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一-山西省太原市2017至2018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

合集下载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2017/2018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

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

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

明朝的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过不少重要的发明和创新,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

例如,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朱熹对《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

其实,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Made in Germany”,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

这种标注产地的做法给德国人以很大刺激。

他们立志要摘掉劣等产品的帽子,经过上百年努力,才后来居上,使“Made in Germany”成为精品的标记。

曾几何时,“东洋货"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精品。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保障。

比起标注“Made in Germany”,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

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

据《吕氏春秋》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秦律》中也有许多具体的惩罚规定。

秦代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

山西省太原市金河中学2017-2018上学期高一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山西省太原市金河中学2017-2018上学期高一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2017/2018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

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

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

明朝的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过不少重要的发明和创新,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

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

例如,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

朱熹对《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

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

其实,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

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Made in Germany”,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

这种标注产地的做法给德国人以很大刺激。

他们立志要摘掉劣等产品的帽子,经过上百年努力,才后来居上,使“Made in Germany”成为精品的标记。

曾几何时,“东洋货”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精品。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保障。

比起标注“Made in Germany”,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

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

据《吕氏春秋》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秦律》中也有许多具体的惩罚规定。

秦代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太原市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 分钟,满分100 分。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0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 分,每小题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象”与“像”是两个具有独立含义的不同的汉字,从艺术造型形式的角度来讲,“象”与“像”也正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态度。

“象”字反映了艺术创作的精神本原,表达的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与联想;“像”字反映了艺术创作的视觉感知,表达的是一种具象的形态与实体。

西方传统艺术偏重于客观再现,形成了重逻辑、理性的审美标准,更多再现了物的客观真实现象,反映了“像”的创作态度。

例如“模仿再现自然说”“模仿说”等哲学思想与美学观点启发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艺术,一直影响到19 世纪中期新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艺术,因此,西方的古典造型艺术形式基本上体现了“写实”与求“像”的创作标准。

19 世纪中期以来,在尼采哲学、存在主义等哲学思潮影响下,东西方艺术体系的主流审美标准逐渐融合渗透,变得含糊混杂,由求“像”转向取“象” ,促使其艺术创作的社会性主流标准慢慢转变为艺术家个人追求的价值标准。

中国传统艺术偏重于主观表现,形成了重隐喻、感性的审美标准,更多体现了人的主观精神理想,反映了“象”的创作态度。

例如“里仁为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这些哲学思想与美学观点成为中国古代传统艺术追求的境界与法则 ,延续了两千多年 ,其艺术形式主体上呈现出“写意”与求“象”的创作态度。

尤其是北宋中后期发展起来的“文人画”最能休现“象”的创作标准,“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的审美评判标准。

直到20 世纪20 年代,以康有为、陈独秀为代表的革新派学者认为“中国文人画衰败的根源就在文人画家的写意”。

与之抗衡的是陈师曾,他在《文人画之价值》中指出文人画是格局谨严、意象精密、下笔矜慎、立论幽微、学养深醇之画,并与西洋画中“不重客体,专任主观”的立体派、未来派、表现派作了类比解析。

山西省大同市铁路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山西省大同市铁路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40分)(一)论述类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3分)。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

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

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

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

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

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

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

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龙、茶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

那时是母系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所以“姓”由“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

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如“姬”“姜”等,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

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通婚。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

传说,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土命氏”。

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

周朝初年,为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统治者大规模地分封诸侯。

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分封国的国名为氏。

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式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大夫的后人又以受封国的名称为氏。

以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并且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

但是只有贵族才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

至于贵族妇女,则无论怎么称呼都必须带上姓,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

到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动,旧贵族没落了,有的还沦为奴隶。

这表明贵族身份的氏,已无存在的必要。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一、混合默写1.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_____,_____。

(《诗经·邶风·静女》)(2)《荀子·劝学》里的“_____,_____”这两句中,作者将“思”与“学”进行对比,强调了“学”的重要性。

(3)_____,_____?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2.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

下列对相关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鼓励大家追求无拘无束、无欲无求的生活。

B.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

启示我们不囿于一技之长,应求“道”。

C.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周而不比:团结而不勾结。

使人认识到要以公正之心待人,不怀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

D.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见义勇为:见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奋勇地去做。

启发我们要勇担道义和职责,成为仁义之人。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评语文试卷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评语文试卷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评语文试卷(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试题、作文大全、写作练习、文学阅读、语文教学、阅读理解、诗词鉴赏、成语词典、时评借鉴、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nese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books, writing exercises, literary reading,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poetry appreciation, idiom dictionary, time evaluation reference,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评语文试卷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评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精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精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太原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杂剧产生以前,正统的诗文一直占据着文坛的统治地位,而宋元时期戏曲小说的逐渐勃兴,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态。

读元明杂剧,既要看到它与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联系,更要注重它的特殊性。

说到联系,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古老的诗歌传统对元明杂剧的深刻影响,它首先是诗的戏剧,是“美文舞蹈的、诗韵兼全的”一种艺术形式。

元明杂剧不仅汲取了诗词歌赋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还熔铸了诗的灵魂和精神。

只要认真读一读《西厢记》《汉宫秋》等杰作中优美的曲词,就不难领略到这一点。

如明人何良俊评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之〔圣药王〕曲曰:“清丽流便,语人本色;然殊不浓郁,宜不谐于俗耳也。

”然而,元明杂剧毕竟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它的曲词必须与情境、矛盾冲突以及人物形象塑造有机结合起来,甚至必须与表演艺术水乳交融。

《元曲选》的编订者臧晋叔谈到:“词本诗而亦取材于诗,大都妙在夺胎而止矣。

曲本词而不尽取材焉,如六经语、子史语、二藏语、稗官野乘语,无所不供其采掇,而要归断章取义,雅俗兼收,串合无痕,乃悦人耳。

”杂剧展现的是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故须兼收并蓄,雅俗共赏,便是所谓“情词稳称之难”。

王国维激赏《窦娥冤》第二折的〔斗虾蟆〕等曲,说:“此一曲直是宾白,令人忘其为曲,元初所谓当行家,大率如此。

”王国维是真正读懂读透了元曲,他不仅将其当作戏剧的文学剧本来读,且当成美文来读:“由是观之,则元剧实于新文体中自由使用新言语,在我国文学中,于《楚辞》《内典》外,得此而三。

”王氏在《宋元戏曲考》中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

”同一著作中,他又指出“元剧最佳之处……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

足见王氏的“自然”与“意境”是密切相关的。

但是,元杂剧的“自然”与“有意境”又与诗词文赋不同,这就是它总体风格上的恣纵、奔放、朴野、犷悍,即本质上的自然之美,本色之趣。

太原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太原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太原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杂剧产生以前,正统的诗文一直占据着文坛的统治地位,而宋元时期戏曲小说的逐渐勃兴,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态。

读元明杂剧,既要看到它与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联系,更要注重它的特殊性。

说到联系,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古老的诗歌传统对元明杂剧的深刻影响,它首先是诗的戏剧,是“美文舞蹈的、诗韵兼全的”一种艺术形式。

元明杂剧不仅汲取了诗词歌赋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还熔铸了诗的灵魂和精神。

只要认真读一读《西厢记》《汉宫秋》等杰作中优美的曲词,就不难领略到这一点。

如明人何良俊评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之〔圣药王〕曲曰:“清丽流便,语人本色;然殊不浓郁,宜不谐于俗耳也。

”然而,元明杂剧毕竟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它的曲词必须与情境、矛盾冲突以及人物形象塑造有机结合起来,甚至必须与表演艺术水乳交融。

《元曲选》的编订者臧晋叔谈到:“词本诗而亦取材于诗,大都妙在夺胎而止矣。

曲本词而不尽取材焉,如六经语、子史语、二藏语、稗官野乘语,无所不供其采掇,而要归断章取义,雅俗兼收,串合无痕,乃悦人耳。

”杂剧展现的是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故须兼收并蓄,雅俗共赏,便是所谓“情词稳称之难”。

王国维激赏《窦娥冤》第二折的〔斗虾蟆〕等曲,说:“此一曲直是宾白,令人忘其为曲,元初所谓当行家,大率如此。

”王国维是真正读懂读透了元曲,他不仅将其当作戏剧的文学剧本来读,且当成美文来读:“由是观之,则元剧实于新文体中自由使用新言语,在我国文学中,于《楚辞》《内典》外,得此而三。

”王氏在《宋元戏曲考》中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

”同一著作中,他又指出“元剧最佳之处……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

足见王氏的“自然”与“意境”是密切相关的。

但是,元杂剧的“自然”与“有意境”又与诗词文赋不同,这就是它总体风格上的恣纵、奔放、朴野、犷悍,即本质上的自然之美,本色之趣。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单元不自由毋宁死奥林匹克精神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单元不自由毋宁死奥林匹克精神含答案

不自由,毋宁死/奥林匹克精神本课话题—-自由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全能的上帝啊,阻止这一切吧!在这场斗争中,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面对殖民者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控制与镇压,面对温和派和保守派的屈服、妥协,帕特里克·亨利不畏强权,高呼“不自由,毋宁死",主张不惜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取独立、自由和真正的和平。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斐在舞会上结识了美丽的姑娘森德莱·尤丽娅,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斐这样的穷诗人。

面对阻力,裴多斐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写出了一首首情诗,使得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同裴多斐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此刻,欧洲大地已涌起革命洪流,匈牙利人民起义也如涌动的岩浆.蜜月中的裴多斐欢乐与忧郁交织。

他不愿庸碌地沉溺于私家生活,写下了著名箴言诗《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此后百年间这首诗一直激励着世界进步青年对自由的追求。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2.自由不仅为滥用权力而失去,也为滥用自由而失去。

—- 麦奇生3.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

——孟德斯鸠4.自由就在于把国家由一个站在社会之上的机关变为完全服从这个社会的机关。

--马克思5.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恩格斯6.一切最文明的东西所具有的价值,自由都具备。

——贾尔斯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 )( )拯.救()钦.佩()桎梏..阐.述()一剂.( )铿锵( )( )..()( )绚.丽()歧.途( )束缚..( )()同胞.( )气氛.()萦绕..凝.聚() 祈.求( )沉甸.甸( )【答案】zhěnɡqīn zhìɡùchǎn jìkēnɡqiānɡxuàn qíshùfùbāo fēn yínɡrào nínɡqídià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溃错误!(2)供错误!(3)蒙错误!(4)薄错误!2.语境辨析法(5)河滨公园内发生的一起事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9岁小孩伸出双臂.( )给熊喂食,一条胳臂.()被熊咬掉。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统考语文高一期末试卷与解析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统考语文高一期末试卷与解析

南京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卷高一语文2018.01一、(20分)1.下面是某位同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学习感悟,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6分)①学习语文,要善于将阅读和写作融汇贯通。

②“珍爱生命”讴歌向死而生的精神,“和平的祁祷”关注战争中底层人物的命运,“历史的回声”深刻反思历史。

③认真研读这些专题,能够丰富我们的思想,深化我们的认识。

④美国作家的小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荷塘月色》细腻的情景交融的描写,《》中入木三分的祥林嫂肖像刻画,异彩纷呈。

⑤这些,又都值得我们好好汲取、揣摩、运用。

(1)请找出并改正上面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2分)第一处:“”改为“”;第二处:“”改为“”【参考答案】“汇”改为“会”;“祁”改为“祈”(2)文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并修改。

(2分)第句,改为:【参考答案】第⑤句,改为:这些,又都值得我们好好揣摩、汲取、运用。

(3)请根据课文内容,将文段中空缺的文学知识补全。

(2分)第一处:第二处:【参考答案】第一处:欧·亨利;第二处:《祝福》2.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

(4分)我多么想成为一棵树,身体里有生命中的每一束阳光,每一场雨雪;我多么想成为一座终生休眠的火山,内心火热,静默地在大地上沉睡。

【参考答案】我多么想成为一只鸟,身体里有生命中的每一片绿叶,每一方蓝天;我多么想成为一朵飘渺无尽的白云,内心纯洁,安静地在天空中游荡。

【解析】其实仿写句子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基调等许多方面,也间接地考查考生的知识范围及文化修养,反映出理解、表达运用等多层级的能力要求。

这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题型。

3.阅读华君武漫画《科学分工》,回答问题。

(4分)(1)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

(2分)【参考答案】漫画中,吹奏笛子的人只用嘴吹,出调的是另一个人在按笛子的发音孔。

【解析】描述画面,具体说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太原市2017~201辞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象”与“像”是两个具有独立含义的不同的汉字,从艺术造型形式的角度来讲,“象” 与“像”也正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态度。

“象”字反映了艺术创作的精神本原,表达的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与联想;“像”字反映了艺术创作的视觉感知,表达的是一种具象的形态与实体。

b5E2RGbCAP西方传统艺术偏重于客观再现,形成了重逻辑、理性的审美标准,更多再现了物的客观真实现象,反映了“像”的创作态度。

例如“模仿再现自然说” “模仿说”等哲学思想与美学观点启发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艺术,一直影响到19世纪中期新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艺术,因此,西方的古典造型艺术形式基本上体现了“写实”与求“像”的创作标准。

19世纪中期以来,在尼采哲学、存在主义等哲学思潮影响下,东西方艺术体系的主流审美标准逐渐融合渗透,变得含糊混杂,由求“像”转向取“象”,促使其艺术创作的社会性主流标准慢慢转变为艺术家个人追求的价值标准。

p1EmqFDPw中国传统艺术偏重于主观表现,形成了重隐喻、感性的审美标准,更多体现了人的主观精神理想,反映了“象”的创作态度。

例如“里仁为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些哲学思想与美学观点成为中国古代传统艺术追求的境界与法则,延续了两千多年,其艺术形式主体上呈现出“写意”与求“象”的创作态度。

尤其是北宋中后期发展起来的“文人画”最能休现“象”的创作标准,“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的审美评判标准。

DXDiT9E3d 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康有为、陈独秀为代表的革新派学者认为“中国文人画衰败的根源就在文人画家的写意”。

与之抗衡的是陈师曾,他在《文人画之价值》中指出文人画是格局谨严、意象精密、下笔矜慎、立论幽微、学养深醇之画,并与西洋画中“不重客体,专任主观”的立体派、未来派、表现派作了类比解析。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共23小题友情提示: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XXX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XXX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XXX《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成心味的世界。

XXX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成心境的作品和普通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但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并且超出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太原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答案及解析

太原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答案及解析

太原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下午3:00——5:0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杂剧产生以前,正统的诗文一直占据着文坛的统治地位,而宋元时期戏曲小说的逐渐勃兴,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态。

读元明杂剧,既要看到它与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联系,更要注重它的特殊性。

说到联系,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古老的诗歌传统对元明杂剧的深刻影响,它首先是诗的戏剧,是“美文舞蹈的、诗韵兼全的”一种艺术形式。

元明杂剧不仅汲取了诗词歌赋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还熔铸了诗的灵魂和精神。

只要认真读一读《西厢记》《汉宫秋》等杰作中优美的曲词,就不难领略到这一点。

如明人何良俊评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之〔圣药王〕曲曰:“清丽流便,语人本色;然殊不浓郁,宜不谐于俗耳也。

”然而,元明杂剧毕竟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它的曲词必须与情境、矛盾冲突以及人物形象塑造有机结合起来,甚至必须与表演艺术水乳交融。

《元曲选》的编订者臧晋叔谈到:“词本诗而亦取材于诗,大都妙在夺胎而止矣。

曲本词而不尽取材焉,如六经语、子史语、二藏语、稗官野乘语,无所不供其采掇,而要归断章取义,雅俗兼收,串合无痕,乃悦人耳。

”杂剧展现的是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故须兼收并蓄,雅俗共赏,便是所谓“情词稳称之难”。

王国维激赏《窦娥冤》第二折的〔斗虾蟆〕等曲,说:“此一曲直是宾白,令人忘其为曲,元初所谓当行家,大率如此。

”王国维是真正读懂读透了元曲,他不仅将其当作戏剧的文学剧本来读,且当成美文来读:“由是观之,则元剧实于新文体中自由使用新言语,在我国文学中,于《楚辞》《内典》外,得此而三。

”王氏在《宋元戏曲考》中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

”同一著作中,他又指出“元剧最佳之处……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

足见王氏的“自然”与“意境”是密切相关的。

山西太原市2017-2018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山西太原市2017-2018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山西太原市2017-2018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太原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8:00--10:00说明:本试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百代皆沿秦度”,建筑亦然。

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绕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

秦汉、唐宋、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

这种艺术风格是什么呢?简单来说,便是作为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

首先,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大教堂等等。

中国却主要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所居住的场所。

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场所。

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

从而,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可以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异常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木质,等等,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

中国的这种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理性)。

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它确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

但就整体建筑群说,它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

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这种流动美,在个体建筑物的空间形式上,也同样表现出来,这方面又显出线的艺术特征,因为它是通过线来做到这一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市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 8:00--10:00说明:本试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

第 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0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 分,每小题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百代皆沿秦度”,建筑亦然。

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绕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

秦汉、唐宋、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

这种艺术风格是什么呢?简单来说,便是作为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

首先,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大教堂等等。

中国却主要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所居住的场所。

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场所。

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

从而,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可以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异常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木质,等等,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

中国的这种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理性)。

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它确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

但就整体建筑群说,它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

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这种流动美,在个体建筑物的空间形式上,也同样表现出来,这方面又显出线的艺术特征,因为它是通过线来做到这一点的。

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和装饰,占有重要地位,屋顶的曲线,向上微翘的飞檐,使这个本应是异常沉重的往下压的大帽,反而随着线的曲折,显出向上挺举的飞动轻快,体现出一种情理协调、舒适实用、有鲜明节奏感的效果,而不同于欧洲或伊斯兰以及印度建筑。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始终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的基本线索,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载现实的宗教神秘。

(摘自李泽厚《美的历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建筑的美学风格,起源于先秦流传下来的基础规范,即使经历多个朝代,仍未发生改变。

B.与中国的主要建筑功能不同,国外的主要建筑更多是作为祭拜神灵的场所,显得超凡脱俗。

C.中国建筑不是以体状外貌取胜,相对低矮平淡,因此在美学风格上比其他宗教建筑逊色一筹。

D.就整体建筑群而言,中国建筑在对称中有所变化,但就个体建筑而言,却缺少了变化。

参考答案:D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开篇明义,指出中国建筑从秦汉至明清,基本保持延续了一贯的实践理性精神。

B.第二段通过对比中国建筑与欧洲、伊斯兰等地区建筑用途的不同,论证了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

C.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中国建筑的结构特征。

D.文章采用层层深入的论证结构。

在提出观点后,分析了中国建筑两方面的特点,最后作了综述。

参考答案:B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石器时代的“大房子”作为祭祀神灵与生活居住的共同场所,说明和西方相比,中国古人对供养神灵、祭祀先祖不够重视。

B 哥特式教堂高耸入云的尖顶、巨大幽闭的空间、阴冷的石头材质等,都体现出宗教建筑神秘出世的特点。

C.太原永祚寺的双塔布局对称,但具体形制又不完全相同,这体现了中国建筑严整与变化的统一。

D.中国屋顶向上微翘的飞檐,表明借助线可达到轻快协调的艺术效果,我们也能由此看出大国工匠的审美追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散文,完成4— 7 题。

沙原隐泉余秋雨沙漠中也会有路,但这儿没有。

几座巨大的沙山,只能翻过,别无他途。

踩实一脚,稍一用力,脚底就松松下滑。

才踩几脚,已经气喘。

我在浙东山区长大,幼时已能翻越大山。

使蛮劲,还能飞奔峰巅,这儿可使不得。

细沙会款款抹去你全部气力,只能暂息雷霆之怒,与它厮磨。

沙山的顶越看越高,爬来简直像儿时追月。

再不理会高远的目标了,还是转头看看走过的路罢。

竟然走了那么长,爬了那么高。

脚印像绸带,平静飘逸地划下波动的曲线。

不禁钦佩起自己来。

无论怎么说,我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

沙山的顶端是次要的。

眼前突然空阔,山顶爬到了。

灿烂夕阳下的绵绵沙山,光影以畅直的线条流泻分割,金黄和黛赭纯净得毫无斑驳。

色彩单纯到了圣洁,气韵委和到了崇高。

为什么历代的僧人、艺术家偏偏选中沙漠来倾泄信仰,建造了莫高窟?站在这儿,我懂了。

把自身的顶端与山的顶端合在一起,心中鸣起了天乐。

登上山脊,发观山脚有异相,是一弯清泉横卧山底。

来得莽撞怪异,这无论如何不是它来的地方。

要来,该来一道黄波的激流,但它这样清澈宁谧。

或者干脆来一个大一点的湖泊,但它这样纤瘦婉约的。

漫天飞沙,难道未把它填塞?夜半飓风,难道未把它吸干?我胡乱想着,随即愁云满面。

怎么走近它呢?站立峰巅,它身山底;向着峰坡,陡峭如削。

攀登全化成了悲哀。

向往高度,结果峰端只是刚能立足的狭地,只享一时俯视之乐,怎可驻足安坐?上已无路,下又艰难,我感到孤独惶恐。

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

我已看出了它的讥谑。

人生艰难,不上高峰发现不了它,上了高峰又不能与它近乎。

注定要不断地上坡下坡。

把脖子缩紧,歪扭着脸上肌肉把脚伸下去,整个骨骼已准备好重重的摔打。

然而,什么也没有发生。

才两脚,已嗤溜下去好几米,又站得十分稳当。

再稍用力,如入慢镜头,跨步十来下就到了山底。

实在惊呆了:艰难地爬了几个时辰,下来只是几步!急急向泉水奔去。

水面下飘动着水草。

水边有树,虬根曲绕。

这湾泉水又变成了独行侠,在荒漠中,靠一已之力,张罗出一个世界。

树后有一陋屋,步出一位老尼,皱纹细密宁静。

我不能想象她的生活来源,她指了指屋后一路,淡淡说:会有人送来。

我想问的很多,如为何孤身长守此地?终觉得对于佛家,这种追问过于钝拙,作罢。

眼光转向静池,答案应该都在这里。

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韵律,造化机巧。

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

给浮嚣以宁静,给噪息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旷以明丽,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然而,人们见惯了的是各样的单向夸张,让人世间大受其累。

因此,老尼的孤守不无道理。

当她在陋室里听够了一整夜惊心动魄的风沙呼啸,明晨,即可僧明静水色把平根洗净。

当她看够了泉水湛绿,抬头,即可望粲然的沙壁。

——山,名为鸣沙山;泉,名为月牙泉。

皆在敦煌县境内。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散文开篇写到幼年在浙东山区翻越大山的经历,对比之下,突出了沙山的特点,沙质细软,但最是消磨人力。

B.有了高远的目标作为前行的动力,“我”终于爬到了沙山的顶端,达到了目标,于是不禁为此钦佩起自己来。

C.这篇散文写敦煌境内的鸣沙山和月牙泉,运用拟人、比喻之笔,赋予沙山和清泉以生命力,形象生动,读来让人兴味盎然。

D.见惯了让人感到大受其累的单项夸张,茫茫沙漠中的一弯清泉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也给人以心灵的启迪。

5.隐泉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2 分)6.“我"在上下沙山和看到泉水的过程中有怎样的心绪变化?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完成下表。

(6 分)7.文章倒数第二段写老尼的孤守,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4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 6 分)(一)文言文阅读(1 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11 题。

朱序字次伦,义阳人也。

序世为名将,累迁鹰扬将军、江夏相。

兴宁末,梁州刺史司马勋反,桓温表序为征讨都护往讨之,以功犴征虏将军,封.襄.平.子.。

太和中,时长城人钱弘聚党百余人,藏匿原乡山。

以序为吴兴太守。

序至郡,讨擒之。

事讫,还兖州。

宁康初,镇襄阳。

是岁,苻坚遣其将苻丕等率众围序,序固守,贼粮将尽,率众苦攻之。

序累战破贼,人情劳懈,又以贼退稍远,疑未能来,守备不谨。

督护李伯护密与贼相应,襄阳遂没,序陷于苻坚。

坚杀伯护徇之,以其不忠也。

序欲逃归,潜至宜阳,藏夏揆家。

坚疑揆,收之,序乃诣苻晖自首,坚嘉而不问,以为尚书。

太元中,苻坚南侵。

谢石達谢琰选勇士八人涉肥水挑战坚众小却序时在其军后唱云坚败众遂大奔序乃得归。

后丁零翟辽反,序遣将军秦膺、童斌与淮泗诸郡共讨之。

翟辽又使其子钊寇陈颍,序还遣秦膺讨钊,走之,拜征虏将军。

其后慕容永率众向洛阳,序自.河.阴.北.济.,与永伪将王次等相遇,乃战于沁水,次败走。

参军赵睦追永,破之于太行。

永归上党。

序追永至上党之白水,与永相持二旬。

闻翟辽欲向全墉,乃还,遣参军赵蕃破翟辽于怀县,辽宵遁。

序退次洛阳,使子略督护洛城。

序还襄阳。

会稽王道子以序胜负相补,不加褒贬。

其后东羌校尉窦冲欲入汉川。

周琼失巴西三郡,众寡力弱,告急于序,序遣将军率众赴之。

序以老病,累表解职,不许。

诏.断.表.,遂辄去任。

数旬,归罪廷尉,诏原不问。

太元十八年卒,赠.左.将.军.、散骑常侍。

(选自《晋书朱序传》;有删改)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谢石遣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战坚/ 众小却/ 序时在其军后/ 唱云/ 坚败/ 众遂大奔/B. 谢石遣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战/ 坚众小却/ 序时在其军后/ 唱云/ 坚败/ 众递大奔/C. 谢石遺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战/ 坚众小却序/ 时在其军后唱/ 云/ 坚败众/ 遂大奔/D 谢石遣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战坚/ 众小却序/ 时在其军后唱/ 云/ 坚败众/ 遂大奔/9. 下列对文中加点部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封襄平子, 被封为襄平子爵, “子”是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的一种。

B. 自河阴北济, 从黄河南岸向北岸渡河,“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C. 诏断表, 皇帝下诏书要求不再接受其所上表章, “诏”指皇帝下命令, “表”指给皇帝的书信、表章。

D. 赠左将军,追赠为左将军,古代同样的官职之间的高低等级以左右来区别,且历朝都以右尊左卑为定例。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朱序一世为将,讨贼有功。

朱序经过多次升迁担任了江夏相,其间先后讨伐了梁州刺史司马勋以及长城人钱弘等叛军,并最终擒获叛乱首领钱弘。

B.朱序疏于防范,被陷苻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