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集成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第三版课程设计 (2)

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第三版课程设计 (2)

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第三版课程设计一、项目概述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网络架构设计和系统集成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本次课程设计围绕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的核心内容,实现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复杂度的网络系统,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搭建、系统集成、安全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二、项目需求1. 系统架构•设计和实现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复杂度的网络系统;•确定系统整体结构和组成模块,包括硬件、网络架构和系统配置等;•搭建基础设施,包括传输网络、数据中心和存储系统等;•确定系统的性能和容量需求,保证系统能够承受高负荷的同时,满足用户需求。

2. 系统集成•完成系统架构之后,进行系统集成工作;•集成各个模块,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完成系统运行环境的配置和管理。

3. 安全优化•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确定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提供相应的安全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加密、认证和授权等手段,确保系统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三、项目实现本次课程设计将采用以下技术和工具:•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虚拟化技术:VMware虚拟机、KVM虚拟机等;•操作系统:Ubuntu、CentOS等;•系统集成工具:Ansible、Puppet等。

下面是项目具体实现步骤:1. 系统架构设计•根据系统需求,设计系统整体结构和组成模块;•搭建基础设施,包括传输网络、数据中心和存储系统等;•确认系统的性能和容量需求,保证系统能够承受高负荷的同时,满足用户需求。

2. 系统集成•完成系统架构之后,进行系统集成工作;•集成各个模块,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完成系统运行环境的配置和管理。

3. 安全评估和措施•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确定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收集有效的安全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加密、认证和授权等手段,确保系统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四、项目收益本次课程设计的收益包括:•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网络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架构设计和安全优化能力。

系统集成 校园网设计(课程设计)

系统集成 校园网设计(课程设计)

系统集成校园网设计(课程设计)系统集成-校园网设计(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名称:校园网设计一、设计目标:通过一个具体的校园网的设计与构建,了解整个校园网络的设计构建过程,学会进行需求分析、对系统的设计以及指定组网方案,并关注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二、设计建议及器材:建立一个校园网。

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学生首先了解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分析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并能够制定合适的组网方案进行组网,组网完成后,由学生写出组网建议书,并说明为何选用该种组网方案并详细描述整个组网过程。

三、设计步骤:校园网简要说明1.系统组成本设计方案中全然使用同一厂家的网络产品,即cisco公司的网络设备构筑。

全网采用同一厂商设备的主要好处是可以同时实现各种相同网络设备功能的互相配合和补足。

本校园网设计方案主要由以下四大部分构成:交换模块、广域网接入模块、远程访问模块、服务器模块。

互换模块:采用网络三层体系结构(互连层、汇集层、核心层)(1)互连层:校内各栋建筑物的相同楼层cisco2960-24t(2)汇聚层:校内各栋建筑物设备间,使用的设备是cisco3560-24t(3)核心层:网络中心,使用的设备是cisco6509和dcn76089(在packettracer软件中没有4500系列交换机,故还以cisco3560-24t替代之)广域网互连模块:相连接internet、校园网内部和家属院鼠标用户,并使2.需求分析(1)按设计方案,将各设备置放在楼宇,能须要口令安全出访控制端口口令:jzxy?使能加密口令:454650?虚拟终端口令:jyvtc(2)分割vlan和规划vlsm,提升网络效率,合理利用ip地址资源172.16.0.0/22用户vlan号vlan1vlan10vlan20vlan30vlan40vlan50vlan60vlan70vlan100--------vlan 名称--------jsjjdxyhxzzbjgxgjxyjfbmfwqq--------部门--------信息工程系则机械系会计系基础部经管系外语教辅部门--------家属院表明数管理vlan信息工程系vlan机械系vlan会计系vlan基础部vlan经管系vlan外语vlan教辅部门vlan服务器群vlan----------------2.训练项目子任务任务1校园网总体设计及需求分析建议:深入细致分析校园网的功能市场需求,制订出来网络建设方案(功能市场需求、设备选型等),为以下子任务搞准备工作。

《网络系统集成》课程设计报告

《网络系统集成》课程设计报告

网络系统集成课程设计报告1. 引言本文档是关于《网络系统集成》课程的设计报告。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网络系统的集成过程和相关技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2.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达到以下能力和技能: - 理解网络系统集成的概念和原理; - 掌握网络系统集成的方法和流程; - 学会使用常用的网络系统集成工具和技术;-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培养项目管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 网络系统集成的概念和原理; - 网络系统集成的方法和流程; - 常用的网络系统集成工具和技术介绍; - 实际网络系统集成案例分析; - 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实践。

4. 课程设计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课程采用以下设计方法: -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网络系统集成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实践操作:学生将参与实际的网络系统集成项目,实践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网络系统集成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 - 团队协作:学生将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网络系统集成项目,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项目管理:学生将学习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项目管理在网络系统集成中的重要性。

5. 实践项目本课程的实践项目是设计和构建一个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网络系统。

学生将分组完成以下任务: - 系统需求分析:对待集成的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并撰写需求文档; - 系统设计:基于需求分析,设计网络系统的架构和模块; - 系统实现:使用常用的网络系统集成工具和技术,实现系统的各个模块; - 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 - 系统部署和维护:将系统部署到实际的云计算平台,并进行系统的维护和监控。

6. 教学评估和考核为了评估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本课程将进行以下评估和考核: -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团队合作情况等; - 课程报告:学生将撰写一份关于实践项目的设计报告,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现过程和测试结果等; - 项目展示和演示:每个小组将做一次项目展示和演示,并对其他小组的项目提出评价和建议; - 综合考试:课程结束时将进行一次综合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和理论知识的掌握。

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第三版课程设计

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第三版课程设计

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Network Engineering and System Integration)已成为当代计算机信息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

由于我国信息化实施的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是培养信息化人才、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和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课程。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工程师,本课程作为计算机信息领域必修课程之一,每年都会进行一次课程设计活动。

二、设计目的和任务1. 设计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网络工程设计能力,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能力培养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2. 设计任务(1)需求分析在设计中,请结合实际生产中的需求,阐述项目的目标、背景、功能模块等,并详细设计出项目的流程图。

(2)选题确定确定一项适合当前学生能力的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主题。

(3)设计方案根据需求分析和选题确定,设计出相应的网络工程设计方案。

(4)系统实现根据设计方案,完成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的对应实现,并进行功能测试。

(5)撰写设计报告编写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相关的技术文档,包括设计报告、测试报告等,说明设计的目的、方案、实现过程以及系统测试结果。

三、设计内容和方法1. 设计内容•编程技术:学员要求掌握MVC架构编写,要求达到十年工作经验水平。

•设计要求:完成一个网络工程项目,包括需求分析与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和编写项目报告等环节。

•设计规模:参与设项目,拥有良好的英文技术阅读能力。

•设计时间:2018年12月至 2019年5月•设计分工:小组、个人或者异地协作2. 设计方法设计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熟悉课程内容及对应的相关技术。

•搜集相关的参考文献,学习相关技术的优缺点,挖掘出设计的可行性。

•根据需求分析和选题确定,设计出相应的网络工程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方案,完成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的对应实现,并进行功能测试。

网络系统集成实训课程设计

网络系统集成实训课程设计

网络系统集成实训课程设计一、课程介绍网络系统集成实训课程是计算机网络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实践性课程。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网络系统集成实践中的应用能力,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网络系统集成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其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网络系统集成实训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掌握网络系统集成的相关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系统集成技术;2.熟悉网络系统集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系统集成技能;3.能够独立完成小型网络系统的集成任务,并能够处理出现的相关问题;4.了解常见网络安全威胁以及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三、课程内容网络系统集成实训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网络系统集成1.系统集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系统集成的过程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等阶段;3.系统集成常见的技术和工具,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应用系统、网络配置管理等。

2. 网络安全1.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2.网络安全的威胁类型和防范措施;3.网络安全相关的工具和技术,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等。

3. 实践操作1.熟悉网络系统集成的基本操作,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的安装、配置和管理等;2.学习网络应用系统的安装和配置;3.掌握网络安全相关工具的使用。

四、实验要求网络系统集成实训课程的实验是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学生需要独立完成小型网络系统集成项目,并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实验要求如下:1.编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2.完成实验项目,满足项目需求,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3.按照实验要求及时提交实验结果。

五、课程评估网络系统集成实训课程评估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操作评估。

学生需要通过课程考核并完成实验评估才能顺利完成该课程。

评估方式如下:1.理论知识考核:闭卷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60%;2.实践操作评估:完成实验项目和实验报告,占课程总成绩的40%;六、总结网络系统集成实训课程是计算机网络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是学生掌握网络系统集成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设计报告5组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设计报告5组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课程设计报告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题目:网络综合布线期末设计姓名:吴豪、郑丹丹、王伟豪、张金、肖小勇、杨煊懿、袁豪分组号:5组班级:计网1703班系部:计算机学院指导教师:***日期:2019 年6 月20 日注明每部分由谁完成,没有做任务的零分[摘要]《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通过本次实训,使自己全面掌握综合布线的设计知识和施工技术。

这次课程设计将对我们校园进行设计通过这次课题设计来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这其中所涉及到的布线系统有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通过合理的设计达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系统,示意图,校园网综合布线目录一综述: (5)设计目标 (5)所需技术 (5)二、校园布线设计: (5)2.1工作区子系统 (5)2.2水平子系统 (6)2.3管理间子系统 (7)2.4垂直子系统 (8)2.5设备间子系统 (9)2.6建筑群子系统 (10)三、教室布线设计 (10)1.5511大教室 (10)2.508小教室 (12)四、各子系统照片 (12)1.工作区子系统 (12)2. 水平子系统 (13)3. 管理间子系统 (15)4. 垂直子系统 (16)5. 设备间子系统 (16)6. 建筑群子系统 (17)参考文献 (18)一综述:设计目标综合布线系统作为智能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信息传输的高速通道,是保证建筑物和建筑物之间优质高效服务的基础之一,是建筑物内部用户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渠道。

为了提高学校整体工作效率,建设一个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一个高效、快速、网络化的工作环境势在必行。

所需技术网络综合布线要求熟练掌握综合布线七个子系统的划分方式、位置、作用。

能够完成七个子系统的设计,并计算设计预算。

能够熟练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

熟练掌握综合布线各种工具、材料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实践心得体会

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实践心得体会

第一篇、网络系统工程集成实训报告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实践心得体会苏州市职业大学实习(实训)报告名称2013年6月29 日至2013年6月30 日共1 周院(部)计算机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院长系主任指导教师苏州市职业大学实习(实训)任务书名称起讫时间2013年6月29日至6月30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班级11网络工程指导教师院长李金祥第二篇、工程实践心得体会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实践心得体会工程实践心得体会2009101107 罗坚通过这一学期的工程实践课程,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什么是知识,只有把你所学到的真正运用出来了那才叫知识。

从小学开始我便开始学习书本知识,到现在已有十五六个年头。

但是像工程实践这样的课程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

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工程制造与设计。

真的觉得学校工程实践这门课程特别好,它能真正让我们把学的东西用出来。

如果不是课程数目限制,我是想把所有设置的课程都去体会一遍的。

相比如坐在大教室听着老师在讲台上讲,工程实践也许累一点,但是我累的很开心。

尤其是每当看到自己亲自做出来一件物品时,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有的同学可能觉得工程实践脏,一天下来不是一手的沙就是一手的油。

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工程学校的学生刚会用笔杆子是肯定不够了,既然选择了工程学校,你就要有下车间下工地的准备,要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决心。

伟大的工程师都是从实践里走出来的,不是书本能够造出来的。

怕苦怕累到最后终究只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

再一个就是工程实践的授课方式也是我非常喜欢的。

基本上是简单的讲讲基本理论—老师演示—学生模仿—学生自主创新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样很容易让同学们接受,积极性也很高。

相比于理论课上大批学生睡觉,工程实践则是另外一番,个个精神饱满。

工程实践课程让我学到了很多的课本之外的东西,希望学校能能够多开类似的课程。

最后,借此我提几个小建议一是洗手液不够用,去的晚的肯定是没有的。

二是公用电脑病毒太多,优盘一插准中毒,是不是要清理一下。

网络系统集成与综合布线课程设计方案

网络系统集成与综合布线课程设计方案

网络系统集成与综合布线课程设计题目论校园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编写日期 2018-1-13论校园网络的规划与设计摘要:校园网络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案、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

将各种不同应用的信息资源通过高性能的网络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校园区内部的Internet系统,对外通过路由设备接入广域网. 校园网络系统基本可分为校园网络中心、教案子网、办公子网、图书馆子网、宿舍子网、校医院子网及后勤子网等。

正文:一、校园网络需求分析校园网络必须具备教案、管理和通讯三大功能。

教师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进行教案和科研工作;学生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实现远程学习;通过网上学习学会信息处理能力。

学校的管理人员可方便地对教务、行政事务、学生学籍、财务、资产等进行综合管理,同时可以实现各级管理层之间的信息数据交换,实现网上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现信息和设备资源的共享,因此,校园网的建设必须有明确的建设目标。

二、网络设计要求1、网络部分的总体要求:<1)满足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通路,共享各种教案资源。

<2)良好的性能,能够支持大容量和实时性的各类应用。

<3)能够可靠的运行,较低的故障率和维护要求。

<4)提供安全机制,满足保护公司信息安全的要求。

<5)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6)未来升级扩展容易,保护用户投资。

<7)用户使用简单、维护容易。

<9)良好的售后服务支持。

2、系统部分的总体要求:<1)易于配置:所有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系统应该是易于配置和管理的,并保障客户端的方便使用。

<2)更广泛的设备支持:所有操作系统及选择的服务应尽量广泛的支持各种硬件设备。

<3)稳定性及可靠性:系统的运行应具有高度稳定性,保障系统的高性能无故障运行。

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4bits超前进位加法器全定制设计

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4bits超前进位加法器全定制设计

第1章概述1.1 课程设计目的•综合应用已掌握的知识•熟悉集成电路设计流程•熟悉集成电路设计主流工具•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系统观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1.2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2.1 设计题目4bits超前进位加法器全定制设计1.2.2 设计要求整个电路的延时小于2ns整个电路的总功耗小于20pw总电路的版图面积小于60*60um1.2.3 设计内容功能分析及逻辑分析估算功耗与延时电路模拟与仿真版图设计版图数据提交及考核,课程设计总结第2章功能分析及逻辑分析2.1 功能分析74283为4位超前进位加法器,不同于普通串行进位加法器由低到高逐级进位,超前进位加法器所有位数的进位大多数情况下同时产生,运算速度快,电路结构复杂。

其管脚如图2-1所示:图2-1 74283管脚图2.2推荐工作条件(根据SMIC 0.18工艺进行修改)表2-1 SMIC 0.18工艺的工作条件2.3直流特性(根据SMIC 0.18工艺进行修改)表2-2 SMIC 0.18直流特性2.4交流(开关)特性(根据SMIC 0.18工艺进行修改)表2-3SMIC 0.18工艺交流(开关)特性2.5真值表表2-4 4位超前进位加法器真值表2.6表达式定义两个中间变量Gi和Pi:所以:进而可得各位进位信号的罗辑表达如下2.7电路原理图超前进位加法器原理:对于一个N位的超前进位组,它的晶体管实现具有N+1个并行分支且最多有N+1个晶体管堆叠在一起。

由于门的分支和晶体管的堆叠较多使性能较差,所以超前进位计算在实际中至多智能限制于2或4位。

为了建立非常快速的加法器,需要把进位传播和进位产生组织成递推的树形结构,如图2-2所示。

一个比较有效的实现方法是把进位传播层次化地分解成N位的子组合:Co,0=GO+POCi,0Co,1=G1+P1G0+P1P0 Ci,0=( G1+P1G0)+(P1P0) Ci,0=G1:0+P1:0 Ci,0Co,2=G2+P2G1+P2P1G0+P2P1P0Ci,0=G2+P2Co,1 2-1 Co,3=G3+P3 G2+P3P2G1+P3P2P1G0+P3P2P1P0Ci,0=(G3+P3G2)+(P3P2)Co,1=G3:2+P3:2Co,1 在公式2-1中,进位传播过程被分解成两位的子组合。

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数字集成电路 课程设计报告电路功能:实现方式:有比逻辑res姓名:张德龙 班级:电科12-1班 学号:1207010128 指导教师:刘倩CDAB F +=1.电路功能概述通过利用有比逻辑res的方式来实现F=逻辑式的功能。

2.电路设计阶段结果2.1电路图2.2添加完测试激励后的spice文件:2.3仿真结果2.4 仿真结果分析有比逻辑电路的仿真结果图如上所示,通过观察发现,当A 、B 和C 、D 两组中至少有一组全是高电平,它的输出结果就会显示为低电平,将图示结果与真值表比对,发现与设计的 逻辑一致,满足需要。

3. 版图设计与实现结果3.1 标准单元版图及自动生成版图CD AB F +=3.2版图spice文件3.3LVS结果3.4GDSII文件4.GDS Export...5.TDB File: C:\Users\Toshiba\Desktop\long.tdb6.GDS II File: C:\Users\Toshiba\Desktop\long.gds7.8.Option Settings:9.Write XRefCells as links: OFF10.Do not export hidden objects: ONe default GDS II Units: OFF12.Convert all cell names to uppercase: OFF13.Overwrite data type on export: ON14.Write circles as 64 sided polygons15.All ports with port boxes will be converted to point ports16.All Cells are being Exported17.18.Checking X-Ref Cell links ...19.20.Checking GDS Numbers ...21.22.Checking for Hidden Layers and Objects ...23.Warning #14: Found Port(s) in cell buchenggongjiuqusi on layer ntran with noGDS Number. (Action: Ignored these objects)24.Warning #14: Found Port(s) in cell buchenggongjiuqusi on layer ptran with noGDS Number. (Action: Ignored these objects)25.Warning #14: Found Port(s) in cell buchenggongjiuqusi on layer N Diff ResistorID with no GDS Number. (Action: Ignored these objects)26.Warning #14: Found Port(s) in cell Frame on layer Grid Layer with no GDSNumber. (Action: Ignored these objects)27.Warning #14: Found Port(s) in cell PadVdd on layer Label with no GDS Number.(Action: Ignored these objects)28.Warning #14: Found Port(s) in cell PadVdd on layer Icon/Outline with no GDSNumber. (Action: Ignored these objects)29.Warning #12: Found objects in cell PadVdd on layer SubCkt ID with no GDSnumber (Action: Ignored these objects)30.31.Writing actual GDS data ...32.Warning #26: Cell Cell0 is empty. (Action: Written as empty cell.)33.34.Checksum: 294296038235.Byte Count: 12902436.pleted writing actual GDS data ...38.39.Summary:40.Export completed - 0 error(s), 8 warning(s)。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三输入异或门电路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三输入异或门电路
2.000
4.3a
Select Edge to ActC nt
1.000
4.4a
Select Mi nimum Width
2.000
4.4c
Select to Select Spac ing
2.000
异或门的应用范围广,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用来实现奇偶发生器或模2加法器,
还可以用作加法器、异或密码、异或校检、异或门倍频器、可控反相器等等。虽
然异或不是开关代数的基本运算之一,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依然会相当普遍地 使用到分立的异或门。因此,我们为了熟练了解、掌握异或门这一基本逻辑电路, 对异或门电路进行了这次课程设计。
2.1
Active Mi nimum Width
3.000
2.2
Active to Active Spac ing
3.000
2.3a
Source/Drain Active to Well Edge
5.000
2.3b
Source/Drain Active to Well Space
5.000
2.4a
WellCo ntact(Active) to Well Edge
异或门(英语:Exclusive-OR gate,简称XOF^ate,又称EOF^ate、ExOF^ate)是数字逻辑中实现逻辑异或的逻辑门。有多个输入端、1个输出端,多输入异或
门可由2输入异或门构成。
三输入异或门在数字集成逻辑电路中主要用来实现逻辑异或的功能。对于三 输入异或门来说,若输入为偶数(此处包括0)个高电平1,则输出为低电平0; 否则输出为高电平1。
异或门的逻辑表达式:
进一步可得到一位比较器的真值表:
A
B

网络系统集成技术课程设计

网络系统集成技术课程设计

网络系统集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网络系统的设计、集成、部署和维护技能,为企业或组织提供高效、可靠、安全和稳定的网络系统服务。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企业网络系统基础概念与架构•网络通信协议与技术•硬件设备与拓扑结构设计•服务器系统配置与管理•存储方案与数据备份•软件应用与技术支持•网络安全与风险评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企业级网络系统的设计、集成、部署和维护技能,深入了解网络安全及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设计2.1 课程要求1.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企业网络系统的设计、集成、部署和维护,包括网络环境的规划、硬件设备的选择与配置、服务器系统的架设、网络应用的安装与配置等。

2.学生需要编写技术方案文档,并进行演示录屏,展示整个系统的构建过程、操作流程等。

3.学生需要对网络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发现并解决网络安全隐患及其风险。

2.2 设计步骤1.初步确定业务需求和技术目标2.设计网络拓扑结构3.选择硬件设备并进行配置4.安装配置服务器系统5.安装配置网络应用和服务6.进行测试与评估7.编写技术方案文档并完成演示录屏2.3 设计要求1.设计网络系统需符合企业级网络系统的功能要求,满足通信、安全、可靠、可扩展、易维护等方面需求。

2.选择的硬件设备需要符合企业级服务器硬件配置要求。

3.网络应用和服务需要选择常用的企业级应用和服务,并进行合理配置。

4.网络系统安全方面需考虑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备份等措施,防止网络安全风险。

2.4 设计评估1.对设计的网络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服务器性能测试、网络带宽测试、网络安全测试等。

2.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数据备份、防火墙、入侵检测和系统更新等方面的评估。

3.对网络系统的易用性进行评估,包括网络应用和服务的可用性和易用性等。

三、总结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技术课程,需要掌握企业级网络系统的设计、集成、部署和维护技能。

西南交大-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组网技术

西南交大-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组网技术

课程设计一:组网技术1.设计目的a)巩固计算机网络知识b)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c)掌握局域网组建技术d)加深对网络概念的理解e)掌握网络的运行原理,结构组成2.设计要求a)给出组网技术的硬件方案i.常用的联网设备有哪些?各应用于什么场合?ii.典型的小、中、大型网络联网:联网方案、所需的设备、网络结构图b)给出组网技术的软件方案i.常用的服务器软件及其配置方法c)给出组网技术的网络接入方案i.了解常用的网络接入方案及接入设计ii.分别设计适合于家庭、网吧、单位的网络接入方案3.设计过程a.组网方案-硬件常用的联网设备:中继器、集线器(HUB)、网桥、交换机、路由器、网关中继器: 工作在物理层上的连接设备,主要功能是通过对数据信号的重新发送或者转发来扩大网络传输的距离。

适用于完全相同的两类网络的互联,用于局域网。

集线器(HUB): 工作在物理层上的连接设备。

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

主要用于将服务器与工作站连接到网络上。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上的连接设备,网桥包含了中继器的功能和特性,不仅可以连接多种介质,还能连接不同的物理分支,如以太网和令牌网,能将数据包在更大围传送。

网桥的典型应用时将局域网分段成子网,从而降低数据传输的瓶颈,这样的网桥叫“本地”桥,用于广域网上的网桥叫做“远地”桥。

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连接设备。

能基于目标MAC地址转发信号,而不是以广播方式传输,在交换机中存储并且维护着一计算机网卡地址和交换机端口的对应表,它对接收到的所有帧进行检查,读取帧的源MAC地址字段后,根据所传递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按照对应表中的容进行转发,每一个独立的数据包都可以从源端口送到目的端口,以避免和其他端口发生冲突,对应表中如果没有对应的目的地址,则转发给所有端口。

作为局域网的主要连接设备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是互联网络的枢纽,可以在多个网络上交换和路由数据包,路由器通过在相对独立的网络换具体协议的信息来实现这个目标。

《网络系统集成》课程设计报告

《网络系统集成》课程设计报告

《网络系统集成》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网络系统集成是计算机网络工程的重要分支,主要涉及将各种硬件、软件和网络设备进行整合,以构建高效、可靠、易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本课程设计报告旨在总结和理解网络系统集成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掌握网络系统集成的基本概念,理解网络系统集成的框架和过程,掌握相关的技术和工具,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实际网络系统集成的项目。

三、课程设计内容1.网络系统集成的基本概念:网络系统集成是将各种硬件、软件和网络设备进行整合的过程,以构建高效、可靠、易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它包括网络设备的选择、配置和互联,以及各种网络服务的部署和优化。

2.网络系统集成的框架:网络系统集成的框架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三个部分。

硬件包括各种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和计算机(如个人电脑、服务器等);软件包括各种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网络包括各种网络协议(如TCP/IP、HTTP等)和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树型、网状等)。

3.网络系统集成的技术:网络系统集成的技术包括各种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维护技术,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各种网络服务的部署和优化技术,如DNS、DHCP、FTP等;以及各种网络安全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4.网络系统集成的步骤:网络系统集成的步骤一般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和配置、网络服务部署和优化、网络安全设计等。

四、课程设计实施过程1.需求分析:首先进行了需求分析,了解了企业的网络需求和目标,包括员工数量、部门划分、应用需求等。

2.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了方案设计。

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路由器的选择和配置,交换机的选择和配置,服务器的选择和配置等。

3.设备选型和配置:根据方案设计结果,进行了设备选型和配置。

选用了合适的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设备,并进行了相应的配置。

4.网络服务部署和优化:随后进行了网络服务的部署和优化。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实验二报告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实验二报告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有一水箱由大、小两台水泵M
L 和M
S
供水,如下图所示,箱中设置了3个水位
检测元件A、B、C。

水面低于检测元件时,检测元件给出高电平;水面高于检测元件时,检测元件给出低电平。

现要求当水位低于C点时两个水泵同时工作;水位高于C点而低于B点时M
S
单独工作;水位低于A点而高于B点时
M L 单独工作;水位高于A点时M
L
和M
S
停止工作。

试设计一个集成电路用于控
制两台水泵的工作,要求电路尽量简单。

二、实验目的
1、熟悉Cadence环境
2、熟悉并掌握Cadence的操作步骤
3、利用Cadence软件进行相应的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并进行仿真
4、利用Cadence绘制版图并进行DRC和LVS等验证
三、实验使用软件环境、硬件设备
PC电脑Windows XP平台,Cadence软件
四、实验步骤
1,打开Cadence软件;
2,电路设计;
3,计算Mos管数值;
4,电路仿真;
5,
五、实验结果
1.实现要求目标
2.实验电路图:
3.实验仿真图:
六、实验心得体会
掌握了集成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熟悉Cadence软件的使用,了解简单的水位控制器设计原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进一步的掌握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

《网络系统集成》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网络系统集成》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网络系统集成】课程教学设计2010年9月26日1.【网络系统集成】课程整体教学设计1.1 管理信息课程名称:网络系统集成制定时间:2021.9课程代码:所属系部:计算机科学系制定人:批准人:1.2 根本信息学分:6 先修课:网络专业一、二年级所有课程学时:108 后续课:顶岗实习授课对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三年级学生1.3 课程性质和地位性质:本课程是针对网络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地位:本课程属于网络专业综合应用实践课。

经过与珠三角信息产业较兴旺地区假设干企业定期的调研,以及对本专业毕业生接收单位的意见调查,明确了数控岗位的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通过与专业教师交流和分析,确定网络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数学能力列本课程正是依此而设置,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将网络工程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对接,能在实际工作情景中合理利用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制定合理的网络工程实施方案,并具备一定的工程实施能力。

1.4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设计〔1〕学生应了解与识记的知识①系统集成的概念,网络系统集成的开展、目标和内容;②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网络系统集成结构;③工程的概念及特点、网络工程管理及内容、网络工程人员及职责;④完整的需求调查文档记录体系,如何撰写系统集成功能描述书;⑤网络系统集成规划的方法、步骤;⑥网络工程的本钱与效益估算,以及网络工程质量控制;⑦综合布线系统标准、设计等级与特点、设计步骤与要领;⑧UTP五类线测试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如何撰写工程文档报告;⑨电源保护与UPS的使用方法;⑩高速以太网技术,交换机的工作原理;⑽VLAN虚拟局域网的概念,第三层交换的原理与特点;⑿无线通信种类、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特点及平安性;⒀广域网通信的相关概念、技术与特点,广域网互连层次结构;⒁效劳器的概念,为什么需要效劳器,效劳器分类;⒂网络存储技术及数据备份、维护的方法;⒃网络平安弱点与对策,网络平安访问策略;⒄邮件系统工作原理,邮件平安的主要问题;⒅Web平安解决方案,如何防御网络病毒和保护网络边界;⒆电子政务的业务模型与信息流,电子政务CA的建立和管理;⒇什么是网络的性能和缩放性,如何进行网络系统性能测试。

数字集成课程设计

数字集成课程设计

数字集成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字集成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字集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数字集成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

(2)掌握数字集成电路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

(3)熟悉数字集成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数字集成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使用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简单系统的能力。

(3)学会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数字集成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字集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持续学习的意识。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将数字集成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集成概述:介绍数字集成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

2.数字集成电路:讲解数字集成电路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

3.数字集成技术应用:探讨数字集成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4.数字集成技术实践:学习使用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简单系统。

第1周:数字集成概述第2周:数字集成电路(1)第3周:数字集成电路(2)第4周:数字集成技术应用第5周:数字集成技术实践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字集成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进行数字集成技术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数字集成技术》。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教材和论文,如《数字电路设计》。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教学视频等。

4.实验设备:配备齐全的数字集成实验设备,如实验板、编程器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实习(实训)总结报告学院: __ 专业班级:__ __ 学生姓名:_____ _________学号:__ _ 实习(实训)地点:______ ___ ____________ __报告题目:__网络系统集成实践报告__ _ _ _报告日期: 2015年 1月 11日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本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企业网络的建设需求、建设规划、设备选择、系统集成以及设备调试等方面的知识。

更进一步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以及防火墙等设备的有关知识,并将所学的内容加以综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动手规划设计网络拓扑、调试网络设备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本设计之前,请确认你已经掌握以下技术:网络互连技术,TCP/IP知识,CISCO、H3C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本次实训总共有三个题目:题目一,基于GRE的IPSec实现,题目二,基于IP的数据会议网络构建,题目三,无线局域网组网实践,还有一些有关RIP协议的配置,ACL的配置。

题目一中可以实现分部1和分部2通过野蛮IPSec的方式连接到中心,采用IPSec -Over-GRE的方式,在tunnel上运行RIP协议来实现总部和分部之间的互通。

最主要的是注意IPSec -Over-GRE和GRE-Over-IPSec 配置方式上的区别。

题目二是有关MG6030、ME5000的相关配置,可以通过ME5000服务器召集基于IP地址的多点会议以及TOPVIEW数据终端的应用。

题目三是有关无线网络的操作,客户端通过认证后进入关联阶段。

认证方式有开放系统认证(Open system authentication)和共享密钥认证(Shared key authentication)。

关联完成后就可以进入局域网。

题目一、基于GRE的IPSec实现 (4)1 题目内容 (4)1.1组网需求 (4)1.2组网图 (4)1.3配置要求 (4)2 网络拓扑图 (5)3 各设备配置文档 (6)3.1路由器RT1配置 (6)3.2路由器RT2配置 (8)3.3路由器RT3配置 (10)4 结果分析 (11)4.1 RT1结果显示 (11)4.2 RT2结果显示 (13)5 问题回答 (15)题目二、基于IP的数据会议网络构建 (17)1 题目内容 (17)1.1组网需求 (17)1.2组网图 (17)1.3配置需求 (17)2 实验配置 (18)2.1 MG6030媒体网关配置 (18)2.2 ME5000终端会议管理 (20)2.3 TOPVIEW会议召开 (21)3 问题回答 (23)题目三、无线局域网组网实践 (24)1 题目内容 (24)1.1组网需求 (24)1.2组网图 (24)1.3配置需求 (24)2 实验配置 (25)3 结果分析 (27)总结与体会 (29)致谢 (32)参考文献 (33)关于网络系统集成的实训报告题目一、基于GRE的IPSec实现1 题目内容1.1组网需求分部1和分部2通过野蛮IPSec的方式连接到中心,采用IPSec -Over-GRE 的方式,在tunnel上运行RIP协议来实现总部和分部之间的互通。

1.2组网图1.3配置要求1)请首先做好地址规划;2)绘制好实验室中搭建的网络拓扑:核心设备:MSR20路由器3台;接入设备:S3610一台,E126二层交换机2台,;实验PC:每组8台。

3)按下列顺寻写出相关数据:(1) 3个 MSR20路由器的配置;(2) 中心上的ike sa 状态;(3) 中心上的IPSec sa状态;(4) 中心路由表;(5) 分部1的ike sa状态;(6) 分部1的ipsec sa状态;(7) 分部1的路由表2 网络拓扑图图1.1 拓扑图3 各设备配置文档3.1路由器RT1配置(1)端口配置[RT1]int e0/0[RT1-Ethernet0/0]ip add 192.168.1.3 255.255.255.0[RT1-Ethernet0/0]quit[RT1]inter s1/0[RT1-Serial1/0]ip address 202.202.1.1 255.255.255.0[RT1-Serial1/0]quit[RT1]int s2/0[RT1-Serial2/0]ip address 202.202.2.1 255.255.255.0[RT1-Serial2/0]quit(2)RIP协议配置ripversion 2network 192.168.1.0network 100.10.1.0network 200.10.1.0(3)IPSec-Over_-GERE配置RT1和RT2之间的配置[RT1]interface Tunnel 0 //创建tunnel0接口[RT1-Tunnel0]ip add 100.10.1.1 24[RT1-Tunnel0]source 202.202.2.1 //指定tunnel的根源[RT1-Tunnel0]destination 202.202.2.2 //指定tunnel的目的端[RT1-Tunnel0]keepalive 10 3 //报文发送周期为10秒,最大发送次数为3次[RT1-Tunnel0]quit[RT1]acl number 3000 //acl访问控制列表(实现包过滤)[RT1-acl-adv-3000]rule 5 permit ip source 192.168.1.0 0.0.0.255 destination 192.168.2.0 0.0.0.255[RT1-acl-adv-3000]rule 10 deny ip[RT1-acl-adv-3000]quit[RT1]ipsec proposal tran1 //创建名为tran1的安全协议[RT1-ipsec-proposal-tran1]esp encryption-algorithm des //选择加密算法[RT1-ipsec-proposal-tran1]esp authentication-algorithm sha1 //认证算法[RT1-ipsec-proposal-tran1]quit[RT1]ike local-name rt1 //配置ike协商时的本地id[RT1]ike peer rt2 //配置到rt2的 ike peer,创建对等实体[RT1-ike-peer-rt2]exchange-mode aggressive[RT1-ike-peer-rt2]pre-shared-key abc[RT1-ike-peer-rt2]id-type name //选择名字作为Ike协商过程中使用的id [RT1-ike-peer-rt2]remote-name rt2 //配置对端名称[RT1-ike-peer-rt2]remote-address 100.10.1.2[RT1-ike-peer-rt2]quit[RT1]ipsec policy rt1 10 isakmp //进入安全策略,并进入安全策略视图[RT1-ipsec-policy-isakmp-policy1-10]security acl 3000 //引用访问控制列表[RT1-ipsec-policy-isakmp-policy1-10]proposal tran1 //配置安全策略所引用的安全提议[RT1-ipsec-policy-isakmp-policy1-10]ike-peer rt2[RT1-ipsec-policy-isakmp-policy1-10]quitinterface Tunnel 0 //在tunnel 0上应用IPSec policy rt1ipsec policy rt1RT1和RT3之间的配置[RT1]interface Tunnel 1[RT1-Tunnel1]ip add 200.10.1.1 24[RT1-Tunnel1]source 202.202.1.1[RT1-Tunnel1]destination 202.202.1.2[RT1-Tunnel1]keepalive 10 3[RT1-Tunnel1]quit[RT1]acl number 3001[RT1-acl-adv-3001]rule 5 permit ip source 192.168.1.0 0.0.0.255 destination 192.168.3.0 0.0.0.255[RT1-acl-adv-3001]rule 10 deny ip[RT1-acl-adv-3001]quit[RT1]ike peer rt3[RT1-ike-peer-rt3]exchange-mode aggressive[RT1-ike-peer-rt3]pre-shared-key abcd //共享密钥为abcd[RT1-ike-peer-rt3]id-type name[RT1-ike-peer-rt3]remote-name rt3[RT1-ike-peer-rt3]remote-address 200.10.1.2[RT1-ike-peer-rt3]quit[RT1]ipsec policy rt11 10 isakmp[RT1-ipsec-policy-isakmp-policy2-10]security acl 3001[RT1-ipsec-policy-isakmp-policy2-10]ike-peer rt3[RT1-ipsec-policy-isakmp-policy2-10]proposal tran1[RT1-ipsec-policy-isakmp-policy2-10]quitinterface Tunnel 1 //在tunnel 1上应用IPSec policy rt11ipsec policy rt113.2路由器RT2配置(1)端口配置[RT1]int e0/1[RT1-Ethernet0/0]ip add 192.168.2.3 255.255.255.0[RT1-Ethernet0/0]quit[RT1]inter s1/0[RT1-Serial1/0]ip address 202.202.2.2 255.255.255.0[RT1-Serial1/0]quit(2)RIP协议配置ripversion 2network 192.168.2.0network 100.10.1.0(3)IPSec-Over-GRE配置[RT1]interface e0/1[RT1-Ethernet0/0]ip address 192.168.2.3 255.255.255.0[RT1-Ethernet0/0]quit[RT1]inter s1/0[RT1-Serial1/0]ip address 202.202.2.2 255.255.255.0[RT1-Serial1/0]quit[RT2]interface Tunnel 0[RT2-Tunnel0]ip add 100.10.1.2 24[RT2-Tunnel0]source 202.202.2.2[RT2-Tunnel0]destination 202.202.2.1[RT2-Tunnel0]keepalive 10 3[RT2-Tunnel0]quit[RT2]acl number 3000[RT2-acl-adv-3000]rule 5 permit ip source 192.168.2.0 0.0.0.255 destination 192.168.1.0 0.0.0.255[RT2-acl-adv-3000]rule 10 deny ip[RT2-acl-adv-3000]quit[RT2]ipsec proposal tran1[RT2-ipsec-proposal-tran1]esp encryption-algorithm des[RT2-ipsec-proposal-tran1]esp authentication-algorithm sha1[RT2-ipsec-proposal-tran1]quit[RT2]ike local-name rt2[RT2]ike peer rt1[RT2-ike-peer-rt1]exchange-mode aggressive[RT2-ike-peer-rt1]pre-shared-key abc[RT2-ike-peer-rt1]id-type name[RT2-ike-peer-rt1]remote-name rt1[RT2-ike-peer-rt1]remote-address 100.10.1.1 //对端tunnel接口地址[RT2-ike-peer-rt1]quit[RT2]ipsec policy rt2 10 isakmp //进入安全策略,并进入安全策略视图[RT2-ipsec-policy-isakmp-policy3-10]security acl 3000[RT2-ipsec-policy-isakmp-policy3-10]ike-peer rt1[RT2-ipsec-policy-isakmp-policy3-10]proposal tran1[RT2-ipsec-policy-isakmp-policy3-10]quitinterface Tunnel 0 //在tunnel 0上应用IPSec policy rt2ipsec policy rt23.3路由器RT3配置(1)端口配置[RT1]interface e0/1[RT1-Ethernet0/0]ip address 192.168.3.3 255.255.255.0[RT1-Ethernet0/0]quit[RT1]interface s1/0[RT1-Serial1/0]ip address 202.202.1.2 255.255.255.0[RT1-Serial1/0]quit(2)RIP协议配置ripversion 2network 192.168.3.0network 200.10.1.0(3)IPSec-Over-GRE配置[RT3]interface Tunnel 1[RT3-Tunnel1]ip add 200.10.1.2 24[RT3-Tunnel1]source 202.202.1.2[RT3-Tunnel1]destination 202.202.1.1[RT3-Tunnel1]keepalive 10 3[RT3]acl number 3001[RT3-acl-adv-3001]rule 5 permit ip source 192.168.3.0 0.0.0.255 destination 192.168.1.0 0.0.0.255[RT3-acl-adv-3001]rule 10 deny ip[RT3-acl-adv-3001]quit[RT3]ike local-name rt3[RT3]ike peer rt1[RT3-ike-peer-rt1]exchange-mode aggressive[RT3-ike-peer-rt1]pre-shared-key abcd[RT3-ike-peer-rt1]id-type name[RT3-ike-peer-rt1]remote-name rt1[RT3-ike-peer-rt1]remote-address 200.10.1.1[RT3-ike-peer-rt1]quit[RT3]ipsec proposal tran1[RT3-ipsec-proposal-tran1]esp authentication-algorithm sha1 [RT3-ipsec-proposal-tran1]esp encryption-algorithm des [RT3-ipsec-proposal-tran1]quit[RT3]ipsec policy rt3 10 isakmp[RT3-ipsec-policy-isakmp-policy4-10]security acl 3001[RT3-ipsec-policy-isakmp-policy4-10]ike-peer rt1[RT3-ipsec-policy-isakmp-policy4-10]proposal tran1[RT3-ipsec-policy-isakmp-policy4-10]quitinterface Tunnel 1 //在tunnel 1上应用IPSec policy rt3 ipsec policy rt34 结果分析4.1 RT1结果显示1)路由表图4.1 RT1路由表2)ike建立状态图4.2 RT1的ike建立状态3)ipsec sa状态图4.3 RT1的ipsec sa信息4.2 RT2结果显示1)路由表图4.4 RT2的路由表2)ike建立状态图4.5 RT2的ike建立状态3)ipsec sa状态图4.6 RT2的ipsec sa信息5 问题回答1、请阐述IPSec是通过哪些协议来实现安全服务的?这些协议分别起什么作用?答:Authentication Header(AH):它支持IPsec数据验证、认证和完整性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