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课堂——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索

合集下载

让生活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

让生活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

让生活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摘要数学教学应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课堂教学前,利用生活化例子导入新课,让学生喜爱数学;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化例子进行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课堂教学后,利用生活化例子进行练习,使学生应用数学。

关键词数学信息课堂教学生活化应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使数学生活化,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数学的魅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课堂教学前,利用生活化例子导入,让学生喜爱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一段优美的“序曲”。

小学阶段大部分教学内容都可以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计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则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可以利用生活经验,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

在教学“反比例的意义”时,我问学生:“你到城里去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公共汽车、小轿车、摩托车……我又让学生说说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在时间上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学生很快说坐小轿车一会儿就到了,摩托车却要很长时间。

师问:“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犹豫了一下说:“小轿车速度快,摩托车速度慢。

”这时我对学生说:“速度快的车子花的时间短,速度慢的车子花的时间长。

这里面有没有一定的联系呢?其实这里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问题,也就是速度和时间之间存在的关系。

”以此导入新课,学生兴趣较高。

2.可以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百分率”一课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倒两杯水,放入不同量的糖,尝一尝有什么不同?学生们认为:一杯比较甜,一杯不怎么甜。

我说:“老师不用尝的方法也知道哪杯更甜。

”学生们奇怪了。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3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背景、意义、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生活化教学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背景、意义、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背景1.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

2. 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日益丰富,他们对数学的学习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数学教学资源的丰富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三、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1.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数学应用能力。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生活化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购物、找零等生活场景,学习人民币的使用方法。

2.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

3.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丰富教学手段。

让生活走进课堂——也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让生活走进课堂——也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要 紧密联 系 学生 的生 活环 境 ,从学 生 的经 验和 已有 的知 识 出发 ,创 前提 下 ,对数 学语 言进 行加 工 、装饰 ,使其 通俗 易懂 、富有 情趣 。 设 生 动 的数 学情 境 …… ”同 时还指 出 : “ 要重 视从 学生 的生活 经验 如在 “ 利 息 ” 一课 的 教学 中 ,教 师 说 : “ 我家 里 有 1 0 0 0 0 元 钱 和 已有 的知识 中学 习数学 和理 解数 学 。 ”这就 要求 教师 应该 将 学生 暂 时不用 ,可是 现金 放在 家里 不安 全 , 请 同学们 帮老 师想 个办 法 ,
1 . 与生活 问题 相结合 ,体 验数 学应 用价 值
又是 学生 感兴 趣 的学 习情 境 ,使学 生从 中感悟 到数 学 的乐趣 ,产生
学 习的需 要 ,激发 探索 新知识 的积极 性 ,主动 有效 地参 与学 习 。 数 学 练习是 学 生理 解 、巩 固和掌 握所 学 知识 必不 可少 的重 要环 例 如 :在 “ 除 数是 小数 的 除法 ” 的教学 中 ,教 师可 紧密 联 系学 节 。 《 数 学课 程 标准 》中明确 提 出 : “ 教学 中 ,教师 应该 努力 发掘 生 “ 购物 ” 的生 活经验 ,创设 “ 一 个橡 皮擦 0 _ 3 元 ,一本 练 习本0 . 4 5 出 有 价值 的实 习作 业 ,让 学 生 在 现 实 中寻 求 解 决 方案 。” 数 学 练 元 ,一 付三 角 板0 . 5 4 元 ,一支 彩色 笔 0 . 9 元 ,一支 自动铅 笔 1 . 3 5 元, 习 引进 相关 的生 活 问题 ,可 以促 进学 生 的探 索 意识 和创新 意识 的形 如果 你 有 2 . 7 元 ,要 买其 中一种 物 品 ,算 一 算 能 买 多少 ”的情 境 , 成 ,培养 学 生初 步 的实践 能力 ,学用结 合 。如学 过 了 “ 长 方形 面 积 引导 学生 思考 :在 日常生 活 中你是 怎样 算 的 ?于是 学生 联 系 自己 的 的计 算 ”一课 后 ,可 布置 学生 回家测量 家里 客厅 的长 和宽 ,求 出客 生活 经验 和 已有 知识 ,很 快探 索 出 了 “ 除 数是 小数 的 除法 ” 的计 算 厅 的面积 ,再 测 量一 下地 砖 的长 和宽 ,并算 出 它 的面积 ,最后 估算 方 法 ,使 他们 在获 取数 学知识 的同时 ,也 得到 了积 极 的情 感体 验 。 下 客厅 里铺 这 样 的地砖 需要 多少 块 ?如果 一块 地砖 5 0 元 ,一 共需 二 、活用教材 ,使例题生活化 要多 少钱 ? 又如 学过 “ 人 民币”后 ,可指导 学生 到超 市购 物等 。在 罗 杰斯 认 为 :越是 儿 童不熟 悉 ,不 需要 的内容 ,儿 童 学习 的依 这些 活 动 中 ,学 生 既能将 已学 到 的知 识应 用到 实际 中 ,又要 考虑 实

让生活数学走向课堂

让生活数学走向课堂

‘‘生活数学"走向课_≮≯1、—P/◇临沧市临翔区南屏小学刘晓琴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它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数学的实际出发,提供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欲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曾一再强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因此,数学课程的内容要充分考虑数学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将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课程才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但是,由于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片面理解。

有的甚至把“生活数学”理解为“课堂数学”。

而有的把“生活数学”等同于“课堂数学”,还有的则把“生活数学”与“课堂数学”对立起来。

那么,怎样让“生活数学”走向课堂呢?一、创设必要的“生活数学”情境“生活数学”与“课堂数学”是紧密联系的,这就为我们把“生活数学”作为“课堂数学”的出发点提供了重要依据。

因此,教师要架起“生活数学”与“课堂数学”之间的桥梁。

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堂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创设必要的生活数学情景。

1.关注学生家庭生活中的数学情境。

家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为喜欢的,家庭生活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数学知识,无论是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的认识,或是数据统计活动,都能在家庭生活中找到原始的数学情境。

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家庭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

2.关注学生校园生活中的数学情境。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校园生活,要善于发现校园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校园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带入课堂.让学生感到数学的真实、亲切、有趣,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如①计算方面:本班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人?男生人占童、掺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②几何方面:教事里都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怎样给它们分类?③统计方面:全班同学的身高是多少?体重是多少?谁最高?谁最矮?谁最轻?谁最重?怎样对这些现象作评价?以上内容还可以扩展到全校范周内,如学校有多少学生?男生、女生分别是多少?全校有多少同学骑车上学?有多少同学在校用午餐?怎样对校园面积进行测量、规划?3.关注学生社会生活中的数学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做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做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做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生活化,就是要让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生动性。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和方法来实现数学课堂的生活化呢?以下是几点可以做到的做法。

一、引入教学资源生活化的数学教学需要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来感受数学知识。

可以利用身边的实物来进行教学,比如水果、文具、玩具等等,通过这些实物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数学知识,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直观的感受。

二、情境化教学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化教学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加减法的应用。

比如在购物、做饭等情境中,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游戏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来巩固和提高数学知识。

游戏化的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四、实践教学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还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数学考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知识。

比如可以带学生去超市进行价格比较和计算,或者到花园进行度量和面积的测量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五、教学案例以上就是几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做法,通过这些做法,可以让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老师们可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活泼和生动。

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新课程标准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动身,联络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乐学活用。

一、创设生活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积极能动性。

因此,我们要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和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有趣,学得愉快。

如我在教授“比较数的大小”时,我首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景:我分别在课堂上放了4个包,分别是2斤、4斤、8斤、10斤。

然后就让学生上来将这4个包提起来,并且让学生自己感觉一下所提起各个包时有什么不同,同时让其他的同学注意观察提包同学脸色的变化,然后提出问题。

最后得出了原来“10斤比2斤重”,然后再让学生讨论“2斤与4斤”、“4斤与8斤”、“8斤与10斤”之间的比较,到最后,而最终让学生明白:斤数大总是比较重。

那也就是说比较重的数字就比较大。

然后引导学生不知不觉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后,引入课文内容:“我们知道了10斤比8斤重、8就比4大,”通过这样创造生活情景可以让学生在愉快中轻松地接受“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方法。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创设生活教学情景。

二、挖掘生活例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挖掘生活例子,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如我在教授“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一课时,我挖掘了这样的生活实例:我扮演公共汽车,同学扮演公共汽车的旅客,公共汽车汽车从起点站出发时共有25个旅客,公共汽车在行进过程有旅客上车,到了终点站时共有50个旅客(全班共有50个学生),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出站时只有25个旅客,终点站时却有50个旅客?那么中途上来多少个旅客?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从而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5=50;反之,我又扮演公共汽车,同学同样扮演旅客,公共汽车从汽车起点站出发原有25个旅客,公共汽车在行进过程有25旅客上车,然后提出问题:到了终点站时公共汽车有多少个旅客?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从而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5+25=?然后让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浅谈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中图分类号】o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23-01新课改进行了好几年了,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几年来,老师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1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

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

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

例如:在教《100以内的连减》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带着全班同学的作业本进了教室,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作业得”优”的14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作业得”优”的8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

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14,再去掉8,也就是连减。

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

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

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2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

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

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

到校 门口两旁摆放着许多盆花 , 你知道每边有多少盆花吗? 两旁

学生感受 到数学就在身边。学生学起来才觉得亲切 , 才有兴趣。
学生 的思 维 状 态 由被 动 转 为 主 动 , 由消 极 转 为 积极 , 这不 仅 活 跃 了学 生 的思 维 , 而且 立 足 现 实 , 越 了学 生 个 体 感 觉 范 围 的更 为 超
广 阔 的生 活 。
四 、 强 自身体 验 。 建 实 践 化 的 内化 加 构

共 有 多 少盆 花 吗 ? 、今 天 大 家 是 刚 来 学 校 的 , 家互 不认 识 , ”“ 大
你知道我们班 的每组各有几个 同学吗? 全班一共有多少个 吗? 一
年 级 一共 有 多少 人 吗 ? 校 又共 有 多 少 人 吗 ? 想 大 家 对 这 些 问 全 我
画面” 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 : , 如 在一年级新 学期 开学 的第一 节数学课 , 可这 样设 计 :新学期 开学了 , “ 大家走进校园 , 你会看
小数部分的… 都 去掉 , 品的价格到底有没有发 生变化 , 0’ 商 我们

起来学 习小数 的基本性质 , 就会 明白答案。这样 切人课题 , 让
商 品 的价 格 就 发 生 变 化 了。如 1 5 。在 争 论 中 , . 元 0 我顺 水 推 舟 :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 ,但 生动的内容被列
入 教 材 后 就 成 了抽 象 的概 念 。如 果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能创 造 性 地 再
把 教 材 还 原 于 现 实 生 活 , 数 学教 学 与 生 活 融 合 , 勒 出 “ 活 将 勾 生
中, 我们应该怎样联系生活实际呢? 我认为就是要让数学课堂生

让生活化的数学走进智慧课堂

让生活化的数学走进智慧课堂

让生活化的数学走进智慧课堂数学教师应该将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充分捕捉生活素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中迁移知识、体验感悟、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一、捕捉生活素材,激趣导入生活化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结合教学内容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分蛋糕”的故事:一天,爸爸过生日,妈妈把蛋糕平均分成三份,每人一块。

过了几天是小明的生日,妈妈买了同样的蛋糕。

小明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要吃两块。

”妈妈笑了笑,把蛋糕平均分成六份。

这样,小明高兴地吃到了两块蛋糕。

我问:“同学们,爸爸过生日的时候小明吃了一块,小明过生日的时候吃了两块,他多吃一点了吗?”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很快地判断出两种分法每个人吃的同样多。

我接着问:“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明的要求的?你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知道了。

”这样,新课的导入水到渠成,而且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了数学的无处不在,学习热情得以激发。

二、捕捉生活素材.知识迁移生活化在学习“连减的简便运算”中,有这样一类计算题:a-b-c=a-(b+c),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妈妈口袋里有756元,买了一件318元的上衣和一条82元的裤子,会怎样付钱?学生讨论后达成了共识:如果不是在一家买的,应该分开来付,列式为256-138-62。

如果是在一个地方买的,就可以一起付,这样付钱方便,列式为256-(138+62)。

两种付钱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两种付钱的方式和结果吗?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是相同的,我们可以在这两个算式之间用什么符号来连接?你还可以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有哪些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最后引导学生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直接减去它们的和。

”这样通过生活经验的迁移验证了抽象的运算,将具体的经验提炼上升为理论。

三、捕捉生活素材,体验感悟生活化例如:我在讲解《平均数》这一课中,我找来两个篮球,把一组学生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进行投篮比赛。

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趣味数学,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如何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贴近生活,真正做到课堂生活化呢?一、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可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为基调,必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从而达到既可获取知识和技能,又可体验到数学知识其实就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 使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欢乐.一位教师在教学生读写100以内的数时,创设了生活化极强的数豆子游戏. 让学生在玩豆子的过程中,通过抓豆子、猜豆子进行数数练习,从而掌握了数数的方法. 同时在数豆子游戏中,让学生自主认、读、写出100以内的数. 这样学生就在估数、数数、写数的游戏中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 学生的学习是自由的,学生在生活化的游戏中,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在玩耍中获取了知识和技能. 又如:在教授正反比例意义这节复习课时,可以创设以讲身边发生的事为基调的学习氛围. 教师通过讲学生身边发生的具有正反比例意义的事,使学生明白了原来自己身边的事竟也包含了正反比例关系. 然后由学生讲身边的事,其余学生判断事件中包含的是什么比例关系. 最后教师提要求,由学生有选择地讲身边的事……整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讲身边发生的事,促使学生掌握了正反比例的意义,更使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离我们很近、数学就在我身边.二、重新包装教学内容,使例题生活化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源于生活实践,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巧妙点缀例题,改编例题,让例题反映的情境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更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例题的包装可归纳为三种方法:改名字、改位置、改情境. 在教授行程问题时,可以把题中城市名字换为家乡城市的名字,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这就是改位置的包装例题方法.三、例题情境舞台化,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理解知识“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 ”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表演中悟数学、理解数学.一位教师在教授“减法的简算:246-59”这道题时,更是颇具匠心地设计了这样一个课本剧:她请一名同学当售货员,一名同学当顾客,拿246元钱购买59元的东西. 按照平时人们买东西的惯例,顾客总是从246元钱中拿出整60元,让售货员找给他1元钱,因为这样自己付钱方便,售货员找钱也方便,而这一付整找零的过程正是这道题的简算方法. 当教师指出生活中的这一现象也可运用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知识的亲切感,增强了学习兴趣,顺利地掌握了新知.四、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具有高度抽象性,这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产生矛盾. 于是在抽象的数学知识面前一些学生显得无能为力,产生恐惧感. 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努力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必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因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是我们做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和归宿,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生活中的数学,既可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六、布置作业时,要尽可能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要鼓励学生融入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授圆柱体体积时,一位教师布置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去解决:为什么我们常用的水桶、水缸等容器,底面总是圆形,而不是长方形,有什么奥秘吗?学生经过研究得出了结论:周长一定时,圆的面积最大,也就是说底面做成圆形的容器盛东西多,这样设计是为了节省材料. 从而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实际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数学. 这样,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可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用处.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捕捉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而不为人注意的数学现象,把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真正让生活进入课堂,让课堂生活化,让数学走进学生心中.。

让生活化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让生活化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让生活化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摘要: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所以,创设生活情景,是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教师教学意识的转变,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创设生活化情景等方面,并列举许多实际生动课例,加以研讨、论证、很有说服力。

关键词:数学与生活;教师意识;生活中的数学;创设情景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57-0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中,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找到背景。

选取的学习素材容易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趣味。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1.前提——转变教师教学意识1.1服务意识。

服务是一种资源,优质服务是创设舒心环境,获取最佳效益的有效手段。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

如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首先取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正方体拼成长方体,长宽高与体积(4 1 1 4)4立方厘米,然后取三排同样长方体摆3排一层,长宽高与体积(4 3 1 12)12立方厘米,再取6排同样长方体摆3排2层,长宽高与体积(4 3 224)24立方厘米。

经过操作、观察、思考,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

此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有意识板书就是对活动主体的服务。

教学树立服务意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1.2生活意识。

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

”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思维得到真正的启迪和拓展。

一、数学教学应该生活化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一切数学知识都是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二、数学教学怎样生活化数学教学怎样生活化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了解生活。

课本中的概念、定理都是生活实践的总结,他们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

教学时应该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题意,强化逻辑思维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如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图形对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注意它的同学却不多。

2.演练、再现生活。

每一种数学知识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一定的生活信息。

学生学习数学,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景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有的数学知识距学生生活较远或很抽象,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教学时应借助情景的创设再现例题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

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从而较好地理解数学。

3.实践、体验生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景,把课本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领悟、加深理解。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论文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论文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身边有数学,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生活应用能力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那么,在学生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符号。

《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来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身边有数学,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在实施新课程中,笔者紧紧围绕“让生活走进课堂”,努力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现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提供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教学可以与生活紧密联系,使知识融汇贯通。

在课堂上,教师可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点”,将生活中一些题材,编成有创意的题目,让学生来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一袋米37元,一桶油25元,一包糖8元,一包面条2元,王叔叔想买一袋米,一桶油和一包糖,他带了65元钱够吗?请你帮他算算。

为了解决问题,同学们十分认真地计算,最后算出三样东西要70元,王叔叔的钱不够。

然后我进一步问:“请大家为王叔叔出个主意,他该怎么办?”有的学生说:“回家拿钱……”,有的说:“与商家讨价还价,卖便宜点……”,还有一位学生说:“可先买两样,另一样东西下次再买。

”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达到了学习目的,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

又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邀了两位朋友在星期天到火山地质公园游玩,准备买些水果带去,(同时出示一些水果的价钱:梨每斤2.00元;苹果每斤4.00元;……)你能帮老师筹备吗?”听了老师的话,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说:“买6斤苹果,花去4×6=24(元)”;有的说:“买3斤梨,花去2×3=6(元)”;有的说:“梨和苹果各买3斤,花去2×3+4×3=18(元)”;有的补充回答:“也可以这样计算:(2+4)×3=18(元)”……还有一位学生给老师提建议:“除了买些水果,其它食物也得买点,比如面包之类的,梨、面包、苹果各买3份,花去2×3+1×3+4×3=21(元)或(2+1+4)×3=21(元)”看,学生已经自觉运用乘法分配律来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了。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生活”走进课堂《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可见,突出数学的现实性和时代性,是新课程的主流。

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科书上的知识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给课堂以“生活”的活水,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数学,才能生成智慧,促进发展,提升数学的价值。

那么,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呢?一、补充生活背景,激活数学课堂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况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因此教师应做个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数学应用提供生活素材,并适时引导学生主动用获得的数学观念,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分析其间的数学现象。

1.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谱写新知教学的前奏。

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情境,从孩子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抽象,进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

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究。

让生活问题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论文

让生活问题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论文

让生活问题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摘要】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

本文就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如何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了自己几点看法。

【关键词】生活生活情景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衔接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处理:一、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小学阶段大部分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这样才能使学生乐学。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由于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对他们来说很抽象,显得比较枯燥,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而且用字母表示数有许多知识和规律与小学生原来的认识和习惯不同,而这些知识和规律又是学习简易方程以及中学代数的重要基础,因此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顺利完成唐人街上的一次飞跃。

上课开始播放字母歌,师生跟着轻唱,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在生活和学习中哪些地方常常用到字母(国际贸易组织是wto,中央电视台是cctv,肯得基是kfc,扑克a代表数字1……)学生看到生活中这么多地方都用到了字母,说明字母的用处非常大。

接着师生一起说儿歌《数青蛙》,边数边出示图片: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脚,二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脚……如果我们继续数下去,能数完吗?(不能)那么儿歌有什么规律呢?小组合作交流一下,(嘴的张数=蛙的只数、腿的条数=青蛙的只数×4、青蛙的只数×2=眼睛的只数……)如果用字母a表示青蛙的只数,那嘴的张数、眼睛的只数、腿的条数你会表示吗?(嘴的张数是a,眼睛的只数是2a、腿的条数是4a)现在儿歌就可以说成是a只青蛙a条腿,2a只眼睛4a条腿,通过字母的引入,我们把那么长的、数也数不完的儿歌都概括出来了,说明字母表示数的好处非常多。

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生活化情境是指将数学知识和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相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应用和意义。

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情境来教授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可以应用于各个年级和不同的数学知识点。

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购物情境来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在教授分数时,可以利用食物的分割和比较来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教授几何图形时,可以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建筑和景物来让学生认识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等等。

生活化情境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也更有助于他们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如何利用生活化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了有效地利用生活化情境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情境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教师在选择生活化情境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和经验,选择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情境。

在教学分数时,可以选择食物或者玩具等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2. 情境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在设计生活化情境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理解和应用的情境。

在教学面积时,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房间或学校教室相关的情境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面积的计算方法。

3. 情境的引导要让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在应用生活化情境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参与情境中的数学学习活动,让他们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

在教学时间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变化来自主探究时间的变化规律。

4. 情境的延伸要促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整合。

教师在设计生活化情境时,要考虑情境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情境中不仅能够理解和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点,还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实际情境中,促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和运用。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
套 餐 3 原价 3 : 9元 , 价 2 现 8元 。
识来源 , 将数 学知识 与学生生活 实际紧 密联 系起来 , 把现实 社会 生活 中的 哪 种 最 合 算 ? 先 出 示 广 告 1 : 数学题材 引入到数 学课 堂教学 之中 , 使学 生能 了解所 学知识 的 实际背 景 , 再把 它抽象 出来 , 获得相应 的数学概念 , 正如《数学课程标 准》 指 出的那 所
学生在 学习数学的过程 中, 往感 到数学 学起来 很枯 燥 , 罗庚 曾说 决生活 中实际 问题的同时 , 往 华 更深刻地认识数学 的作 用 , 会数学 的应 用性 , 体 过 : 人们对数学早就产 生 了干 燥无味 、 “ 神秘 难懂 的印象 , 因之 一便是 脱 从而激发起学生爱数学、 原 学数学、 用数学的情 感, 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从 离实 际。 因此 , ” 在教学新知 时, 应从学生 的生 活实际入手 , 过展示数学 知 通 如教学“ 折扣” 一课 时, 出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 麦当劳打折 了, 你说 买 套餐 1 原价 3 : 9元 , 现价 3 0元。 套餐 2: 原价 3 9元 , 现价 3 2元。
样 : 教学 中要创设与学生 生活环境 、 “ 知识背 景密切 相关的 、 又是学 生感兴 趣的学 习情景 , 让学 生在观察 、 作、 操 猜测、 交流 、 反思等 活动 中逐 步体会数 学知识 的产 生 、 成和 发展 的过程 , 形 获得 积极 的情 感体 验 , 受数 学的 力 感 量, 同时掌握必要 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 ” 。 如我在教学“ 圆柱体的认识” , 时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生活 中的圆柱体 的 应用, 收集圆柱体 实物 或 图型 、 照片 等。在课 堂上 , 以小 组 为单位 合 作学
《 数学课 程标 准》明确指 出: 要重 视从学 生的生 活实践经验 和 已有 的 地 投 入 到 新 知 识 的 的 学 习之 中 。 然 后 , 示 大 家 的 作 品 , 过 自 我 评 价 和 “ 展 通 知识 中学 习和理 解数 学” 。生活是 知识和经 验的源 泉 , 知识 是人们 从长 年 集体评价 , 进一步完善作品。最后 让学生 概况运 用比例 尺作 图的方法 、 步 累月 的生 活经验 的积 淀中提炼 、 抽象 出来 的产物。 因此 , 识都 带有较 强 骤。这样 , 知 通过数学知识在日常社会 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或 知识用在 日常生 的抽象性和严谨 性, 数学知识在这 方面表现得 更为突 出。 当这类 抽象而 又 活中的什么地方、 什么时间、 用于解决什 么问题等 , 使知识 的学习密切地 与

让生活融入小学数学课堂

让生活融入小学数学课堂

让生活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新课程改革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个途径,只有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学生才有兴趣,才能爱上数学。

关键词:生活;小学;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是对人类生活经验的抽象总结;数学的归宿亦是生活,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

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应用数学,才能感觉到数学是鲜活而有生命的。

同时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较低,对抽象的数学问题往往不能透彻地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这一本质和规律,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并联系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才能使学生体味到数学的可爱、可感、可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经验和做法,现归纳如下。

一、保持童心,了解小学生的生活教师要想和学生较好地融合,必须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看学生爱看的,玩学生爱玩的,这样才能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受,才能真正地融入学生中去。

在所教的班中,课间的时候我会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在自习课上我会和学生一起看他们爱看的动画片,从这些和学生共同的活动中去了解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的感受,为课堂教学创造条件。

二、从学生的视角看数学——教学情景生活化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熟悉的教学情境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

浅谈让生活走进数学课【摘要】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要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要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生活;数学课;趣味性;实用性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

数学生活化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们已经不能再用传统的手法去认识数学题和解题,因为数学有丰富多彩的、实实在在的生活背景,教师应让学生在数学课本中去认真感受生活,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陌生感和紧张感,而没有任何负担的学习,反而会从中举出很多生活中的实例。

很多学生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很抽象,与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不知到如何把它们应用到实践当中。

要改变这个状况,必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从中去学习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浅谈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浅谈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祖 国
课 堂 内 外 2 O l 3 年4 月第4 期( 下) 2 0 1 3 。 A p r i l 。 N o . 4 ( u n d e r
浅 谈 让 生活 走 进 小 学数 学 课 堂
王 彦 民 河 北 省 承 德 县 第 二 小 学
【 中图分类号】 0 1 3
文献 标识 码 : B
0 6 7 4 0 0
文章编号 : 1 6 7 3— 8 5 0 0 { 2 0 1 3 ) 0 4— 0 2 2 3— 0 1
新课改进 行了好几 年了 , 在 新课改精神 的指引下 , 几年来 , 老 师们进行 了积 看来在 生活 中, 我们经 常需要知道谁 比较高 , 谁 比较矮 , 才能 根据不同 的情况来 极 的探索和实 践 , 取 得了较好 的效果。现就 新课程下 的小学数学 教学谈谈 我们 的一些做法 和体会 : 1 让” 生活” 走进 课 堂。 加 强学 习材 料的 实用 性我 们首 先 要搞 清一个 问题 , 就 是学生 为什 么要 来 到课 堂上 学 习数 学?这 个 问题 似乎 浅 显, 却值 得我们思 考。小孩子学 习数学无 非是为 了用 , 为 了能解决 实 际生 活 中 的具体 问题 , 为 了长大后能在社会 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存 。因此 , 我们的数学 不能远离 生活 , 不 能脱 离现实 。这就要求我 们在备每一 节课前 都要想 到 这些知 识 与哪些 实 际例 子有 联系 , 生活 中哪些地方使用 它。例如 : 在教 { l o o以 内的连 减》 时, 我创设 了 这样 一个情境 : 一上 课 , 我 带着全班 同学的作业本 进了教室 , 举行 了一个颁 奖仪 式: 先让作 业得” 优” 的1 4名 女生 到讲 台上 站成一排 , 每人 发一朵 小红花 , 又让 作业得 ” 优” 的 8名男生 到讲 台上站在第 二排 , 每 人发 一面小 红旗 , 并让 全班 同 学鼓 掌向他们 表示 祝贺 。然后 问 : 同学们 , 你们 知道 还有 多少 名 同学 的练 习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生活走进课堂——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索
发表时间:2019-06-17T15:50:58.24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总第305期作者:徐美英[导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

山东省莱西市姜山镇泰光小学266603
一、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

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

”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

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二、注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如在教完“简单的统计”之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开展了一次实践活动。

首先,请小组学生统计同学们对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喜好情况,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作合理的分析,由此,他们再次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制表分析”这一简单的统计过程,不光如此,他们还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去构想社会现实,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量。

在学习《认识物体》一课时,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这些物体的概念比较陌生,但是他们对足球、牙膏盒等这些东西却十分熟悉,于是课堂上我就通过学生对这些东西的进行分类,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让学生逐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的概念,并初步了解它们的特征。

之后又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这些物体在生活中出现在哪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些物体的理解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

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这样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知识背景出发,得到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将数学的真实作用还原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问题。

要学生学会数学、做数学,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发挥、发展、创新数学。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

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