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层级教学法

合集下载

试谈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之层面

试谈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之层面

试谈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之层面摘要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缺少美,真正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笔者从巧结包袱、创置情境、以情动人、加工意象和学会发现等五个层面,阐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指出了语文教育是对学生的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

关健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层面审美教育可以移情,可以启真,可以扬善,它具有多种功能,不仅可以提高人对美的感受能力,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使人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增长智慧才能,陶冶性情,促进身心健康,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

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审美教育,并摸出一点“路子”,现写成此文,以求教于各位同行。

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具体做法可以归纳为五个层面:一、巧结包袱国人为什么喜欢听相声?原因不少,但有一点很重要,这就是相声大师善于结包袱,即先给观众一个疑团或一个意外,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悬念。

结一个包袱,设一些悬念,会使观众或听众产生一种关心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

这就是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或观看戏曲电影时的心理活动。

作家、导演在处理矛盾冲突时,常常使用各种方法引起读者或观众的紧张心情,以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毛宗岗在《三国演义》回评中说:“读书之乐,不大惊则不大喜,不大疑则不大快,不大急则不大慰。

①”语文教学是艺术,教师也是艺术家,同样可以在教学中结包袱,设悬念,使学生在心理上引起大惊、大疑、大急,然后获得大喜、大快、大慰的美感享受。

因而,一课的开头,不论是哪种文体,教师都要精心设计,结好包袱,让它象磁石一样吸收学生,使得学生集中注意力,这样渴求了解事物真相或结局的心理便油然而生了。

二、设置情景语文审美教育与情景和心境有关,因此,要进行教学,就必然要创设一定审美情景,让受教育者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审美情景之中,在学语文的特定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在接受审美教育了。

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审美主导者。

怎样做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怎样做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怎样做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树立并践行以人文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在教给学生系统教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做出了全面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是,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依然是很多专家和学者较为关注的问题。

本文主要对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审美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保证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教学措施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出和推广,高中语文教学活动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为出发点。

审美教育也被称为美育或者美感教育,主要是指人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欣赏、感受、判断及评析时,其心理结构和生理结构会受到熏陶、感染的影响,出现一定变化。

一、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高中生在审美教学活动中,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会得以提升,其精神面貌及气质也会不断提升[1]。

所以,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审美的方法对高中生的身心健康进行感化,从而实现生化、净化及提升。

所以,做好审美教育是保证高中生实现全面发展的一项主要工作,也是对素质教育教学理念进行践行的表现。

审美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是高中学校文明程度高低、美育管理工作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二、高中学生审美现状及原因(一)高中生审美现状青春期的高中生有可塑性和不成熟的特点,对其进行语文审美教育时,容易出现错误的观念,具有一定的弱势。

首先,在对美进行追求时,不能够对其加以辨别,对于美与丑之间的标准界限较为模糊,容易出现各种审美错觉。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高中生把一些新奇的东西归纳在美的范畴[2]。

其次,高中生过度关注外在美的表现,不能够对内在素质加以追求,并把外表漂亮当做美,通过奇装异服对自己的外在美加以渲染,对外在服饰加以修饰,并将传统文化中的美看成过时、陈旧的表现。

(二)高中生审美现状诱发原因首先,高中生处在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时期,受到各种意识形态和商品经济的影响,其审美标准不够明确,缺乏有效的辨别能力,容易对形形色色的错误观念或者极端的东西加以追求;其次,高中生难以在家庭中接受相关审美教育,或者审美教育方式错误,缺乏爱心或者关心他人的能力,长期发展下去,高中生的审美情趣难以提升,缺乏和谐融洽的审美环境[3]。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的知识 , 他们马上会 与其生活 中的点点滴滴 联系起 来, 在知识形式基础上 , 调动记忆、 想象 、 情感 等心理功 能, 丰富和完 善审美知觉形式 , 创造 出更多 、
第三, 抓住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激发情感是审美教育 的前提 , 揭示诗中
表达 的高 尚情感, 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实现 以情育情 。如穆旦的 《 赞美》 一 更意味深长 的审美 。
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 的过程 。具体的教学 中,教师可 以运用媒体的教学方
第三 , 要赏析课文 , 深入挖掘美 的内涵 。这是语文教学过程 中的主体部

其次 ,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具有很强的语 言表现 。 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 法, 好 创设感受作 品美 的情境 。 言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读一篇课文 时,教师会 让 自己首先沉浸在课文之 分。 教师应着重 以美的眼光从不 同的层 面上拈 出美 的亮点, 深入挖掘美的内
三 、 效 利 用 学 生 自身 的 特 点 进 行 审 美教 育 有
高 中学生的思维在感知层次之外, 已经 加上了伦理的、 社会 的、 政治的、
历史的尺度 。在语文学 习中,古今 中外的文艺名作开始进 入他们 的欣赏视
野, 杜甫、 鲁迅 、 士比亚、 莎 贝多芬 等伟大艺术 家成了他们甚至崇拜的人物 。

而要特别注意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
其次 , 高中学生记忆力强, 别容易记住那些让 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特 语 言是形象 的, 很容易引发学生 的记忆兴 奋点, 这就为高中生理解 并接受美奠
定 了一 个 良好 的基 础 。
第三 , 高中学 生想象 力强 , 能够 由此及彼 地产生强烈的联想, 习书本 学
其次, 要创设美的环境氛 围, 领略动人 的审美情韵。语文学科既是培养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方法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方法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方法作者:尹兴丽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2年第02期【摘要】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美无处不在,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在课堂中接触美、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

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经验,从创设美的氛围到激发美的想象等方面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四点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方法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可能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高中语文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

要进一步培养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趣味和美感效应,提高广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而高中生正处于情感和思想的完善阶段,他们有着强烈的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和激情。

为此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了实施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

本文就自己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几点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方法。

一、利用媒介,创设美的氛围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设一个美的氛围是必不可少的。

在欣赏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时,氛围营造得恰如其分,就会牢牢地扣住学生的视听和心神,引起他们寻幽探微的兴趣,从情感上和教师产生共鸣,从而最大限度的挖掘文章美的内涵。

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教师除了用美的语言创设情境外,还可以利用图片、幻灯、音乐、电影、电视等教学媒介创设美的教学氛围。

如教杜甫《登高》一诗时,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创设更为理想的语言情境。

教师可先用课件展示凄凉黯淡、满目萧瑟的秋景图,再配放萨克斯演奏的“伤感”,接着将下面这段话打上字幕: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

夔州,长江边。

大风凛冽,吹得江边万木凋零。

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

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

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

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

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

——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通过诗歌教学,学生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开启心灵的门窗,感受诗歌的美丽与力量。

下面我们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一、课程设置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中,诗歌教学应该占据重要的位置。

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在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设立专门的章节来介绍诗歌及其审美特点。

课程可以分为诗歌的鉴赏与创作两个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诗歌的鉴赏部分应该涵盖不同风格和题材的诗歌,帮助学生赏析古代和现代的名篇佳作。

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朗诵、讲解和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音韵美、形象美和意境美。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静夜思》这首唐代诗歌的形象描写和意境构建,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细腻情感和文化背景。

诗歌创作部分可以开展创意写作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创作主题,如自然景色、人物形象和社会热点等,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修辞手法和形象表达等技巧,培养他们的审美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下面列举几种适合诗歌教学的教学方法。

1.诵读朗诵法诗歌最大的特点是音韵美,而诵读朗诵是让学生直接感受诗歌音韵美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优秀诗歌作品,示范给学生听,并鼓励他们模仿诵读。

通过诵读朗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2.图像解读法诗歌中的形象描写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给学生展示相关的图像素材,并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将图像与诗歌联系起来。

通过图像解读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提高对诗歌的美的理解能力。

3.听写感悟法教师可以将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进行暂时性摘抄,让学生进行暂时性的听写和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

下面就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进行一些简要的探讨。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审美,学会欣赏优美的事物。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精美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以及优秀的音乐作品等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好,欣赏其中的艺术魅力,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可以鼓励学生参观美术馆、音乐厅等艺术场所,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各种艺术形式的兴趣和理解。

审美教育应该使学生不仅仅满足于欣赏和鉴赏他人的作品,更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和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创造和表达。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的话题,让学生自由发挥,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中挖掘美的元素,进行自由创作。

鼓励学生进行美学评论,让学生学会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四、注重将审美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审美教育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课文的选择上,要注重选取一些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对优秀的诗词、散文等文学形式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在语文作业的布置上,可以设置一些绘画、摄影、舞蹈等创作任务,让学生在审美创造和表达中体验美的乐趣。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和鉴赏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和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欣赏和创造艺术作品中获得乐趣,并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欣赏、鉴赏优美的事物。

浅谈高中语文的审美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的审美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的审美教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和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都十分注重学生基础常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却常常忽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根本没有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探讨。

标签:审美教育;审美意识;审美体验语文教学中,常会听到部分教师感叹学生对语文没有足够的兴趣,学生也越来越感觉到语文课很单调。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一方面是迫于高考的压力;另一方面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不到很好的激发。

针对这种现象,我想谈一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问题。

一、什么是审美教育通俗来说,审美教育就是“美育”,它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提高个人和民族素质的重要渠道。

审美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

在对学生实施德育和智育的教育过程中,要适时地引入美育因素,借助美育坚定人们的道德信念,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通过审美价值唤起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

二、语文和审美教育多少年来,我们国家一直都十分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多次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这足以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领会教学大纲的实质和根本性的目的,所以对大纲提出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审美教育的要求就不能很好地落实。

主要表现在:(一)写作教学中缺少审美教育近年来,学生的作文水平越来越差,优秀的文章少之又少。

大部分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语言直白,缺乏一定的文学味道,让人读了觉得枯燥乏味。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欣赏音乐、美术、影视作品等,从而增强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多媒体作品来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文学作品鉴赏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鉴赏来进行审美教育。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让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文学作品鉴赏,学生可以领略到作家的艺术境界和审美情感,从而对文学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三、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文学作品中,从而增强他们的审美感受。

教师可以结合文学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特点,设计一些情境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文学作品,增强他们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

四、注重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希望广大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有效开展审美教育,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0字】。

审美的语文教育三境界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审美的语文教育三境界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审美的语文教育三境界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审美的语文教育三境界教案教学设计1审美的语文教育三境界教案教学设计语文教育中,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味和观察力,提高鉴别美丑的能力,从而不断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因此,对于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来说,要把审美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第一境界:感悟美,唤醒艺术细胞在审美教育的第一境界,我们应该从感悟美的角度来引导学生。

可以选择一些富有艺术感的大师作品,与学生共同品味。

比如《木兰辞》这首唐诗,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古典诗歌,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这首诗,体会到古代的热血与担当。

接着再引导学生自己画一幅画,表达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想象,通过画画的方式,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埋藏着的艺术细胞。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赏析优秀的作品,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品味出美的内涵和精神。

二、第二境界:感知美,提升美感品位在审美教育的第二境界中,我们应该从感知美的方面来引导学生。

可以挑选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如鲜花、小草等生物,还可以是家乡的建筑等,让学生感受事物的美。

在课堂上,分成小组,走出教室,到校园内搜索各种美景。

老师要鼓励学生用心观察,感受生活中的美,借助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美感品位。

三、第三境界:创造美,培养审美意识在审美教育的第三境界中,我们应该从创造美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审美意识为最终目标。

通过这个环节,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进行一些文化创意实践活动。

比如,打板绘画,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传统绘画技巧的同时,开发自己的创造力,通过不同的颜料重叠,营造出五彩斑斓的视觉效果。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宣传海报,小广告等,让学生通过决策和设计,更深入地理解审美意识。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去创造美。

在完成以上三个境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逐步提高审美水平和审美意识,达到审美教育最终的目标。

高中阶段语文审美教学问题及方法探究

高中阶段语文审美教学问题及方法探究

高中阶段语文审美教学问题及方法探究摘要: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简单传授,更应该成为学生提升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增强综合素质的平台。

目前高中阶段的审美教育还存在问题,解决途径:一是分阶段进行审美教育;二是利用好媒介;三是充分利用朗读的作用;四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教育;语文教育;审美培养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培养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展成熟的阶段,在此阶段注重他们的审美培养对于养成高尚的人格,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大有裨益的。

高中语文教材充满着艺术和人文魅力,入选的篇章都是人类语言艺术的瑰宝,包含了伟大深刻的思想和哲理,是用来陶冶情操的重要素材。

除此之外,语文教学活动富有感染力,同时具有社会性和创造性因素,有利于美学教育的实施。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学的重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高中阶段审美教学的重要性,可以说新课程的推广为美学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新课程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感受艺术魅力,发展审美和想象力,在学习中体味人生和自然的多姿多彩。

从实践中来看,虽然一些诸如《荷塘月色》、《药》等传统课文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课后要求中更加注重挖掘其审美特质。

在教材中加入了大量的现当代诗歌、外国优秀诗歌,甚至是流行歌词,这些作品内容精炼,风格醇厚,让师生同时体会到美的享受。

另外一些规定需要背诵的课文例如《琵琶行》、《春江花月夜》等名篇更容易发挥其易于吟诵,一唱三叹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愉悦性情。

这些变化让我们看到对于高中生审美教育的关注,体现了教材本身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对于社会、自然和人类内心世界的关注。

可见,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在高中阶段重视审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前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虽然教材提倡、教师重视,但是高考仍然像一块大石压在每个高中生身上,时间和精力都被它占去,高中的语文教育常常无奈的流于单纯解题技能的传授,审美教学被边缘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在课堂上进行美学教育变成了一种美丽的渴望,虽然新课程标准强调审美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使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改变。

语文教学中审美素质培养的三个层次

语文教学中审美素质培养的三个层次

发向 河 上北省武 的 社 会 邑县 美 , 职教中 引 着心 的名 孟庆林 曲” “ 突 然 是 绿 茸 茸 的 草 坂 ,像 一 支 充 满 幽 情 的 乐 曲 ” 等 句 子 ,甚 至 认 为 是 病 句 。 因 为只 有 了 解 通 感 手 法 的运 用 ,学 生 才 能 明 白朱 自清 先 生 是 因
生 知 道 通 感 修 辞 手 法 后 ,再 联 系 时 代 背 景 ,就 不难 理 解 作 者 当时 的淡 淡 的 喜悦 和 淡 淡 的 哀 愁 的 心境 了。 再如 《 岳 阳 楼 记 》,作 者 对 “ 霪雨 霏霏 ,连月不 开 ,
学 , 不 失 为 一 条 有 效
途径。

阴 风 怒 号 , 浊 浪 排 空 ” 等 景 象 顿 生 悲 伤 之 情 , 见
“ 春 和 景 明 ,波 澜 不 惊 ,上 下 天 光 ,一 碧 万 顷 ” 等 风

以 自然 美 陶
光而 生喜悦之 感 。这种 因物而 悲 因物而 喜 的现 象 ,
冶情操
语 文 教 材 中 不 乏 以 自 然 美 描 写 见 长 的
必 须 借 助 相 关 的 美 学 知 识 才 能 解 释 清 楚 。 当教 师 运
为 荷 塘 的 幽 美 才 获 得 了淡 淡 的喜 悦 。 然 而 , 朱 自清
毕 竟 是 个 民 主 主 义 者 ,面 对 当 时 社 会 的 黑 暗 ,又 不
安心于这种 “ 超然 ” , 因此 又 感 受 到淡 淡 的 哀 愁 。学
培 养 学 生 的 审 美 素 质
呢 ? 运 用 美 学 原 理 处 理 教 材 、 安 排 课 堂 教
趣 — — 对 大 自 然 的 美 好 ,对 可 爱 的 I J 、 屋的赞美和对 自

谈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

谈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

谈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语文教师要借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笔者对此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进行审美教育,首先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

高中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多是名篇佳作,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学体系。

它以丰富的内涵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观念,其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无所不包。

不同的文体给学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诗歌优美的节奏和语言,含蓄的意象;散文的情感美和意蕴美等可以让学生从中领会文学作品给人的美的感受。

如《荷塘月色》那种月下荷塘美景中的淡淡忧愁,《故都的秋》对故都秋的深深眷恋,《囚绿记》中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和抒发的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

散文的教学要抓住有代表性的散文特征,体会其语言特色,领会蕴藏在其中的作者的丰富的情感。

以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为例,我们要抓住文中描绘的五幅秋景图,即小院静观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秋雨话凉图、秋果奇景图。

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角度,让我们对北国的秋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其中蕴涵着作者对故都秋无限的眷恋与喜爱之情。

语文教师可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美点,让学生体验美,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完美结合。

二、优化教学手段,把学生领入美的殿堂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选取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

时间的跨度和文化的差异,都给学生理解作品增加了难度。

教师应采取灵活的教学艺术手段,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联想和想象,更好地进行审美教育。

于漪老师认为,应该把语文教学同审美教育有机联系在一起,把语文课堂内容同实施手段的审美形式结合起来。

同时注意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美学规律,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态,利用多渠道的美感诱发,处理好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关系。

高一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欣赏与审美教育方法

高一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欣赏与审美教育方法

高一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欣赏与审美教育方法文学作品是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欣赏和学习文学作品,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一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欣赏与审美教育方法。

一、文学作品的选择和引导在高一语文课程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文学作品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程要求,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的文学作品。

比如,可以选取一些富有感情共鸣的短篇小说,或者以生动形象描写生活细节的诗歌。

这样的选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学作品。

可以通过阅读指导、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探究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意义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够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阅读文学作品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高一语文课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1. 全课阅读:教师可以选择一篇适合的文学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全课阅读。

通过集体阅读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节,感受作者的笔触和语言表达。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讨论的机会,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提高他们的阅读体验。

2. 小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阅读。

小组成员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验。

通过小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增加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

3. 个人阅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自选的文学作品,鼓励他们进行个人阅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由度来选择阅读材料,提高阅读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通过个人阅读,学生能够在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在高一语文课程中,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的重要环节。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又专门论述道:“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

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一、感情投入,以情感人。

尽管课文中蕴涵着异常丰富的思想情感,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始终板着面孔,或用“零度风格”去讲课,那课文的美就很难展现出来,甚至于会把本来很美的文章讲得平淡无味。

长此以往,不仅无法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因素,而且逐渐会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投入感情,带着感情讲课,讲出课文中各种丰富细腻的情感,感染学生,感动学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去感受体验那种感情,从而引发学生各种高尚情感的产生。

老师带着感情讲课,一是能比较直观地再现课文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易于理解;二是能感染学生的情绪,利于学生投入到对课文的审美中来。

而讲出感情,则需要语文教师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以情动情;可以抓住文章的动情点,分析出情;可以通过插放录音或教师自己声情并茂的范读,渲染感情;可以现身说法,利用联想,以情感人等等。

二、引导学生由“文”到“象”,感知课文中的表象。

语文课本上一个个的语言文字,较之现实事物少了鲜明的直观性。

而美感的特征恰恰是直观性,这就需要学生能透过语言文字,感知到语言文字背后的表象。

不同的学生感知表象的能力是不相同的,这取决于学生对语言文字感觉的灵敏度,即语感。

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浅探

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浅探

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浅探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不是要求教师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美学原理、美学方法等方面的教育。

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欣赏蕴含在文章中的美学元素,从中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努力寻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的可行的方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有人认为语文教学多元化、层次化,顾此失彼,对教学质量提高没有多大帮助。

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叶圣陶指出,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的目标”,强调学生有了审美能力和情趣,对叶圣陶先生的话,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审美教育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必定目标之一,而且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2.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激发学生探索语文世界的欲望和热情,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任何一种意志行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发的,构成意志动机除理性因素外,还有非理性因素,即情感因素。

审美是富于情感的,它能强烈的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对语文教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想象,指通过自觉的表象运动,借助原有的表象和经验,创造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审美想象是审美情感的深化。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想象力,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同现实社会相联系,能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力,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锻炼其审美想象。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切入点1.形象性。

形象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运用一定艺术技巧创造出来的。

美离不开形象,审美的过程就是通过审美活动,以形象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题目: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浅探审美教育是以形感人。

高中语文教学的素材是文章,而文章不管是说明文、哲理文,还是诗词曲,究其内容而言,大都有生动的形象充溢文问。

浅探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层级教学法117

浅探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层级教学法117

浅探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层级教学法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

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

新教材高中一年级安排的是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揣摩语言、筛选信息等阅读基本能力培养;二年级安排的是文学作品鉴赏;三年级安排的是研讨、评析。

其中,不但显示出阅读能力层级的提高,而且也隐含着从审美感知力到审美想象力到审美创造力的审美能力发展的阶段。

在新教材中,每年级段阅读能力层级的训练和审美能力层级的培养是吻合的,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去规划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过程。

一、突出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其心理趋向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

高一正是这样一个过渡衔接的阶段。

在语文学习上,大纲要求学生把握内容,既要消化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还要变作者的认识为自己的认识。

这就需要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从木见林、窥斑见豹。

从教材而言,高一新教材“与高二、高三相对有别,既注意与初中衔接,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为高二的文学鉴赏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此时,要变初中阶段较为浅显文章的学习为对内涵丰富作品的领悟,思维也由浅入深,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审美对象和更深入的审美活动,并对其感性认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感性认识的发生离不开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

学生首先要对课文中意象的色彩、形态、声音、节奏等单个属性产生感觉。

有了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基础,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感官形成这些感受,而对意象的认识有赖于在头脑中将其单个属性整合为统一体,才能整体把握意象。

这种由单个到整体的变化,就是由审美感觉上升到审美知觉,我们称之为审美感知。

高一阶段,应利用新教材与初中衔接的优势及现代和古代散文为主体的教材资源,着力于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体味文章意义、意境和情味上,逐步优化学生的语言感知力。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方法浅谈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方法浅谈

(下转第182页)摘要对于实现审美教育这一教学目标来说,中学语文课堂无疑是最佳选场,有效的方法加上选择恰到好处的教学素材,同时无条件地利用好教学环节里的美育因素、把握好教学环节里的美育特征、遵循好教学环节里的美育原则,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为实现语文课堂造就学生的美学成长意识、优化美学对其成长的感染效果、强化美学健全人格魅力的教学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文审美教学美育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Method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Course //Wang NaAbstract To realize the teaching go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 is undoubtedly the best place.With effective methods,proper teaching materials,the unconditional full use of aesthetic factors in teaching,the masteryof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teaching,and the following ofaesthetic principles in teaching,students'aesthetic quality can be effectively cultivated,so a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ole of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 in developing students ’aesthetic consciousness,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flu-encing effect of aesthetics in their growth,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aesthetic function in improving their personality charm.Key words language;aesthetic;teaching;aesthetic education在素质教育定义为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背景下,语文教育更应该重视弘扬人的主体性,完善人格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探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层级教学法
发表时间:2016-05-10T17:06:36.99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4月总第190期作者:薛亮
[导读] 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子长中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

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子长中学717300
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

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

新教材高中一年级安排的是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揣摩语言、筛选信息等阅读基本能力培养;二年级安排的是文学作品鉴赏;三年级安排的是研讨、评析。

其中,不但显示出阅读能力层级的提高,而且也隐含着从审美感知力到审美想象力到审美创造力的审美能力发展的阶段。

在新教材中,每年级段阅读能力层级的训练和审美能力层级的培养是吻合的,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去规划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过程。

一、突出审美感知力的培养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其心理趋向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

高一正是这样一个过渡衔接的阶段。

在语文学习上,大纲要求学生把握内容,既要消化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还要变作者的认识为自己的认识。

这就需要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从木见林、窥斑见豹。

从教材而言,高一新教材“与高二、高三相对有别,既注意与初中衔接,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为高二的文学鉴赏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此时,要变初中阶段较为浅显文章的学习为对内涵丰富作品的领悟,思维也由浅入深,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审美对象和更深入的审美活动,并对其感性认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感性认识的发生离不开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

学生首先要对课文中意象的色彩、形态、声音、节奏等单个属性产生感觉。

有了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基础,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感官形成这些感受,而对意象的认识有赖于在头脑中将其单个属性整合为统一体,才能整体把握意象。

这种由单个到整体的变化,就是由审美感觉上升到审美知觉,我们称之为审美感知。

高一阶段,应利用新教材与初中衔接的优势及现代和古代散文为主体的教材资源,着力于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体味文章意义、意境和情味上,逐步优化学生的语言感知力。

同时强调意象各特点间的内在联系,要求学生整体地体味意象,领悟贯通整体的内在血脉,从而深入其中,舍形得神吸收精髓。

让学生在课内学得整体感知的方法、习得整体感知的能力,并通过阅读教学反复印证和提高,不断扩大和充实,能自己感受文章的妙处。

在起始阶段就要强调胸中有全文,根据这一整体的直觉感受,再对文章精要部分作深入探讨。

只有在高一突出了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揣测、琢磨,才会在头脑中储存下大量的表象;感性认识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积累了初步的审美经验,学生才会具有审美想象的原料,才能在审美想象的工厂中加工生产出五彩缤纷的精神产品,并为高二的文学作品鉴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审美能力的培养
高中三年,高二是承前启后的阶段,既是把审美感受引向深入,又是为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加强审美想象力成为高二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高二是在高一基础上的提高。

学生通过一年的语文学习,“日常性情感逐渐发展为审美性情感,他们能对作品所隐含的情感和意味在审美感受中达到直觉性的把握。

”在全面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拓展、丰富意象的需要。

从教材方面看,以现当代中国文学作品为主,兼顾传统戏曲和影视文学,选读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主要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这些全部都是文学作品,而且以诗歌、散文、小说为主。

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性、多义性的集合体,且大都十分讲究含蓄,常常是纸短意长写而不满,或弦外有音、或思想深刻,在行文中形成了若干空白和契入点,极具有限中富含无限的艺术效果。

这就为集中进行审美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

审美想象是审美反映的枢纽,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巧妙联系同一作者的类似作品去强化感受,适当用某作家的作品来补充另一作家的作品,自觉而自然地融入自身的见闻感受,甚至是跨时空的、跳跃性地重组积累的意象以帮助学生探幽发微,形神兼备地领会作品的意象及深层意蕴。

三、突出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随着知识面的拓宽和基础的扎实,高三学生的思维具有了充分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内省性,其辩证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日趋成熟,智能发展上体现出渐次向以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为主的方向。

而且,在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想象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对作品的深入认识达到了审美理解,逐步能从美学的意义上去体味和认识作品。

学生作为鉴赏的主体越来越需要把握作品的精髓、需要赋予对象以不落俗套的内涵。

如果缺乏一种深层的抽象思考的自觉性,就无法满足这一需要。

换言之,没有学生理性思维的注入,作品还只是独立于学生以外的事物,对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便无从实现。

学生越来越呼唤评价性阅读。

高三的教材“是比较阅读,简明了解中国和外国文学的一般情况,初步具有对外国文学的鉴别能力”。

其中三分之二是文学作品,其他以文学评论、论文为主,要在高二的基础上着重培养研讨、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较高层次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材的特征和任务非常适宜突出理性思维及创造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必然表现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

创设情境、激发想象、鉴赏评价的同时启发了思维,学生在感性基础上得到了理性的提炼,并不断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尽力捕捉新鲜而独特的情思,于一连串原储存表象的分解与重组中创造出新的意象。

虽不如原文意象丰富,却可能生发出新的认识。

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获得了审美的愉悦。

逐渐地,作品里、意象中蕴涵着的美渗透到了学生的心中,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提升了他们的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