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材)物理测量平均速度完美版1

合集下载

2024新八年级物理暑假衔接教材(人教版)——第一章 1.4测量平均速度

2024新八年级物理暑假衔接教材(人教版)——第一章 1.4测量平均速度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4 测量平均速度【思考】同学们,你如何得到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一.实验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v=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测路程s 、_______测时间t 。

3、其它器材:小车、木板、木块、金属片。

(1)木块:调整斜面______,进而调整小车运动快慢。

一般使坡度______(较大/较小),计时更准确。

(2)金属片:①避免小车滑落;②便于测量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①调整木块位置,使木板保持合适的倾角;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标记好小车的起点,然后用_______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③释放小车的同时时启动_______计时,当小车撞击________时停止计时,测得t1。

(有时会重复两次步骤③,这是为了多次测量__________________减小误差);④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______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⑤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重复步骤②③④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时间t2和速度v2。

5、实验数据记录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t2=v2=课前导入知识清单小车 木块木板 刻度尺金属片秒表6、测量下半段路程速度v3①下半段路程s3=__________;②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3=________; ③v3=33t s =_________。

7、结果分析(1)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过程是速度越来越_____(快/慢)的______(变速/匀速)直线运动; (2)v1、v2、v3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二.现代测速方法超声波测距(测速):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与此同时计时器开始计时,超声波传播时碰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接收器接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并得到时间t ,仪器由s=vt 自动测得发射点到障碍物的距离。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架解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间接法):1.实验原理:tS v;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挡板; 3.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 1;(3)根据测得的S 1和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4)将挡板移至S 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例题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 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 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小车在下落的过程中,受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

(5)如果在实验中,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v=st;(2)非平衡力;0.72;(3)小于;(4)小;时间;(5)偏大。

【解析】解:(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该实验的原理是v=st;(2)由题意可知,小车是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而且运动过程中没有维持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小车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小车不是受平衡力的作用;由图示知,小车通过的全部路程为0.5m+0.5m=1.0m,所用的时间为5秒,所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 =1m5s=0.2m/s=0.72km/h;(3)由图示知,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都是0.5m,但通过上半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2s,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并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测出的时间误差较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22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22页)

(甘肃月考)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
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 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发现情况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 程,汽车行驶了14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 过的总距离为30m,求:(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福建·期中)一列长 36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 1800m的隧道,如果该火车的时速是54km/h,请问: 火车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4 测量平均速度
物理学中用什么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定义?
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的单位有哪些?
v s t
m/s
km/h
s 由速度公式 v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
t
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 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 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进行实验与记录数据
路程(m) S1= S2= S3=
运动时间(s) t1= t2= t3=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分析论证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 ➢小车在不同路程(时间)段平均速度不同,某物体的平 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 度。
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 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C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课堂第1-4课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课堂第1-4课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S2
t S3 1
t2
t3Βιβλιοθήκη 路路 程程((mm))s1=0.56 ss12==00..5268 s2=0.28
s3=s1– s2=0.28
运运动动时时间间((ss)) 平均速度(m/s)
t1=4 t2t=12=.48 t2=2.8
(m/vs1)=0.14 vv21==00..1104 v2=0.10
t3= t1– t2=1.2
实验步骤
①调节传感器的位置,使传感器的激光对准小车,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观察 计算机显示速度波形的变化情况。 ②将手掌放在位置传感器前,来回移动手掌,观察计算机显示速度波形的变化 情况。
实验结论
通过速度变化图像,我们发现小车的速度不断变大,后减为零。
通过速度变化图像我们发现手掌移动的速度在不断变化。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
扩展性实验 用位置传感器测速度
①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 ②测量人的手掌移动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位置传感器、小车、斜面、计算机等。
小车
位置 传感器
实验装置 位置传感器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A与它的距离。这样计算机就可以算出运动的小 车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计算机把在不同时间测出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显示在屏幕上(横轴为时 间,纵轴为速度),我们就可以直观地看出物体的速度是增大的、减小的还是不变的。
S1
S2
t 1
t2
路 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0.56
t1=4
v1=0.14
s2=0.28 t2=2.8
v2=0.10
探究思考
根据表格中测得数据, S1
你能否计算出下半程的
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课后练习1(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课后练习1(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平均速度的测量题一2013年4月20清晨,某某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

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 到达指定地点。

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A.126km/h B.70km/h C. D.30km/h题二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则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cm/s。

题三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方向运动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的大C.经过3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D.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题四某人在医院做了一次心电图,结果如图所示。

如果心电图仪卷动纸带的速度为/min,图中方格纸每小格长1mm,则此人的心率为_______次/min。

题五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选填”快”或“慢”)。

题六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m时间t/s 4平均速度v/(m/s)(2)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题七如图所示,在“探究小车在斜面上下滑速度”的实验中:(1)不易操作测量的是___________(时间、长度);(2)对问题(1),你是如何操作的(或提出你对实验的改进):。

2020年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精讲与练习: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精讲与练习: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

1.测量平均速度:(1)原理:V=s/t;(2)测量工具:刻度尺和秒表。

2.测量平均速度注意事项:(1)一是斜面坡度不能过大或过小,过大则运动时间太短,增大时间测量误差,过小则小车可能不会运动,或变速运动不明显。

(2)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车(3)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实验中我们应多测量几次(4)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测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而不是测量斜面的长度(5)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1,前半程的平均速度v2,后半程的平均速度v3之间的关系是v3>v1>v2. (6)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半程路程除以全程时间与上半程时间之差。

能够从中点由静止释放测下半程运动时间?不合理,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所用的时间。

或者,因为小车全程运动中通过中点的速度不为0.或者,小车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与上半程所用时间的差值才是下半程所用的时间。

【例题1】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选填“较大”或“较小”)(3)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m/s。

【答案】(1)刻度尺;(2)较小;(3)0.5。

【解析】(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秒表测出时间,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然后利用v=s/t计算;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秒表,因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2)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s1=0.9m,s2=0.4m,则s1=0.9m-0.4m=0.5m,由图知,t3=1s,【例题2】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

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6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件 14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共1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件 14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共10张PPT)
(2)后5min运动的路程s2=5min×240m/min=1200m, 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s1+s2)/(10min+5min+5min) =4200m/1200s=3.5m/s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12时52分21.11.912:52November 9, 2021
•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12时52分16秒12:52:169 November 2021
•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下午12时52 分16秒下午12时52分12:52:1621.11.9
二.针对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并作简要分析
说法①: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程和下半程速度分别为v1v2,则全 程的速度是(v1+v2)/2。
错误,可设出路程s,表示出时间s/v,由公式推出结果,如下:
v
2s s s
v1 v2
2v1v 2 v1 v2
v1
v2
2
说法②: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段时间和下半段时间的速度分别为 v1v2,则全程的速度是(v1+v2)/2。
正确.可设出时间t,表示出路程s=vt,与上类似,由公式推出结 果。
如图所示,一列长为12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m长的 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求火车过桥时的 速度是多少? 提示: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分析。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均速度是____________

+
1
2
设上、下半程的路程各为s,则对应的时间分别为:
t1=


、 t2=
1
2
由平均速度公式推出结果如下:


= =
2
1+2
=
2


+
1 2
=
212
1+2
3. 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50m,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
4s,通过后一半路程用了6s,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
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0.2s。
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
度v1=0.35m/s。
s1=0.70m
t1=2.0s
v1=0.35m/s
②测量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
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
属片的距离s2=0.35m.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
滑过斜面上半段s2所用的
如果障碍物质是运动的物体,超声波测量仪还可以测出物体移动的速度。
二、扩展实验:用位置传感器测速度
03
PART
课堂小结
二、扩展实验:用位置传感器测速度
测量
速度
测量平均
速度
现代测速
s
测量原理: v
t
测量的物理量:长度s、时间t
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
用位置传感器测速
雷达测速
二、扩展实验:用位置传感器测速度
实验目的
①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
②测量人的手掌移动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器材
位置传感器、小车、斜面、计算机等。
二、扩展实验:用位置传感器测速度

(八年级物理新人教版)1.4 测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新人教版)1.4 测平均速度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v
s t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实验装置组装:如下图
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
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
实验步骤:课本第23页。
注意: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 的平均速度? 根据公式: v 3
s1 s 2 t1 t 2
计算。
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扩展性实验
尝试实验: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 2.测量人行走的速度变化。
小结:
1 2
如何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如何分析实验数据
尊重测量结果、客观分析
(同组的两名同学分别完成一次,并对比。
S2
实验记录表格:(记录结果要有单位)
路 程 s1= s2= t1= t2=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v1= v2=
实验进行中……
实验结论与分析:
路程
s1= s2= t1= t2=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v1= v2=
讨论: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3
小资料:
倒车雷达
超声测速仪
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 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 的测量,如测距仪和物位测量仪等都可以通过超 声波来实现。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测量平均速度
复习与讨论
1.速度的公式及各字母含义? 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 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
把“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验证性实验,扩 展成“50m快速跑速度测评”的探究性活动,应 用速度规律实测50m跑的各段平均速度。
我们把实验扩展到操场,把实验组扩充到10人, 通过体育课让每位学生感受运动、认识运动、描述 运动、探究运动,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的学 习态度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 培养,为学生创造了难得的施展身手、相互协作的 空间;第一节课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用卷尺测量运 动场地的长度、用秒表测量运动过程的时间;课后, 我们利用小组的数据收集、处理;通过网络完成数 据的汇总。
第二节课,在课堂上我们不是单纯用v=s/t简 单的计算自己平均速度,完成物理学科的目标。我 们同时收集了体重、身高、脉搏等数据,还要将自 己的数据同小组成员的数据一起上传到网上,用 EXCEL电子表格的统计功能,探究体重、身高、脉 搏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利用网络 共同分享每人的劳动成果,进行讨论、探究,完成 实验的全过程。当然还有一个猜想,我们在实验报 告中并没有提出,留着让学生去发现。
测量平均速度
1)加深对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会应用 速度规律来实测50米跑各段的平均速度。
2)体验探索实验有关过程;学会使用秒 表计时间、用卷尺测量距离。并分析每 10米之间速度的变化。
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实事 求是的科学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4)学会使用公式v=s/t计算平均速度, 懂得用数据分析各个时段的运动情况。
1、各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准备活动的 练习; 2、练习时必须在自己测试场地的周围,不 得远离; 3、准备活动的内容尽量做到各关节充分活 动开,避免在正式测试时受伤; 4、准备活动时间控制在大约8分钟之内完 成。
S t 运动员1: 运动员2: 运动员3: 运动员4: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共42张PPT)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共42张PPT)

运动时间(s) 速度(m/s)
调整斜面的高度适中,使小车刚好从斜面上滑下,不能太快。
上半段 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不相同
(3)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取相等的路程, 测出每段路程运动的时间,进行比较
s1=
t1=
v1=
下半段 s = 讨论二:怎样测小车运动的时间?
当乙看到甲放开手时,立即夹住直尺。 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结论: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 )
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利用平均速度的思想研究物体的运动。
(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将路程分为相等的两段s1和s2,并标记A、B、C ;
注意事项
1.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2.开始计时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 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 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片
金属片
小游戏:谁反应快?
游戏规则: 甲同学用两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乙同学做好
用手指夹住直尺的准备。当乙看到甲放开手时,立 即夹住直尺。双方交换,各做一次,看谁反应快?
问题1: 你凭什么说你(他)的反应速度快?说说你的依
据。
问题2: 自由下落的直尺做的是什么运动?
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速度的变化 提出问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10.目前,很多路口和路段都安装光电测速仪和监控摄 像头,当测速仪发现有车辆“超速”时,摄像头就 自动拍下违章车辆的现场照片.假如该光电测速仪 的两光源之间的距离是6 m,一辆汽车通过两光源的 时间是0.2 s,试通过计算判断该汽车是否超速? (该路段限速80 km/h)
解:v=s = 6 m =30 m/s=108 km/h t 0.2 s
(2)要保证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沿直线运动。
(3)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相同高度处释放。
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 让小车做变速运动

金属片的作用是 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测量
时间 。
实验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s1,把s1填入表格。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
s t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 m/s ,在交通运输中常
用 km/h 作速度的单位。二者间的换算关系 1m/s=3.6km/h
1是0、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 匀速直线运动 。对变速直线运动
的平均速度也可以用 v s 来计算吗? 可以 。
t
共36个空 A:4 B:5 C:7 D:9 11 13 14 16 18 20 22 23 25 27 29 31 32 34 36
vAB会偏小 ④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
点静止释放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4.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 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到10 m、20 m、30 m、40 m 处的时间,并记录在如表中.
路程/m 时间/s
10
20
30
40
2.5 4.5 6.0 7.5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一、平均速度
测出物体运动的 路程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 时间 ,就可以算
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平均速度的测量

v=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木块、金属片、 刻度尺 和 停表 。
3.实验设计方案:如图所示,把实验装置组装好,斜面的一端用木
度v=
m/s。s1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上
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
m/s。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点拨: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必须测出路程和时间,

本题的思路是根据给出的距离,读出对应的时间,用公式v= 算出
平均速度。求平均速度,一定注意用一段时间内的路程除以对应的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时间。
解析: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小车
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时间t=5 s,总路程s=0.9 m,故全程平均速度

v= =
0.9m
=0.18
5s
m/s。上半段的路程 s1=0.45 m,小车运动时间 t1=3

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1=1 =
1
答案:刻度尺 停表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人教2024版八上物理精彩课堂(课件)】1.4测量平均速度(25页ppt)

【人教2024版八上物理精彩课堂(课件)】1.4测量平均速度(25页ppt)

s1=0.700m
t1=2.2s
v1 ≈ 0.32m/s
s2=0.350m
t2=1.3s
v2 ≈ 0.27m/s
s3=0.350m
t3=0.9s
v3 ≈ 0.39m/s
通过计算发现v2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3。说明小车
下滑的速度逐渐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小车
木板
刻度尺
木块
秒表




实验步骤
金属片
s1
t1
1、如图,斜面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
斜面 顶端
,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记为 s1 ;
2、由静止释放小车,用 秒表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到金属
片的时间,记为 t1;




实验步骤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3=
t3=
vഥ3 ≈
s
6、根据测得的s2、t2 ,利用公式:v =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前半程的
t
平均速度 v2;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提出问题
3.如何得到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
金属片
s3
t3
s1
t1
s2
t2
7、下半段路程 s3= s1-s2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t3 =
s1=0.700m
t1=2.2s
vഥ1 ≈0.32m/s
s2=
t2=
vഥ2 ≈
s3=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测量平均速度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测量平均速度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人教版)
年级

学科
物理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课题
测量平均速度
课型
新课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停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通过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铁片时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和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巩固解决物理计算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体会说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播放一个简短的实验操作的视频,然后布置学生分组操作。
巡视学生的操作,对学生的操作进行鼓励和评价,对得到的结论充分肯定。
等学生基本操作完毕,进行实验总结。
提问:(1)为什么各组之间的测量结果差别较大?
(2)本实验的误差来源主要是什么?
(3)实验之前为什么需要让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几次?
(4)斜面的坡度为什么要较小?
教学策略分析
以开发性趣为主,毕竟本小节知识相对简单
以鼓励学生动手,既实验法为主,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
测量工具的准备
学生
预习第一章第一小节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第 1 课时)
教 学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4 测量平均速度1-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4 测量平均速度1-人教版
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一章第四节
教学目标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注意事项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要测量全程、上半程、下半程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尤其是下板城的路程和时间不是从中间点由静止下滑测量的,而是用的总路程减去上半程路程和总时间减去上半程的时间。
难点分析
学生第一次到实验室做的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需要用到第一节课的停表和刻度尺使用的知识,还要用到平均速度的计算和理解,对于学生来说第一次的学生实验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测量平均速度注意事项
一、调整斜面的倾角,使斜面保持较小合适的坡度,便于测量时间。
二、在实验前要反复练习停表的使用,并进行几次试测量,最后正式测量,确保时间测量的准确性。
三、测量运动路程为车头到车头或者车尾到车尾的距离。
四、每次实验时让小车都是从顶端由静止开始运动。
五、小车下滑是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教学方法
填写示例
1.通过模型直观演示小车下滑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2.通过讲授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这个实验注意事项。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班有住到84大坡上的吧。那么我们骑车上学来的时候自行车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是越来越快还是越来越慢或者匀速不变?那么我们能不能现在去感受一下呢?当然不行,那么今天老师就用一个模型来代替大坡下来的自行车,而且还要测出它的平均速度。
小结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初中物理新课标四个测定性实验之一,也是进一步加深对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也是学生第一次在实验室中的小组合作实验,因此一定要知道实验的注意事项,本节课通过模型和讲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该实验的注意事项。并通过习题练习巩固了知识点。

《测量平均速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测量平均速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车速表:一般叫车速里程表,是实时 显示汽车时速的仪表,单位是km/h, 一般在驾驶位置正前方。
车轮在转动过程中会形成脉冲信号,根据 这个信号和车轮半径就可以测算出汽车当 下的运动速度。
课堂小结
用刻度尺 测出运动
路程
用停表测 出运动时

测量 小车 计算 运 动 时的 平均 速度
平均速度在不 体会 同时间内或不
正确测量小车的 运动距离的方法 是从车头量到车
头。
3.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 离s2和所用时间t2 ,将数据填入表中。
5.整理器材。
路程 s1=1m s2=0.5m
实验记录表
运动时间 t1=3s t2=1.8s
平均速度 v1=0.33m/s v2=0.28m/s
分析与论证 思考讨论: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2. 陈老师喜爱环绕白云湖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 四十分钟行走6000步,路程约4km。据此估计一下, 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平均速度和一步的长度,下列 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A是 ( )
A. 6 km/h ,65 cm
B. 1.5 km/h,1.2 m
C. 6 km/h,20 cm
D. 15 km/h ,0.6 m
C 小于
4. 汽车以4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m的斜坡,到 达坡顶后接着又以6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 回,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 ( ) A.4.8m/s B.5m/s C.4.25 m/s D.2.75 m/s
同学们再见!
同路程内大小 会不同。
知道 利用物理公式 间接测物理量 的方法。
随堂小测
1.(2020·吉林中考)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的实验中: 为方便计时,应让小车下滑速度慢些 (1)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刻度尺 。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 些。 (3)小车在3s内运动了0.9m,则它通过这段路程的 平均速度为0.3s 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实验
金属片
60
50
金属片
30 40 20
10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 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来自金属片金属片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 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 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 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平均速度 2.会运用速度工具实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3.知道全程的平均速度不是各段速度的平均值
知识回顾
•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几种? • 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定义是什么? • 速度的单位,公式。 • 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 求平均速度的公式。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 速度v3呢?
S3= S1-S2
t3= t1-t2 s2
金属片
s3 t3
s1 t1
t2
实验数据
路 程(m) S1= S2= S3=S1-S2=
运动时间(s) t1= t2= t3=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的平均速度是( D )
A.35km/h
B.40km/h
C.45km/h
D.50km/h
3. “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 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 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
D 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 相等
D.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
4.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 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
平均速度为___2__4__m/s
5.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小车运动 的平均速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 请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4 (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v
s t
(2)小车从B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cm/s。

1.琴江边上的水寨镇,是一个风光秀 美的客 家古镇 。镇上 有一条 老街, 斑驳的 青石板 沿着街 道铺开 ,被时 光和步 履打磨 得干净 而潮润 。不过 现在很 少有人 知道这 条老街 了,更 不用说 老街深 处这么 一户锁 匠铺了 。

4.黑色的墙壁上挂着各式的锁,有圆 形锁, 半圆锁 ,长方 锁,还 有八角 形白铜 雕花锁 ,谐音 就是“ 福禄” 的葫芦 锁。每 把锁都 是件工 艺品, 展示出 老人精 湛的制 锁技艺 ,看得 年轻人 目不暇 接,连 连竖起 大拇指 。

5.基于对“传统”的历史性和现实性 特点的 明确认 知,“ 新子学 ”强调 ,“国 学”在 漫长的 岁月中 必然存 在一个 变化发 展的过 程,可 以说一 代有一 代的“ 国学” 。从历 史上看 ,不可 否认, “六经 ”是中 国文化 学术的 最早源 头,它 深刻地 影响着 中华民 族的基 本精神 。

2.自从低焊钩锁、弹子锁普及后,老锁 铺变得 越来越 冷清了 。虽然 没有客 人,老 锁匠每 天早上 还是会 准时打 开铺子 ,在门 口泡上 一壶茶 ,握着 那把祖 辈传下 的壶, 安静地 品着祖 辈传下 来的味 道。

3.三月的一个早晨,老锁匠照例在门 口喝茶 。这时 ,巷口 来了个 年轻人 ,路过 锁匠铺 时停了 下来。 看着锁 匠铺头 上里挂 着的老 招牌, 上门写 着“制 锁”两 个苍劲 有力的 大字, 年轻人 马上兴 奋了起 来。
随堂练习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
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
10s内平均速度是 ( C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2.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
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
分钟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数据
路 程(m) S1=0.6 S2=0.3 S3=S1-S2= 0.3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t1=4
V1= 0.15
t2=2.5
V2= 0.12
t3= t1- t2= 1.5 V3= 0.2
分析与论证
v2<v3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 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思考
(1)比较小车在3个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大小; (v2+v3 )/2 ? v1 (填“=”或“≠”)
(2)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 指明是哪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答:不同路段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6.这就要求我们从经学思维和体系的 禁锢中 真正解 脱出来 ,以开 放的姿 态传承 历史文 化,维 护学术 开放多 元的本 性,积 极构建 具有时 代特征 、富于 活力的 “新国 学”。 “新子 学”正 是适应 这样的 “国学 ”发展 要求, 将应运 承载“ 新国学 ”的真 脉。

7“新子学”的内涵,单以浅层次理解 ,它是 “旧子 学”的 再发展 。在这 种理解 下,“ 新子学 ”仿佛 没有摆 脱在原 有经学 体系下 旧“国 学”中 的位置 ,最多 也只是 经学的 多样化 实践与 儒学的 外围羽 翼,显 然无法 承担作 为“新 国学” 主导的 重担。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 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v 实验原理:
s
t
金属挡板
设计实验
S1
t1
S2
t2
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斜面与水平面之间夹角小一点这样便于 测量时间
实验器材
斜面、小车、刻度 尺、停表、金属挡 板。
使用秒表的方法: 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 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 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