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国学第一课 道

合集下载

国学启蒙5年上册第1课人性至善

国学启蒙5年上册第1课人性至善

国学启蒙5年上册第1课人性至善
人介于至恶与至善之间。

人性也是有层次性的,非善或恶一种或两种状态,而是同时并存从至恶到至善之间一体化的各种状态,且恶善不断变化,此消彼长。

因为看到这世上的人有善人恶人之分,或者看到善人有恶的一面、恶人有善的一面。

我们看到一杯浊水便否认水的清纯无色一样。

若是将浊水静置、过滤或蒸馏,便会发现水是至清的。

同理,无论是一个恶人,还是一个有着恶的一面的善人,滤去其恶,方显至善的本性。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国学一课》课件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国学一课》课件

玉在山而木润,玉韫石而山 辉。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 崖不枯。 金玉有本质,焉能不坚强。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 玉生烟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唐 王昌龄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 在玉壶。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绿丝绦。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 北宋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 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 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作业: 1、研究一下我们自己的这个姓 是怎样来的,里面有什么样的 故事,我们的祖先有什么名人。 2、向爷爷奶奶了解一下自己家 族的历史。
行礼流程
1、行礼 手放腹心处 2、高揖 3、拜 4、兴 5、礼成
(无价之宝)
和氏璧的故事
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玉璞,捧着进献 给楚厉王。厉玉让玉匠鉴定。玉匠说:“是石 头。”厉王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左脚。 到厉王死,武王继位。卞和又捧着那块玉璞去献 给武王。武王让玉匠鉴定,玉匠又说:“是石 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右 脚。武王死,文王登基。卞和就抱着那块玉璞在 荆山下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干了,跟着流出 的是血。文王听说后,派人去了解他哭的原因, 问道:“天下受断足刑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 这么悲伤?”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 而是悲伤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 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文王就让玉匠加工这块 玉璞并得到了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之壁”。
《说文解字》解释说 王,天下所归往也。 孔子曰:“一貫三爲 王。” 三者,天、地、人也;而参 通之者,王也。
《说文》 玉,石之美者.
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 方也

碧玉无瑕

人无完人
珍宝 珊瑚 玛瑙 璀璨 环

国学第一课道法自然朗诵

国学第一课道法自然朗诵

国学第一课道法自然朗诵1、【单选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

[单选题] *A.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大问题(正确答案)B.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C.要建设什么样的政府的重大问题D.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2、以下关于理想、幻想、空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理想是个人对幻想空想的改进B、理想源于实践具有实现可能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正确答案)C、理想是永恒的,幻想和空想可以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知识渊博的人具有崇高的理想,而空想幻想则源于无知3、造就时代新风尚,要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体现的是职业道德的()。

[单选题] *A. 爱岗敬业(正确答案)B. 诚实守信C. 办事公道D. 奉献社会4、16.小红参加了学校舞蹈队,排练时她觉得自己基本功不扎实,不敢上台展示。

但在同学们的微笑和鼓励下……她最终成功地完成了演出。

她的成功告诉我们()①集体的温暖能促进我们健康快乐成长②集体能帮我们解决学习生活中一切问题③集体的帮助能给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④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自信心,增强力量[单选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正确答案)D.②③④5、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公民的身体。

[单选题] *A、搜査(正确答案)B、调查C、检查D、排查6、【单选题】“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指的是()。

[单选题] *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正确答案)D.全民守法7、参加面试时,不合适的做法是()。

[单选题] *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在进场前一分钟到达(正确答案)要用礼貌用语清晰表达把面试资料备齐8、25.在学校组织的拨河比赛中,实力不算最强的我们班队员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组织、统一步骤、齐心协力,一举拿下了年级拔河比赛的冠军。

比赛结束后,我们不光收获了胜利的喜悦,更懂得了成长的道理。

五年级校本课程-国学教育

五年级校本课程-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GUXUEJIAOYU五年级前湖小学教导处主编玉山镇前湖小学目录第一课 (3)第二课 (4)第三课 (5)第四课 (7)第五课 (8)第六课 (9)第七课 (11)第八课 (12)第九课 (13)第十课 (15)第一课古诗天地风李峤(qiáo)(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xiã)。

【注释】①解落:吹落。

②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③开:这里指使春天的花开放.④竹:竹林。

⑤斜:为了押韵(yùn),可读古音xiá。

【译解】风啊,你能吹落晚秋的树叶,能吹开早春二月的百花。

过江时掀(xiān)起千尺波浪,进了竹林吹得万竿翠(cuì)竹歪(wāi)歪斜斜。

【赏析】诗人生动描绘(huì)了风在自然界的作用,全诗短小精悍(hàn),言简意明。

◆风格成语AABB:明明白白马马虎虎忙忙碌碌三三两两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清清楚楚稀稀疏疏◆名言警句爱国篇:天下兴(xīnɡ)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

——拿破仑真正的爱国者是爱人类的,爱国决不是排外。

——马铁丁◆国学启蒙之《千字文》天地玄(xuán)黄宇宙洪荒(huānɡ)日月盈(yínɡ)昃(zâ) 辰(chãn)宿列张【注释】①玄:天也;黄:地之色也;②洪:大也;荒:远也;③黄昃:意为太阳偏西。

【译文】宇宙广大无边。

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影趣横生我来记歌词: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

儿子的头大手儿小,爸爸的头小手儿很大。

大手牵小手,走路不怕滑(huá),走啊走啊,转眼儿子就长大。

【老师的话】这首歌是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主题曲。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一部系列性的童话组合,它由诸(zhū)多微小而有趣的故事组成。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围裙妈妈是一个三口之家,他们是中国现代家庭教育典型(diǎn xínɡ)的缩影。

国学五年级

国学五年级

少儿国学五年级前言目录第1课《论语》——为学【有话对你说】《光明日报》2004年9月30日报道,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先生说,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让我们共同走近孔子,一起向这位伟人寻找智慧。

【概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义”“礼”“智”“信”。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二十篇,492章。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宋代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论语》一书中凝聚着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超人智慧。

【很棒的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一次,卫国的大夫公孙朝问孔子的弟子子贡,说:“您的学问是从您的老师孔子那里学来的,孔子那么高的学问又是从谁那儿学来的呢?”子贡回答说:“天下的学问,孔子都会很虚心地学;天下有学识的人,上自文王、武王那样的君王,下至六七岁的孩童,孔子都能以他们为师。

孔子没有固定的老师,我也没法告诉您孔子的学问来自于谁。

如果您一定要知道孔子以谁为师的话,那我只能告诉您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就连路上的那些行人中,都必定有人可以做他的老师。

”公孙朝纳闷的问:“以行人为师?能向那些行人学习些什么呢?”子贡回答道:“一个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懂的,有些经验和学问当然需要向他人学习。

比如向农夫学习如何耕田犁地,向渔人学习如何打鱼,向樵夫学习磨刀砍柴的技巧……街上来往的行人,以及和我们一样求学问道的同路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能成为我们的老师,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各行各业我们所不具备的经验和知识!”●读读想想,为什么说孔子没有固定的老师?●说一说,从孔子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国学经典一】论语四则(一)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国学经典第一课

国学经典第一课

《吾日三省吾身》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明白反思就是进步。

②帮助学生学会反思,养成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反思就是进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养成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明白反思就是进步。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养成习惯。

【教学准备】为学生印好反思表格。

【教学过程】教师故事引入课题:师: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请看屏幕。

(屏示:“龟兔赛跑” )师:兔子输了很不服气,就约乌龟再次赛跑。

(屏示:“龟兔再跑” )师:第二次赛跑,谁赢了?生:兔子。

师:这次兔子为什么能赢?生1:兔子本来就跑得快。

生2:兔子吸取了教训。

···生x:注意反思。

师:龟兔1:1持平,其它动物鼓动它们又举行了一场比赛,有的公司还搞了赞助。

(屏示:“龟兔三跑” )师:第三次赛跑,结果怎么样?生:双赢。

师:为什么它们能双赢?生1:不能骄傲。

生2:要吸取教训。

生:···不断反思。

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屏示:)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能使我们眼光更敏锐,言行更规范,头脑更聪明。

师: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屏示:)我们应该从小学会自我反思,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好习惯。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2.吾日三省吾身(板书课题)师:这句话什么意思?(屏示:课题释意)师:请大家齐读课题:吾日三省吾身师:这句古训出自哪里?请看屏幕。

师:“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出自孔子的弟子曾参,原文是“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乎?与朋友交而不乎?传不习乎?”师: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屏示:曾子说)师:古人强调行而后思,那么什么是反思呢?什么是反思(板书)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我的反思”,然后回答问题。

(屏示)反思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是否恰当所做出的判断和评价。

是一种自我完善的方式。

国学教材《自信第一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国学教材《自信第一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国学经典教材《自信第一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自信是每个人都需要拥有的品质,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尤其需要培养自信心。

国学经典教材《自信第一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自信知识和方法的机会,以下是教案的具体内容。

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信概念,掌握自信的定义与内涵。

2.通过引导学生们了解陕西省历史名人贺知章的事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自信的内涵,通过贺知章的事迹巩固自信知识。

2.培养学生笃信自己、愉悦自己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信,并展开师生对话,了解学生们对自信这个词语的认识。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了解自己能力的前提是要具有自信心。

2.知识讲授介绍自信的内涵,同时通过引导学生们翻动《自信第一课》这本书中的内容,了解小说《老残游记》中主人公贺知章的事迹,培养学生们自信的品质。

指导学生们认真阅读小说文本,人物性格描写及人物言行举止,分析人物语言的意义,理解其中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们真正理解和感受小说中自信处事的精神。

3.互动讨论通过关于贺知章的故事的讲解和学生们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他是如何克服困难的,从而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引导学生们根据小说中各段文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事件等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与自信相关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

如:“你了解贺知章吗?他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和他一样吗?你想掌握什么技能来成为一个自信的人?”4.活动实践为了巩固学生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们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活动。

任选几位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和介绍同桌同学等,增强学生的自信感,并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展示自我。

5.总结反思通过此环节,让学生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总体性总结。

四、教学资源:《自信第一课》教材,短视频片段,学案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们对自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学生成为了课堂主人,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更多的自信。

五年级暑假国学讲堂+知识汇总

五年级暑假国学讲堂+知识汇总

2019暑假五年级知识汇总国学讲堂知识汇总【第一课:《褒贬义词的感情色彩》】原文: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

其异者,能为人言。

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

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译文:飞鸟走兽这类动物,饿了知道去吃,渴了就会去喝,还能自己建造巢穴作为自己休息的场所。

其中更灵异的,还能按照人的指示去行动。

只是因为不知道读书,所以一直不如人,人如果不读书,那么和禽类兽类有什么分别?【第二课:《真爱无痕——领会排比与反复》】1、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世称朱文公。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2、小古文《读书有三到》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第三课:《阅读写景文》】《读书需有疑》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第四课:《笔尖下的游历——学写游记》】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脚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第五课:《多彩世界——环境、场面描写》】原文:曹操得巨象。

五年级下册语文国学第一课录音。

五年级下册语文国学第一课录音。

五年级下册语文国学第一课录音。

本课程主要在讲解了四种重要的文化元素:一、儒家文化1、什么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体系,本着“仁和义”的思想方式,它教导人要以“仁义礼智”为修养,立志以正治天下,弘扬中华气节。

2、儒家文化的特色:(1)重视教育:强调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身,深入研究文献,提高自己。

(2)强调礼义:强调服从尊师,尊老爱幼,遵守礼义,行善积德,促进和谐。

(3)注重德行:重视人的德行道德品质,崇尚节俭,崇尚温和,追求博学多才,谦虚宽厚自湿。

二、道家文化1、什么是道家文化:道家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哲学思想,他的核心思想是“以心传心”的原则,追求自然状态的自由,强调和谐自然、勤俭节约、追求自由自在的自然生活方式,追求虚无万物的平衡。

2、道家文化的特色:(1)注重自然:关注自然万物。

(2)重视运动:重视运动,自由舒畅地运动,是实现自然和调节脏腑的必要条件。

(3)追求节俭:追求宁静自然的生活,只要有节制,便可以放弃追求名利,以节俭带来内心的安宁。

三、佛教文化1、什么是佛教文化:佛教是中国古代传统宗教,以佛教发展了中国自身的文化,佛法让中国出现了慈悲、和平、宽容、诚信等天赋的道德价值观。

2、佛教文化的特色:(1)重视道德价值:以建立信义规矩为基础,重视道德规范,强调信仰心诚,对高尚的行为观念心存毅力,追求精神的完美健康和因缘的救荒。

(2)强调行善:重视行善,主张在此刻行善,止恶修善,积德累功,追求无为而治,并以广泛行善来帮助社会弱势群体。

(3)崇尚高尚:佛家以“宁静止观”为核心,拒绝贪污受贿,避免权术,反对暴政。

四、孔子思想1、什么是孔子思想:孔子思想指的是古代中国哲学家孔子的思想,以提倡“仁”为核心,把以“天命之谓性”、“爱人之谓仁”为主要精神,弘扬我国传统的仁义礼智,把“天赋”“节俭”“尊敬父母”、“忠实友善”作为人们行为准则。

2、孔子思想的特色:(1)重视德行:孔子从德行出发,重视自身仁义,追求众人共谋之道,调和节俭拙谨之道,以贤善礼义修养众人。

五年级国学第一课 道

五年级国学第一课  道

第一课 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 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
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诵读 · 《道》

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非 /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 /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龙场悟道



明朝的王阳明,一直孜孜不倦地探寻宇宙、人心之道, 但很久都没有得出答案。 有一年,他被流放到贵州的龙场驿。那里荒无人烟,环 境极其恶劣。同行的人不堪其忧,他则静坐在崇山峻岭之间, 苦苦思索长久困扰袭击的问题,不断追问:圣人处在这种境 地将会怎样?一个夜晚,他终于彻底顿悟:“道”就存在于 每个人的心中。 在古代中国,人们赋予“道”丰富的内涵。老子说, “道”是宇宙的起源,王阳明认为,“道” 是万事万物所蕴 含的天理,而天理又与人心的欲求相一致。
天问· 续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河海应龙?何尽何历?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九州安错?川谷何洿?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昆仑悬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灵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鬿堆焉处?羿焉彃日?乌焉解羽?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鼌饱?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皆归射鞫,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启棘宾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国学教案1.道

国学教案1.道

国学教案:第1课道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诵读和背诵课文内容。

2、理解字词句的基本意思。

初步理解“道”的含义。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道”的感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相关的文字、视频、音频资料。

2、制做ppt课件。

学生准备:1、把课文熟读成诵。

2、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理解句子意思。

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一、课起引道:未成曲调先识道幻灯片1 :猜谜语,认识道:师:比一比,谁聪明?请猜谜语:首字表人头,走之表示走;走路抬首看,目标在前头。

无路要敢走,走多路才有。

幻灯片2 :看词语,解释道:地道铁道羊肠小道【道路】公道天道头头是道【道理;事理;规律】医道棋道生财之道【方法;办法;技艺。

】导语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组词语,聪明的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导语2:道字是一个富有智慧的字,它有丰富的内涵。

请大家猜一猜第一行的“道”是什么意思?第二行的“道”是什么意思?第三行的“道”是什么意思?幻灯片3:观媒体,了解道。

【媒体展示】导语3师:道字是一个魔术师,它千变万化。

今天,我们学习的五年级上册《国学》第一课《道》。

课文出自2000多年前的一本书《道德经》。

其作者老子,姓李,名耳,亦称老聃(dān),他是春秋时期一位学识渊博的思想家。

老子所说的“道”与众不同。

二、课承诵道:经典诵读品味道【(一)自由读顺。

】导语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共同学习《国学》第一课,《道德经》第一章:道。

幻灯片3、【课文内容】导语2:请大家自由的读三遍课文。

(学生自由读。

)【课文: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②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③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④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⑤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导语3:读一读就能明白。

课文中有一对反义词最重要。

谁知道?【1分钟】生:无和有。

师:课文中的道,主要讲述的就是从无到有的变化规律。

五年级国学第1课《道》教案

五年级国学第1课《道》教案

第1课:道(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道》课文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通过阅读古文,借助译文,了解古文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借助译文,了解古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讲述第一单元的导语,简介《道与自然》。

补充:“人类的起源”从古至今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有人说,世界起源于宇宙大爆炸;有人说,世界起源于地、水、火等物质。

而老子却认为,“道”才是宇宙的起源。

2.师:在《老子》的第一篇,他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观点。

让我们走进“道”,了解什么是“道”。

板书:道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1.师范读全文《道》。

2.生初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文,师相机指正。

4.师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将断句、不通顺的句子带领学生多读。

并且使用“/”划分节奏。

师再次范读,生自由读。

5.生尝试齐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

(三)精讲细品1.师简要介绍古文的大意。

生注视古文内容,师逐句对照解释古文含义。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古文,古今对译。

2.重点指导:(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点出“有”和“无”之间的紧密关系。

(2)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点出“道”的玄妙,难以言说。

3.再次齐读全文,自由背诵。

4.全班赛背,齐背。

第1课:道(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汉字家族,日积月累二、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汉字“辵”的字形演变,以及偏旁“辶”的应用。

2.重点学习汉字“道”,并举出偏旁为“辶”的汉字,能说出其含义。

3.了解《龙场悟道》的中王阳明关于“道”的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汉字“辵”的字形演变教学难点: 了解偏旁“辶”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生齐读古文《道》。

2.生尝试齐背古文。

(二)学习“汉字家族”1.师板书“辵”,标注读音。

生齐读。

2.师述汉字“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含义。

经典诵读----五年级第一课。《史记》名言

经典诵读----五年级第一课。《史记》名言

经典诵读----五年级第一课。

《史记》名言1、《史记》简介《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任务、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影响巨大。

《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2、司马迁(前145年---前90年),字子长,一说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

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

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

后来回到长安,作了郎中。

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

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

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

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

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死刑。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割掉鼻子或者生殖器官的酷刑)”。

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

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PDF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PDF
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日积月累
求生害仁 楚国灭掉陈国�毁坏了陈国都城的西门�又命令投降 的人重修城门。 子贡为孔子驾车�经过这里。他看到孔子并没有停车 的意思�感到很奇怪�就问道�‚按照礼制�经过三个人 面前�必须下车行礼�经过两个人面前�必须伏轼致敬。 现在�经过这么多人面前�您怎么不表示敬意呢�‛ 孔子回答说�‚求生害仁�不是君子所为。国家灭亡 了�而浑然不知�是不智�知道国家灭亡�而不奋起抗争� 是不忠�接受国家灭亡�而不死战�是不勇。修筑城门的 人虽然众多�但都是不智、不忠、不勇的人�我为什么要 尊敬他们呢�‛
矣。‛《卫灵公》
日积月累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而被封为上卿� 职位比廉颇还高。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他。 蔺相如得知后�就有意躲着廉颇�避免发生冲突。别 人以为他畏惧廉颇�廉颇也很得意。可是�蔺相如却说� ‚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在国 家面临危难时�我怎么能计较个人得失呢�‛ 这话传到廉颇耳朵里�他感到十分羞愧。于是光着上 身�背负荆条�来到蔺相如家请罪�说�‚想不到您这样 宽宏大量�‛ 从此以后�两人结为刎颈之交�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父母死后�子路做了大官。每当吃着丰 盛的饭菜�他总是慨叹说�‚现在父母去 世了�我想再为父母去背米�已经是不可 能了�‛
是啊�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过于‚子欲 养而亲不待‛呀�
• 诗歌赏读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 经典诵读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
第十一课 安贫乐道
经典诵读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
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 而》

国学启蒙第一课:弟子规

国学启蒙第一课:弟子规

弟子规
一、孝悌忠信
(一)孝:孝顺父母,养育之恩,报之以孝。

(二)悌:悌恭兄弟,亲爱之情,报之以悌。

(三)忠:忠于君主,尊敬之心,报之以忠。

(四)信:信守约定,守信信义,报之以信。

二、节用知足
(一)节:节制食欲,戒除暴殄,报之以节。

(二)用:用其所长,勤俭持家,报之以用。

(三)知:知足常乐,满足自然,报之以知。

三、勤俭敬仁
(一)勤:勤于学习,勤奋刻苦,报之以勤。

(二)俭:俭朴守旧,节约节俭,报之以俭。

(三)敬:敬畏上帝,尊敬长辈,报之以敬。

(四)仁:仁慈待人,慈爱众生,报之以仁。

四、谨慎守正
(一)谨:谨慎小心,谨守礼仪,报之以谨。

(二)慎:慎重言行,慎独守己,报之以慎。

(三)守:守正不阿,守信守法,报之以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问· 续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浞娶纯狐,眩妻爰谋。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化而为黄熊,巫何活焉?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白蜺婴茀,胡为此堂?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天式从横,阳离爰死。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蓱号起雨,何以兴之? 撰体协胁,鹿何膺之?鳌戴山抃,何以安之?释舟陵行,何之迁之?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汤谋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妺嬉何肆,汤何殛焉?舜闵在家,父何以鳏? 尧不姚告,二女何亲?厥萌在初,何所亿焉?璜台十成,谁所极焉?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舜服厥弟,终然为害。 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败?吴获迄古,南岳是止。孰期去斯,得两男子? 缘鹄饰玉,后帝是飨。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帝乃降观,下逢伊挚。 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喜? 该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干协时舞,何以怀之?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有扈牧竖,云何而逢?击床先出,其命何从?
天问· 续
鼓刀扬声,后何喜?武发杀殷,何所悒?载尸集战,何所急? 伯林雉经,维其何故?何感天抑墬,夫谁畏惧?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初汤臣挚,后兹承辅。何卒官汤,尊食宗绪? 勋阖梦生,少离散亡。何壮武历,能流厥严?彭铿斟雉,帝何飨?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中央共牧,后何怒?蜂蛾微命,力何固? 惊女采薇,鹿何佑?北至回水,萃何喜?兄有噬犬,弟何欲? 易之以百两,卒无禄?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 匿穴处,爰何云?荆勋作师,夫何长?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吴光争国,久余是胜。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天问· 完)
第一单元 道与自然
“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有人说 上帝或者神创造了宇宙和人类,有人认为天、 地、水、火、风构成了现在的世界,有人推测 宇宙由一种叫星云的物质收缩而成,还有人描 绘了宇宙由大爆炸而形成的模样。老子则认为 “道”是宇宙的起源。她就像母亲一样,孕育 着自然万物;她无色无味也无形,甚至说不清 道不明,但却无所不在。
古诗擷英
天问(节选)

(战国) 屈原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朝代:先秦 作者:屈原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伯强何处?惠气安在?何阖而晦?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 之?”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遂成考功。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天问· 续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河海应龙?何尽何历?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九州安错?川谷何洿?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昆仑悬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灵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鬿堆焉处?羿焉彃日?乌焉解羽?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鼌饱?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皆归射鞫,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启棘宾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第一课 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 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
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道》

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非 /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 /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字形演变
chuò

字源解说
辵,甲骨文
(行,四通八达的大道) (止,脚),
(彳,行进) 写作 ,
造字本义:走在大路上。篆文简化字形,
“彡”
(止,脚)。隶化后印刷体楷书“辵”将篆文的“彳” ,将篆文的“止” 写作 的字件,作为汉字边旁,隶书连写成 在于“辵” 义;“步” 的大路 的大路 中只有一只脚 ,楷书连写成
龙场悟道



明朝的王阳明,一直孜孜不倦地探寻宇宙、人心之道, 但很久都没有得出答案。 有一年,他被流放到贵州的龙场驿。那里荒无人烟,环 境极其恶劣。同行的人不堪其忧,他则静坐在崇山峻岭之间, 苦苦思索长久困扰袭击的问题,不断追问:圣人处在这种境 地将会怎样?一个夜晚,他终于彻底顿悟:“道”就存在于 每个人的心中。 在古代中国,人们赋予“道”丰富的内涵。老子说, “道”是宇宙的起源,王阳明认为,“道” 是万事万物所蕴 含的天理,而天理又与人心的欲求相一致。
。“辵”后来只作为单纯
俗称“走字底”。甲骨文字形中“辵”与“步”近似,不同之处 ,表示“行路”的含 ,强调左右两脚 中是一对或两对脚
一前一后的配合行进。
想一想 说一说
结合课文,说说《老子》中的 “道”是什么意思?
天问· 续
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昏微循迹,有狄不宁。 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眩弟并淫,危害厥兄。何变化以作诈,而后嗣逢长? 成汤东巡,有莘爰极。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水滨之木,得彼小子。 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汤出重泉,夫何辠尤?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 会朝争盟,何践吾期?苍鸟群飞,孰使萃之?列击纣躬,叔旦不嘉。 何亲揆发足,周之命以咨嗟?授殷天下,其位安施?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争遣伐器,何以行之?并驱击翼,何以将之?昭后成游,南土爰底。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号于市?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齐桓九会,卒然身杀。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何恶辅弼,谗谄是服? 比干何逆,而抑沈之?雷开阿顺,而赐封之?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受醢,箕子详狂?稷维元子,帝何竺之?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伯昌号衰,秉鞭作牧。 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迁藏就岐,何能依?殷有惑妇,何所讥? 受赐兹醢,西伯上告。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师望在肆,昌何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