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心得及思考
西方经济学说史的读后感
![西方经济学说史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8c9fcb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b.png)
西方经济学说史的读后感西方经济学说史是一部充满历史感的决策历程。
本书记录了西方经济学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诞生、发展和演化的一种经济思想,结合了经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
读这本书,让我对经济学发展的关键节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学理论的演化和发展最终都是为了解决真实的社会和人类问题。
本书分析了经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和重要学派,例如古典学派、马克思主义学派、边际主义学派和奥地利学派。
每个学派的代表作品和理论观点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评价,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一个学派的思想背景和发展特色。
在古典学派的分析中,我对“亚当·斯密之手”的概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古典学派经济学家认为自由市场是动态平衡的自然状态,能够自动调节经济资源的分配、价格的形成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然而,在自由市场的演化中,市场失灵和外部冲击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这启示我们,市场调节仍需政府干预和监管,以确保经济发展更加公正和可持续。
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探讨,我深受启发。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体制的内在矛盾使得其注定会崩溃,而社会主义是历史必然的发展方向。
然而,在历史实践中,各种社会主义实验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失败,这令我们意识到,在生产力、生产关系、意识形态等方面,社会主义仍需要深入探讨和完善。
边际主义学派让我眼前一亮。
这一学派提出了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成本递增和效用递减等概念,这些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微观经济学和社会福利优化方面。
奥地利学派则强调市场经济中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和市场力量的有限性,这些观点特别贴近现代市场经济面临的一些难题,是指导经济体制改革和政策制定的重要理论参考。
在读完本书之后,经济学并不是一个孤立于社会现实之外的学科,而是与人类社会的演化和现实问题紧密联系的。
经济学的发展一方面是理论上的演化,另一方面也是与社会现状的反馈和调整。
因此,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探讨经济学理论,尤其要注意理论运用的具体情境和特殊性,避免单纯使用个别理论,忽视了其他可能的因素和变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失误。
经济思想史学习心得
![经济思想史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3277bc3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4.png)
经济思想史学习心得经济思想史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思维过程的学科,通过学习经济思想史,我对经济学的发展和演进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分享我在学习经济思想史中的心得体会。
一、经济思想史的重要性经济思想史是经济学的基础,它帮助我们了解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
通过研究过去经济学家们的思想和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经济理论的基础,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
同时,经济思想史也是我们认识经济现象与思考经济问题的重要方法。
二、古代经济思想古代经济思想主要关注土地、劳动和商品的关系。
亚当·斯密被公认为现代经济学奠基人,他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对后来的经济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古代经济思想中的土地经济学、货币理论等观念也为后来的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三、近代经济思想近代经济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凯恩斯、亨利·乔治等。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经济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一,他对经济周期和政府干预的研究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亨利·乔治则关注土地问题,提出了单税理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了新的观点。
四、现代经济思想现代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等领域。
在宏观经济学方面,供给与需求理论、投资理论等都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其中包括消费理论、生产理论等;国际经济学则研究国际贸易、汇率和国际金融等问题。
五、学习经济思想史的体会通过学习经济思想史,我深刻认识到了经济学研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不同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理论,经济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科,而是随着时代的演进不断发展的。
了解经济思想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经济学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外,经济思想史的学习也启发了我对经济问题的思考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经济问题常常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相互交织,学习经济思想史可以培养我们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学习经济史的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经济史的心得体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7d2e34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9.png)
学习经济史的心得体会范文学习经济史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和有益的学习任务。
通过学习经济史,我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的演变过程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因素。
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经济史使我了解了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
通过研究经济史,我意识到经济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从古代的农业经济到现代的工业经济,再到今天的数字经济,经济结构在不断变化。
了解这些长期趋势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历史中的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其次,学习经济史让我了解了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要素。
经济史的学习使我对经济发展中的政治、社会、技术和环境等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发现,经济发展不仅仅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制约和推动。
例如在工业革命中,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变革推动了经济的巨大飞跃。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制定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
此外,学习经济史还帮助我认识到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
在经济史的学习中,我发现经济发展是有周期性的,进入和退出不同阶段。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经济危机和衰退,但同时也有很多经济繁荣期。
了解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掌握经济的规律,更好地应对经济的变化。
最后,学习经济史提高了我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对经济历史事件的研究和分析,我学会了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经济与其他领域的相互关系。
这种经济思维和经济分析能力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总之,学习经济史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的学习任务。
通过学习经济史,我认识到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因素。
学习经济史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
经济思想史的总结与体会
![经济思想史的总结与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09aac4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c.png)
经济思想史的总结与体会经济思想史是探讨人类在经济领域中的思想发展和演变的学科。
通过对经济思想史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从古代到现代,人们对经济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和体会经济思想史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首先,在古代,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农业和贸易。
古代的农业社会以自给自足和农民为核心,重视土地的生产能力和土地所有权。
同时,古代的贸易活动也开始发展,人们开始交换农产品和手工艺品。
雅典的古希腊城邦通过贸易和殖民地获取财富,形成了实际上的市场经济。
而古罗马帝国则通过奴隶制度和征服其他民族实现了财富积累。
古代的经济思想主要关注经济行为和财富的获取,对个人利益追求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
接着,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基督教教义和封建经济体系。
在这个时期,天主教教会对经济活动进行了监督和规范,强调个人对财富的态度和使用。
封建领主通过掌控土地和收取租金来获取经济利益,农民则成为他们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一方面强调个人的信仰和道德,另一方面也固化了社会阶级和经济不平等。
随着现代化的到来,人们开始反思传统的封建经济和基督教教义的限制。
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经济思想家开始提出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观点。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了市场自由和私有财产的重要性,认为人们自利的行为会推动整个社会的繁荣。
同时,尚·雅克·卢梭和卡尔·马克思等经济思想家也开始关注社会不平等和剥削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
20世纪的经济思想演变更加复杂多样。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政府的干预和经济调控,以应对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
亨利·福特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等经济学家提出了企业管理和自由市场的理论,对经济增长和效率进行了探讨。
此外,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也引入了游戏理论、信息经济学等新领域,丰富和拓展了经济思想的范围和内容。
经济思想史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经济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经济史的心得体会与学习经济工作会议情况汇报
![学习经济史的心得体会与学习经济工作会议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6652c16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b.png)
学习经济史的心得体会与学习经济工作会议情况汇报学习经济史是了解经济发展与演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经济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经济领域的重要事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从而为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知识提供支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学习经济史的心得体会,并汇报我参加的经济工作会议的情况。
一、学习经济史的心得体会学习经济史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经济史中的各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经济模式和经济体系,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各种经济学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以下是我从学习经济史中获得的几点心得体会:首先,历史上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从农耕经济到工业革命,再到信息时代,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经济特征和创新变革。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事件,我认识到经济是一个充满变化和动力的系统,需要不断适应环境和时代的发展。
其次,经济史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理解当前经济问题和挑战至关重要。
通过对历史经济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各种经济政策的效果和影响,为我们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例如,通过研究大萧条的起因和引发的经济危机,我们可以认识到金融市场、货币政策以及经济政策的重要性。
最后,学习经济史能够培养我们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历史经济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当前的经济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同时,学习经济史也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的大势和演变。
二、学习经济工作会议情况汇报在最近举行的经济工作会议中,与会代表们就当前经济形势、经济政策和发展目标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会议上,我积极参与了各项讨论,并向与会者汇报了我对经济史学习的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在会议上的主要发言内容:首先,我向与会代表们介绍了学习经济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我指出,通过学习经济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上的经济发展路径和其背后的政策、制度等因素,从而更好地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应对策略。
经济思想史学习心得
![经济思想史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b651136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6.png)
经济思想史学习心得经济思想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关注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演变过程和相关的理论观点。
通过学习经济思想史,我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人类社会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经济思想史学习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经济思想史的起源经济思想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对经济问题的思考主要集中在财富的获取和分配上。
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
而马克思则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阶级斗争问题。
二、经济思想史中的主要流派在经济思想史中,出现了多个主要的流派和理论体系。
例如,古希腊的斯多亚学派强调理性与道德的统一,认为追求智慧和复仇是人类的最高目标。
而古罗马的斯多亚学派则更注重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思想。
另外,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是欧洲近代经济思想史中的两个重要流派。
重商主义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富取决于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差额,因此主张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而重农主义则认为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主张保护农业利益。
古典经济学是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旨在研究市场经济的功能和运作规律。
亚当·斯密强调了市场自由和自利动机对社会福利的积极作用,而大卫·李嘉图则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和地租理论,对资源分配和土地利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现代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包括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等。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个体决策行为和市场机制的协调作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和政府干预的重要性,新制度经济学则研究制度对经济行为和制度设计的影响。
三、经济思想史的启示与反思通过学习经济思想史,我明白了经济学不仅是一门关于货币和市场的学科,更是涉及人类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广泛领域。
人们的经济行为不仅受到理性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道德、信任和社会制度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此外,经济思想史也提醒我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学习心得-经济的发展历程心得
![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学习心得-经济的发展历程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915a36c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f.png)
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学习心得-经济的发展历程心得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经济奇迹,也是一个持续不断学习的过程。
在学习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中,我深刻体会到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千变万化的过程。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中所得到的心得和体会。
1. 市场经济改革的关键性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市场经济改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市场经济改革以开放政策为基础,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放松管制以及推动私有化等步骤,使中国经济得以快速增长。
市场经济改革带来了相对自由和开放的经济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市场经济改革还激发了企业家精神,推动了创新和产业升级。
通过市场经济改革,中国经济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实现了快速的跨越式发展。
2. 开放政策的重要性中国的开放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通过开放政策,中国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同时,开放政策还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可以说,开放政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3. 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创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大力支持和鼓励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和科技创新引导基金等政策手段,提供资金和支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未来,科技创新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4. 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人力资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人才是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
中国政府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提供教育资源和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和引进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
同时,中国政府还通过提供各种激励政策,吸引留住优秀人才。
学习经济学说史的心得
![学习经济学说史的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c00bab46be1e650e52ea9915.png)
经济学说史——我对诸多经济学思想及流派的看法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20年代,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
威廉·配第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贡献在与他在《赋税论》发表的价值论以及分配和货币理论。
配第初步研究了工资、地租和利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自然工资由工人维持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
地租理论是配第研究的中心问题。
其实,配第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对国民收支账户的一些初步研究。
他认识到国民收入与支出是相等的。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展开。
亚当·斯密的学说形成于18世纪50—70年代。
斯密的《国富论》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巨著,把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全书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
他的理论主要包括:一:分工和价值理论。
他认为,分工受到市场程度的制约,而劳动分工受市场程度的限制,那么经济增长就与市场密切联系了。
二:价值理论。
斯密对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作了区分。
他指出自然价格指与市场价格的不同。
三:分配理论。
斯密以阶级结构分析为基础,认为社会分为工人、资本家和地主三个阶级。
斯密最早的研究了地租,他也阐明了工资包括市场工资和自然工资。
四、生产劳动、资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斯密把资本看做是使国民财富增加的积极因素之一,他认为资本是总资财中用于再生产以取得收入的部分。
五、国家、财政和税收理论。
六、经济自由主义与国际贸易理论。
李嘉图所生活的年代,英国产业革命正在蓬勃发展,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正在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收入的来源与相互关系,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利益的对立。
他的经济理论有,价值与货币理论、分配理论、资本积累再生产与赋税原理、自由贸易理论。
《西方经济学说史》的读后感
![《西方经济学说史》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87175b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6.png)
《西方经济学说史》的读后感《西方经济学说史》是一本扼要概括了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的著作。
读完这本书,我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经济学的本质和方法论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简要地谈一下我的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施潘格勒。
施潘格勒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逻辑,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分为了不同的阶段和学派。
他以历史的角度,对每个阶段和学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述,使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各种学说的来龙去脉和主要内容。
对于我这样的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语言简练易懂,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数学公式,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是一代又一代经济学家辛勤努力的结果。
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的凯恩斯主义,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理论框架。
他们的思想碰撞和启发推动了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研究这些学说的起源和演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也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不同学说的优点和局限性。
其次,这本书还给我带来了对经济学本质和方法论的深入思考。
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其本质是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和解释。
然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极其复杂和多变的人类经济活动,在短期和长期、微观和宏观等不同维度上都有其特殊性。
因此,经济学家需要借助抽象模型和理论框架来进行分析和预测。
不同的学派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和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
有些学派更加重视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如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有些学派更加看重制度和结构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如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
这些不同的方法和视角都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思考框架,也让我们认识到经济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此外,我还学到了经济学的发展是与时代和历史背景相互关联的。
每个学派的兴起和衰落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
例如,古典经济学的兴起是在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而凯恩斯主义则是由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的经济危机。
读经济思想史心得体会
![读经济思想史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3bf31b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8.png)
读经济思想史心得体会我曾经读过一些经济思想史的书籍,这些著作让我对经济学和经济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不仅对过去经济学家的思想和成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当今的经济形势和未来的经济展望有了更具体的理解和设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读经济思想史的心得体会。
1. 经济思想是历史的反映经济思想与时俱进。
每个时期的经济思想都是由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决定的。
比如在古代社会,经济思想相对简单,而在现代经济学领域,经济思想则显得比较复杂。
在今天,我们必须考虑到环境、资源、文化、科技进步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历史上,每次经济危机都会引发经济学家思考解决途径和方法,这些思想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和完善。
2. 每个经济学家的思想都有其独特之处每一个经济学家都有其独特的思想。
在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下,经济学家们面对不同的问题和需求提出的理论也不同。
从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到约瑟夫·斯坦尼尔,每位经济学家都有着不同的学术思想、观点和方法。
他们的看法、理论和思路不仅反映了独特的学术风格,而且代表了他们的政治态度和理念。
当我们研究一个经济学家的思想,应该考虑他的思想来源、社会状况和历史时代,并结合他的心理和独特思考方式,全面理解他的学术思想。
3. 经济学家的理论创新太注重经典经济学学派通常注重经典理论,在思想创新方面则表现出谨慎。
但是,每个世代的经济学家都希望创造出新的经济理论,并在一个新的领域展示自己。
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克思的《资本论》、简•夏皮罗的《美国经济》等等。
他们的思想不仅是坚实的基础,在当时也代表了创新和进步的思想。
面对社会经济复杂性的挑战,今天的经济学家依然需要通过经验和创新来适应不同的经济情况,来解决当今各种复杂的经济问题。
4. 经济思想的目的是更好地解释经济现象经济学家们的思想和理论都是为解释现代经济现象而服务的。
如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市场”和“劳动分工”等理念,这些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济史课程心得体会(2篇)
![经济史课程心得体会(2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9ecd7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c.png)
第1篇一、引言作为一名经济学的学生,我有幸选修了经济史这门课程。
这门课程让我对经济学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时期的经济现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经济史,我不仅掌握了丰富的经济学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历史观、辩证思维和分析能力。
以下是我对经济史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经济史课程的学习收获1. 深入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经济史课程让我了解到,经济学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到凯恩斯、萨缪尔森等现代经济学家,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经济理论。
通过学习经济史,我认识到经济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完善的过程。
2. 掌握经济史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经济史课程涵盖了众多经济史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重商主义、自由主义、保护主义、经济危机、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
这些概念和理论为我提供了分析经济现象的框架,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实经济问题。
3. 培养历史观和辩证思维经济史课程让我认识到,经济发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相互影响。
通过学习不同时期的经济现象,我逐渐形成了历史观和辩证思维,能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4. 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济史课程中的案例分析,使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历史事件。
这种分析能力对于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经济史课程的学习方法1. 课前预习在上课前,我认真阅读教材,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 课堂笔记在课堂上,我积极做好笔记,记录重点内容,以便课后复习。
3. 课后复习课后,我及时复习课堂笔记,加深对经济史知识的理解。
4. 查阅资料为了拓宽知识面,我查阅了相关书籍、论文等资料,了解经济史研究的最新进展。
5. 小组讨论在课堂上,我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四、经济史课程的学习体会1. 经济史课程使我认识到,经济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中国经济史报告心得体会
![中国经济史报告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b1cfa5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10.png)
中国经济史报告心得体会中国经济史报告心得体会中国经济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记录,也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劳动成果的结晶。
通过学习中国经济史,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的经济起伏和发展变迁,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下面是我对中国经济史报告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首先,中国经济历史经历了起起伏伏,但总体上呈现出一个长期发展的趋势。
从古代的农耕经济到近代的工业化进程,中国经济经历了秦汉时期的繁荣、唐宋时期的辉煌、明清时期的落后,直到现在的高速增长。
尽管经历了战乱、外来侵略和内部动荡,但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对经济发展的强烈欲望和努力。
其次,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
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统治者意识到经济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例如汉武帝的农田水利工程、唐太宗的市舶司等。
现代的中国政府也通过改革开放、产业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入外资等手段来推动经济增长。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不容忽视,然而,政府也面临着平衡市场和干预的关系,需要保持良好的政策稳定性和适度引导。
此外,中国经济史中还存在着农村和城镇之间的巨大差距。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一直是经济相对滞后的地方。
经济改革以来,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农村地区也开始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城镇相比,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解决农村地区的经济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最后,中国经济史中的一些重要经验对今后的发展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中国传统社会中重视教育的传统,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需要坚持;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深化农业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而保护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关切等等。
总而言之,通过学习中国经济史,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深刻理解到中国人民在经济发展方面不断努力和实践的艰辛。
中国经济历史中的一些重要经验和教训对今后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坚持创新、保持稳定,为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中国经济思想史课程学习心得
![中国经济思想史课程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34dbdc3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67.png)
中国经济思想史课程学习心得一、学习心得我们所学的历史一直告诉我们,封建社会自始皇始,而到共和国建立后终结,其中明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在清后期及民国时期经历了半封建半殖民地。
但侯家驹老先生通过西欧和我国先秦及秦汉的比较得出了我国在汉代文景之治时便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这将近五千年的朝代更替当中,无不与其经济挂钩,可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便是它的命脉,国家经济的繁盛,衰退,便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兴盛,衰亡。
而且经济又是与道德,文化,制度息息相关,任何一个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几个的发展。
比如说秦代经济,秦代经济工农商并重,对于工农商发展好的,给予嘉奖。
这种制度的确是有利于民,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但是秦代后期苛捐重役,役使民力过多,最终致使秦走上灭亡的道路。
究其原因,就是其统治者文化、道德水平没有达到与其制度相符合的层面,导致经济水平下降,最终难逃覆灭的下场。
想要一个社会达到资源配置的优化,不难想象的是,最优点的确定取决于一个人的行为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的行为,也就是说,最终的指向是需要社会各个成员素质的共同提高。
但是实际上,一个人由于受到无论是社会的还是自身的价值观的影响,会为自己的行为划界。
为什么我不偷一瓶矿泉水来喝呢?就是因为偷矿泉水这个行为已经被我限定在可选行为集合之外了。
所以,所有社会成员(包括我自己)的选择,决定了我自己的产权的边界,然后,我从里面选择什么是可以选择的。
所以,我们必须首先选择什么是可以选择的,也就是选择可选择集合本身,然后才进行资源配置的博弈。
经济学家布坎南认为,第一层的、“立宪”层次的选择,是“choosing what to choose",然后才有“choosing”本身。
但是这种产权边界的确立,由于个人认识存在极差,因此是千种万种。
再比如说唐代经济,唐代经济制度可谓是相当利民。
唐国公李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赋薄役,创立租庸调制利民之德政。
唐太宗又君臣齐心,共创贞观盛世,但是最终也难逃灭亡的下场。
学习经济史的心得体会(5篇模版)
![学习经济史的心得体会(5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ec501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0.png)
学习经济史的心得体会(5篇模版)第一篇:学习经济史的心得体会所谓的“经济史”,它能为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
根据自身的国情来制定出科学的经济政策,并随着发展适当的调整,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前提。
今天的中国,就是通过自身的国情来进行经济的发展,我国根据自身的国情提出了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的政策,经过了不断的努力、通过了解放、注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些都是促进我国经济在这些年来不断飞跃的根本原因。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外,我们坚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方针,这样的方针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对内,我们通过努力建立、完善“健全社会保障“的体系,以“时刻关注民生”为导向,国内的社会秩序不仅得到了改善,还保证了我国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开始以经济的建设为中心,经济学这门学科也逐渐的受到了重视,成为了一门显学。
但对于经济史来说,它只是一门介于经济学与历史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所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真实的经济现象。
另外它还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性质,因为它的研究是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来的。
“经济、经济史、经济学”这三个概念的区分是学好经济史的前提、基础。
经济史是以经验的归纳法和历史的分析法来对人类的活动以及历史的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它的研究对象是历史的社会生产的发生、发展以及演变的规律。
对于它的研究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修养,还能激发人们对经济学研究的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经济史和经济学这两门学问是相得益彰的,经济史的学习可以有效的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一种不一样的视角,经济史的内容中有着反对脱离事实的抽象,这有助于让经济学真正回归到社会科学这一类来。
现在很多经济分析中犯下的错误,说着是因为其他条件的欠缺而导致,但视乎大多数都是因为缺乏历史的知识、经验,经济史的研究可以有效的给经济学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已经合格的资料。
可以看出,经济史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们认识到,经济史的研究无论是从专业学术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来看,都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学问,作为学习、研究中国经济的人们来说,学习、掌握好我国的经济史是基础,从而根据经济史学习的基础来适应时代的潮流,并尽可能的将中国经济史的发展方式、趋势、成果应用到现在的经济建设中来。
经济史学习心得体会
![经济史学习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816bc5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1.png)
经济史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研究经济史,我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人类社
会的发展历程中,经济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之一。
同时,也深刻认识到经济史的意义与价值。
首先,经济史是了解经济现象产生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
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的经济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一个
国家或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特点与变化。
其次,经济史也是经济学
研究的基础。
只有深刻理解经济发展历程中的变化和经济规律,才
能更好地指导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
在研究中,我还对一些经典经济学家和他们的经济思想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
比如亚当·斯密和他的《国富论》。
斯密提出了劳动
分工和市场竞争的观点,成为经济思想史上的经典之作。
同时,我
也了解到了其他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家,比如凯恩斯、弗里德曼等。
通过研究经济史,我认识到经济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
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我们应该不断地借鉴历史经验和教训,才能更
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
同时,我也深深意识到,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经济发展,不仅需要科学的经济理论支持,更需要政府的有效管理和社会的全面合作。
经济史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愿意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深入学习经济知识,为促进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主题教育学中国经济史心得体会
![主题教育学中国经济史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bbdd35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6.png)
主题教育学中国经济史心得体会
主题教育是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和思考,通过这一研究过程,我获得了以下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经济史是中国发展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通过研究经济史,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汲取智慧,为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决策提供指导。
其次,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路径选择。
中国经济历史的变迁过程中,不同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模式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经济史,我们可以发现成功的经济发展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今后的经济决策提供借鉴和警示。
再次,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践。
经济史作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要义,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思想和理论支持。
最后,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应当与时俱进,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问题保持一致。
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和思考,以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研究中国经济史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关注当前和未来的经济问题,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总之,通过主题教育研究中国经济史,我们能够增长知识、提升理论水平,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字数:202字)。
经济学说史
![经济学说史](https://img.taocdn.com/s3/m/da27e0ec551810a6f5248635.png)
经济学说史心得及想法这个学期张老师给我们讲了经济学说史这门课程,它是关于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介绍了前古典经济学时期、古典经济学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现代经济学时期的著名经济学家及各个经济学流派的经济思想和观点。
课本上(450)《经济学说史》是理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理论性强、系统性强、内容时间跨度大。
本文根据课程特点、选用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以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鉴经济学家构建经济理论体系的过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通过对书本以外学习资源的介绍和辅导引发学生对经济规律的主动探索。
所以这门课程应该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一)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
启发式教学是指学生与教师平等探讨问题的教学方法。
通过老师的设问、提问,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研究的能力,适合于和学生已有知识关联性较大的内容。
(二)把经济理论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经济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既便于理解书中的基本概念,又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但是理论联系实际要与时俱进。
例如在讲到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时,可以让学生思考:现实中的国际间贸易是如何发生的?按照绝对优势论,没有资源禀赋的国家无法参与国际贸易,但事实是否如此?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把经济理论的提出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了解经济理论提出、形成过程的热情,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影像资料。
讲课的时候,主讲教师应给学生延展、搜集书本外的学习资料,如一些优秀的影像资料,将20世纪人类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与本世纪经济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起来,为学生展现一幅生动逼真的经济画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和热情,以及对人类经济活动本身的思考。
以上是我对这门课程及类似这门课程的一些建议.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大致清晰了经济思想的发展过程,了解了一些重要的经济思想和经济观点,也知道社会在发展,对人们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的学习不能拘泥于课堂与书本,西方的这些经济理论毕竟只是我们参与社会实践的一个基础,基础固然重要,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在思考中把别人的东西变成适合社会适合自己的东西,给予合理是用的创新,发展适合我们中国自己的经济理论。
经济学说史读后感
![经济学说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1f2372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9.png)
经济学说史读后感
现代经济学思想的主要焦点便是解决资源的相对稀缺的状况。
这样说应该是不大准确的,应该是人们无限的欲望导致了资源的相对稀缺,而经济学的作用是在这个大前提下,研究如何将资源更好地配置。
对于资源的相对稀缺,我认为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社会形态与技术,制度都是不相同的,就会导致不一样的资源稀缺的存在。
资源禀赋的多寡,社会组织形式的不同,技术水平导致的生产力的高低,都会对其造成影响。
在此是不是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下,技术水平的发展可以降低由于资源禀赋造成的资源稀缺的不同,而体制对于其不同程度的大小影响成正向相关。
即所有加速流通,加速交流的方式,形式都会降低资源稀缺的不同,相反的情况就会加大其资源稀缺的不同。
解决稀缺性的问题,就是要确定一种社会机制在无限的选择中间来分配有限的资源。
从历史来看,一共存在四种分配机制,来处理稀缺性的问题。
他们分别是强制方式、传统惯例、权威(政府与教会)、市场机制。
四种方式并不是相互排斥的。
对于所有国家而言,这个演进过程并非是线性的。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并不能确定市场的配置效率就会高于所有的其他方式。
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不管社会利用什么机制进行分配资源,严酷的稀缺现实总是使一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因此,公平公正与合理的分配资源就深埋在稀缺性的问题中。
资源分配机制决定了谁能够得到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说史心得及思考这个学期选修了经济学说史这门课程,它是关于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介绍了前古典经济学时期、古典经济学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现代经济学时期的著名经济学家及各个经济学流派的经济思想和观点。
其中有些经济学家的观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引发思考。
1、古希腊的经济思想这个时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出现三位很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苏格拉底、色诺芬和柏拉图。
苏格拉底具有唯物主义观,认为人生最主要的目的是道德生活,在伦理的范畴,财富应该是获取幸福的手段,不能当成目的。
色诺芬则用对话这一文学形式创作了《经济论》一书,后来成为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部论述经济的著作。
柏拉图拥护斯巴达贵族政治,反对雅典民主政治,他的《理想国》一书让我们看到尖锐的社会矛盾正动摇着奴隶制度,从唯心主义哲学出发,提出所谓跟人类理性相一致的在正义原则下来组织一个消除贫富对立的国家,把农业看做基础;他的《法律轮》主张平分土地,归属居民;他把社会分成三个阶层,及执政者阶层、保卫者阶层和提供营养阶层,没有把奴隶列入其中,而是视为工具。
斯格拉底的道德观念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追求道德生活,培养高尚情趣,讲究自身素养,而不是一味拜金,成为金钱奴隶,失去获得快乐的源泉,了解货币的本质,衡量价值的尺度,以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色诺芬用易于更广泛人群接受的文学形式向我们反映他的经济思想和对经济活动的主张,重视农业,拥护自然经济,反对雅典所采取的发展商业和货币经济的方针;根据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要求,确定了奴隶主的经济任务,主张把奴隶主的家庭经济管理辟为一门专门学问,认为主持家务是妇女的天职,家政训练应该成为女子教育中的特别项目;虽然他著作等身,但他的观点和思想以及在经济领域中的地位一直备受争议,但无可否认他大量著作中所体现的经济学思想给经济学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柏拉图是多领域的集大成者,他重视农业,符合当时自然经济占主导的社会背景,希望建立一个消除贫富对立的国家,在当时的条件下,几乎是不不可能实现的,在他划分的三个阶层中,没有把奴隶划进去,而视其为工具,忽视了平等、人权等观念,这与他所生活的环境以及时代背景有极大联系。
2、重农学派观点的进步与缺陷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下半期法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学派,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强调农业的积极作用,把农业看成是生产的自然基础,并以这种见解为指导,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
在经济学说史上,重农学派第一个试图研究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社会总产品分配的规律,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朗斯瓦·魁奈和安·罗伯特·热克·杜尔阁。
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首创了重农主义所有的理论,有时被称为近代第一个经济学家,代表作是《经济表》,是重农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面总结。
杜尔哥是继魁奈之后的重农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深受魁奈的影响但不是魁奈的门徒,也几乎没有参加所谓“经济学家”们的派系活动,他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是重农主义的重要文献,发展、修正了魁奈和其徒党的论点,使重农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特征有更加鲜明的表现。
重农学派思想的进步体现:①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这一秩序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在社会经济各部门中,只有农业能够使财富得以增加,所以只有农业阶级才是生产阶级;③重农学派对资本主义几大阶级的初步形态进行划分,尽管这一划分并不科学;④重农学派在马克思注意之前就对社会再生产作了最天才的说明,他们用最简单的方式说明社会再生产的基本问题。
重农学派思想的缺陷体现:①他们在考察一国经济时,只将农业看成唯一的生产部门,将剩余产品归结于土地自然力的产物;②他们几乎没有探讨价值问题,缺乏有影响的价值观。
重农主义学说奠定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重农学派关于财富、资本、剩余价值、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每个集团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以及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等问题的分析,给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开拓了道路,马克思称重农学派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之父。
亚当斯密用“矫枉过正”评价了重农学派;重农主义学说虽然曾经一度获得很大的成就和影响,但是法国形势发展很迅速,重农主义很快地落在时代的后面,资产阶级也就长期地忘记了它的伟大的代表。
3、配第的经济理论①经济生活如同自然界一样,存在内在的客观规律;应当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经济问题的内在规律。
②经济现象不能试验,应当就经济事实列出数据,加以分析比较,以寻找数字背后的内在联系。
③新的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首次从生产或供给的角度来分析、认识财富和价值问题,认为价值由生产要素决定。
④研究新型的生产雇佣关系:●从理论上,认识和论证应当规定的工资水平,工资是维持工人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地租就是农产品价值扣除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的余额。
他首次科学地阐明商品交换的等价基础是耗费劳动,把生活资料与工资相联系,触及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工资规律,即劳动力价值规律,虽有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一面,但又包含有正确的因素。
在经济学说史上首次分析了级差地租,配第的地租论已经触及到剩余价值问题,但在他的经济理论中还没有利润这个范畴,他只是在地租形态上来理解剩余价值。
但他没有严格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价值与价格,价值与使用价值。
不可能进一步探讨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性质。
不能区分价值的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关系。
4、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与著作经济思想:①分工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
②货币理论:货币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其它物品。
当物物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后,商品的价值就用货币来衡量。
③价值论:亚当斯密指出,价值涵盖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前者表示特定财货之效用,后者表示拥有此一财货取另一财货的购买力。
④分配理论:是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决定理论。
亚当斯密指出,尽管雇主拥有抑低工资的力量,工资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最低水平是劳动者必须能够维持基本生活。
⑤资本积累理论:资本累积是大量进行分工必备的另一要素。
分工的扩张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跟资本的总额成正比。
透过分工过程,可增加劳动生产量,提高国民所得,增强国民储蓄意愿与能力。
他的著作:《道德情操论》:在亚当斯密生活的那个时代,“道德情操”这一短语,是用来说明人的令人难以理解的能力,即能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
因此,亚当私密竭力要证明的是: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为,从未而建立一个有必要确立行为准则的社会而有规律的活动。
《国富论》: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改善的原因及其生产物在各阶级的人们间之自然的分配顺序;第二篇论资产的性质、积蓄及用途,有五大论点:一论资产的性质及分类,二论社会总资产中的一种特别部门及银行的各种操作以节约货币的方法,三论资本的积蓄及生产与不生产的劳动,四论利息的升降,五论资本的各种用途,并予以比较。
他认为人类有自私利己的天性,因此追求自利并非不道德之事。
倘若放任个人自由竞争,人人在此竞争的环境中,不但会凭着自己理性判断,追求个人最大的利益,同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
5、大卫·李嘉图的经济思想最后几次课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大卫·李嘉图,他出生在贵族家庭,天资聪颖的他从小就开始接受先进的经管思想,长大后可以顺理成章的接管家族的产业,但为了他心爱的人,放弃了自己显赫的背景,开始自己独立生活,凭借自己在经济方面的天赋与努力,最终获得了在经济学界不可缺少的地位。
他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出发点,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继承了斯密理论中的科学因素,坚持商品价值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原理,并批评了斯密价值论中的错误。
他提出决定价值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不仅有活劳动,还有投在生产资料中的劳动。
他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始终坚持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
他还提到了对外贸易对于财富的增长,他认为:只有对外贸易才会是各个国家把他们的资本和劳动用于本国的土地上;对外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利于资本积累;对外贸易可增加用收入购买的物品数量和总类。
对外贸易在今天的中国也是一个重要话题,他不仅把商品生产发展很高的国家互相联系起来,而且通过对外贸易使生产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和地区也加入到交换领域中来,使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深入到经济生活中,随着各国的商品流通发展成为普遍的、全世界的商品流通,作为世界货币的黄金和白银的职能增长了。
通过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不但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而且还可以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加速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
李嘉图理论体质的两个矛盾:①资本与劳动交换和交换规律的矛盾②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价值规律的矛盾局限性:以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基础,这个规律是错误的,是假定在生产率不变提出的。
他的思想中存在着局限,但他没有诡辩而是坦然接受,承认自己观点的缺陷,再伟大的人都会犯错,坦然面对事实的人,或许这个事实会引来嘲笑、嫉妒、抨击,更可贵的是忽视这些负面的东西,追随真理的态度。
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大致清晰了经济思想的发展过程,了解了一些重要的经济思想和经济观点,更记忆犹新的是课堂上老师同学一起探讨的过程,其中两次探讨给我留下较深印象,菜贱伤农的讨论和人性是否自私的探讨,各抒起见,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别人的独特见解,取长补短,这也是一种提升,我希望以后有机会,老师能多组织我们讨论。
社会迅速发展,对人们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更新节奏加快,所以我们的学习不能拘泥于课堂与书本,西方的这些经济理论毕竟只是我们参与社会实践的一个基础,基础固然重要,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在思考中把别人的东西变成适合社会适合自己的东西,给予合理是用的创新,发展适合我们中国自己的经济理论。
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许多的未知领域,未知,是一种诱惑,也是一种挑战,需要我们不断的观察、思考和补充。
以上就是本学期我所学到的内容与思考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