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第1册分类汇总

合集下载

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1-3)复习提纲 生物

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1-3)复习提纲 生物

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1~3)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知识点:1、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简史2、知道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热点研究3、知道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4、初步学会显微镜和测微尺的使用方法(实验1.1)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生物体内的无机化合物◆知识点:1、知道水的含量、形态和生理作用2、知道无机盐的含量、形态、生理作用和缺乏症第二节生物体内的有机化合物◆知识点:1、知道糖类的化学元素组成、通式、分类和某些糖的生理作用2、知道脂质的性质、分类和生理作用3、知道蛋白质的化学元素组成、氨基酸通式;4、理解蛋白质的化学组成、相关计算、多样性和生理功能5、知道核酸的分类、基本单位和生理功能;6、知道维生素的含量、分类和生理功能、缺乏症7、初步学会鉴定还原性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实验2.1)第三章生命的结构基础第一节细胞膜◆知识点:1、知道细胞膜的位置、形态和生理功能;2、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知识点:3、知道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类型;4、理解每一种运输方式的本质特点,并能进行辨析。

◆知识点:5、知道细胞的吸水方式;6、理解渗透吸水的原理;7、理解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8、初步学会洋葱鳞叶外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实验3.1)第二节细胞核和细胞器◆知识点:1、理解细胞质的组成,特别是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2、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4、初步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观察(实验3.2)第三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知识点:1、理解病毒的结构;2、知道病毒的分类、生活方式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复习提纲

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复习提纲

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知识点:1、介绍生命科学发展简史公元6世纪《齐民要术》,16世纪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盖伦。

18世纪林耐创立“生物分类法则”制订了生物命名方法,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英国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

奥地利孟德尔为近代遗传学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础,摩尔根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遗传机制。

1953年,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

我国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2、晓得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热点研究后基因学,转基因学,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3、知道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明确提出疑点,明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行实验,分析数据,结论,代莱疑点4、初步学会显微镜和测量微尺的采用方法(实验1.1)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生物体内的无机化合物◆知识点:1、知道水的含量、形态和生理作用生物体由化学元素共同组成,通常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有,无机化合物包含水和无机盐。

人和动物体内水约占体重的70%,生物体中的水有两种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约占细胞全部水分的4.5%。

人体非政府器官的含水量(%),牙本质10,骨骼22,骨骼肌76,心脏79,血液83,脑84,胎儿脑91。

功能:细胞生活的环境生物体中各种化学反应的理想介质帮助运输物质参与体内各种生理活动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2、晓得无机盐的含量、形态、生理促进作用和缺乏症生物体内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含量少,约占生物体的1%,有些无机盐是参与组成生物体内的重要化合物,有些无机离子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生物体需要适量的无机盐。

生理促进作用:1参予体内许多关键化合物构成2维持细胞功能3调节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缺乏症:fe贫血ca小儿呕吐zn发育不良i甲状腺肿小第二节生物体内的有机化合物◆知识点:1、知道糖类的化学元素组成、通式、分类和某些糖的生理作用符合化学通式(ch2o)n的物质称为糖类功能: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生物体合成其他化合物的基本原料分类:单糖无法水解的最简单的糖。

初二生命科学第一册知识点

初二生命科学第一册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第1节 人体是怎样构成的1、 细胞概念: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人体的细胞虽然形态不同, 但基本结构却是一致的,都有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②神经元模式图:神经元细胞体突起123树突轴突3、器官概念:器官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由多种不同组织联合构成的结构单位,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

举例------胃人体的八大系统: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正常进行 举例-------消化系统有着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人体结构的层次动物或人体的组成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

组织器官系统细胞动物体或人体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体或人体动物或人体的组成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

动物体或人体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4系统 概念:由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叫做系统。

第2节 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1、人体的内环境人体的外环境—人体生存所处的自然界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和组织液 血浆---------血细胞的内环境组织液--------其他大部分细胞的内环境内环境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中各系统发挥的作用,2、血液的组成 [得出结论]血液的成分血浆血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双面微凹圆盘状,无细胞核,含有血红蛋白体积最小的细胞碎片运输氧气解读血液化验单:血液化验单项目测定值RBC 2.2×10 12个/L WBC 7×10 9个/L Hb 80g/L血液化验单项目测定值RBC 5.0×10 12个/L WBC 100×10 9个/L Hb 140g/L★呼吸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气体交换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九年级科学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1

九年级科学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1

第一节:人体保健1.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而是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健康: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健康是一个综合的、连续的状态,而不仅仅是生病与否的问题。

2.免疫的作用及类型(1)免疫的概念及作用①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异己物质的机能,主要指机体对病原生物感染的抵抗能力。

②免疫的作用:免疫反应在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中,主要起防卫、自我稳定和免疫监视三种作用。

(2)免疫的类型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

非特异性免疫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方式: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作用、生理因素。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人工免疫和计划免疫(1)人工免疫人工免疫是模拟自然免疫的原理用人工的方法使机体获得免疫。

一般分为人工自动免疫(如预防接种)和人工被动免疫(如直接接种含有某抗体的免疫物质)两种。

(2)计划免疫根据传染病的发生规律、病情监测所获得的信息和人群免疫水平,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某些传染病的目的。

这种有计划的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

4.七大营养素与膳食平衡的观念(1)七大营养素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和膳食纤维等7大类。

每一类营养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有着不同的作用,除了向人体提供能量外,还提供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膳食平衡人体需要各种营养物质,但需要量不尽相同,营养过剩和不足都会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膳食中要求营养物质的种类齐全、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即膳食平衡。

5.三种非健康的生活模式身心健康的人,除了具有强健的体魄外,还具有良好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及心理品质。

当前,吸烟、酗酒、吸毒等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社会问题。

(1)吸烟作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和嗜好,吸烟已有很长的历史。

初中第一册 《生命科学》参考资料

初中第一册 《生命科学》参考资料

生命科学教学参考(初中第一册)第1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第1节人体是怎样构成的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初中生命科学课程标准》以人与自然为主线。

选择以“人体”作为第一主题,这是由于学生在小学《自然》和初中《科学》中已经学习了比较多的人体基础知识,初中《生命科学》以此为主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归纳和整合已有的知识结构,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全面、整体地认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人体”这一主题也是学生后面进一步学习人的健康(“健康”)、人与其他生物(“生物的主要类群”)、人与环境(“生态系统”)的基础。

因此,“人体”这一主题是初中《生命科学》基础型课程的基础内容。

“人体”这一主题之下包括“人体的结构层次”、“人体的内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人体性状的遗传和变异”四个二级主题。

其中“人体的结构层次”是其他三个二级主题的结构基础。

本教材将“人体的结构层次”这一二级主题的教学内容落实在“第一章第一节人体是怎样构成的”的教学活动之中,因而是本册教材的基础和核心部分。

(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按照本教材的体例,每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你知道吗”模块选择“怎样破解人体之谜”向学生介绍数千年以来人类认识自身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这些资料作为素材,进行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与探究”模块从解剖学的角度阐述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成分。

编写者从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开始介绍,因细胞分化产生的不同细胞群构成了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组织有机结合构成器官,功能密切联系的器官组成系统,最后各个系统有机组合成协调统一的整体——人体。

总体上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基本原则,从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五个层次介绍生命活动的结构形式。

本节的教学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规范使用低倍显微镜的基本技能。

“拓展视野”模块中安排了“造血干细胞”的内容,介绍了骨髓造血干细胞在治疗白血病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中华骨髓库的进展。

生命科学1

生命科学1

生命科学主题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一)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七上P54、55)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3. 脊柱由许多脊椎骨构成。

鱼各器官的作用:鳃:呼吸器官鳍:运动器官 侧线:感知方向、水温。

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

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分在于有没有毒牙和毒腺。

头部呈三角形,颈部较细,尾部骤然变细的蛇常常是毒蛇。

根据齿痕来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

鸟骨骼中空,脑比较发达。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全身被毛。

无脊椎动物分类(七上P45)昆虫体内没有骨骼,在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骼,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植物分类(七上P50)被子植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营养器官:根、茎、叶。

4.细菌:有遗传物质、鞭毛、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 真菌:无叶绿体,其余结构与植物细胞相同 (二)细胞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节肢动物昆虫纲蛛形纲 蜘蛛、蝎子 甲壳纲 虾蟹 多足纲 蜈蚣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在这里进行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液泡:内有细胞液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观察细胞实验失败的原因(七上P60、61)植物细胞用红墨水染色,口腔上皮细胞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

洋葱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七上P64)衣藻和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七上P65)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膜与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动物四大组织:1.上皮组织保护功能,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2.结缔组织(人体内分布最广)运输、支持(血液、软骨、肌腱);3、肌肉组织收缩和舒张(心肌、骨骼肌和平滑肌)4、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脑、脊髓、神经)。

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

高中生命科学(生物)第一册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命科学(生物)第一册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命科学(生物)第一册知识点整理生物第一册复习资料【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第一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一、生命科学发展简史1、我国约在公元前5000年种植水稻,猪的饲养约始于公元前3000年。

2、贾思勰《齐民要术》总结了人工选择、人工杂交和定向培育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34、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动植物进行广泛的观察。

5、古罗马医师、自然科学家盖仑用牛、羊、狗和猴等动物为材料,进行了内部器官的解剖,并得出人体内部结构与这些动物相类似的推论。

6、18。

7、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两人提出了“细胞学说”。

8、1859,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9、20世纪以来,微观领域,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提出了子模型。

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二、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1、20世纪重大研究课题:后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

2、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第二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一、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生物体与其他物质一样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通常是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一、水1、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是最多的。

水约占体重的,每天至少补水2000毫升。

2、水的作用:①绝大多数细胞须浸润于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②水是绝大多数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

③水能帮助运送物质。

④水对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有重要作用。

3、生物体内的水:①自由水:水在生物体内绝大多数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②结合水:小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约占细胞全部水分的4.5%。

沪教版生命科学初中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生命科学初中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生命科学初中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生命科学初中第一册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生命的特征:包括生物体的共性和个性,例如新陈代谢、生长、应激性等。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部分的作用,以及细胞的分裂、生长和死亡等过程。

3. 植物的分类:介绍植物界的基本分类,包括藻类、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

4. 动物分类:介绍动物界的基本分类,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以及各种常见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5. 人体生理:介绍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等。

6. 遗传与基因: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以及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7. 生态与环境: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8. 健康与疾病:介绍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9. 实验与探究: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以上是沪教版生命科学初中第一册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掌握人体生理和常见疾病的基本
知识,理解遗传、生态和健康的关系,同时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生命科学(高中第一册)复习资料

生命科学(高中第一册)复习资料

生命科学(高中第一册)复习资料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无机化合物】1.水:维持生命活动重要物质,生物化学反应介质,2.无机盐: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平衡),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有机化合物】3.糖类(碳水化合物):C、H、O组成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4.脂质:脂肪,磷脂,胆固醇脂质由C、H、O构成,(部分含有N、P)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储能、维持体温类脂(磷脂,胆固醇):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5.蛋白质:氨基酸为单体的大分子化合物。

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以肽键连接形成肽链。

蛋白质是酶,抗体,激素,血红蛋白,及细胞膜,细胞质,肌肉,皮肤等机体主要成分。

氨基酸:含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称。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构成动物营养所需蛋白质的基本物质。

6.核酸: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存在于细胞核内RNA:核糖核酸,存在于细胞质中7.维生素: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

四大能源:①主要储能物质:脂肪②主要能源:糖类③直接能源:ATP ④根本能源:阳光第三章生命物质的基础细胞: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膜:细胞的边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完成细胞与外环境的物质与信息交换。

由脂质,蛋白质,多糖组成。

磷脂双分子层为其基本支架。

运输: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被动运输: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顺浓度梯度运输,无需消耗细胞能量,包括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

扩散:自由扩散:脂溶性物质及小分子物质自由穿过细胞膜。

协助扩散:溶于水的无极离子和有机小分子与载体蛋白结合,穿过细胞膜。

胞吞胞吐:胞吞:细胞摄取颗粒性物质(细菌,蛋白质等)胞吐:细胞释放颗粒性物质渗透: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

上海初中生命科学第一册笔记

上海初中生命科学第一册笔记

上海初中生命科学第一册笔记
以下是一些关于上海初中生命科学第一册的笔记:
1.生命的基本特征:自我更新、代谢、生长、应激性和繁殖。

2.生命的化学基础: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

3.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

4.细胞分裂和增殖: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5.生物体的层次: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体。

6.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7.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化学过程及其意义。

8.动物的结构和功能:消化、呼吸、循环、排泄和神经系统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9.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和分类。

10.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生物的分类和命名,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措施。

2023年上海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册

2023年上海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册

上海生命科学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第一册)不含试验部分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18世纪瑞典林耐细胞分类法则1838-1839 德国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1859 英国达尔文物种来源20世纪奥地利孟德尔生物遗传基本规律1953 美国奥森、英国克里克 DNA分子模型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DNA旳碱基对排列次序后基因组学解读并深入探索人地构造和功能基因组破译重要微生物和植物旳基因组启动环境基因组旳研究以及基因技术旳应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地球生态系统旳重点生命科学探究旳基本环节:提出疑问→提出假设→波及试验→实行试验→分析数据→结论→新旳疑问第二章生命旳物质基础(一)生物体中旳无机化合物1.水含量最多自由水/结合水旳比值越大,阐明新陈代谢越旺盛2.无机盐含量很少生物体需要适量旳无机盐:碘过多旳危害、锌过多旳危害(二)食物中营养成分旳鉴定(三)生物体中旳有机化合物1.糖类类别和作用糖类物质重要功能:重要旳能源物质构成元素:C,H,O2.脂类脂肪旳种类和作用构成元素:重要元素为:C,H,O有时尚有N,P 3.蛋白质(1)构成蛋白质旳基本单位—氨基酸①氨基酸旳构造通式:H|R—C—COOH|NH2②氨基酸旳种类大概有20种③氨基酸互相结合旳方式--------脱水缩合H H H H| | | |NH2—C—COOH+ NH2—C—COOH→NH2—C—CO —NH—C—COOH+H2O | | | |R1R2R1R2多肽:有3个或3个以上旳氨基酸脱水缩合后形成旳物质(2)蛋白质旳构造蛋白质多样性旳原因:①构成蛋白质旳氨基酸旳种类不一样②构成蛋白质旳氨基酸旳数目不一样③构成蛋白质旳氨基酸旳排列次序不一样④多肽形成多肽链空间构造不一样(3)蛋白质旳功能:⑤构造蛋白:毛发,肌肉旳重要成分是蛋白质⑥催化作用:酶⑦运送作用:血红蛋白⑧调整作用:胰岛素⑨免疫作用:抗体(4)重要构成元素:C、H、O、N,还具有少许P、S补充: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肽链数4.核酸核酸旳构造核酸旳功能:绝大多数旳生物遗传信息就贮存在DNA分子中,部分病毒旳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RNA 中,都携带遗传信息。

生命科学第一分册一二两章节

生命科学第一分册一二两章节

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一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一.生命科学发展简史1.生命科学发展阶段(1)描述法和比较法生物学阶段我国古代:《诗经》——诗歌总集;贾思勰《齐民要素》——农书;李时珍《本草纲目》——药书。

国外: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生物研究进入细胞水平;18世纪瑞典林耐的“生物分类法则”;1838-1839年德国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1859年英国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进化论”(2)实验法生物学阶段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实验进一步揭露遗传机制(伴性遗传)(3)分子生物学阶段微观领域:1944年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成立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生物研究进入分子水平核酸领域: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2.今世生命科学的发展方向微观领域的方向——分子生物学宏观领域的方向——生态学3.今世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功效1997年克隆羊“多利”——人类采用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克隆动物的重大冲破成功分离人体胚胎干细胞——世界十大科学成绩之首2021年完成人体基因组计划——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用于人类疾病的基因诊断、医治)水稻基因组计划二.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后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基因医治、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

三.生命科学的概念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第二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一.生命科学探讨的大体步骤1.大体步骤学习或生活实践——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解答疑问——新的疑问——进一步探讨。

2.实验设计的原则(1)等量原则;(2)单一变量原则;(3)设置对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5)平行重恢复则;(6)随机性原则。

二.显微镜的利用三.本节例题1.1882年,荷兰医生艾克曼率领一支医疗队抵达荷属东印度。

生命科学 基础知识整理

生命科学 基础知识整理

生命科学基础知识整理(第一册)第一章发展简史:《诗经》春秋时代《齐民要素》贾思勰研究方法:描述法,比较法《本草纲目》李时珍实验法亚里士多德对动植物进行广泛观察研究方向:微观、宏观盖伦解剖动物内部器官细胞水平17世纪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林耐“生物分类法则”制定了生物命名的方法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学的奠基人摩尔根,在孟德尔遗传定了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遗传机制分子水平美*沃森和英*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我国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英*克隆羊“多利”人类基因组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2000年6月26日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

2003年4月14日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所有目标完成。

主要目标是测定人类DNA的30亿对碱基对的序列,识别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我国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及3号染色体上的3000万个碱基对重大课题:后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生命科学——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探究步骤:学习或生活实践提出疑问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进一步研究新的疑问解答疑问得出结论实验设计三大原则:控制变量原则对照原则重复原则显微镜用法第二章无机化合物:水(约占体重70%)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为体内细胞提供液体环境作用保持体温自由水比值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生化反应的介质,原料结合水帮助运输物质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作用:生物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机盐(离子状态,占生物体1%)作用参与组成生物体内重要化合物(铁-血红蛋白钙-骨骼牙齿镁-叶绿素)参与生物体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HCO3-调节血液pH值)缺钙:肌肉抽搐,严重时引起心脏、呼吸衰竭钙过量:形成肾结石,抑制人体对铁的吸收缺锌:生长发育不良,认知能力缺陷,精神发育迟缓,行为障碍锌过量: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碘过量:儿童中毒有机物鉴定:1、淀粉碘液蓝2、还原性糖班氏试剂(加热至沸)砖红色3、蛋白质5%NAOH+1%CuSO4 淡紫色4、脂肪苏丹Ⅲ橘红色处理:榨汁,切片,稀释有机化合物:糖(CH2O)n作用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单糖:不能水解最简单的糖葡萄糖、果糖、核糖双糖:两个单糖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的糖类多糖: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形成的结构复杂的糖类葡萄糖果糖核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单糖√√√双糖√√√多糖√√√植物√√√√√√√动物√√√√血糖降低(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肝糖原血糖血糖升高(血糖合成糖原储存)脂质(溶于乙醚、氯仿、笨等有机溶剂)脂肪:甘油、脂肪酸磷脂胆固醇。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1、生命科学进展简史:古代生命科学成就: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创立了“生物分类法则”;1838年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1900奥地利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提出了遗传的两个规律得到承认。

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提出了遗传的第三个规律:基因的连锁和互换定律近代和现代生命科学进展:要紧成就:1953年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提出DNA 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1965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1990年人类基因组打算启动2021年英国科学家成功的培养出了克隆羊“多利”2021年成功分离人体胚胎干细胞(万能细胞)—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2000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2021年中国科学家绘制完成了全世界第一张籼稻全基因组框架序列图2003年4月14日人类基因组打算全部目标达成(4)研究方法:在生命科学进展的早期,要紧采纳了描述法和比较法,近代和现代要紧是实验法注意点:1、科学史的考核:注意经历相关的年代、国籍、奉献,经常显现排序题2、生命科学进入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标志。

3、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实质是tRNA,组成单位为核糖核苷酸,完全水解的产物为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

4、人类基因组打算: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打算”参与国:美、英、日、德、法、中六国涉及的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X染色体和Y染色体)目标:测定人类DNA的30亿碱基对的序列,识别人类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我国加入时刻2021年9月,任务1%,即3号染色体3000万个碱基对的测序工作。

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1、生命科学探究的差不多步骤学习或生活实践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解答疑问新的疑问进一步探究2、生命科学实验设计的差不多原则对比原则:设立对比组和实验组(注意实验组可能不止一组,例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阻碍实验等)单一变量原则:依照阻碍因素确定,注意表述用语:适量的,等量的可行性原则科学性原则3、细胞的观看和测量3.1 显微镜结构:1、镜座2、镜柱3、镜臂4、镜筒5、目镜6、转换器7、物镜8、粗调剂器9、细调剂器10、弹簧夹片11、通光孔12、光圈和聚光器13、载物台14、反光镜使用方法及步骤: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调剂反光镜,左眼凝视目镜,使视野变明亮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下方;眼睛从侧面凝视物镜,转动粗调剂器,使镜筒下降至物镜接近装片;用左眼观看,同时转动粗调剂器,上升镜筒,直到看清物像,再用细调剂器,使视野中物像清晰;将要观看的物体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到位;转动细调剂器,直到物像最后清晰。

生命科学分类表

生命科学分类表

生命科学分类表生命科学分类表•基础生物学o微生物学▪C010101 微生物分类学▪C01010101 细菌分类▪C01010102 放线菌分类▪C01010103 真菌分类▪C010102 微生物生理及生物化学▪C010103 微生物遗传育种▪C010104 微生物方法学▪C010105 微生物资源与生态▪C010106 应用微生物学基础▪C01010601 工业微生物▪C01010602 农业、土壤微生物▪C010107 病毒学▪C01010701 动物病毒▪C01010702 植物病毒▪C01010703 微生物病毒▪C010108 医学与兽医微生物学▪C01010801 病毒▪C01010802 立克次氏体(含衣原体)▪C01010803 病原细菌(含支原体与螺旋体) ▪C01010804 病原真菌o植物学▪C010201 植物结构学▪C01020101 植物形态解剖学▪C01020102 植物形态发生▪C01020103 植物胚胎学▪C010202 植物系统学与分类学▪C01020201 植物系统发育与演化▪C01020202 种子植物分类▪C01020203 孢子植物分类▪C01020204 植物区系与地理学▪C010203 植物生理学▪C01020301 光合作用及固氮▪C01020302 呼吸作用、采后生理及次生物质代谢▪C01020303 矿质营养及有机物质运输▪C01020304 水分生理及抗性生理▪C01020305 植物激素、生长发育及生殖生理▪C010204 植物资源学▪C01020401 植物资源评价▪C01020402 植物引种驯化▪C01020403 植物种质保存▪C01020404 资源植物化学o动物学▪C010301 动物形态学▪C010302 动物胚胎学▪C010303 动物分类学▪C010304 动物生理学▪C010305 动物行为学▪C010306 动物进化和动物遗传学▪C010307 动物地理学▪C010309 动物资源与保护生物学▪C010310 实验动物学o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C010401 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合成机理及调节过程▪C01040101 蛋白质与肽▪C01040102 核酸▪C01040103 酶▪C01040104 多糖及糖复合物▪C01040105 激素▪C01040106 天然产物化学▪C010402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C010403 无机生物化学o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C010501 理论生物物理▪C01050101 量子生物学▪C01050102 生物信息论和生物控制论▪C01050103 生物功能的计算机模拟、生物数学▪C01050104 生命现象的生物物理理论阐述▪C010502 环境生物物理▪C01050201 电离辐射生物物理▪C01050202 光生物物理▪C01050203 电磁辐射生物物理▪C01050204 声生物物理▪C01050205 其它环境因素对生物的作用▪C01050206 自由基生物学▪C010503 生物组织的物理特性▪C01050301 生物光学▪C01050302 生物电磁学▪C01050303 生物声学▪C01050304 生物力学和生物流变学▪C01050305 生物组织的其它物理特性▪C010504 分子生物物理▪C01050401 生物分子结构的运动性▪C01050402 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C01050403 生物分子中的能量传递与电子传递▪C010505 膜与细胞生物物理▪C010506 感官与神经生物物理▪C010507 生物物理技术▪C010508 生物物理学研究中的新概念和新方法▪C010509 人工器官▪C010510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C010511 生物医学测量技术▪C010512 生物系统的建模与应用▪C010513 生物医学超声▪C010514 生物医学传感技术▪C010515 生物材料▪C010516 生物医学图象▪C010517 其它生物医学工程学研究o神经生物学▪C010601 分子神经生物学▪C010602 细胞神经生物学▪C010603 系统神经生物学▪C010604 高级神经生物学▪C010605 比较神经生物学▪C010606 发育神经生物学▪C010607 感觉系统神经生物学o生理学▪C010701 循环生理学▪C010702 血液生理学▪C010703 呼吸生理学▪C010704 消化生理学▪C010705 泌尿生理学▪C010706 内分泌生理学▪C010707 特殊环境生理学▪C010708 生殖生理学▪C010709 年龄生理学o心理学▪C010801 心理学的基本过程研究▪C010802 认知心理学▪C010803 生物心理学▪C010804 医学心理学(含精神卫生学)▪C010805 工程心理学▪C01080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C010807 运动心理学o细胞生物学及发育生物学▪C010901 细胞结构与功能▪C010902 细胞增长、分裂与分化▪C010903 模型动植物及实验体系的建立▪C010904 细胞工程(生物技术和细胞培养) ▪C010905 细胞代谢▪C010907 细胞信息▪C010908 胚的成因、形态及其形成▪C010909 细胞间的作用、演变和再生o遗传学▪C011001 植物遗传学▪C011002 动物遗传学▪C011003 微生物遗传学▪C011004 人类遗传学▪C011005 医学遗传学及遗传病▪C011006 细胞遗传学▪C011007 分子遗传学▪C011008 基因工程o生态学▪C011101 生态学一般理论和方法▪C011102 个体生态学及生理生态学▪C011103 种群生态学▪C011104 群落与系统生态学▪C011105 行为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C011106 景观生态学与地理生态学▪C011107 毒理生态学▪C011108 保育生态学及恢复生态学▪C011109 生态管理与农业生态学▪C011110 其它生态学及环境问题•农业科学o农业基础科学▪C020101 农业数学▪C020102 农业物理学▪C020103 农业气象学▪C020104 农业化学▪C020105 肥料学▪C020106 农业系统管理工程o农学▪C020201 作物栽培学▪C020202 作物营养学▪C020203 作物生理学▪C020204 作物品种资源学▪C020205 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1 稻类遗传育种学▪C02020502 麦类遗传育种学▪C02020503 其它禾谷类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4 油料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5 薯类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6 棉麻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7 饲料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8 糖料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9 热带、亚热带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10 其它经济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11 作物遗传育种新方法▪C02020512 作物种子学▪C020206 植物保护学▪C02020601 病虫测报学▪C02020602 作物真菌病害▪C02020603 作物细菌病害▪C02020604 作物病毒病害▪C02020605 作物其它病害▪C02020606 作物虫害▪C02020607 杂草、鼠害防治▪C02020608 化学保护(抗药性)▪C02020609 作物病虫害检疫学▪C020207 植病生防▪C020208 害虫生防▪C020209 抗病、抗虫作物选育▪C020210 园艺学▪C02021001 蔬菜学▪C02021002 瓜果学▪C02021003 果树学▪C02021004 食用真菌学▪C02021005 果蔬保鲜加工中的生物学问题▪C02021006 观赏园艺学o畜牧、兽医学▪C020301 普通畜牧学▪C02030101 畜牧学基础理论▪C02030102 草原学▪C02030103 遗传育种学▪C02030104 繁殖学▪C02030105 畜禽组织与解剖学▪C02030106 畜禽行为学▪C020302 畜禽营养学▪C020303 饲料资源学▪C020304 畜禽生理学▪C020305 畜禽环境工程学▪C020306 兽医学▪C02030601 兽医学基础理论▪C02030602 中兽医学▪C02030603 兽医临床医学基础▪C02030604 兽医传染病学▪C02030605 兽医寄生虫病学▪C02030606 畜禽病理学▪C02030607 诊断学基础▪C02030608 兽医药理学▪C020307 野生经济饲养动物学o蚕桑、养蜂学▪C020401 养蚕学▪C020402 养蜂学o水产学▪C020501 水产基础科学▪C020502 水产资源学▪C020503 水产保护学▪C020504 水产养殖学▪C020505 水生经济生物遗传育种学▪C020506 水产生物学▪C020507 水生经济动物营养学▪C020508 水产品加工与保鲜基础理论o林学▪C020601 森林基础科学▪C02060101 森林数学▪C02060102 木材物理学▪C02060103 森林化学▪C02060104 森林气象学▪C02060105 树木生理学▪C02060106 森林土壤学▪C020602 森林培育学▪C02060201 造林学▪C02060202 种苗学▪C02060203 森林经理学▪C020603 森林保护学▪C02060301 森林病理学▪C02060302 森林昆虫学▪C02060303 森林防火学▪C02060304 防护林学▪C020604 林木遗传育种学▪C02060401 林木遗传学▪C02060402 林木育种学▪C020605 经济林学▪C020606 复合农林业▪C020607 园林学▪C020608 森林资源学▪C020609 荒漠化及其防治•医学与药学o预防医学与卫生学▪C030101 环境卫生学(含环境医学和卫生工程学) ▪C03010101 环境卫生检测与卫生工程学▪C03010102 环境流行病学▪C03010103 环境毒理学▪C030102 劳动卫生学与职业病学▪C03010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C03010301 营养学▪C03010302 食品卫生学▪C030104 儿童与少年卫生学▪C030105 毒理学▪C03010501 分子、遗传毒理学▪C03010502 神经毒理学▪C03010503 生化毒理学▪C03010504 免疫毒理学▪C030106 社会医学▪C030107 流行病学▪C03010701 传染病流行病学▪C0301070101 肠道流行病学▪C0301070102 呼吸系统流行病学▪C0301070103 经血液传播传染病流行病学▪C0301070104 虫媒流行病学▪C0301070105 其它传染病流行病学▪C03010702 非传染病流行病学▪C0301070201 肿瘤流行病学▪C0301070202 心血管病流行病学▪C0301070203 其它非传染病流行病学▪C030108 地方病学▪C030109 卫生与医学统计学▪C030110 卫生检验学(含卫生化学和卫生微生物学) ▪C030111 媒介生物学(含医学昆虫学)▪C030112 寄生虫学(含寄生虫病学)▪C03011201 原虫学▪C03011202 蠕虫学▪C030113 消毒学▪C030114 传染病学▪C03011401 传染病的病原学▪C03011402 传染病的发病机理研究▪C03011403 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研究▪C030115 性传播疾病学▪C030116 皮肤病学o基础医学▪C030201 人体解剖学▪C030202 人体组织学(包括胚胎学)▪C030203 病理学▪C03020301 系统病理学▪C03020302 实验病理学▪C03020303 肿瘤病理学▪C030204 病理生理学▪C030205 免疫学▪C03020501 免疫生物学▪C0302050101 细胞免疫学▪C0302050102 分子免疫学▪C0302050103 免疫遗传学▪C0302050104 神经(内分泌)免疫学▪C03020502 应用免疫学▪C0302050201 免疫预防学▪C0302050202 免疫诊断学▪C0302050203 免疫(生物)治疗学▪C0302050204 免疫技术▪C03020503 临床免疫学▪C0302050301 免疫性疾病▪C0302050302 感染与免疫▪C0302050403 免疫病理学▪C0302050404 生殖免疫学▪C03020504 移植免疫学▪C03020505 器官移植学▪C030207 药理学▪C03020701 神经精神药物药理学▪C03020702 心血管系统药物药理学▪C03020703 抗衰老药物药理学▪C03020704 免疫系统药物药理学▪C03020705 抗癌药物药理学▪C03020706 其它药物药理学▪C03020707 药物代谢动力学▪C03020708 临床药理学o临床医学基础研究▪C030301 诊断学与治疗学基础▪C03030101 物理诊断学▪C03030102 实验诊断学▪C03030103 物理治疗学基础▪C030302 内科学▪C03030201 心血管系统内科学▪C03030202 血液与淋巴系统内科学▪C03030203 呼吸系统内科学▪C03030204 消化系统内科学▪C03030205 泌尿系统内科学▪C03030206 内分泌学及代谢病▪C03030207 免疫性疾病▪C03030208 变态反应病(含胶原病)▪C030303 外科学▪C03030301 麻醉学▪C03030302 外科学基础▪C03030303 普通外科学▪C03030304 心、胸外科学▪C03030305 泌尿外科学▪C03030306 骨外科学▪C03030307 神经外科学▪C03030308 创伤外科与烧伤外科学▪C03030309 整形外科学▪C03030310 小儿外科学▪C030304 妇产科学▪C03030401 妇科学▪C03030402 产科学▪C03030403 胎儿学▪C03030404 围产医学▪C030305 计划生育学▪C030306 儿科学▪C030307 神经病学▪C030308 精神病学▪C030309 眼科学▪C030310 耳鼻喉科学▪C030311 口腔医学▪C03031101 口腔内科学▪C03031102 口腔颌面外科学▪C03031103 口腔修复学▪C03031104 口腔正畸学▪C030313 老年医学▪C030314 运动医学(含运动生理学)▪C030315 特种医学(潜水、航空与航天、高山、高温、高寒医学等)▪C030316 法医学▪C030317 核医学▪C03031701 基础核医学▪C03031702 实验核医学▪C030318 放射医学▪C03031801 放射诊断学▪C03031802 放射治疗学▪C03031803 放射病理学▪C03031804 放射生物学▪C03031805 放射防护学▪C030319 肿瘤学▪C03031901 实验肿瘤学▪C03031902 肿瘤病因学▪C03031903 肿瘤免疫学▪C03031904 肿瘤诊断学基础▪C03031905 肿瘤预防学▪C03031906 肿瘤治疗学基础▪C030320 康复医学o药物学▪C030401 药物合成学▪C030402 药物化学(含天然药物化学)▪C030403 药物设计学▪C030404 药剂学▪C030405 抗生素▪C030406 药物毒理学o中医药学▪C030501 中医学基础▪C03050101 脏腑、气血、津液、体质▪C03050102 病因病机学说▪C03050103 证的基础研究▪C03050104 中医诊断学▪C03050105 中医方剂学▪C03050106 治则与治法学说▪C03050107 经络学与腧穴学▪C030502 中药学基础▪C03050201 中药化学▪C03050202 中药资源学▪C03050203 中药生物工程▪C03050204 中药鉴定学▪C03050205 中药药理学▪C03050206 中药炮制学▪C03050207 中药制剂学▪C03050208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C030503 中医临床基础▪C03050301 中医内科学▪C03050302 中医外科学▪C03050303 中医骨伤科学▪C03050304 中医妇科学▪C03050305 中医儿科学▪C03050306 中医眼科学▪C03050307 中医耳鼻喉科学▪C03050308 中医口腔科学▪C03050309 中医针灸学(含针刺镇痛等)▪C03050310 按摩推拿学▪C03050311 中医老年病学▪C03050312 中医养生与康复的基础研究(含气功研究)▪C030504 中西医结合基础与应用基础▪C03050401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C03050402 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研究▪C030505 民族医药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册分类汇总目录1-0显微镜使用 (1)1-1化合物 (1)1-2细胞膜 (5)1-3细胞器、核 (7)1-4酶和ATP (11)1-5光合作用 (14)1-6细胞呼吸 (32)1-7营养物质转变 (34)DCA B图11-0显微镜使用1.(20普陀二模)用放大倍数为 10×10 显微镜观察和测量保卫细胞长度,实验图像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测量图中保卫细胞需要转动物镜B.图中用于直接测量的测微尺是物镜测微尺C.细胞实际长度=测得格数×每小格所表示的长度D.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表示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无关1.(20闵行二模)图1甲、乙是显微镜高倍镜下的局部视野,若要将甲视野变为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换用低倍镜B.调节光圈C.移动载玻片D.调节粗调节器4.(20奉贤二模)在低倍显微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细胞长径(如图2),则转换高倍物镜后能直接读到正确读数的视野是1.(20崇明二模)在蚕豆叶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中,若要提高测量的精确度,最佳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A.目镜10×;物镜10×B.目镜16×;物镜10×C.目镜10×;物镜40×D.目镜16×;物镜40×6.(20青浦二模)小萌清晰观察到蚕豆叶下表皮细胞如图3,想转为图4视野,他需要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A.转动转换器B.移动装片C.调节粗调节器D.调节细调节器2.(20浦东二模)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用测微尺测量某蚕豆叶下表皮细胞时,在相同情况下,放大倍数越小则()A.视野范围越小B.视野越暗C.测得格数越少D.物像越大4.(20黄埔二模)经标定安装于放大倍数为16ⅹ目镜中的目镜测微尺,在低倍视野中每小格长度为6.71微米,换成高倍镜观察后,出现的变化是A.目镜测微尺每小格代表的长度不变B.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多图3 图4图10C .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小于6.71微米D .被测细胞所占的格数变少1-1化合物1.(20长宁二模)动物细胞内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化学键是图1中的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20长宁二模)市场销售的食用盐有分加碘盐和未加碘盐,与碘元素密切相关的激素是A. 胰岛素B. 肾上腺素C. 甲状腺素D. 生长激素 3.(20闵行二模)75%的酒精能让蜷曲、螺旋的蛋白质分子长链舒展、松弛,从而导致蛋白质变性。

据此分析,75%酒精能 A .改变氨基酸的结构 B .破坏蛋白质中的肽键 C .改变氨基酸的数目D .破坏肽链的空间结构1. (20静安二模)无机盐在生命活动中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 .铜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B .人体缺铁易导致肌肉抽搐C .钙是甲状腺激素必需的成分D .人体缺锌易导致发育不良2. (20静安二模)阿斯巴甜是一种重要的甜味剂,图1为其结构简式,由图可知阿斯巴甜属于 A .二肽 B .双糖 C .脂质D .核酸15.(20奉贤二模)图10是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H 2N—CH—C—N—CH—C—OCHCH 2C=OOH||| O || | H | | CH 2 O||图1图1图2A .a 肯定含有PB .d 表示氨基酸种类的多样性C .多肽中b 的数目一定等于c 的数目D .①过程有水生成2.(20崇明二模)蛋白质测序技术需将大的蛋白质分子分解为多个短的多肽。

这一过程中,蛋白质的结构发生的改变是 A .氨基酸的数目B .氨基酸的种类C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D .多肽的空间结构 1.(20嘉定二模)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A .磷脂、脂肪酸B .淀粉、半乳糖、C .氨基酸、丙酮酸D .DNA 、脱氧核糖1.(20宝山二模)图1是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下列序号代表结合水的是A .②B .③C .④D .⑤1.(20松江二模)维生素C 可增强机体抵抗力,但过量服用会改变体内维生素C 的调节机制,加速维生素C 的分解和排泄,使体内的维生素C 含量反而减少。

突然停止服用后,出现齿龈肿胀、出血等症状,使人体患 A .血友病B .脚气病C .坏血病D .佝偻病1.(20杨浦二模)维生素是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任何一种维生素缺乏都会引起相应的病症,但是摄入过量也不利于健康。

下列维生素一般可以在人体内储存的是A. 维生素B 1B. 维生素CC. 维生素DD. 叶酸 2. (20杨浦二模)若用图1分别表示组成DNA 和RNA 的基本单位,则两者 有差异的部分体现在A. ②B. ③C. ①和②D. ②和③1.(20青浦二模)水稻可从土壤中吸收NH 4+,其中的N 元素可用来合成( ) A .蛋白质和核酸 B .淀粉和纤维素 C .葡萄糖和DNA D .麦芽糖和脂肪酸 4.(20浦东二模)角蛋白是头发的主要成分,由2条肽链组成。

图2表示烫发的原理,据图分析,烫发改变了角蛋白分子的( )A .氨基酸种类B .氨基酸数量C .肽键结构D .空间结构5.(20松江二模)如图3所示,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

这一过程改变了角① ②③图1图1蛋白的A .空间结构B .氨基酸数目C .氨基酸种类D .氨基酸排列顺序图33.(20黄埔二模)图2为某多肽结构示意图,该多肽被人体消化及参与氧化供能所需改变的化学键或基团依次是A .①和④B .③和②C .③和①D .③和④1. (20金山二模)人类流感主要由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

流感病毒属于包膜病毒,其结构如图5所示。

其中,编号①表示的化合物是 A .RNAB .多糖C .磷脂D .蛋白质 3.(20松江二模)图1所示为一种多糖的结构,关于该多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B .图1中所示多糖为麦芽糖C .由多个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D .经班氏试剂鉴定呈砖红色图11.(20黄埔二模)草莓出现叶脉缺绿,叶片变黄等症状时,说明体内可能缺乏A .Ca 2+B .Mg 2+C .Na +D .K +1.(20虹口二模)脚气病多发于亚洲,原因是亚洲人喜食大米,但习惯磨掉表皮食用雪白的米粒,这种磨皮过程会大量丢失A .维生素AB .维生素B lC .维生素CD .维生素D2.(20虹口二模)图1表示胰岛B 细胞中胰岛素原分子加工形成胰岛素分子的过程,此过程图13016613012187胰岛素原胰岛素H 2NNC H O CH 3 H CH 3 CC C NC C H O HH HOOH ①②③④图2图5 ①图 4A .氨基酸数目增加B .肽键数目增加C .多肽链数目增加D .肽键数目不变1-2细胞膜2.(20普陀二模)下图示意水分子(图中①所示)进入成熟植物细胞的运输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进入成熟植物细胞时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B.②表示磷脂分子C.③的数量是限制①进入细胞的可忽略的因素D.当成熟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低于细胞外渗透压时,①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3. (20静安二模)图2中的a~c 表示三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a 可以表示蛋白质通过细胞膜B .b 可以表示钠离子通过细胞膜C .b 和c 都表示顺浓度梯度运输D .a 和c 都表示逆浓度梯度运输5.(20嘉定二模)图2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上几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相应运输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 为主动运输B. B 为协助扩散C. C 为胞吞胞吐D. D 为自由扩散7. (20奉贤二模)图4是植物细胞局部的电子显微镜照片,箭头所指细胞结构是 A.细胞核 B.高尔基体 C.线粒体 D.细胞壁 4.(20崇明二模)当蓝细菌在高盐环境胁迫下,细胞开始快速合成并积累蔗糖,目的是A .降低细胞内的渗透压B .防止水向细胞外渗透C .降低细胞外的盐浓度D .促进蔗糖向细胞外转运15.(20宝山二模)某班级为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程度的关系,用原生质层长度(B)与细胞长度(A)的比值(B/A)表示质壁分离程度,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图8。

下列分析图2能量a b c图2错误..的是 A .浓度1可能是清水对照B .细胞在浓度2下已发生质壁分离C .B/A 越小,则质壁分离程度越小D .蔗糖溶液浓度3小于蔗糖溶液浓度5。

6.(20松江二模)图4所示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化合物,下列关于各物质的主要功能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物质①——进行细胞识别B .物质②——构成膜的基本“骨架”C .物质③——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D .物质④——作为能量供机体利用图45.(20浦东二模)在“探究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程度关系”的实验中,若测得细胞的原生质层长度为B ,细胞长度为A ,则能用来衡量细胞质壁分离程度的指标是( ) A .AB .BC .B/AD .A+B8.(20黄埔二模)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显微镜下依次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三种状态,如图3所示。

分别测量甲、乙、丙细胞的长度A 和原生质层长度B 。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液浓度甲>乙>丙B .细胞液浓度丙>乙>甲C .由甲到乙,B/A(%)值变大D .丙的B/A(%)值最大2. (20金山二模)探究“植物细胞外液浓度和质壁分离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原生质层长度(B )与细胞长度(A )的比值,(B/A )表示质壁分离程度。

表1是某同学对4个洋葱表皮细A 、B 值测量后处理的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表1A .细胞ⅠB .细胞ⅡC .细胞ⅢD .细胞Ⅳ 3.(20虹口二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可用原生质层长度(B )与细胞长度(A)的比值(B/A )表示。

小勇同学用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对3种不同植物细胞处理后,测量、计算的结果如表1,由此可推测表1细胞 细胞Ⅰ 细胞Ⅱ 细胞Ⅲ B/A110.82图3细胞 细胞I 细胞II 细胞III 细胞IV B/A 1.2 0.9 0.8 0.7图8A .细胞Ⅰ发生了质壁分离B .细胞Ⅰ未发生质壁分离C .细胞Ⅰ与细胞Ⅰ的细胞液浓度一定相等D .细胞Ⅰ的细胞液浓度一定大于细胞Ⅰ 3.(20青浦二模)图1细胞是质壁分离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植物细胞模式图,对该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A .该细胞可能是根尖生长点细胞B .结构①弹性较大且物质透过性小C .②③④构成选择透过性的原生质层D .外界溶液浓度越高则⑤的空间越小 10.(20松江二模)洋葱是很多实验的材料,图7是紫色洋葱植株示意图,下列实验与图中材料标号组合适当的是图7A .AB .BC .CD .D1-3细胞器、核2.(20长宁二模)在“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实验中,观察到两者的主要差异是A. 有无细胞膜B. 有无细胞壁 C .有无光合色素 D. 有无成形细胞核 10.(20长宁二模)图4中,a 、b 、c 为某真核细胞内三种结构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是A. 图a 表示线粒体,H +与O 2结合发生在其基质中 B. 图b 表示叶绿体,H +与NADP +的结合发生在类囊体上 C. 图c 表示细胞核,其孔道是RNA 和核糖体出入的通道D. 图a 、b 、c 所示结构中,内外膜之比值最大的是b1.(20徐汇二模)下列物质或结构在原生质层中一般不存在的是( )A .纤维素B .DNAC .氨基酸D .核糖体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结构①④与蛋白质加工和运输有关实验A B C D 鉴定组织中还原性糖① ③ ④ ②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③ ② ⑤ ④ 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② ② ③ ① 观察有丝分裂①③①⑤图1图4B.结构②与该细胞的分裂有关C.结构③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D.结构⑥由蛋白质和DNA 组成4.(20宝山二模)图3四个方框代表乳酸菌、衣藻、蓝藻和酵母菌,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结构或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