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原理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事故的定义:伯克霍夫定义: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
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2.事故和事故后果的区别:事故是过程,事故后果是状态
3.事故的特征:(1)因果性(2)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3)潜在性,再现性,预
测性和复杂性
4.海因里希法则:1:29:300(反映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之间的一般规律.即;
事故发生后带来严重伤害的情况是很少的,造成轻微伤害的情况少多,而事故无伤害的情况是大量的。)
5.安全的定义:“安全”通常是指免受人员伤害、疾病或死亡,或引起设备、财产破坏或损
失的状态。(The condition of being safe; freedom from danger, risk, or injury.)
6.系统安全的定义: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
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7.第一类危险源(possible source of danger)(固有型危险源)事故是能量的意外释放作用
于人体造成伤害。所以,在生产现场中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属于第一类危险源。【包括哪些类型】
8.第二类危险源(触发型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的措施(屏蔽)失控、失效或破坏的
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
9.危险源与事故的关系: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足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
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在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10.评价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性时,主要考察的四个方面:(1)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2)
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3)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4)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11.事故频发倾向的定义(Accident proneness):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
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12.事故因果论中间接原因大致分为6类:(1)技术的原因;(2)教育的原因;(3)身体的
原因;(4)精神的原因;(5)管理的原因;(6)社会及历史原因【课本34页的图】13.多因致果集中型(事故的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因果连锁型;集中连锁复合型
14.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的五个因素:(1)遗传及社会环境(M) –是造成
人的缺点的原因;(2)人的缺点(P) –人的缺点是由遗传和社会环境所造成,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使物产生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3)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H) –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4)事故(D) –即由物体,物质或放射线等对人体发生作用,
使人员受到伤害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的,失去控制的事件;(5)伤害(A) –直接由于事故而产生的人身伤害.
15.能量转移轮:事故的发生的物理本质是能量的意外释放,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
的能量释放并转移与人体。
16.麦克法兰认为所有的伤害事故都是因为:(1)接触了超过集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
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2)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
17.从能量意外释放论出发,预防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
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
18.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1)人接触能量的大小;(2)接触时间
和频率;(3)力的集中程度;(4)屏障设置的早晚。
19.轨迹交叉论是一种从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出发研究事故致因的理论. 其基本思想是:
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可分为人和物(包括环境)两个发展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使能量逆流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用该理论解释事故发生的过程】20.系统理论: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达到管理的优
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1.系统的六个特征:整体性(Integrity)、相关性(Relativity)、目的性(Purposefulness)、
层次性(Hierarchy)、综合性(Comprehensiveness)、环境适应性(Environment adaptability)系统理论的主要特征有目的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22.整分合原理、能级原理【图】、动力原理(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原理)
经营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从上至下)
23. 系统的分类【75页】
24. 系统管理的组成:人、物质、设备、资金、任务、信息
管理系统的静态结构:垂直系统(最高管理层、中级管理层、基层);水平系统(生产
职能分系统、销售职能分系统、财务职能分系统、人事职能分系统)
管理系统的动态结构:计划、执行、控制
25. 结构: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为内部联系,表征内部联系的范畴,称为结构。
功能: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为外部联系,表征这种联系的范畴称为功能。
26. 人-机系统事故模型:该事故多发生在人。机两个系统相交的部分。
27. 人-环境事故模型:生产现场作业环境中流动着的能量大致有两种(1)为了生产而供给
的能量;(2)由生产设备逸散的能量。
28. 人-机系统和人环境系统的比较:(1)人机关系密切,交织在一起。人、环互动性小。具
有相对独立性;(2)点或面上多发事故,环境系统普遍发事故;(3)突发、渐变。
29. 人-机系统外的事故模型:这种事故包含着不能预测的偶然性,形成这类事故的物理现象
多为突如其来的物体飞落,大致有3种。(1)因风力、水力等自然现象使生产设备或房屋
倒塌、坠落飞入等现象,使人员伤亡。(2)作业环境中原材料、半成品及其他物质乱存乱
放,使施害物体处于不安全状态,如遇振动、外部力则易使潜能突然转变成动能,造成
事故。(3)车间中其他作业系统突然飞来的物体打击。
30. 动机-行为-目标图 31.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系统 32. 各种人性假说与管理理论的比较(p137) 33. 人失误(human error ):人作为系统元素有个可靠性的问题。当人在规定的条件下,规
定的时间内没有实现系统规定的功能,称人失误。
34. 人失误发生的原因:由于工作条件设计不当和由于人的不恰当行为引起
35. 人失误分类:(p146图4-12)
操作者失误又分为:
(1)在执行必要的任务和程序步骤中失败;
(2)不正确地执行必要的任务和程序步骤;
(3)执行指令序列以外的任务和程序步骤;
(4)执行不必要的任务和程序步骤。
在系统失误方面,又有:
(1)不可能利用系统元素(人员、机器、程序、技术资料、通讯等)或利用得不充分;
(2)组织程序失误或不充分
36.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追踪
37.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五种起因:1.因循守旧、反对弃易就难是违章作业的根源之一。2、忘
记、看错、念错和想错是记忆与判断等失误的具体表现紧急、时间紧迫,着慌而产生错
误判断。3、联络和确认不充分是相互误解信号造成失误的原因之一。4、选错操作工具、
记错操作方向和调整的失误是单元作业操作者极易发生的失误。5、疲劳、异常状态及
其他条件特殊时的失误
38. 防止人失误的四个技术措施:1.用机器代替人操作 2.采用冗余系统 3.耐失误的设计 4.
安全需要 动 机 目标导向行
动
挫 折 改变行为(不安全行为)
改变目标(不安全思想) 坚持目标(继续安全生产) 对抗(违反劳动纪律) 放弃目标(意志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