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培训PPT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ppt课件
17
声音的传播速度
材料1:有时候会在电影里看到这样的画面, 演员的口型与我们听到的话不同步我们听 到的声音比演员的口型慢了半拍。
18
问题 猜想 猜想的依据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吗?
雷电 发令枪响后,先看到烟 后听到枪声
19
测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器材 实验设计 秒表、尺子、人耳
1s
300m
59
60
自学导航
• • • •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与可听见声相比,超声波、次声波 的主要特点和应用。
61
小资料
62
1、可听声: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
率范围通常在20Hz至20000Hz之间, 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
43
声音的级别和人的感觉
分贝(dB) 人们用________ 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 响度 •分贝(dB)是_____的单位 0 •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dB ____dB 90 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小于____分贝
50
44
监测仪测出目前的噪声为 _______它表示声音的 ______
56
6、水牛发出的声音低沉但能传得很远, 蚊子“嗡嗡”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很刺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蚊子 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 B.牛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蚊子 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 C.牛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些,响度大些 D.蚊子是由于双翼振动而发出“音”, 这不是真正的声音
53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54
复习与提问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ppt课件-透镜
4.2 透镜
情景引入:观察
照相机上的镜头
投影机上的镜头
电影机上的镜头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玻璃制作的,且能透光, 在物理上叫做透镜。
透镜有什么重要的性质?从这节课开始一起探究学习。
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 透镜的种类有哪些?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三、凸透镜焦距的测量
同学们知道太阳光是向四周射出的发散光,但由于太阳距离地 球十分遥远,所以可认为太阳射到地球的光可以看成是平行光。给 你一块凸透镜、一张白纸、一把刻度尺怎样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拿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太阳光
焦距
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慢慢调整
白纸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白纸上
的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用刻度尺量
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透 凸透镜的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将会聚于
镜
一个点,这个点就是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
焦距的测量方法:太阳光聚焦法
答案: B
【迁移训练1】 有少数游客在游玩时将空纯净水瓶扔在景区,这
样做既污染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火灾。这是因为当下雨时纯净水
瓶装入水后,就相当于一个
透镜。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
时,它对光线会产生
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
解析:装入水的纯净水瓶能透光,并且中间厚、边缘薄,此时就是 一个凸透镜,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会因为会聚的阳光恰好使易燃 物因温度升高而燃烧,发生火灾.
甲
乙
解析:从光线的走势可以看出,甲、乙两图中光线经透镜后都 变得发散了,故甲、乙中均应为凹透镜。
答案:如图示,甲、乙均为凹透镜
苏科版 初中物理 九年级全册 11.5 机械效率(第1课时)基本知识 课件 (共16张PPT) +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11.5 机械效率(第1课时)基本知识课件(共16张PPT)+ 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0课时总课时:第10课时备课时间:年月日课题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五、机械效率(一基本知识)(附课件)教学目标1、经历使用动滑轮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理解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3、了解常用机械的效率,通过讨论、分析,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4、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影响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实验指导与讨论交流五、教具动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细线。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复习:功:“W”(1)概念: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称为功(2)、功的公式:W=Fs 功的单位:焦(J)(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缺一不可.引入:我们在利用动滑轮将物体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时,手拉绳子做了功:F·s,同时动滑轮也拉了物体做了功:G·h,那么,手拉绳子做的功与动滑轮对物体做的功相等吗?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内容1、[活动]:11.7再探动滑轮(1)、按右图,将滑轮安装好,用手通过一只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匀速缓缓拉动重为G的钩码(2)、分别测出拉力F,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和钩码上升的距离h(3)、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测量(4)、将数据填入表中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次数F/N s/m G/N h/m W1=FS/J W2=Gh/J123分析:“想一想”①、手拉绳子所做的功和动滑轮拉钩码所做的功相等吗?不相等。
②、为什么Fs>Gh呢?讨论后小结:非理想情况下,动滑轮的自重和摩擦的存在,需要多做功.2、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概念(1)、有用功:“W有用”我们利用机械来提升重物是我们的目的,所以机械对重物所做的功是有利用价值的,我们称为有用功。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ppt课件-声音是什么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人说话发声是靠空气振动产生的 B.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
能传声 C.固体传声一般比气体慢 D.能区分自己讲话的回音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 距离不得小于34m
2.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的 传播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D) A.铝、海水、空气 B.铝、空气、海水 C.空气、铝、海水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归纳 (1)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 (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再 传入耳朵,我们就听到了回声。
回声的形成
声音的反射
想一想 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1)人靠耳朵听声音。如上图是人耳构造中的最重要的器官。 (2)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 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 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4)人耳听到声音的必备条件:①有声源(发声体振动);②有 介质传声;③声音能引起人耳的听觉;④人耳的听觉正常。
振动停止 ,发声也 停止
实验三:我们在鼓面撒上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使其发声 ,先用肉眼观察正在发声,你发现了什么?
4.实验现象
实验一中,可以将悬吊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球并不 跳动;将音叉敲响,再使泡沫塑料球接触音叉,会发现球跳动; 实验二中,可以将振动的音叉插入水中一部分,会看到水花飞溅;
思考1: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说说看
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 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捕鱼 话声吓跑 结论: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又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听远处驶来的列车声
苏科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全套PPT课件
F
6段绳子承 担 G F=(1/6)G
F
7段绳子承担 F=(1/7) G G
18段绳子承 担 F=(1/18)G
F
根据下面的省力要求,给滑轮组绕绳
F
1 F= G 3
F=
1 G 5
练习:
1、按要求画出绳子的绕法
F
F F
F
F
n = 5
n = 4
n = 4
n = 2
n = 3
动滑轮、滑轮组平移物体
杠杆的几个名词(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其转动的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 1);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 2).
0 F1 F2
0 F2
F1
总结
•动力和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 力,作用点一定在杠杆上。 •动力和阻力的方向可能相同 也可能相反。
2、用如图所示动滑轮匀速水平拉动重为 1000N的重物,重物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 力为500N,不计滑轮重与摩擦,所需拉力 250 F=_____N。当物体移动1m时,绳子自由 2m 端拉过的距离是多少?
F
F F
T
T
f
T=2F
∴F=1/2f=1/2X500N=250N
T=f
S=2S物=2x1m=2m
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牵引重物在水平地面 上匀速移动,已知所用拉力F=100N,滑轮本 身的重及摩擦不计,则重物与地面间的摩擦 力是多少牛顿?当物体移动1.5m时,绳子自 由端拉过的距离是多少?
F
f f=T
∴f
T T=3f
T
F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全册PPT课件全集(367张)
6、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 1.0×103 kg∕m3
物理意义是: 1m3水的质量是1.0×103 kg ——————————————————————
检测: (1)7.9×103㎏/m3=
7.9 g/cm3
(2)2.7
3 g/cm
=
3 3 2.7×10 ㎏/m
(3)请你思考: 3 3 铁的密度是 7.9×10 ㎏/m 铝的密度是 2.7 g/cm3 你能解释它们表示的物理意义吗?
答:铝的密度是
3 2.7 103 kg/m 。
当堂训练:
独立完成《伴你学》第9页 “达标导测”1——6题
下课交!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1)
学习目标:
1、会使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 2、会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3、知道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自学指导: 重难点:密度公式的运用及计算题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12—13页内容,阅读12页 《信息快递》思考并回答 以下问题: (1)如何使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 (2)如何测物体的密度?
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我们引入了——
密度的概念
一、密度:
1、定义: 某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ρ 质 2、符号: ρ 质量 量-m 体积 3、公式: 密度= ———— -V 体积 m 则公式符号为: ρ = —— V 4、单位: 千克/米3 (kg/m3 ) 克/厘米3 (g/cm3 ) 5、单位换算: 1g/cm3=103 kg/m3 1kg/m3 =10-3 g/cm3
5. 一位同学忘记调节托盘天平的横梁平衡,指针 静止时指向分度盘中央刻线的左方,用这架托盘 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测量出的质 大于 量_____物体的真实质量。(填“大于” “小于” 或 “ 等 于 ” ) 6.用天平称出质量是64.2g的药品,应在天平 50g、10g 右 盘内顺序放的砝码是__________ 的____ ; 4.2g 游码应放在_____ 位置上(游标所在标尺 的最大刻度值是5g).
精品课件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74张ppt)
动能与势能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公式为$E_{k} = frac{1}{2}mv^{2}$。
势能
物体由于位置或高度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有重力势能和 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公式为$E_{p} = mgh$。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如自由落体运 动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光的合成
不同颜色的光可以通过棱镜重新组合成白光。这是因为不同波长的 光在棱镜中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从而在另一侧重新组合。
光谱分析
通过对物质发出的光谱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该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06
第五章:运动和力
物体的运动
总结词
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详细描述
物体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通过研究物体的 运动,我们可以了解物体速度、加速度等运动状态的变化 规律。
总结词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
详细描述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 的乘积,即F=ma。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可以 计算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牛顿第二定律在解决动力学问 题时具有广泛应用,如求加速度、力、动量等物理量。
重力与弹力
总结词
理解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详细描述
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所受的力之一。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地球上 不同位置的重力加速度略有不同,但通常近似为9.8m/s²。
重力与弹力
总结词
掌握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详细描述
弹力是指物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状时对施加形变物体产生的反作用力。弹力的产 生条件是施加形变和恢复原状两个过程的存在。弹力的方向与施加形变的方向相 反,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常见的弹力有支持力和压力等。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复习 课件(23张ppt)
B.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10.挑选西瓜时,用手指在西瓜上弹几下,如果声 音清脆,就知道是生瓜;如果声音较沉闷,就是 熟瓜.医生常用叩诊术来检查胸腹内器官是否正 常(如图1一2所示),脏器不正常与正常的叩诊声 音是不同的.有趣的是300多年前,一个奥地利人 用敲击酒桶的方法来判断桶中酒的多少(如图1一3 所示).上述实例中都是根据声音的哪一个共同特 征来判断的?( A )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振动停止后,物体不再发声
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次声波响度足够大时人耳也能听到
2.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 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 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阻断噪声 防止噪声进入
_传__播___
_耳__朵___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可听声: 人耳所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__2_0___Hz到__2_0_0_0_0___Hz。 2.不可听声: ①超声波: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高于__2_0_0_0_0___Hz; ②次声波: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低于__2_0___Hz。
3.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 低些 B.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会减弱 C.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 音的响度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
4.为了探究声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有人建议以下几 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 :(A ) A.把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 空气,铃声逐渐减小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精品ppt课件-直线运动
1. 美国科学家用天文望远镜,将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照射到预
先安置在月球表面的角反射器上。测量激光从发出到返回地球所
经历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地月间的距离。已知光在真空中传播
的速度为3×108m/s。假设实验测得激光从发出到返回地球所经历
的时间是2.56s,则从地球表面到月球表面的距离为多少米?
已知:v=3×108m/s
米/秒(m/s)
③单位:______________、千米/时(km/h)
3.6 km/h
1 m/s=_______
导入新课
想一想:商场里运行的电梯与高铁进站时的运动情况,
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商场里运行的电梯快慢不变,高铁进站时速度变慢。
商场里运行的电梯
进站的高铁
第3节 直线运动
PART
匀速直线运动
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t1=10秒
S1=30米
t2=10秒
S2=30米
t3=10秒
S3=30米
t4=10秒
S4=30米
一、匀速直线运动
2. 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
自动扶梯
高空飞行的飞机
提示
我们可以把一些物体在一段时间
内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①设置 计时点 位置(离试管底部约20cm左右的O处)。
②在计时点0位置以上每隔 20 cm用刻度尺量出4段,
并用 橡皮筋 做好记号。
80cm
60cm
③先将玻璃管竖直放置,待气泡稳定在管内最上方后迅速将
玻璃管颠倒后仍然竖直放置。
40cm
20cm
0cm
O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精品ppt课件-力和弹力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 力的作用效果
想一想
把杯子放在桌面上,桌面会发生形变吗?
一、力是什么
因杯子对桌面有压力的作用, 所以桌面会发生微小的形变, 只是我们用肉眼看不见。
2. 力的作用效果
一、力是什么
形变包括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可以是很明显的,也可 以是非常微小的,有时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 以放大观看。
压路机 对路面有压的作用
压路机施加了力,路面 受到了力
狗 对雪橇有拉的作用
狗施加了力,雪橇 受到了力
人、运动员、压路机、狗等
车、杠铃、路面、雪橇等
施力 物体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同时存在
受力 物体
1. 力的概念
一、力是什么
(b)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想一想
相互接触的物体可以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吗?
用手握紧玻璃瓶时,怎 么显示握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装满水的瓶子上 的细管中的液柱变化,反 应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放大法。
2. 力的作用效果
一、力是什么
演示实验
当运动的小铁球靠近磁铁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①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
小铁球
磁铁
沿着它的运动方向(正前方)
磁铁、 铁球、斜
放一个磁铁,观察小球运动速 度的变化情况。
所以选D
B.弹簧发生形变是因为手对弹簧有向右的拉力 ,故B正确;
CD.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而产生的力,由于弹簧力
图恢复原状,所以对手有向左的一个弹力;故C正确,D错误。
3. 弹簧伸长量与外力的关系
二、形变和弹力
探究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大小的关系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功率》课件PPT模板
1、功率:“P” (1)概念: 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功率
(2)功率用来表示做功的快慢
(3)表达式:P=
W t
(4)单位: 瓦特,“w”
1 w = 1 J/s
单位换算: 1Kw= 103 w
1Mw = 106 w
麻雀飞行时的功率 约为8w
人平时骑自行车的功率约 为60~80w
195柴油机的功率约 为8.82Kw
汽车起重机的功率 可达320Kw
内燃机车的功率约 为2.65Kw
万吨级远洋货轮的柴油发动 机的功率可达7~23Mw
实验探究
如果让你测出你上楼的功率,你需要测哪些物理量? [活动]:估测上楼的功率 “议一议”: 1、从物理学角度考虑,你认为人上楼的功率可 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并说出你需要哪些器材?
(4)两个同学都跑上楼,一个只跑三楼,一个跑五楼,用秒表测 出他们各自所花的时间t
实验结论
“实验数据”:
实验 次数
(1) (2) (3) (4) (5) (6)
人的质量 m/Kg
台阶数 一个台阶 n 的高度h/m
所用的 时间t/s
人做功的功率 P/w
P=
W t
=
F·S t
m·g·n·h =
t
“议一议”: 为什么健身教练可通过改变所播放音从井中提起过程中做了多 少功? 这个过程中他做功的功率为多少?
(2)这个同学在拎着水桶走的过程中做了多少功? 这个过程中他做功的功率为多少?
(3)在整个过程中这个同学做功的功率为多少?
拓展延伸
思考题:
我们在测量上楼的功率 时,发现对于同一个人如果 上楼的速度快,他的功率就 大。那么功率与物体的运动 的速度有关吗?
2、你如何证明你的猜想。请设计出记录的表格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课件(共27张PPT)
5、管乐器的音调与空气柱的 有关
探究活动 用刻度尺设计实验
(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声音的特征(声音的三要素)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音色不同,声波的 波形也不同。
利用音色的不同,我们可以区分 不同的发声体
令人厌烦的噪声
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乐音通常是指那些
乐音的波形是
例题选解
例 1.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 和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B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 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 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 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 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 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例3.挑选西瓜时,用手指在西瓜上弹几下,如果 声音清脆,就知道是生瓜;如果声音较沉闷,就 是熟瓜.医生常用叩诊术来检查胸腹内器官是否 正常 ( 如图 1 一 2 所示 ) ,脏器不正常与正常的叩诊 声音是不同的.有趣的是300多年前,一个奥地利 人用敲击酒桶的方法来判断桶中酒的多少 ( 如图 1 一 3 所示 ) .上述实例中都是根据声音的哪一个共 同特征来判断的?( A ) A. 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
70 dB;
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dB。
减弱噪声的途径
令人厌烦的噪声 噪声的控制
减小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有:
在声源处减弱 ;
(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 (隔声、吸声和消声)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认识透镜》ppt课件
凸透镜成像规律之解题思路总结
已知像的性质和物距U
大像 像性 小像
大范围 小范围 f<U<2f U/2<f<U
像位
物位 U与f关系 f范围
小范围 大范围 2f<U f<U/2
认识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认识透镜
认识透镜
F
主轴
凸透镜对所有光线都起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有会聚作用,那么凹透镜呢?
认识透镜
凹透镜
认识透镜
凹透镜对所有光线都起发散作用(也叫发散透镜)。
认识透镜
太阳光穿过浓密的树叶孔隙,在地面上形成明亮的光斑;当太阳 光正对凸透镜,有时也能看到一个明亮的光斑。前者光斑的形成 说明_____光__的__直__线___传__播_____,后者光斑的形成说 明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游客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 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镜, 对太阳光有_会__聚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A. 仍然平行 B. 会聚 C. 发散 D. 无法确定
认识透镜
你有几种简易的方法,辨别某一眼镜是用凸透镜 还是凹透镜?
方法一:“摸”
厚薄部位
方法二:“看字”
字的大小
方法三:“照”
光路聚散
02Part Two 透镜作图
三、透镜的基本概念:
光心(O) 主光轴
C1
C2
透镜作图
光心(O) 主光轴
C1
C2
凸透镜成像规律
初二秋季
03凸透镜成像规律 04 透镜的应用
目录
01Part One 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探究凸透镜与距离的关系
实验器材
点燃的蜡烛
光屏
光具座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弹力ppt课件
弹力与摩擦力
弹力和摩擦力都是接触力,但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而产生的力,而摩擦力是由于两个接触面之间存在阻力而产 生的力。
弹力与其他力的比较
弹力与重力
弹力和重力都是由于物体受到挤压而产生的力,但弹力是由 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而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 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器人等。
基础习题
总结词:考察基础概念
1
列举
2
3
1、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07
习题与思考
基础习题
A. 轻杆一端所受弹力的作用线 一定与轻杆重合
B. 轻绳一端所受弹力的作用线 一定与轻绳重合
C. 轻杆一端所受弹力的作用线 一定与轻杆重合
基础习题
总结词:考察基础概念
1
列举
2
3
1、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03
力与弹力的关系
力的测量与表示
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简称牛。
测力计
常用的测力计有弹簧测力计和电子测力计,它们能 够测量力的大小并进行读数。
力的表示方法
在物理学中,力的大小是矢量,可以用实线段表示 ,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
力的测量与表示
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简称牛。
03
学习建议 熟练掌握力的概念与性质,理解弹力的产生原理。 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建议与拓展阅读
• 练习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掌握力的图示法。
学习建议与拓展阅读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课件(38张PPT)
中考预测
3.小明、小华和小强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 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 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小强在弹吉他,发 现吉他的弦可以弹开小纸片. (1)他们探究的问题 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 (2)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
当堂练习
1.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
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
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 由管内空气柱 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 音的 音调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在元旦文艺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需要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
可以传播声音. 不能传播声音.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基础例题:
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看见水花四溅,这 一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 振动 . 2.鼓手打鼓,鼓面发声时,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入 人的耳朵.
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琴声是通过 空传气播到我们耳中的.
3.男女生合唱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
则 的男响度大,
的女音调高.
当堂练习
4.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 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 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 (D ) 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5.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 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 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 动.这一现象说B明( ) 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 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课件:13.1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 (共30张PPT)
4、如图所示,电路中:1、2、 3、4为四个接线柱,现用导线连 接接线柱:
(1)只让 L1 发光,应连接_1_与___3__ (_2_)__只1_与让__4_和L_2__2发_与_光_3_,_应__该,连接的是 (3)直接相连_3_与__4__是绝不允许
的.会发生电源短路烧坏电源
5、如图所示,有一个小电动机模型和一电灯组成的
电源——能持续供电的装置
电源:直流电源、交流电源
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最常用的直流电源是干电池和蓄电池
•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 直流电源有正负两个电极
-+
-
交流电源-----发电机 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什么是电路?
电路就是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 开关等元件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
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 :处处相通的电路(有电流的条件:①有
电源 ②通路)
(2)、断(开)路 :某处断开的电路
开关未闭合;用电器坏;电线断裂;线头松脱(接 触不良)
(3)、短路 :电源两极的导线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相
名称
电灯 收音机 电饭煲 手电筒 电冰箱 电熨斗 电视机
空调 洗衣机
手机 电风扇
用途
照明
电源类型 交流电 直流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案例:
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 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 • 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 • 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 • 营造和谐、团结、共同进步的氛围,倡
导团队精神。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则。
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的建议
• 创设情景: • 力求使探究始于真实和接近学生所处的
真实环境(自然、生活和社会的环境) • 情境中隐藏着可能被学生发现的问题,
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的机会。 • 情境有可探究性,关注实验和其他实践
途径的探究 • 关注情境中“协商”过程的设计
案例:装满水的杯子里能放多少回形针
案例:技术设计
• 电路的设计 • 创设情景,提出设计任务; • 拟定目标:分组讨论 • 方案设计;器材选择和准备;工艺制作;调试; • 交流与评价:汇报,演示,质疑和答疑,评价。 • 类似案例:简单机械,电动机,创记录小车等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案例: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案例: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案例:
• 从电能与机械能转化的角度认识电与磁的联系及规律。 • 从电力革命到信息技术革命,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
关系 • 拓展认识核能及应用,总结性地认识能量转化与守恒
定律; • 在能源与社会的背景中认识能量守恒的社会意义及科
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认识数学的推演功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功能和思路。 • 体验和学习梳理知识的方法。
整体设计的三条思路
• 1. 以物质、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能 量三大主题构成不同层次又相互联系的 逻辑结构体系,能量贯穿始终;
• 2. 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 理到社会,在宽广的人文背景中展开;
• 3. 展现自主探究为核心的学习过程。
能源与社会
能量转化与守恒
各种形式的运动与 能量:声现象;物 态变化;光现象; 物体的运动
物质
能量 探究
内能
机械能
电磁能
分子热
力
运动
电与磁
运动与相互作用
物质的性质与结 构:粒子与宇宙
第一学段重点的内容结构与教学目标
• 探究物理世界的奥秘——声现象——热现象 (物态变化)——光现象——物体的运动。
•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特别是直觉兴趣; • 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用语言描述现象的能力、
• 特点:随手取材,亲切,小型,灵活。 • 例1:怎样使物体发出声音? • 例2:身边的凸凹透镜,你看到了什么?你想
到了什么? • 例3:跳起的皮碗,下坡的小兔,啄木鸟,魔
丸 • 例4:魔绳
案例:比热
• 生活背景——提出问题 • 提出猜想—— • 设计实验——检验猜想 • 建立概念——定义比热 • 解释 • 评价 • 类似案例:密度;速度;电阻
使用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新 课程培训
对教材功能和性质的认识
• 教材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指导 • 教材应当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工具 • 教材应当成为开拓学生视野的窗口 • 教材应当成为学生联系生活和社会的桥梁 •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资源,
但不是惟一的资源 • 教材不应是束缚教师的枷锁,而应是教师再创
造的基石
使用新教材时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 改变仅以“双基”为目标的观念,树立 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目标观;
• 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认识加 强科学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
• 改变封闭式的学科体系,关注提供开放 式的科技与人文社会背景;
• 改变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 观念,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如实验归纳法,猜想验证法,理想推导法; • 初识用数学工具表达物理概念规律的方法。
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结构
• 简单机械和功——机械能和内能——电路初探——欧 姆定律——电能与内能
• 从简单机械出发,初步建立功的概念; • 从联系的视角建立机械能、内能,再识机械功的概念; • 从电路控制的需要出发认识电路和欧姆定律; • 从电能与其他能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能和电功,从电能
提出问题的意识; • 试图用动手实验来解决问题,用图像来表达过
程,用知识定性地解释现象;
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结构
• 物质的物理属性——从粒子到宇宙——力—— 压强和浮力——力与运动;
• 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及其与生活的联系; • 了解物质世界的层次结构,从粒子到宇宙,激
发对物质世界探究的兴趣; • 认识力、压力、压强,力与运动的关系; • 体验建立物理概念规律的一些基本思想和方法,
与内能转化的角度认识电热规律, • 认识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 • 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学习探究的方法和技术设计
的方法。 • 进一步认识用数学工具表达物理规律的方法及数学公
式变形的意义; • 从热机的发明和发展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第四学段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结构
• 电能与机械能——电磁波与现代通信——核能,能量 转化与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引言:奇妙的物理现象 • 目的:激发学习物理和参与探究的兴趣,体验
探究的过程 • 策略:猜想,试验——出其不意 • 方法:分组(约4人一组,分工);猜想,记
录;实验,记录;组内讨论;全班交流,可能 与哪些因素有关? • 类似案例:蜡烛燃烧;圆锥上转;肥皂膜。
案例:“热身”小实验
• 目的:激发兴趣;发现问题;为主题探究提供 准备;观察和思维训练。
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的原则
•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体现主体性原 则;
• 努力提供学生探究的机会,体现“做中学”的 原则;
• 关注有效的合作与交流,体现“社会性”原则; • 激发认知冲突,启发积极思维,体现意义建构
原则; • 课内课外结合,体现开放性原则; • 灵活多样,防止探究模式僵化,体现多样性原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 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 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