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种单 纯 的技能 技巧 的训练 ,而 应视 为一 种文 化 的学 习 .

种 积极 的参 与 。这 就 要求 美 术教 学 应 该 从认 知 、感 受
搭 配的 方法 ,如胖 瘦人 、面部 白黑 的人 应怎 样搭 配 服饰 ,
才 显 出着 装人 的气 质 和美 感 ,结 果 各 不相 同 。使 他 们感
教 海 搽 察 . 掌窝 政 欺
漾谖善 泰糍 謦 奇 霄善 糍 鸯
甘 肃 陇 西 县 教 育 局 教 研 室 郑 作 俊
【 摘
要 】本 文主要 论述 如何 在 美术教 学 中渗透 审 美教 育 ,让 学 生通过 “ 现 美—— 感 悟 美—— 升 华 关 ” 发 。不 断接
受 美的 熏陶 ,提 高 学习 美术 的兴 趣 和 审 美能 力 ,进 而提 高 其 美术 素质 。 具体 途 径有 :面 向教 材 ,发 现 美 ;面 向作 品 ,
知 到实 物与工 艺美 的关 系。
身 边 的美 开 始 。笔者 在 教学 中着 重从 欣 赏 人手 ,先 提 高 学 生 的 欣 赏 能 力 ,从 “ 现 美—— 感 悟 美—— 升 华 美 ” 发 出发 。让 学 生在 潜移 默 化 中接 受美 的熏 陶 ,培 养 向往 美
欣 赏雕 塑 和 绘 域也 一 样 ,都 是 先 读然 后 评 ,每 个 学 生 都 可 以对 自然 美 和社 会 美有 自己的 评价 。这样 在 赏 读
与 评说 中提 高 了审 美 能力 ,在 欣 赏 中 形成 崇 尚文 明 、珍
惜 优 秀 艺 术 与 文 化 、着 重 艺 术 劳 动 的 品 质 。 可 见 ,培 养
的情感 和 高 尚 的道 德情 趣 ,提 高学 习美 术 的兴 趣 和 审美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精选10篇)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精选10篇)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精选10篇)篇1:美术教育教学论文一、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依据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是将其课程相互渗透,互相补充。

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于美术教学中,有利于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达到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一)初中美术学科的特点美术是一门艺术造型学科,也是视觉感官艺术。

美术教学都是以具体的感官形象为原型,形象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美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美术课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能够陶冶学生情感,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作用,近年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初级中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信息技术具有开放性、全面性等特点,特别是网络的发展。

网络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

首先,网络的资料是动态的,网络上的资料始终处于更新状态。

它总是最前沿、最流行的学习素材。

其次,网络资料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选择空间。

再次,网络资料是形象生动的,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学科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引向互联网,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三)学生的感官需求美术是具有审美艺术的视觉形象。

美术作品需要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

美术教学必须将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作为教具,为学生提供感官刺激,让学生产生审美体验。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那些价值昂贵的艺术品展示出来,或演示作品的制作步骤和作品效果,这样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远高于教师的讲解。

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信息,将枯燥抽象的美术审美教育变得生动有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优化了学习过程。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方法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可以实现教学统计和教学实施等各个教学活动的信息技术化。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教学设计1.美术学科是直观性、形象性强的学科。

在美术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利用网络搜集教学所需要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资料。

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论文]

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论文]

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课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它在学生的素质的整体提高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美术课功不可没!笔者拟就此一方面做些探究,以期能对高中美术教育的水平提高起到些许推动作用,也希望能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做些贡献!高中美术审美教育素质教育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美术教学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就美育来讲,教学中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以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为目的,使学生个性得到真正的张扬,深切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

要真正地、有效地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让学生主动求知,教师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认识审美教育,践行审美教学审美教育在中学教育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具体是指通过形象塑造,熏陶学生,启迪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

正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美术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

将美育渗透到美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使学生在心理上更加成熟,人格上趋向完美。

但是,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呢?高金岭老师认为“学生审美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活动中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联想力等心理活动;一是学生在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能力。

”这就为我们的美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美,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形成审美自觉,培养审美能力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以传播基本技能为目的的教育教学这一层次上。

作为美术教师,有时也不太注意美术大纲上的精神要求,特别是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师很少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一些中外美术名作,或只是繁琐地罗列一大堆画家和作品来做平淡的介绍,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很少引导学生去分析评论,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

有关美术教育的论文

有关美术教育的论文

有关美术教育的论文美术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为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作出贡献,就不能把美术教育仅仅局限于绘画技能一个方面,美术教育还涵盖了很多内容。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美术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美术教育的论文篇一《谈美术教育的目的》摘要:教育目的,或曰教学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问题,是这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目的一旦确定,必将制约、影响着所有教育、教学行为的实施操作。

我国过去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以及高等美术教育,基本上是以技能训练作为主要内容,这种“纯绘画性目的”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所存在的一种巨大的片面性,就是从根本上把丰富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美术教育等同于一种单一性的艺术训练。

这无疑限制了美术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门类应该具有的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美术教育;心理;创造性;审美引言:我们应当树立一种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超绘画性目的”的现代美术教育观念,学校美术教育的具体任务和目标都应从此观念出发,并采取措施加以落实,从根本上树立起美术教育应有的地位,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正文:美术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为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作出贡献,就不能把美术教育仅仅局限于绘画技能一个方面,美术教育还涵盖了很多内容。

一、培养审美意识是美术教育的核心。

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鉴赏和创造教学来完成审美教育的,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端正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

培养人的审美感觉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目标指向审美能力,并不排斥诸如“双基”、“观察”、“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理顺其中的主从关系。

在众多关系中,审美能力是纲其他能力是目,纲举才能目张;审美能力是皮,其他能力是毛,无论是绘画、工艺或雕塑的教学,只不过是提高审美能力的载体,诸等能力的培养应当视为达到审美目的的手段和媒介。

初中美术教学审美情感培养[论文]

初中美术教学审美情感培养[论文]

初中美术教学审美情感的培养探析【摘要】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具有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以及提高美术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实现美术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挖掘美术教材和借助艺术创造两个方面论述初中美术教学审美情感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审美情感培养策略一、挖掘美术素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1.领略美术素材中的思想美。

审美理念决定了人们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这是人们审美活动的表现形式。

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要选出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通过与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讨论,然后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目的。

如教师在讲解《我国优秀的工艺美术传统》的内容时,可以将作品中表达的人类具有的“生产劳动”的思想美传达给学生,通过对作品主题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中华民族人民勤劳朴素的传统美德。

通过这部美术作品,还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劳动,让他们懂得劳动的可贵,劳动不仅能够创造财富,还可以创造历史和奇迹,中国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正是由无数的劳动人民用勤劳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创造出来的,让学生们明白劳动之美,劳动之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感悟美术教材中的意境美。

作为美术作品中的另一种艺术美,意境美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美术欣赏课中,如果没有美术作品描述的美好的意境,学生就很难能够感悟到作者笔下的审美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等心理活动有助于重现作品描述的意境,并且能够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目的。

再通过播放背景音乐,更有助于烘托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让学生真实地感到到美术作品向人们表达的美好的意境。

通过这样重现美术作品意境的形式有助于陶冶学生的美的情操,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真正的艺术美。

如在欣赏凡高的《向日葵》这幅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背景音乐,然后再满怀深情地介绍作者凡高的人生经历以及《向日葵》的创作背景,然后选择恰当的时机设置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你认为这幅作品的主题内容是什么?欣赏作品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作品中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0篇)(优秀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0篇)(优秀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0篇)(优秀论文)1. 美术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本文探讨了美术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发现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我们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研究和欣赏美术。

2. 美术教学与学科融合本文研究了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我们提出了一些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如将美术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学科综合素质。

3. 美术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本文探讨了美术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

我们通过实践研究发现,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等能力,并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4. 美术教学中的艺术鉴赏教育本文重点研究了美术教学中的艺术鉴赏教育。

我们介绍了一些有效的艺术鉴赏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5. 创意素质的培养与美术教学本文讨论了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意素质的培养。

我们探索了一些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表达个性等,以帮助学生在美术研究中发展自己的独特创意。

6. 小学生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本文研究了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我们认为美术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媒介,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我们探讨了一些引导学生表达情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7.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艺术创作教育本文聚焦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艺术创作教育。

我们介绍了一些有效的艺术创作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8.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本文研究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

我们认为通过将美术教学与游戏化元素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我们介绍了一些游戏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研究和体验美术。

美学美育论文3000字

美学美育论文3000字

美学美育论文3000字摘要: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美育的重要手段,作为高校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美育,并把美育贯穿于美术教育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美术教育中融入地域特色文化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民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一个大学生的社会担当,以高品质的艺术作品弘扬社会正气和中华美德。

关键词:美育;高校;美术教育一、高校美育的重要性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对学前阶段、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美育工作做出了顶层设计。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精英的重要阵地,应该把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推行美育是高校现阶段发展的重要决策之一,在对学生自身审美能力提高、拓展眼界和想象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另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在事业方面的发展。

二、高校美育中存在的问题早在1919年,蔡元培先生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一文里就指出,国民精神塑造、文化进步和社会变革都亟待美育的发达,“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2]。

然而,虽然很多年前已经提出素质教育的口号,但由于没有相关的硬性考核指标,美育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处于教育体系的边缘。

当前,高校美育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校师生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高校办学指导思想中强调以人为本,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受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的影响,导致多数高校非常重视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在各种教学改革活动中,更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实用主义。

激发美术兴趣,培养审美能力论文

激发美术兴趣,培养审美能力论文

激发美术兴趣,培养审美能力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而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美术的关键。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才能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指导学生上好欣赏课,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欣赏评述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不仅鼓励学生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和发展学生的例行性思维与想象能力。

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教学研究。

强烈的色彩刺激能因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油油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使他们感到喜悦,乐于接受。

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只会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

对那些反映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中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

1、专题欣赏课就是围绕某个欣赏课题进行欣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

2、随堂欣赏课。

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进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量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

注重美术欣赏教学,提升学生审美素养[论文]

注重美术欣赏教学,提升学生审美素养[论文]

注重美术欣赏教学,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美术欣赏课对学生美术观念的形成,对培养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欣赏课教学中应把传授知识、德育渗透及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提高基本素质和能力。

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审美素质美术教育是综合人的心理、生理及情感特征很强的艺术教育活动,而素质教育就是要达到理性及感性的统一。

注重学生的品质、情感、兴趣、应变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及个人价值等方面的培养与提高,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适合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所以,如何处理好美术学科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如何通过美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这些观念及理论方面的问题,我们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要有清楚的认识,然后才能有效地通过美术教学去提高学生素质。

美术是视觉艺术,人们的视觉在提供人们生活信息的过程中,有观察识记的过程,也有感官好恶的斗争过程,所以美术教育可以产生美化心灵和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抓住这一特性,不失时机地去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从思想上接受美的陶冶。

现在美术教材是在不断探索和改革的过程中,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为核心,完美教材的知识结构,建立以知识教学与欣赏、创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标准,使学生将掌握美术基本原理欣赏及创造实践活动相结合,将接受艺术观念、设计意识为教育内容的欣赏,学科知识面精细广泛,其中欣赏课侧重于美术知识的传播,欣赏方法的学习,美术观念的形成和欣赏评价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美术教学中的欣赏课,虽然占的比例不大,但对学生美术观念的形成,对培养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欣赏教学时,可采取归类法,有重点、有目的地教学,把握住教材的知识点和基本欣赏能力的训练,把传授知识、德育渗透及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提高基本素质和能力。

在欣赏教学中,对于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重点在于了解艺术成就和特点,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点。

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

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美术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它的主要任务不仅是传授美术知识和训练美术技能,而是通过学生内心达到审美状态,让学生走进一个最真实、最丰富的情感世界,沉浸在最美好的情感激荡之中,使各种潜能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审美教育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美术课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是进行美育的基本途径,而审美教育则是美术课的目的。

审美教育不仅是美术知识和技法的传授,更多的是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培养美的情趣、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促进人格完善的过程。

一、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促进审美教育1.在美术课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审美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训练人们的感觉器官,使人们有一双会看形式美的眼睛和会听音乐美的耳朵,使人们能善于发现美和感受美。

在美术课上注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学习行为养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2.在美术课上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美好的课堂氛围,本身就是对学生美好情感,美好心灵的培养,这对于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它涉及到美育的实质和根本。

营造美好的课堂气氛,要做到两点:一是师生的配合与沟通。

教师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并适当运用幽默调节课堂气氛,才会有美好的课堂氛围,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是要轻松,只有在轻松的状态下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识,教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如初二年级下学期的《我们爱和平》一课,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我先在主屏幕用热烈的背景色彩展示“我们爱和平”字样,背景音乐是天籁之声般的童声合唱《欢乐颂》。

优美的音乐,既渲染出美好的艺术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又调节了学生情绪,让学生感受和平的美好的同时,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欲望,而学生的感受将非常深刻。

当然课堂有一个良好的秩序只是形式美的基础,教师怎样组织教学是形式美的重点。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审美教育的修身养性与创造力培养的几个因素-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断想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审美教育的修身养性与创造力培养的几个因素-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断想

审美教育的修身养性与创造力培养的几个因素-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断想摘要:把高中美术欣赏课程拓展为美术鉴赏的课程的改革存在教育观念与课程定位、教材与教法等问题。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把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最高目标确定在提高和培养学生创造力上。

关键词:审美教育美术鉴赏修身养性创造力当九年义务教育的美术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时,高中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美术欣赏课却越发显得老气横秋,静待闺中。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价值观、质量观和发展观的变化,教育要与时俱进,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改革已是刻不容缓。

李岚清同志在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作为一个面临21世纪的大国,固然科学技术非常重要需要有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普及审美教育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综合国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推进。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是审美教育具体实施的核心课程。

早在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国家教委就把美术欣赏课确定为普通高中审美教育的必修课程。

时至今日,由于很多客观的因素并没有把艺术欣赏课的核心理念落实到位,导致课程严重滞后。

2002年7月25日国家教育部颁布《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把艺术教育纳入法规,对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了规范、保障和促进作用,迎来了艺术教育改革的新局面。

在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又制订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该标准课程设置的系列内容中,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设置了更高层次的“美术鉴赏”,从以审美愉悦为主的感性欣赏拓展的一种科学理性的鉴赏,这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一、课程的目标定位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文明之国,对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审美教育一方面提高学生审美素质,陶冶审美情操,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提高生活品质。

通过美术的人文教育功能,形成人文素养,促进身心健康,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另一方面,审美教育的多元性课程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力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高中美术教学之我见摘要:美术不限于绘画。

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美术的触角已伸向了商品经销、印刷工艺、建筑装饰和服装设计等广泛的领域。

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

本文就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审美教育审美情趣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

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我国著名教育家、美学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

"这个定义虽然未必全面,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许多人仍然主张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与蔡先生的观点是相通的。

由此,我们认为,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应有的教育作用。

本文就美术欣赏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谈谈浅显的认识。

1.选择优秀的画家,优秀的作品。

上课时,要先让学生对画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对其作品进行分析,并融入画家的思想和为人,这样,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接受了思想教育。

要知道一件伟大的艺术品能屹立不倒,不仅仅只有外表的美,而更重要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如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艺术在他看来是所谓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

与之同化的心灵的喜悦,是智慧的喜悦,是在良知照耀下看清这个世界而又再现这个世界的喜悦。

学生从中获得审美喜悦,正是和艺术再现世界相对应的,既熟悉、亲切,又陌生、新鲜的心灵体现。

而对罗丹的大理石雕塑《沉思》,会同时浮现双重的现实感:一种是通过洁白润泽的大理石,造型语言等材料和媒介透出的再现形象;另一种是由这个再现形象激起的对外部客观现实的联想。

这两种现实都在幻觉中产生,从再现形象到客观现实往复多次,构成心灵意象的跳跃感再现。

如何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论文

如何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论文

如何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我们给他们一种起着心灵感应作用的审美教育时,就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这是一般道德说教难以达到的。

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熟,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在接受新观念、新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一、充分把握作品中的“美”之处,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材料质地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等等。

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重点进行分析欣赏。

只有抓住了不同作品的不同的“美”之处,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有新鲜感,并有所感想有所收获,这样的欣赏课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二、欣赏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意图,体验作品的内涵高中生已开始走向独立生活,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求知欲强烈。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意图,体验作品的内涵,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地接受新的观念。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我们要先让学生对画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个充分地了解,然后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时,融入画家的思想和生活,这样就能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接受思想教育。

三、心灵美的沟通——创设师生愉快和美的交流学习氛围,以加强审美情感教育高中学生的学习是非常紧张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

既然艺术课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决定于教师。

1、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轻松让学生体验审美情感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

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初中美术教学审美意识培养论文

初中美术教学审美意识培养论文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审美意识的培养摘要: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

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审美教育美术课中学教育美术作为艺术人文学科之一,是关于美学的艺术。

美术教育具有改变人的视觉态度的重要功能,可以增强人的审美意识,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一、开展审美教育的目的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

”由此可见,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审美教育对完整个性、人格的塑造主要集中在个体的审美发展上。

培养崇高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健全和完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和训练审美能力,就是审美教育的具体任务。

一、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1、通过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审美教育是对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的鉴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价值观。

由于农村学生美术基础差,很少有学生喜欢美术。

据了解,中学的学生喜欢体育的人数是喜欢美术的两倍,他们认为学生天生就不是学美术的材料,一般的学生都不喜欢上美术课。

对美术的爱好和追求,是学习美术的动力,没有学习兴趣,就不可能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只有通过对美术不断的欣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趣,养成注意观察生活,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绘画题材的能力,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方面使知识更新的频率加快,要求人们必须学会快速地获取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影视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虚拟技术使美术作品更加丰富,为美术的欣赏教学提供了物质条件。

美术作品的多样化,为中学的美术教学欣赏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

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在处理教材方面,目前全国在“一纲多本”思想的指导下,编写了多种版本的中学美术课本。

(一)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学美育的任务。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

”(《教育大辞典》艺术条目)这个定义虽然未必全面,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对我们讨论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非常有启发的。

所以,今天许多人仍然主张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与蔡先生的观点是相通的。

必须纠正认为审美教育就是“艺术教育”的错误观点。

艺术固然比较集中比较典型地表现了生活中的美,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人们的审美判断和审美理想,但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并不限于艺术。

“自然美、社会美,特别是社会美,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其作用是不应低估的。

”(二)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我们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有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条文进行剖析,并结合上节所叙中学美育的任务,可将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内容作如下概括:1、形式美感的培养。

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

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

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也总是首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论文(3篇)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论文(3篇)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论文(3篇)在研究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接触论文,通过撰写论文来探讨问题和推进学术研究。

那么,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我们将浅谈小学美术教育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绘画课和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而欣赏则是将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内化、升华的必修课程。

在欣赏中,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间互相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培养和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

最终达成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展欣赏的教学研究。

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和欣赏惯,选择适宜的欣赏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强烈的色彩刺激能够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油油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让他们感到喜悦,乐于接受。

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面前,儿童只会对彩色图片反应强烈。

在欣赏过程中,儿童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见闻和对画面产生的联想来评判作品。

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为自己的范本。

因此,教师在欣赏教学的不同组织形式中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类。

专题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形式,它围绕某个欣赏课题展开整堂欣赏。

比如小学美术第11册第1课《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就是关于“官殿、宗教建筑、园林”的整堂专题欣赏课,还有《中国画》、《外国儿童美术作品欣赏》等等。

在美术专题欣赏课中,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看作品图片,然后一讲到底,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研究效率。

初中美术教育中审美教学论文

初中美术教育中审美教学论文

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学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审美的角度却是多方面的,而美源自于艺术。

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正确地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

美术课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它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方式。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该如何在美术教育中进行审美教学呢?一、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是一种独特的课程,它可以用独特的线条、精美的画面以及对生活的体验来陶冶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分为课堂内和课堂外两种形式。

在课堂内,应抓住美术作品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等,使学生通过这些形式美,构成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

在初一年级《剪纸》的教学中,我从介绍“剪纸”的历史以及文化内涵入手,然后通过选择不同造型又有特殊意义的“剪纸”,如“吉祥剪纸”、“如意剪纸”、“同心喜”等让学生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剪纸”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与我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深刻意义,此后再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剪纸”的不同寓意,探讨“中国剪纸”的形、意与结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看到美、发现美、追求美,在脑中构成美,在手中表现美,弘扬了民族文化,提高了审美能力。

在课堂外,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秀美景观,领略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丰厚的传统文化,了解浓郁的风土人情,扩大学生的视野,从中感悟到一种自然美和生活美。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使之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提高审美情趣,让他们贴近生活、发挥想象、自由创作,调动其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之充分表达他们关心生活、创造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情感。

二、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审美艺术欣赏包括人们的感官接触到艺术作品产生审美愉悦: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审美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审美也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审美能力并不是先天就具有的,而是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培养、锻炼才能得到。

少年儿童对美有着极为热切的认知、感受的欲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到美。

学校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审美兴趣、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塑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我谈谈以下几点看法:一、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
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能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是比较困难的。

一般看到好的美术作品,学生大都会说“好”、“美”,好在哪里就不能具体说了,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主动捕捉强烈的第一印象,激发其心灵深处美的感受,把握作品的意境。

其次可帮助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形象、情节,特别是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如蒙娜丽莎的神秘的微笑等等,以此为突破口。

由于古今中外留下来的美术作品浩如烟海,要让学生在这艺术的海洋中受到美的熏陶,先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美术分类,但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不要单讲技法,把学生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

一位学者曾经感慨说:“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刃,教得多了,学生极易成为教育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

”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
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长久以往,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偏离了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少数的美术家,不是专门传授绘画技艺的教育,它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

让学生参加美术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用来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

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

二、教学中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

做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境,不断挖掘教材中的情景因素,并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如投影、范画、故事、音乐等)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去丰富学生想象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比如在教学《连环画》一课时,教师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和谐的音乐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带入古诗词所描绘的境界中,激发他们把诗意内容想象成生动的图画。

教师一边播放悠扬的古筝
曲子,一边充满激情地朗读《登鹳鹊楼》的古诗,让学生轻合双目,悉心体会诗中描绘的夕阳西下,滔滔黄河滚滚东去的美好意境,从而想象出一幅幅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画面。

在教学《海洋生物》一课时,因为同学们很少有机会到神秘的海底世界去欣赏奇异瑰丽的海洋生物,教师可让学生观看录像《神秘的海底世界》,色彩艳丽、姿态万千的海洋生很快吸引了同学们的视线,他们深深陶醉在色彩斑斓的海洋世界,这时,教师适时启发他们想象:如果你现在也是一只海底生物,正在和他们一起自由玩耍,你想成为一只什么样的生物呢?大量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思路开阔起来,他们踊跃发言,大胆地在纸上画出想象中的各种造型奇特、色彩缤纷的动物……在这美好的氛围中,美的通感力量使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进行生动、优美、独特的创作。

三、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美,进行独特的艺术创作
陶行知强调:“生活即教育。

”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充实生活素材就是充实教育素材,丰富课程资源。

我们应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择活动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教师必须要学会让学生们注重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

近代大师齐白石曾说:“凡大家作画,要胸中先有所见之物,然后下笔有神。

……匠家作画,专心前人伪本,开口便言宋元,所画非所见,形似未真,何况传神?”说明了齐白石大师是非常注重对生活的观察,注重表现对生活中美的东西。

启发学生进行创作,我们可以叫他们从生活中去寻找美、感悟美,为创作寻找素材。

如引导他们发现自然美,花是自然界中色彩最丰富的生物:红玫瑰、黄菊花、蓝杜鹃、白水仙、紫罗兰、黑牡丹。

此外,树木、动物等等。

带学生去自然界,给他们讲解各种颜色及构成的画面,让他们发现和感悟到生活是如此的美。

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他们就能从中吸取美的养料。

少年儿童的生活、活动空间是有限的,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创作不出优秀作品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给孩子更多的活动和想象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的个性。

让他们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彩笔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

生活是艺术表现的源泉,在少年儿童的眼里,生活中有着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

从生活中寻找材料,是我们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常事,各种各样的纸是手工制作中应手的最广泛的材料,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小东西,甚至是垃圾它也可能是表现某些事物的最佳制作材料,如蛋壳﹑贝壳、蟹壳都是很好的装饰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数不胜数的艺术材料,顺手捏来就可以进行艺术制作。

然后老师只需稍加点拨、提示,学生就能创作出独特、充满童心和灵性的美术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