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新古典学派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外国经济思想史,吴宇晖、张嘉昕 编著)
经济学派别知识 新古典综合学派
新古典综合学派新古典综合学派概述二战后,在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一批美国经济学家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的宏观经济学。
一系列在凯恩斯基本理论基础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被综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宏观经济学”。
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包括价格理论,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以及分配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则被冠以”微观经济学”的名称。
新古典综合学派是所谓的“凯恩斯革命”之后起初最有影响力的凯恩斯学派,又先后自称“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Post-Keynesian Mainstream)”和“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
反映这个学派理论观点的代表著作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在经济政策上,主张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减少失业、消除危机。
在经济制度方面,主张混合经济论,即公私机构共同对经济施行控制新古典综合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人物有:萨缪尔森,莫迪里安尼,托宾和索洛,这几个人都先后获得过诺贝尔奖。
而且他们都是属于涉猎广泛的经济学家。
萨缪尔森的研究领域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等等。
而且他是把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引入经济学分析的重要成员。
也是最早进行动态分析的经济学家之一。
而且他对于资本论的理解也是令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叹为观止的。
据说,对于马克思的价值论理解最深刻的就是萨缪尔森,他完成了所谓的价值转型问题。
只不过他是认为价格转化为价值。
他的弟子当中最出名的三个人应该就是斯蒂格里茨,默顿和迪克西特三人了。
莫迪里安尼(意大利后裔)不仅提出了生命周期假说,而且也是MM定理的创始人之一。
MM定理至今为止仍然是新古典金融学的三大支柱之一。
莫迪里安尼认为,公司的经营目标不应该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公司价值最大化。
而托宾的两基金分离原理也是CAPM理论的雏形,而且托宾也拓展了货币需求理论。
索洛是AK增长理论的开创者。
后来人又在AK理论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内生增长理论,以解释经济增长的内在原因。
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
在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经济发展思想都得到了充分 的阐述。古代经济思想主要农业生产和财富分配,强调自给自足和自然经济。中 世纪经济思想则受到宗教和封建制度的影响,经济活动以庄园为单位进行。近代 经济思想则开始市场经济和工业发展,强调自由竞争和资本积累。而现代经济思 想则更加注重政府的干预和调控,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正。
《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是一本系统梳理和阐述西方经济发展思想演变历程 的著作。通过对该书的目录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对西方经济发展思想的发展 历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够理解这些思想对于现实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该书目录结构清晰,按照时间顺序和主题分类,将西方经济发展思想的发展 历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目录从古代经济思想开始,逐步过渡到中世纪、近代和 现代经济思想,呈现出一种历史发展的脉络。目录按照不同主题进行分类,如农 业经济思想、工业经济思想、市场经济思想等,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各 个时期、各个领域的经济发展思想。
通过对目录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西方经济发展思想的演变呈现出以下几个 特点。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发展思想逐渐从农业转向工业,再转向服务业和高 科技产业。市场经济思想逐渐成为主流,强调自由竞争和供求关系的作用。同时,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逐渐得到重视,从自由放任到适度干预再到积极调控, 政府角色在不断演变。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正等现代理念逐渐融入经济发展思想 中,成为指导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
精彩摘录
《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是一部全面而深入地探讨西方经济发展理论的著作, 它详细梳理了从古希腊到现代的各种经济思想和理论,为我们理解西方经济发展 的历程和内在逻辑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在这本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摘录,它们既 展现了经济学家们的深邃思考,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经济现象的新视角。
斯密式增长和库兹涅茨式增长
斯密式增长和库兹涅茨式增长经济增长理论简单的说就是研究哪些因素,又如何影响各国经济增长水平的重要经济课题之一。
这一既古老又时髦的研究历经了重商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结构主义,新制度经济学等学派详尽的阐述和分析。
其中,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1776年)中拴线明确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西蒙库兹涅茨(Siman S.Kuznats)用国民收入的概念和计量法研究各国经济增长,形成了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分支。
以下对两者进行分别介绍与对照比较。
斯密的《国富论》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但核心问题就是国民财富的增加,即经济增长。
现在经济学普遍认为,斯密对于理解经济增长过程有两点特殊贡献:一是与分工的概念相联系;二是对“生产”和“非生产”劳动进行区别。
认真分析这本书的整体逻辑主线可以看出:斯密认为劳动分工,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是一国国民财富增长的主要动力。
具体分析如下:(图1)1.劳动分工:斯密通过列举分析扣针制造业的事例,说明劳动分工提高产量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技能提高;转换的时间浪费减少;利于发明机械。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最大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斯密同时强调,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限制。
因此劳动生产率与需求之间建立了相互促进的关系,构成了经济增长推动力。
2.资本积累:在斯密看来,经济增长取决于分工程度的增进和劳动人数的增加,后两者又要取决于资本积累。
而资本的积累主要源于富人们属虚的增加,因为富人将储蓄购买投资品,成为流动资本与固定资本促进经济发展。
3.技术进步:斯密特别重视科技发明和工艺改进对生产力的巨大作用。
通观《财富论》多处提及“改良”,也就是指技术进步。
在他的思想中“改良扮演着比“分工”更重要也更基本的角色。
更大的产出劳动者更高的工资国民财富增加更大的产出劳动者更高的工资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财富进一步增加。
图1斯密式增长队后来的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作出重大贡献,使其后的发展完全集中在研究实际生产领域。
2015考研天津财经大学复试参考书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解析复试线
1/14【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1育明教育天津分校2015年天津地区15所高校考研辅导必备天津分校地址南京路新天地大厦2007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8年天津地区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天津分校王老师与大家分享资料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
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天津分校王老师2015考研天津财经大学复试参考书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解析复试线▲政治经济学1、《政治经济学教程》(第7版),宋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政治经济学原理》,石晶莹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经济思想史1、吴宇晖、张嘉昕,《外国经济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版;2、蒋自强,《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第3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版。
▲经济史1、王玉茹,《中国经济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14【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22、高德步,《世界经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版。
▲西方经济学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导与精粹题解(上册微观部分)》、《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导与精粹题解(下册宏观部分)》,丛屹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3、《计量经济学》,于俊年编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Herman E.Daly,《生态经济学——原理与应用》,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2、罗丽艳,《自然资源价值代偿机制研究》,经济学科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3、钟水映、简新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
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经济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全书共分6编43章。
第一编“基本经济概念和国民收入”,主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国民收入理论,论述为分析现代经济生活的根本事实和制度所必需的基本工具,为以后各编、章的论述提供方法论的基础和背景资料。
第二编“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波动”是对凯恩斯的《通论》的阐述和发挥。
主要围绕着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关于经济稳定和增长的理论,分析繁荣与萧条的原因,包括储蓄和投资的过程如何相互发生作用来决定价格、收入和就业水平,国家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如何控制和协调经济活动的稳步增长等。
他还提出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即通过宏观需求的调控来实现既无通货膨胀,又无失业的经济稳定发展的政策主张。
第三编“国民产品的组成和价格决定”,主要介绍了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均衡价格论,供需在农业上的应用、需求和效用论,竞争条件下的供给、对成本和长期供给的分析,最大利润的均衡,垄断以及不完全竞争和反托拉斯政策等。
第四编“收入分配: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围绕收入的分配理论问题,依据古典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价格决定生产要素的供给学说,阐述要素的价格决定和报酬分配。
重点是生产论和边际产品,地租和其他资源的定价,工资、利息和资本,利润和动力等。
第五编“国际贸易和财政”,主要阐述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运用宏观和微观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的国际经济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
内容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贸易和相对有利条件论,保护关税,限额和自由贸易,目前的国际经济问题等。
第六编“当前经济问题”在本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主要论述了低收入的国家的成长分析和发展,生活质量,消除污染和城市祸害,种族和性别歧视,在过分拥挤的世界上的能源不足和资源枯竭,减少贫穷和经济上的不平等,治疗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等当代最基本的经济问题。
探讨了经济增长的趋势,提出了福利经济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评论了各派经济理论,比较考察了各种可供选择的经济制度。
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
原理,即它缺乏现实妥当性的 论点,也就会自然消失。总之, 如果坚持收入决定的近代分析, 那么也就确认作为古典派基础 的价格原理。所以现在的经济 学家被认为是能够填平微观经 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鸿 沟”。 新古典综合的含义,在于说明: (1)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为混 合经济,新古典综合则是混合 经济的代表理论; (2)混合经济有着很大的优越性; (3)这种综合是凯恩斯的收入分 析与新古典的价格理论的综合。
总之,新古典综合派的菲利普斯曲线实际上是以“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理论来补充凯恩斯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理论。而前者又是新古典理论的继 承。 因此菲利普斯曲线也是一种“新古典—凯恩斯综合”。但是,有于70年代西 方 “滞胀”经济的出现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消失,新古典综 合 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新古 (3)关于“滞胀”的对策 典综合面对各种批评和挑战,为了 基于上述分析,新古典综合派提出了治 维护自身的正统地位,不得不寻求 理“滞胀”的微观经济政策。不过,他 们 新的解释。 认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总需求 (2)关于“滞胀”原因的解释 管理的两大手段,用来单独对付失业或 第一,部门供给的冲击。 通货膨胀仍然有用,它提供了调节经济 第二,社会褔利支出的过度增长。 的基本手段。各项微观经济政策不能取 第三,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和结 构变化。 代宏观需求管理政策,但可作为补充: 以上三种解释,都是从微观分析 第一,制定和执行新的能源政策和农业 政策。如限制石油消费等。第二,改进 的角度来解释“滞胀”的原因,以 弥 社会褔利政策。第三,收入政策,即工 补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的不足。这 资和物价管制政策,以对付成本推进型 也再次体现了新古典综合派的折衷 通货膨胀。具体措施有三。第四,人力 调和的本质特征。 政策,以对付“结构性失业”。主要有 10 四
经济学说史 全套课件-文档资料
第四节 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
一、主要代表人物 1、古斯塔夫•施莫勒(1838——1917) 从 1864 年起,他历任德国哈莱、斯特 拉斯堡、柏林大学经济学教授,并被 政府封为贵族。 主要著作 《国民经济学大纲》(1900~1904) 创立和主编的《德国立法、行政和经 济学年鉴》(1880)
力会影响新事物或者旧事物?
二、边际革命兴起的原因
1、特殊的社会环境因素
2、哲学背景
3、理论基础背景
4、学术背景
5、知识结构
6、经济学学术环境
三、边际革命的特点
1、三个国家三位经济学家几乎是同时提出了边际 效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1871年,德国的卡尔•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
边际主义学派——价格理论(消费者理论、 厂商理论),给定数量的资源约束内寻找最 优点。 为供给量固定的生产要素规定价格和分配资 源是唯一的经济问题,把关于生产性资源由 于时间关系在数量和质量上发生变化的一切 问题置之不顾。(Mark Blaug,1971) The New Departure:
经济学说史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s
学习经济学说史有哪些问题?
1、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说史?
——理解经济理论的好帮手:
——掌握研究方法论的有效途径:
学习经济学说史有哪些问题?
2、经济学说史研究的对象 是什么? ——以“过去”经济学说为 对象的一种研究 Dead for thirty years (De
为探索这种规律是经济科学的主要目的。
2、以“历史的统计方法”代替了旧历史学派 的“历史的生理方法”
第四节 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
第五节 新历史学派的基本观点
第7章 李嘉图(外国经济思想史,吴宇晖、张嘉昕 编著)
麦克库洛赫
以詹姆斯· 穆勒(James Mill,1773—1836)与约翰· 雷姆赛· 麦克库 洛赫(John Ramsay McCulloch,1789—1864)为中坚力量的 李嘉图学派在捍卫李嘉图学说时却偏离了李嘉图的本意,结果直接导 致了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7.3 分配理论
工资 李嘉图认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劳动和其他在数量上可 以增减的商品一样,也具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李嘉图首次提出了相对工资理论。他认为,一国的产品要 以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名义分配给三个主要社会阶级。产 品在三个阶级间的分配比例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中是不同的。 利润 李嘉图注意到的只是关于利润量是如何决定的。他从商品 价值由劳动决定的观点出发,指出商品的全部价值只有分 成两部分:一部分构成资本的利润,另一部分构成劳动工 资。而地租则是一种超额利润,它可以被归结为利润这个 基本收入。 李嘉图在工作日的长度与劳动强度不变情况下分析了利润 量变化的规律。这可以概括为三点内容。他还提出了利润 率的平均化和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7.3 分配理论
地租 (1)由于土地的肥力和位置不同,等量资本和 等量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是不同的。(2) 农产品的价格决定于劣等土地耗费的劳动量。 (3)农产品的价格使耕种优等土地或中等土地 的等量资本除足以补偿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外, 还有一个超额利润。此外,李嘉图考察了资本主 义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 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从工资、利润和地租相互间数 量的变化上,比较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三 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瓦 特 蒸 汽 机 复 原 图 珍 妮 纺 纱 机
期英 的国 一工 座业 煤革 矿命 时 箭斯 号蒂 机芬 车森 的 火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发展史(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发展史(word文档良心出品)西方经济学发展史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它的产生一直到现在,共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新剑桥学派)五个阶段。
一.重商主义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16至18世纪)。
重商主义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
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两种。
思想:该理论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重商主义抛弃了西欧封建社会经院哲学的教义和伦理规范,开始用世俗的眼光,依据商业资本家的经验去观察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作为考察对象,从流通领域研究了货币,商品,货币的运动(资本产生的过程)。
局限性: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一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二.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家把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直至19世纪中叶的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以及这个时期内的其他经济学,统称为古典经济学在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是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的。
经济学说史第十七章 新古典学派
第十七章 新古典学派
11
垄断竞争企业的决策
Q
根据利润最大化假设,张伯伦
MC
指出一个垄断竞争企业的决策
AC 可以用左图表示。 如图所示,
给定需求曲线D和边际收益曲线 D MR,利润最大化产量为A,可
D’
以获得利润。随着新企业的进 入,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向下
MR
移动,最终,需求曲线和边际
0
MR’
BAC
第十七章 新古典学派
3
2.新古典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新古典学派的理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基本 形成,不过,这一理论构架在20世纪30年代又 得到进一步补充。这种补充也被看做是以马歇 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新古典经济学在这个时期的发展主要包括:成 本曲线的研究、序数论的发展、不完全竞争厂 商理论、一般均衡理论、货币理论、福利经济 学等,其中,一般均衡理论和货币理论在其他 章节中已有所介绍,本章主要介绍其他各项。
Q
垄断竞争企业的决策
收益曲线分别为D’和MR’,利 润最大化产量为B,利润为零。
因此,相对于完全竞争的生产方式(产量为C,价格为最 小的平均成本),垄断竞争企业的产量较低,价格较高, 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资源配置非效率。
第十七章 新古典学派
12
3.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理论
琼·罗宾逊(1903—1983),剑桥大学经济学教 授,是马歇尔的学生,她在许多方面都有重要 的理论贡献。罗宾逊于1933年出版了《不完全 竞争经济学》,提出了与张伯伦非常相似的理 论。
第十七章 新古典学派
7
3.福利经济学中的序数效用论
希克斯还从帕累托的思想中发掘出了与 序数效用论相一致的、可以判断社会状 态的一个标准,这就是在福利经济学中 广泛使用的帕累托标准。参见本章“福 利经济学”部分。
经济学史的发展与学派的演进
经济学史的发展与学派的演进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形成了多个学派。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史的发展与学派的演进,并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这些学派的特点和贡献。
一、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兴起。
早期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和贸易方面。
古代文明中的城市化带动了市场经济的兴起,商业活动逐渐繁荣。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经济学思想代表了古代经济学的理论高峰,其中包括亚里士多德的经济学思想和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经济制度。
二、重商主义的兴起重商主义是指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欧洲国家的一种经济学思潮,其核心观点是国家财富的增长依赖于对外贸易的积极干预和保护。
重商主义者主张国家应通过封闭市场、提高进口关税以及积极促进出口来保护本国产业,并通过控制贸易平衡来增加国家财富。
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汉塞尔、法国的鲁兰等。
三、古典经济学的兴起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提出了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
亚当·斯密主张个体的自利行为会导致整体的社会福利最大化,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等重要观点。
李嘉图则进一步发展了斯密的思想,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枯竭理论和“不平等收入分配”的剩余价值理论。
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诞生19世纪中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派。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并认为资本主义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并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
五、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兴起,赋予经济学更多的数学和统计分析方法。
新古典经济学主张市场的自由竞争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重视个体之间的最优决策行为,并提出了供需理论、边际效用理论等重要概念。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等。
新古典经济学
庇古
一福利的大小可以用效用衡量,国民收入总量越大,所带来的效用越大, 福利也越大。因此,要增加福利必须增加国民收入总量。增加国民收入总 量就要实现资源配置最优。资源配置最优的标准是边际私人纯产值等于边 际社会纯产值。边际私人纯产值是私人增加一单位投资所增加的收入值, 边际社会纯产值是社会增加一单位投资所增加的收入值。在完全竞争条件 下,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可以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如果存在外部性和公共物 品问题,则需要政府干预,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 二是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富人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小于穷人,将富 人的一部分收入再分配给穷人,可以在国民收入不变时增加整个社会的福 利。因此,收入分配越平等,社会福利越大。实行累进所得税,增加社会 福利,有利于收入分配平等和社会福利增加。当然,这不是说收入要绝对 平等,因为收入平等有降低效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一书。 斯拉法探究的问题是没有生产规模的变动或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变动的经 济体系的特征,认为国民纯产品就是超过补偿生产资料所需要的产品的 “剩余”,把生产看作是同样的商品既表现为生产资料、又表现为最终 产品的一种“循环的过程”。这种研究方法正是复兴了古典学派的思想, 所以,他时常被称为“新李嘉图主义者”斯拉法的早期作品则包含在新 古典主义的方法论传统中,这里单叙述他的早期思想和影响。斯拉法于 1925年发表了《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1926年发表了《竞争条件下 的收益规律》。在这两篇论文中,斯拉法指出,马歇尔的价值理论是难 成立的,因为其最基本的两个组成部分(完全竞争概念和利用相交的供 求曲线来决定价格与产量)在逻辑上是矛盾的。他对于要与产量之间确 立在单位成本一种函数关系进行了批评。他揭露了传统经济学所普遍使 用的完全竞争模式的突出弱点。斯拉法的这些观点体现了不完全竞争理 论的线索。
《经济思想史(第二版)》第一章序言
2022/11/9
16
二、古罗马著作家、思想家的经济思想
• 时代背景:公元前8世纪开始由原始公社制度向奴隶占有 制度过渡。后经过“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公元前27年 屋大维就任第一任皇帝,古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公元前 27-公元476)。
• 古罗马奴隶制社会经济的特征与古希腊基本相同,以农业 为主的自然经济,手工业有一定发展。由于占领了许多殖 民地,特别是成为地中海区域的大国后,对外贸易、商品 经济有很大发展,高利贷流行。
表法》,公元529年到535年编订罗马法全书,债权人与债务人、契约、
债务等内容。主要经济思想观点有:
• 1.关于自然法的观念。人们本质一样,有共同的感情,因此应该拥有平
等和自然的权利;提出财产公有思想;号召人们顺从命运等,对18世纪
自然秩序学说的形成和经济学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 2.关于私有财产及自有契约的观念。以个人为社会单位并进而规定个人 的财产权利。个人财产权利既定,则个人财产的处理和自由契约就必须 相伴而立。
2022/11/9
18
(二)古罗马哲学家的经济思想观点
1.马尔库斯·杜利乌斯·西塞罗 (公元前106-前43),西塞罗 认为从事农业是古罗马人最可 贵的职业,反对小商业赞扬大 商业,对劳动与社会分工的作用做了精辟的论述。
2022/11/9
19
(三)古罗马法学家以及体现在罗马法中的经济思想观点
• 公元前541年,古罗马元老院设立发电编订委员会制定著名了《十二铜
• 3.关于利率的规定。古罗马初期的法律完全禁止取利。直到《十二铜表 法》被制定出来,才有利息的规定,但仍禁重利。
• 4.关于货币和价格的见解。在罗马法中提出“公平价格”概念,指某个 时期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也被称为“通行的价格”。
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801经济学(经济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综合经济学部分参考书目):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也可);2、《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导与精粹题解(上册微观部分)》、《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导与精粹题解(下册宏观部分)》,丛屹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802经济学:同801经济学。
▲803经济学:同801经济学。
▲804经济学:1、同801经济学;2、《财政学》武彦民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805经济学:1、同801经济学;2、①《国际金融概论(第四版)》,王爱俭主编。
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6出版。
②《货币金融学(第九版)》,米什金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4出版。
▲806经济学:同801经济学。
▲807经济学:1、同801经济学;2、①《国际贸易》,海闻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②《国际经济学》(第8版)(上册)(国际贸易部分),克鲁格曼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808经济学:同801经济学。
▲820经济法学基础:经济法学(第四版),李昌麒,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614法学综合1:814法学综合2:1、《法理学阶梯》,舒国滢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2、《民法学》(第三版),王利明等著,法律出版社,2011版;3、《国际经济法学》(第六版),陈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4、《经济法学》(第六版),张守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5、《经济法学》李昌麒、岳彩申编著,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615马克思主义理论及▲81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划※者为重点):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3、《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浅谈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发展
西方经济学思想史的发展西方经济学思想的发展先后经历了重商主义学派、重农主义学派、边际效用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综合学派、剑桥学派、货币主义学派、制度主义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奥地利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学派等纷繁复杂的演变,西方经济学思想已经有了被研究者广泛接受的经济信念、价值判断标准、经济学研究方法。
下面简要介绍每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等。
一、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最早期的经济学思想的萌芽,它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 15 ~ 16 世纪中叶,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强调少买。
该时期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威廉•斯塔福。
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反对商品输入,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
一些国家还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交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或在本国花费掉。
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即晚期重商主义时期,其中心思想是贸易差额论,强调多卖,代表人物托马斯.孟。
重商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有金银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财富,若一个国家没有贵金属矿藏,就要通过贸易来取得;对外贸易必须要保持顺差保证国家财富的积累。
重商主义者认为,不可能所有国家同时都有贸易顺差,在任一时点上黄金总量也是固定的,所以一个国家的富裕是以另一个国家的贫穷为代价二、重农主义学派重农学派是18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经济表》,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全面总结。
杜尔哥是继魁奈之后的重农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哲学基础,重农主义者认为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
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
他们的全部体系都围绕着这一学说而展开;一切政策也以之为基础。
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财富的来源不是流通而是生产。
第15章 帝国主义理论(外国经济思想史,吴宇晖、张嘉昕 编著)
布哈林强调,金融资本主义是一个历史现象,是 工业资本主义的延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一般 发展趋势的继续,是资本集中趋向的一种特殊形 式。 布哈林的帝国主义理论的政治结论,与考茨基的 “超帝国主义”理论直接对立。后者认为,帝国 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后,会结束军事冲突,采取卡 特尔的方式和平地统治世界,进入“和平的帝国 主义”或“超帝国主义”时期。布哈林称之为空 想观点,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不适应性会愈 发加剧,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以实现社会主义 有计划地组织经济。
15.3 卢森堡
罗莎· 卢森堡(Rosalia Luxemburg ,1871—1919) 是国际工人运动杰出的女活动家、理论家, 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左派领袖,德 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代表作为《资本积累 论》(1912)。
卢森堡从帝国主义与前资本主义世界,从剩余价值 的资本化和资本积累的角度分析了资本输出的前因 后果。资本主义国家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由于不能 在本国资本化,而投向殖民地,这是资本主义的当 前特征。
第15章 帝国主义理论
15.1 霍布森 15.2 希法亭 15.3 卢森堡 15.4布哈林 15.5 列宁
15.1 霍布森
约翰· 阿特金森· 霍布森(John Atkinson Hobson,1858—1940)是著名政治学家、 经济学家和社会改良主义者。代表作为 《帝国主义,一项研究》(1902)。
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
(4)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中 的各个企业、工业部门和国家的发 展是不平衡的、跳跃式的。经济发 展不平衡势必导致政治发展不平衡, 即引起各国阶级斗争状况发展变化 的快慢,无产阶级的觉悟性、组织 性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能力等各不 相同,因而无产阶级革命在不同国 家获得胜利的政治前提也不相同。 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 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 家内获得胜利。
新古典经济学派
– 他继承了李嘉图和穆勒的古典思想,而不是彻底破坏古典
体系。这使得马歇尔的思想获得了更为广泛的接受。
3、理论贡献
• 但同时马歇尔希望经济学研究能赋予崇高的道德目 标【不过他却用货币来衡量人类行为的动机】,所 以他对待数学更为审慎。在第8版中他把大量的公式 和图标都隐于脚注和附录之中。
• 他希望经济学能够对现实有所改进。然而也正是在
• 但同时,马歇尔特别关注工人,他一生都强调改进工人生活 (与他的出身有关)。并且他对待自己的作品也特别认真, 总是反复修改才肯出版。例如《工业和贸易》(1919)一书 的校对时间长达15年。
2、影响 • 马歇尔使得剑桥成为新经济学的中心,他建立起了 剑桥学派。 1888 年时,据说英国经济学教授职位中 半数都是他的学生。 • 也正是从马歇尔开始,“政治经济学”改名为“经 济学”,一门致力于更为精确的技术的科学。供给 需求曲线、弹性理论、数学公式以及其他从数学和
• 总支出=14先令;
• 消费者剩余=45先令。
20 14 10 6 4 3 2
4 5 6 7
6、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
供给
C 价 格 B
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E
需求 A
O
F
数量
均衡价格、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7、均衡价格决定的时间分析
• ①现期:时间短暂到无法改变供给量,价格主要取决于 需求状况,即市场现存商品量的边际效用。 • ②短期:即在现存的技术设备和工业组织的基础上伸缩 产量,而没有足够时间去增加设备、改进技术和组织以 适应需求的变动。这时,均衡价格取决于边际效用和边 际生产费用。
他的政策讨论中,他偏离了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的自
由放任传统。这为以后凯恩斯的“反革命”开辟了
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对应于早期的,俗称: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Economics);对应于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俗称:新古典派经济学第二代(NewClassicalEconomics);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流派即:新兴古典经济学(NewClassicalEconomics);以及20世纪末开始的第四次“整合”。
理论简介折叠编辑本段新古典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ClassicalEconomics)。
在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预期革命”等所谓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Economics),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过去100年间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特征,它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证伪主义的普遍化、假定条件的多样化、分析工具的数理化、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案例使用的经典化、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张伯伦革命”摈弃了古典经济学把竞争作为普遍现象,把垄断看作个别例外的传统假定,认为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是两种极端情况,更多的是处在两种极端之间的“垄断竞争”或“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
他们运用边际分析法,分析了“垄断竞争”的成因、均衡条件、福利效应等,从而完成了微观经济的革命。
“凯恩斯革命”使得西方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实现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分野,从而在理论体系上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而凯恩斯则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鼻祖。
凯恩斯完成理论创新包括: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论基础“萨伊定律”,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导致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于“消费倾向、灵活偏好和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1 阿瑟· 庇古 18.2 张伯仑 18.3 霍特里与凯恩斯
18.1 阿瑟· 庇古
阿瑟· 赛米尔· 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 1959)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最正统、 最权威的解释者。代表作为《总需求只是一种货币现象。总 需求由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需求和企业家对资本的 需求构成,表现为他们为此所提供的货币量,这 样总需求的变动就直接与银行信用的变动联系起 来。银行对利率的变动,影响到企业生产,引发 周期性的经济变动。 霍特里指出,由银行信用的收缩和膨胀所起的经 济的收缩和扩张所转换的关键在于银行现金的涸 竭和流回。他提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都根源于总需求的变动,根源在于银行信用胀缩 的循环往复,因此,经济危机仅仅是一种货币现 象。他主张采取利率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对银 行信用实行统制,以稳定消费者收入和总需求, 维持经济均衡。
18.2 张伯仑
爱德华· 张伯伦(Edward Chamberlin,1899— 1967)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代表作为《垄断 竞争理论》(1933)。
1.垄断竞争 张伯伦对“垄断”和“竞争”作出解释。只有那种能够控制 一种商品销售数量,进而控制价格的唯一卖主,才是垄断者, 而“完全竞争”则是指没有一个企业能够控制商品的供给量 和价格,这种状况的形成是由于存在着大量的买者与卖者; 同时,出售的商品没有差别、即完全一样或标准化,因此可 以相互替换。完全竞争或完全垄断在经济生活中都是罕见的, 大量存在的是垄断和竞争的混合,即“垄断竞争”。
18.3 霍特里与凯恩斯
霍特里和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1)霍特里认为,货币数量之所以影响物价水平, 在于消费者的支出额。凯恩斯提出,应当把人们 持有的存款细分为“收入存款”、“商业存款” 和“储篇存款”三种。经过这种细分,物价水平 就不仅仅取决于笼统的货币数量和笼统的货币流 通速度,而必然取决于由“收入存款”和“商业 存款”组成的货币数量和二者不同的流通速度。 (2)霍特里和凯恩斯提出,通过调节货币数量来 影响经济。 (3)霍特里和凯恩斯都反对重建第一次世界大战 前的金本位制。霍特里主张以金汇兑本位制来代 替战前的金本位制,凯恩斯则主张废除金本位制。
拉尔夫· 霍特里(Ralph Hawtrey ,1879— 1975)是一位英国财政部官员,新古典学 派货币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为《货 币的改造》(1922)、《中央银行的技能》 (1932)。
纯货币的经济周期理论。
霍特里第一次单纯以货币信用因素来解释经济危 机和周期波动。其基本观点是,现代的经济周期 波动纯粹是货币现象,在货币表示的财货需要增 加时,则生产增加,物价上升,商业旺盛;反之 则生产减缩,物价下跌,商业凋敝。
琼· 罗宾逊
琼· 罗宾逊(Joan Robinson,1903—1983)是当 代著名英国女经济学家,主要著作有:《不完 全竞争经济学》(1933 )和《资本积累论》 (1956)等。 罗宾逊提出“买方垄断”、“差别价格”等概 念。她关于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决定价格的 原则被现代西方经济学广泛接受,她对所谓不 完全市场竞争的分析对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1.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论点。
福利经济学主要分两部分:一是根据边际效用价值学说提出一套 福利概念,并把这种主观福利概念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二是从 国民收入的增加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出发,推导出增加社会福利的 各种因素。 庇古把“福利”分为两类:广义的“福利”,即“社会福利”; 狭义的“福利”,即“经济福利”。社会福利概念包含两个基本 命题:(1)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福利就愈大;(2)国民收 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福利就愈大。 为衡量经济福利,庇古运用了边际效用基数论。西方经济学界把 庇古福利经济学称为“旧福利经济学”,以区别于以序数效用论 为基础的 “新福利经济学”。
2.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
庇古提出“边际社会纯产品”和“边际私人纯产品”两个 概念。他认为,要使生产资源的配置达到最适宜的程度, 必须使二者相等,从而使“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 会纯产值”相等。应当由国家来进行调节,使之趋于一致。 当边际社会纯产品大于边际私人纯产品时,国家应通过补 助金政策扩大该部门的生产;当边际社会纯产品小于边际 私人纯产品时,国家应通过税收政策缩小该部门的生产。
3.收入均等化学说
庇古提出,从分配方面来说,要增加社会经济福利,就必 须实现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其政策主张包括:政府一方面 采取向富人征收累进所有税、遗产税之类的措施;另一方 面又采取一些社会福利措施,将货币收入从富人那里“转 移”给穷人,使整个社会的满足总量增加。庇古认为,福 利措施应当以不损害资本增殖和资本积累为原则,否则就 会减少国民收入和社会福利。
张伯伦认为,产品差别是造成垄断的决定因素,但 现实经济活动中厂商的产品,都既有一定的差别, 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替代品。这带来竞争与垄断, 二者并不矛盾。他还阐述了“产品差别”的涵义, 他提出,在资本主义市场上几乎不存在没有差别的 产品。
2.垄断竞争的价值理论
张伯伦的垄断竞争价值理论继承了马歇尔的均衡价 格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研究了在垄断竞争的市 场条件下,资本主义企业(即厂商)如何决定产品 的销售数量和价格问题,也就是均衡产量和均衡价 格的形成问题。因此,垄断竞争价值理论实际上就 是一种新的均衡价格理论。张伯伦使用了平均成本、 边际成本、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等几个新的概念以 及相应的几条曲线,来说明其垄断竞争价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