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教学教案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教学教案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教学教案第一篇:先秦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史籍丰富。
中国古代史学的发达,在世界上是比较突出的,这和我国古代史官制度的健全、史官设置之早是分不开的。
一、史官的出现:(史官:历代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因为要有史籍须先有史官,而中国古代的史官,在夏代的奴隶制国家机构中已经出现了。
《吕氏春秋.先识篇》“夏桀荒淫无道,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进行劝谏,劝谏无效,即弃而奔商”。
这说明,在夏代的国家机构中,是设有史官的。
三代时期的史官,其职能如下:1、夏之史官:其职能含有劝谏,主要掌管天时星令,或者说是掌管法典的大臣。
2、商之史官:其职能主要是职掌记录时事、起草公文、保管文书的官吏。
3、周之史官:周朝史官规模日渐扩大,并且有了较细的分工:⑴、大史:职位很高,参加新王册命典礼,王为国家大事,还要访问大事。
此外,大史还掌记录时事,保管文书等。
⑵、小史:秩卑(秩是指俸禄,也指官的品级。
)“小史”在古代是一种礼官,其职务是“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
若有事,则诏王之忌讳。
大祭祀,读礼法,史以书叙昭穆之俎篮。
大丧、大宾客、大会同、大军旅、佐大史,凡国事之用礼法者,掌其小事。
其职务是佐大史。
⑶、内史:其位最尊,西周始置,常奉王命策命臣下。
掌策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凡四方之事书则读之。
内史掌册命诸侯及孤卿大夫,掌名王命,并将副本加以保存。
有时也奉命出使诸侯国。
⑷、外史:秩亦卑。
》:《周礼·春官·大宗伯》:“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泛指古代文献资料)。
”即掌管当代和古代的的文书档案材料。
⑸:御史:秩亦卑,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
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
也就是说,御史主要是记录时事。
五史其共同点都有记载时事和掌管文书的职能。
总之,从夏代起,在夏、商、周的奴隶制国家机构中,便开始设置了史官。
他们当时所记载的时事和掌管的文书,就成了异日极可宝贵的历史资料。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通过科学、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中国历史要籍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古代史的能力;初步具备运用一手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
二、授课对象大学本科一年纪师范班、文科基地班、世界史班和城市文化管理班,周三学时,一学期,总60学时,3学分。
三、教学环节、学时安排1、课堂教学:40学时以上。
2、课堂讨论:经常化、随时进行。
3、课外作业:3次,占总成绩30%左右。
4、期末复习考试:4学时。
占总成绩70%左右。
5、其他教学环节:参观图书馆古籍部。
四、教学手法与教学方法1、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
2、贯彻少而精的原则,重要史籍重点讲授。
3、向学生多展示历史要籍,多提问,多作古文今译练习。
五、教学内容导言(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的一般情况,课程特点、教学目的、课程要求、学习方法等,提高对该课程学习的自觉性。
二、大纲细目:1、历史、历史学和历史要籍2、课程建设与教材简介3、学习目的与方法三、复习题:1、何谓历史、历史学和历史要籍?2、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何在?第一讲《尚书》(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最早的史书的同时也是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成书经过,体例与内容,价值与问题以及重要注释本,并通过《牧誓》篇的选读加深对该书的认识。
二、大纲细目:1、成书及流传经过2、体例与内容3、价值与问题4、重要注释5、《牧誓》讲解三、复习题1、简答《尚书》的成书经过及流传经过。
2、《尚书》内容、价值简介。
3、《牧誓》今译。
第二讲《史记》(3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纪传体史书的鼻祖《史记》的成书经过、体例与内容、成就与不足及名篇的讲解,从而掌握这部伟大史著的基本情况。
二、大纲细目1、作者及成书经过2、体例与内容3、成就与不足4、重要注释5、《秦始皇本纪》讲解三、复习题1、《史记》简介2、史学界一致公认《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著,原因何在?3、《秦始皇本纪》今译。
中国历史文选
[7] 冡君:冡,大;冡君,卽友邦的大君。 [8] 御事:御,治;御事,卽治事之臣。這是泛指 下文司徒、司馬、司空諸臣而言。 [9] 司徒……百夫長:司徒,金文多作“司土”, 周王室主管土地和人民的長官。司馬,周王室主管 軍政和軍賦的長官。司空,金文都作“司工”,周 王室主管工程的長官。亞,次;旅,眾。亞旅指職 位低於卿的大夫、士等將官。師氏本是守衛的官員, 這里指隨王出征的守衛官。千夫長、百夫長,據鄭 玄說就是師帥、旅帥,周朝軍隊的基本單位是師旅。 [10] 庸、蜀、羌、髳、微、盧、彭、濮:都是西 方古部族名。但在今何地,古今學者說法不一。 [11] 稱爾戈:稱,舉。戈,古長兵器名,形狀類 似彎刀,裝有長柄,作戰時用來鉤挽敵人,故稱句 兵;也可用來啄刺敵人,故或稱啄兵。 [12] 比爾干:比,相比次,卽排列。干,盾,周 代多革製。
與晉國迅速強大的同時,南方的楚國勢力也 不斷膨脹。魯僖公二十二年,在泓之戰中大 敗宋襄公,其勢力不斷向北擴張。魯僖公二 十六年,楚因宋叛楚歸晉,派令尹子玉率大 軍伐宋,同時應魯之請出師伐齊,攻取穀邑。 僖公二十七年,楚成王親自率陳、蔡、鄭、 許四國大軍包圍宋國。宋國告急于晉,晉以 救宋爲目的侵曹伐衛,與楚軍戰於城濮,結 果晉軍以少勝多。城濮之戰後,通過踐土會 盟,晉文公正式取得了霸主地位。
3、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之 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昬棄 厥肆祀弗答昬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乃 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 是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姦宄 于商邑
[13] 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索,意卽 空、散、盡。謂:母雞是不能報曉的;如果母雞報 曉,家就敗盡了。 [14] 商王受:卽殷紂王,也稱帝辛,相傳名受或 受辛。 [15] 婦:指妲己。本是己姓諸侯有蘇氏之女,名 妲。 [16] 昬棄厥肆祀,弗答:昬,同泯,作盡、滅講。 昬棄,同泯棄,卽輕蔑地抛棄了之意。肆祀,祭名, 是殺牲以祭的一種祭祀。答,作對、報講。謂:紂 王輕蔑地抛棄了祭祀,對祭祀的禮節不聞不問。 [17] 昬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王父母卽祖父、 祖母。王父母弟卽同祖的從兄弟。迪,作進作講。 謂:紂王昏亂無道,遺棄同祖的弟兄,不加任用。 [18] 姦宄:《史記· 周本紀》作“姦軌”。宄,同 軌。姦軌,卽犯法作亂。
历史古籍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中国古代史》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历史古籍的种类、特点及重要性,掌握阅读古籍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读古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历史古籍的种类及特点。
2. 阅读古籍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古籍。
2. 如何将古籍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历史古籍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历史古籍?它们有哪些特点?二、新课讲授1. 历史古籍的种类及特点(1)教师列举历史古籍的种类,如:《史记》、《资治通鉴》、《汉书》等。
(2)分析各种古籍的特点,如:《史记》以人物为中心,记载历史事件;《资治通鉴》以时间为主线,叙述历史变迁;《汉书》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内容,反映历史风貌。
2. 阅读古籍的基本方法(1)教师示范阅读古籍的方法,如:注意断句、理解词义、分析篇章结构等。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阅读古籍的技巧。
三、课堂练习1.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史记》片段,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解读。
2. 小组合作,分析古籍中的人物形象、历史事件等。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历史古籍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阅读古籍的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历史古籍的种类及特点吗?2. 引导学生回顾阅读古籍的方法。
二、新课讲授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古籍(1)教师列举一些古籍中的难句、生僻词,引导学生学会查阅工具书、参考书籍。
(2)分析古籍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形象等,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解读古籍。
2. 如何将古籍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1)教师以教材中的古籍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古籍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教学刍议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教学刍议《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以下简称《要籍》)是高等师范院校历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基础课,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重要典籍的介绍与典型文章的选讲和阅读,使学生学会运用历史文献,并能借助工具书独立阅读文言文史料和分析鉴别史料。
《要籍》的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与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史学史、古代汉语等学科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教与学难度都比较大。
因此,如何把握教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直接影响着这门课的教学效果。
对该课的教学,执课教师各有其法,难趋统一,当属见仁见智。
本人执教《要籍》课将近二十年,兹就几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及对未来教学的一些想法作一简介,以求教于同行。
一、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一)讲授内容应尽量和《中国古代史》保持一致。
《要籍》和《中国古代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古今姊妹篇,尽量保持两课讲授内容的一致,有利于学生记忆史料和史实。
比如选文《安史之乱》,详述了安禄山发动叛乱前的精心准备和叛乱发生后唐朝君臣的腐败无能。
这些材料散见于《通鉴》各卷,在《通鉴本末》里被袁枢集于一目,化零为整,是研究“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最直接简便的史料。
由于“安史之乱”是唐代历史的转折点,所以也是《中国古代史》唐朝部分的讲授重点。
学生把教师的讲述和《要籍》中的史料结合起来去了解,两相参照,互相印证,又集直观性、启发性、生动性于一体,不但加深了记忆,而且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两课教师对此事件的讲授时间相距过远,学生对史料和史实的记忆是分散的,效果就可能会差一些。
所以,保持两课讲授内容的相对一致,是很有必要的。
正因为如此,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时常有意识地和《中国古代史》课教师进行沟通,了解两课的进度情况,以便把这种思想贯穿于教学。
(二)穿插讲授一些和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专题。
《要籍》课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诸如文献的用字、文献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包括天文、历法、地理、职官、古人的姓名字号、帝王的称谓与各种名号、避讳方面的知识等)以及工具书的使用等。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教学大纲中国历史是世界上最为悠久的历史之一,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已经有三千多年。
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与庞杂可以通过阅读中国历史经典来深入了解其中的精华。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几部中国历史经典以及如何在选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
《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文献中的一部杰作。
它记录了从上古时期直到汉朝晚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
作者司马迁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撰写《史记》时采用了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这种双重体例使得《史记》成为了中国历史文献的典范。
选读建议:在选读《史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取其中一些著名的人物进行深入探究,比如:项羽、刘邦、曹操、孙权等。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他们的传记来了解他们的生平和思想,进而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由唐代史学家司马光编纂完成。
这部书从五代十国时期开始,记录了中国历史上1100多年的时间。
《资治通鉴》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和严谨的思维深受史学家和读者的喜爱。
选读建议:在选读《资治通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某个特定时期的事件和人物,比如宋朝时期的岳飞和秦桧,清朝时期的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等。
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并思考这些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巅峰。
这部小说描写了清朝中叶贵族社会的生活和人物形象,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塑造,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局限。
选读建议:在选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书中描写的几个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小说中呈现的社会背景来介绍清朝的一般概况。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和背景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进而了解中国的社会和历史变迁。
总结通过选读中国历史文献,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设计相关的选读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历史的精髓,理解文化的魅力。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第一章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第一节 《尚书》介绍《尚书》的编订及主要内容《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史书之一。
属于最早的几个王朝的历史文件汇编。
……上起唐、虞之际,下至秦繆(p5、8),……“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革夏命。
”相传为孔子编订。
《尚书》所记内容,上起尧舜,下讫春秋中叶的秦穆公,时间约前2200年至前600多年,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今传本58篇,其中有25篇为“伪古文”。
具体內容主要是敬天法祖与讨伐逆命,即“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尚书的体裁《尚书正义》:六种说:典、谟、训、诰、誓、命;典是追述圣王的言事;谟即谋议,君臣的讨论纪要;训、诰是发布的教诫文告;誓是作战誓辞;命为君对臣发布的使命文告。
《禹贡》、《洪范》一类为因事命篇。
十种说:典、谟、训、诰、誓、命、征、贡、歌、范。
《尚书》的主旨其一,明仁君治民之道。
其二,明贤臣事君之道。
《尚书》的地位和作用 1对研究奴隶制时代乃至封建初期的社会政治状况宗教、文化等观念,有很高价值。
2《尚书》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3《尚书》开编年体之先河4《尚书·禹贡》是我国最早的一篇地理志,开书志体之先例。
今、古文《尚书》及其真伪问题尚书 今古文之争:《尚书》自西汉初年分为今文、古文两种版本。
今文传自伏生壁藏《尚书》,从文辞来看,他是用汉代通行隶书写成,但艰涩难懂,佶屈聱牙,与商周以后文辞迥然不同,可见其真实性,所以《今文尚书》是真《尚书》《古文尚书》出于孔子壁中,孔安国得之。
以其用古字写成,故称《古文尚书》。
武帝时未列于学官,但在私下传授,且世代相传。
东汉时古文经学盛行,贾逵所授《古文尚书》据清代学者考证,即是孔安国所传授的《古文尚书》今古文尚书西晋均已佚散失传 所谓伪《尚书》指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即十三经注疏本《尚书》。
此书比伏生多二十五篇,又析伏生书为三十三篇,并序共五十九篇。
宋吴棫、朱熹皆疑其伪,清初阎若璩撰《古文尚书疏证》一书,遍举其作伪的证据,这才定案,断为伪《尚书》。
《史籍介绍与选读》20171111教学大纲(本部)
《史籍介绍与选读》课程教学大纲(本部)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 Introduction and Readings【学时数】32学时总学时【学分数】2分【适用专业】历史学【开课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修读学期】2018-2019-1学期【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史籍介绍与选读》作为专业基础课,对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专业素养的提高和实际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历史学科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以历史要籍介绍为纲来统帅选文。
史籍介绍占十分之四的篇幅,简明扼要地叙述各时期史籍的发展概况,对重要史著的作者、体例、基本内容及其史料价值等有关情况作具体说明。
选文多为文史名篇,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鉴于我国古代史籍用繁体字刻印,而学生以往对繁体字接触较少,选文则采用繁、简结合的方式,正文用繁体字,注释用简体字,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繁体字并掌握其用法。
三、课程教学目标总目标:通过各种体裁、各个历史时期重要史籍与典型文选的介绍、精讲、熟读、练习,培养学生阅读并运用一般文言文史科的能力,了解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文献,具备一定的文献学、史料学,以及运用工具书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历史文化常识。
为做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和历史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知识目标:通过对历史要籍和典型文选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中国史籍发展概况和重要史籍的作者、成书经过、写作目的、体例、内容、主要成就、局限性、流传、注释、版本等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运用一般文言文史料和从事初中历史课教学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独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素质目标:选文分析注意史料的思想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与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
四、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具体安排(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二)具体安排第一编先秦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4学时)1.教学要求了解开设此门课程的意义之所在,学习方法及主要工具书;了解先秦时期史官的设置情况及史籍概况;理解并掌握《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及《战国策》的作者、体例、内容、主要优缺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熟读并掌握《尚书·牧誓》、《左传·城濮之战》等文选中的重点字词的注释与翻译。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件
清代阎若璩、惠栋判定为伪造,世称“伪古文尚书”。
三、重要参考书
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本) 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刘起釪《尚书学史》,中华书局,1989年。 刘起釪《尚书源流及传本考》,辽宁大学出版社,2019年。 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中华书局,2019年。 鲁惟一(M. Loewe)主编《中国古代典籍导读》,英文版,
是秦记;汉代部分用《楚汉春秋》、当时的国家档案和自己游历 采访所得的材料。 2、三家注: 刘宋裴骃《集解》,之前有晋末宋初人徐广的《音义》。 唐司马贞《索隐》 唐张守节《正义》 日本 瀧川资言(泷川龟太郎)《史记会注考证》
四、《史记》的成就:
开创纪传体史书体裁;中国第一部通史;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 进步的史学思想和观点;史学与文学价值兼具。
王学典、孙延杰《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0年。
第二讲 《春秋》及其三传
一、《春秋》:
春秋各国各有史书:晋:乘;楚:梼杌;鲁:春秋。亦为通称。 周王室派史官到各国记录历史:“崔杼弑其君”;王官之学。 礼崩乐坏时代,孔子开始私家撰述,笔削鲁之《春秋》成一部诸
夏的国际史,有天下一统观念。
杨向奎:“古史的分化演进说”,就是层累造成的古史未必都是一线单传, 后来居上而形成的,也会有不同的分支分别演进,最后被人为汇合成一个东 西的情况。
汇编成七册的《古史辨》,从1926年到1941年陆续出版。1982年由上海古籍 出版社影印再版。海南出版社,2019年。意义。 《古史考》,海南出版社, 2019
导言:古籍目录与分类
一、中国古代典籍的分类:
经、史、子、集四部。
《汉书·艺文志》: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 →《隋书·经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 二、今古文尚书及其真伪问题 • (1)今文《尚书》的由来 • (2)古文《尚书》的由来 • (3)伪《古文尚书》的由来 • (4)今古文《尚书》与今文经与古文经之
争
• 三、《尚书》体例对后世的影响 • 首先,《尚书》每一篇有一个标题,在一个标题之下,记述
•
•
一个完整的人或事件,它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例如《尧典》 记述尧舜的事迹;《禹贡》记述夏禹治水及任土作贡之事; 《顾命》记成王崩,康王即位之事;《洪范》记武王访问箕 子,讨论治国安民的大法;《洛诰》记周公往营洛邑之事, 这些均是记事体。犹如《甘誓》、《汤誓》、《牧誓》,是 关于战争的誓师辞;《汤诰》、《盘庚》等,是为国家大事 而发布的告天下人民书;《微子》、《西伯戡黎》是记载某 人因某事同某人的谈话,这些均是“记言体”。 其次,《尚书》虽是古代历史文献汇编,但全书编排,是按 朝代,先《虞夏书》,然后是《商书》、《周书》。在每一 个朝代,又按帝王顺序排列文献的先后,使人读后,能大致 了解一个王朝兴衰的历史过程。《尚书》又是我国编年史的 开端。 最后,《禹贡》一篇,总结了秦统一以前的地理知识,记载 了九州的地理情况,给中国人民一个中国政治从来就是统一 的、疆域从来就是广大的观念。意义极为重大。它作为中国 最早的一篇地理志,又为后世书志体开其先例。
• 3、史事评论方面 • 《春秋》讲究书法,注重用简明的语言表达作者
的观点,寓叙事于记事之中。历史著作就在于有 组织、有义例,有观点,而这一点正是从《春秋》 开始的,但过分讲究书法,不能坚持直书,有很 多曲笔及回护的地方。 概言之,《春秋》是一部可信而又不完备的编年 史。
•
• 《左传》介绍 • (一)《春秋》与“三传” • 由于孔子曾经用《春秋》教授其弟子,后世儒家遂称孔子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教学大纲一、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或称中国历史文选)是大学历史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其功用重在打基础。
学好它才能学好通史、断代史、专史。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系统地给学生以中国历史要籍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中国历史要籍发生、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具有阅读一般古代史籍及分析文言史料的能力,为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和从事历史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内容以文选为主,向学生介绍一些重要历史典籍,它通过典型、精粹、多样、广博的选文,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要籍的概貌,故选文多为史学名篇,且是文学佳作,便于诵读,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籍介绍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具有理论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四、本课程的学时为二学期,144课时。
(一般从二年级开始,每周开设4-6学时,一学期为4学分,两学期共8学分)五、为达到教学目的,在讲授方法上,教师不必每篇都讲,要少而精,把重要和难点讲深讲透。
其余教学时间,可以结合选文有计划地介绍读史、治史的必备知识、方法及常用工具书、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对一些名篇要精读、熟读。
精读的目的在于读懂,求深求通,从文字训诂、篇章结构到人物事件、思想内容,彻底通晓。
碰到不识的字、不懂的词、不知的典故、典章制度等等,随时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史籍查检。
有条件还可以选一些没有标点和注释的名篇,让学生自己点句、分段、注释、翻译,多作标点练习和词语解释。
教师在介绍要籍时,要向学生讲清楚各类要籍的长、短、优、劣,还要适当介绍读不同要籍的方法。
教师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阅读文言史料的能力这个目标,引导学生入门,为提高学生独立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学风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六、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只靠课堂讲授和学习是不够的,要围绕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练习,使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有效地结合起来。
课外练习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做读书笔记、摘要、校勘、标点、注释、翻译、背诵、讨论等。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2》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2》是历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国历史文献方面的基础知识;②提高学生阅读古典文献的能力;③培养学生从专业角度运用史料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史籍介绍和选文。
(四)教学时数:全部课程的教学总时数约72课时(周4课时)(五)教学方法:①教师课堂讲授。
②多媒体展示原著原文,阅读。
③学生阅读、朗读、背诵、翻译、讨论发言等。
二、本文第三编隋唐宋元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第八章纪传史的大量编修教学要点:隋唐宋元时期的社会背景、史籍编修概况、对后世的影响。
唐修纪传体史书及选文《牛弘传》、《刘毅传》、五代、宋修纪传体史书及选文《通志总序》、元修纪传史举要及选文《王安石传》。
教学时数:18学时教学内容:一、隋唐宋元时期史籍介绍二、唐修纪传史举要三、五代、宋修纪传史举要四、元修纪传史举要五、选文《牛弘传》、《刘毅传》、《通志总序》、《王安石传》第九章编年体的发展教学要点:《资治通鉴》介绍及选文、《资治通鉴》续编介绍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一、《资治通鉴》介绍二、《资治通鉴》续编介绍三、选文《魏孝文帝迁都》第十章政书体的创始与发展教学要点:政书体的概念及发展源流,《通典》及续编、《文献通考》及续编介绍,会要体概念及《唐会要》、《五代会要》等介绍,选文《文献通考总序》、《朱敬则请择史官》。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一、《通典》及续编介绍二、《文献通考》及续编介绍三、《唐会要》、《五代会要》及其他会要介绍四、选文《文献通考总序》五、《朱敬则请择史官》(自学)第十一章纪事本末体的创始教学要点:纪事本末体的概念,纪事本末体的发展过程,代表性著作,优缺点,纪事本末体的续编和仿作,选文。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一、《通鉴纪事本末》及续编和仿作二、选文《杨氏之宠》第十二章唐宋时期方志地理名著教学要点:方志地理书的发展源流,唐宋时期方志地理书的体例特征和编修状况。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I》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Ⅰ)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Ⅰ》是面向历史系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该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中国现存重要的历史典籍,并选取重要典籍中的重要篇章进行重点讲解。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历史时期重要典籍的内容、优劣、传承及版本问题,并对其中重要篇章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掌握繁体字、古文献书写方式、古文翻译等知识点。
(三)教学内容先秦时期史籍介绍与选读;编年体的产生;国别体的出现;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籍介绍;纪传体的创始于发展;编年体的继起;魏晋南北朝时期方志地理书名著;(四)教学时数本课程共授课72学时。
(五)教学方式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背诵、抄写、讨论为辅;将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与论文写作有机结合。
二、本文第一编先秦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第一章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教学要点:先秦时期史籍的产生与主要体例教学时数:5学时教学内容:先秦时期史籍序言(1课时)第一节《尚书》介绍(1学时)《尚书》的编订今文、古文《尚书》及真伪问题《尚书》的体例及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尚书·牧誓》选文(2学时)《尚书·牧誓》的说明《尚书·牧誓》讲解第三节《逸周书》介绍(1学时)第二章编年体的产生教学要点:编年体的定义与体例特点;《春秋》的书写方式;《左传》的价值教学时数:9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春秋》介绍(3学时)《春秋》的体例、内容与作者《春秋》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第二节《左传》介绍(5学时)《左传》的作者《左传》的体例《左传》的成就《城濮之战》讲解第三节《竹书记年》(附《穆天子传》)介绍(1学时)第三章国别体的出现教学要点:国别体的定义与体例特点;《国语》《战国策》的价值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国语》介绍(3学时)《国语》的作者与编订《国语》的体例和思想倾向《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钱》第二节《战国策》介绍。
(5学时)《战国策》的编订和版本《战国策》的体例和史料价值《武灵王平昼闲居》讲解第四章其余上古史籍教学要点:其余上古史籍的存世情况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世本》介绍第二节《山海经》介绍第二编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史籍介绍及选文第五章纪传体的创始与发展教学要点: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籍的发展背景;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籍的成就;纪传体的定义与体例特点;《史记》的内容与价值;《史记·平准书》的翻译与背诵;《汉书》的价值;《三国志》的内容;《后汉书》的内容与价值;《汉书·艺文志》的翻译教学时数:33学时教学内容: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史籍序言(1课时)第一节《史记》介绍(10学时)《史记》的作者简介及成书经过《史记》的体例与内容《史记》的续补与窜乱《史记》的成就《秦始皇本纪》讲解《平准书》讲解第二节《汉书》介绍(10学时)《汉书》的作者简介及成书经过《汉书》的体例与内容《汉书》的成就《百官公卿表序》讲解《艺文志序》讲解第三节《三国志》介绍(6学时)《三国志》的作者及成书经过《三国志》的体例与内容《三国志》的成就《三国志》的注本及参考书《让县自明本志令》讲解第四节《后汉书》介绍(3学时)《后汉书》的作者简介及成书经过《后汉书》的体例与内容《后汉书》的成就《班超传》讲解第五节《宋书》介绍(3课时)《宋书》的作者简介及成书经过《宋书》体例与内容《宋书》之成就《恩幸传序》讲解第六章编年体的继起教学要点:编年体的发展概况;《前汉纪》《后汉纪》的主要内容与史学价值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前汉纪》介绍(1学时)第二节《后汉纪》介绍(1学时)第七章两晋南北朝时期方志地理书名著教学要点:方志地理书的定义与体例特点;《华阳国志》《十六国春秋》《水经注》《洛阳伽蓝记》的主要内容与史学价值;教学时数:1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华阳国志》介绍(4学时)《华阳国志》的作者简介和成书经过《华阳国志》体例与内容《华阳国志》的史学价值《李宓传》讲解第二节《十六国春秋》介绍(2学时)《十六国春秋》的作者简介及成书经过《十六国春秋》的体例与价值第三节《水经注》介绍(4学时)《水经注》的作者简介及成书经过《水经注》的成就《江水·三峡》讲解第四节《洛阳伽蓝记》介绍(4学时)《洛阳伽蓝记》的作者简介及成书经过《洛阳伽蓝记》的体例和史料价值《永宁寺》讲解三、参考书目1.周予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教学教案
一、《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教学教案》第一章:中国古代史要籍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主要要籍,如《史记》、《汉书》、《三国志》等。
2. 使学生了解这些要籍的作者、成书时间、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地位。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研究的兴趣和阅读历史要籍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为西汉的司马迁。
它记载了上自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的约三千年的历史。
2. 《汉书》:《汉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为东汉的班固。
它主要记载了西汉的历史。
3. 《三国志》:《三国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为东晋的陈寿。
它主要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步骤】1. 介绍《史记》、《汉书》、《三国志》的作者、成书时间及主要内容。
2. 分析这三部要籍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阅读历史要籍,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教学教案》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史要籍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要籍,如《明史》、《清史稿》等。
2. 使学生了解这些要籍的作者、成书时间、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地位。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研究的兴趣和阅读历史要籍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明史》:《明史》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编修始于清朝初年,历经百年完成。
它主要记载了明朝的历史。
2. 《清史稿》:《清史稿》是中国近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编修于民国时期。
它主要记载了清朝的历史。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步骤】1. 介绍《明史》、《清史稿》的作者、成书时间及主要内容。
2. 分析这两部要籍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阅读历史要籍,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教学教案》第三章:中国历史研究方法导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考古学、文献学、比较研究等。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教案(一)(09年下学期)
中国历史要要籍籍介介绍绍及部选分读教案︵上︶(湖南文理学院文史学院朱清如)2009年10月修订版目录序言(4学时)一、“史”之用·······································································································(3-8)1、历代文化名人、政治家关于“史”之用之言论集锦;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谈“史”之用;3、外国学者谈…“史”之用;4、新世纪给“史”提出新课题。
二、开设这门课程之因及意义·········································································(8-12)1重要性;2、必要性。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教学教案
十九、教学目标:
1. 了解《明史》的作者及其主要成就。
2. 掌握《明史》的主要内容、结构和特点。
3. 能够分析《明史》在中国历史文献中的重要地位。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十、教学内容:
1. 《明史》的作者:生平背景、主要成就。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史记》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史记》中的一个篇章进行阅读,并写读后感。
六、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读后感来评估学生对《史记》的理解和兴趣。
六、教案名称: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教学教案 第二章:《资治通鉴》
七、教学目标:
1. 了解《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及其主要成就。
5. 阅读练习:学生阅读《清史稿》选段,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清史稿》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清史稿》中的一个篇章进行阅读,并写读后感。
二十九、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读后感来评估学生对《清史稿》的理解和兴趣。
三十、教案名称: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教学教案 第六章:《史记》选读
3. 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史记》选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司马迁和《史记》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史记》的主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色。
3. 分析《史记》在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地位和影响。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史记》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5. 阅读练习:学生阅读《史记》选段,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2. 《明史》的主要内容:明朝的历史。
3. 《明史》的结构特点:纪传体、志怪体。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5、注本:
注本有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十三经注 疏尚书覈诂》等。
◆篇目讲解
《牧誓》
说明: 选自《尚书·周书》,是周武王伐纣的
誓师词,题名意思是在牧野誓师。 本篇记录了牧野之战的时间、联军的
组成、伐纣的原因及战术动作、军事纪律 等,是一篇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献。
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〇李宗邺著:《中国古代史籍介绍》,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2年版 〇周予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上、下),上海
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〇张舜徽著:《中国古代史籍举要》,湖北人民出版
社1980年版 〇张大可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上、下),陕西
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〇王树民著:《史部要籍解题》,中华书局 1981年版
高,在很多方面具有开创性的历史地位,如: 一、《尧典》记尧舜的事迹,《皋陶谟》
记舜、禹、皋陶商讨治国之事,均为记事体。 誓辞、封命辞、诰辞等记言体实际上亦是记事。 为纪事本末体萌芽。
二、全书按朝代编排,朝代之下按帝王顺 序编排,是编年体的开端。
三、《禹贡》总结了秦统一以前的地理知 识,是我国最早的地理志,是书志体的先例。
文解字》:又持中,即手持册;吴大澂: “象
手执简形”。 ◆周代《周礼·春官》中的五史:大史、小史、
内史、外史、御史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史官之职:书王命、记时事、掌文书
◆先秦史籍存留: 尚书 逸周书 春秋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竹书 纪年 世本 山海经 穆天子传等十余种
◆存名佚书:约史
二、学习方法
一、认真听讲。 二、熟读、记忆教材,这是历史学科核心 基础知识。阅读历史著作,可选一部精读,如 《史记》、《资治通鉴》,可配合其他历史文 选教材学习。 三、勤于思考,实际运用。
中国历史要籍教案 - 副本2
第五,《汉书》增传甚众,某些历史人物在《史记》中被附于他人传中,在《汉书》中则得以独立立传。同时,《汉书》对民族史的记载较《史记》更为详细、系统、完备。
《汉书》的思想有何缺陷之处?
xx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授课章节
《汉书》在纪传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的要求
理解《汉书》的体制特征和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班固的史学思想
三、《汉书》的成就(时间分配:20分钟)
《汉书》成就在于编纂方法,而不在于思想。《汉书》在思想观点方面,无成就可言。《汉书》充满封建神学思想,这源于班固的儒学世家出身。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至西汉末东汉初,愈益神学化,愈益与谶纬迷信相结合,经过当时统治者的提倡,成为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汉书》的主要内容
《汉书》对后世正史有何影响?
xx大 学
教 案(续页)
班固根据白虎观儒生会议之记录,编写了《白虎通义》一书,便是对董仲舒式的神学化儒家思想之发挥。《汉书》为了神化西汉政权,拥汉为正统,而将董仲舒“五德终始说”和“天命论”作为主导思想。《汉书》首创《五行志》,为五行学派名家立传,并收录了大量关于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的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教学教案第一篇:先秦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史籍丰富。
中国古代史学的发达,在世界上是比较突出的,这和我国古代史官制度的健全、史官设置之早是分不开的。
一、史官的出现:(史官:历代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因为要有史籍须先有史官,而中国古代的史官,在夏代的奴隶制国家机构中已经出现了。
《吕氏春秋.先识篇》“夏桀荒淫无道,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进行劝谏,劝谏无效,即弃而奔商”。
这说明,在夏代的国家机构中,是设有史官的。
三代时期的史官,其职能如下:1、夏之史官:其职能含有劝谏,主要掌管天时星令,或者说是掌管法典的大臣。
2、商之史官:其职能主要是职掌记录时事、起草公文、保管文书的官吏。
3、周之史官:周朝史官规模日渐扩大,并且有了较细的分工:⑴、大史:职位很高,参加新王册命典礼,王为国家大事,还要访问大事。
此外,大史还掌记录时事,保管文书等。
⑵、小史:秩卑(秩是指俸禄,也指官的品级。
)“小史”在古代是一种礼官,其职务是“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
若有事,则诏王之忌讳。
大祭祀,读礼法,史以书叙昭穆之俎篮。
大丧、大宾客、大会同、大军旅、佐大史,凡国事之用礼法者,掌其小事。
其职务是佐大史。
⑶、内史:其位最尊,西周始置,常奉王命策命臣下。
掌策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凡四方之事书则读之。
内史掌册命诸侯及孤卿大夫,掌名王命,并将副本加以保存。
有时也奉命出使诸侯国。
⑷、外史:秩亦卑。
》:《周礼·春官·大宗伯》:“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泛指古代文献资料)。
”即掌管当代和古代的的文书档案材料。
⑸:御史:秩亦卑,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
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
也就是说,御史主要是记录时事。
五史其共同点都有记载时事和掌管文书的职能。
总之,从夏代起,在夏、商、周的奴隶制国家机构中,便开始设置了史官。
他们当时所记载的时事和掌管的文书,就成了异日极可宝贵的历史资料。
这种资料经过一定时期的积累,就可以加工整理,编纂成为史书。
这样就产生了我国初期即先秦时期的史籍了。
第一章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第一节:《尚书》介绍一、《尚书》简介: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原意是“上古的史书”,见P5.是商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东周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事实记载。
它又称为《书》。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加上《乐》则称之为六经。
)唐宋以后更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
故又称《书经》。
《尚书》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汇编,它记载了虞夏商周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事实,保存了上古大量的政治、哲学、天文地理、刑法等方面的资料。
因此历代学者都非常重视对它的学习和研究。
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
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二、《尚书》的体例:P81、《尚书》体例属于纪事本末体,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
纪事本末体:史书体裁名,以历史事件为主,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其后有明朝陈帮瞻的《宋史纪事本末》、清朝谷应泰的《明史记事本末》。
其有点是每一个历史事件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的顺序编写,能完整地叙述历史事件的全部过程。
可补编年体和纪传体之不足。
缺点就在于不能说明同时期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2、《尚书》是我国编年史的开端。
《尚书》虽是古代历史文献汇编,但它是经过孔子编定的。
全书编排,是按朝代,先《虞夏书》,然后南宋,《商书》、《周书》。
在每一个朝代,又按帝王顺序排列文献的先后,使人读后能大致了解一个王朝的兴衰历史过程。
所以《尚书》实际上又是我国编年史的开端。
3、《尚书》里的《禹贡》作为中国最早的一篇地理志,为后世志书体开其先例。
《禹贡》一篇,总结了秦朝统一以前的地理知识,记载了九州(“九州”是中国的别称之一。
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的地理情况,给中国人民一个中国政治从来就是统一的,疆域从来就是广大的观念,意义极为重大。
三、《尚书》的地位和作用:《尚书》相传为孔子整理、选编成一百篇,后经秦代焚书,损失很大。
该书要旨: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
春秋之世,圣王不作,暴君迭起,人民困于虐政,备受痛苦。
为救危世,感化当世人君,史官作《书经》一书,希人主得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使天下享尧、舜、禹、汤、文、武之治。
因此,阐明仁君治民之道是《尚书》的第一要旨。
其二,在明贤臣事君之道。
周室东迁之后,人臣之事君,远不如往古,乱臣杀君之事屡见不鲜。
史官作《周书》,记古贤臣事君之道,以使后世取法。
严格地说,《尚书》不是一部成熟的历史著作,只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是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
它记事上起于尧(公元前2379—前2318年),下讫秦穆公,(—前621)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
故司马迁作《史记》,采用了《尚书》的大部分,足见其史料价值很高。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第二章编年体的产生第一节《春秋》介绍一、名称:《春秋》是西周、春秋时期编年史书的通称,周王室和一些诸侯国都著有《春秋》。
如《周春秋》、《燕春秋》、《宋春秋》、《齐春秋》、《鲁春秋》等。
秦汉以后的史书,也有以“春秋”命名的,如西汉陆贾的《楚汉春秋》、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和北魏崔鸿的《十六国春秋》等。
我们所要介绍的《春秋》,是孔子根据《鲁春秋》修改而成的,其体例是编年体。
二、体例:编年体:史书的体裁名,按年月日顺序记载历史事迹,起源于春秋时代。
中国有大量的编年体史书。
著名的如《春秋》、《左传》、《汉纪》、《后汉纪》、《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
等。
编年体其优点在便于查考历史事迹发生的具体时间,易于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以避免叙述重复。
其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编排的事迹,以致偏详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和文化情况。
三、内容:P17-19《春秋》是春秋末期,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编写的《鲁春秋》并修改周王室及各诸侯国史官的记载编成,是现存最早的编年史。
从前722---前481年共242年的历史。
内容为周王室及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活动。
如朝聘、会盟、战争等。
以及一些自然现象如如地震、水灾、旱灾、虫灾等。
记事极其简短,每条最多四十余字,最少仅一字。
本为史书,自西汉以来被奉为儒家经典,列为五经之一,故又有《春秋经》之称。
后人以此书记事所包括的时代,称为春秋时代。
《春秋》全书大约17000字,主要内容记载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的政治活动,包括诸侯国之间的征伐、会盟、朝聘等;也记载一些自然现象,如日蚀、月蚀、地震、山崩、星变、水灾、虫灾等;经济文化方面,记载一些祭祀、婚丧、城筑、宫室、搜狩、土田等。
在对待人与神关系上,孔子的历史观是自相矛盾的。
一方面,他认为王道的兴衰取决于“天命”,表现了天命主宰历史的唯心史观;而另一方面,孔子又明确表示“敬鬼神而远之”,这说明他对鬼神是抱怀疑和保留态度的。
对于一些灾异现象与人事有什么关系,他没有明确表态。
可见,他持保留态度。
四、《春秋》的地位和作用:1、《春秋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对中国史学体例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2、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开后世私人修史的先例,这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3、孔子不仅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也是私人办学的开始者。
4、孔子的《春秋》记事以明义,垂言以立教。
第二节《左传》介绍:一、作者介绍:左丘明,中国春秋时史学家。
鲁国人(今山东苍山),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gǔ)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之一。
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
曾任鲁太(又《左氏春秋》史,与孔子同时或略早于孔子。
双目失明,故后人亦称盲左。
相传曾著.优秀教案名师精编。
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和《国语》称《左传》始资料。
,迄于鲁哀公二十七722),起自鲁隐公元年(前《左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年,历代学者对他的时代、籍贯、官职及著作都有各种不同的共254468),(年(前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叙述详明,文字生动简洁,全面反说法,很多尚无定论。
)又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967--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又著《国语》,分别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前)周王室及鲁齐晋郑楚吴越诸国史实,偏重记述君臣言论,为我国最早的国别前453史。
《左传》近人多认为完成于战国前期,按《春秋》编年体记述春秋史事。
多以记事为主,同时集录许多春秋以前的史事和传说,为中国完整的编年史。
汉代的贾宜、刘歆等皆为之训诂注释。
(所谓“训诂”,也叫“训故”、“故训”、“古训”、“解故”、“解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
“训诂”连用,最早见于春秋时期鲁国人毛亨注释《诗经》的书,书名叫《诗故训传》,“故”、“训”、“传”是三种注解古文的方法。
训诂合用始见于汉朝的典籍。
用浅显的话来说。
训诂就是解释的意思,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
)西晋的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始于经、文合在一起。
唐孔颖达作《春秋左传正义》后列入《十三经注疏》。
历代的有关著作很多,近人杨伯俊有《春秋左传注》,日本学者竹添光鸿作《左氏会笺》等。
二、体例:体例的特点有三:1、属编年体史书2、用史实来疏证《春秋》,对史料的保存做出重大贡献。
古代注释经籍有三种方式:①、主要是解释字义,从事字义的训诂。
②、主要是说义P24③、主要是用史实疏证《春秋》经文。
3、《左传》记事不只详明事件的原委,还在记载任务对话当中,集录很多有关春秋以前的史料。
这是研究春秋以前历史的重要资料。
4、《左传》虽然为传释《春秋而作,但与《春秋》经文并不完全一致,有《经》有而《传》无的地方,也有《经》无而《传》有的地方。
P26三、《左传》的成就:1、《左传》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为后人保存了大量的史料,是研究春秋时期最重要的史书。
2、《左传》在思想观点上较《春秋》有很大的突破。
P27:①、不专尊周,而将它与诸侯国同等。
②、并不遵从古之避讳制度。
避讳:a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