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鲁嘉华-新工科建设与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虚拟化技术、3D打印、工业互联网、 大数据等技术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 n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工厂将成为 未来制造的主要形式。 n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 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 值链新体系。
互联网
工业
一、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境遇审视
Ø信息网络技术使产业链中的企业间实现信息共享,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现和 动态调整合作对象,整合企业间的优势资源,在研发、制造、物流等各产业链环节 实现全球制造资源优化配置。 Ø生产的本地性概念将不断被弱化,由集中生产向网络化异地协同生产转变。 荷兰 美国
一、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境遇审视
国际挑战
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新趋势之一:产业变革是关键 中国工程教育革新 势在必行
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 浪潮已起
2013德国: 工业4.0战略
2015中国: 中国制造 2025 互联网+
2013日本: 日本再兴战略
2012美国: 先进制造业 国家战略计划
一、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境遇审视
校生数量都有增长,增长率分别为21.3%、16.4%、22.7%和 8.5%。2011-2012年,国家对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研究 生工学门类一级学科由32个增加到38个,本科生工学专业大类 由21类增加到31类。调整后,工科专业门类更加齐全。
u 质量提升:2016年6月2日,在吉隆坡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
二、新工科的提出与推进
Ø 地方高校及各省市的推进情况
4月27日至28日,“建设新工科背景下的CDIO 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会议,由CDIO工程教育 联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 全国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校企联盟主办,浙江 大学城市学院承办。
5月11日,“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发展高峰论 坛”研讨地方高校新工科发展之路,由全国 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校企联盟、CDIO工程 教育联盟主办,湖南工程学院承办。会议提 出“湘浙倡议”。
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错综”性 —— 知识结构交错伸展,能以适度的“杂”去适应适度的“变”
飞行技术专业——飞行员+职业经理人
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工业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人体工学+材料加工+商务洽谈 …………
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协同”性 —— 应用知识为主,因产业而生、随产业而兴
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
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简介:
学校类型定位: 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 以工程技术为主,经济管理 和艺术设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了解国际规则,具备综合能力, 拥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奉 献精神的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特色 开展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教育,着力培养具有可持续 发展能力的“专、兼”人才。
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一)因应新经济发展,更新人才培养要求
新经济蓬勃发展,迫切需要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由通识教育为基础 的专业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兼”人才。
“专、兼” 人才培养
7月15日,“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新工科建设”研 讨会,由江苏省教育厅、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 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主办,常州工 学院、《中国大学教学》编辑部承办。会议提出新 工科建设“江苏举措”。
二、新工科的提出与推进
Ø 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
Ø 新工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传统工科而言。 Ø 新工科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经历形成、发 展、成熟等阶段后,会成为常规学科或相对意义上的“旧工科”。 Ø 新工科建设不仅仅是建新专业,更重要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Ø 新工科建设不仅是教学改革,更重要的是综合改革。 Ø 新工科建设不仅是学校内部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形成高校与社会的新 型关系。
新工科提出的动因:新经济发展、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 新经济对工程教育提出新要求: u面向未来布局新兴工科专业 u工程科技人员具备更高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 u建立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
二、新工科的提出与推进
复旦共识
天大行动
北京指南
从“复旦共识”到“天大行动”,再到 “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 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育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
受众优势向 生产力转化
结构转型与技术 升级加速
就业结构性矛盾 倒逼
国际化人才竞争 压力传递
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交叉
融合
跨界
学科专业 内涵变化
城市轨道交通产业 互联网+ 智能制造 ······
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二)新业态下工科呈现新特征 “错综”性 “协同”性 “人本”性
一、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境遇审视
工程教育的 主要问题
工程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 新经济、前沿交叉学科、未来技术领域人才短缺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中国工程教育能否适应国家经济、 科技发展的要求?其责任和使命是什么?
适应新经济的发展 支撑新经济的发展 引领新经济的发展
二、新工科的提出与推进
二、新工科的提出与推进
学科群、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办学定位
人才培养:立足培养一线工程应用型人才 科学研究:侧重行业需求开展应用性研究 服务社会:集学校学科优势攻克行业难题 引进、消 化、吸收 新 知 识 人才 培养 可 持 续
定“[面]向”在行业 定“[规]格”在复合 定“[特]点”在实践
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路径思考
2.发挥地方优势,彰显地方特色
*响应国家新工科发展要求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的人
*提升地方高校办学质量与水平 才
3.面向地方新经济发展,培养“专、兼”人才
面 向 未 来
1.分析新形势,树立新理念 2.针对新问题,寻找新突破 3.提炼新经验,探索新模式 4.完善新标准,打造新质量
德国
日本
一、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境遇审视
国内困境
Ø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大而不强
一、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境遇审视
制造业大而不强关键问题: 1.科技创新能力不足;2.关键核心技术缺失;3.高端人才匮乏
制造业十大领域人才需求预测(单位:万人)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十大重点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航空航天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电力装备 农机装备 新材料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2020年 人才总量预测 1800 750 68.9 118.6 38.4 85 1233 45.2 900 80 人才缺口预测 750 300 19.8 16.4 6 68 411 16.9 300 25 2000 900 96.6 128.8 43 120 1731 72.3 1000 100 2025年 人才总量预测 人才缺口预测 950 450 47.5 26.6 10.6 103 909 44 400 45
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的角色与使命
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的角色与使命
u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是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 方向。 u不同层次的高校实施新型工程教育,其面对的学生主体、师资队伍和培养目标 是不同的:综合性大学更关注理工结合的新技术、新学科;传统工科大学考虑工 科自身跨学科的新生长点;而地方高校则希望形成以满足第一线企业需求为主导 的新生长点。 u根据2017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的数据,至2016年底,我国普通 高校数为2596所,其中,本科院校1237所;本科院校中,中央部门主管的有 113所,地方本科院校700所,民办本科高校424所。地方本科院校(含民办) 则占到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0.8%,其中90%的高校开设有工科专业。
会上,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 的第18个正式成员。这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国际认可, 工程教育国际化迈出重要步伐。也标志着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实现 从“跟跑”到“并跑”的历史性跨越。
工程教育的成就
从近代高等工程教育初步形成到高等工程教育体系的建立,再到 当代工程教育的繁荣,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新工科建设与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7年11月2日
鲁嘉华 南京
Email : lujiahua@sues.edu.cn
主要内容
一、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境遇审视 二、新工科的提出与推进 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的角色与使命 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工程教育的成就
我国工程教育的主要成就:规模第一、结构完备、质量提升
地方高校的角色和使命是什么?
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的角色与使命 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 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 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 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 企业参与制定培养方案,注重应用、突出实践 人才培养过程体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 科学研究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为主
工程技术 为主
协调 发展
学科布局定位:
人才规格定位:
经济管理
艺术设计
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一以贯之的办学宗旨 依托上海现代产业 主动服务地方经济 辐射长三角地区发展
学校 变迁 • 1978年 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机、电、管) • 1978年 华东化工学院分院(化工) • 1978年 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纺、服、艺)
Leabharlann Baidu
二、新工科的提出与推进
5月初,广东省召开了“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工 作推进会”,提出“要树立新工科教育发展理念,探索建 立广东特色新工科发展模式”。5月底,组织召开了探索 建立广东特色新工科发展模式研讨会。
二、新工科的提出与推进
6月1日,“浙江省本科高校专业认证暨新工科建 设研讨会”,由浙江省高教学会主办,温州大学承 办。会上举行了浙江省新工科建设启动仪式,发布 浙江省新工科建设行动八条方案(简称“浙八味”) 并成立了浙江省新工科建设专家组与工作组。
u 规模第一: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2016年,工科本科 在校生521万人,毕业生119万人,专业布点17037个。工科在校生约占高 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工科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工科 高校、工科专业点及工科在校生的规模正逐步扩大。
工程教育的成就
u 结构完备:“十二五”期间,工科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在
1.高等工程教育思想:从狭窄的专业教育走向大工程教育 2.高等工程教育的目标:从单一狭窄走向多元复合 3.工科院校的课程体系:从单科独进走向交叉综合 4.高等工程教育实践:从课内、校内走向内外结合
一、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境遇审视
一、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境遇审视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国家需求、国际竞 争环境、对象、资源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对工程教育影响最大的外部环境是新经济的发展、新一 轮科技和产业革命。 要适应和满足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需求,时下的人才 素质、人才结构、人才层次和人才数量还远远不能达到要求。
(包括移动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 它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
一、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境遇审视
n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 技术等重要领域的突破和交叉融合, 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 n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等泛在信息促进定制化生产逐步取代 大批量流水线生产。 n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 个性化订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正在 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
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的角色与使命
1.厘清思路,找准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定位
定“性[质]”在应用
主要侧重于工程技术研发及应用,实现 技术的转化、实施和创新; 为行业、企业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提供 技术支持和服务; 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跨学科、跨专业 复合型人才; 培养从事工程活动的专业人才,注重工 程实践能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3D打印、基因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 量子通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无人交通、脑神经科学等等,对人本 身、人类生产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是前所未有的。
一、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境遇审视 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新趋势之二:信息化支撑创新发展的作用更为突 出
“互联网+”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将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