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6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6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主题6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一、简答与论述
1. 幼儿无意想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②想象的主题不稳定;③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④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⑤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2. 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促进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成人可以从以下方面促进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①积累感性经验,丰富幼儿大脑中的表象;②在自主自由的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想象;③以文学艺术活动为载体,发展幼儿的再造与创造想象;④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创造性解决问题;⑤保护幼儿的好奇心,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3. 简述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发展特点主要是:①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和具体的情境刺激,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②实际行动是再造想象的必要条件;③有鲜明的年龄特征,2~3岁再造想象初步萌芽,3~4岁再造想象迅速发展。
二、材料分析
上述案例1中幼儿的想象类型属于典型的无意想象,案例2中兰兰的想象初步的目的性,但是仍是以无意想象为主。
幼儿的无意想象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幼儿在捏泥之前没有计划性,先捏后想,根据捏成的结果说像什么,这体现出幼儿的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②幼儿捏泥的形状在随时变化,兰兰从想象画猫咪到小火车再到猫咪,也体现出想象的主题很不稳定。
③幼儿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体现在画面上就是构图不完整,物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大。
除此之外,幼儿的无意想象还以过程为满足,容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2)盗传必究分析题1. 小王的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小王和外面的伙伴一起玩耍会削弱自己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禁止小王与伙伴们进行交往。
慢慢地,发现小王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
请问小王爸妈的担心有无必要?请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答:小王父母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同伴交往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4分)对孩子而言,同伴交往有重要作用:(12分)(1)帮助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2)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以上每项无展开分析的酌情扣分)孩子自身对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的能力是影响儿童交往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交往。
限制明明的交往行为,只会使明明更加不会主动去交往,从而缺少机会,在社会发展,认知、情感以及自我发展各方面受到影响。
(4分)2. 小明的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小明和外面的伙伴一起玩耍会削弱自己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禁止小明与伙伴们进行交往。
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小明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
请从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小明父母的做法。
答:小明父母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同伴交往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2分)同伴交往有重要作用:(1)帮助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2)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以上每项4分无展开分析的酌情扣分)孩子自身对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的能力是影响儿童交往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交往。
限制明明的交往行为,只会使明明更加不会主动去交往,从而缺少机会,在社会发展,认知、情感以及自我发展各方面受到影响。
(4分)3.明明和表弟多多差半岁,同时上了幼儿园小班。
由于明明爸爸妈妈工作忙,不久她被送到了小镇上奶奶家。
小镇幼儿园的老师非常强调知识学习,一年后,多多已经能认许多字了,而明明却整天沉浸在游戏中,几乎不学习,一个字也不认得。
学前儿童的想象答案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想象答案(总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九章学前儿童的想象一、名词解释1、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过程。
2、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来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3、有意想象:主动的、有目的的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任务而进行的。
4、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5、创造想象:是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
6、幻想:是一种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与未来事物的想象。
二、判断题×√××√×√三、选择题ABA BDA四、填空题1、再造2、幻想理想3、再造想象4、独立性、创造性(首创性)、新颖性5、再造想象、创造想象6、无意性、有意性、再造性、创造性7、无意、再造五、简答题1、答:(1)无意想象占主导,有意想象逐渐发展。
(2)再造想象占主导,创造想象逐渐发展。
(3)想象脱离现实。
(4)想象与现实相混淆。
2、答:(1)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2)常常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3)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3、答:这是由于幼儿的认识水平不高,有时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混淆起来。
有些幼儿渴望的事情,经反复想象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于变成似乎是记忆中的事情了。
有时候,则是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把假想的事情信以为真。
六、案例分析题1、答:幼儿初期主要以无意想象为主,它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物影响下不由自主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由于这种想象没有明确的目的,是在外界事物直接作用下产生的,所以幼儿想象活动主题不稳定,极易变化。
在材料中,小女孩声称要画一个电视机,接下来又说要画一个苹果,最后变成了气球体现了这一特点。
2、答:小班红红很想自己能像哥哥姐姐那样参加“小红花合唱团”,所以想象自己参加了“小红花合唱团”并告诉了妈妈,这体现了幼儿常常把想象和现实相混淆,这是由于幼儿认识水平不高,有时会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混淆,渴望的事情经反复想象就变成记忆中的事情了。
学前心理学 (6):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概述
想象概述
一、想象的概念
(一)思维的概念 想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对客观世 界的反映形式,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 已经形成的一些表象进行新的结合的 过程。 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的时候,不 仅能在头脑中形成知觉形象和记忆表 象,还能根据口头语言和文字的描述, 在头脑中形成自己没有感受过的事物 形象,或创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新 形象。例如,当新闻上说起小朋友搀 扶老人过马路时,我们的头脑中便会 出现一幅在拥挤的马路上,小朋友搀 扶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的画面。
想象概述
三、学前儿童想象的夸张性
(一)夸张性想象 的表现 夸张又称强调,是通过改变客 观事物的正常特征,使其某一特性 经过增大、缩小、数量加多或色彩 加浓等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是进行各种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 例如,人们创造的千手观音、九尾 狐,及《格列佛游记》中的大人国、 小人国等形象。另外,我们常看到 的一些人物的漫画也是绘画者对人 物特点夸张的结果。
学前心理学概述
想象概述
二、想象的分类
2.创造想象 (二)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的产生应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丰富的表象储备。进行创造想象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对事物进行细 致的观察,并储备丰富的表象材料。记忆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对创造想象有决 定性的作用,表象材料越丰富,想象结果就越新颖。 第二,知识经验的积累。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 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创造想象依赖于知识经验的积累,要进行 创造想象,就必须对相关领域做深入的了解,积累必要的知识。每一个发明 创造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三,创造原型的启发。任何人的新发明创造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都要经过一定的相似事物的启发。例如,鲁班就是因为手被割伤,受到野草 的启发,发明了锯;科学家们根据蝙蝠的探知原理发明了雷达。原型之所以 有启发作用,是因为事物本身与所创造的形象之间存在相似性,可以作为创 造想象的起点。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心理学(第二版)教材课后题及答案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版)钱峰汪乃铭主编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客观环境遗传素质1无条件反射P7: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由遗传而来的反射2条件反射P7: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习得的反射3客观环境P8:人所处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涵盖很广;社会环境则包括家庭、团体、各种人际关系、社会规范、风俗习惯等。
4遗传素质P9: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二、.什么是心理的实质?答:1.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答:P9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如低能儿、痴呆儿),另一面是环境方面的因素(狼孩玛卡)。
实例省略。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答:无意注意P13: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经意”,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的努力。
有意注意P14: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
它具有自觉的目的,并和意志努力相联系。
注意的范围P16: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
是指在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P17:注意稳定性指有把握对象的时间的长短。
二、注意与人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答:P17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具有极重要的生存意义;对人类来说,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中有了语言的参与,注意更具有了特殊意义。
概括说,注意有下列三种功用:其一,选择功用。
(听课)。
其二,保持功用。
(画画)。
其三,调节和监督功用。
(搭积木)由上可知,注意对于人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使人能随时察觉外界的变化,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学前儿童想象地发展一,填空题1. 想象地发展是学前儿童创造思维发展地核心。
2.根据想象内容地新颖性,独特性与创造性,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二,选择题1在学前儿童地绘画中,可以发现学前儿童画地大象头特别大,鼻子特别长,这说明 B 。
A.学前儿童想象地独特性B.学前儿童想象地夸张性C.学前儿童想象地情绪性D.学前儿童想象不受外界刺激地影响2.在学前儿童游戏中,一会儿当“医生”,一会儿当“工人”。
这表明 A 。
A.想象地主题不稳定 B.想象地内容零散,无系统C.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D.想象受情绪与兴趣地影响3.有个孩子很喜欢长颈鹿,有一天它对小朋友说:“我家有一头真地长颈鹿。
”这说明 B 。
A.学前儿童想象地独特性B.学前儿童地想象易与现实相混淆C.学前儿童想象地情绪性D.学前儿童想象不受外界刺激地影响4.学前儿童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地发展表现为 A 。
A.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开始发展B.无意想象开始萌芽,并成为学前儿童想象地典型形式C.有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无意想象已趋完善D.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在学前儿童生活中占同重要地位5.学前儿童听老师讲《西游记》地故事,仿佛看见了孙悟空大闹天空地情景,这是 D 。
A.逻辑思维B.创造想象C.综合想象D.再造想象6.(2012年真题)在同一张桌子上绘画地学前儿童,其想象地主题往往雷同。
这说明学前儿童想象地特点是 B 。
A.想象无预定目地,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B.想象地主题不稳定,想象方向随外界刺激变化而变化C.想象地内容零散,无系统性,形象间不能产生联系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没有目地性三,简答题1.学前儿童想象地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案:学前儿童期想象发展地主要特征表现如下:(1)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想象有时与现实相混淆2.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地特征是什么?答案: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地特征具体表现在:(1)想象无预定目地,常由外界刺激引起(2)想象主题不稳定,内容零散(3)想象过程受兴趣与情绪地影响四,案例分析1.案例:某学前儿童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它也很崇拜音乐家。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50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502)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 岁B.0-3 岁C.0-6 岁D.0-13、 14 岁2.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一般认为,婴儿从()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4.道德两难故事法是谁研究时用的?()A.皮亚杰B.柯尔伯格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5.婴儿的动作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o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6.()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A.微笑B.哭泣C.愤怒D.张嘴7o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儿童,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逐渐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哈普特称之为()。
A.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B.上下关系和水平关系C.垂直关系和横向关系D.横向关系和水平关系8.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采取极端的态度,不是好的就是坏的,该阶段是()。
A.前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自律道德阶段D.道德理想阶段9.无论是皮亚杰的理论还是柯尔伯格的理论,他们都强调()对道德成熟的影响。
A.认知能力B.智力C.成熟D.教养10.儿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中获取信息称为()oA.观察学习B.自我学习C.直接学习D.强化学习二、判断题(判断对错,每题2分,共30分)11.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
(J )12.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J )13.婴儿的各种感觉通道之间是不协调的,只有经过几个月的感知运动的协调才能将各种信息综合。
(X)14.儿童的记忆以再认记忆为主。
(")15.当遇到的任务难度提高时,儿童个体的再认能力明显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
学前心理学想象试题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想象试题及答案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来说,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对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套学前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主要包括哪些?A. 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B. 婴儿期、学步期、学龄前期C. 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D. 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儿童期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A. 好奇心强B. 模仿能力强C. 思维具有抽象性D. 想象力丰富答案:C3. 学前儿童在认知发展上,主要依赖哪种学习方式?A. 观察学习B. 模仿学习C. 抽象思维D. 逻辑推理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主要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
婴儿期(0-1岁)的儿童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技能来探索世界;幼儿期(1-3岁)的儿童开始形成自我意识,语言能力迅速发展;学龄前期(3-6岁)的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显著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增强。
2. 学前儿童的模仿学习有哪些特点?答案:学前儿童的模仿学习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模仿是儿童学习新技能和行为的主要方式;其次,儿童倾向于模仿他们认为重要的人,如父母或老师;最后,模仿学习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三、论述题1. 论述如何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答案:游戏活动是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游戏能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游戏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发展社交技能,如轮流、分享和合作;再次,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后,游戏活动还能够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增强身体素质。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学前心理学不仅是一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也是一门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儿童成长的艺术。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主题6参考答案
主题6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探寻1 解析想象一、名词解释1. 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 有一定的目的性,需要意志努力,自觉主动进行的想象,是人类从事实践活动的主要想象形式。
3. 通过想象过程创造的新形象称为想象表象,是大脑对已有表象的粘合、重组,对过去已感知过的事物进行再加工改造后得出的形象。
二、单项选择题1.D2.A3.B4.A5.C三、填空题1. 想象表象2.客观现实3. 补充、替代4. 形象性、概括性5. 想象表象四、判断题1.(×)2.(×)3.(√)4.(×)5.(√)五、简答题1.根据想象是否有明确的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根据想想产生过程的独立性和想象内容的新颖性,可以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2.科学幻想是科学预见的一种形式,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发展的推动力,是具有进步意义和实现可能的积极幻想。
空想指消极的幻想,是客观规律和社会条件不允许实现的幻想。
空想是一种完全脱离现实的发展规律,在现实中毫无实现可能幻想,是一种无益幻想。
3.预见功能:人在劳动前,可以通过想象来计划和预期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及行动的过程,这是人类劳动的主要特点。
4.补充功能: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很多事物人们无法直接感知。
人们可以借助想象,弥补自身认识活动的不足。
六、论述题想象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首先,想象的原材料——记忆表象是人脑对现实事物的反映。
其次,从想象的社会历史制约性来看,它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再次,人的想象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探寻2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一、名词解释1.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空间几何形体)进行观察、分析、认知的能力。
2. 记忆表象是通过感知觉获得,并保存在大脑中的事物的形象,具有形象性和概括性。
3.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5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主题5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一、简答与论述1. 请简述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的内容,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将遗忘规律应用到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教学中去。
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的内容:首先,记忆一结束,遗忘就开始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呈现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然后遗忘速度逐渐缓慢;如果不加复习,所学的绝大部分内容将彻底被遗忘。
在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儿童及时复习和巩固刚刚学过的内容,在复习的节奏上要先密后疏,前面安排复习要多几遍,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隔段时间复习巩固一次。
2. 请结合实际简述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①记忆保持的时间逐渐延长,如3岁幼儿可以再认几个月前感知过的事物,4岁可以再认一年一签感知过的事物;②记忆提取的方式逐步发展,如幼儿记忆12张图片,4岁幼儿可以再认的方式回忆12张,再现的方式回忆2-3张;6岁幼儿能再现8张左右的图片;③记忆的容量逐渐增加,无论是从儿童记忆的广度,还是记忆的范围、工作记忆的方式都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明显的发展;④记忆内容逐渐扩大,如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左右),然后是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再后是形象记忆(6-12个月左右),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忆(1岁左右);⑤记忆的目的和意图逐渐明确,如3岁前儿童没有明确的记忆目的和意图,基本上都是无意记忆。
3岁左右,有意记忆开始出现;⑥记忆策略逐渐形成,如儿童原来没有记忆的方法,儿童逐渐开始掌握复述等策略。
3. 举例说明3~6 岁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①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如,幼儿总是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模仿各种行为;②机械识记用得多,意义识记效果好。
如,幼儿在记忆儿歌的时候容易采用机械识记的方式,但是老师将儿歌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后,幼儿明显意义识记的效果要好;③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如整个幼儿期儿童都是以形象化的记忆方式进行,对于相对抽象的语词逻辑记忆儿童较少使用;④记得快忘得快,记忆不精确。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解析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部分参考答案1、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现象。
2、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和现代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这两种力量推动幼儿教育心理学产生。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幼儿教育心理学创建的动因:第一、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第二、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
3、幼儿教育心理学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测量与描述、预测与控制、理解与说明。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基本作用主要是:预测与控制、测量与描述、理解和说明。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思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爱弥儿》。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思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爱弥尔-论教育》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被称为近代幼儿教育先驱的是卢梭,他并设立了幼儿学校。
【正确答案】:N【答案解析】:教育史上第一次幼儿教育实验由欧文(近代幼儿教育的先驱,并设立了“幼儿学校”)创造,被马克思称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教育萌芽”。
6、蒙台梭利对“幼儿的敏感期”非常敏感,创建了幼儿之家。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蒙台梭利积极的吸取环境中的影响和文化模式对“幼儿的敏感期”非常敏感(发明蒙台梭利教具,创建了“幼儿之家”,提出“科学的教育法”蒙台梭利教学法)。
7、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交际的中介作用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8、我国古代学习过程模式围绕非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情、意为主的心理条件对“知行统一”过程发生的影响作用。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围绕非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情、意为主的心理条件对“知行统一”过程发生的影响作用。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练习题与答案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练习题与答案学前儿童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阶段,他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可以让他们探索世界,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那么,如何培养和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呢?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练习题和答案,帮助孩子们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1. 在上积木游戏时,你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建筑师挑战”。
让孩子们用积木搭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城市。
他们可以想象城市里有哪些建筑物、交通工具、公园等。
同时,可以逐步增加难度,让孩子们搭建具有特色的建筑物,如宇宙飞船、奇幻城堡等。
答案示例:孩子们可以搭建高楼大厦、火车站、公交车站、游乐园、医院等建筑物,还可以尝试用积木搭建水族馆、动物园等特色场所。
他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
2.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你可以设定一些情境,让孩子们担任不同的角色,创造自己的故事。
例如,你可以说:“你是勇敢的海盗队长,你的任务是寻找宝藏岛。
你需要带领团队,进行海上冒险。
”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想象自己是什么样的海盗队长,会遇到什么困难,应该如何解决。
答案示例:孩子们可以设想自己的船上有一个魔法师,可以用魔法帮助他们寻找宝藏。
他们可能还会遇到巨大的海怪,需要想办法躲避或对抗。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惊险冒险故事。
3. 在绘画活动中,你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简单的线条轮廓,让他们自己完成这幅画。
例如,你可以画一个鸟的轮廓,然后告诉孩子们,“请你用想象力,为这只鸟画上羽毛、眼睛、喙等细节”。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答案示例: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给鸟画上五彩斑斓的羽毛,用大大的眼睛和可爱的喙勾勒出鸟的形象。
他们还可以尝试画上一片蓝天,让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4. 在故事讲述环节中,你可以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力编写故事。
例如,你可以给孩子们一张图片,让他们根据图片中的场景和人物,发挥想象力编写故事。
或者你可以给他们一个开头,让他们继续下文。
学前儿童幼儿发展心理学 第6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二讲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特点
• 一、无意想象的特点 • 从想象活动的目的性方面讲,幼儿的想象活动主
要属于无意想象。 • 幼儿无意想象发展的特点如下:
• 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以想象的过程
四、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发展
幼儿期仍以再造想象为主,但创造性想象在此 时期已经开始发生。
幼儿创造想象发展的特点如下: 1、带有无意的自由联想性质; 2、模仿中的小创造; 3、情节逐渐丰富,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
(二)最初想象的表现形式 动作和语言
(三)最初想象的特点
记忆表象在新
情景下的复活
2岁儿童的想象,几 乎完全重复感知过的 情景,只不过是在新 的情景下又表现出来 。例如,一个2岁的 孩子看到大人给小娃 娃把尿,他也拿着自 己心爱的毛绒玩具小 熊,抓住它的两条腿 ,放在马桶的上面, 并发出嘘嘘的声音。
二、有意想象的萌芽、发展 有意想象是在无意想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在 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
这种表现是: 1、在活动中出现了有目的、有主题的 想象; 2、想象的主题逐渐稳定; 3、为了实现主题,能够克服一定的困 难。
但总的来说,幼儿有意想象的水平还是很低的,需要成人采 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
3、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 的必要条件
以实际行动作为想象的条件,在幼儿初期尤为 突出。儿童在随意摆弄物体时,偶然地改变了物 体的状态,从而在头脑中激起了对事物新形象的 想象。如,某幼儿在摆弄衣架时,偶然间把衣架 放在了肩膀上,于是把自己想象成小鸟,衣架就 成了翅膀,并高兴地叫道:“妈妈,看,我可以 飞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主题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一、简答题1. 简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趋势。
从学前儿童发展的具体年龄特征,可以总结出其身心发展的总体趋势:(1)从简单到复杂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
这种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从不齐全到齐全;②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无论是思维还是想象,幼儿的各种心理活动会在发展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抽象和概括,但仍处于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阶段。
(3)从被动到主动幼儿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也是逐渐发展、逐渐提高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幼儿是从原始的本能活动发展到有意识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再发展到能够意识到自己心理活动的进行情况和过程。
②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随着生理的成熟,幼儿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也在逐渐增长。
如注意的发展。
(4)从零乱到成体系幼儿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有了系统性,形成了整体,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每个人特有的个性。
2. 如何理解个体的发展?个体的发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1)从发展的历程来看,个体发展是人生全程的发展,即个体在“出生—成熟—衰老”的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历程。
(2)从发展的内涵来看,个体发展包括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3. 如何理解学前儿童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1)稳定性一般来说,幼儿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每一阶段的顺序、变化的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2)可变性由于社会环境、教育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幼儿心理发展的情况各有差距,构成了幼儿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3)稳定性与可变性的辩证统一幼儿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是相对的。
幼儿心理年龄特征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化,且变化是有限度的。
因为具有稳定性,所以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共同的年龄特征;因为具有可变性,所以教育改革能够促进儿幼儿心理年龄特征的变化。
西财《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单元6
单元6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什么是思维?思维与感知觉有什么区别?答题要点: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它是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内部规律的认识过程。
思维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
思维同感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又有根本的区别。
1.感知觉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是对信息的接受和识别,而思维却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对信息的加工;2.感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在联系,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3.感知觉属于感性认识,反映范围很小,是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而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虽是更高级更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但它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
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
2.试举例说明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各自的特点。
答题要点: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的工具不同,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动作思维是借助于动作、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思维。
如电工师傅通过检查和修理电源、电线和开关等解决电路故障问题,儿童摆弄和操作物体的活动都需要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是利用个体头脑中的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例如我们设计晚会的场景、考虑衣服的搭配等,完成这些任务都需要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以语言为工具进行的思维。
我们在解决高难度的理性问题时常要用到抽象思维,例如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气候会越来越不好,为什么到了冬天天气就会变冷等。
3.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答题要点:1、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2、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3、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综上所述,幼儿期的思维主要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水平,在整个幼儿期内,思维的特点又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体现了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
4、(答案略)实践活动1.通过见习活动,观察一节大班幼儿的科学课,总结教师是如何启发幼儿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的。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9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9.1 复习笔记一、想象的发生及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一)想象的发生1.想象产生的条件(1)想象的含义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2)想象产生的条件①条件a.头脑中要有相当数量的、具有稳定性的表象贮存作为想象活动的对象,即加工材料;b.要有运用内部的智力动作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能力。
②关于两种条件的说明这两个条件,儿童出生时皆不具备。
a.稳定性的记忆表象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儿童虽然生而具有原始的感知和记忆形式(各种感觉、形状知觉和无意识的形象记忆等),可以获得某些客观事物的映象。
但这种映象往往很不稳定:一方面,这些映象基本上都是事物的具体表象,缺乏一定的概括性;另一方面,映象保持的时间很短,虽不一定是“稍纵即逝”,但也很难成为想象的加工材料。
大约到1.5~2岁左右,儿童才可能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记忆表象。
b.内部智力动作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儿童最早出现的是以搜寻客观事物信息为主的感知动作。
随着手的灵活动作的出现和发展,才开始形成带有解决问题性质的实物操作动作。
随着经验的积累,这些外显的实际智力动作可以逐渐“内化”——转化为隐蔽在头脑中进行的内部智力动作。
外部智力动作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向内部智力动作的转化更非一蹴而就,大约也是在1.5~2岁,儿童运用内部智力动作加工旧表象的能力有所萌芽。
2.儿童想象的萌芽状态及其表现儿童最初的想象基本是记忆表象的简单迁移,加工改造的成分极少。
例如,2岁的儿童在吃饼干的时候,会把咬过的饼干形状联想成月亮的形象。
儿童用塑料雪花片表示饼干喂布娃娃的游戏也反映了儿童原始的想象。
这种相似联想、象征性游戏,都是儿童想象的初期表现。
(二)想象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想象按其功能可以分为两类:认知性想象和情感性想象1.想象的产生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标志之一儿童的想象与意识的表征功能密切相关。
(1)表征功能含义又称象征功能或符号功能,是指运用信号(实际物体、形象、语言、数学符号等)来象征或代替其他事物。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前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其发展过程是遵循着从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被动到主动、凌乱到成体系进行的。另外,学前儿童的每个年龄阶段都会有规律地出现典型的年龄特征,了解这些规律,是研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
第二,感觉和知觉都离不开客观事物的影响。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在头脑中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离开了当前事物的直接影响,便不可能产生任何感觉或知觉。
2.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方位知觉和大小知觉。形状知觉就是对物体的几何形状的知觉,是以视觉为主,包括动觉、触觉在内的复合感觉。
方位知觉是个体对自身或物体所处位置的反映。学前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和左右方位的辨别。
(4)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朱智贤认为,心理发展如何发展以及朝什么方向发展,这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跟内因相适应的外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主体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决定的。
第三章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C2.B3.A4.AD5.C
二、名词解释
1.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是皮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可以使人在触摸中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轻重、粗细、光滑等属性进行感知,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
第三,教给学前儿童正确的观察方法。儿童在认知过程中,对事物的观察比较盲目,遇到什么就观察什么,整个观察过程都漫无目的。这就要求学前教师在组织观察活动时,必须教给儿童观察的方法,指导儿童学会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由表及里、从局部到整体地观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题库附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2.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3.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4.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6.记忆的恢复现象P142指学习某种材料后,像个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17.直接判断P205、主要是感知形式的判断,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加工18.转导推理P208是一些从特殊事例到另一些特殊事例的推理,这种推理还不是逻辑推理,而是属于以前概念的推理19.出声的自言自语P250是内部言语发展的初级形态,是在外部言语基础上,产生内部言语的过度形态20.自我意识P327是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2.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3.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启动缓慢型。
4.观察他人的过程有——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动机等4个组成部分。
5.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知觉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7.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主题3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参考答案)
主题3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探寻1 解析注意一、名词解释1.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有意注意也叫做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的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注意形式,服从于一定的活动任务,并受到个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
3.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被动的注意,是个体对环境的应答性反应及关注。
二、单项选择题1.D2.D3.B4.A5.A6.B三、填空题1.不随意注意2.随意注意3.集中性4.选择性5.注意四、判断题1.(√)2.(√)3.(√)4.(×)5.(×)五、简答题1.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2.自身的状态;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人的情绪状态;人的知识经验;3.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合理的组织活动;培养间接兴趣;4.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六、论述题:首先,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注意本身并不能承担任何记忆、思维或者想象的任务。
其次,任何一种心理过程都离不开注意。
注意总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共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独立存在。
注意对人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思考问题,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探寻2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定向性注意:当新生儿及婴儿处于适宜的觉醒状态,外来的新刺激或环境中特别明显的刺激会引起新生儿及婴儿的全身反应。
这种反应被称为定向反射。
2. 客体永久性指儿童理解了物体是作为独立实体而存在的,即使个体不能知觉到物体的存在,它们仍然是存在的。
二、单项选择题1.B2.A3.C4.A5.D三、填空题1.定向反射2.无意注意3.无意注意4.有意注意5.有意注意四、判断题1.(√)2.(√)3.(√)4.(×)5.(√)五、简答题1. ①刺激物的物理特征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②与其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事物容易引起儿童的无意注意2. ①明确的活动目的;②良好的活动方式;③丰富的活动内容;④坚毅的意志品质;⑤有效的提示指导.3.小班学前儿童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形成;中班学前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有意注意得到发展;大班学前儿童在正确教育下,有意注意迅速发展。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模块单项选择题1.按照国内外现行的医学以及心理学的分类,1个月至1岁属于()。
A.出生和新生儿期B.婴儿期C.学步儿期D.早期学前儿童期2.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的创始人是()。
A.格赛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皮亚杰3.以下不属于脑科学最新研究方向的是()。
A.理解脑B.保护脑C.运用脑D.模拟脑4.以下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人文因素的是()。
A.遗传B.文化环境C.人际关系D.家庭氛围5.如果听话,给予表扬、奖品,属于()。
A.惩罚B.负强化C.正强化D.消退6.()奠定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物质基础。
A.营养B.遗传C.环境D.教育7.皮亚杰通过“三山实验”证实,该阶段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特点。
B.自我中心C.泛灵论D.客体永久性8.班杜拉将他人(如,榜样)的行为所受到的强化对学习者本人产生的影响称作()。
A.替代强化B.自我强化C.正强化D.负强化9.格赛尔通过()断定,学前儿童的学习发展取决于生理成熟,成熟是推动学前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A.双生子爬楼梯实验B.延迟满足实验C.感觉剥夺实验D.经典条件反射实验10.()只能适应固定不变的环境。
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有意后注意D.刺激11.幼儿在电视里听到的广告语,不知不觉就记住了,有时候还会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刻突然蹦出一句动画片里的台词。
这属于()。
A.无意记忆B.有意记忆C.形象记忆D.动作记忆12.幼儿在叫“妈妈”时,这个词往往代表多重意思。
有可能是要妈妈抱,有可能是要吃东西,或者是要玩具等。
这说明幼儿语言发展属于()阶段。
A.双词句阶段B.连续音节阶段C.单词句阶段D.初步掌握口语阶段13.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永久存在的无条件反射动作的是()。
B.眨眼反射C.吞咽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14.教师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推测幼儿的心理世界,属于()的表现。
A.思维的概括性B.思维的抽象性C.思维的具体性D.思维的间接性15.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模型,证明了他是()的代表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6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一、简答与论述
1. 幼儿无意想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②想象的主题不稳定;③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④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⑤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2. 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促进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成人可以从以下方面促进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①积累感性经验,丰富幼儿大脑中的表象;②在自主自由的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想象;③以文学艺术活动为载体,发展幼儿的再造与创造想象;④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创造性解决问题;⑤保护幼儿的好奇心,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3. 简述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发展特点主要是:①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和具体的情境刺激,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②实际行动是再造想象的必要条件;③有鲜明的年龄特征,2~3岁再造想象初步萌芽,3~4岁再造想象迅速发展。
二、材料分析
上述案例1中幼儿的想象类型属于典型的无意想象,案例2中兰兰的想象初步的目的性,但是仍是以无意想象为主。
幼儿的无意想象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幼儿在捏泥之前没有计划性,先捏后想,根据捏成的结果说像什么,这体现出幼儿的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②幼儿捏泥的形状在随时变化,兰兰从想象画猫咪到小火车再到猫咪,也体现出想象的主题很不稳定。
③幼儿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体现在画面上就是构图不完整,物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大。
除此之外,幼儿的无意想象还以过程为满足,容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