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阿q正传》教案
粤教版必修四《阿Q正传》word教案1
教学设计示例《阿Q正传》【重点】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创作思想2理解典型人物阿Q的典型性格3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和性格化的细节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4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5理解精神胜利法的实质【难点】1作品中反映出的社会生活2作品中涉及的国民性、革命、妇女、传统等问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关于鲁迅及其创作(1)少年时家道衰落;青年时留学日本,希望以医学拯救祖国;弃医从文,力求改变国人的精神;从日本回国,创办《新青年》;发表了《孔乙己》《药》等短篇小说和大学杂文。
(2)鲁迅的创作鲁迅的作品大体可分为小说、教文、散文诗和杂文,现归类如下: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三通过预习、划分小说结构层次第一部分(第一章《序》)介绍阿Q的身世。
第二部分(第二章《优胜活动》、第三章《续优胜记略》)描写阿Q性格的主要特征——精神胜利法。
第三部分(第四章《恋爱的悲剧》、第五章《生计问题》、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描写阿Q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遭遇。
第四部分(第七章《革命》、第八章《不准革命》)描写阿Q在未庄风传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遭遇。
第五部分(第九章《大团圆》)阿Q被杀。
四分析第一部分问:《序》部分目的是什么?直接进入主题,舍去序言好不好?总结:阿Q住在未庄,没有土地,没有名字,甚至姓什么都不清楚,属于雇农阶级。
《序》中阿Q的身份和地位为下文作了辅垫,使得阿Q的想要革命水到渠成。
第二课时问:我们知道阿Q生活在未庄,未庄是个什么样的环境呢?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回答。
总结:这是一个落后、封闭的受封建思想严重封锁的村镇。
代表封建势力的赵太爷和曾经留过洋的假洋鬼子等统治着一切。
社会下层的农民面对剥削和压迫逆来顺受,麻木不仁,甚至相互争斗。
未庄人看不起城里人,因为城里人把“长凳”叫“条凳”,煎鱼时放葱丝而不放葱段。
语文教案阿Q正传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阿Q正传》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及其作品《阿Q正传》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阿Q正传》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领悟《阿Q正传》所传达的社会批判和人性思考。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1.2 教学内容1. 鲁迅生平简介及其文学地位。
2. 《阿Q正传》的发表背景和创作特点。
3. 主要人物阿Q的形象特点及其代表意义。
4. 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生平、作品背景和创作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阿Q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作品所传达的社会批判和人性思考。
4. 比较法: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加深对《阿Q正传》的理解。
2.2 教学手段1. 教材:《阿Q正传》原文及相关评论文章。
2. 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研究文章和讨论区,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鲁迅及其作品《阿Q正传》。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阿Q正传》原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作品主题。
4. 总结讲解: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进行深入讲解。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学习效果。
3.2 时间安排1. 导入:15分钟2. 阅读理解:45分钟3. 分析讨论:60分钟4. 总结讲解:45分钟5. 课后作业:自行安排时间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阅读理解: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作品内容的掌握。
3. 思考题:检查学生对作品所传达思想的领悟和思考。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1. 推荐其他鲁迅作品进行阅读,加深对鲁迅文学的理解。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阿Q正传》 教案
《阿Q正传》(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鲁迅作品的时代特色,感受白话文小说的语言特色2、学会鉴赏和感知小说人物形象,掌握归纳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3、学会由表及里,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丰富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细读文本,结合细节描写,归纳分析阿Q的个性特征,鉴赏和感知“阿Q”的艺术形象2、通过把握“阿Q”这个人物形象,探讨他的精神世界,深入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辩证看待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现实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过鲁迅的小说《孔乙己》、《祝福》等,对鲁迅及其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2、鲁迅小说以思想深刻,高一学生人生阅历尚浅,人生感悟相对粗浅简单,对“精神胜利法”所反映的国民劣根性的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
3、学生对阿Q这个人物会比较感兴趣,他身上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再去理解“精神胜利法”的悲剧内涵,这一点学生还是可以做到的。
4、高考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核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可以结合高考“赏析人物形象”的要求,教授学生归纳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解读阿Q,把握“阿Q”这个人物形象【教学难点】通过把握“阿Q”这个人物形象,探讨他的精神世界,深入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
【设计思路】采用提问法、细读文本法、讨论法等来调动学生,让学生自己自己解决问题,小组讨论,然后小组展示,过程中辅以教师引导、点拨得出结论。
【教学课时】第2课时(共3个课时,本节课所讲授内容为第2课时,第1课时学习作者、文章背景、整体感悟等内容)【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鲁迅对小说人物有过这样一段评论:“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为何拼凑?——为了使人物更具典型性!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让人难忘的典型人物,比方一说到《红楼梦》,我们马上想到温柔多情的宝哥哥,多愁善感的林妹妹,精明能干的凤姐……在生活当中,我们往往能在身边的人身上,看到这些典型人物的影子!这就是所谓的“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阿Q也是这样一位来源于生活的、极具典型性的人物!二、初读阿Q——阿Q印象1、(学生活动)请根据小说提供的信息,整理出一份“阿Q个人档案”,内容可以包括姓名、年龄、身份、工作、外貌特征等。
2019-2020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0 阿Q正传(节选)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小说(2)
(3)所用语言要省俭、概括、传神。白描不用华丽的形容词 和繁复的修饰语,而须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 描写,做到既省俭,又传神。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小说(2)
范文示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 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 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 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小说(2)
2.阿 Q 一方面以进过城市而“更自负”,另一方面又“鄙薄城 里人”,这表现出他什么样的心态? [名师指津] 分析其自负自尊、狭隘保守的心态即可。 [我的理解] “更自负”是对于未庄人而言,表现了他的盲目趋 时,以为进过城看到了未庄人没有见过的东西,就非常了不起; 而“鄙薄城里人”则表现出了他盲目的自尊自大和狭隘保守的 心态。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小说(2)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
土谷祠.(cí) 诧.异(chà) 譬.如(pì) 醉醺.醺(xūn)
舂.米(chōnɡ) 根柢.(dǐ) 奚.落(xī) 敌忾.(kài)
下箸.(zhù) 擎.起(qínɡ) 虱.子(shī) 口讷.(nè)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小说(2)
(2)多音字 场 撩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小说(2)
(1)质朴愚昧: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凭本能劳动和生活,如“阿 Q 真能做”。 (2)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未庄所有居民全不在他眼里,对赵太 爷和钱太爷也不表示格外崇奉;但被打败了就轻易求饶骂自己, 还打自己,用自贱的手段来消除失败的痛苦。 (3)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争强好胜到与别人比丑的地步,如与 王胡比抓虱子;赵太爷打他嘴巴,他不反抗,钱太爷的大儿子 打他,他也不反抗。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10课《阿Q正传》教案
今天,你怎么看待阿Q的“精神胜利法”?我们生活周围还有阿Q似的人物吗?还有精神胜利法的翻版现象吗?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人要不要一点阿Q精神”展开讨论、写一篇小作文。譬如《浅淡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之我见》、《阿Q的徒子徒孙们》等等。
3、阿Q这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对“精神胜利法”怎么理解的?(鼓励发言,不求标准,只要积极思考,有所感悟即可。)
第二课时
一、重点落实
什么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剖析有关阿Q的几个生活片断,尤其是五个与人冲突的场面。
明确:阿Q在未庄(未有之庄,却无处不在),上无片瓦,下无寸地,无名无姓,别人只要他帮忙,只拿他玩笑……(扣住课文开头的几段),但对自己的失败命运和奴隶地位采取了难以置信的辩护和粉饰态度。
明确:在小说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明显打上了近代社会急剧破产、不能掌握自己命运,又找不到出路的的不觉悟的农村流浪雇农的阶级烙印。小说对末庄典型环境的描写,深刻地揭示出阿Q的精神胜利法与支配者整个社会的封建传统思想、封建等级制度的联系,与小生产的落后、闭塞、保守、软弱地位的联系,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阿Q是一个落后农民的典型。
“等候”一词,不仅表明阿Q的奴隶性,被动挨打不敢反抗;更表明他主动地接受惩罚。这种奴性人格,变成某种受虐狂,让人触目惊心。
9、与阿Q的“十分得意”相比,“酒店里的人”为什么只有“九分得意”?这揭示出一个怎样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
“九分”是作者生造的词,但十分成功,作者略带幽默地鄙夷了“酒店里的人”即看客:这些看客个个有着一颗肮脏的灵魂,他们因为没有像阿Q一样亲自动手调戏小尼姑,因此觉得不十分过瘾,所以比阿Q少一分得意,而只有“九分得意”。这表明当时人们之间缺乏起码的同情心。
高中语文 阿Q正传教案 粤教版必修4
《阿Q正传》教学目的:1.分析阅读小说讽刺性的语言特色。
2.联系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赏析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技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4.领悟课文主旨,分析评论我们身边的阿Q精神。
教学重点:人物、语言、主题。
教学难点:对阿Q精神的再认识。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研读法。
第一课时默读理清情节内容一.教学导入:由《灯下随笔》谈起,引到本文内容。
或由《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和规律》引到鲁迅对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延伸及鲁迅的小说创作,均可。
二.复习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野草》等,杂文集有《坟》《且介亭杂文》《而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鲁迅的名句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无题》)、“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无题(贯于长夜过春时)》)、“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心事浩淼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三.时代背景介绍:略,见教师用书“写作背景”。
四.选取二、三、七、八章中的任两章,听录音。
体会作者讽刺性的语言。
五.阅读全文后,理清内容要点。
第一章,序——介绍阿Q的身份、地位。
第二章,优胜记略——追述往事,刻画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
第四章,恋爱的悲剧——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遭到的可悲结果,继续表现阿Q的地位和处境。
第五章,生计问题——写阿Q走投无路,揭示麻木的国民吃人的本相,再写阿Q的畏强凌弱。
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写阿Q由走投无路到短暂的中兴,再被赵太爷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第七章,革命——写辛亥革命到来时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突出阿Q的革命要求。
第八章,不准革命——写辛亥革命引起的未庄的变化,进一步刻画阿Q的性格。
第九章,大团圆——写阿Q被当作替死鬼被捕、被审和被处决。
粤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 第10课阿Q正传
◆10阿Q正传(节选)鲁迅先生倡导“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创作手法。
他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一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阿Q的形象是鲁迅先生采用杂取种种人而合成的典型的文学形象。
论自尊自尊是人生杠杆不可缺少的支点,它赋予生命以意义。
夏洛蒂·勃朗特在小说《简·爱》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之所以能够震撼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难道不正是简·爱以自尊精神为人生支点的人格魅力使然吗?自尊,犹如一面旗帜,赫然凌驾于地位尊卑、家境贫富、能力大小、条件优劣等尘世俗念之上,在人类精神和灵魂的制高点高高飘扬!自尊就是力量。
自尊的力量,足以化腐朽为神奇,变耻辱为荣光。
试观寰宇,多少人杰,就是这样高擎着自尊的旗帜,凭着自尊的力量,在厄逆中奋起,在挫折中挺进,披荆斩棘,一路豪歌,而最终冲上了事业的巅峰。
哦,人生若失去自尊,生命还有什么价值!然而,自尊有时也会成为精神的枷锁,灵魂的裹布,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把握其“真谛”的话。
当我们把自尊的旗帜只当作一块遮羞布,再横七竖八扎上无数条“自尊”的绳索时,自尊也就走向了反面,失去了它真正的精神和灵魂,必将阻碍生命和人性的发展。
微感言:1.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2.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鲁迅3.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鲁迅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5.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鲁迅一、审美视窗今天的“阿Q”在现实生活中,“阿Q”的做法至少有以下情态与形式上的继承与发扬:一是“怕”。
高三语文《阿Q正传》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阿Q正传》教案高三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把握阿Q的性格特点。
3.学习鲁迅先生独特的讽刺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
二、教学重点1.阿Q的形象分析。
2.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
3.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阿Q精神胜利法的内涵及其社会意义。
2.鲁迅先生讽刺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
2.提问:同学们对《阿Q正传》有什么初步的了解和感受?二、课文阅读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指导同学们边读边标注生字词,理解词义。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阿Q这个人物的第一印象。
2.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如自卑、自大、势利、逃避现实等。
3.讨论阿Q精神胜利法的内涵及其社会意义。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讨论,整理阿Q的性格特点和精神胜利法的内涵。
2.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阿Q的性格特点和精神胜利法。
2.提问:同学们认为阿Q的悲剧命运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二、课文阅读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2.分析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如对比、夸张、讽刺性对话等。
三、课堂讨论1.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如何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民众的愚昧。
2.分析鲁迅先生如何运用讽刺手法揭示阿Q的悲剧命运。
3.探讨小说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讨论,整理小说的主题思想和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小说的主题思想和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
2.提问:同学们认为《阿Q正传》对当代社会有哪些启示?二、课堂讨论1.分析阿Q精神的现实意义,如何影响当代青年的成长。
2.探讨如何从小说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分享同学们对《阿Q正传》的读后感。
1.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等。
语文必修4粤教版第10课《阿q正传》(节选)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Ⅳ粤教版《阿Q正传》(节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文学常识。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把握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3.解读阿Q的人物形象。
4.认识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的作用。
5.领悟课文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6.理解课文中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情感目标7.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敢于正视人性的弱点,不断地提高完善自我的能力。
【教学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主旨。
2.认识阿Q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如何运用生动的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1. 补充一些诸如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小说的动机和时代、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等背景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2. 处理好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者在小说中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在指导学生阅读鉴赏小说时,应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因为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手段),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过程;从环境入手,分析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的影响。
3. 通过归纳主题思想,感知人物的典型意义、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了解作者的主观态度和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及巨大的艺术价值。
4. 通过阿Q人物形象的分析提高学生鉴赏描写人物的技巧,学习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流程】夯实基础——赏析情节——认识环境——评价人物——欣赏技巧——揭示主题——拓展延伸【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文学常识及故事梗概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他的创作了很多作品,而且也都是精品,很多作品也被选入教科书中,我们小学、初中就学过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大家还记得吗?说说看?学生:《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孔乙己》、《藤野先生》……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一学鲁迅的又一篇作品小说《阿Q正传》。
阿q正传粤教版教案
阿q正传粤教版教案《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一部小说,它有力的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
下面店铺给你分享阿q 正传粤教版教案,欢迎阅读。
阿q正传粤教版教案一、教学目的(一) 通过阅读,理解和鉴赏人物的形象,了解小说的内容和情节发展,认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归纳总结小说深刻的主题。
(二) 认识典型人物阿Q的性格特点,提炼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 研讨“精神胜利法”,评点其作为一种病态文化的根源,如有条件,可以写成研究性文章。
二、教学要求(一)充分做好预习,可设计以下题目:1.了解《阿Q正传》整篇小说的故事梗概。
仔细阅读课文,理清阿Q对革命态度的变化,并体会小说叙述这一过程的意义。
2.提炼文章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对表现人物,表达主题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研讨人物形象,归纳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结合小说的情节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作准确的诠释。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六、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对辛亥革命作批判性历史总结的最杰出的作品,也是鲁迅先生剖析“国民性”,塑造“精神胜利”的人物最典型的作品。
2002年,距《阿Q正传》问世已整整80年,阿Q这个不朽的名字仍被人提及。
阿Q思想中的某些因子仍然被今天的人类延传着,所以,我们今天再读这篇小说,已经是不仅仅停留于小说所揭示的时代主题上。
还要结合新时代,并用当代人的观念来审视它。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三)创作背景《阿Q正传》创作于1921—1922年。
它为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现实,一个病态的社会和病态社会下的畸形的中国人,这部不朽著作的诞生,有着其深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领导这次革命的中国资产阶级没有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一起参加革命,并且没有从根本上震动封建制度,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只是形式上的胜利。
语文教案阿Q正传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阿Q正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阿Q正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和命运悲剧的原因;(3)能够领悟鲁迅先生通过阿Q这个人物所表达的社会批判和人性思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小说内容;(2)通过分析阿Q的行为和语言,探讨其性格形成的社会背景;(3)通过写作练习,表达对阿Q命运的看法和思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反思人性问题;(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阿Q的性格特点和命运悲剧的原因;2. 鲁迅先生通过阿Q这个人物所表达的社会批判和人性思考。
三、教学难点1. 对阿Q性格形成的社会背景的理解;2. 对鲁迅先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教材、参考资料等;2. 学生准备教材和笔记本,提前阅读《阿Q正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先生,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阿Q这个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阿Q正传》第一章,了解阿Q的性格特点和命运悲剧的原因。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于阿Q的理解,探讨阿Q性格形成的社会背景。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和命运悲剧的原因,引导学生关注鲁迅先生通过阿Q这个人物所表达的社会批判和人性思考。
5. 写作练习6. 课堂展示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并提出拓展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8.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阅读后续章节,完成相关练习题。
9.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语文教案阿Q正传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阿Q正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阿Q正传》的背景知识。
(2)分析阿Q这一典型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社会现象。
(3)掌握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对比、分析等方法,剖析阿Q的性格特点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揭示社会现实的勇气和责任感。
(2)认识人性的复杂性,反思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3)培养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阿Q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分析。
2. 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点。
3.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及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 鲁迅先生独特的讽刺手法和语言风格。
2. 阿Q性格中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3. 从文本中挖掘现实意义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了解鲁迅及其作品《阿Q正传》的背景知识。
2. 合作探讨:课堂上分组讨论,分析阿Q的人物形象、讽刺手法等。
3. 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不期、不同作品中的类似人物,深入剖析阿Q的特点。
4. 引导启发: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五、教学内容1. 鲁迅及其作品《阿Q正传》的背景知识介绍。
2. 阿Q人物形象的剖析:包括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等。
3. 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点分析。
4. 阿Q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代表的社会现象。
5. 作品现实意义探讨:如何看待人性、社会现实等问题。
六、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1)导入: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阿Q正传》的背景知识。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2. 第二课时(1)合作探讨:分析阿Q的人物形象,讨论其性格特点及其所代表的社会现象。
(2)对比分析:对比不期、不同作品中的类似人物,深入剖析阿Q 的特点。
3. 第三课时(1)讽刺手法和语言特点分析: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讽刺手法和语言风格。
阿q正传粤教版教案
阿q正传粤教版教案教案标题:阿Q正传粤教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
2. 理解《阿Q正传》的主题和情节。
3. 分析《阿Q正传》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寓意。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阿Q正传》的背景和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和社会寓意。
难点:理解《阿Q正传》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介绍鲁迅及其作品背景,引导学生对《阿Q正传》产生兴趣。
2. 学习《阿Q正传》的主题和情节,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涵。
3. 分析《阿Q正传》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寓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4. 阅读《阿Q正传》的片段,进行文学鉴赏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总结:对《阿Q正传》的主题和意义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阅读分析法:通过学生阅读《阿Q正传》的文本,进行分析和讨论。
2.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对《阿Q正传》的理解和感悟。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五、教学资源:1. 《阿Q正传》的文本材料。
2. 鲁迅及其作品的相关资料。
3.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投影仪。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交流中的表现。
2. 作业表现: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目,检查学生对《阿Q正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和感受,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提升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阿Q正传
阿Q正传教学目的:1.认识《阿Q正传》所揭示的国民性弱点及其社会思想根源:统治者的变态心理和对人民进行封建麻醉教育,使劳动人民愚昧落后,忘却压迫和屈辱,以“精神胜利法〞自慰,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和顺民。
2.认识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启发国民觉醒的极其重要性。
3.理解小说以喜剧形式表现悲剧主题的独特风格,鉴赏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小说讽刺幽默的语言。
4.掌握阅读中篇小说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研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把握阿Q人物性格。
2.《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1.鲁迅小说的语言风格。
2.理解“精神胜利法〞的普遍意义。
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要点:掌握内容概貌,理清小说结构1、背景介绍:《阿Q正传》最初发表于《晨报副刊》上,从1921年10月4日起,至1922年2月12日连载完毕。
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仍处在封建军阀统治的最黑暗的时期。
鲁迅的《阿Q正传》用生动的形象,揭示了国民性的弱点,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沉痛教训,目的在于唤起沉睡的民众。
它以辛亥革命前后我国东南地区的一个村镇“未庄〞为背景,以落后的农民阿Q的痛苦遭遇和悲惨命运为线索,展开了一场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展示了一幅广阔生动的历史画面。
小说塑造的阿Q形象及其“精神胜利法〞,以其巨大时空穿透力,赢得了无数读者,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明珠,至今仍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2、国民性问题:鲁迅一生都在思考国民性问题,他一生以笔为刀,剖析中国人的灵魂,对民族精神的消极方面给予彻底的暴露和批判。
鲁迅作《阿Q正传》意在“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
那么,鲁迅是如何思考国民性的问题的呢?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认为中国民族的“种性〞是“孱弱〞的,他根据“优胜劣汰〞的公式,认为中国民族有灭种的危险。
而鲁迅所说的“国民性〞的缺陷也是“种性〞或民族的弱点。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中国正在走向衰亡。
中国社会变得奇形怪状。
粤教高中必修4《10 阿Q正传(节选)》张倩慧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1 张倩慧老师公开课《阿Q正传》教案授课内容:《阿Q正传》上课时间:2019年4月28日上课班级:高一(16)班授课人:张倩慧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常识,识记有关文体知识。
2.理解小说以喜剧形式表现悲剧主题的独特风格,赏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小说讽刺幽默的语言。
3.了解小说揭示的国民性弱点及社会思想根源,理解作者蕴含在小说中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塑造人物的方法;体味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谈论法、提问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学,自主预习教学设想:一篇文学作品的鉴赏,一般从“文字、文学、文化”三“文”三个层次去进行。
《阿Q 正传》文字疏通不成问题,主要是文学、文化方面的赏析。
小说情节脉络清晰,人物滑稽可笑,语言幽默风趣,大多数学生对鲁迅的这篇文章还是很感兴趣的。
针对这一点,在文学、文化层次的赏析上作挖掘,既同《考纲》接轨,又与学生的需求接轨。
(1)导入课文。
导入课文教学的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学过的鲁迅的《孔乙己》、《滕野先生》、《灯下漫笔》、《药》、《祝福》等课文入手,可以从学过的上述课文中的人物导入,也可以从复习鲁迅有关的文学常识进入,可以温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等名句开始。
(2)介绍有关背景知识 A.适当介绍时代背景。
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我国东南地区的一个村庄“未庄”| 2 为背景,以落后的农民阿Q的痛苦遭遇和悲惨命运为线索,展示了一幅广阔生动的历史画册,阿Q的形象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至今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B.介绍创作意图:描绘出中国人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的民众的苦难,悲惨又愚昧的人生,希望能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
可以说,《阿Q正传》是鲁迅为疗治病态的社会,疗治病态的人生发出的痛苦的呐喊。
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教学环节: (1)根据阿Q的“事迹”,说一说阿Q是怎样的一个人物?有怎样的性格?造成这种性格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有的学者概括了阿Q性格的十个方面:①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②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③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④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⑤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⑥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⑦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⑧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⑨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⑩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阿Q是农村的雇农,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经济上一无所有,政治上深受压迫,思想上麻木不仁,特别是在失败、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不敢承认自己失败,而是用虚假的胜利在精神上自我安慰,自我麻醉。
《阿Q正传》教案
《阿Q正传》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背景;2.理解《阿Q正传》的主要故事情节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意义;3.分析《阿Q正传》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内心世界;4.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教案步骤:1.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鲁迅的基本信息,如他的职业、作品等;2.简要介绍《阿Q正传》的背景,包括写作背景和社会背景。
第二步:阅读《阿Q正传》(时间:40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阿Q正传》并按照故事情节,将其中的关键事件整理出来;2.辅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主要情节;3.分组讨论并分享理解和思考。
第三步:分析人物形象及思想意义(时间:4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包括角色定位、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2.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中所体现的普遍性和象征意义;3.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分享分析结果,共同讨论。
第四步:讨论思考(时间: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阿Q正传》中蕴含的思想意义,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冷嘲热讽、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等;2.提出一些鲁迅在《阿Q正传》中探讨的主题问题,如人性、社会等;3.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发表个人观点。
第五步:总结和反思(时间:15分钟)1.总结《阿Q正传》中的主要故事情节及主题问题;2.让学生思考并反思自己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3.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该教案进行改进。
教学评估:1.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学生对《阿Q正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3.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批判性思维和思想意识的展示。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阿Q正传》教学设计
《阿Q正传》教学设计【设计思路】阿Q正传包含的分量重,篇幅长(把一部中篇小说的全文放进中学语文教材,这在语文教材编写史上是第一次),而用于教读的课时又相对较少,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时中抓住重点开展教学。
具体说来,拟安排2课时,通过分析阿Q的思想性格,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安排2课时,透过小说表层的风趣幽默,体会作者深层的严肃与悲哀;安排2课时,在品味小说语言的基础上,把握这部小说语言的独特风格。
【教学目标】1、分析小说讽刺性的语言特色。
2、联系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赏析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技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研讨人物形象,归纳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小说的情节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作准确的诠释。
【教学方法】自读研读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对辛亥革命作批判性历史总结的最杰出的作品,也是鲁迅先生剖析‚国民性‛,塑造‚精神胜利‛的人物最典型的作品。
2002年,距《阿Q正传》问世已整整80年,阿Q这个不朽的名字仍被人提及。
阿Q思想中的某些因子仍然被今天的人类延传着,所以,我们今天再读这篇小说,已经是不仅仅停留于小说所揭示的时代主题上。
还要结合新时代,并用当代人的观念来审视它。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上学期我们学习《药》这篇小说时介绍了鲁迅的基本情况及生平事迹,主要代表作品,现在我们介绍鲁迅的其他方面。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取学名为周的奠基人。
鲁迅思想的四次转变:a在日本从医学转为文学;b从‚我以我血溅轩辕(①传说中的黄帝②车)‛的慷慨悲歌转为速死的彷徨状态,此时在陈独秀、胡适引导下开始创作小说(辛亥革命失败后);c五四运动落潮期,《野草》创作于现在,里面的文章都较沉重;d十月革命后,他的心态开始左倾,倾向于共产党,并参加‚左翼‛联盟,他否定了前期文学的希望,他相信只有武力可以改变中国面貌,这期间写了大量杂文。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阿Q正传》教案设计7.doc
《阿Q正传》教学设计江苏省當淳當级中学田春艳课题:高中语文第五册《阿Q正传》教学目的:1、把握故事情节,欣赏人物形象.2、了解阿Q的性格特点,典型意义,体会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喜剧外衣下的悲剧人物及社会内涵。
教学设想:1加强预习指导,要求通读课文,从课文表面的“笑”入手,以“幽默”作为教学难点的突破口,渐渐深入文章“悲”的内核。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舸缸一课时(整篇课文的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幻灯展示:)读《阿Q正传》:笑,只是看懂了文字;悲,才是悟出了内涵。
二、关于"笑":围绕着“阿Q”这一中心人物,作者写了很多很幽默的情节。
你觉得文章中哪些地方可笑、幽默?1、“先前比你阔多了!我的儿子会阔得多了!”2、“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3、“打虫务,好不好?我是虫务,还不放么?”“自己是第一个自轻自贱的人)4、赌博被抢,自打嘴巴假想打的是另一个而转败为胜。
5、被王胡撞头和假洋鬼子打,于是和小D龙虎斗,调戏小尼姑。
)6、向吴妈求爱被打,过一会儿,听见吴妈哭,居然想打听原因。
7、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
于是他睡着了。
等等三:关于“悲”(一)、精神胜利法的确,我们初读以上文字的时候,我们觉得是很可笑的,作者所用的词也是阿Q“得意”、“胜利”等等,那么阿Q所获的是真正的胜利吗?1、阿Q的身份地位怎样?2、阿Q所获得的胜利的实质是?(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我摧残、健忘麻木、畏强凌弱)如:阿Q调戏小尼姑的“得意”实质是畏强凌弱。
虚妄的自傲、胜利 凄惨失败 日见其安静 戴银桃子拆辫子 剪辫子、盘辫子 还是知县 还是把总(改了名) 实际受辱失败(幻灯展示: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不可 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一-鲁迅)幻灯展示:得意 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胜利 自我摧残、健忘麻木畏强凌弱小结:从阿Q 所谓的得意、胜利中我们品出了一点悲哀的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阿q正传》教案
1.与句中加黑的“载”字读音相同的一组 是:
“那船便将大不安载给了未庄”
①载歌载舞 ②年年载载 ③记载 ④载重
⑤千载难逢 ⑥载欣载奔 ⑦风雪载途 ⑧转载
⑨怨声载道 ⑩满载而归
A.①②③④⑤⑧ B.①④⑤⑦⑧⑨
C.②③⑤⑧⑨⑩ D.①④⑥⑦⑨⑩
( )
F.“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世有时因袭这种称呼。
G.“翰林”,官名,唐朝时开始设置,明、清时代以翰林院为“储才”之地,主管编修国史、起草文件等工作。
H.“八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曹国舅。刘海蟾也是八仙之一。
A.①副 ②代 ③形 ④副 ⑤形 ⑥助 ⑦形 ⑧副
B.①形 ②副 ③代 ④形 ⑤形 ⑥动 ⑦副 ⑧副
C.①副 ②助 ③形 ④副 ⑤副 ⑥助 ⑦副 ⑧副
D.①副 ②副 ③形 ④副 ⑤形 ⑥助 ⑦副 ⑧副
( )
10.为下面文字加标点:
他立即悟出自己之所以冷落的原因了 要革命 单说投降 是不行的 盘上辫子 也不行的 第一着仍然要和革命党去结识
D.躄进去:bié迟疑不决地走 赊:shē羲皇:xī
( )
5.与下句中“讹”字用法不同的一句是:
“乡下人不懂‘自由党’,便讹成‘柿油党’了”
A.不要道听途说,以讹传讹。
B.横行乡里,压迫善良,讹赖百姓。
C.如果有讹误,请批评指正。
D.估计是在传抄中有所讹舛。
( )
6.把下列各句中的“令”字归类,用“/”线隔开:
I.“羲皇”,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伏羲氏,蛇身人首,相传与女娲是兄妹,或说是夫妻。传说他 生活的时代是太平盛世。
J.《阿Q正传》的“正传”是传记文学的一种,还有列传、自 传、内传、外传、别传、家传、小传等等。
( )
13.将下列记叙、描写的句子分类:
(1)即阿Q将搭连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
(2)这船从黑魆魆中荡来
2.写出下列各句中“着”字的读音:
①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 )
②那邻村的航船七斤便着了道儿( )
③第一着仍然要和革命党去结识( )
3.下列字词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茶坊fáng 鸟男女diǎo 深恶痛绝wù怦怦pēng
B.飘飘然的飞了一通tòng土谷祠cí 迸跳bìng呸pēi
C.眼胞bāo 红焰焰yàn嚄huō 唔、 g
⑧我总要告一状,看你抓进县里去杀头,——满门抄斩,——嚓!嚓!
( )
12.指出下列说法有错误的项:
A.“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指的是1911年11月4日,“宣统”是溥仪的年号,宣统元年是1909年,所以宣统三年即1911年。“九月十四日”是阴历,按照阳历(公历)则是11月4日。
B.“三更四点”,一夜分为五更,一更两个小时,“三更”是夜里十一点到一点,又称半夜、午夜、子夜。每更又分为五等分,称作点;三更四点即夜里十二点半左右。
(9)走出街上看时,样样都 照旧。
(10)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
(11)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
(12)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④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是先前的老把总。( )
⑤他却总说道NO!——这是洋话,你们不懂的。( )
⑥白盔白甲的人明明到了,并不来打招呼,搬了许多好东西,又没有自己的份,——这全是假洋鬼子可恶,( )
⑦妈妈的假洋鬼子,——好,你造反!( )
11.破折 号的一般用法有:A.解释说明 B.补充说明 C.意思递进 D.语意转折 E.语言的中断、延长等等。下列各句的用法属于哪种:
①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搭连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 )
②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 )
③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
(3)乡下人睡得熟,都没有知道
(4)但茶坊酒肆里却都说,革命党要进城,举人老爷到我们乡下来逃难了。
(5)然而谣言很旺盛,说举人老爷虽然似乎没有亲到,却有一 封长信,和赵家排了“转折亲”。
( 6)至于革命党,有的说便在这一夜进了城,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
(7)未庄人都用了惊惧的眼光对他看
(8)这晚上,管祠的老头子也意外的和气
C.“穿着崇正皇帝的素”,“崇正”就是“崇祯”(zhēn),是明思宗(朱由俭)的年号。“正”是他的谥号,老百姓称其谥号,与认为革命是“反清复明”一致。
D.“元夜”,农历正月十五的夜晚,也叫“元宵”。这一天称作“元宵节”、“上元节”、“灯节”。
E.“宣德炉”,“宣德”是明宣宗的年号,宣德年间铸成的铜香炉,炉底有“大明宣德年制”的字样,故称“宣德炉”。
D.唾沫tuò 怯怯què 哭丧棒sāng 喘吁吁xū
( )
4.指出读音、书写、释义有误的一组:
A.河埠头:bù停船的码头 茶坊酒肆:sì店铺 不以为然:对、正确
B.素不相能:素,一向;能,和睦 殊不料:shū竟怃然:wǔ失望的样子
C.诧异:chà惊讶 错愕:è因吃惊而愣神 咸与维新:yù维,语助词;新,革新。
①秋行夏令 ②便言多令才 ③令人痛惜 ④令行禁止 ⑤令箭荷花 ⑥令母在后单 ⑦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⑧臣能令君胜 ⑨犹有令名 ⑩猜拳行令
归类
7.为加点字拼音并解释字义:
8.依拼音填汉字:
黑x ū xū( ) 黑qū qū( ) 黑yǒu yǒu( )
白ái ái( )
红tóng tóng( ) 灰mēng mēng( ) 绿róng róng( )
9.对下列句中加黑 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竟是举人老爷的船 ②阿Q更其诧异了 ③惟有邹七嫂不以为然④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 ⑤阿Q没有见,昂了头直唱过去 ⑥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 ⑦而且也居然用一支竹筷 ⑧他颇悔自己睡着