即生来就有的普遍语法为依据,对所接受的具体的原始语言素材进行处理,并逐步形成一种个别的语法能力。
在此过程中,儿童能发现语言的深层结构(显示基本的句法关系,与语义相联决定句子的实质性意义),以及将其转换为表层结构(用于交际中旬子的形式,与语音、表达形式相联)的转换规则,因而能产生和理解无限多的新句子,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
二、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
(1)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儿童与教师、同伴交 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2) 养成儿童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 鼓励儿童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 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引导儿童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 活动帮助儿童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思考与练习
1.何谓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何谓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3.简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谢
聆
谢
听
二、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
(5) 培养儿童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 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儿童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 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7) 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儿童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
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一) 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 促进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 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四) 打好学前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基础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
思维导图
一、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
(一) 先天语言能力说
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把3~6岁 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尤其是把3 ~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 教育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注重对3 ~6岁儿童加强口语听说训练。
(二) 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0~6 岁儿童所有的语言获得和学习现 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 要研究的对象,并注重对0~6岁 儿童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 。
儿童发展心理学 (2)
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填空、选择1、填空: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能力说: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通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
这个转化是由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的。
语言获得装置是以生来就有的普遍语法作根据2、儿童在1岁左右讲出了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标志着儿童进入了语言发展期。
3、儿童早期词汇中普遍出现词的使用范围的扩张,还出现一种和扩张相反的情况,即把词的使用范围缩小,对事物作过分严格的区分。
4、皮亚杰在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课题中采用了他独创的临床研究法(谈话法)5、皮亚杰认为,要使儿童从自我中心和实在论中解放出来,最重要的途径是与同伴发生相互作用。
6、他律道德与自律道德间的差异相当于前运算思维阶段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间的差别。
7、皮亚杰用编成对偶的故事与儿童谈话来研究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柯尔伯格则采用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8、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围,不同于常识所称的“儿童”(如幼儿、小学生),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9、格赛尔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10、格赛尔的理论——成熟优势论,主要来自双生子研究,实验:“双胞胎爬梯实验”11、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分析了遗传与环境两个因素的关系。
12、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乳儿期(1个月——1岁)3、婴儿期(1岁——3岁)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岁)5、童年中期(6岁——11、12岁)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13、关于心理发展是否有(关键期),最早起源于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对动物(印刻行为)的研究。
14、皮亚杰认为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适应15、(选择)同化:有机体把外部要素整合进自己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缺点 先天语言能力说也受到了不少批评。 这些 批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乔姆斯基的理论是思辨的产物。人 脑中是否存在一个如乔姆斯基所说的那种由 语言普遍特征和先天的语言评价能力构成的 LAD,那是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 第二,过于低估后天语言环境作用。许多 研究表明,儿童各阶段语言的发展,同成人 与儿童交谈的语言成正相关。我们在研究成 人同儿童交际的语言问题时曾经发现:成人 同儿童交谈的语言,在复杂程度上具有略微 “超前性”,对儿童的语言起着向导作用。
第三,史莱辛格对儿童生来具有LAD这 种普遍的语言范畴和规则提出了反证。史莱 辛格让聋童看几幅内容不同的画:人把猴子 给狗熊,狗熊把猴子给人,猴子把人给狗熊 等等。他要求被试者用手势语来表达画的内 容,目的是看这些对自然语言毫无所知的聋 童是否具有一些最基本的语法范畴。 实验 结果表明,这些儿童的手势语没有英语中的 那些语法关系。聋童只是因听力障碍而不能 获得有声语言,但他们的LAD并没有损伤。 这说明儿童生来并不具有如乔姆斯基所说的 普遍语法范畴。而且,如果说儿童生来就具 有这些范畴的话,就不会在获得语言的过程 中出现儿童特有的语言现象,因为这些特有 的语言现象并不在乎人类的普遍语法。
二、基本概念 1. 儿童从一生下来就具有语言习得装置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 LAD),这种装置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存在的, 是一种以生物为基础的、先天的模块。 2. 语言习得装置包含两样东西 (1)一套包括若干范畴和规则的语言普遍 特征; ( 2)先天的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 D的活动具有一个临界期。过了这个 临界期,LAD就会退化。
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就是为普遍 的语言范畴和规则赋值的过程。儿童 听到一些具体的语言,首先根据语言 的普遍特征对某一具体的语言结构提 出假设,接着运用评价能力对假设进 行验证和评价,从而确定母语的具体 结构,即为语言的普遍范畴和规则赋 上具体的值,获得语言能力。
过了这个临界期,LAD就会退化。 所以,成人学习语言的能力不如儿童; 儿童能在较短的时期内获得语言,没 有LAD是不可想象的。像狼孩、猪孩 等一些特殊的儿童,在临界期没能使 LAD发挥作用,当他们被发现以后, 尽管为他们提供了学习语言的机会, 但是也不能够再顺利发展他们的语言 了。
第四,先天语言能力说非常强调儿童本 身在获得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 既然人类生来就拥有一套现成的、可以规定 本族语言如何理解和产生的普遍语法规则系 统,就无需儿童本身再作什么探索和发现了。 这无异于是从和行为主义相对立的另一个极 端来否定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和创造 性。乔姆斯基把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看得过 于容易。事实上,儿童学说话是一个十分艰 巨的过程,不仅有大量的失误,而且所花费 的学习时间是非常多的。
儿童被假定为能将他们听到的语言 与他们已经拥有的语法结构相匹配, 儿童将开始使用这种语法规则。这一 过程就为参数设置过程。而且一个参 数的设定可能影响到语言系统的其他 部分,因此与该参数相关的其他特征 也开始为儿童使用。由于语言可能存 在大量的变化维度,因此该理论假设 存在大量的参数需要设置。
四、先天语言能力说的优缺点 1、优点 先天语言能力说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 一时震撼了美国语言学和心理学界,被称为 “语言学的革命”,掀起了研究儿童语言获 得的热潮。 从根本上改变了行为主义的儿 童被动模仿的看法,注意到了儿童获得语言 的先天因素和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这一 学说对于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所出现的“过 分概括”等现象,可以给出较为简便的解释。 因此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学术史意义的 重要学说。
语言获得理论 ——先天语言能力说
找资料 PPT制作:陈雨婷 刘 丹丹 疑难解答:唐怡红 讲解:张宇欣
先天语言能力说
一、理论来源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发 现: 儿童掌握本族的语言异常迅速,极其完 善和极富创造性;尽管语言环境不同,但世 界各民族儿童获得语言,尤其是句法结构的 顺序基本一致,时间也大致相同;尽管各种 句子的形式不一样,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普 通语言的基本形式,即语法结构。据此,乔 姆斯基提出了先天语言能力说,又称“转换 生成说”。
五、总结 “先天语言能力说”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儿 童认知能力较低的情况下,成人也没有对儿 童语言的准确与否进行奖惩,并没有提供明 确的语言榜样,儿童却能如此轻而易举地拥 有语言规则系统,以产生和理解语言及辨识 不良言语。但LAD理论还无法完全解释在语 言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的诸如发展速度、阶 段性、顺序性、关键期、敏感性等方面的问 题,也过于强调天赋和先天性,低估了环境 和后天教育的作用,忽略了语言的社会性。
三、理论发展 乔姆斯基进一步提出了支配和约束理论, 或原则与参数理论(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theory,简称PPT), 对语言 习得机制提供了更为详尽的阐述。该理论假 设某些语言特征具有普遍性,这些特征由一 组语言原则加以表达(如所有语言均为名 词)。而一些语言言习得包含从一系列先天确定 的可能性中确认正确参数,颇类似于将一个 开关设置于几个位置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