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心得体会
读论中庸心得体会高中生3篇
读论中庸心得体会高中生3篇读论中庸心得体会高中生1和谐是现代社会的主题,我们中国要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的优良传统,北京奥运会上,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传递了中国的处事态度。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每个人要理性对待问题,以中庸的态度处理问题。
在《中庸》中,我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知识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层次。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是学习的五个层次,正所谓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在我们积累量的时候,一定要以中庸的态度来面对事情,以平和的心态处理事情。
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修身的过程,通过书本获得知识,通过知识传递思想,进而达到书中要求的道德水平。
通过阅读,我学会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要学会以君子看事物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近几年来,爆炸性新闻比较多,比如说“我爸叫李刚”等,这些新闻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的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很大,其中,肯定有很多人在抱怨为什么自己没有那么富有,觉得生活不公平。
其实,我觉得,生活是最公平的,只要你付出了努力,生活就会给你一份回报,别人用一份努力就能做到的,我们可以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们可以用一千分的努力做到。
如果这样子的话,即使我们再贫穷,再愚笨,也一定会靠自己的能力将生活水平提高,一定会变的刚强起来!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压力充满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抱怨社会的不公,而不是反思自己。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能力强的人就会生存下来,没有能力的人就会被社会淘汰,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因此,我们要平和的看待这个问题,不要将其极端化,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充实自己,是自己变的强大,同时要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不要骄傲自大,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不要盲目自信,要做到胸有成竹。
中庸第23讲心得体会6篇
中庸第23讲心得体会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致辞演讲、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汇报材料、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written documents, reporting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庸第23讲心得体会6篇敷衍写出的心得体会一定不能给人带来启发,只有保证它的质量,才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反馈,我们在写工作心得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去感受,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庸第23讲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中庸心得体会
中庸心得体会
中庸,是一种平和宽容的心态,是一种适度的态度。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而中庸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地面对这些问题。
首先,中庸让我们学会了平和。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往
往会感到焦虑和不安,但是中庸的心态可以让我们保持冷静和平和,不被情绪左右,从而更好地应对问题。
其次,中庸让我们学会了适度。
适度是一种度的把握,既不过
分放纵,也不过分拘束。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适度地处理各种事情,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也不要过于放任自己。
最后,中庸让我们学会了宽容。
宽容是一种包容和谅解的态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在人际关系中,宽容可以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总的来说,中庸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
活中的问题,保持平和、适度和宽容的态度,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
的价值和目标。
希望我们都能够在生活中保持中庸的心态,过上平和、健康、快乐的生活。
《中庸》心得体会6篇
《中庸》心得体会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应急预案、自我鉴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emergency plans, self-evalu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庸》心得体会6篇写体会可谓是见仁见智,而非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通过不断的写体会相信大家一定都受益终身,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庸》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中庸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中庸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a;《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
作者为孔子后裔子嗣,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
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下面由来给大家分享中庸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中庸读书心得体会1《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子思所作。
《中庸》在宋代的时候被朱熹从《礼记》中抽出来,和《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成为儒家推崇的必读书目,可见它们作为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价值独特,影响深远。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盛赞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以中庸之道处世,能调和各方面的关系。
中庸讲的是人之根本,强调做人的艺术和做事的方法。
如何让各种各样的人去掉差异而只取共同,即让众人都觉得恰到好处,关键要在无我的前提下讲究情景真理。
例如,用极其尊重的方式提出对权威观点的挑战,既达到了陈述自己观点的目的,同时又将对人的`尊重推向极致,使众人都觉得恰到好处,易于接受。
孔子面对弟子的过人或不及之处,能正确的对待,并不一味发扬长处,而正是忠于“不偏不倚”。
面对才华横溢,不放弃收敛锋芒;面对勇敢,不放弃畏惧;面对矜庄,不放弃随和……我想,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此。
中庸带给我更多的,就是“和”。
不偏不倚,不过也无不及,达到最好的状态,这就是“和”。
生活中,面对过失,不过分埋怨别人,也不过分自责;面对荣誉,不过分张扬,也不过分低调;面对困难,不过分踌躇,也不过分淡定。
万事适中,达到“和谐”的境界,这样天地万物会各安其位,正常运行。
这是一种大智慧。
我们常说对人要一视同仁,不嫌贫爱富,不势利偏见,这就是“中”;原则不变,公道人心不变,这就是“庸”。
对自己来说做事能够不偏不倚就是“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就是“庸”。
以中庸之道教学,能更好地发挥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读中庸心得体会(精选5篇)
读中庸心得体会(精选5篇)读中庸心得体会篇1《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它强调了人的修养和行为规范,提出了“中和”的思想,即人的言行应该保持在中庸之道上,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恰到好处。
以下是读《中庸》的一些心得体会:1.认识“中庸”之道《中庸》的第一章就阐述了“中庸”的概念,即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恰到好处的原则。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庸之道是一种重要的为人处世原则,它既不过分,也不过分,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状态。
2.人的修养和行为规范《中庸》强调了人的修养和行为规范,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
例如,要有敬畏之心,尊重天地万物,保持谦逊、勤奋、善良等品质,同时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些要求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3.慎思明辩《中庸》主张要“慎思明辩”,即在思考问题时要谨慎思考,明辨是非,不要轻易下结论。
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4.知行合一《中庸》强调了“知行合一”,即知识和行动应该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只有把知识和行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中庸之道。
5.不断学习和提高《中庸》强调了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也是中庸之道的重要体现。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保持中庸之道。
总之,《中庸》是一本重要的儒家经典,它提出了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则,阐述了人的修养和行为规范,强调了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通过阅读《中庸》,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读中庸心得体会篇2《中庸》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其核心理念是“中庸之道”,强调通过平衡、和谐和适中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以达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读《中庸》后,我对这一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
首先,我从《中庸》中认识到了“中庸之道”的核心价值,即通过平衡、和谐和适中来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以达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这种中庸之道来处理各种问题,如权衡利弊、协调矛盾、处理纷争等,从而更好地与人相处,更好地解决问题。
《中庸》心得体会7篇
《中庸》心得体会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总结、策划方案、汇报材料、个人总结、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ing materials, personal summaries, insight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庸》心得体会7篇写心得体会是能够让我们很好的记录下在生活中得到的感受的,用于记录内心感悟最好的方式就是写心得体会,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中庸》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论语中庸心得体会(精选10篇)读友吧
读论语中庸心得体会(精选10篇)读论语中庸心得体会(精选10篇)《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读论语中庸心得体会十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读论语中庸心得体会篇1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个暑假,我就背了大半部论语。
别说里面的内容了,就单单简介就把我吓了一跳:1988年,第75位诺贝尔奖获得主在法国巴黎说:”如果人类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的确,我读了大半部论语,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学习的道理。
论语一共分二十篇,主要都是孔子说的话。
背论语,真是受益匪浅。
8月8日,是奥运会的开幕式。
有一个环节,是有2008个人在击缶,他们一边击缶一边诵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当时,我大声地跟着背,我弟弟则在一旁跟着小小声的背。
论语蕴含的道理实在太多了,而且都是精华。
我的理解虽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就是说,光读书不思考,你是不会体会到其中的精华;光思考而不去学习,也体会不到其中的精粹的。
就像我们吃东西一样,如果我们不去细细品味,就不会尝到它的精华所在。
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尝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没用。
两全其美,那才叫好。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中的道理就是:见到品德高尚的热爱学习的人,我们就应该像那种人学习;见到品德低下,不热衷于学习的人,我们就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像那种人那样。
有时候,我们考试成绩下来了,考了95分,自我感觉不错,因为还有好多同学排在我后面呢。
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连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都知道这样是不会有前途的。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没想到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产生了那么多道理的精华,在我们现在那么发达的社会都那么需要它。
论语的内容实在太深奥了。
一时是理解不过来的。
《中庸》心得体会
《中庸》心得体会前言《中庸》是一部传统经典,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它由先秦时期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弟子子思所撰写。
作为一本独立成篇的著作,它独特地阐述了中庸之道,对中国人的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在阅读《中庸》的过程中,我不仅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人生哲理有了新的领悟。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对《中庸》的心得体会。
一、中庸之道《中庸》一书以“中庸”为标题,意在强调“中”和“庸”。
所谓“中”,是指中正之道,追求适度、平衡的状态;所谓“庸”,是指庸常之德,即持守常理、恪守道德常规。
《中庸》认为,一个人只有在持守中庸之道的同时,才能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
在《中庸》中,子思提出了“中庸之道”,旨在告诫人们不要过于极端,要追求适度和平衡。
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这句话表明了中庸之道的价值和作用。
遵循中庸之道,能够使人在行为上避免过分张扬或消极退缩,从而达到合理、和谐的状态。
二、修养心性,追求道德境界《中庸》不仅强调了中庸之道,还对修养心性、追求道德境界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中庸》认为,人在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之前,需要通过自我修养和实际行动来提升自己的品德。
在《中庸》中,子思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养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才德兼备的人;然后,要关心家庭,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接着,要关注国家大事,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定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要努力实现天下的和平与安宁。
身体力行地实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的关键。
只有通过不断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三、人际关系和谐,以礼待人《中庸》还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以礼待人的重要性。
在《中庸》中,子思提到了“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的理念。
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大人不会忘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诚和温暖,即使在各种复杂的情境中也能够保持纯真和善良。
读《中庸》高中心得体会
读《中庸》高中心得体会尊敬的老师:首先,我想感谢您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能够读《中庸》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哲学有了一定的启示。
《中庸》是一本具有深厚哲学意味的经典之作,它是学习儒家思想的基本教材之一。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邃思想和智慧的闪光点。
下面是我对《中庸》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中庸强调的是“中立”的思想。
中庸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不偏不倚。
中庸的中立不是指两个极端的妥协,而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受到各种外界事物的影响,容易陷入困扰和纷争之中。
中庸给了我们一个宝贵的思考方式,那就是以中庸的态度来解决问题,保持内心的平静,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其次,中庸强调的是“诚”与“道”的重要性。
对于中庸来说,诚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坚定信念的表现。
诚实待人,诚实做事,诚心待人,诚心做事,这种坚信不疑的态度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基础。
与此同时,中庸也强调了道的重要性。
道是一种方法,是一种和谐的方式。
通过道的引领,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追求人生的价值。
第三,中庸提出了“质而文”的观点。
中庸告诉我们,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社会文明,都需要质与文的统一。
质是指内在的素养,文是指外在的表现。
质与文的统一,要求我们注重培养自己的内在修养,同时要注重外在的礼仪礼节。
只有内外统一,我们才能真正体现人的完美。
第四,中庸强调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对于中庸来说,人是天地之间的纽带。
我们身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与人相处、与事物相联系。
然而,我们不应该忘记自己也是一个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存在。
我们的行为应与天地相符合,与人类社会和谐共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找到生活的真谛。
最后,我要说的是,读《中庸》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将努力践行其中的思想。
读中庸有感心得体会2000字(3篇)
读中庸有感心得体会2000字(3篇)关于读中庸有感心得体会,精选4篇范文,字数为2000字。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这是我读《中庸》的最大感触。
这是一句名言,说的就是天下难事者必做于易者,天下大事者必做于细。
关于读中庸有感心得体会,精选4篇范文,字数为2000字。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这是我读《中庸》的最大感触。
这是一句名言,说的就是天下难事者必做于易者,天下大事者必做于细。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这是我读《中庸》的最大感触。
这是一句名言,说的就是天下难事者必做于易者,天下大事者必做于细。
《中庸》中的“不谋全局”是指不谋全局的人要有所作为。
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这本书中最深刻的感受。
“天下难事,必做于细”。
这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一句话。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做好每件事就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我们在面对每一件事时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在面对每一件事时不再胆怯。
这里我觉得有两句话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一句是“做好每件事,就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要想得到别人的赞扬,就必须先做好自己”这句话。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做好每件事就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做好每件事就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中,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学习的地方,但我们都不能忘了这些精神!所以我们也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中庸》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庸”这个词是对我们一生的修养,是对我们一生的学习态度,是对我们一生的价值观。
它是我们的一生的指南针,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不竭的精神食粮。
它是中间的一种,是我们生命的动力,是我们的无穷力量。
《中庸》是中庸的一个标题,但我们应该读懂它。
中庸的意思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中国古老的历史,是最富有智慧和创造性的。
中庸读后的读书心得
中庸读后的读书心得
《中庸》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它对于人生
道德、处世原则和修身养性有着深刻的阐述和指导。
在阅读《中庸》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庸》告诉我们要“中正”,即要坚守中道,不偏不倚。
这种中正的态度不仅体现在行为举止上,更体现在思想和心态上。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选择和挑战,而能够保
持中正的心态,不被外界诱惑所动摇,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中庸》强调“诚意”,认为诚实、真诚是人与人之间
交往的基础。
只有以诚意对待他人,才能建立真诚的友谊和信任关系。
在读书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秉持诚意,对待学习、
对待工作、对待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最后,《中庸》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
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这种理念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修养不仅
仅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更应该为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只有个人修
身齐家,才能为国家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做出贡献。
通过阅读《中庸》,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智慧,也意识到修身养性、坚守中正、诚意待人的重要性。
我将继续努力,将《中庸》中的理念融入自己的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为社会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中庸的心得体会(精选15篇)
读中庸的心得体会(精选15篇)读中庸的心得体会篇1读了《中庸》,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中庸》读后感。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写的经典文本,或者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被收录在《小戴礼记》中,后来独立成一书,南宋朱熹又将其分成三十三章。
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
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意思很容易理解。
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
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
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
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
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
这句话是一个垂示,犹如凤鸟衔至黄帝窗前的“五始之文”(《春秋保乾图》称:黄帝坐于扈阁,凤凰衔书至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焉),乃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
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
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
“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
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
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
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可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呀!特别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
人性是有很多弱点的,归根结底一“贪”字。
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
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
中庸心得体会
中庸心得体会
《中庸》一书提出了“中庸”思想,强调了“中”、“正”、“诚”、“和”等道德观念。
在阅读这部经典著作的过程中,我深
有体会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首先,中庸强调“中”,即不偏不倚,不偏执、不极端。
在现
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而“中”就是在面对
这些问题时,我们要保持冷静、理性,不偏不倚地去处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避免陷入极端和偏执的境地。
其次,中庸提倡“正”,即要做到诚实守信,不虚伪不欺诈。
在人际关系中,诚实和正直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只有真诚地对待他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此外,中庸强调“诚”,即要真诚待人,真诚对待自己。
诚实
的态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
更好地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最后,中庸提倡“和”,即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避免
冲突和争斗。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
有和睦相处,才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通过阅读《中庸》,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会努力做到“中”、“正”、“诚”、“和”,不断完善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读中庸的心得体会5篇
读中庸的心得体会5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 中庸之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道的衡量标准。
所以,我们做事情的时候,需要思考,这事情是否符合道,如果不符合,就不要再做了。
下面就是WTT带来的读中庸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大家!读中庸的心得体会1从开始接触《论语》起,“中庸”便在我的生活中频繁出现,于是渐渐浅尝了这个易懂却又高深的词汇。
“中”意为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庸”意为平常,平庸。
《论语》和《中庸》中都讲“中庸之道”。
在拜读后,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中”是圆,“庸”是方,“中庸”就是把“中”的道理用一种最恰当、合理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方与圆的完美结合与运用。
记得不久前,我曾对于“锋芒毕露还是韬光养晦”有过一番思考,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中国古往今来,似乎都在提倡着“韬光养晦”,这样正迎合了那句“满招损、谦受益”,人们觉得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本身的素质与修养。
但当人们站在如今这个社会的视角上时,却又突然发现,这样的思维方式似乎已不再适用。
如今,在我看来,这两种人生态度都是不能完全采纳的,取而代之的,当然是“中庸”。
记得一段很经典的话:“岳飞锋芒太露,无法躲过风波亭之劫;李太白锋芒太露,难以见容于官场,苏东坡盛名之人,屡遭磨难,大象因牙而被擒,蚌以有珠而见剖,龟因壳而致死,鹦以饶舌而被困,犀牛因角贵而招杀,金铎以声自毁”。
其实,锋芒太露的结果,容易招忌及受害。
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也是如此,而这,正是一种“中庸之道”。
“半开”、“半醉”,需要度的把握,而这是没有确切的衡量标准的。
行事之时,靠的只是每个人心中对中庸的理解与坚守,在那些复杂中,我想,“简单”的持守才是最难的。
于是,我“引入”了“圆通”,便是做到既方又圆,这是一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高度的智慧和修养,能始终做到这一点的人,就绝非等闲之辈。
读《中庸》个人心得体会
读《中庸》个人心得体会7篇读《中庸》个人心得体会篇1《中庸》是我国儒家的重要哲学经典之一,是一部含有深刻哲理的古代思想文献,通常被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
它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哲学家朱熹把它从《礼记》四十九篇中抽出来,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庸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内容相当丰富的人生哲理,也是实用的学问,可以使我们终生受用不尽,甚至对我们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常。
“中庸”就是要劝人们在思想上要不偏不倚,在行为上要不走极端,无不及亦无过之。
其中也体现了儒家关于修身、治国、处世等方面的伦理道德思想。
最早提出“中庸”一词的是孔子。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孔子认为,有道德的君子能够做到中庸,小人却违背中庸。
君子之所以能达到中庸的境界,是因为他的言行时时刻刻都适中。
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他做事肆无忌惮。
行中庸之道,其实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做事要有分寸、有尺度,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就好比琴弦,拉得太松,就不成曲调;拉得太紧,就容易绷断;只有松紧度恰到好处,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人生亦如是。
对国家来说,“和”是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口号,我们国家也要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的优良传统,北京奥运会上,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传递了中国的处事态度。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每个人要理性对待问题,以中庸的态度处理问题。
中庸之道看似平常,然而越平常的事情往往越难做到。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说明坚持中庸之道是十分困难的。
每个人都有无尽的欲望,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天性,这种天性使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吃得饱,穿得暖,而是有更多的追求。
读大学中庸后心得体会
读大学中庸后心得体会【导语】以下是作者为大家准备的读大学中庸后心得体会(共1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读大学中庸后心得体会《中庸》强调实践,不仅在实践中运用“中庸”,而且要在实践中学习“中庸”。
运用要像舜一样,“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至于学习,《中庸》举出了另外一个典型,这就是颜回。
《中庸》说:“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所谓择乎中庸,就是善于选择,选取那些最精当的,真理性最强的,也就是反映了事物本质的“中庸”,拳拳服膺,使之成为己有。
颜回一生就是这样做的。
这就告诉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东西都可能是偏激的,没有反映事物本质的,所以要善于选择。
选择不是选那些哗众取宠的,而应该是不偏不倚,真实反映了事物本质的。
为要把握“中庸”,一则要学;二则要行;学则能知,行则能成。
但知和行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中庸》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中庸》在这里特别强调学与行的重要,无论何种人,无论何种情况,只要坚持学习,就能“知”。
无论何种人,也无论何种情况,只要坚持实践,就能成功。
无过不及的思想方法。
“中庸”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人的思想必须遵循这一规律,而不能须臾偏离。
《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又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君子中庸,他的思想无时不在中庸规范之内。
小人反中庸,其思想没有任何约束,以至肆无忌惮。
肆无忌惮,指的是离开客观规律的胡思乱想。
中庸既有思想修养问题,也有思想方法问题。
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正确的呢?《中庸》的作者概括了五个方面:“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这五个方面简单说来就是敏、宽、刚、庄、密。
中庸精神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自古以来,中庸之道就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它主张在处理事物时,追求适度、平衡,避免偏颇与极端。
在当今社会,中庸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中庸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中庸精神的内涵1. 适度原则中庸精神强调适度原则,即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把握分寸,避免过犹不及。
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做到:饮食有节、劳逸结合、知足常乐、不偏不倚。
2. 平衡原则中庸精神追求平衡,认为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平衡。
在人际交往中,要注重和谐,尊重他人,做到相互理解、包容。
在个人修养方面,要平衡心态,既要积极进取,又要稳重自持。
3. 谦逊原则中庸精神倡导谦逊,认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谦逊的态度,虚心学习,不断进取。
4. 中正原则中庸精神强调中正,即做事要公正无私,不偏不倚。
在处理问题时,要秉持公正之心,力求做到公平、公正。
二、中庸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1. 家庭生活在家庭生活中,中庸精神体现在夫妻间的相互关爱、亲子关系的和谐相处。
夫妻双方要懂得尊重对方,关爱彼此,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在亲子关系中,要关注孩子的成长,既要给予关爱,又要适当引导,让孩子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2. 社会交往在社会交往中,中庸精神体现在人际关系的和谐。
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以诚相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处理利益冲突时,要力求公平、公正,避免偏颇与极端。
3. 工作学习在工作学习中,中庸精神体现在追求卓越与稳健。
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追求卓越,同时保持稳健的心态,避免急功近利。
在团队合作中,要注重协调,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4. 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方面,中庸精神体现在保持心态平衡。
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以应对各种挑战。
三、中庸精神的心得体会1. 中庸精神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
中庸精神使我们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冷静,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读《中庸》心得体会(精选7篇)
读《中庸》心得体会(精选7篇)中庸思想的中心思想是儒家思想中的中庸。
其主要内容并不是现代人普遍理解的中立性和平凡性。
它的主要目的是培育人性。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读《中庸》(心得体会)(精选),欢迎大家来阅读。
读《中庸》心得体会(精选)篇1做生意,是为了求利,求利就很难做到不报怨。
进货求人家优待,人家不优待,埋怨了;卖货求人家买,人家不买了,埋怨了。
有怨,心气就不顺,心气不顺,做事也很难顺遂。
因此,我们要时常修心养性不埋怨,不怨天尤人。
那么如何修身养性以无怨呢?首先我们要找到产生埋怨的最大缘由,一个字:求。
由于有“求”而不得才会生怨。
求天保佐不顺遂,求人施助不顺遂,便产生了怨,怨天尤人。
因此,《中庸》说,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人,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意思是说君子高居上位不去欺凌下位的人,君子处在下位不去高攀上位的人。
只是端正自己,不去苛求别人,这样便无怨心,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所以人之所以有“求”的缘由在于不能端正自己,即不能正己。
因此,生怨的根本缘由是不能正己。
能正己则无怨。
在其位谋其职,则无怨。
人最大的怨来自于自身所处地位和环境。
人们总是在其位而妄想他位高位,则怨气常生。
常言道,人比人气死人,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生平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得意焉。
”愿者,怨也。
君子无愿,故拘束得意。
其三,失败导致生怨,怨天,怨人、怨自己。
埋怨解决不了问题和困难,要解决问题和困难必需“反求诸其身”,要反省、(总结)失败的缘由,然后再接再励。
所以孔子说:射有好像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意思是说没有射中靶心,要找自身的缘由,不能怨靶心不够大不够近。
这里也有一个“求”字,求自己也会有怨生,怨自己太笨。
所以人肯定要中正,也就是肯定要端正自己,端正自己的心态,反省熟悉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不足再接再励,不怨天不尤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庸》,谈心得
思政教学部赵青
这学期,基于教学和学习的需要,我对《中庸》这本书进行了进一步的阅读和深入的理解。
在此,从“中庸”这个概念出发,我谈一谈对中庸的认识和理解。
中庸这个词,以前是受批判的。
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中庸的名声并不好。
因为当时提倡“斗争的哲学”。
讲斗争是法家的哲学。
法家是主张矛盾的。
“文革”后期展开了“评法批儒”。
所谓“评法”,就是赞成法家。
批儒,就是批判儒家。
法家既然讲“斗争的哲学”,那么儒家的中庸之道,就被定义为“调和的哲学”。
因此,要想理解中庸是什么,就要首先明确中庸不是什么,明确它与“折
中”“中立”并不等同。
首先,中庸不是老好人。
老好人在孔子那里叫“乡原”,也写成“乡愿”。
什么叫乡原“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
(《孟子尽心下》”这种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第一,挑不出毛病。
所谓“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
第二,看起来很好,又忠诚,又诚信,又廉洁(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
第三,大家都喜欢他(众皆悦之)。
第四,他自己也很得意(自以为是)。
但是,他在本质上,是同流合污(同乎流俗,合乎污世),不合正道(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的。
这样的人就叫做老好人,就叫做乡原。
孔子在《论语阳货》说:“乡原,德之贼也。
”贼,在古汉语里面是人身伤害。
孔子对老好人,为什么如此深恶痛绝呢孟子说,是因为孔子痛恨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恶似而非者)。
在孔子的眼里,老好人就好比稻田里的椑草。
他长得和稻草很相似,但它不是稻子。
田里面稗子如果多了,稻子就长不好。
这就好比癌细胞。
癌细胞也是细胞。
它为什么不好因为它“吃饭不干活”。
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一样,也要吸收我们人体的营养,却又不承担细胞的功能,生长速度还特快。
结果它占了一个地儿,正常细胞就不能生长不能工作了。
全身都长满不干活的癌细胞呢人就死了嘛!如果全社会都是老好人呢这个社会就死了。
所以老好人就是“德之贼”,中庸也不可能是老好人。
其次,中庸不是和稀泥。
据《论语·颜渊》的记载,有一次,鲁国的执政者季康子,向孔子讨教“治盗问题”,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就是说,如果您不贪图财物,即使奖励他们盗窃,他们也不会去做的。
言下之意,民间盗窃盛行,是因为官方贪得无厌。
这个话,就说得很重、很直,而且明摆着会得罪人,没有一点和稀泥的意思。
实际上,孔子这个人,是实事求是、直言不讳的。
据《论语·为政》记载。
有一次,孔子对他的学生子路说:“由!诲女(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来告诉你,什么叫做知识什么叫做智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这就是知识。
所以,他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他不会主张和稀泥。
最后,中庸不是没原则。
孔子这个人是很讲究原则的。
《论语·为政》中讲:“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比和周,是相反的。
周是什么呢周是团结。
比是
什么呢比是勾结。
比方说,吃吃喝喝,拉拉扯扯,狐朋狗友,酒肉朋友。
周呢和衷共济,精诚团结。
团结是要有原则的。
无原则地在一起,那就是勾结,就是比。
所以,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
小人勾结在一起是没有原则的。
因此,作为“君子之交”,中庸就不可能是没原则。
实际上,在儒家这里,中庸不但是不讲原则,而且中庸本身就是原则,是最高的原则。
《论语·雍也》记载:“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这话什么意思就是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难道不是最高的原则吗
那么,中庸究竟是什么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把握中庸对我们生活的指导意义呢
关于中庸的解释有很多很多。
我们去读《论语》,读《礼记》的《中庸》,都可以读到很多的注解。
但我觉得,中庸可以总结理解为这样两句话:中就是不走极端,庸就是不唱高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字。
孟子讲,人当中有一种,叫做圣人。
他们是“人伦之至”(《孟子·离娄上》),也就是道德品质最优秀、最高尚的人,比如伯夷,比如伊尹,比如柳下惠,比如孔夫子。
这四个,是圣人的代表,也是四个典型。
伯夷叫“圣之清者”,就是圣人当中最清高的。
伊尹叫“圣之任者”,就是圣人当中最负责任的。
柳下惠叫“圣之和者”,就是圣人当中最随和的。
孔子呢叫“圣之时者”,所谓“圣之时者”,就是圣人当中最识时务的。
在《公孙丑上》和《万章下》,孟子对伯夷的清高都有描述。
大体上说,此人的特点和原则,是不好不道德的东西不看,叫做“目不识恶色”。
不好不道德的言论不听,叫做“耳不听恶声”。
不是合格的君主他不侍奉,叫做“非其君不侍”。
不是合格的民众他不领导,叫做“非其民不使”。
如果政府里面有坏人,他不去做官,羞与同列,叫做“不立于恶人之朝”。
也不跟坏人说话,叫做“不与恶人言”。
如果是某个人,他认为是个坏人,或者道德品质不好,或者有污点,不干净,哪怕是他的老乡,也躲得远远的,避之唯恐不及。
所以,伯夷是圣人当中最清高的。
柳下惠正好相反。
哪怕君主是昏君、暴君,他也去做官,不以这样的领导为耻辱,叫做“不羞污君”。
给他的官位再小,也去做,叫做“不卑小官”。
和乡亲们一起,哪怕这些人都是道德品质低下的,都是有道德污点的,他也不离开,他跟你笑眯眯的(“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
在柳下惠看来,他是他,我是我。
他有毛病,不等于我也有啊!难道他的恶劣品质,会像麻风病一样传染到我吗不会的。
那我干吗不跟他们在一起我跟谁都可以在一起,好人坏人我都来往。
孟子说,这两个人影响都很大,和伯夷在一起,贪婪的人会变得廉洁,懦弱的人会变得勇敢,叫做“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柳下惠则能使狭隘的人变得宽容,刻薄的人变得敦厚,叫做“鄙夫宽,薄夫敦”。
所以,这两个,都是圣人,都能起道德表率作用。
但是,孟子还是说“君子不由也”(《孟子·公孙丑上》)。
君子不向他们学习。
为什么走极端。
孟子说,伯夷的问题太清高了。
柳下惠又太随和。
他们的清高和随和,都过了头。
由此可见,中庸是不走极端。
所谓不走极端,其实包括两个方面: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既不过头,也不掉队。
据《论语·先进》,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说“师与商也孰贤”。
师,就是孔子的学生颛孙师,字子张;商,就是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
子贡的意思,是问子张和子夏这两个学生,老师觉得哪个更优秀一点孔子回答说“师也过,商也不及”,
意思是子张这个人走过头,子夏这个人跟不上。
于是子贡问孔子,那么是不是子张比子夏强一点呢孔子显然并不这么认为,他说了非常重要的四个字——过犹不及。
走过头等于跟不上。
为什么不“中”。
冯友兰先生曾经做过形象的比喻:比如由上海去无锡,停在无锡则为恰好,走过无锡停到南京则为太过,还没走到无锡就停在苏州则为不及。
公元前三世纪宋玉描写一位美女时的说法:“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这番描写是说美女的身体、容颜“恰到好处”,即儒家所谓的“中”。
由此可见,一个人,太狭隘了不好;太随便了也不好;做不到不好,做过头了也不好;太质朴不好,太修饰了也不好。
怎样才好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最好。
这就叫做“中”。
什么是“庸”呢庸这个字,有“常”的意思,庸就是庸常,也叫平庸。
平庸就是普普通通。
另外,庸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用”。
一个庸常,一个使用,这两个意思加起来,就是“常用”。
也就是说,经常用得到的这个普普通通的“道”,就是中庸之道。
既然是“常用”,那就不能唱高调。
《论语·宪问》孔子关于“以德报怨与以怨报怨的批驳,对以直报怨的提出就体现了这一点。
“以德报怨”,确实是道德目标,确实是很高的道德境界。
但这不是大多数人能做到的,故不能作为一个标准提出来。
“以直报怨”。
直,就是原则。
孔子的这个说法,很实在,也很高明,还很正确。
为什么实在因为不唱高调,谁都能做得到。
为什么高明因为有多种选择,并不拘泥于德或怨。
为什么正确因为既解决了问题,又坚持了原则。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不是很有道理
所以,综合看来,中庸一定是常人之道,一定是适中之道,一定是可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