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测试题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堂练习: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堂练习: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习目标]1.掌握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活动。

2.理解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

3.分析探索建设道路中获得的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①1.国民经济的恢复(1)背景①由于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②交通落后,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2)恢复: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实施(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

(2)时间:1953~1957年。

(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底。

(2)概况1.中共八大(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2)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提出当前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提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2)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影响: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②(1)“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2)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3)后果①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②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4.政策调整(1)目的: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2)方针: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4单元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B.优先发展重工业C.生产关系改造与发展生产力同时并举D.工业分布畸形【答案】 B【解析】重工业所占比例为38.4%,远远超过其它部门所占比例,这体现了我国在建国初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2.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这里的“一桥”建成于()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期间C.“二五”计划期间D.“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 B【解析】“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

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答案】 A【解析】B项是1960年冬,时间不符,不正确,D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4.根据下表分析,1953~1957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B.对农业进行改造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答案】 B【解析】1953~1957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5.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A.工商业改造B.统购统销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答案】 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发生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6.中共八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设想和方针,下列各项不能..体现八大精神的是()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的内部矛盾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建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B【解析】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是实事求是的大会,而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实际。

必修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必修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命题思路】本题命题点是“一五”计划,相关考点有三大改
造。本题以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为命题依据,理解
交通十分便利。
3.分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二者的关系。 提示:(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社会主 义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现工 业化的必要条件。 (3)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 义社会过渡,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且
3.归纳指出二十年(1956~1976年)探索中党和政府主要围绕的
两个核心问题。分析探索中的失误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经验教训? 提示:(1)核心问题: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 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 ②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 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 (3)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 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误区警示】 “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社会主义三大改 造是“一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五”计划建设的 主要手段。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 转变,但是一五计划完成并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只是初步改 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2.失误探索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八大二次 会议。 ①提出:1958年中共_________ 多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义。 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_ 大跃进 ③影响:全国掀起“_________”的高潮。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大跃进:大办工业、农业,急于求成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 发展的高速度。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违背了________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___________

高考历史一轮考点复习 第九单元 考点1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考点复习 第九单元 考点1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含解析)

第单元中国特色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1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建设的起步1、2、3、4、5、6探索与失误7、8、9、10、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广州调研)宣传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

右图宣传画应创作于( )A.北伐战争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开放时期解析:B 根据图中“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分析,此时处于中苏关系密切的成立初期,选项中最接近成立初期的是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2.(聊城模拟)某同学利用下表开展研究性学习。

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 45.2% 92.1% 91.4%富农、地主14.5% 54.8% 7.9% 8.6%A.土地——农民在经济上翻了身B.合作化运动——消灭了私有制度C.宪法颁布——建立了D.人民公社化——迈步走向共产主义解析:A 从材料中两类阶层的人口比重及其土地占有比重的变化等信息可以看出,1950~1952年的土地使广大贫农、中农得到了土地,经济上翻了身。

B、C、D三项结论与题干材料含义不符。

3.(浙江文综,19)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锹、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

上述场景出现在( )A.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抗美援朝时期D.大跃进时期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鞍山钢铁厂”,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因为鞍山钢铁厂建立于“一五”计划时期。

从材料中的“多消灭一个敌人”可判断出当时正处于战争时期,据此可排除D项。

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于1950~1953年,符合题干材料的要求,故C项正确。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测试题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测试题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测试题一、选择题。

1.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

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2、“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3、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开始于A、1949B、1956C、1966D、19784、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D. 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6. 1957年——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B.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7.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

其主要目的是A.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B.加快城市化的进程C.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8.下图反映的是1956—1965年间我国:A. 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B. 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C. 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D. 石油生产的就本状况9.《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十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十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单选题1.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到“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表明我国( )A. 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B. 社会主义改造自始至终稳步推进C. 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D. 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与统一2.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是巨大的,有顺口溜称:“一五成就不寻常,自产铁轨出鞍钢。

一汽长春解放牌,飞机南昌又沈阳。

”关于“一五计划”表述正确的是( )A. “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到1958年完成B. “一五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等C. “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初步基础D. “一五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3.“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

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

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

”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D.改革开放的教训4.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材料中所说的两次“组织方式”改变:( )A.都是在农民完全自愿基础上 B.都得益于农业生产合作社C.都改变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 D.都实现了土地归农民所有5.1952﹣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一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材料反映了()A.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时代背景B. 北京钢铁学院生源素质较高C. 青年学子建设国家的高涨热情D. 干部选拔注重学校和专业素质6.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新局面。

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题: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题: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题: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2017年题组1.(2017·海南单科·12)下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考点】新中国的土地改革。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在新解放区展开,这有利于推动农村生产力获得巨大的解放。

图片中,面对拖拉机这一机械化的农具,农民兴高采烈而又十分好奇,这一切都是农村生产关系和社会生产力得到变革和解放的例证,因此C项正确。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A项;当时我国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尚未普及,排除B项;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与题中时间不符,D项错误。

【答案】C2016年题组1.(2016·江苏单科·13)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解析】“一五”计划为我国工业化奠定基础,但并没有实现工业化,故A项错误;图下的文字“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不是宣传绿色环保观念,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是为了改变交通运输业落后的局面,往来的船只不能说明当时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故C项错误;上图的宣传画是为了激发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从宣传画上工人的表情可以看出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某学生搜集了以下相关资料:“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你认为他研究的主题是( )A.政权巩固B.曲折探索C.改革创新D.盛世华章,故A项错误;由材料“‘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可知有成功有失败,在曲折中前行,故B项正确;改革创新是在1978年以后,故C项错误;盛世华章是在21世纪,故D项错误。

2.1953年11月,我国开始实行油料计划收购和食油的计划供应,1954年9月开始实行棉布计划供应、棉花计划收购。

这种统购统销政策( )A.稳定了农产品的价格B.遏制了不法商人的投机行为C.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D.暂时缓解了供求之间的矛盾,基本产品匮乏的情况下实行的,它暂时解决了供求之间的矛盾,稳定了物价,对保障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的社会改造,促进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有一证件的文字是:兹有顾福初君依章于1955年9月6日报名入社,共投股田7亩2分3厘3毫,折合6股7分,特发给此股单为证。

此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55年9月6日报名入社,共投股田7亩2分3厘3毫,折合6股7分”可知,通过土地入股等手段,开展农业合作化,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C项错误;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于1978年,故D项错误。

4.1957年全国工业工程技术人员达到17.5万人,比1952年增长两倍。

工业和基本建设部门的职工达到1 019万人,比1952年增长66%。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生产力B.文化教育事业长足发展C.国家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D.党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年,国家正在大力开展“一五”计划建设,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工业建设不断发展,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部门的职工不断增加。

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2)

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题共度、较高①不符合当时社会主义工业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此进行了不懈……有可能高速度地发展我国的生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的经济上、财政上和技术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的正确比例……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地而答案与解析1.A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理解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1958 年,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强调“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在总路线指导下,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实际执行中片面强调了“多”和“快”,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

2.A 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经过这种形式的改造,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给自己干活儿”表明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主人,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公私合营后有的资本家转变成为企业管理人员;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后果,不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公私合营后的企业是集体所有制或全民所有制,不是仅仅归企业工人所有。

3.A 本题主要考查表格分析能力。

表格中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以及公私合营经济都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范畴,个体经济虽然存在,但所占比例已经很少。

4.C 从材料中“第一个五年计划”“公私合营”等信息综合分析可知,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D 本题易错选 C 项,错因是分辨不清“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中,在经济建设上“左”的错误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如“大跃进”;二是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如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一大二公”。

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要建立一个由工、农、商、学、兵组成的大公社,反映了当时党和政府忽视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追求“一大二公”的生产关系,故答案为D项。

高三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专题练习(三十八) (含答案与解析)

高三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专题练习(三十八) (含答案与解析)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三十八)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曾出现急于向更高级形式过渡,在生产关系上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从而造成了重大失误。

此处重大失误是指()A.三大改造B.“大跃进”运动C.优先发展重工业D.人民公社化运动2.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

”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A.进行土地改革B.恢复国民经济C.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D.成立人民公社3.1955年底,我国基本建设投资额只完成“一五”计划的51%。

1956年1月,全国计划会议将计划投资额由国家计委预定的112.7亿元增加到147亿元,比1955年增长71%,经过反冒进压缩,最终实际增长62%。

据此可以推知()A.“左”倾错误开始指导经济建设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C.建国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D.“一五”期间计划实施盲目求快4.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谈道:私营工商业的性质也变了,是新式的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加工订货、工人监督、资本公开、技术公开、财务公开。

并形象地说:“他们已经挂在共产党的车头上,离不开共产党了。

‘空前绝后’,他们的子女也将接近共产党了。

”这次会议谈论的主题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B.国民经济的恢复问题C.加大私营工商业比重问题D.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5.1963年,刘少奇曾说:“党委和政府超脱一点,不好吗?站在公司之上、矛盾之上,有问题我们来裁判,不要做当事人……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

”这说明当时()A.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国家经济体制开始了变革C.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性加强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显露6.现代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大致分为6个阶段,其中1949~1957年为起步发展阶段。

第18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练习)(原卷版)_1

第18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练习)(原卷版)_1

第18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目录模拟.基础演练 (1)重难.创新演练 (4)真题.实战演练 (7)1.【十年探索时期】1956年毛泽东在论述未来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时提到:“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毛泽东这一主张()A.存在着左倾冒进的倾向B.强调产业平衡发展的必要性C.基于对苏联模式的反思D.要求农业技术进步的紧迫性2.【十年探索时期】1956年,党和国家对国民经济结构作出了一些调整:在城镇,分散了一部分过于集中的小手工业和小商业,个体经济和自由市场也有所恢复和增加;在农村,允许一部分生产资料如鱼塘、菜地、果园、桑园、成片林木等可以暂不入社,归原主经营等。

上述措施()A.增添了国民经济的活力B.反思了人民公社的弊端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调整D.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3.【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党和政府采用大会战模式推进铁路工程,设立以成昆线为中心的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组建总数达30余万人的联合筑路大军,组织沿线地方政府开展支援铁路建设工作,成功修建了成昆、襄渝等一批铁路。

这一模式()A.使得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B.折射出特定历史环境下国家政策选择C.促使西南地区整体性贫困得到了解决D.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66年2月2日,《上海市第三个五年计划绿化工作规划(草案)》发布,指出:“本市市郊面积大,地处国防前哨,海岸线长,绿化植树要多种快长、高大、荫浓的乔木,尽速把海岛、沿海沿江、山头、公路、部队驻地、工矿企业、农村四旁等地普遍绿化起来。

”据此可知,该规划()A.体现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B.缓解了中国的外交困局C.重在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D.受“左”倾思想的影响5.【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如图所示为1956年中国政府发行的系列体育宣传画。

鲁科教2020春编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二十八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09

鲁科教2020春编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二十八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09

核心素养测评二十八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47—1952年全国土改,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土地的权利”;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全国完成农业集体化。

这些措施的贯彻( )A.推动了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B.有利于国家工业化的顺利开展C.扭转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D.体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解析】选B。

土地由私有到集体所有为国家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条件,故选B;农业的合作化不是农民的土地私有,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跟工业的对比,排除C;总路线的精神还包括工业化,排除D。

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一边实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一边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反映了( )A.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现实需要B.经济建设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C.急于完成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愿望D.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解析】选D。

题干中提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进行工业化——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变革生产关系,故选D;社会主义改造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排除A;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题干也与斯大林模式有一定的关系,但无法解释我国在工业化的同时进行三大改造,排除B;“一五”计划奠定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不体现急切性,排除C。

3.(2020·滨州模拟)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认识,毛泽东在1953年阐述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眼前利益,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

目前而言,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

照顾农民是小仁政,还有更重要的大仁政。

基于此认识,当时中国( )A.实行城乡自由流动政策B.优先发展重工业C.重点围绕恢复国民经济D.发展民主与法制【解析】选B。

根据材料“一种是为人民的眼前利益,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第23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答案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第23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答案解析

第23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安徽芜湖、马鞍山三模)在1953年统购统销之初,国家规定:“农民在缴纳公粮和计划收购粮以外的余粮,可以自由存储和自由使用,……并可在农村间进行少量的互通有无的交易。

”材料反映了当时()A.农民拥有对余粮的部分处置权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C.统购统销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D.国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解析材料中的“余粮”“自由”“少量”等关键词表明了农民可以对余粮进行有限的自主处理,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明确信息表明当时实行计划经济,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统购统销政策积极性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农村集体化道路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17·云南模拟)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

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解析此时中国积极建设“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并不完全等于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可知,民生的内容只占一小部分,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工业建设占58.2%”可知,“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的数据可看出,国民经济比例发展不平衡,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6·广东肇庆三模)我国“一五”计划期间,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分放在东北。

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

该做法()A.导致了工业发展不均衡B.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促使了工业布局更合理D.导致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解析近代中国沿海地区工业基础较好,“一五”计划期间,把投资项目主要放在内地和东北,是为了地区工业发展均衡,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指农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与工业地区分布无关,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投资项目分布体现了沿海、内地和东北地区分布更加均衡,这样的工业布局更加合理,故C项正确;“左”倾错误是指急躁、冒进,与材料不符,故D 项错误。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2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2

C D
河北周家庄人民公社自1958年诞生以来,一直 坚持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的集 体所有制经济。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周家 庄2005年的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余元,而全国农 民的人均收入是3255元。从统计数据上显示,这 个目前惟一存活(?)着的人民公社仍具有着一定的 活力。 周家庄公社的经济活动,一切劳动计算都是以 工分为标准,看大门的、修拖拉机的、开车的、 甚至包括公社干部、队长的工资都要到年终按工 分进行收入分配。周家庄对不同的工作进行了数 百项细分,每项劳动的单位劳动量所得工分一目 了然。每项工作所达到的要求也进行了具体规定。
D、国民经济发展程度
9.文革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A、经济机构处于瘫痪 B、国民经济严重滑坡 C、经济取得一定的成就 D、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和制度被废除
10.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A 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 系统纠正“文革”的错误 C 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 恢复全国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
2、为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 人采取怎样的对策?你是如何理解的?
思考:一五的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集中 在这里?
4.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
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探究问题一:
1、对资本主义改造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为什么? 2、资本主义工商业界为什么会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3、谈谈你的认识。
南街村位于河南省临颍县城南隅,紧靠107国道, 西临京广铁路,东临京珠高速公路。全村有回、汉两 个民族,848户,3180口人,1000亩耕地,总面积 1.78平方公里。 改革开放以来,南街村遵循党的“一个中心,两 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集体经 济,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实现了物质和精神文明建 设的飞速发展。 南街村依靠当地粮食资源,围绕农业办工业,围 绕龙头企业上配套项目,大搞粮食深加工,形成了农 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实现了层层 增值和良性循环,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组建了国家 大型一档企业——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 1991年率先摘取河南省“亿元村”桂冠,而后年产值 突破16亿元。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黄金考点汇编 :考点 20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黄金考点汇编 :考点 20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2.(2013·陕西乾县杨汉中学综合检测)下列两幅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图片,其共同主题是( )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B.人民庆祝实施股份制C.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D.城乡居民掀起“大跃进”3.某电视剧有一庆典场景:市领导宣布“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他所说的“伟大胜利”指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C.对手工业改造的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4.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②③5.中国历史上“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了这场运动”。

“这场运动”是指(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6.“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壳郎’。

”这首歌谣体现了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7.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

其目的是( )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际成就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8.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

高考历史 2-4-18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历史 2-4-18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2-4-18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1.(2011·北京西城区高三测试)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

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

”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C.提高了生产效率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答案] A[解析] 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高级形式,经过改造,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给自己干活儿”表明工人成为国家的主人,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A项正确;公私合营后资本家转变成为企业的管理人员,B项错误;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结果,不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C项错误;公私合营后的企业是集体所有制或全民所有制,D项错误。

2.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答案] A[解析] 本题是表格式选择题,解题时要对表格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明确“现象”所指的内容。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1978年,都不符合时间要求。

故选A项。

3.某次大会提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次会议召开于( )A.1949年B.1956年C.1958年D.1971年[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材料中所述的会议内容是在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上提出的。

4.(2011·安庆模拟)“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

”在新中国的六十年里,“低音”有( ) A.三大改造的完成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与实施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低音”即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教训,A、C、D三项为成功之处,故答案为B。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达标检测与评估23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达标检测与评估23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一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1.(2011·南京一模)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

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

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2.(2011·江苏省苏州中学模拟)右图是济宁新成胶木化工厂出厂的胶水商标。

该商标印刷的时间不会早于()A.1949年 B.1953年C.1956年 D.1978年3.(2011·太湖高级中学月考)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其中,导致从A到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的展开 B.“大跃进”的影响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4.(2011·南京金陵中学测试)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收入商品零售额工业总产值A.三大改造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营企业改革5.(2011·江苏考前预测卷)在一篇文章中描述说,“一家一口人,一个劳力每天供应1斤粮食;如果一家五口人,也是一个劳力,同样也供应1斤粮食,不够吃,就得挨饿,谁也顾不上谁。

”下幅哪一图片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A.分地喜洋洋 B.跃进大炼钢C.土地要承包 D.建设新农村6.(2011·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热身卷)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一首民谣“队里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能够降飞机,猪耳能当足球场。

”这首民谣是特定时期的产物。

以下内容与其类似的是()A.“一个南瓜像地球,棚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放进太平洋,世界又多一大洲”B.“列宁故国恨蜕色,帝修魑魅狂反华。

七亿神州又奋战,垃圾堆里葬群蛙”C.“大包干,最简单、干部群众都喜欢,只要能干三五年,收的粮食堆成山”D.“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7.(2011·镇江一模)某一时期《人民日报》社论:“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23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23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南通二模)1949年4月,刘少奇在《天津工作问题》调查提纲中写道:“为在党的总路线之下实现发展生产的目的,必须正确确立与改善以下各方面的关系: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城乡关系、内外关系。

”这一思想()A.有利于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准确指出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C.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方针D.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解析:选A。

材料中刘少奇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共为实现发展生产的目的必须正确处理好四方面关系,这一思想有利于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的工作重心从革命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故选A项。

2.(2020·南京、盐城调研)1949年和1950年两年间,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间的贸易曾一度恢复和发展,甚至出现了中国的公私贸易机构还同在华的外国工商业者,陆续订立了各种贸易合同及加工订货合同。

但到1950年年底,这些贸易基本就不存在了。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苏联的大力援助B.优先发展重工业C.帝国主义的封锁D.国民经济的调整解析:选C。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帝国主义之间贸易不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封锁的加剧,因此C项正确。

3.(2020·常州一模)下图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设计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完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B.反映了广大人民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C.“大跃进”期间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突出成就D.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中共八大总路线的贯彻执行解析:选B。

题干中的“祖国工业飞跃发展吓得英国胆战心惊”,是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一五”计划时期实行工业化的宣传用语,这表明我国人民迫切希望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故选B项。

4.1953年10月起,我国实行“统购统销”制度,即国家把农民生产的大部分粮食收购(统购),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统一供应(统销),严格禁止粮食自由买卖。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精选试题)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精选试题)

第18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精选试题)一、单选题1.1956年陈云指出:“夫妻店担心进不了社会主义,我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长时期内还需要夫妻店。

因为老百姓还要买小杂货、油盐酱醋,还要吃大饼、油条、混沌、汤团。

”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体现了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即将结束D.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答案】B【解析】A.当时没有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材料反映了,当时还要允许向所有制,个体经济存在,体现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表现。

C.1956年正是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时期。

D.1956年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还没有出现曲折。

故选:B。

2.中共八大上,政务院副总理陈云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济;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由此可见陈云主张()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C.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经济以国营和集体为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党提出“三个主体”告诉我们要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作用,“三个补充”告诉我们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因此,陈云主张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故B项正确。

A项不符合“三个主体”,排除。

C项是1984年提出的,排除。

D项不符合“三个补充”,排除。

故选:B。

3.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指出,政府的工作重点将是如下内容。

该会议工作重点(一)肃清反动派的残余,镇压反动派的捣乱;(二)尽一切可能用极大力量从事人民经济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同时恢复和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

()A.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B.面临筹备建立新中国的重大问题C.宣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D.在探索经济建设上取得初步成果【答案】B【解析】A.本项时间不符合,故排除;B.根据会议内容镇压反动派,恢复国民经济我们可以知道,这应该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筹备工作,故正确;C.时间不符,故排除;D.时间不符,故排除;故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2019·衡水大联考)下表是1953年2月国家预算报告表,其中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如下:
A.重工业和机械工业占总支出最少
B.是顺利进行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
C.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后果
D.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
解析:选D 材料反映了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只能得出重工业和机械工业支出增长情况,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并举,故B 项错误;依据所学,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妥善处理好轻、重、农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国家财政支出增长情况并结合时间1953年可知,这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故D项正确。

2.(2019·上饶模拟)1953年,陈云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道:“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

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

”陈云的这一认识( )
A.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B.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是“左”倾思想在农业领域的蔓延
D.统筹规划了工业和农业同步发展
解析:选A 根据材料“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

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可知,陈云的这一认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提供了政策依据,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故A项正确;新中
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故B项错误;新中国在农业领域的“左”倾思想始于1958年,故C项错误;根据史实和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是以工业建设为重点,故D项错误。

3.(2019·福州模拟)在“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11.3%的高速度增长,但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1.1%。

这主要是因为( )
A.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B.民生商品供应充足
C.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D.三大改造成就初显
解析:选A 该时期国家采取统购统销的政策,对物价进行了国家调整,故A项正确;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调整,但物资供应紧张,国家采取计划对物资进行分配,故B项错误;苏联等国的援助是物价相对稳定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国家对物价进行调整,而不是三大改造的成就,故D项错误。

4.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
C.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D.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
解析:选C 据材料“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故C项正确。

当时国民经济发展没有欣欣向荣,而是经济比例失衡,故A项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故B项排除;1958年没有土地改革运动,故D项排除。

5.某期《人民日报》的社论赞扬“一种新的社会组织”,称其“像初升的太阳”,是一种“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组织。

这一组织( ) A.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B.极大地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
C.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从根本性上变革农村的生产关系
解析:选B 根据材料“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可判断这一组织指的是“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这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规律,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故B项符合题意;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人民公社并没有根本上改变生产关系,故排除D项。

6.(2019·眉山模拟)下表为1953~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
A.国民经济比例问题由凸显到缓解
B.工业化建设减轻了农民负担
C.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农业发展
D.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开始松动
解析:选A 据表格可知从1953~1962年,农业收入减少,农业税收比例增加说明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出现问题,而1963~1965年,农业税收比例减少说明国民经济比例问题有所缓解,故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工业化建设初期的资金来源于农业,故B项错误;据表格可知完成三大改造后的1958~1965年农业的收入下降,故C项错误;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涉及粮食的消费,材料仅体现农业的积累而不是消费,故D项错误。

7.包产到户最初兴起于1956年,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被迫中止。

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再次兴起,1962年8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又遭到批判。

20世纪70年代末再次出现并获中央肯定。

这反映了( )
A.八字方针的制定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C.改革开放的实施
D.经济决策深受“左”倾错误的干扰
解析:选B 包产到户从兴起到批判再到肯定,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故B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A、D两项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地课和盐铁等专卖收入为主,并不计较海关征收的“区区税银”,仅把开海贸易作为天朝“怀柔远人”的一种恩赐,所以关课正额定得比较低。

1757年,乾隆帝将西洋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仅限定于广州一口,由粤海关负责广州的对外贸易和征收进出口关税。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方在香港公布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规定中英双方议定税率时,以粤海关原有的正额税率为参照基础,但实际上正额税率极低,粤海关在征税过程中,除了正额税收,尚有行用、规礼、羡耗等杂项征额,且征收比例较高。

新税则把此类征项一律摒弃。

因此,新税则所议定的进出口税率虽比原来的正额税率有所提高,但比原实征税率则大幅度下降。

——摘编自蔡晓荣《对近代中国第一个海关税则的一点新认识》
材料二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海关税则,必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必须以保护国家工业化为主”。

1951年5月,政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其算术平均关税水平为52.9%。

——摘编自张忆良《中国进出口关税政策的演变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乾隆年间与道光年间关税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晚清关税政策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关税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10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信息从通商口岸、关税定制、税率高低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的变化等方面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关税服务的主体及目的分析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作答。

答案:(1)差异:乾隆年间:限定广州一口通商;自主定税;正额税率低,杂项征收比例高。

道光年间:被迫五口通商;协定税率(参照原正额税率议定进出口税率),废除杂项征额。

原因:乾隆年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与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闭关锁国政策与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

道光年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2)特点:关税自主;关税税率较高(保护民族产业);服务于国家工业化。

意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关税税则的基础,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